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0年9月24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793/P200號(商情文號:第793號)   商情本文: 英國稅務暨海關總署(HMRC)今天宣布將於2024年4月開始全面推動所得稅自我評估(Income Tax Self Assessment, ITSA)的稅務電子化(Making Tax Digital, MTD),主因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比原定計畫展延一年,讓所有企業與納稅人有更充裕的時間做好準備。 財政部金融事務秘書Lucy Frazer表示,年收入在1萬英鎊以上的房東或是業者,將在2024年4月開始強制採用所得稅電子化(MTD for ITSA)報稅,普通合夥人(general partnerships)企業則是2025年4月開始。其他形式合夥關係的企業應採稅務電子化的期限則待日後確認。 所得稅電子化業務採階段性推動,首次實施係於2019年4月,針對可徵稅的(taxable)年營業額在增值稅(VAT)門檻8萬5千英鎊以上的企業,迄今總計約有150萬個企業加入。 第二階段為可徵稅的年營業額在VAT門檻以下的企業,自2022年4月後開始實施,目前這類別已有超過30%的業者主動登記註冊。 業者必須以電子形式記錄保留交易紀錄,上傳到HMRC認可的軟體,或電子表格中。HMRC將不再受理紙本形式的營業記錄。採用電子化報稅系統的業者必須保留電子交易紀錄,透過MTD軟體,每季向HMRC更新,但是MTD軟體不會提醒業者什麼時候該繳稅。 關於改革後的逃稅罰款新機制,將同步在2024年4月適用於電子化報稅系統的納稅對象,其餘納稅人則是晚一年,於2025年4月開始適用新的罰款機制。

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0年9月24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789/P200號(商情文號:第789號) 商情本文: 根據英國外交、聯邦事務暨發展部(Foreign, Commonwealth and Development Office)本日公布之英國氣候金融成果報告(UK Climate Finance Results),2011年至2021年間,英國已支持8800萬人口因應氣候變遷問題,且改善4100萬人接觸潔淨能源的機會。英國國際氣候資金計畫(International Climate Finance,簡稱 ICF)在未來五年內將投資116億英鎊,協助開發中國家遏阻氣候變遷帶來之負面影響。該報告在聯合國第二十六屆氣候變遷會議(COP26)前公布,因各國領袖將於11月齊聚COP26會議,研討全球因應氣候變遷的緊急行動,主席國英國將以支持弱勢成員作為優先事項。報告顯示,英政府於過去十年內採取的援助行動包括:(一)透過離網(off-grid)連接再生能源,為4100萬人提供取得潔淨能源的機會,以使用太陽能燈裝置、環保鍋爐;(二)安裝2400MW容量的潔淨能源,相當於500台離岸風機發電量,約為180萬戶英國家庭提供用電;(三)減少約1.8億噸的溫室氣體排放;(四)為因應氣候變遷行動,透過資金槓桿(Leverage)籌資33億英鎊私人資金及52億英鎊公共財政。 此外,在馬達加斯加(Madagascar)的藍森林(Blue Forests)計畫等,可見英國資金支持當地保育紅樹林。英國資金亦支持南非的Kaxu Solar One發電廠,利用鏡子聚光生產太陽能的項目,此生產的太陽能足以提供8萬戶家庭用電,並減少約31萬5000噸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減少6萬6000輛汽車的碳排放量。在最近為期一周的紐約聯合國大會上,英國強生首相承諾將為全球氣候變遷行動提供新資金,包括進一步提高向開發中國家的金援計畫,從2020年目標增至年目標1000億美元。 未來五年內,來自英國CDC團體金融發展機構(development finance institution)的所有投資中,有30%將投入氣候相關項目,預計至少投資16億英鎊,可擴大英國在全球氣候金融目標的貢獻。首相還宣布,將撥出5.5億英鎊經費作為國際氣候基金,對朝向低碳科技轉型的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援助,並於全球氣候投資基金(Climate Investment Funds)中加碼3.5億英鎊資金,致力於在開發中國家推廣減緩氣候變遷影響的解決方案,另將額外投資2億英鎊於英國加速氣候轉型合作計畫(UK Partnering for Accelerated Climate Transitions, UK PACT),向公私營和民間機構等提供專業知識,以協助各國尋找更永續的發展方式,以減少碳排放與貧窮問題。英政府尚將在生物多樣性景觀基金(Biodiverse Landscapes Fund)投資超過1億英鎊,以保育全球一些瀕臨危機的生態景觀。  

