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投資者、企業家和科技工作者可能坐在沙發上遠程工作,但流入舊金山市灣區的投資仍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多。新的研究表明,在遠程工作時代,初創公司及其吸引的風險投資並沒有逃離灣區。 投資市場分析公司PitchBook的分析師斯坦福(Kyle Stanford)接受《舊金山市觀察家報》訪問時稱:「舊金山市的經商成本可能很高,但仍在獲得回報。」灣區商業房地產成本更高,企業的工資和稅收也是如此,但斯坦福表示,這些都不是交易破壞者,「高昂的成本不會阻止投資者。」 重要的原因是:初創經濟會調整技術工資,帶來初始股(IPO)上市後的巨款,並創建其他衍生公司。隨著一些大型科技公司遷往更便宜的城市,舊金山市仍然對初創企業有吸引力可能對該市經濟至關重要,沒有甚麼比一大把現金更能吸引創業家。 PitchBook的新研究顯示,在過去兩年半來,灣區的基金已經募集了1050億元的風險投資。這接近美國其他地區的總和(1110億元)。研究人員認為,這筆錢將流向當地的初創公司。研究指出,在新冠疫情期間,投資大幅增加,幾十年來將投資者、企業家和科技工作者拉到一起的地理「網絡效應」從未如此強烈。全世界都在Zoom上,但當投資者開出數千萬元的支票時,他們仍然喜歡面對面聯繫。 「如果我不住在灣區,籌集資金就會困難得多。」擁有20人的聖他克拉網絡安全初創公司Stairwell的執行長兼創始人維艾克(Mike Wiacek)說。他本月從中半島的兩大風投巨頭紅杉資本和Accel獲得了2000萬元的A輪融資,將Sand Hill Road稱為風投「聖地」。 他的投資者之一、紅杉資本的考夫蘭(Bill Coughran)也認為,灣區並沒有失去吸引力,「我仍然相信灣區是許多初創公司的紐帶」。紅杉資本資助了包括蘋果、甲骨文、谷歌和推特在內的初創公司創始人的夢想。 PitchBook還發現,在丹佛,初創公司拿到金額較小的融資需要給出更多的公司份額作為回報。達拉斯無法吸引有競爭力的風投資金,技術人員的薪水也落後。報告發現,灣區的平均技術年薪接近15萬8654 元,達拉斯/沃思堡的則是12萬3247元。 PitchBook的調查結果與舊金山市首席經濟學家伊根 (Ted Egan) 的研究一致,他認為「舊金山市的風投處於歷史最高水平」,僅今年8月就吸引了超過70億元,相比2020年和2019年8月均不到20億元。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1-10-05/%e7%81%a3%e5%8d%80%e4%bb%8d%e6%98%af%e5%89%b5%e6%a5%ad%e7%86%b1%e5%9c%9f%e9%a2%a8%e6%8a%95%e8%b3%87%e9%87%91%e5%a6%82%e6%bd%ae%e6%b9%a7%e4%be%86/3677070
A:遠程工作可能讓員工較安全,但卻對城市稅收產生負面影響。以舊金山來說,遠程工作給市府造成的稅收損失可能達數百萬元。舊金山市主審計官羅森菲德(Ben Rosenfield)表示,舊金山市營業稅是市府第二大收入來源、僅次於房地產稅,部分是基於民眾在何處工作,許多科技業與其他高收入產業員工目前仍遠距工作,並非在舊金山。 舊金山首席經濟學家依根(Ted Egan)表示,例如,舊金山市不會依照舊金山稅率對Google收益徵稅。儘管舊金山市選民批准F提案,轉為向對企業總收入徵稅而非工資費用稅(payroll expense tax),但決定有多少稅收納入城市,大部分取決於員工在何處工作。 根據舊金山市主審計官羅森菲德辦公室的數據,舊金山100大公司2020年總收入比2019年減少14%,相當於他們納稅申報減少了79億元收入,其中包括舊金山資訊(科技)和金融服務企業總收入下降了13%。辦公室表示,納稅申報減少可能是因遠距辦公,2021年情況大致相同。 許多辦公室仍在關閉中,尚未知是否有多少人在舊金山公司遠距工作。根據「灣區委員會」(Bay Area Council)研究,舊金山約有一半的工作可在遠距完成。 來自科技與金融產業稅收減少之外,舊金山也因受到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其他產業收入減少而受到影響。包括零售業、服務業、製造業、藝術、娛樂與休閒、旅館與食品服務等,將可因新冠紓困法案於2021、2022年減稅。羅森菲德辦公室今年稍早報告指出,市府預算與受到疫情影響最嚴重產業復甦情況息息相關,包括觀光業、辦公室產業與小型商業。遠程辦公、居民外移、會議與國際旅行情況是否回升或持續低迷,對舊金山市稅收至關重要。 美國郵政服務的數據顯示,許多疫情期間離開舊金山的民眾,搬到灣區其他地區。一些公司在舊金山的辦公室也減少辦公空間以節省昂貴租金,並建立永久遠距工作模式。Yelp近來宣布,將把辦公空間減少約三分之一,不計畫讓員工在明年之前返回。Salesforce、Twitter也表示,不再要求大部分員工在任一固定地點工作。Facebook也允許員工申請遠距辦公。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519/5793749?from=wj_catelistnews
