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西班牙Cinco Dias日報2021年9月23日報導,西班牙副總理兼經濟暨數位轉型事務部長Nadia Cavino於本月22日表示,西國政府將於2021年底前提供5億歐元於中小企業數位化工具包(digital toolkit)計畫,協助中小企業資訊化。該計畫首先將補助公司規模為10名至49名員工之中小企業,2022年初另亦將提供微中小企業一項新補助計畫。 前述數位工具包計畫將協助中小企業投資市面上現有之數位資訊服務,旨在提供中小企業數位工具及技術。政府規劃先分析中小企業業者資訊化情形後,再提供基本、中級或高級3種數位化整合配套服務。 前述計畫屬西國2021年至2025年中小企業數位化計畫項目之一。該計畫於2023年前補助經費為40億歐元,以協助西國150萬家業者及商家進行數位化轉型。

A: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2021年9月23日報導,依據西班牙國家統計局(INE) 資料,2021年西國第1季經濟成長為-0.6%。日前INE將第2季經濟成長自原於2021年7月公布之2.8%調降為1.1%,調降幅度近2%,由於調整幅度為前所未有,將影響西班牙2021年經濟成長之結果。倘西國2021年第3季及第4季經濟成長維持不變,則2021年經濟成長為5%,將低於西班牙政府樂觀預測之6.5%及西班牙中央銀行預估之6.2%。 依據INE報告,2021年第2季西班牙家庭消費因疫情累積之儲蓄而成長4.7%,惟仍較原預期之6.6%為低。在投資方面,則自3.1%下降至1.5%。部份分析師認為,歐盟基金執行速度延遲及企業獲得直接補助均可能有礙商業決策。另由於國內市場需求增加,使西國2021年第2季進口成長自2.9%增加至4.2%,亦導致全國經濟成長表現下修。 西班牙Funcas儲蓄基金會(Funcas)分析師María Jesús Fernández表示,目前西班牙國內生產毛額(GDP)較疫情前低8.4%,經濟活動僅為疫情前40%。西國副總理兼經濟暨數位轉型事務部部長Nadia Calviño於9月21日表示,西國經濟成長將在2021年年底完全復甦,惟前揭INE資料顯示,未來西國經濟成長與西國中央銀行預估情形較接近,即西國經濟成長需至2022年年中,才能恢復至疫情前水準。

A:哥斯大黎加總統Carlos Alvarado在訪問位於Paseo de las Flores購物中心的Heredia Vidilla的疫苗接種中心時宣布,該國將在2022年已預定的250萬支疫苗外,額外購買100萬支輝瑞疫苗。350萬疫苗中150萬劑將用於5歲至12歲兒童,200萬劑將用於經美國食藥署(FDA)通過,為65歲以上的高危人群施打第三劑。渠表示疫苗接種委員會批准額外購買100萬劑疫苗,以加強疫苗接種以覆蓋和保護更多人。這是重新振興經濟並戰勝疫情的最重要工具。 截至9月24日哥斯大黎加已收到輝瑞和AZ共630 萬支疫苗。由哥斯大黎加社會保障基金(CCSS)報告之530萬劑使用中,不到330萬人至少接種了第一劑疫苗,200萬人接種兩劑疫苗。 Alvarado在衛生部副部長Pedro González陪同下前往 Paseo de las Flores呼籲人們響應CCSS接種疫苗。該組織疫苗接種人員以接種車挨家挨戶拜訪攤販、商店、市場、教堂和福音中心,並與全國各地的社區組織、市政應變委員會、消防隊、紅十字會、公私部門代表合作。下週一開始CCSS團隊將以全國為範圍加強搜索未接種疫苗的易感人群,為尚未決定接種第一劑疫苗的人提供服務。