A:參考資料:The Telegraph, Financial Times 日期:110年9月24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790/P200號(商情文號:第790號) 商情本文: 根據IHS Markit顧問公司和英國特許採購與供應學會調查初步結果顯示,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 從8月份54.8降至9月份54.1,是自3月份以來最低點,反映英國經濟復甦在第3季放緩,但隨著國內工資、運輸及原材料成本上漲現象,物價壓力變得更緊張。9月份成長主要由服務業推動,服務業報告可見消費者信心增加,旅館業興盛;然而,全球供應鏈問題幾乎中斷製造業成長,9月份製造業產出指數跌至51.8,顯示只有少數企業擴張,且製造業新訂單成長降至七個月最低。 ING銀行經濟學家James Smith認為,上述調查可見隨著冬季來臨,國內經濟復甦放緩,而能源價格上漲、財政政策收緊以及薪資補貼計畫將終止等,央行應不會在短期內提高銀行利息。Pantheon 總體經濟顧問公司首席經濟學家Samuel Tombs表示,目前經濟成長放緩,主要是因為需求不強,且隨著物價上升和福利政策減少,影響家庭可支配收入,復甦步伐可能在整個冬季持續遲緩。調查顯示,儘管防疫措施解除後的復甦反彈放緩,國內價格壓力則仍在飆升,且越來越多公司表示因工資、原料、運輸價格上漲導致成本大增。IHS Markit首席經濟學家Chris Williamson表示,該數據顯示增加對英國經濟成長停滯的擔憂,製造業就業成長放緩,部分公司尚回報難以找到技術員工,另有些公司可能在需求放緩進行裁員。在服務業方面,許多企業仍在積極徵才,使服務業就業機會增加速度仍接近8月份創新高規模。Capital Economics顧問公司經濟學家Bethany Beckett認為,當政府薪資補貼計畫終止,失業率應不會急劇上升。另外,昨日亦有歐元區採購經理人調查公布,實呈現類似情況,歐盟地區亦因供應鏈問題使製造業大受影響,物價壓力上升。 英國央行提高對年度通貨膨脹指數的預期,引起各界不斷猜測央行加息的可能。由於能源價格飆升、勞力短缺和供應鏈混亂等已阻礙英國從疫情復甦,央行將其對本年通膨指數預測提高2倍到至少4%,並可能維持到明年中期。有學者認為,央行恐比原預期更早加息,以抑制不斷上漲物價。經濟學者亦上調對央行加息的預測,現預期銀行利率最快將在明年2月份從當前創新低基礎利率0.1%升至0.25%,而隨後可能進一步升至0.5%。然而,在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MPC)9月會議上,投票表決仍是維持目前刺激措施,雖副行長Dave Ramsden和委員Michael Saunders認為應收緊政策。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n-tv.de) 文號:1104090045號   根據德通社(dpa)報導,德國汽車製造商戴姆勒(Daimler)將加入跨國集團Stellantis 與法國石油商 TotalEnergies 的電池聯盟,以確保未來電動汽車的電池供應。Daimler集團總裁Ola Källenius表示,將與電池製造商Automotive Cells Company(ACC)一起在歐洲開發電池模組、高效生產,滿足Mercedes-Benz之特殊訂製要求。Daimler希望至2030年,在市場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全面銷售電動汽車。 總部位於斯圖加特(Stuttgart)的Daimler宣布,Mercedes-Benz小客車部門將擁有ACC電池公司三分之一的股份,未來投資總額約10億歐元,另有意提供技術及生產Knowhow。 今(2021)年7月,Daimler也宣布投資自有電池工廠,以確保未來的汽車電池供應。K總裁也自那時起一直在為電池項目尋找合作夥伴,希望到2030年年底,每年電池產能超過200 GWh。 根據計算,200 GWh應可滿足Mercedes現有EQC 車型的需求,每款車型可儲存80 kWh的電力,其中一部分助力來自與跨國汽車巨頭 Stellantis(Peugeot標致、Citroen雪鐵龍、Opel歐寶、Fiat飛雅特)及法國石油公司 TotalEnergies 的聯盟。根據Daimler資料,ACC 的目標是到 2030年年底,每年最少生產120 GWh 的電池,至於其中為Daimler預期所用之電池電力則未公開。 自2025年起,ACC將向Mercedes-Benz提供德國及法國工廠生產之電池模組,ACC的總投資額預計將超過70億歐元。

