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亞洲開發銀行 (ADB) 於 9 月 22 日發布《2021 年亞洲發展展望 (ADO)》更新版報告。根據更新預測,緬甸 2021 財年 (截至 2021 年 9 月 30 日) 的經濟將大幅萎縮 18.4%,而 ADB 於 4 月份的預測為收縮 9.8%。更新報告顯示,緬甸多個領域均出現下跌: 農業:由於農產品價格下降、化肥和農藥等原料價格上漲、融資管道有限以及跨境貿易減少,ADB 預計 2021 財年農業領域將增長 0.8%,低於 4 月份預測的 1.9%。 工業:由於緬甸的政治動盪,工業產出與就業人數自 2021 財年第一季度以來有所下降。 為遏制疫情感染而採取的措施與需求疲軟導致工廠關閉, 本財年工業產出預計下降 20.9%,跌幅大於4 月份時預測的10.8%。 服務業:疫情及政局也對服務業活動產生影響。本財年服務業的產出預計將下降 26.4%,而此前的預測為下降 15.1%。 貿易:在本財年前 10 個月,由於牲畜、礦產及製成品的出口急劇下降,緬甸的商品出口額萎縮 15.8%。因投資案審批與執行的延遲,以及製造業的緊縮,使進口額大幅下降 24.8%。 儘管需求減少,本財年前 7 個月的通貨膨脹率已達到 4.0%,燃料及其他基本商品價格的上漲預計將使整個財年的平均通膨率達到 6.2% 左右。此外,緬甸的匯率波動很大,央行雖持續採取措施抑制貶值,但緬元兌美元在 2020 年 7 月至 2021 年 7 月期間貶值 19.4%。另據統計,本財年上半年的外國直接投資下降 54%。ADB 表示,由於緬甸局勢的不確定性,暫時無法對 2022 財年作出預測。
A:根據彭博社最新調查顯示,馬來西亞過去數月新冠疫情雖嚴重,經濟成長亦受到全面封鎖措施之衝擊,然經濟學者仍看好馬國明(2022)年經濟復甦將較原先預測更快。馬國成長展望的上修幅度達85個基點,為亞洲經濟體中最大,經濟學者看好馬國明年經濟成長預測值可達5.65%。 經濟學者咸認為,馬國上(8)月新冠病毒確診病例為全球最多的國家之一,並曾陷入政治動盪及更換新首相,但馬國未有立即的經濟風險。在國內需求和出口表現強勁扶持下,馬國2021年第二季經濟強勁成長16.1%,為近五季來首次出現正成長,其經濟表現較彭博社調查預測的12.7%增幅為優。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資料來源: 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2021年9月23日 史國主流平面媒體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本(9)月23日以「史瓦帝尼未列入前10名」(Eswatini not in top 10)為題,報導非洲最大金融服務集團之一「南非蘭特商業銀行」(Rand Merchant Bank, RMB)頃依據投資所在國之財政情形及政府如何因應武漢肺炎疫情等重要指標,評鑑該國具投資吸引力之排名,惟史國未能納入前10名。 該報導引用RMB集團頃公布之研究報告摘要指出,武漢肺炎疫情打亂RMB集團研究團隊原評鑑投資地點之方法,經RMB調整其研究方法及評鑑指標後,將非洲發展之願景、政府財政情況、政府干預措施以及對疫情之因應措施等納入重要指標。由於該報告摘要未揭露所有國家排名,僅提供前10名國家,前5名依序係埃及、摩洛哥、南非、盧安達、波札那(謹註:其餘依序係迦納、模里西斯、象牙海岸、肯亞及坦尚尼亞)。南部非洲關稅同盟(SACU)會員國僅有南非及波札那列入前5名,其餘史瓦帝尼、賴索托及納米比亞均未納入排名。 該報導亦引述史國商工暨貿易部長庫馬羅(Manqoba Khumalo)本年6月動亂後之聲明指出,庫馬羅部長強調史國仍為南部非洲具競爭力之投資地點,史國擁有良好公路網絡、鐵路基礎設施、高教育程度之勞工、水及電力供應穩定以及豐富之原物料;且史國與區域及國際組織簽署貿易優惠協定,可為投資者拓展非洲及世界其他國家之市場。
