A:參考資料:BBC, The Guardian 日期:110年10月5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825/P200號(商情文號:第825號) 商情本文: 根據汽車製造商與貿易商協會(SMMT)數據,9月份新車註冊量創23年新低,僅有約21萬4000輛,與去年同月相比減少35%。全球晶片短缺導致汽車產量大幅減少,被認為是主因。與此同時,電動車銷量遽增,今年9月份有超過3萬2000輛,幾乎等同2019年全年電動車銷量約3萬7850輛。由於新車生產受阻,英國二手車市場景氣大好,過去數月已成長超過一倍,與2020年同期相比,本年第2季二手車銷售量成長108.6%,有超過220萬輛二手車易手。其中,高漲的二手車需求也促使僅有12.7%的二手車車齡小於3年,創歷史新低。 因國內汽車駕駛通常於每年三月及九月更新車牌,本月亦為英國汽車銷售旺季,但已延燒數月的全球晶片短缺,則持續損害汽車製造業,大幅減少國內汽車產量。Close Brothers汽車財務公司總經理 Seán Kemple表示,汽車供應鏈壓力不太可能在聖誕節期間緩解,而且由於二手車價格偏高,汽車銷售可能要等到明年 3 月才能復甦。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來自於國際調查記者聯盟(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of Investigative Journalists, ICIJ)所公布的「潘朵拉文件」(Pandora Papers),揭露多筆瑞典公民的海外藏富行為,除了避稅與隱匿巨額現金外,疑似資助恐怖主義,恐將掀起廣泛的輿論討論。 瑞典公共電視台記者團隊從Pandora Papers中,辨認出文件所揭露的人士包括約200名瑞典人,包括一家績優上市公司的執行長、瑞典最富有家族成員、金融慣犯、極右派人物、知名黑幫Hells Angels份子、電音團體Swedish House Mafia等。

A:根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最新公布之瑞士2021年1至8月份旅遊住宿統計,1至8月份於瑞士旅館住宿人數共計有1,920萬名旅客,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15.1% (增加250萬人次),其中外國旅客人數為490萬人次,減少16.7%(減少97萬9,000人次);瑞士本地遊客人數1,430萬人次,成長32.3%(增加350萬人次)。 另2021年8月份於瑞士旅館住宿人數共計有420萬名旅客,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約26.8%(增加87萬9,000人次),其中外國旅客人數為160萬人次,成長56.4%(增加57萬2,000人次);瑞士本地遊客人數260萬人次,成長13.5%(增加30萬6,000人次)。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統計局(BFS) 日期: 2021年10月5日

A:智慧家庭下個階段的重要產品為家用機器人,亞馬遜(Amazon)於9月28日發表其第一個家用機器人Astro,產品大小與吸塵器一般,附有螢幕、透過攝影機與麥克風掌握四周環境變化、配有滾輪在房子內移動、可進行視訊對話、可為行動監控與安全系統,附有杯架;訂價約1,000美元。   已在自家進行Astro測試約1年的亞馬遜設備經理Dave Limp預測,未來5到10年內,每個家庭將至少配備一個機器人;亞馬遜將以其語音助理Alexa為基礎,擴展其智慧家庭產品與功能。   關於隱私方面,亞馬遜表示,家用機器人須能識別家中所有成員的面孔,但其家用機器人將不會對個人隱私構成威脅,包括拒絕法院透過機器人的監視影片進行調查,因為所有錄影紀錄僅供用戶個人使用;此外,家中導航所需數據完全在設備上處理,不會進入雲端(Cloud);用戶還可指定Astro禁入的房間,而Astro無法開門,因此門的設置有其必要性。   亞馬遜表示,如果客戶需要,仍可增加其他功能,包括成為整個家庭的連網控制中心、因應家人需求的記事日曆、智慧空調系統、增加名為「Amazon Glow」的設備,將遊戲投影在桌面上,讓小孩與遠方親戚線上互動玩遊戲等。   目前已有其他家用機器人廠商如掃地機器人業者iRobot,正致力於發展配備手臂的機器人,使其執行簡單任務;Limp認為,配備手臂及具上下樓梯功能的家用機器人,仍需10到20年的研發時間,而即使目前已有機器人能上下樓梯,價格將過高,無法讓一般消費者接受。

