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印尼總統佐科威本年第76屆聯合國大會上發表演說,要點如次: 因應國際新冠疫情挑戰,各國應採取有效步驟以解決問題,包含重新設計全球公共衛生系統及醫療制度,以利整合資金技術、更快速動員醫療人員,並為疫苗接種、病毒檢測等建立國際標準。 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經濟才能逐步復甦。因此各國應通力合作,以全球經濟復甦為目標共同努力,而印尼及其他開發中國家歡迎各國前來推動優質投資案,以利增加就業機會、促進技術移轉、提高人力資源素質等。 印尼對氣候變遷、低碳發展及綠色科技等議題仍保持堅定立場,印尼亦認知其對氣候變遷應負擔之責任,惟佐科威總統表示,已開發國家亦應分擔氣候變遷責任,並應資助開發中國家進行轉型。此外,渠並表示,能源轉型過程中,必須確保發展中國家參與工業發展並成為科技生產者。 印尼持續堅定反對衝突、恐怖主義及戰爭,並積極在多元化中維護和平,並保障婦女及少數民族全力。 佐科威總統表示,針對疫苗接種,國際社會上仍存在政治化及歧視等情況,渠呼籲國際社會以具體步驟解決疫苗落差問題。佐科威總統並表示,國際社會必須團結一致,加強國際合作是人類面臨共同危機時最佳選擇。 印尼外交部長Retno Marsudi亦在第76屆聯合國大會針對「縮小新冠疫苗落差」等議題發表演說。伊認為,全球已接種近 60 億劑疫苗,其中在非洲地區接種數量僅占全球接種數量約 2%,而在高收入及中等收入國家接種數量約達 80%,顯示全球各國在面對新冠疫情措施上有極大落差。國際上針對特定類型疫苗的歧視也擴大了疫苗接種差距,甚至間接導致疫後復甦不平衡。社會上充斥假訊息也造成混亂,影響防疫能量。因此印尼外長Retno Marsudi認為,各國須放下歧見,透過國際合作,共同防疫。

A:印尼政府為加速全國新冠疫苗接種,以達到群體免疫目標(亦即全國70%人口完成接種),因此在全國設立96個疫苗接種點,同時為學生、講師及其他一般民眾施打疫苗。   另外,印尼國家警察與各大學學生會(Badan Eksekutif Mahasiswa, BEM)、社區、青年組織(OKP)合作,推動「獨立疫苗計畫」,以支持政府加速落實疫苗接種計劃,儘速達成成群體免疫目標。此項計畫在印尼全國將設有40 個疫苗接種點。印尼總統佐科威要求學生團體支持此項計畫,並盼社區民眾亦積極參與。   依據印尼衛生部統計資料,印尼政府預計為大約2億人施打疫苗,截至本年9月25日,8,594萬人已接種1劑疫苗(佔目標人數41.27%),4,826萬人已接種完整2劑疫苗(佔目標人數之23.17%),另有部分醫護人員約90萬人接種第3劑疫苗以加強抗體。