A:華爾街日報及彭博社9月24日報導,中國政府表示將嚴禁加密貨幣相關業務,係目前全球最強力反對虛擬貨幣的主要經濟體,並已造成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價格暴跌。中國人民銀行9月24日在官網表示,比特幣及Tether等虛擬貨幣不是法定貨幣,不可流通,與加密貨幣相關交易將被視為非法金融活動,包括境外交易服務,以進一步防範加密貨幣交易風險、維護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 中國政府對加密貨幣存負面觀感,認與詐欺、洗錢及過度消耗能源有關,本年5月承諾加強打擊加密貨幣交易及採擴活動,對金融與支付公司採取更嚴格的規定;2017 年已禁止銀行提供加密貨幣交易服務,為規避禁令交易轉向交易所外或境外。中國雖嚴禁加密貨幣,惟亦研議推出自己的虛擬貨幣,以作為政府監控經濟與民眾的新工具。 中國政府打擊加密貨幣採礦活動,加密貨幣採礦大量消耗能源,中國政府表示禁止虛擬貨幣挖擴活動有助實現減碳目標,中國現正面臨電力危機,近期鋁、鋼鐵等生產均受限電影響。中國係全球最大的挖礦聚集地,根據劍橋比特幣電力消耗指數(CBECI),本年4月中國占全球46% 挖礦算力。本年夏季中國宣布打壓虛擬貨幣挖礦活動,促使大批礦工外流至美國德州等地,中國政府近期表示將調查高科技或大數據園區是否藏有礦場。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1-09-24/china-deems-all-crypto-related-transactions-illegal-in-crackdown?sref=1zdda0Kg、https://www.wsj.com/articles/china-declares-bitcoin-and-other-cryptocurrency-transactions-illegal-11632479288
A:綜整丹麥財經媒體Børsen於9月22日報導,丹麥政府之監管機構-風險委員會以及央行於今年6月提議政府限制屋主只付息貸款的可能性,如果房屋的貸款與價值比率超過 60%,就不可能申請新的免費分期貸款旨為房市降溫,於本月21日丹麥商務部長Simon Kollerup於回覆其監管機構的建議新聞稿中指出, 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正在趨於穩定,將會更加平靜。目前也看到丹麥經濟健康, 家庭財務穩健, 銀行穩健等好兆頭,因此沒有理由在此時進行干預。 然而,政府將繼續重視避免住房市場出現問題,將加強對房地產市場活動的監控,以便在有需要時做出及時的回應。具體而言,將透過更廣泛地分析只付息貸款之案件進行監控,其範圍不限於僅浮動利率貸款,還包括固定利率貸款。 另K 部長亦強調, 物價漲幅沒有金融危機前那麼大,借貸和負債並未失控。除此之外,在分期和固定利率貸款的基礎信用評估上已經收緊,要求設置支付至少 5%,負債累累的屋主將也不能再選擇無抵押的貸款。 儘管於本周一Finans Denmark 丹麥銀行和抵押貸款機構已提出一份哥本哈根房價於過去1年內上漲達27.7%之報告,以及監管機構提出限制屋主只付息貸款的可能性建議, 但政府仍無動於衷。 丹麥財務部 Nicolai Wammen 部長亦多次表示,“正在密切關注房地產市場的情況”,意謂著預計近期房價上漲將略有放緩,亦支持不在此時進行干預。 經濟智者Carl-Johan Dalgaard在 6 月份告訴 Børsen 丹麥財經報, 如果目前所看到的價格上漲主要是受新冠疫情密切所驅動, 如停工和儲蓄突然增加,那麼事情就會過去。渠指出,儘管價格大幅上漲分布在首都,但稍微考慮可能的干預的時間將會是明智的作法。 鑑於政府否決央行及監管機構的建議, 央行仍執意政府應介入,並於其新聞稿中指出,雖然最近在丹麥以及其他北歐國家價格上漲有所放緩,交易活動似乎也從非常高的水平放緩。住房市場的放緩步伐與經濟的重新開放有關,這可能反映出住房升值的增加很大程度上已經影響了價格。 現在是對負債最多的屋主提出分期付款的要求並減少利息扣除的好時機。 它可以降低住房市場大幅波動的脆弱性,並防止不永續的風險累積。 這些措施,加上新的穩定房屋稅,將增強丹麥經濟的韌性。預計未來價格上漲將更加溫和,但預計到 2023 年底價格仍將高於疫情之前的水平, 房地產市場的未來發展仍然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 如果不收緊,將有可能讓屋主變得非常脆弱,當房地產市場風向轉的那一天,渠等將沒有足夠的抵抗力, 實施此建議將不會讓價格大失血。 