A:旨揭報告由OECD秘書長Mathias Cormann偕首席經濟學家Laurence Boone於2021年9月21日發表,指出各國政府及央行之相關措施有助於避免最壞之經濟預測發生,隨疫苗持續生產及各地經濟活動回溫,OECD預測本年度經濟成長可達5.7%,至明(2022)年度達4.5%;其中本年度成漲幅度最大者依序為:中國(8.5%)、土耳其(8.4%)、阿根廷(7.6%)、西班牙(6.8%)、英國(6.7%),美國及日本分別成長6%及2.5%。 報告列舉本年全球經濟前景及風險: 全球已進入強力復甦期,然因各國施打疫苗速率不同,振興政策力度不一,致使當前各國復甦程度不均等,部分國家疫情復發後的限制移動措施,也在供應鏈中形成瓶頸及壓力。 各國解封後需求快速成長,供應鏈壓力則自供給面推升價格,輔以海運價格攀升,造成原油及金屬等關鍵產品及食品價格迅速上漲,消費者物價指數急遽升高。目前通膨情形以美國及部分發展中國家最為嚴重,歐洲國家則較和緩。然一旦供應鏈瓶頸問題解決後,通膨情形可望緩解,預測G20國家於2021年底達通膨高峰,並於2022年起逐漸和緩。 報告就各國政府於復甦期間之政策方向提出建議: 當前各主要國家仍採行寬鬆貨幣政策,除韓國外尚未有國家調升政策利率。考量目前通膨程度仍屬可預期,各國應容許短期內通膨數字暫時超出預期,並秉持透明化原則逐步將貨幣政策正常化,如以就業率等可供判斷長期通膨之客觀經濟指標作為升息條件,以避免無預警升息造成金融市場紊亂。 政府應視當前經濟表現繼續維持彈性財政政策:考量短期內經濟前景未臻穩定,不宜過早或過快收回既有財政支持,明年度財政規劃應以縮減額外支出為主,不適合立即實施撙節。另財政政策應以強化永續及公平成長為主軸,包括健康、數位化、低碳之基礎建設與稅務改革。 總體經濟政策須伴隨結構性改革:疫情急遽改變產業消長,數位化亦影響勞工流動及跨境貿易,導致生產資源短期內出現錯置,政府應善用疫情下允許實施強力總體經濟政策之氛圍及擴大中之總體需求,趁此進行解構性改革,並解決貧富、教育不均及氣候問題等長期性問題。 檢送旨揭報告線上閱讀網址:https://www.oecd.org/economic-outlook/september-2021/,請鈞參。

A:依據德國媒體Handelsblatt報導指出中國恆大可能破產之消息驚動金融市場,恒大集團為中國主要房地產開發商之一投資者擔心若恒大破產將對市場產生衝擊。投資公司麒麟資本總經理Ingo Beyer von Morgenstern表示由於恆大的債務高達3000億美元,因此恆大集團的財務狀況無疑是市場上一個非常大的風險來源。投資公司安聯全球資產部經理William Russell指出中國過熱的房地產長期以來一直被視為潛在金融風險來源,目前恆大集團迄今未能成功吸引新投資者同時北京政府尚未明確說明是否要進行干預用國家資金拯救恆大。   儘管目前恆大仍正在中國開發約1300個房地產專案,但自今年年初以來恆大的股票市值已經下跌超過81%,隨著投資者對恆大財務前景信心滑落預期股市的拋售情形將持續,另外投資者亦擔憂恆大無法如期準時繳交即將到期之貸款導致財務狀況進一步惡化。   目前市場關注的問題是中國政府是否會介入紓困,柏林科學與政治基金會亞洲研究小組組長Hanns-Günther Hilpert認為中國政府應不會讓危機持續升高同時國家將竭盡全力維護金融體系的穩定。北京歐盟商會主席Jörg Wuttke則持不同看法,Wuttke主席表示可以想像中國政府選擇不直接出手援助,但Wuttke主席補充指出即使政府選擇讓恆大破產而不是直接拯救公司,政府應該也可能參與協調恆大集團破產後續之安排。   事實上長期以來北京政府一直將眾多國內企業的高額債務和過熱的房地產市場視為一個問題。一方面由於過熱的房市導致房價持續上漲導致很多人買不起房子,尤其在深圳、上海等大城市,而另一方面政府領導階層擔心金融市場的穩定。此外當前恆大的財務危機已影響到其他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籌集資金所需成本,特別是原先信用評價較低之開發商需負擔較高之利率融資此又更進一步增高開發商財務壓力。   在恆大集團方面,恆大承認目前確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該集團聲明表示9月通常是中國房地產行業銷售高峰,然而由於對本集團的持續負面新聞報導嚴重影響潛在購房者信心,預期9月銷售持續大幅下降,導致本集團銷售回款持續惡化,進一步對現金流及流動性造成巨大壓力。  