A:Eleven Myanmar電子報報導,由於訂單少,位於仰光省Hlaingthayar鎮Hlaingthayar工業區的Myanmar Unique成衣廠自9月21日其就已經暫時關閉。該工廠自2020年初以來就沒有接到訂單,隨後工廠因 COVID-19 衝擊及政局不穩而關閉,該工廠根據《勞動法》向剩餘的300多名工人支付補償金。 Myanmar Unique成衣廠是緬籍企業,約5年前開業。據勞工代表稱,緬甸有很多工廠已關閉,造成大量失業。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國內黃金市場統計顯示,由於緬元走軟,黃金價格在9月23日上漲至每緬克190萬緬幣(0.578盎司或0.016公斤)。根據仰光黃金企業家協會的統計,隨著緬元的貶值,黃金的價格在9月11日達到了每緬克190萬緬幣的最高水位,而在9月13日則跌至185.5萬緬幣。黃金價格在10天後再次反彈至每緬克190萬緬幣。9月23日,全球黃金價格僅為每盎司1,766美元,而美元匯率為1,905緬幣。近幾天,有部分採購訂單是國內黃金市場已沒有實體黃金。因此,YGEA敦促其成員規範交易,以應對市場波動。該協會已經限制投資者可以交易的黃金數量,只允許10緬克黃金進行每日交易。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當地加油站稱,在過去8個月裡,截至9月21日,市場上所有可用燃料的國內燃料價格已上漲至每升1,210緬幣以上。根據當地燃料油市場統計,2021年9月21日,國內零售市場的燃料油Octane 92價格為每升1,215緬幣、Octane 95為每升1,235緬幣、柴油為1,210緬幣及Premium Diesel為1,215緬幣。緬甸石油貿易協會(MPTA)公佈的統計,2月2日,當地市場的燃料價格為每升柴油660緬幣、Premium Diesel為670緬幣、Octane 92為625緬幣、Octane 95為750緬幣。與2月份相比,目前的燃油價格本月已攀升80%或90%。燃油價格每天都在創下新高。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商務部的貿易統計顯示, 2020-21財年截至9月10日,緬甸與泰國之間的雙邊邊境貿易已逾37億美元,較上一財年同期減少9,500萬美元。在此期間,緬甸對泰國的出口總額為24.4億美元,進口總額為12.9億美元。 緬甸主要通過7個邊境檢查站與鄰國泰國進行邊境貿易—大其力、苗瓦底、高當、丹老、提基、Mawtaung及眉色邊境檢查站。在此期間,苗瓦底邊境站的貿易額達到了17.9億美元。緬甸向泰國出口農產品及水產品,進口化妝品、食品、機械及水泥、化肥等工業原料。根據緬甸商務部的統計,緬泰雙邊貿易在2020-21財年(截至9月)為37億美元、2019-20財年為51億美元、2018-19財年為55億美元、2018年或4月過渡期的小預算年度為29億美元、2017-18財年為50億美元、2016-17財年為43億美元。

A:素食肉品製造商「未來肉排」(Beyond Meat)和「不可能食品公司」(Impossible Foods)推出豆製的全素炸雞塊和雞柳條,複製他們在素肉漢堡市場上成功的銷售模式。 「未來肉排」指出,他們的雞柳條是以蠶豆製成,預計10月開始在全美的沃爾瑪(Walmart)、珠兒超市(Jewel-Osco)和Harris Teeter各大超市販售;「不可能食品公司」則是在本月推出黃豆製的炸雞塊,並於沃爾瑪、克羅格(Kroger)、艾伯森(Albertsons)等店上市,預計今年底將打入超過1萬家店。 未來肉排與不可能食品的總公司都是在加州,兩家公司皆以生產人造肉品為主,同時創造新品以開拓素食市場;未來肉排先是在2016年首次推出素食漢堡肉,不可能食品則是幾年後才加入競爭行列。 如今,根據人造肉研究和遊說團體Good Food Institute的數據,目前全美市場上製造素食雞塊、雞柳和炸肉餅的品牌已超過50種;這次未來肉排與不可能食品將以豆製冷凍食品做為招牌,吸引素食饕客。 事實上,過去幾十年包括「晨星農場」(Morningstar Farms)和英國食品公司Quorn都有生產全素肉排,但是繼未來肉排與不可能食品的成功後,激發更多競爭者;在Good Food Institute提供的數據中,多達15%的品牌都是在2020年才創立,如紐約的仿真雞塊Nuggs和加州的Daring Foods。 市調研究機構Nielsen IQ的調查指出,截至8月28日過去52個禮拜,全美冷凍素食雞柳條和雞塊的銷售量上漲29%,達到1億1200萬元;不過葷食的冷凍雞柳條銷量也在同一期間成長17%,達到11億元。 另一家市場研究公司Euromonitor的調查結果則預測,2021年至2022年全球人造肉品的零售量將成長2%,達到460萬公噸;至於加工肉品的銷售則是持平在1890萬公噸。 Euromonitor的經理雷斯(Tom Rees)分析,早在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前,素食肉品銷售就已開始成長;但自肉品生產公司爆發確診、肉類短缺,間接刺激消費者購買素食肉品。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172/5777322?from=wj_catelistnews