從長遠來看, 實施此建議將有益於屋主抵抗房價下跌。 央行並強調, 按計劃執行2024年新的房屋稅改革至關重要,因為它取消凍結房屋稅,允許隨房價上漲徵收,將能抑制房地產市場的劇烈波動。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9月24日報導,星國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關於服務業國內監管的聯合聲明倡議。該條例要求參與的世貿組織成員回應來自商家的詢問,並公佈有關授權要求和程序的資訊。 新加坡貿工部(MTI)常任秘書李全德表示,該計畫將建立更好的條例,改善星國服務出口商的海外業務環境。這些規則亦將確保可預測性和公平性,並要求監管過程以客觀和透明的標準為基礎。新加坡已開始審核該國相關制度,期待與參與者密切合作,在第12次部長級會議上實質性地完成這一倡議。李全德秘書指出,除支援加強世貿組織的努力之外,新加坡還繼續追求更緊密經濟一體化及與主要夥伴的聯繫。這兩個方面相輔相成,加強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有助於全球貿易的成長。 貿工部公告指出,作為世貿組織成員,新加坡必須定時檢討其貿易和經濟政策。星國上次是在2016年進行貿易政策檢討。在那之後,全球貿易環境變得更加具有挑戰性,並因新冠疫情而惡化。新加坡認為世貿組織應有能力因應不斷變化的全球挑戰,特別是正在重新塑造全球經濟和貿易的數位轉型。在這方面,新加坡在聯合聲明倡議中發揮了積極作用,與澳洲和日本一起擔任電子商務聯合聲明的共同召集人。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9月24日報導,新冠疫情對貿易造成干擾也加劇保護主義傾向,「環球治理組織」(Global Governance Group,簡稱3G)9月22日於聯合國大會場邊召開會議透過視訊和現場出席的混合方式舉行第14屆部長級會議。強調維持開放且以規則為基礎多邊貿易體系的重要。並重申各國應合作加強全球供應鏈的韌性,確保糧食和農業、醫療和其他必需品的跨境流動暢通無阻。 3G是30個中小國家組成的非正式組織,旨在為中小型國家發聲,新加坡是該組織的召集國。根據3G會後發表的聲明指出,G20的前任(沙烏地阿拉伯)、現任(義大利)以及下任(印尼)主席國,也受邀出席會議,與3G部長討論國際社會面臨的主要挑戰,及為因應其課題所做的努力。義大利向3G部長報告G20迄今關鍵會議的成果,以及G20本年10月30日至31日在羅馬舉行領導人峰高會的相關事宜。3G部長對義大利具前瞻性的G20議程表示歡迎,並讚揚義大利推動G20迅速因應新冠疫情所取得的成果。 本年8月5日召開的G20數位部長會議,曾承諾借助數位化來實現有韌性、強勁、永續和具包容性的經濟復甦。3G部長指出,G20透過彌合數位鴻溝、減少全球不平等和推動氣候問題的集體行動,以及支持聯合國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為疫情後的綠色、全球性的永續復甦做出努力。3G部長並重申,各方須採取行動來解決全球流行病防範與因應方面的不足,包括透過全球新冠疫苗獲取機制(COVAX)等多邊主義,確保人人都能以公平方式獲得安全且負擔得起的疫苗。此外,3G部長也歡迎G20承諾加大努力和投資以減少長期和短期溫室氣體排放,並期待繼續與G20保持夥伴關係。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玉米工業協會主席Min Khaing表示,在2020-21財年,緬甸出口逾220萬噸玉米,約160萬噸運往泰國,其餘則銷往中國、印度及越南。今年,玉米的行情佳,達到每噸260-270美元,去年同期的價格僅為每噸200-230美元。 泰國在2月1日至8月31日期間,以零關稅(含Form D)批准通過湄索進口玉米。然而,如果在泰國玉米產季,泰國則對玉米進口徵收最高73% 的稅率,以保護玉米農。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商務部的統計顯示,在當前財年2020-21的前 11 個月,木姐邊境貿易較去年衰退 24.3%。