A:美國是尼加拉瓜人繼哥斯達黎加、宏都拉斯,每年到訪最多的國家,若世界衛生組織(WHO)不批准Sputnik V,將使尼加拉瓜人前往美國面臨障礙,因為該疫苗為尼國政府提供該國國民的主要疫苗。即使受到疫情影響,統計顯示2020年尼加拉瓜共有324,958人次出國旅遊,其中北美主要目的是美國;中美洲為哥斯大黎加,歐洲則是西班牙。 美國自11月1日起將對入境旅客增加查驗疫苗施打證明規定,屆時是否接受接種Sputnik V旅客進入將取決於WHO是否批准該疫苗。目前已獲FDA批准的疫苗有:Pfizer / BioNtech、Janssen和Moderna,WHO接受緊急使用的疫苗除上述三者外尚有:Oxford / AstraZeneca、Sinopharm 和 CoronaVac。 WHO上周宣布,審查發現9家生產Sputnik V疫苗工廠中有5家有品質控制問題,因此暫時中止俄羅斯疫苗審批程序。一旦俄國克服了相關問題,將提出另一次審查批準申請。流行病學家Leonel Argüello表示,此問題並不困難,應可以在短期內克服。 然而即使美國授權俄羅斯疫苗,尼加拉瓜將面臨的最大障礙是絕大多數人沒有接種疫苗。根據datosmacro.expansion.com數據,截至9月24日,該國已施打769,105劑疫苗,278,633人完成了兩劑,相當於600萬人口之4.27%。該國政府首先對慢性病患者施打,然後為45歲以上的人。直到上週開放30歲以上的人施打,反映了該國疫苗接種率低,將成為前往美國及其他國家的旅行的最主要障礙。 Argüello 指出,尼加拉瓜政府必須以更具戰略性和計劃性的方式施打疫苗,並防止疫苗接種中心成為Covid-19破口。9月20日起之主要施打疫苗為AZ,為美國當局接受疫苗之一,爰目前衛生部尚未公布何時開始第二階段施打,預計無法在11月前完成兩劑施打。該國從俄羅斯訂購80萬劑單劑Sputnik Lifht,待該批產品到貨後,將繼續申請40萬首劑AZ疫苗,但沒有具體說明何時進行第二階段。 本週WHO宣布在其部分工廠出現問題後,已暫停了其在70個國家的緊急使用授權。除了美國以外,大部分歐洲國家也不允許接種該疫苗的旅客入境。歐盟 (EU) 僅允許接種歐洲藥品管理局 (EMA) 批准的疫苗包括:輝瑞 / BioNTech、Moderna、AZ以及Johnson & Johnson。此外,去年底哥斯大黎加衛生部副部長Pedro González亦曾說明將不收購來自中國及俄羅斯疫苗,爰該國疫苗採購需經嚴格的監管機構認證。爰此,俄羅斯疫苗至今並未出現在該國接受無醫療保險旅客入境之疫苗施打清單上。 尼加拉瓜旅行社協會 (Anavyt) 主席 Carlos Schütze 認為,由於Covishield 和Sputnik 疫苗未被接受,且南美洲、墨西哥等其他國家/地區大多數人都接種了此兩種疫苗,將對前往美國的拉丁美洲人數產生重大影,其中Covishield是由牛津大學和印度血清研究所AZ實驗室共同生產的。Oxford和AstraZeneca都得到了WHO的認可,因此預計Covishield亦將出現在美國的名單上。歐洲藥品管理局 (EMA) 在一份去年6月給法新社的聲明中說:即使Covishield使用類似於Vaxzevria(AZ之免疫劑)的生產技術,由於疫苗是生物製劑,即使製造條件的微小差異也可能導致最終產品不同。因此Covishield目前還沒有獲得歐盟批准。尼加拉約有30萬劑Covishield,其中一部分由印度捐贈,另一部分來自WHO Covax基金,在該國覆蓋範圍小。  