A:根據美國商銀行題為「碳中和:淨零排放的志願英雄」的最新報告,如果任何公司要實現2050年達成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目標,碳中和(Carbon offsets)市場可能會膨脹最多50倍以上。 根據非營利性全球研究組織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的說法,「淨零」排放代表某個實體消除的排放量與其釋出量一樣多,就可被視為「碳中和」。 實現淨零排放的第一步是盡可能減少排放。WRI表示,任何尚未完全消除的排放物都可以通過從大氣中去除等量的排放物來計算。溫室氣體可以通過復育森林方式進行,因樹木可以光合作用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或是採取更多技術手段例如直接碳捕捉技術等方式從大氣中去除。 美國商銀在報告中表示,目前,碳中和市場「仍然相對較小」。2020年發布的抵消額相當於消除或避免了2.1億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只相當於全球總排放量的0.4%。 美國商銀報告表示,碳中和成本在每公噸2至20元間,無可否認,可以消除的排放範圍很廣,並且「提供一種相對便宜的脫碳方式」。 美國商銀在其研究報告中表示,全球各國政府都設定了在2050年至2060年間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但不太可能實現。這份由全球商品研究部門發表的報告指出,「目前的政策仍然不足以充分激勵實現這些崇高目標所必需的改變,無論是通過碳定價還是其他方式。」 報告指出,許多公司自願設定碳排放目標,這些既定目標將增加對碳中和的需求。 美國商銀表示,到2050年實現淨零能源排放將需要抵消或清除大約7.6億噸的二氧化碳。這將意味著碳中和市場將增加多達50倍。該行表示,碳中和需求成長最少將至少成長4倍。 在碳中和市場生命周期之初,項目包括化學加工以及工業和製造。但報告表示,目前包括林業、土地利用和再生能源項目約占碳中和項目的80%,這「可能是由於人們對於採取自然解決方案越來越感興趣」,以及風能和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的價格下降。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08/5776865?from=wj_catelistnews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9.28 The Baltic Times   立陶宛總理Ingrida Simonyte表示,立陶宛政府將提出減輕天然氣、電力和暖氣價格上漲對家庭的影響的措施,推遲該國電力市場自由化的最後期限就是其中之一。   S總理週二(9月28日)在議會對記者表示:政府肯定會提出建議,因為價格飆升是暫時的,並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趨於平穩,因此政府需要通過法律修正案來確定如何讓價格飆升問題能隨著時間而逐漸淡化。立陶宛能源部已經在起草修法案,並且正在討論推遲該國電力市場自由化的最後期限。S總理表示:倘發現能為消費者提供額外的好處的作法,政府也會提出建議。   明年用電量最少(每年1,000 kWh以下)的消費者的電價將上漲約20%。立陶宛國家能源監管委員會 (VERT) 估計,使用瓦斯做飯的家庭燃氣價格預計將上漲 50%,使用燃氣取暖的家庭燃氣價格將上漲約 80%。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9.28   PAP, PolandIn   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 (S&P)公司已將波蘭2021年的經濟成長預期從早先預期的4.5%上調至5.1%。同時,標準普爾公司在9月27日週一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表示,該公司已將其對波蘭2022年經濟成長的預測從5.4%下調至5.3%。   標準普爾公司專家表示,強勁的勞動力市場及寬鬆的財政政策支持的私人消費將繼續成為波蘭經濟成長的動力。波蘭未來幾年的投資將成長,主要是因為歐盟下一代計畫(Next Generation programme)及波蘭新政(Polish New Deal)的實施。   按標準普爾公司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在其6月份的報告中稱,波蘭的經濟將在2021年成長4.5%,在2022年成長5.4%。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9.28    PAP, IAR   波蘭政府於9月28日週二批准了其2022年的預算案,預計其經濟將成長4.6%,通貨膨脹目標為3.3%。預計2022年政府收入總額將達到4,814億波幣,總支出定為5,124億波幣。預算赤字預計不超過309億波幣(約合67 億歐元,78億美元),廣義政府赤字的目標是GDP的2.8%。   波蘭財政部長Tadeusz Kościński週二向記者表示,波蘭經濟狀況良好,但現在還不是財政整頓的時候。他補充表示,政府預計今(2021)年國內生產總額將實際成長4.9%,2022年將成長4.6%。Kościński部長此前曾將波蘭政府2022年的預算提案描述為對波蘭經濟需求的回應。他表示,這是在COVID-19疫情大流行危機後重回成長道路。   波蘭財政部官員們表示,擬議的預算確保為政府的關鍵社會援助計畫提供全額資金,包括其旗艦「500+」兒童福利計畫及全國兒童的學習用品補貼。同時,明年醫療支出預計將增加至GDP的5.75%,國防支出預計將達到GDP的2.2%。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9.27  PAP, IAR   波蘭最大的煉油廠 PKN Orlen公司宣布,隨著其在零售業的發展,已在全國推出200個自助服務(每週7天24小時服務)之包裹儲物櫃(parcel lockers)。該公司在9月27日週一的一份聲明中表示,此最新舉措意味著PKN Orlen公司現在以 Orlen Paczka (Orlen Parcel)品牌在波蘭各地建有6,000多個據點的網絡,客戶可以在那裡收發包裹。   該公司執行長Daniel Obajtek表示,此擴張是PKN Orlen公司在2030年之前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預示著該公司零售業務的發展。他補充表示,電子商務的興起,它在波蘭已是價值1,000億波幣(約218億歐元)的關鍵市場,加上購物習慣的改變,對該公司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PKN Orlen公司表示,該公司正在響應波蘭自動化包裹儲物櫃系統的受歡迎程度及環保形象。根據此聲明,該公司計劃在今年年底之前擁有500個這樣的設施,而在2022年底之前將擁有2,000個這樣的設施。PKN Orlen公司在其聲明中還表示,該服務係由行動應用程式(mobile app)支持,儲物櫃易於使用且對殘疾人友善。   除了在華沙及其他幾個波蘭大城市(包括北部的格但斯克、南部的克拉科夫及西部的波茲南)中可用的200個儲物櫃外,Orlen Paczka營運的網絡還包括大約1,100個PKN Orlen公司的加油站,超過由其子公司Ruch經營的1,000家報攤店,以及在波蘭各地約4,000家的合作中心。該公司估計,大約有1,000萬客戶居住在 Orlen Paczka營運點步行約10分鐘的範圍內。   據波蘭新聞局(PAP)報導,總體而言,PKN Orlen公司計劃在2030年之前對其零售業務挹注約110億波幣(約24億歐元)資金。