A:出處:NL Times, 2021/10/05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組閣協商欲借貸數百億歐元以解決氣候危機等重大問題   荷蘭時報NL Times報導,根據籌組聯合政府協商過程文件,VVD黨、D66黨和CDA黨希望借貸數百億歐元來解決氣候危機、氮危機以及道路和其他基礎設施的逾期維護等重大問題。   目前尚不清楚涉及資金的數目或將如何使用資金,貸款將是一次性的,而不是結構性的年度貸款。由於目前利率極低,貸款極具吸引力。VVD黨等希望有更多的資金以因應緊迫的危機,但又不違反歐盟債務上限。   VVD黨等在三方同意的文件中寫道,獲得前述貸款資金後,希望能恢復正常的財政規則,換言之,若新政府想投資某項目,就必須在其他方面削減相同的金額。   此外,渠等亦希望在下一屆內閣任期內,對公民和企業的加稅設定上限,無論發生什麼事,稅收負擔都不能超過此限度,如果有可能,甚至應盡量減稅。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10月4日報導, 丹麥國會於週一晚上多數就農業到2030年之碳排放較1990 年的排放量相比減少 55% 至 65%達成協議,此協議為一個具有約束力,並將使農業更加綠色。政府將為農業綠色轉型投入38億丹麥克朗,同時預留5.75億克朗於開發更多綠色之農業解決方案新技術。    財政部部長Nicolai Wammen表示,為丹麥農業設定具有約束力的氣候目標,以便丹麥農業為綠色轉型做出更多貢獻。   食品、農業和漁業部部長 Rasmus Prehn表示,獲得國會中眾數支持如此雄心勃勃的農業計劃,真是太棒了,這一份協議對氣候來說是具有歷史意義的。   協議將規劃出10萬公頃低地區塊, 預留 6.13 億克朗用於 2022 年至 2030 年間種植林區; 並預留 20 億克朗之經費用於 22,000 公頃低窪地和邊緣地區之減碳工作。

A:西班牙國家報2021年10月4日報導,國際調查記者同盟(Consorcio Internacional de Periodistas de Investigación, ICIJ)發布「潘朵拉文件(Los Papeles de Pandora)」調查報告,揭露35名現任及前任國家領袖及全球91國330名政治人物財務秘密。該調查報告由美國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及法國世界報(Le Monde)等117國媒體共約600名記者參與,自全球14家金融機構取得1,190萬份文件,揭露該等人士運用境外避稅天堂(paraísos fiscales)隱匿鉅額資產。 西班牙參與調查媒體包括西班牙國家報及第6台電視台(La Sexta)。調查發現601名西班牙國籍人士及751家境外公司(sociedades offshore)涉及該案,多數均利用安道爾及西班牙律師作為媒介,在貝里斯(Belice)、英屬維京群島(Islas Vírgenes Británicas)、巴哈馬(Bahamas)及庫克群島(Islas Cook)等地設立公司。西班牙國稅局(Agencia Tributaria)在知道潘多拉文件後表示,將著手調查該文件揭露之資訊,以瞭解涉案人士可能衍生之稅務與刑事責任。 西班牙財政部(Ministerio de Hacienda)調查官José María Peláez表示,律師事務所為避稅天堂重要中介人。以總公司設於巴拿馬之Alcogal律師事務所為例,該事務所於全球10餘國設有辦公室,協助各國客戶設立至少3,926家境外公司,其中253家為西班牙客戶,重要客戶尚包括約旦國王阿布杜拉二世(Abdullah II)相關30間境外公司,亦協助捷克總理巴比斯(Andrej Babis)以一家未申報之境外投資公司購買位於法國南部價值2,200萬美元之莊園。另潘朵拉文件尚揭露英國前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總裁Dominique Strauss-Kahn、14位拉丁美洲前任及現任總統、多位部長及前部長等國際名人運用避稅天堂相關資訊。 在潘多拉文件常見之Trident Trust律師事務所係全球境外公司最大服務業者之一,於1978年在海峽群島(Las islas del Canal de la Mancha)設立,管理資產達350億美元。西國皇家馬德里(Real Madrid)足球教練Carlo Ancelotti即透過Trident Trust設立2家境外公司。另該文件尚揭露西國前國王Juan Carlos一世及巴塞隆納足球隊前教練及足球明星Pep Guardiola等人資訊。西國國家報稱日後將續公布潘朵拉文件所揭露之相關資訊。 據悉開設或使用境外公司本身係屬合法,惟企業所有人須向其居住國家稅務機關進行申報。該類公司享有低稅率、匿名及無須申報公司帳務等優點,爰以主管機關而言,最大問題係其背後所隱匿之秘密交易。根據歐盟執委會(Comisión Europea)統計,歐盟此類未申報交易金額約460億歐元,占歐盟地區國內生產毛額(GDP)之 10%。另依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估計,全球至少有9兆7,000億歐元資金留置於此類境外公司,總金額約為西班牙每年GDP之9倍。