A:義大利總理府頃於本(110)年9月23日晚間召開內閣會議,通過電價及天然氣價格管制方案,針對收入較低家戶和微小型企業,提供電價及瓦斯補助、使用費減免、加值稅減免等措施,以降低能源支出負擔。 隨著天然氣使用高峰季即將到來,歐盟及亞洲等區域需求上升,然而主要供氣來源俄羅斯供給不穩定、歐盟本身庫存水位偏低、減碳政策等因素,導致天然氣、電價大漲,且義大利環境部長Roberto Cingolani更預測本年第四季底恐將再面臨40%漲幅,預料使家戶平均負擔增加500歐元。 為抑制電價及瓦斯價上漲,義大利政府目前已匡列34億歐元預算,本年迄今已花費約12億歐元,成功將第三季電價漲幅從原先預期的20%壓低至9%,本次新措施則盼在第四季為受惠對象降低40%電價以及31%天然氣價格。 歐盟會員國能源皆仰賴進口,義大利係僅次於德國之第二大能源淨進口國,全國能源有超過70%仰賴國外進口,能源價格易受國際情勢影響,根據義大利能源局(ARERA)數據顯示,義大利第三季家用電價約為每度0.229歐元(新台幣約7.4元),已超越疫情前高峰2018年第四季的每度0.218歐元;天然氣價格則為每立方公尺0.847歐元(新台幣約27.5元),接近疫情前高峰2019年第一季的每立方公尺0.849歐元。

A:資料來源: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德國聯邦交通與數位基礎建設部 文號:1104090044號   今(2021)年夏天德國西南部洪災肆虐,造成200餘人喪生及數十億歐元災損,氣候變遷議題遂成為9月底國會大選民眾最關注議題。各主要政黨目前漸趨共識,由於交通運輸消耗德國整體能源30%、占溫室氣體總排放20%,為達2045年淨零碳排目標,交通運輸改革勢在必行,未來將朝以下方向進行改善與升級: 一、降低私人交通工具碳排放:德國於2021年7月達成100萬輛純電動及油電混合車註冊上路之階段性目標,顯示政府對於購置電動車之補助效益初見成效,預料新政府將持續該政策,未來二手電動車得以更低廉價格進入市場、特斯拉(Tesla)於柏林近郊之車廠於本年下半年正式投產並將年產50萬輛電動車後,將帶來德國電動車汰換傳統汽車之世代。此外,德國將廣建自行車專用道,強化民眾汽車共享、自行車共享及使用電動滑板車使用觀念,並將給予地方機關更大之發言與決定權,以適度開發符合地方需求之創新交通概念。 二、優化公共交通網:德國目前約有4,800萬輛汽車註冊,儘管汽車碳排將逐步減少,未來仍須透過優化公共交通網,解決交通堵塞問題並便捷城鄉交通。德鐵(DB)營運鐵路網長達33,000公里,今年7月洪災毀壞約600公里之軌道及眾多橋樑,聯邦政府已規劃數10億歐元預算,以修復及擴建現有鐵路網、加速德鐵沿線標示與信號數位化,俾使鐵路網更為可靠及準時,另亦將增開大城市間車次,目標使大城市間每30分鐘即有列車可供搭乘,減少換乘等候時間。 此外,大選後不論由何黨取得組閣權,綠黨幾乎篤定將在新政府中發揮關鍵影響力。根據綠黨目前提出政見,將推動2030年後僅得銷售零碳排之汽車,綠黨亦矢言取消德國國內航班及對小型機場之補貼,俾減少飛機之耗能與溫室氣體排放。由於相關主張手段激進,且將可能影響德國核心之汽車產業以及亟需自疫情中復甦之航空產業,未來聯邦政府組成後,能否順利推動相關政策,有待持續觀察。