A:在整個灣區,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在努力填補員工隊伍。但是,隨著大公司提供越來越豐厚的獎勵,預算較少的小公司卻不得不在有限的資源裡掙扎。 聖荷西的快速熱水器公司向新員工提供招聘獎金,向任何推薦人提供1000美元介紹費,並降低了對受聘者的最低資格要求,仍然整整一個月沒有雇用到任何人。根據全國獨立企業聯合會(NFIB)8月份的一項調查,全國一半的小企業都說,他們有些職位空缺至令仍無法填補。 而對於擁有20年歷史、超過1000名員工的上市公司Bloom Energy,激勵措施已經得到了回報。為在2020年進行擴張,該公司降低了最低資格要求,購買了英語、越南語和西班牙語的廣告牌做廣告,在他們的醫療保健計畫中增加了新的育兒假和治療療程,並首次提供高達1200美元的簽約獎金。結果是申請這些職位的人數成倍增加,疫情期間,該公司獲得了大約300名員工,並計畫在疫情之後繼續保持諸多額外的好處。 但在遭受重創的餐飲業,新的福利和大筆簽約獎金是不可能的。根據NFIB的調查,全國只有約六分之一的小企業提供簽約或推薦獎金,或擴大醫療保健福利。大約63%的小公司在疫情期間提高了工資。在丹維爾,餐館老闆馬特(Darren Matte)為吸引工人,勉強提高了小時工資。他說,額外的疫情失業救濟金使得招聘更加困難。「我們正在與政府競爭,人們習慣了靠失業金每月賺取4000美元。」為了吸引申請者,馬特從剩余的錢中擠出9美元作為工資增長,為工人增加了額外的免費餐,並提供了高達300美元的推薦獎金。「骨頭上已經沒有肉了,無法提供其他激勵措施,」他說。 但是,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即使每周額外的600美元聯邦失業救濟金意味著大多數領取者有更高的收入,不想重返職場的只在少數;有些人改變了職業。根據保險公司Prudential的一項調查,全國近25%的工人在疫情期間尋找不同的工作,以得到更好的工資和福利、嘗試新的東西,以及更為健康地平衡工作與生活。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368/5794272?from=wj_catelistnews
A:全球第三大半導體代工廠GlobalFoundries(格芯或格羅方德半導體)4 日正式提交在美掛牌上市 (IPO) 的申請,因這家阿布扎比持有的公司加強了對其美國製造基地的投資,這讓原本有意收購的英特爾確定「求親無望。」新浪財經報道,格芯尋求在納斯達克上市,主承銷商為摩根士丹利、美國銀行證券、摩根大通、花旗集團和瑞士信貸。 格芯表示,在截至6月30日的6個月,該公司報告淨收入30.38億美元,同比增長12.6%,淨虧蝕從2020年同期的5.336億美元收窄至3.012億美元。該公司2020年淨虧蝕13.5億美元,收入48.5億美元。 格芯在半導體製造市場上排名第三,僅次於台積電和三星。此次公開發行可能使格芯的估值達到約為250億美元。 格芯正在吸引公開市場投資者,因對半導體行業的興趣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因新冠疫情封鎖期間對電子產品的需求激增和供應不足導致的短缺使芯片工廠對經濟更有價值。 「儘管供需失衡預計在中期會有所改善,但半導體行業將需要大幅增加投資才能跟上需求,預計未來八到十年整個行業總收入將翻一番。」格芯在招股說明書中說。 另據鉅亨網報道,阿布達比政府的主權基金穆巴達拉投資公司 (Mubadala Investment Co)是格芯母公司,該公司最初計劃在2022年底或2023年初上市。格芯4日提交美國 IPO 申請時披露,該公司虧蝕顯著下滑,營收大幅成長。格芯計劃在納斯達克上市,交易代號為GFS,尚未為其上市設定條件,但外傳市值預估約250億美元。摩根士丹利、美國銀行、摩根大通、花旗集團和瑞士信貸集團為本次 IPO 的承銷商。 全球芯片供不應求的狀況之下,格芯成為芯片熱潮中的受益公司,該公司上月宣布將進一步投資超過60億美元以擴大整體產能、深化與高通的5G合作,並預估今年該公司車用芯片產量較去年增加至少一倍。 