A:出處:NIS News Bulletin, 2021/09/27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電動車業咸認政府過早削減電動車減稅政策   荷蘭新聞公報NIS News Bulletin報導,荷蘭車業組織強烈批評政府削減電動租賃車稅務優惠的決定,咸認此措施實施過早。   根據9月21日公佈的 2022 年稅務計畫,明年開始,公司用電動車的附加稅將從 12% 增至 16%,亦即駕駛雇主提供電動車的員工,必須將該車市場價值的 16% 添加至其課稅所得中。   此外,電動車的特別稅率範圍將縮小,自2022 年起,將僅適用於車價35,000 歐元以下,2023年則進一步改為30,000歐元以下,凡超過此價,將適用 22% 的標準附加稅率。   據荷蘭車業組織 BOVAG 和 RAI 表示,經調整後,駕駛電動租賃車將變得更加昂貴,該措施實施得過快,將阻止荷蘭車輛更加環保。   汽車租賃公司協會 VNA 主席Renate Hemerik則表示,沒有政府的稅收激勵措施,荷蘭不會很快實現車輛綠化。  

A:出處:Dutch News, 2021/09/27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2020年來荷遊客比新冠疫情前大幅減少 73%   荷蘭新聞Dutch News報導,荷蘭旅遊和大型會議委員會 NBTC 表示,2020年來荷外國遊客僅 540 萬人,比 2019 年大幅減少73%。2019 年新冠病毒爆發前的最後一年,來荷遊客超過 2000 萬人。   NBTC 主管Jos Vranken表示,遊客減少主因是荷蘭政府實施新冠防疫措施,其中亦包括持續整年對旅行的限制,導致旅遊和商務旅行回到 1990 年代初的水準。   NBTC 預計,國際旅行不會在 2024 年之前完全恢復,雖然假期旅行正在恢復中,但預計洲際和商務旅行,特別是商務會議與展覽將恢復得很慢。   NBTC 表示,雖然現在荷蘭居民在本國渡假的機率增加,但未能彌補外國遊客大幅減少的收入下降損失。  

A:據越南計畫投資部統計資料,本(2021)年前8個月越南核准外商在越南投資之金額合計191億2,250萬美元(其中包括新投資案共1,135件,金額共計113億2,520萬美元,增(減)資次數639次,金額約計49億8,503萬美元,合資、股份購買之次數2,720次,金額約計28億1,227萬美元) ,較去(2020)年同期衰退11.13%。 本(2021)年前8個月我商在越南投資金額共計金額11億208萬美元(包含新投資案、增資案、合資、股份購買),較去年同期衰退21.19%,居外資第6位。同期,其他主要投資國包括:新加坡居首,投資金額高達62億1,475萬美元(占32.50%);日本排名第2,金額為32億1,536萬美元(占16.81%);韓國排名第3,金額為24億3,801萬美元(占12.75%);中國大陸排名第4位,金額為17億7,968萬美元(占9.31%);香港排名第5,金額為13億9,225萬美元(占7.28%)。 累計自1988年至2021年8月,我商在越南投資案共2,832件(含新增及撤資),投資金額達350億4,626萬美元,排名第4位(占8.75%);韓國居首位,投資金額達723億4,669萬美元(占18.06%);日本投資金額達638億2,662萬美元,排名第2位 (占15.93%);新加坡投資金額達625億465萬美元,居第3位 (占15.60%);香港投資金額達270億4,431萬美元,居第5位 (占6.75%)。

A:據越南工商部與財政部之跨部公告,自本(2021)年9月10日起E5 RON92汽油調漲20,143越盾/公升 (約為0.88美元/公升)、RON95 油價調漲21,397越盾/公升(約為0.93美元/公升)、柴油調降至16,022越盾/公升(約為0.70美元/公升)、煤油調降至15,082越盾/公升(約為0.66美元/公升)、重油調降至15,952越盾/公升(約為0.69美元/公升)。