A:西班牙國家報2021年10月1日報導,自2021年9月30日起,西班牙鐵路司機工會(Sindicato Español de Maquinistas y Ayudantes Ferroviarios, Semaf))發起西班牙國家鐵路局(Red Nacional de los Ferrocarriles Españoles, Renfe) 火車司機罷工。除9月30日外,罷工活動另將於10月1日、4日及5日進行,共計4日,後續另將再發起10月7日、8日、11日及12日等4日罷工行動。罷工首日造成西國各火車站大批排隊人潮,其中以巴塞隆納(Barcelona)Sants火車站旅客擁塞情形最嚴重。西班牙國家鐵路局指出,罷工首日由於火車司機人數不足,造成325班列車停駛,其中加泰隆尼亞(Cataluña)自治區195班列車約50%停駛,瓦倫西亞(Valencia)自治區43班輕軌火車(Cercanía) 57%停駛,另馬德里自治區87班近郊輕軌火車,則有26%停駛。 除輕軌火車受影響外,西國中長程一般火車及高鐵亦受波及,估計前4日火車司機罷工將造成892班火車停駛,其中長程高鐵列車267班次,中程一般火車625班次。西班牙國家鐵路局表示,罷工前4日該局於交通尖峰時間將維持75%之輕軌火車運輸,其餘時間則維持50%。另一般火車之交通載客能量將維持67%,長程高鐵載客將維持72%,貨車運輸能量則維持24%。 西班牙鐵路司機工會(Sindicato de Maquinistas Ferroviarios, Semaf)表示,本次罷工主因包括(1)Renfe欲將加泰隆尼亞自治區火車司機編制由中央轉為地方人員,與2007年之協議(Acuerdos alcanzados en 2007)未盡相同;(2)司機空缺增聘人數不足,亦未恢復原應有之運輸車輛班次;(3)公司藉故延遲、未盡告知及運用程序問題阻擋新人增聘,且未回應員工流動意願並蓄意減少工作司機人數。

A:葡萄牙經濟新聞網(ECO NEWS)2021年10月04日報導,根據葡萄牙國家電網公司(Redes Energéticas Nacionais, REN)發布資料,葡萄牙2021年1月至9月再生能源發電占全國總發電量之61%,其中水力發電占28%、風力發電占24%、生質能發電占7%及太陽能發電3.7%。反之,非再生能源發電占31%,其中天然氣占29%及燃煤發電占2%;其餘8%則為進口能源。

A:綜合美媒本(5)日報導,英國阿斯特捷利康藥廠(AstraZeneca)已向美國FDA申請新冠病毒抗體雞尾酒療法「AZD7442」的緊急使用授權,以預防免疫系統較弱且對疫苗反應不佳者染疫後的風險,該藥廠第3期臨床測試數據顯示,AZD7442可將新冠病毒染疫風險降低77%,提供接種疫苗無法產生足夠抗體者額外抗體,進一步提升疫苗接種者保護力,此療法對於高傳染力Delta新冠變種病毒亦有效,且抗體可停留在人體數個月並抑制感染新冠病毒後的反應。 該藥廠表示正與美國及其他政府討論潛在供應,新冠疫情初期已自美國政府獲得超過7億美元進行開發及測試工作,預計今年可供應70萬劑AZD7442。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nytimes.com/2021/10/05/us/covid-astrazeneca-fda-antibody.html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186/5795246?from=wj_catelistnews https://www.wsj.com/articles/preventive-covid-19-treatment-submitted-for-fda-authorization-11633428799