A:依據奧媒「新聞報」(Die Presse)2021年9月23日引述奧地利央行(OeNB)最新統計資料,奧國2021年第2季住宅房地產價格平均較2020年同期上漲11.7%,連續4季漲幅逾9.5%。前3季漲幅分別為:2021年Q1(+12.3%)、2020年Q4(+10.0%)、2020年Q3(+9.5%)。奧國央行認為,2021年第2季上漲力道雖較上一季稍微減弱,惟大幅上漲趨勢仍在,住宅房地產仍有過熱現象。 奧國央行指出,此波房價上漲主要原因係新冠疫情引發之新購房宅「獨戶潮」(自住公寓及獨戶住宅)及「鄉居潮」(自大都市遷往郊外)。奧地利各地住宅房地產價漲幅高低有別,例如:2021年第2季首都維也納平均漲幅10.7%,首都以外其他地區平均漲幅12.8%。另,平均售價漲價情形以獨戶住宅為例,鄉村地區每平方公尺平均售價自2019年第4季之2,475歐元上漲至2021年第2季2,899歐元,城市地區則自3,901歐元上漲至4,583歐元。同上述期間,公寓住房鄉村地區自3,135歐元上漲至3,644歐元,城市地區自4,480歐元上漲至5,049歐元。 奧地利9個邦住宅房價平均最高者係福拉貝爾格邦,其次為維也納、薩爾斯堡邦、提洛邦、上奧地利邦、下奧地利邦、克恩騰邦、史泰爾邦及布爾根蘭邦。  

A:依據奧媒「新聞報」(Die Presse)2021年9月24日報導,奧地利最大化工集團「北歐化工公司」(Borealis AG)日前宣布,因歐洲天然氣躉售價格漲幅過鉅,基於利潤考量,將減少其歐洲氨產量(按,氨生產原料來自天然氣),並評估旗下奧地利、法國及荷蘭等工廠狀況,以決定是否進一步調整產量。 氨係製造氮肥主要成分之一,之前已有數家歐洲生產氨之大廠宣布減產或停產,如今北歐化工公司再減產,勢必使歐洲氮肥短缺情形加劇,連鎖反應恐將間接影響農產品價格。另,天然氣係歐洲食品工業主要能源供應來源之一,上述兩項因素匯合,或將加速歐洲食品價格上漲。  

A:依據斯洛維尼亞媒體「Total Slovenia News」2021年9月24日報導,斯國工商總會呼籲斯國政府對高漲之能源價格迅速採取行動。該會發言人表示,2021年初迄今斯國電價已上漲近1倍,天然氣價格上漲幅度逾2倍,嚴重影響斯國食品及化工等能源密集產業,若政府不儘快採取因應措施,不僅企業界將繼續受創,亦恐將造成今年冬季家庭電費及食品價格大幅上漲。 斯國工商總會表示,在「碳中和」政策大方向下,斯國已逐步關閉燃煤電廠,且在反核浪潮下,斯國核電未來發展亦為不確定因素,因此就中長期而言,斯國需要總體規劃,制定一套既安全、且能支持經濟發展之能源政策,以確保國家競爭力。  

A: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計畫加碼北極地區建設,擴展該區域的基礎設施。瑞典基礎建設部部長Tomas Eneroth  表示,將激勵瑞典企業更加積極投資,特別是瑞典北部Skellefteå市的Northvolt大型電池工廠及盧里歐市(Luleå)的綠色鋼鐵(Green steel)專案,並由瑞典運輸管理局(The Swedish Transport Administration, Trafikverket)於11月底前提供相關諮詢和建議。 Tomas Eneroth 部長認為,加速瑞典北部大型產業投資目標及基礎設施的建置,不僅可創造就業機會,同時可早日實現瑞典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無化石福利國家(fossil-free welfare state)的目標。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對外貿易投資機構Business Sweden調降2021年全球經濟成長從6.2%至6.0%,但調升2022年經濟成長從原本4.5%至4.8%,主要原因為目前全球供應鏈失衡問題。Business Sweden指出目前一些疫苗接種率低的國家所施行的封城與管制措施,加劇早已出現的零組件短缺和物流遲滯問題,並預測此失衡現象恐持續至明(2022)年年初。 瑞典斯堪地銀行(SEB)的最新報告顯示,即使面對疫情所造成的供應鏈失衡,以及伴隨而來的尋找替代供應商挑戰,但SEB 往來的19家瑞典跨國企業展現其產業韌性,仍無意將製造工廠遷回瑞典,持續貫徹其全球化企業永續經營策略方向。      