A:據越南觀光總局稱,本(2021)年8月份來越國際旅客約9,300人次,較上(7)月份增加24.4%,並較去(2020)年同期減少43%。累計本年前8個月來越國際旅客約10萬5千人次,較去年同期減少97.2%;其中以運輸工具別統計,利用空運來越之旅客人數為6萬8,800人次,減少97.7%;由陸路來越之旅客人數為3萬6千人次,減少93.8%;海運來越之旅客人數275人次,減少99.8%。 以旅客國別統計,本年前8個月亞洲地區來越之旅客人數為9萬600人次,較去年同期減少96.7%,其中主要市場來月之旅客皆大幅下跌:中國旅客4萬2,700人次,減少95.4%;韓國旅客為2萬1千人次,減少97.5%;台灣旅客為7,900人次,減少95.9%;日本旅客為5,600人次,減少97.2%;寮國旅客為5,400人次,減少87.8%。 歐洲旅客部份,本年前8個月來越之旅客為9,300人次,較去年同期減少98.6%。美洲地區來越之旅客近3,500人次,減少98.5%。澳紐旅客為832人次,減少99.2%。非洲旅客為867人次,較去年同期減少92.9%。

A:越南計畫投資部頃召開中部暨西原地區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計畫與公共投資之線上會議。該部部長阮志勇(Nguyen Chi Dung)於會中表示,倘疫情能於9月內得到控制,自本年第4季恢復新常態運作,預測本年全年經濟成長率可達3.5~4%。倘經濟成長僅達到前述成長率,將為連續二年越南未依預期完成經濟成長計畫,並將影響到2021年至2025年5年期計畫之整體目標。 此外,前述線上會議前,該部曾召開紅河三角洲與北部丘陵地省市之線上會議。會中預測該地區之成長率約達7.04%。另2022年紅河三角洲GRDP預測可達約7.91%,年均人所得約1.1億越盾。

A:據越南統計總局稱,越南本(2021)年8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2020)年12月份上漲2.51%,亦較去年同期上漲2.82%,並較上(7)月份上漲0.25%。其中若干產品與服務項目之CPI減少或維持穩定,包括:成衣帽子暨鞋類、交通費用、郵電費用、文化、娛樂及旅遊等服務費分別減少0.03%、0.06%、 0.05%與0.03%,房屋及建材、家具設備與其他貨品及服務項目等皆維持穩定。此外,下列貨品與服務項目之CPI呈上漲趨勢:餐飲服務上漲0.74%、飲料與香菸上漲0.22%、藥品及衛生服務上漲0.02%、教育費用上漲0.04%。 此外,本年8月份黃金價格較上個月減少0.49%,並與去年同期相較減少3.02%。