A:綜合美媒報導,美國貿易代表戴琪10月4日於美國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表演說闡述美中貿易關係,重申拜登政府貿易政策以勞工為中心,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傷害美國勞工與產業,且中國在全球貿易環境擁有不公平優勢,指出中國加入WTO的15年內,美國透過雙軌與中國交涉,其一為橫跨三屆總統的雙邊高階經貿對話,另一為透過WTO貿易爭端機制與盟友合作共同與中國交涉,然成效均不佳,前任川普政府改採單邊模式與中國交涉,促成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定。 戴琪表示當前美中貿易關係,對美國勞工、企業、農場主與製造業者等並不良好,中國近年來加強以國家為中心的經濟模式,對美國及盟國的產業造成傷害,例如中國鋼鐵產能占全球60%、太陽能占80%,均係以損害他國產業作為代價,嗣2014年將半導體列為重點產業,投入1,500億美元發展經費,強調美國將動用所有方法來對抗,且不排除發展新的工具因應。 美國USTR計劃採取4種方式推動美國對中國貿易政策:1. 審議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定成果,強調中國須遵守協定承諾;2. 針對特定美國對中國加增關稅項目研議豁免程序,不排除擴大豁免加增關稅項目,以保障美國經濟利益;3. 戴琪將與中國貿易談判代表進行直接及坦誠的對話,包括討論第一階段貿易協定中國承諾的執行成果;4. 美國拜登政府將與盟友一起打造公平且良性競爭的國際貿易體系,保持彈性與靈活性,例如先前與歐盟協商妥處波音與空中巴士的貿易爭端,強調拜登政府對中國的貿易政策,將隨中國反應隨時調整。 戴琪回應提問表示,美國為WTO暨其前身GATT的創始會員國,將支持WTO運作及WTO改革等工作。

A:根據華爾街日報本(5)日報導,儘管供應鏈問題持續影響全球貿易活動,但因美國消費者對醫藥產品及玩具等進口商品仍為強勁需求,8月份貿易逆差擴大至歷史新紀錄。美國商務部表示,進口增長超過出口增長,商品及服務貿易逆差從7月份703億美元增長至8月份733億美元。8月份進口成長1.4%至2,870億美元,反映消費品出貨量增加,隨疫情限制鬆綁,全球經濟逐漸復甦,出口增長至2,137億美元,較7月份略上升0.5%。 汽車製造業因半導體嚴重短缺而減產,汽車及相關零件出口下降8%,進口亦下降5.2%,運輸業表示港口堵塞及勞動力短缺仍為國際貿易的阻礙,國際航運商會(ICS)及其他運輸行業團體表示電子產品、食品、燃料及醫療用品等必需品將中斷及延誤,預計此情形將持續至2022年。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wsj.com/articles/u-s-trade-deficit-widens-to-record-august-as-imports-rebound-11633438717?mod=hp_lead_pos6

A:葡萄牙經濟新聞網(ECO NEWS)2021年9月29日報導,依據葡萄牙統計局(INE)公布資料,2021年8月葡萄牙失業率降至6.4%,較上一個月下降0.2%,失業人口約32萬5,900人,較上一個月減少4.1%,較三個月前減少9.9%,亦較一年前減少20.9%。INE指出,同月葡萄牙就業人口為479萬8,900人,較上一個減少0.6%,較三個月前增加0.5%,亦較一年前增加3.8%。