A:依據奧地利統計局2021年9月28日新聞稿報導,該局最新2020年經濟成長率修正出爐,將2021年3月初公布之-6.6%微調降至-6.7%。 2020奧國國內生產毛額(GDP)重要經濟數據修正如下: 1、    服務業:原先估算為-6.7%,惟實際上衰退幅度更大,經修正後為-7.3%。另服務業細項成長率修正為:住宿及餐飲業-40.1%(預估值-35.2%)、文化娛樂業-19.7%(-19.6%)、交通服務-13.0%(-15.5%)、零售業-4.2%(-5.6%)。金融保險業係2020年少數正向成長產業,成長率+5.1%(無修正)。 2、    製造業:原先估算-5.6%,修正後為-5.2%;另建築業自-2.3%下修至-3.0%。 新冠疫情造成私人消費大幅下降,是二戰後衰退幅度最高之紀錄達-6.3%;家庭消費支出衰退幅度更大為-8.7%。幾乎所有私人支出如:住宿和餐飲、交通、休閒、文化娛樂、以及服飾等皆大幅衰退,僅食品及飲料一項正成長。 資本財支出-5.2%,其中,添購汽車之支出跌幅最大達-10.9%,其次為機械設備投資-7.8%、建築投資-3.7%、無形資產-3.3%。 對外貿易方面修正幅度頗大,貨品出口原先估算-6.9%,修正後為-7.8%;貨品進口則自-7.4%修正為-6.4%。服務貿易修正為出口-17.3%(原先預估-18.0%)、進口-16.8%(-17.4%)。  

A:依據奧媒「新聞報」(Die Presse)2021年9月27日報導,奧地利最大鋼鐵集團「奧鋼聯」(Voestalpine)為配合歐盟執委會及奧國政府提出之2050碳中和目標,制定該集團「綠科技鋼鐵」(Greentec Steel)計畫,擬至2030年減碳至目前排放量三分之一,至2050年達到完全碳中和目標。 奧鋼聯目前年碳排量平均為1,200萬噸,約占奧國總碳排量15%,至2030年排碳量須減至400萬噸以下。奧鋼聯達成碳中和目標第一步驟,係將其位於Linz工廠5座煤炭高爐中之3座換裝為電高爐,新生產線已於2019年投入生產,如果至2030年將全部高爐轉換為電高爐,則每年至少可減少320萬噸碳排量。 奧鋼聯長期計劃,係透過研發新煉鋼技術以減少甚至完全無碳排放。目前由該集團研發完成之項目為「碳中和綠技術」,具體技術係在煉鋼還原過程中,使用綠色氫氣或沼氣生產出所謂「海綿鐵」(DRI或HBI),該技術已獲得歐洲專利局頒發專利許可,未來將在實證中改善並更精進。 奧鋼聯副總裁Pastl表示,該集團估計要實現碳中和至少尚需投資數十億歐元,若無奧國政府資金支持,企業絕對無法全面達標。此外,籲請奧國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亦需協助改善基礎設施,如:輸電網寬頻化,俾自外國輸入綠電以提高碳中和比率。  