A:資料來源: 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2021年9月23日   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本(9)月23日以「南非提議修改與史瓦帝尼之租稅協定」(SA’s bid to amend tax treaties with Eswatini)為題,報導南非頃舉行公聽會檢討該國與其他國家之雙邊租稅協定,並擬修訂與史瓦帝尼、德國及瑞士等3個國家之雙邊避免雙重課稅協定。   該報導引用南非News24媒體資料指出,南非國稅局(SARS)為促進與其他國家稅務機關之間交流,近期與金融常設委員會(Standing Committee on Finance)舉行初期聽證會,討論南非與史瓦帝尼、德國及瑞士之雙邊租稅協定修正案。相關雙邊租稅協定係為避免各自公民主動及被動收入(如遺產)之雙重課稅或逃漏稅問題,所達成之雙邊協定。該協定有助於兩國稅務機關釐清何時及如何徵收相關稅賦,解決稅務之爭議,或透過稅務資訊交換,增進雙方稅務機關之交流,降低逃漏稅之風險。   該報導亦指出南非與史瓦帝尼簽署之雙邊租稅協定於2005年生效,此次檢討修訂該協定之重點在於史瓦帝尼國名之修正,並擬修訂稅務資訊交換之條款,予以國際標準化,亦即不得以「銀行保密」或「缺乏國內稅收資訊」作為拒絕交換資訊之理由。史國財政部官員對此回應表示,南非尚未就「史斐雙邊租稅協定」內容修訂之諮商要求,正式通知史國政府。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安莎通訊社(Agenzia ANSA)本(110)年9月23日報導,義大利中大型企業迎來疫情後的黃金復甦階段,預估今明(111)兩年將可分別大幅成長7.7%及6.5%。 由義大利投資銀行Mediobanca研究中心所蒐撰,針對2011-2020 十年間的工業及服務產業營運表現的最新一份報告顯示,2020年各產業平均營收萎縮達11.7%,投資亦減少 8.2%,除了少數反受益於封城時期所需的居家物品業類,如食品業(+3.5%)、家用電器業(+ 2.9%)及製藥業(+ 0.8%)及食品零售分銷業(+5.9%)外,其他類別之零售分銷業則大幅萎縮(-12.8%),其中又以服飾業受損最重(-33, 6%)。此外,因國際航運極端受限,航空運輸業損失高達58.3%,鐵路運輸業在人數通行上減少35.4%、貨物運輸部份受損較小達10.4%,深受疫情影響的還有觀光旅遊業(-70.7%)及主題遊樂園(-73%);因少有機會出門,紡織品業(-24.9%)、服飾業(-20%),甚至化妝品亦受到一定程度之負面影響(-9.6%)。 2020 年石油業(-34.7%)及能源業(-12%)表現大幅萎縮,而2012與2020年兩次大型全球經濟危機所造成之連續壓力已經開始展現,導致義大利工業商之銷售額低於十年前之水凖(-9.3%),惟其中令人訝異地係製造業除外,與2011年相較,2020年銷售額成長 2.6%,而中型企業之營業額亦正處於成長期,與10年前相比為成長高達11.9%,而海外銷售額成長更令人驚訝的達到27.5%。 國際信評公司標準普爾(S&P)亦於同日發布上調義大利本年經濟成長預測,由6月底所預估之4.9%大幅上調至6%。

