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依據緬甸投資委員會 (MIC) 或中央與地方投資委員會之投資許可或認可營運的公司,可在一站式服務 (OSS) 中心,獲取 MIC 所簽發金額10 萬美元以下的進出口推薦函。 根據旨在促進投資的 SMART 計畫,MIC 宣布前述公司須從 2021 年 10 月 1 日起向 MIC (地址:No. 1, Thitsar Road, Yankin Township, Yangon) 申請進出口推薦函。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自4月底以來,由於庫存不足及緬元對兌美元走軟,使砂糖價格飆升。目前,砂糖的售價為每緬斤1,750緬幣(1緬斤等於1.6公斤或3.6磅)。根據曼德勒批發市場的統計,甘蔗淡季過後國內市場的甘蔗價格逐漸上漲,加上部分交易商在低庫存下操縱價格。去年,因市場需求量低迫使部分蔗農轉而種植其他作物。 砂糖的庫存低也很少進口,蔗農目前得到每噸5.5萬緬幣的好價格。砂糖及甘蔗相關產品協會表示,今年國際市場上的糖價意外上漲,國內糖價也將隨之上漲。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曼德勒批發市場價格統計顯示,緬元疲軟及強勁的需求導致芝麻價格持續上漲。此外,曼德勒市場的豆類貿易商表示,芝麻存庫少,市場價格持續上漲。位於曼德勒的Soe Win Myint豆類倉庫稱,7月份黑芝麻的價格僅為每3籃14.5萬緬幣,而在9月21日上漲到20萬緬幣。種植者表示,今年芝麻產量可能會低於往年,極端天氣條件會影響芝麻的質量及產量。 生芝麻及高附加值芝麻都銷往中國。BayintNaung批發市場的貨倉老闆表示,如果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減少,交通管制放鬆,芝麻市場肯定會再次上揚。根據緬甸海關公佈的統計,在2020-21財年的過去8個月(10月至5月),緬甸芝麻出口收入為2.92億美元。正常情況下,緬甸約80%的芝麻產品出口到國外市場。中國是緬甸芝麻的主要買家,還銷往日本、韓國、台灣、英國、德國、荷蘭、希臘、波蘭等歐盟國家市場。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据緬甸食用油經銷商協會稱,棕櫚油價格達到每緬斤4,100緬幣(每緬斤等於1.6公斤)的高點。7月1日,棕櫚油價格僅為每緬斤3,200緬幣,而9月21日,棕櫚油價格飆升至每緬斤4,100緬幣,過去2個月每緬斤上漲了900緬幣。貿易商強調,緬幣對美元的貶值是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該協會正在努力爭取食用油供應充足,價格穩定,為消費者提供合理的價格。為了應對因緬幣貶值導致的價格飆漲,消費者可以通過緬甸食用油經銷商協會,以每緬斤3,700緬幣的批發價格購買棕櫚油。本計畫將以批發價出售的棕櫚油量,相當於棕櫚油進口商直接從緬甸央行購買的外匯金額,旨在為消費者提供利潤率不到2%的更合理售價。   從 9 月 20 日起,有興趣的零售商及批發商可以通過位於仰光 Mayangon 鎮 Bayintnaung 批發中心 Gangaw 路的協會聯繫電話(09-444437295 和 09401527049)購買。另外,協會於8月15日發出聲明請消費者無需擔心食用油供應的問題,說明該協會將與有關組織及部會共同努力,確保食用油的充足,並以合理的價格售予消費者。該協會正在努力避免在全球疫情的影響下發生不必要的食用油問題,保持價格穩定,防止市場操縱,持續地從國外進口棕櫚油,實現自足,並以合理的價格將食用油分發給消費者。國內食用油消費量估計為每年100萬噸。當地的食用油產量只有40萬噸左右。為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每年進口約70萬噸的食用油。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曼德勒貿易商表示,在印度延長進口有效期的消息傳出後,木豆的價格在最近幾天上漲了一倍。在3月份的收穫季節,木豆的價格開盤為每3籃6,800緬幣。在延期的消息之後,價格大幅上漲到每袋13.5萬緬幣。來自曼德勒的Soe Win Myint倉庫表示,木豆的價格在活躍的市場上不斷上漲。印度將進口有效期從10月延長至12月。此外,價格上漲歸因於庫存減少,緬元貶值及強勁的需求。種植者對價格上漲感到滿意,貿易商也獲得可觀的利潤。 木豆市場依賴於鄰國印度。2017年,印度對包括黑豆及木豆在內的豆類設置進口配額,導致價格大幅下跌至每袋3萬緬幣,貿易商及豆農因此受創。預計下一季木豆產量會很高。在印度放寬進口配額後,豆類的交易非常活躍。緬甸的豆類出口可以為緬甸創造大額收入。木豆種植普遍存在於緬甸北部地區,如馬奎省、曼德勒省及實皆省。栽培開始於八月,有利的天氣使植物得以生長及繁盛。