A: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簡稱貿工部)部長阿茲敏(Mohamed Azmin)頃發布消息稱,日本太陽誘電公司(Taiyo Yuden)計劃投資6.8億馬幣(約1.64億美元),在砂拉越州(Sarawak State)古晉(Kuching)生產多層陶瓷電容器,估計可創造 2,000 個高技能就業機會,證明馬國是全球製造商首選樞紐和東協門戶。上述重大投資將確保馬國作為全球優質投資中心及領導地位。   太陽誘電公司咸認馬國為理想投資地點,主因馬國擁有優秀的電子與電機產業生態系統、策略地理位置、連貫性以及熟練人力資源。   阿茲敏部長於本年4月曾率領馬國投資發展局(MIDA)等組成的貿易與投資訪問團前往日本進行招商訪問。太陽誘電公司的擴張是一系列積極措施。該公司位於古晉的 3萬6,500 平方公尺設施將採用最先進的高科技設備和高節能技術,包括太陽能動力屋頂。這些環保功能不僅會增強生產效率,且將減少有害的溫室效應並符合聯合國的環境、社會和管理價值 (ESG)及持續發展目標(UNSDG)。   自 1980 年以來,日本一直是馬國最大外人直接投資來源國之一,累積投資額為 914 億馬幣(約220.2億美元)。截至 2020 年,日本共有2,761項製造業投資計畫,諸如電子與電機、化工、非金屬礦物產品及交通設備等。   展望未來,全球經濟雖充滿挑戰,然外人直接投資將持續進駐馬國,因馬國政府積極推動各項措施以改善經商環境基礎設施。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財政部部長東姑賽夫魯(Tengku Zafrul)頃為聯昌國際銀行主辦的「2021年更涼爽的地球永續發展」線上峰會致詞時號召該國公私部門攜手合作,以確保馬國經濟公平和快速地過渡至淨零碳排放經濟(net-zero carbon economy)。全球當務之急是解決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並形容氣候變化是「人類最大的挑戰」。在朝向氣候適應型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全球未有一個政府能夠獨自承擔所有繁重的工作。   東姑賽夫魯部長表示,馬國應盡可能減少內部碳排放,包括透過自然的解決方案和「負排放」技術改善碳排放,實際上氣候專家已開始討論淨負排放,因為僅僅達到淨零已不足夠。對企業而言,氣候變化對盈利能力構成重大風險,此外,隨著人們越關注環境、社會與管理(ESG)問題,消費者和投資者不僅關注企業的銷售,亦關注其營運方式。    根據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的一項民調顯示,87%的青年投資人相信,衡量企業成功的標準不應僅為財務表現;馬國證券交易所亦規定上市企業需秉持永續發展報告的標準。   在全球層面,包括峰會主辦單位聯昌國際銀行集團在內,全球逾45%的銀行已簽署「聯合國負責任銀行原則」(United Nations 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banking)。上述簽署銀行中,有55家銀行已組成「淨零銀行聯盟」,計畫在發放貸款時達到完全零碳排。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綜合美媒及美國商務部9月27日報告,本年8月耐久財訂單創新高達2,635億美元,較上(7)月2,589億美元增長1.8%,係本年5月以來最大增幅,主因為非國防飛機暨零件訂單增加77.9%,美國波因公司先前宣布本年8月新增53筆訂單,相較7月為31筆,過去16個月耐久材訂單計有15個月成長;民間商業投資相關的核心耐久財訂單(扣除國防及飛機)則增長0.5%。   耐久財訂單雖大幅成長,然美國製造商仍持續受到零件與勞動短缺,以及原物料價格上漲導致成本增加等問題,本年8月汽車暨零件(-3.1%)、電腦暨零件(-2.4%)、機械設備(-1.2%)等類別耐久材訂單下滑,反映全球晶片供應嚴重影響生產,然專家看好美國製造業前景,美媒指出本年1-8月耐久財訂單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4.7%。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下載:https://www.wsj.com/articles/u-s-durable-goods-orders-rise-sharply-despite-continued-supply-constraints-11632747393、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1-09-27/orders-for-u-s-business-equipment-rise-more-than-forecast?srnd=premium&sref=1zdda0Kg