隨緬甸COVID-19病例激增,從7月8日起,緬甸主要邊境地區木姐的貿易,以及緬甸與中國間的其他邊境站完全停止。截至9月10日期,由於政情不穩及COVID-19疫情,緬甸與中國間木姐的邊境貿易額降至35億美元的低點,比上年同期的47億美元大幅下降。其中緬甸對中國出口值24億美元,進口值11億美元,貿易顯示進出口均出現下滑。 3月30日,木姐及Kyalgaung地區之間的主要邊境口岸Man Wein因新冠肺炎暫停通行。由於Man Wein檢查站的關閉,貿易商不得不將食米、碎米、各種豆類、漁業產品、洋蔥、辣椒等出口商品通過Kyinsankyawt檢查站運往中國。在對木姐105英里貿易區的工作人員感染新冠肺炎後,中國關閉所有邊境站,畹町、Kyinsankywat及Pangsai(Kyukok)邊境站於7月8日關閉。為遏止邊境新冠肺炎的傳播,中國關閉邊境,導致農業原料、水泥及醫療器械價格上漲。稍早中國採行司機替換計畫,這些司機每3天接受1才檢測。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商務部的統計,2020-21財年10月至7月,緬甸與德國間的貿易額逾4.6億美元。緬甸對德國呈順差,出口為3.5億美元,進口為1.11億美元。除了區域貿易體制,緬甸也與歐盟成員國建立貿易聯繫。德國是緬甸在歐盟最大的貿易夥伴,其次是西班牙。主要出口商品是食米、豆類、茶葉、咖啡、CMP成衣及漁產。同時,緬甸進口機械、資料處理設備、電子及光電產品、化工產品、汽車及零部件、醫藥產品、化妝品、食品飲料及消費品。 緬甸從2013年7月19日開始恢復歐盟的普惠制(GSP)。緬甸在出口漁業、食米、豆類、農產品、竹藤成品、林業產品、成衣及工業成品可享受普惠制。與德國的貿易額在2019-20財年為8.24億美元、2018-19財年為8.22億美元、上一個小預算期間(2018年4月至9月)為3.73億美元、2017-18財年為5.84億美元、2016-17財年為3.42億美元、2015-16財年為1.53億美元。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瀾滄-湄公專案基金」於2021年9月21日及22日在緬甸舉辦瀾滄-湄公投資研討會,旨在分享最佳實務、增進投資相關政策法規知識、討論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挑戰的投資政策,以及促進瀾滄-湄公成員國(中國、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及越南)之間的區域投資。 研討會首日,由瀾滄-湄公成員國的與會者分別簡報新冠肺炎肆虐及疫後環境下,各國的投資政策及優先投資領域。第2天則舉行分組討論,與會者參照各國簡報,深入討論多項議題,以促進域內的經濟發展與合作,包括瀾滄-湄公合作(LMC)投資在本區域的重要性、連結東協和RCEP的協議,以及下列要點的政策建議:將LMC成員國國內的投資促進政策,與加強區域合作進行連結與整合;列出優先領域;協調合作機制,探索當前及疫後時代的潛在趨勢。 研討會由緬甸主辦,是成員國間首次舉辦的投資促進研討會,旨在促進域內的投資與就業,也為瀾滄-湄公國家和平繁榮的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與會者包括瀾滄-湄公成員國代表,以及緬甸投資與對外經濟關係部、投資暨公司管理局官員等共70人。
A:依據尼國中央銀行統計,2021年1-7月免稅出口區(Zona Franca)出口18億9,750萬美元,較2020年同期13億502萬美元,成長45.4%。本年該國免稅出口區受惠於北美及歐洲市場施打疫苗經濟復甦,帶動出口成長大幅攀升,以紡織成衣、汽車配線及雪茄等為前3大主力出口商品,占出口金額比率高達82%,累計前7月出口15億6,710萬美元,亦較上年同期成長46.8%。 尼國免稅出口區紡織成衣本年1-7月出口10億8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7億5,500萬美元,增加2億5,300萬美元,成長33.5%。7月單月出口達1億7,100萬美元,成長20.9%。