A:賽諾菲自2020年3月起與美商Translate Bio生技公司合作開發mRNA新冠疫苗,於本年3月進入第1及2期臨床試驗,隨後於本年8月以27億歐元收購後者,並宣布將投入至少20億歐元於研發mRNA技術相關疫苗。 依據法媒Le Figaro報導,賽諾菲頃於本(28)日宣布,儘管上述mRNA新冠疫苗於第1及2期臨床試驗結果良好,惟考量上市時間已晚,以及在公共衛生上並不需要另1支mRNA疫苗,決定停止開發,因此將不會進入第3階段臨床試驗。至於其與英商GSK共同開發之重組蛋白新冠疫苗將持續進行,預計於本年底獲得最終成果。 賽諾菲疫苗部門副總裁Thomas Triomphe表示,該mRNA新冠疫苗在第1及2期臨床試驗之結果顯示,安全性與市面上其他mRNA疫苗相當。然而,賽諾菲認為目前所需並非創造新疫苗,而是為法國及歐洲儲備mRNA疫苗庫,以因應下一波疫情及新症狀。 賽諾菲將持續運用mRNA技術開發其他病毒之疫苗,達到無副作用及減少存放溫度限制之目標。目前已啟動季節性流感單價疫苗之初步試驗,並將於2022年啟動四價流感疫苗之臨床試驗。 賽諾菲總裁Paul Hudson於數週前表示,其目標係於不同領域開發mRNA技術之潛力,例如免疫學及腫瘤學,亦即癌症、罕見疾病之治療及疫苗。英國知名分析公司Global data指出,mRNA疫苗發展迅速,將帶動製藥業持續突破研發限制,而腫瘤市場預料將受益最多。

A:資料來源: 史瓦帝尼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2021年9月28日   史瓦帝尼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於本(9)月28日以「史國王家糖業公司將拓展酒精飲料生產」(RES to venture into alcohol drinks production)為題,報導史國王家糖業公司(Royal Eswatini Sugar [RES] Corporation)擬以RES生產之乙醇,拓展酒精飲料生產事業,以提升獲利能力。   該報導指出RES之2020/21年稅後利潤達5.08億史鍰(謹註:自上年2.981億史鍰大幅成長70.41%),其獲利盈餘增加之主要因素除糖及乙醇價格上漲外,亦受惠於RES之5年營運戰略,包括降低生產成本並拓展新產品。RES擬拓展新產品及市場包括瓶裝酒精、無水酒精(anhydrous alcohol)、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聚乳酸(polyactic acid)等。RES公司未來將生產之酒精飲料將不限於威士忌、琴酒及蘭姆酒等烈酒。RES已使用自有乙醇生產酒精,上年生產3,080萬公升酒精,副產品糖蜜產量(molasses)亦創新高。   該報導亦指出,RES乙醇之獲利自前年之2,400萬史鍰,飆增至上年之1.01史鍰(占RES整體獲利20%),臺灣為該項產品之潛力市場。在蘭姆酒方面,RES銷售950萬瓶至歐洲市場。在營運方面,RES未來每噸糖之生產成本將於5年內再減少20%。整體上,RES上年甘蔗產量達2,025,819公噸,較前年減少2%(謹註:受蚜蟲及乾旱所影響),國際糖價每噸達6,832史鍰,增加12%,促使RES獲利優於預期。惟面臨南非蔗糖產業政策暨南非甘蔗價值鏈整體計畫(謹註:南非蔗糖零售與批發之當地採購比率須在3年內由80%增加至95%,以減少進口蔗糖,促進當地蔗糖消費量自15萬噸至30萬噸)之可能影響,RES將透過成本效益改善、拓展新產品以及增加產能等三方面,再改善RES獲益情形。   史國受到武漢肺炎疫情之影響,導致未變性酒精供不應求,RES市場行銷經理Zakhele N. ZULU表示,本年度供應合約均已商議定案,歡迎我業者訪史洽談合作計畫。至於RES擁有豐富製作酒精暨釀酒原物料-糖蜜(molasses),RES目前尚無考慮出口之規畫,惟歡迎我業者訪史商談可能之合作方式,包括釀酒之合作等。