今年7 月英特爾傳出正在考慮以300億美元收購格芯,但隨後格芯執行長考菲爾德 (Tom Caulfield)否認英特爾收購的消息,今年8月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提到,英特爾是自願買家,暗示仍有興趣達成交易。由於格芯擔心與英特爾合作可能令其主要客戶感到不安,這些客戶是英特爾的競爭對手。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1-10-05/%e8%8b%b1%e7%89%b9%e7%88%be%e6%b1%82%e8%a6%aa%e7%84%a1%e6%9c%9b%e6%a0%bc%e8%8a%af%e4%ba%a4ipo%e7%94%b3%e8%ab%8b/3676882
A:全球晶片荒進入第二年,美國政府似乎想用非常手段解決非常問題,傳9月底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要求晶片製造商提供庫存等資料,協助解找出供應鏈癥結所在以利對症下藥。但金融時報(FT)評論指出,這種做法恐怕徒勞無功。 FT資深記者席佳琳(Kathrin Hille)撰文說,晶片荒牽連甚廣,不僅波及汽車、家電等產品製造商,也拖慢全球經濟復甦腳步,並加劇全球供應鏈危機。基於事態嚴重,考慮採取非常手段其來有自,但美國政府這種干預可能徒勞無功。 貝恩公司(Bain)合夥人Peter Hanbury就說:「拜登政府想要一座控制塔,好居高臨下綜覽半導體產業的一切:預測、庫存、產能和利用率。但這不太可能成功。」 他指出,不論是台積電或其他半導體大廠,都不會想透露撥多少產能給蘋果,否則美國政府可能要求他們把產能挪給別家。這也可能牽扯出反托辣斯問題,因為倘若汽車製造商瞄見那些數據,可能聯合起來壓低價格。 晶片製造商與其客戶都紛紛設法以短期權宜措施應變,與此同時,供應鏈吃緊已促使業者檢討營運模式。 Hanbury說,以往生產流程分割成許許多多小環節,如今半導體公司領悟到,這種做法或許最具成本效益,但也更容易受干擾。因此,他預期,未來半導體產業會透過併購加速垂直整合。鴻海投資入股兩家晶片製造公司即為一例。 業者也正努力追查,自家產品用的電子零組件究竟來源何在。同時,晶片荒讓製造商更有動機避免生產足跡過度集中在某國,這可能不經意為美中供應鏈脫鉤推波助瀾。 但高盛亞洲經濟學家Andrew Tilton指出,根本問題在於半導體產業結構過度集中化,且需多年的投資,對需求呈V型波動的反應遲緩。他說:「理論上,複製供應鏈和建立剩餘產能是有幫助的,但那所費不貲,而且需要時間。」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08/5795360?from=wj_catelistnews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0.04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businessinsider.com.pl, 01.10.2021 IHS Markit 報告稱,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在 9 月份達到 53.4 點,低於 PAP 商業共識的 54.7 點和 8 月份記錄的 56.0 點。 據Markit稱,下滑是由於生產和新訂單增長疲軟,該公司還指出,企業家抱怨由於原材料持續短缺而難以維持生產。Markit 補充表示,“儘管市場看壞(sentiment deteriorated),但製造業的企業家仍然足夠樂觀,他們預測,一旦(原物料)供應問題得到解決,需求就會回升,未來幾個月的情況會有所改善,”。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0.05 Polish News Bulletin, biznes.interia.pl 根據波蘭中央統計局(GUS)最近發布的初步估計,波蘭9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達到5.8%,而8月份為5.5%,經濟學家認為未來幾個月波蘭通貨膨脹將繼續上升。 ING銀行經濟學家估計,受石油和天然氣價格飆升的推動,12月下旬CPI可能接近7%,而Bank Pekao銀行專家則認為,CPI將在2021年底達到6%,儘管在2022年初可能會升至7%,由於能源、暖氣供應或廢物處理價格上漲。根據Pekao銀行表示,CPI在2022年底應該會逐漸下降到大約為4%,而在2023年下降至 2.5-3%。