A:本(2021)年前8月越南水產品進口金額超過13.4億美元,年增17.3% 類別 : B01(農、畜、水產及食品) 資料來原:越南工業暨貿易資訊中心網站2021年9月20日報導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編輯日期:2021年9月22日     根據越南海關總局統計資料顯示,越南本(2021)年8月水產品進口金額為1億4,751萬美元,月減15%。累計本年前8月,越南水產品進口金額逾13.4億萬美元,年增17.3%。     越南本年8月自印度進口水產品金額為4,022萬美元,月增4.1%;本年前8月進口金額為2億2,819萬美元,占越南進口水產品總金額之17%,年增41.3%。   越南本年8月自挪威進口水產品金額為1,620萬美元,月減9.1%;本年前8月進口金額為1億5,600萬美元,占越南進口水產品總金額之11.7%,年增16.6%。   越南本年8月自東南亞進口水產品金額為1,316萬美元,月減22%;本年前8月進口金額為1億4,486萬美元,占越南進口水產品總金額之10.8%,年增19.4%。   越南本年8月自中國大陸進口水產品金額為1,247萬美元,月減13.8%;本年前8月進口金額為1億1,525萬美元,占越南進口水產品總金額之8.6%,年增35%。   另,越南進口水產品來源亦包括日本、印尼、臺灣,以及南韓等國家。   越南2021年前8月進口水產品統計1覽表:   國別 2021年8月 (USD) 較2021年7月增/減(%) 較2020年 8月 增減(%) 2021年前8月 (USD) 較2020年同期 增/減(%) 占比(%) 進口總 金額 147,513,466 -15.09 -2.55 1,343,767,581 17.33 100 印度 40,216,143 4.12 64.1 228,191,433 41.31 16.98 挪威 16,203,818 -9.1 -3.24 156,671,016 16.55 11.66 東南亞 13,161,652 -22.11 -19.09 144,864,753 19.38 10.78 中國 12,470,365 -13.82 9.17 115,245,883 34.95 8.58 日本 11,023,282 -17.19 12.55 109,774,421 -1.35 8.17 印尼 8,385,166 -23.11 -33.92 96,926,025 26.21 7.21 臺灣 6,104,314 -44.07 -30.51 76,411,110 2.67 5.69 南韓 4,640,799 -54.8 47.71 62,324,784 114.42 4.64 俄羅斯 4,675,079 -22.6 -20.25 55,805,934 -15.37 4.15 智利 2,711,817 -28.42 -48.5 54,205,179 -4.45 4.03 美國 4,013,743 -43.14 -13.03 49,342,360 16.04 3.67 加拿大 6,180,867 81.82 -53.2 24,685,840 -13.11 1.84 歐盟 1,899,594 -18.33 -41.13 22,486,070 -8.59 1.67 泰國 1,596,282 -20.22 33.84 15,943,183 8.94 1.19 丹麥 928,643 5.03 -60.76 13,037,040 -13.09 0.97 菲律賓 885,286 -53.56 -40.11 11,136,182 -23.44 0.83 英國 991,172 1.21 -44.57 10,370,162 -13.59 0.77 馬來西亞 1,199,903 46.69 35.8 10,091,322 0.39 0.75 新加坡 964,063 -7.59 3,964.35 8,321,398 475.3 0.62 波蘭 397,626 -50.63 -51.88 5,096,733 -33.41 0.38 以色列 573,325 -9.91 1,599.60 4,352,297 123.87 0.32 瑞典 130,952 -41.81   2,446,643 -36.85 0.18 孟加拉   -100 -100 1,120,496 56.05 0.08  