A:印尼爪哇島及峇里島限制社會活動措施原暫訂於本年9月20日期滿,惟印尼內政部本年9月20日頒布第43號部長令,宣布再延長至本年10月4日,要點摘整如次: (一)辦公大樓及工廠居家辦公相關規定仍維持不變,亦即「重要產業(sektor kritikal)」生產部門可100%到班、「民生必需產業(sektor esensial)」生產部門可50%到班、政府公眾服務部門可25%到班,其餘全面居家辦公。 (二)營造工程防疫管制規定維持不變。如為公共工程建設項目,工地現場員工可100%到班施工。私人企業營造項目則依印尼各地區分級管制規定。 (三)持續開放更多地區之餐廳、賣場及購物中心逐步恢復營運,並再微幅放寬消費人數及營運時間限制。部分地區電影院及觀光景點在實施實名制及遵守防疫規範下逐步恢復營運。  

A:印尼爪哇島及峇里島以外之其他地區限制社會活動措施原暫訂於本年9月20日期滿,惟印尼內政部於本年9月20日頒布第44號部長令,宣布再延長至本年10月4日,要點摘整如次: (一)居家辦公規定依各地區疫情嚴重程度微幅調整: 1.第4級管制區:「重要產業(sektor kritikal)」可100%到班、「民生必需產業(sektor esensial)」生產部門可50%到班、其他產業75%居家辦公。 2.第3級管制區:「重要產業(sektor kritikal)」可100%到班,公司行政部門(在辦公室上班者)須75%居家辦公。 3.第2級及第1級管制區:原則上「民生必需產業(sektor esensial)」生產部門可100%到班,惟倘公司地點設在被政府劃分為疫情相較嚴重之紅色和橘色地區者,該公司行政部門(在辦公室上班者)須75%居家辦公,如地點設在綠色地區者,公司行政部門(在辦公室上班者)須50%居家辦公。 (二)第4級管制區賣場、百貨公司及餐廳營業時間縮短,最晚僅能營業至晚間8時;第3級管制區賣場、百貨公司及餐廳可營業至晚間9時。 (三)餐廳人數限制為最大可容納人數之25%、但無內用時間限制。

A:綜合美媒報導及美商務部新聞稿,為減緩全球晶片短缺問題導致許多行業遇到瓶頸及成本上漲,晶片短缺除影響汽車製造外,亦影響到電腦等民生電子用品,拜登政府正向半導體供應鏈相關企業施壓,以確保美國政府可提供協助。商務部及國家經濟委員會繼4月及5月的會議後,於本(2021)年9月23日再次召集半導體相關行業進行討論,以改善供應鏈的溝通及信任關係,重申半導體產業須解決晶片短缺所導致的供應鏈問題,倡導資訊透明化,並欲透過立法為美國國內製造業提供資金,另先前參議院在6月時批准提供「美國晶片法案」520億美元,鼓勵美國國內半導體投資。 現階段晶片供應鏈問題受Delta新冠變種病毒在東南亞國家影響,工廠因疫情升溫而關閉,美國商務部、國務院及大使館建立早期警報系統,為快速因應新冠病毒導致的全球停工情況,確保盡速解決產能中止問題。參與會議的企業支持政府迅速採取行動,並與外交夥伴合作,以安全恢復工廠產線,另商務部要求晶片供應鏈相關企業分享有關庫存、需求量及交貨訊息,期望企業在45天內回應,以了解及量化問題,並幫助提高供應鏈信任度及透明度。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1-09-23/white-house-pushes-companies-to-be-transparent-on-chips-supply?sref=1zdda0Kg https://www.wsj.com/articles/supply-chain-crunch-chip-shortage-focus-of-white-house-meeting-11632387600 https://www.commerce.gov/news/press-releases/2021/09/readout-biden-administration-convening-discuss-and-address