尼國紡織成衣業公會(ANITEC)Dean Garcia執行長表示,本年紡織成衣出口成長,主要係其主要貿易夥伴美國市場復甦所致。另方面,由於尼國紡織廠商擴大投資布廠,有利於褲子生產製造降低進口成本,G執行長樂觀預期本年紡織成衣出口以15億美元為目標,惟仍需考量尼國疫情可能再度爆發之潛在風險,可能衝擊下半年未來出口。 汽車配線累計本年前7個月出口金額達3億7,49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1億8,640萬美元成長101.1%。7月單月出口6,02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3,560萬美元,成長69.1%。墨西哥為主要出口市場,日商Yazaki公司與德商draexlmaier公司均於尼國設廠生產,營運穩健成長,預估本年出口可達5億美元,目前遭逢全球汽車車用晶片供應不足,似可能導致配線訂單遞延之營運風險。 尼國雪茄本年1-7月出口1億8,42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1億2,610萬美元,成長46.07%。尼加拉瓜菸業公會(Camara Nicaragüense de Tabacaleros,CNT) Glaudio Sgroi主席表示,該國雪茄逐漸增加產能,以滿足國際市場為目標,2020年疫情期間居家上班,使該年雪茄市場需求仍可維持穩定成長。尼國手工優質雪茄享譽國際,以美國、歐盟及亞洲等地市場為主,該國雪茄業者加強投資生產設施、品種改良、注入科技改善製程及品質,以增加商品國際競爭力,展望本年雪茄出口成長樂觀可期。
A:綜合美媒及美國白宮9月23日新聞資料,美國白宮本日宣布為落實去年底美國國會通過「美國創新與製造法案」(AIM)的氫氟碳化物HFCs減排目標,美國環保署(EPA)公布新法規將逐步淘汰HFCs,藉此增強美國產業競爭力、創造就業機會及降低氣候汙染,該法規包括建立減少HFCs的配額分配與交易方案,以及建立堅強的執法體系。 按照AIM法案指引,責成EPA擬定新規降低空調及冰箱等冷卻設備中氫氟碳化物(HFCs)的排放,計劃未來15年內減少85%HFCs使用,預計2022年至2050年可減少相當於45 億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2019年排放水準,約為美國電力部門近3年排放量;EPA並預期至2050年經濟效益達2,720億美元,包括降低產業法規執行成本及應對氣候變化的公共支出。 美國聯邦跨部會合作減少HFCs,將採取4項主要行動包括:防止HFCs 非法交易、生產、使用及銷售,透過聯邦跨部會機構合作落實執法,扼止與懲罰違法行為;支持HFCs替代品研發,聯邦跨部門、州暨地方政府、民營企業等將加強合作;管理HFCs庫存,使用從淘汰設備中回收的HFCs,以減少對製造HFCs的新需求,並利用聯邦政府採購支持回收HFCs及替代品的使用;加強HFCs替代品及技術的進階研究與測試:美國政府規劃5年內投資800萬美元。 美國政府逐步淘汰HFCs的行動符合蒙特婁議定書2016年吉佳利修正案(Kigali Amendment)的全球協議,倘全球各國執行該修正案,可防止本世紀升溫達攝氏0.5度。美國白宮氣候顧問Gina McCarthy 表示,拜登總統有意將吉佳利修正案交由美國參議院核准。
A:綜合美媒及美國勞工部9月23日報告,美國最新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較預期高增加1.6萬達35.1萬,申請人數在預料狀況外連續2週上升,顯示美國勞動市場復甦仍不穩定。 美國勞工部本日公布截至9月11日當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為35.1萬,較前一週33.5萬申請人數增加1.6萬,申請人數雖連續2週上升,然專家指出主因為加州及維吉利亞州增幅偏高,分別為2.4萬人及1.3萬人,故總體而言全美就業市場仍持續復甦,Delta新冠變種病毒疫情雖升溫,雇主並未以裁員方式因應。 截至9月11日當週,連續領取失業救濟金的人數為284.5萬,相當投保就業保險勞工的失業率為2.1%,較前一週271.4萬人增加13.1萬;目前申請各式失業補助計畫的總人數約為1,125萬,較前一週減少約85.6萬。 就業保險勞工失業率較高的州及領地依序:波多黎各(4.4%)、哥倫比亞特區(4.2%)、加州(3.1%)、紐澤西州(3%)、伊利諾州(2.8%)、內華達州(2.8%)、紐約州(2.8%)、羅德島州(2.7%)、夏威夷州(2.5%)及康州(2.2%)。