A:資料蒐集:駐匈牙利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Hungarian A.M.、Hungary Around the Clock、Portfolio、BalkanInsight 日期:2021年9月23日 有關匈牙利未簽署「防止稅基侵蝕及利潤移轉包容性架構」主因為反對OECD最低企業稅倡議事 匈國財政部Norbert Izer次長表示,匈國政府反對OECD於7月1日提出之全球最低企業稅率(introduce a global minimum corporate tax rate)提案。Izer次長表示,對於OECD「防止稅基侵蝕及利潤移轉包容性架構(Inclusive Framework on BEPS)」所提出之二支柱全球稅務改革方案,匈國支持第一支柱,針對大型跨國企業課稅方案,惟反對第二支柱有關最低企業稅率至少15%之提議。匈國認為課稅為各會員國之主權,任何國際組織不得橫加干預。 BEPS架構下共有139名成員,其中130名成員已同意二支柱全球稅務改革方案,執行計畫細節將於本年10月確認。尚未同意該聲明之BEPS包容性架構成員為匈牙利、愛爾蘭、愛沙尼亞、斯里蘭卡、肯亞、奈及利亞、祕魯、聖文森格瑞納丁、巴貝多等9名成員。 本年5月上旬美國政府即提出全球實行統一21%公司稅之建議後,匈國外交貿易部部長Peter Szijjarto於該月 18日在巴黎與下一屆OECD秘書長Mathias Cormann會面後曾公開表示,匈國政府不接受全球最低公司稅(global minimum corporate tax)的做法,因為這不僅違反市場經濟原則,同時也是變相懲罰那些以較低稅率而能保持財政和預算秩序的國家。Szijjarto部長表示,過去10年已證明增加稅收行不通,減輕稅收才是最好創造工作機會與經濟成長的做法,因此匈國仍會堅持將制定稅率的權維持在歐盟會員國政府職權,並認為他國無權干預匈國的稅賦政策。 匈牙利9%公司稅為歐盟最低,全球第4低。匈國媒體評論認為,匈國並非以超低稅率吸引跨國企業於匈國設立總部,藉以轉移資金移動之避稅天堂,而是以低公司稅率結合其他經濟獎勵措施吸引外人投資。在匈國投資案已實際建廠、設立R&D中心、商務中心等,具有實際商業及經濟促進功能之投資行為。匈國吸引之外人投資,係因匈國供給優秀人力資源及發展有利環境促進產能。匈國推行9%公司稅,係營造有利公司經營環境,並非協助公司規避繳納公司稅。 英文報導網址:https://hungarytoday.hu/hungary-global-minimum-corporate-tax-rate/  

A:有關匈牙利續務實參與「三海倡議」合作以吸引國家基金及私人投資者強化基礎建設投資事   依據德國Friedrich Naumann自由基金會-中歐及巴爾幹國家於2021年6月發布之「捷克、匈牙利及斯洛伐克對三海倡議(Three Seas Initiative,TSI)之觀點」報告指出,7月TSI於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舉行峰會,本屆會議主題為「透過改善交通、能源與數位基礎建設以提升三海區域經濟共同發展」。該報告有關匈國說明謹摘要如下: 匈國政府對於TSI之重視提高:自2016年TSI創立後,匈國原由總統Janos Ader出席,自2019年起改由外交貿易部Peter Szijjarto部長出席,改由行政層面最高首長出席,標誌著匈國對於TSI由代表性支持,改由實質性的參與,對於特定投資案表達實際參與意願。 匈國政府視TSI為經濟合作機制:可增進CEE地區國家南北合作,透過TSI獲得(歐盟補助以外)額外資金來源,以發展匈國國內能源、交通及數位基礎建設。 匈國政府以實際行動表達支持TSI經濟合作:2020年TSI高峰會後,匈國外交貿易部於6月3日公告,為加強「三海倡議合作」,並決定挹注「三海倡議投資基金(Three Seas Initiative Investment Fund)」2,000萬歐元,由匈國進出口銀行(The Hungarian Export-Import Bank)出資,於6月底TSI部長會議前提交。該基金將投資於能源、基礎建設、IT建案等,以促進中歐地區各國往來、安全及經濟成長,並提案TSI設立永久秘書處於布達佩斯(惟此提案遭V4國家之捷克及斯洛伐克反對),俾有利於提高三海倡議之能見度及地位,促進各參與國間持續合作及資訊交流分享。 本年5月匈國政府提交TSI之計畫為能源(包含:燃煤發電廠更新投資案、太陽能發電廠、發展智慧電網、展開匈美合作在匈國之旗艦投資計畫)、基礎交通建設(包含:高速公路建設、鐵路更新、提升布達佩斯成為內陸自由港、核心網絡走廊)、發展5G數位基礎建設等。 查「三海倡議(TSI或稱Trimarium)」為波蘭與克羅埃西亞於「三海峰會」上共同發起的一項倡議,並於2016年8月25日於克羅埃西亞之Dubrovnik簽署「三海倡議共同宣言(The Joint Statement on The Three Seas Initiative)」成立。TSI旨在加強亞得里亞海、波羅地海及黑海周邊國家間之貿易、公共建設、能源及政治等層面合作,共12會員國,為匈牙利、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羅馬尼亞、斯洛維尼亞等,這些國家大多在二次世界大戰後被納入蘇聯勢力範圍,現均為歐盟會員國。 根據「三海倡議共同宣言」,其成立目的係為促進中歐及東歐國家在經濟、基礎建設,透過「連結歐洲設施基金(Connecting Europe Facility,簡稱CEF)」及「歐洲結構與投資基金(European Structural and Investment Funds,簡稱ESIF)」,及歐盟總體區域(macro-regional)策略之協同效應(synergetic effect),擴大至能源、交通、數位通訊及經濟等層面合作,從中歐、東歐為核心,向北延伸至波羅地海三小國,及向南延伸至巴爾幹半島區域之合作,在歐盟之框架下,協助完成歐洲單一市場之目標。