A:綜合美媒及美國CDC本(24)日新聞資料,美國CDC發布輝瑞/BNT新冠疫苗第三劑加強劑的接種指引,部分先前注射輝瑞疫苗的民眾,可於完全接種至少6個月後施打加強劑,適用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及長照機構住民、50-64歲患有慢性疾病者;18-49歲患有慢性疾病者、以及18-64歲因職業或環境面臨新冠染疫風險增加者,則可依據個別益處與風險評估是否施打。 美國CDC統計符合上述條件者約2,600萬人,其中65歲以上長者約1,300萬人,慢性病則包括癌症、糖尿病、部分心臟疾病、腎病及肺病。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cdc.gov/media/releases/2021/p0924-booster-recommendations-.html https://www.wsj.com/articles/cdc-panel-recommends-pfizer-covid-19-boosters-for-seniors-certain-adults-with-underlying-medical-conditions-11632432478?mod=business_lead_pos10

A:出處:NL Times, 2021/09/23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司法部與主要城市磋商如何執行新冠通行證規定   荷蘭時報NL Times報導,荷蘭從9月25日星期六開始,凡進入餐飲店、藝術和文化場所和體育活動場所必須持有新冠通行證。   荷蘭司法部與主要城市市長於9月22日磋商如何執行此項規定。會中決議,市政當局可自行決定執行方式及勒令歇業時間。目前的共識是,若業者未確切檢查新冠通行證,市政當局僅會先發出警告,將不會立即裁款。惟若再犯或故意違反規定,則將處以 2,500 歐元的罰款,最高可增加到 10,000 歐元,或甚至勒令歇業。   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和海牙市均表示將先展開對話,若對話無效則發出警告,僅在勸說及警告均無效的情況下,才會進行裁罰。阿姆斯特丹市長 Femke Halsema 致函市議會表示,阿姆斯特丹考慮累犯應該勒令歇業一週。Eindhoven市則考慮將勒令歇業兩週。   荷蘭政府之前曾宣佈將撥款 4,500 萬歐元以幫助各市執法,例如聘僱稽查員等,惟目前尚不清楚將如何分配此筆補助款。  

A:馬來西亞續為全球半導體晶片供應鏈的重要樞紐,成功吸引奧地利技術與系統技術股份公司(AT & S,簡稱奧特斯)在吉打州居林高科技園區(KHTP)投資高達85億馬幣(約20.48億美元),製造高端印刷電路板和集體電路基板(IC substrate),並創造5,000個就業機會。該廠預計於2024年起運作。   AT&S公司通訊暨公共關係總監 Gerald Reischl 表示,馬國可從其技術中心的地位受益,並加強該地區作為亞洲高科技製造中心。除中國外,馬國可成為晶片供應鏈的重要樞紐。該地區不僅會創造數千個就業機會,且馬國亦將成為一個全新、首創的技術領域的熱門地點。   位於居林的 AT&S 工廠將生產高需求的味之素複合膜基板(Ajinomoto Build-up Film)。高端產品的日益複雜導致對 ABF 基板的持續強勁需求,這在高端計算(超級計算機)、伺服器、遊戲和人工智慧應用中尤其重要。   AT&S 公司估計至2025 年~2026 年,隨著該工廠擴建,該公司營收將增加至 30 億歐元(約35.66億美元)。在吉打州及中國大陸重慶的擴張將實現該公司成為全球三大 ABF 基板供應商之一的目標。目前AT&S公司在 ABF 基板供應排名世界第五,在高科技 PCB 則排名第二。   同時,AT&S公司亦尋求與馬國一流大學的合作,以促進社會的積極發展,深化微電子領域,尤其基板技術的知識與技能,並將重點放在與高端技術主題的製造與研究合作相關的教學與培訓合作。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科學、科技暨創新部部長阿漢峇峇(Dr. Adham Baba)頃於答覆國會議員提問時表示,馬國政府將於明(2022)年撥款2,000萬馬幣(約481.93萬美元),透過衛生部所屬醫藥研究院(IMR)研發馬國首個核糖核酸(mRNA)新冠疫苗。此外,馬國亦將與外國專才合作,以研發國內新冠疫苗的路線圖。   隨著馬國即將達到80%成人人口接種新冠疫苗的目標,目前是時候建立一個屬於國內的疫苗架構,不僅可應對新冠疫情,亦可應對其他疫情。   該部依據馬國疫苗發展計畫研發了動物疫苗,及將生產的霍亂疫苗(cholera vaccine)等,因此,前述研發計畫不侷限在新冠疫苗。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