A:標題:巴拉圭畜牧源產品預計2021年全年出口金額將達20億美元 日期:2021.09.24 單位:駐巴拉圭大使館經參處 消息來源:國家報(La Nación) 內文: (一)巴拉圭國家動物健康暨品質管理局(Servicio Nacional de Salud y Calidad Animal,SENACSA)昨(23)晚於第75屆巴拉圭畜牧展會(Expo Ganadera 2021)舉辦SENACSA之夜活動,該局局長José Carlos Martin Camperchioli開幕致詞表示,巴拉圭畜牧源產品預計2021年全年出口金額將達20億美元,較2020年成長70%。出口畜牧源產品不僅牛肉,甚至包括其他非傳統蛋白質出口項目;2021年上半年牛肉工業持續面臨武漢肺炎(Covid-19)嚴峻挑戰等語。 (二)M局長續稱,為增加出口競爭力及協助國內業者拓銷國外市場,該局2021年投資超過1,000萬美元添購新穎設備及科技,以因應機構各處室工作所需。巴拉圭國內畜牧業之公部門及私部門之合作業獲得國際肯定,並有助維持國內及國際肉品供應鏈之正常運作,目前巴拉圭已出口至40個國家。 (三)依據SENACSA統計資料,巴拉圭2021年1-8月牛肉、牛內臟、肉品及副產品之出口金額14億2,000萬美元,較2020年同期之8億3,000萬美元,增加5億9,000萬美元,成長71.1%;2021年1-8月出口重量43萬4,859公噸,較2020年同期之31萬7,018公噸,增加11萬7,841公噸,亦成長37.2%。 (四)M局長藉由SENACSA之夜活動特別頒發工作成就獎表揚該局Hugo Idoyaga處長對該局長年工作之貢獻;另I處長亦為該局SENACSA前局長,並頃於本年獲選為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主席。
A: 據約旦時報報導,約旦工業總會主席Fathi Jaghbir於本(2021)年9月21日表示,本年上半年約旦工業出口額為25.49億約幣,較2020年同期20.71億約幣,成長23.1%。顯示疫情後工業活動逐漸恢復到正常水準。另與去年同期相比,本年前7個月工業生產物價指數上升18.6%,顯示工業部門業績已有所改善。 J主席指出,工業部門佔國內生產總值24.7%,係對約旦經濟直接貢獻最大部門之一,間接貢獻佔國內生產總值之40%。另工業部門佔全國出口總額之93%,涵蓋142多個國家。過去十年中,工業佔約旦外國投資總額之80%,總投資額約150億約幣,係吸引直接投資最大部門之一。同時,亦是財政部生產稅之重要收入來源,每年估計為15億約幣。另工業部門雇用約254,000名勞工,占約旦勞動力總數之21%,其中80%為約旦人。 J主席續指出,,工業部門在當地市場內具有巨大發展之潛力與機會,尤其是考慮國家對出口商品之替代選擇。全國商品市場每年之估計產值為270億約幣。然而,工業部門出口額達50億約幣。然在市場上之市佔率仍未超過45%。
A: 據約旦時報報導,中東地區支付解決方案供應商網路國際(Network International)執行長Amjad Sadeq指出,由於新冠疫情影響,一般支付系統表現非常疲弱,但當各行業重新開張營業,使得電子支付之需求大幅增加。2021年上半年約旦電子支付金額成長35%,與去年同期相比,電子支付經銷商的數量也增加約50%。 S執行長續指出,疫情促成消費者消費行為改變,並接受電子支付服務。由於國外旅行率的下降促成電子支付交易的增加。由約旦中央銀行主導之約旦有效率之電子支付系統,提供消費者可用之電子支付管道,使得電子支付快速成長。