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0.05 Polish News Bulletin, Plus BIZNESU 根據BIG InfoMonitor機構和徵信局(Credit Information Bureau)收集的數據,波蘭商業實體欠供應商和銀行的債務為 83.9億波幣,高於工業(66.1億波幣)、建築業(59億波幣)的債務或運輸及倉儲業(22.6億波幣)。該數據還顯示,批發運營商目前的債務為45.9億波幣,而零售商的債務為26.2億波幣。 BIG InfoMonitor執行長Sławomir Grzelczak指出,波蘭批發商的處境因零售連鎖店(主要是折扣連鎖店)的市場飽和而惡化,由於他們在市場上的主導地位,這些零售連鎖店能夠直接與生產商談判價格。
A: 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報導,根據本(10)月2日土耳其總統府發布「國家青年就業策略」文件,土耳其目標為將青年失業率從2020年的25.3%降至2023年之17.8%。全國各地將設立職涯中心供作短期訓練計畫運用,該文件適用日期到2023年底,由公共機構、大學院校以及非政府組織所編纂。 在去年新冠疫情期間,土耳其15-24歲年齡群未就學、就業或受訓練 (youth 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 NEET)者比例上升至28.3%,該文件包括109項措施,並已訂定2023年NEET比例下降至20%目標。土耳其曾期望青年就業率從2020年的39.1%在本年同期提升至46%。 土耳其軍方將提供已被徵召男性職業訓練,公共機構將推動軟體發展、網絡安全以及產業數位轉型等領域新計畫;民用航空局(SHGM)也將準備免費線上訓練艙。
A: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報導,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本(2021)年10月3日於伊斯坦堡參觀一間農業信用合作社商店後表示,農業信用合作社經營的市集在價格及品質方面較為合宜,政府已下令在全國各地開設1千家此類商店,為消費品提供合適價格。 艾爾多安總統表示將很快開始興建該等商店,以供應土耳其人便宜且高品質的產品,此作法將有助於平衡市場。土耳其農業信用合作社目前在全國各地約經營500間雜貨店。 全球貨品價格上漲及土幣里拉貶值推動全年通膨走高,土耳其食品年通膨率將近30%、未加工食品價格上漲約35%,另本年8月新鮮蔬果價格較去(2020)年同期增加40%。 土耳其政府於2019年初開設自己的市集,以直接銷售便宜的蔬菜水果,排除其指控抬高價格的零售商。土耳其貿易部長Mehmet Mus前表示,政府已將民眾的投訴列入考慮,對市場的檢查將不會是短期檢查,且不會在1個月內結束,審查背後的理由係為了改善以規範為基礎的商業活動。 針對艾爾多安總統稱農業信用合作社的價格合適及將增加其家數之言論,主要反對黨共和人民黨(CHP)黨魁Kemal Kilicdaroglu表示每次選舉前政府透過安排銷售欺騙人民;渠呼籲,倘要價格下降,應提前舉行選舉,屆時所有價格將降低。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0.05 Biznes Polska 波蘭能源業者Tauron Polska Energia公司與美商微軟公司(Microsoft)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旨在在能源及數位化轉型領域拓展合作。 Tauron公司表示,該協議的關鍵領域之一是在弗羅茨瓦夫市(Wroclaw)智慧城市領域的聯合行動。按該智慧城市的計畫,Tauron公司在微軟公司技術的支持下,將為弗羅茨瓦夫市居民提供影響節能、改善交通、增加安全及保護環境的服務,並強調稱,該市居民將可獲得有關空氣品質、免費停車位及交通的有用訊息。 另弗羅茨瓦夫市財務管理委員會副總裁Krzysztof Surma表示,在智慧城市領域,該市正在與微軟公司一起為城市提供服務。在弗羅茨瓦夫市,該市政府將測試在日常生活中有用的服務的實施情況,因此,除其他外,在城市中移動將更容易、更安全。 Tauron公司表示,該公司使用的基礎設施及數據可以訪問對環境及居民生活品質產生真正影響的區域。智慧城市是一種複雜的技術、社會與基礎設施機制,必須因應不斷變化的現實。此解決方案是允許大量數據分析的技術,從而實施那些可提高城市功能水準的計畫。