A:華爾街日報10月5日報導,美國棉花價格飆至近10年來高點,歸因於美國前川普政府禁止進口涉及強迫勞動的新疆棉花製品,中國為滿足新冠疫情後消費品需求遽增,改從美國進口棉花製成商品。   美國洲際交易所10月4日棉花期貨收盤價格上漲0.4%至每磅1.05美元,係2011年9月以來最高水準,棉花價格在過去10個交易日已飆漲18%,恐進一步推升服飾價格。   去年禁止進口使用中國最大棉花產地新疆的棉花產製的服飾及棉製品,因有證據顯示這些商品由維吾爾族強迫勞動所生產,然倘棉花來自他國,美國公司仍可進口中國產製的棉製品,因此中國製造商改由他國進口棉花,其中大部分來自美國,並於商品製成後回銷美國。   根據美國農業部統計,自本年8月1日開始的銷售年度,美國對中國棉花出口銷售較去年同期高83%,預測本銷售年度中國棉花消耗量為4,100萬包(相當於890萬噸),較過去2個銷售年度增長24%,部分原因為疫情後商品需求遽增;目前全美棉花已完成13%收成,其中約62%為良好或特佳品質,去年同期則為40%。   中國近期限電措施可能衝擊棉花及其他原物料需求,中國電力不足,導致各地工廠被迫停工,中國國家統計局9月底報告顯示,本年9月中國製造業活動出現萎縮,結束連續18個月擴張趨勢。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https://www.wsj.com/articles/cotton-prices-surge-to-highest-level-in-a-decade-11633426200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10月5日報導,第六屆「新加坡國際網路週」(Singapore International Cyber Week)本周拉開序幕,通訊及新聞部長楊莉明接受彭博社訪問時,闡述政府在新一輪「全國網路安全性原則」(National Cybersecurity Strategy)中,為確保星國網路空間安全和韌性所要採取的策略。網路安全領域的環境和戰術已經改變,因此新加坡採取的因應方式也必須隨之調整。基於網路攻防不對稱,以及網路襲擊跨國界和難以有效追查源頭的性質,新加坡的因應方式是假定網路可能已被侵入,只不過還沒被發現。 新加坡政府也透過其他管道,為企業和個人提供更多工具以提高資安意識。去年推出的「安全網路空間總藍圖」(Safer Cyberspace Masterplan)其中一項是推出「資安標章計畫」,協助消費者更有信心地選購科技產品。 楊莉明部長表示,星國獲選為「聯合國政府專家小組」(UNGGE)成員外,也參與負責從國際安全角度看資訊和電信領域發展的開放性工作小組(Open-Ended Working Group),並受邀擔任該工作小組未來5年的主席。新加坡積極提倡以規則為基礎的網路空間,為推動網路安全對話做出貢獻。數位領域對各國日後的繁榮發展舉足輕重,確保網路空間的秩序和高度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主義,符合星國利益。楊莉明部長指出,星國是最先推出獨立5G網路的國家和城市之一,這能提供更高的性能,支援更高質的創新作業,更將打造新加坡成為全球網路安全樞紐。此外,政府已承諾撥款5,000萬星元,推動未來通訊科技的科研工作。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10月5日報導,新加坡人力部長兼貿工部第二部長陳詩龍10月4日在國會提呈「能源(韌性措施和雜項修正)法案」一讀時表示,該法令讓「能源市場管理局」(EMA)能實施政策,減少發電廠、電力傳輸和進出口的溫室氣體排放,同時確保星國電力能源的永續、安全及可靠,協助推動2030年新加坡綠色發展藍圖。 新加坡貿工部和能源市場管理局正規劃實施長期計畫,透過多個方式將星國電力生產系統過渡到低碳發電,包括提高天然氣發電廠的能源效率、加快太陽能的部署、以及利用區域電網發掘低碳電力進口管道等。部分以天然氣燃料為主的現有發電廠,因達到使用年期,將在未來10至20年內退役。能源市場管理局需要處理此過渡時期,同時讓新加坡能源系統維持穩定。 陳詩龍部長表示,該法令將是星國電力發展的重要一步,有助於減少電力系統的溫室氣體排放,推動新加坡綠色發展藍圖,實現氣候目標。並讓能源市場管理局能收購、建造、擁有和營運重要電力基礎設施,以保障能源安全和可靠,加強對重要電氣基礎設施的保護。11月該法案二讀辯論時,將詳細闡述該計畫。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10月1日報導,繼丹麥商會在今年 7 月向丹麥政界人士推廣以綠色蛋白質和植物性食品取代肉類蛋白之提議,目前社會民主黨(SF)已將其納入與財政部之農業氣候協議談判之中。 該提案的核心是對綠色蛋白質和植物性食品的行動計劃目標要求。具體而言,到 2030 年丹麥將生產 400,000 噸植物性食品和 250,000 噸工業生產的綠色蛋白質。除此之外,必須通過每年至少分配 2 億丹麥克朗的基金支持農業, 且必須確保該領域的研究,以及“促進銷售、出口和教育”,另可透過創新基金及GUDP融資達成其目標。   根據 HBS Economics 今年2 月份所做的一份報告,有機食品為 GDP貢獻 135 億丹麥克朗,及 269 億之出口額。據丹麥商會和 SF 的說法,植物蛋白必須在未來的食品中發揮關鍵作用,並提出了具體目標,此提案背後所強調之植物性食品指,諸如用於動物飼料的小扁豆、豆類、鷹嘴豆和生物精製草。而綠色蛋白質可以源自微藻、真菌、微生物和發酵技術。 渠等亦指出,從長遠來看,基於幹細胞的肉類和牛奶生產也可能成為投資的一部分。 目前丹麥大型公司,如 Novozymes 和 Chr Hansen 是該領域的重要參與者。  去年,Agriculture & Food、丹麥素食協會和智庫 Frej 聯合推出一項植物性食品戰略。丹麥商會的氣候經理 Ulrich Bang指出, 毫無疑問市場正朝著這個方向發展。然而,如果要保持丹麥的實力地位,就需要採取行動,例如,Novozymes於上個月宣布投資 20 億丹麥克朗於此區塊,但令丹麥商會煩惱的是,該工廠位於美國。 政府所提議專注於草蛋白,需要一個具體目標的戰略,它有可能成為類似風機,可創造良好之出口商機,並未解決全世界氣候問題做出貢獻。