A:資料蒐集:駐匈牙利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Hungarian A.M.、Hungary Around the Clock、Portfolio、BalkanInsight 日期:2021年9月23日  有關匈牙利擬報請歐盟核准實施限制建材出口事   一、由於國際市場建材短缺,為因應建材價格上漲,匈國總理Viktor Organ表示,將報請歐盟核准自2021年10月起限制本地建材(主要為鋼鐵及木材)出口,相關措施包括出口特定產品需事前報備、政府就某些產品有先買權以因應重要地方建設之需、課徵90%超額利潤稅及接管未利用的礦區等。 二、匈國2022年適逢國會大選,自本年4月第3波疫情解封後,為提振後疫情重啟經濟,匈國政府刻正加強國內建設希冀在疫情後經濟能快速成長,本年提供匈國家戶每戶100萬福林(約1萬美元)之現金補助併低利貸款等措施,鼓勵家庭修繕房舍,因此對國內建材供應狀況甚為重視。 三、自2015年起匈國為OECD 37個會員國中,房屋價格攀升第2高,僅次於盧森堡。COVID-19疫情後為利快速重啟匈國經濟,本年匈國政府除提供每戶家戶舊屋修繕約1萬美元現金補助外,新建案亦提供優惠VAT,由原27%調降至5%,爰匈國建築業間相互競逐採購建築原料情形相當嚴重。目前已出現修繕成本大幅提升外,新建案成本之上漲幅度亦出現逾減免VAT之優惠。 相關媒體英文報導網址:https://hungarytoday.hu/orban-construction-materials-ban-hungary/、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hungary-orban-housing-idUSL8N2MG3XB、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hungary-government-construction-idUKKCN2E80HN

A:資料蒐集:駐匈牙利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Hungarian A.M.、Hungary Around the Clock、Portfolio、BalkanInsight 日期:2021年9月23日   匈牙利反對黨網路初選疑遭中國駭客攻擊       根據匈牙利媒體2021年9月23日報導,匈牙利明年4月將舉行國會選舉,匈牙利在野各政黨包括社會黨(MSzP)、對話黨、LMP、JOBBIK、「民主聯盟 」(DK)、Momentum 等已決定聯合推舉候選人以對抗執政超過10年的「青民盟」(Fidesz-KDNP)執政黨。   在野反對黨聯盟在本(9)月18 日舉辦網路初選,惟因電腦投票系統當機而不得不順延至20 日恢復選舉,反對黨人士指稱事情初始以為係單純流量過多而使系統當機,惟後來稱不排除有外部勢力以分散式阻斷服務(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 DDoS)對系統進行針對性的網路攻擊,懷疑政府涉及其中,並暗指此網路攻擊來自中國。   很可能成為在野推舉為總理候選人的布達佩斯市長 Gergely Karacsony 認為此次網攻事件恐係中國所為,因為匈牙利的政治發展均有中國勢力介人。網路媒體 Varosi Kurir評論稱,此網路惡意攻擊事件,若匈政府不進行深入調查,Orban總理領導的執政黨政府將坐實暗請中國協助干預反對黨選務的說法。 參考網址 https://dailynewshungary.com/hungarian-opposition-primary-hacked-by-china/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