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0.05 PAP, The First News 波蘭政府諮詢機構-波蘭經濟研究所(Polish Economic Institute;PIE)專家在一份報告中預測,波蘭可能會在2044 年停止開採煤礦,並在2046年不再將其用作燃料,這比官方2049年結束煤礦的最後期限提前了幾年。 PIE於10月5日週二發布「波蘭能源展望」(Polish energy foresight)報告的結果。多達27名專家,主要來自科學和商業部門以及來自非政府組織(NGOs)和公共行政部門的專家,參與這項研究。 接受PIE採訪的半數專家認為,硬煤和褐煤開採用於能源用途最遲將直到2044年止。另有37%的人表示終止日期將是在2040年,而27%的人表示採礦將在2041-2045 年之間停止。只有4%的受訪者認為煤礦開採可以持續到2060年。但所有專家都同意煤礦開採最終會結束。該報告稱,這意味著絕大多數人同意,未來30年內將放棄以能源為目的的煤礦開採。該報告強調,由於二氧化碳配額價格上漲和現有燃煤發電資產陳舊,證明有必要提前退出煤礦。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0.04 PAP, The First News 波蘭中央銀行的一份報告顯示,2020年流入波蘭的外國直接投資(FDI)年比率成長4%,而根據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UNCTAD)的數據,2020年全球FDI下降約30%。 波蘭國家(中央)銀行(NBP)在10月4日週一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表示,2020年流入波蘭的外國直接投資達到539億波幣(約117億歐元),而從該國流出的外國直接投資總額為51億波幣(約11億歐元)。 據NBP報導,價值129億波幣(約28億歐元)的FDI流向工業加工部門,94億波幣(約20億歐元)流向專業服務業,92億波幣(約20億歐元)流向房地產管理業。NBP補充表示,2020年外國直接投資者從FDI中獲得的收入達到842億波幣(約183億歐元)。
A:依據斯洛維尼亞媒體「Slovenia Times」2021年10月4日報導,斯國經濟部長Zdravko Počivalšek率領斯國企業代表團參加「2021杜拜世博會」(Dubai Expo 2021)2021年10月1日開幕典禮,並主持斯洛維尼亞國家館開幕儀式。 斯國國家館建築外型為「海上綠洲」之概念,並以突顯斯國3大天然資源:木材、綠化、水資源呈現該館特色。館內展覽主題為綠色及智慧(Green & Smart),向參觀者展現斯國經濟發展注重氣候保護、永續性、前瞻性、現代化及創造力。 斯國政府為宣傳該國為全球第一個發行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國家之成就,以及斯國重視發展區塊鏈科技發展,特於開幕日免費贈送參觀者NFT。
A:依據斯洛維尼亞媒體「Slovenia Times」2021年10月5日報導,斯國中央銀行頃公布「金融穩定評估報告」指出,2021年第2季及第3季歐元區及國內經濟明顯復甦,斯國發生系統性金融危機風險已降低,惟房地產市場泡沫化及銀行長期盈利能力降低之潛在風險升高。 該報告認為,目前斯國銀行之償債能力及盈利能力良好。2021年前7個月平均稅前盈利高,較2020年同期增加近90%;主要原因係多數銀行之減持不良資產及釋放準備金。雖然目前斯國銀行盈利能力高,惟其未來盈利持續性以及是否能保持穩定資本充足率仍有待觀察。 近年來,斯國房地產市場景氣持續加溫,而2021年新冠疫情期間銀行放款條件寬鬆,更助長斯國房價上漲。斯國央行擔心房地產市場泡沫化風險加大,係影響斯國經濟穩定成長較大隱憂之一。 斯國央行副總裁Primož Dolenc表示,目前該行對斯國2021年經濟成長率逾5%之預測仍然不變,惟未來實質經濟成長率下修機率增高,最大變數係斯國民眾迄今疫苗接種率不高,以及新一波疫情爆發風險加大。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根據瑞典公司登記局(the Swedish Companies Registration Office)的統計數據顯示,今(2021)年截至9月為止,新登記公司數為5萬7,000家,較去年同期成長8%。新登記公司座落於全瑞典19省分,其中以南部Blekinge省的成長率最高,較去年同期高幅成長17%。其次是南部Kronoberg省和中北部Västerbotten省的16%。 瑞典中小企業不僅可創造工作機會,通常也是瑞典地方經濟發展和地方收入的主要來源,其多樣性商業模式較不受經濟景氣循環的影響。