A: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電池製造商Northvolt與瑞典中資汽車企業Volvo Cars早先決定合資成立電池製造廠,目前名單上有6個瑞典地點和3個歐洲地點為新廠選址地點。其中瑞典產業重鎮哥德堡市Torslanda區成為可能地點,規劃廠址面積相當於224個足球場。但Volvo Cars表示新電池製造廠地點仍在評估當中,將在年底前做出最後工廠地點的選擇。預計該新電池製造廠可提供2,500個工作機會。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美國總統Joe Biden提名跨性別(LGBT)活躍人士Erik Ramanathan為新任駐瑞典大使。該提名案仍須經過參議院的同意,Erik Ramanathan始可取代現在美國駐瑞典大使Kenneth A. Howery。 Erik Ramanathan在過去30年致力於提倡同性戀權利,目前任職一非營利性健康組織 Heluna Health主席。

A: 海地經濟連續三年GDP收縮,與先前預測的2.4% 成長差距甚大。根據該國政府最近公佈的修訂預算文件指出,GDP 將收縮 -0.9%。該文件列出了阻礙其實現該目標的原因。並指出後續將以Covid 後經濟復甦計劃 (PREPOC) 和穩定該國安全為主。 該文件指出:在持續一年的社會安全惡化,幫派暴力和綁架勒索案件激增,使主要商業經濟活動陷入癱瘓,爰無法在9月底達到預定的經濟成長目標。除大量暴力活動、綁架等使不安全氣氛惡化外,經濟和財政部(MEF)Michel Patrick Boivert指出,由於氣候因素提高了執行PREPOC的困難。該計劃於2021年1月初啟動。然而不利的氣候因素使其無法有效和完整實施 。 另一原因與該國全面性的不安全感有關。2021年7月初對總統Jovenel Moïse的暗殺,和隨之而來的制度真空,加劇​​了私部門的觀望態度。 在自然災害方面,Covid-19疫情雖自2020年7月以來一度放緩,又於2021年5月升溫;8月14 日7.2 級地震重創南部半島(包括South、Nippes 和 Grand 'Anse等3省份);加上地震後兩天南方的熱帶低氣壓Grace,在同一區造成洪水氾濫,是另一個惡化原因。 根據該國Group Croissance(海地經濟、金融和創業教育領域公司)指出,海地經濟將出現連續第三個財政年度的GDP收縮,導致該國貧困和極端貧困率上升,近450萬海地人處於人道救援緊急狀態。基於上述原因,海地目前難以回到包容性經濟成長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   資料來源:Le Nouvelliste 

A:參考資料:BBC, The Telegraph 日期:110年9月28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802/P200號(商情文號:第802號) 商情本文: 英國交通部追查發現東南鐵路公司Southeastern欠繳自2014年10月以來就應該歸還政府的2500萬英鎊納稅人補助款,雖然Southeastern已經補繳這筆款項,但因這項重大違規,政府將收回Southeastern的特許經營權,自10月17日起,由倫敦東南鐵路公司(LSER)與SE Trains Limited鐵路業者承接。 Southeastern係由富時 250 公車和鐵路運營商 Go-Ahead 和法國國營企業 Keolis合資經營。在補繳這筆款項後,Go-Ahead 財務主管 Elodie Brian立即去職,然而同樣由Go-Ahead 和 Keolis 運營的 Govia Thameslink 將繼續照常運營。Go-Ahead公司股價早盤下跌11%。 Southeastern 是最近期由政府特許經營的火車路線。東海岸幹線於2018年收歸公有,北部鐵路於2020年收歸國有,整個Welsh的鐵路也在去年收歸國有。蘇格蘭首席部長Nicola Sturgeon 將於明年接管蘇格蘭的火車網絡。 交通部工會秘書長Manuel Cortes表示,鐵路特許經營的方式必須走入歷史,我們看著私營企業一再的失敗,卻又一再地使用納稅人的錢去拯救這些經營失敗的企業。他希望在疫情中仍堅守崗位的員工們,都能夠獲得工作保障。 鐵路、海事與運輸工會理事長Mick Lynch指出,希望這是最後一次公部門出手拯救私營鐵路業者,應該停止鐵路私有化這場鬧劇。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