A: 據約旦時報報導,本(110)年9月25日新增438例,截至25日晚,累計確診818,796例,死亡10,669例,PCR檢測確診率為2.64%。 報導指出,約旦衛生部表示,自本年1月13日全國疫苗接種以來,約旦共有4,110,070人登記接受冠狀病毒疫苗,共有3,668,113人接受第一劑疫苗,3,235,830人接受第二劑疫苗。 根據報導,約旦衛生部約呼籲,所有患季節性流感、過敏或症狀不明者都應做PCR檢測,以確保未感染新冠肺炎病毒,並再次強調嚴格遵守防疫規定及戴口罩之重要性。 報導續指出,約旦總理9月21日根據2020年第24號國防命令第8號條款發佈2021年第45號國防命令。根據這項決定,將給予受到疫情最嚴重打擊產業之業者100%之薪資補助,其中60%由Estidama方案提供,其餘40%由僱主提供。至某些由社會保險公司特別指定之機構,將給予85%薪資補助,其中80%由Estidama方案支付,20%由機構本身支付。每位員工每月提供最高限額為800約幣。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產業暨礦產資源部(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Mineral Resources)最新統計報導,為加強吸引國內外業者投資,該部於本(2021)年初推出採礦業許口申請入口網,迄今已接獲4,073件申請案,獲許可者達1,092件,另有1,446件審核中。 媒體此前指出,沙烏地礦產資源豐富,蘊藏量總值估計為5兆里雅(約1.3兆美元),目前共有超過80種礦產處於探勘階段,惟目前整體開採量僅8%,顯示礦業極具發展與吸引投資之潛力。 據悉,沙烏地採礦業目前已成功吸引重要國際資金,例如美國鋁業公司(Alcoa)與位於沙烏地東部省Ras Al-Khair工業城之沙烏地礦業公司(Saudi Arabian Mining Co., Ma’aden)合資108億美元成立Ma’aden Bauxite and Alumina及Ma’aden Aluminum,其中Alcoa對2家公司持股25.1%。 沙烏地產業暨礦產資源部次長Eng. Khalid Al-Mudaifer此前表示,沙烏地願景2030政策(Vision 2030)將採礦、石油及石化併列為3大支柱產業,政府已於本年8月31日展開航太地球物理學監測計畫Arabian Shield,該計畫將於未來6年內分3階段進行,調查面積將廣達600,000平方公里,旨在透過輻射及電磁技術蒐集及分析據高解析度之地理影像及數據,協助探勘礦產分布蘊藏量。 此外,沙烏地採礦業過去10年已吸引來自政府及民間企業總計450億美元投資,其中以磷酸鹽及鋁為最大宗,政府已計劃於明(2022)年擴大開放金、銀、鋅礦,目標將採礦業在GDP占比增加3倍至2,400億里雅(約640億美元),同時於2030年前將採礦業就業數增加2倍至470,000。
A:本週五(9/24)CNN發表在氣候變遷下之電力成本分析報告,其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尼加拉瓜的電費僅次於德國,而德國2019年人均GDP為46,445美元,尼加拉瓜則為1,912美元。根據世界銀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委會 (CEPAL)、Statista y Global Petrol Prices 數據顯示,德國、尼加拉瓜、丹麥、比利時和義大利電費為世界上最高國家。 尼加拉瓜企業經常抱怨電費高昂,並訴求保有審查規範,減少電力損失並提高配電效率。比較其費率,尼加拉瓜電費每千瓦0.33美元,德國人則為0.35美元。CNN表示德國電費僅高於所羅門群島、萬那杜和密克羅尼西亞等,受到距離遙遠且網路使用人口有限所影響的島嶼國家。數據指出,烏拉圭、葡萄牙、日本、西班牙和愛爾蘭等購買力較高的發達經濟體電費亦低於尼加拉瓜。 另一方面,電費與與該國石油生產亦息息相關相關。列舉與Ortega政權友好國家為例:委內瑞拉電費是世界上最低的,每千瓦僅0.002美元,其次為科威特、古巴、蘇丹、埃塞俄比亞、卡塔爾等。伊朗也是低電費國家之一,每千瓦0.052美元。CNN在其報告中指出:委內瑞拉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儲備國之一,古巴亦從委內瑞拉獲得石油補貼,然而儘管這些國家電費極低,但由於能源基礎設施薄弱,仍面臨停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