A: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日期:110年10月5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828/P200號(商情文號:第828號) 商情本文: 商業部長Kwasi Kwarteng昨(4)日在曼城的保守黨大會中,公布首相強森承諾將在2035年達到淨零碳排發電的目標,離岸風電將會是能否達到這個目標的關鍵。 有鑒於近來國際天然氣價格飆漲,Kwarteng部長表示英國需要降低對天然氣的倚賴,他也承認要達到這個目標,仍需要部分天然氣發電站的支持,但是輔以碳捕捉與儲存技術(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能夠有效降低碳排量。 Aurora Energy Research顧問機構研究處處長Richard Howard指出,要達到這個政策目標困難處在於要當沒風與日落時,要靠什麼發電,直指再生能源高度仰賴天氣因素的特徵。其他能源專家也表示,要降低英國發電產業使用天然氣的比例,將會窒礙難行也所費不貲。目前石化燃料仍是英國發電的最大來源,將近40%,這幾個月來的電價受到國際天然氣價格影響而飆升至新高點。 政府則表示,在再生能源停供時,方才搭配石化燃料發電,並透過碳捕捉與儲存技術,捕捉燃燒石化燃料釋放出的二氧化碳,並儲存到底地下,以降低碳排量。但是Howard處長則提出警告,像是碳捕捉與儲存技術,或是核能這類替代方案,都不是一蹴可幾,需要很長的籌備期(leap time)。例如英國已經測試碳捕捉與儲存技術將近20年,到現在都尚未普及。 英國所有的核能將在2035年退役,屆時將只剩下一個位在Somerset,目前興建中的Hinkley C角核電廠能夠提供3.2GW的電量。 興建更多的離岸風電場將是成敗關鍵。首相強森去年提出擴建4倍以上數量的風電場,期能在2030年之前達到40GW的發電量,但是上週末強森也指出,可能需要提高發電目標到60GW。 英國再生能源協會Renewable UK祕書長Dan McGrail指出,必須確保未來在興建離岸風電與海上風電的進度上,不能有所延誤。許多業者抱怨設置電廠的申請過程延宕,電網基礎建設的投資也不足。另外英國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從2020年到2021年只微幅增加了1.4%。
A:參考資料:The Irish Times 日期:110年10月5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829/P200號(商情文號:第829號) 商情本文: 愛爾蘭服務業9月份持續擴張,達自2006年初以來最強勁的季度表現。根據愛爾蘭聯合銀行(Allied Irish Banks,簡稱AIB)最新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調查,9月份與8月份指數相同,為63.7。愛爾蘭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則已連續第五個月高於60,PMI指數高於50便表示規模擴大。在服務業受訪的四大子部門中,商業活動成長均明顯,金融服務部門則成長最快,是近七年來最強表現。在服務業就業方面,已連續第七個月增加,且服務業者對未來12個月成長表現仍充滿信心,業者信心高於長期調查平均。 愛爾蘭聯合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Oliver Mangan表示,持續強勁的商業活動,凸顯服務業活動呈現急劇反彈,在防疫措施鬆綁下,被壓抑的需求獲得釋放。愛爾蘭採購經理人指數保持高點,與其他歐洲國家形成對比,9月份歐元區和英國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分別降至56.3和54.6。 實際上,愛爾蘭服務業者的成本壓力則也在9月份持續增加,不斷上漲的成本被轉嫁給消費者,通貨膨脹在八個月內第7次成長,服務業收費上升儘管在8月放緩,本月是2000年12月以來最大成長。