A:馬來西亞種植暨原產業部部長祖萊達(Zuraidah)頃出席馬國衍生品交易所(Bursa Malaysia Derivatives)舉辦的2021年東馬棕油期貨(FEPO)虛擬啟動儀式時表示,新冠疫情雖衝擊馬來西亞,然棕油產業仍為馬國重要經濟領域之一,為國內生產毛額貢獻3.6%,占原產品對GDP貢獻之57%。   過去數十年,棕油產業為馬國創造了不少就業機會,許多國人的生計也因而獲改善。新冠疫情影響了全球農產品生產,但馬國去(2020)年棕油產量仍高達1,910萬公噸,惟較2019年下跌3.6%;同期,棕油出口量僅1,620萬公噸,較2019年下跌7%,主因去年上半年,印度限制精煉棕油與棕油精(Palm Olein)的進口;7月馬國政府豁免棕油出口稅後,印度亦恢復購買馬國棕油,使出口重新回升。2020年馬國棕油產品出口額,從2019年675.46億馬幣(約162.76億美元),增加8.45%至732.53億馬幣(約176.5億美元)。   另一方面,沙巴首席部長哈茲茲在致詞時則表示,該州去年生產465萬公噸棕油,為馬國最大棕油生產州,占全國產量24.35%。東馬棕油期貨將在沙巴州棕油業發展上扮演重要角色,同時也為馬國的棕油產業開啟新的里程碑。   配合東馬棕油期貨新計畫,沙巴州和砂拉越州將獲准建造三座新的交割倉庫,分別位於民都魯(Bintulu)、拿篤(Lahad Datu)及山打根(Sandakan)。東馬棕油期貨合約將消除阻礙東馬企業與棕油期貨合約(FCPO)對沖的物流成本障礙,並使東馬棕油上、下游業者受益。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東海岸經濟特區發展委員會(ECERDC)執行長拜查威(Baidzawi Che Mat)頃指出,儘管新冠疫情肆虐,東海岸經濟特區(ECER)2021年迄今仍成功吸引570項投資案及130億馬幣(約31.18億美元)投資額,超越本年120億馬幣(約28.78億美元)目標,並創造逾1萬600個就業機會。   拜查威執行長續稱,馬國政府透過東海岸經濟特區,將確保跨領域的策略性基礎設施和新項目得以繼續推動,並維持該特區作為投資目的地的競爭力。該特區成功吸引石油與天然氣及石化產業的投資、綜合高原房產業開發(integrated highlands development)、鋼鐵製造、手套製造和綠色產品及再生能源等領域的投資。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緬甸商務部貿易局宣佈,因新冠肺炎疫情導致業務延誤及出口下降,將自10月1日起將暫停發放轎車進口許可證(Import License/Permit),以減少外匯的使用。   該聲明中表示,將自10月1日起暫停通過個人及舊車換新車制度(Consignment System)以及汽車銷售中心與展廳之汽車進口許可。亦暫停向獲優秀公務員證、優良兵役證和優良警務證之公務人員等,發放經相關部會批准的個人汽車進口證。另外也將自10月1日起暫停發放開設新汽車銷售中心之許可。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