A:參考資料:The Guardian 日期:110年10月5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826/P200號(商情文號:第826號) 商情本文: 英國衛報本(5)日報導,英國政府承諾在2035年前實現電網脫碳計劃,但英國近40%的電力仍來自化石燃料,此突顯未來巨大挑戰,此目標係英國於205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的關鍵之一。英國目前年度需求電量為35GW,在寒冷的冬季高峰期可能達約58 GW,在2020年,英國再生能源發電曾創新高達43%,首次超過占總電量40%的化石燃料,但是英國目前電力尚仰賴核能供應,以及透過海底電纜進口電力。 英國氣候變遷委員會估計,在朝向淨零排放的路上,應大幅降低高碳發電廠的需求,每kWh的碳排放必須從2019年的220公克降至2035年的10公克才行。Cornwall Insight能源諮詢公司分析,達成此目標則需要在15年內使風能及太陽能的產能達總電網之86%,需要離岸風電產能從10 GW增加至44 GW,而陸上風電產能從14 GW增加至30 GW-44 GW,太陽能產能也需從15 GW增加至22 GW-30 GW。 傳統認為,應保留一定容量的天然氣,以備不時之需,可在短時間內生產電力。核能則常被認為成本高昂,並需要數年興建,且尚有許多反核者認為核能並非綠色能源,雖其可在無碳排放下生產大量電力。核能最大的問題則是退役,大量核反應器很快將被淘汰,目前產能約8.9 GW,滿足英國超過16%的電力需求,但其中超過一半核電廠將於2024年底前停運;而若在無延誤情況下,新的Hinkley Point C的核反應器要到2026年和2027年才會啟動。媒體報導指稱英國政府希望將中資從核能項目排除,使情況變得更加複雜。英國UK SMR集團成員Rolls-Royce公司設計之小型箱式核反應器計劃,俗稱迷你核電廠,預計至2035年前可使產能達到15 GW。 由於上述再生能源的不穩定性,Cornwall Insight能源諮詢公司除預期海底電纜進口可提供15 GW的電力,核電應達5 GW,以及另外16 GW電力可能來自天然氣或生物質發電廠,發電廠並可透過碳捕獲和儲存技術以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並估計在2030年前,每年投資額應達500億英鎊。從技術角度來看,英國欲在2035年前使電網脫碳是可行,但是尚需要克服重大的政策障礙,例如能源業遊說團體提出國內規劃核可過程冗長緩慢,風電競標不夠頻繁,以及電網基礎建設仍不足等問題。
A:參考資料:The Economist 日期:110年10月5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827/P200號(商情文號:第827號) 商情本文: 英國前首相柴契爾於1975年曾承諾改革國內住宅;至今,房主仍然為保守黨的重要選民,執政黨希望持續獲得該族群支持。英政府曾於2017年設立每年新增30萬套住宅之目標,而為達此目標,強生首相亦在2020年承諾將簡化建案規劃,並減弱當地居民反對開發案的權利。 實際上,住宅和建案開發讓保守黨陷入兩難,雖然保守黨欲獲更多房主的支持,但也不願冒犯既有房主。今年6月,保守黨在倫敦郊區Chesham和Amersham選區補選失利,原因包括當地居民對建案開發之憤怒,此造成保守黨內恐慌。政界人士預期,自10月3日起的保守黨會議中,推動重點將從每年興建30萬套住宅,轉向使納稅者支持的目標,以使房屋首購族更可負擔增加的房貸。 自1995年以來,英國房價已上漲170%,是富有經濟體中成長最快的國家之一,而在英格蘭和威爾斯的房價中位數是2002年薪資中位數的五倍,到2020年已接近八倍之多。在過去二十年中,房價快速成長的原因被認為是供應太少,但經濟學家Ian Mulheirn認為,房價上漲的主因是實際利率下降和信貸寬鬆政策。9月份內閣改組而轉任房屋社區及地方政府事務部部長的Michael Gove表示,過去20年內所有上漲的房屋中僅約15%的案例是因為供應不足。2010年代初期規劃部長Nick Boles也長期認為,幾乎沒有證據佐證國內房屋供應不足,且渠告誡不應將重點放在新建房屋量,而應該是住宅供應淨增量,即將三層樓房屋改造成三套公寓住宅,在增加住宅量方面與建造兩套新公寓相同。在1996年至2018年之間,英格蘭地區住宅供應平均每年增加16萬8000套,而家庭數量平均增加14萬7000戶;透過此推算國內住宅供應可從約66萬套增至約110萬套。雖作為資產的房價飆升,但租賃房屋價格並未飆升,自1996年以來租金上漲速度實比家庭收入中位數增加速度慢。 經濟學家指出,增加房屋供應量可能降低房價,但估計二十年中每年增加30萬套房屋只會使房價降低10%左右。國內家庭組成方式不僅可能影響房價,有時也可能是受到房價的影響,例如高房價導致年輕人與父母同住時間延長。另外,銀行利率低是全國現象,但住房市場則因地區而異。政府應可改革住宅稅收,以反映不斷上漲的房價,但此則可能打擊房主對保守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