A:資料來源:越南經濟時報網站,2021年9月21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工商部與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頃於2021年9月20日合辦「越南與香港夥伴關係在『新常態』下共迎復甦」線上研討會,探討雙方在貿易、投資及創新科技方面之間的合作機會,以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帶來之負面影響。上述會議共有製造、加工、經貿、電子商務、金融、建築、物流及研究協會、企業及專業人事等500多人登記報名參與。   越南工商部陳國慶次長在會議上強調,為了解雙方企業困難、尋找解決方案,以及雙方政府採取支持促進雙方經貿與投資活動之措施,爰舉辦是項研討會。香港是越南重要合作夥伴,香港在越南貨品出口轉運方面可發揮重要功能,而越南已簽署多項自由貿易協定,以及擁有1億人口市場方面的優勢,未來雙方必將有更多合作機會,發揮各自經濟優勢。   雙方權責單位及民營部門代表於會中積極探討及分享越南及香港市場商機,以及香港作為2國出口中轉樞紐之重要性;宣傳香港與越南推廣資訊、新技術以及其他服務資訊平台等政策;介紹應用新科技產品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善用越南、香港與大灣區(GBA)的商機。   根據越南海關統計,2020年越南與香港貿易總金額達116億美元,占越南對外貿易總金額之2.1%。目前,香港居越南第7大貿易夥伴(僅次於中國、美國、南韓、日本、臺灣與泰國)。2021年前8月,越南與香港貿易總金額為84億美元,年增16%。其中,越南對香港出口金額為74億美元,年增12.2% ,自香港進口10億美元,年增54%。越南對香港貿易享有順差64億美元。   在投資方面,截至2021年8月,香港在越南註冊投資總額已超過270億美元,並在製造業、能源、紡織服裝、鞋類與房地產等領域投資不斷增加。   為進一步支持雙方工商界,特別是越南企業在新常態下能早日復甦與擴展機會,陳次長向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提出簽署港越合作協議,以及放寬越南投資業者及貿易商之香港商務簽證與工作簽證之建議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VnExpress網報,2021年9月22日 亞洲開發銀行(ADB)經濟學家阮明強表示,第4波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打亂越南經濟復甦步調。相關數據顯示,越南2021年迄今經濟成長率主要依賴前半年之貿易實績。根據越南經濟展望,該行持續下調越南2021年GDP成長率預估值。2021年初,該行預測越南經濟成長率有望達6.7%,後因疫情爆發調降至5.8%,該行於9月22日再次下修至3.8%。 ADB表示,疫情再次爆發後,越南多個省份實施嚴格社區隔離政策,導致勞動力短缺,供應鏈因而中斷。另一方面,越南第3季及第4季期間,恰逢雨季,勢將影響農產品出口。 除農業出口不振、勞動力資源短缺外,降載營運亦將打擊越南工業成長指數。ADB預測越南2021年工業成長率,與2020年8.9%相比,將僅達5%。 越南受新冠肺炎疫情打擊最重者是旅遊服務業。ADB表示,2020年越南旅遊服務業成長率為7.3%,而2021年預測僅達3.3%。 2021年受疫情影響,越南各行業實績紛紛下滑,但阮專家表示,倘越南能在2021年底前控制疫情蔓延,且至2022年第2季疫苗接種率達70%,則2022年越南經濟成長率可望反彈回升至6.5%。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工商網報,2021年9月21日 根據越南海關總局統計,2021年8月越南鋼鐵出口量達153萬公噸,月增33.8%,出口金額15億美元,月增35.2%,為越南鋼鐵出口最多之月份;與2020年8月出口金額比較,成長2.5倍。 2021年1月至8月越南鋼鐵出口量854萬公噸,年增43.4%,出口金額71億,年增127%。 2021年前8月Formosa熱軋鋼捲(HRC)出口強勁,出口量成長最 大,年增145%。越南5大鍍鋅企業生產的鋼品50%至67%產量出口,帶動2021年前8月越南鍍鋅出口量年激增115%;冷軋鋼捲出口量年增45%;建築鋼鐵出口量年增27%;僅有鋼管出口量年減10%。越南鍍鋅出口量占該品項產量之54%;熱軋鋼捲(HRC)出口量占該品項產量之20%。 2021年上半年越南鋼鐵大廠和發(Hoà Phát)公司為滿足越南國內鋼鐵需求,主動優化生產線,俾達新冠肺炎疫情後之出口成長。該公司生產工廠靠近深水港口,有利原材料及出口成品運輸,且產品種類多元及優質,提高該公司競爭力。 2021年前8月越南鋼鐵主要出口市場為東協地區(ASEAN),出口量270萬公噸,與2020年同期相同;出口至中國180萬公噸,年減13.2%。出口至歐盟地區及美國則大幅成長,出口至歐盟地區143萬公噸,年暴增7.5倍;出口至美國54萬公噸,年增4倍。 越南鋼鐵協會(VSA)表示,越南與歐盟自貿協定(EVFTA)生效後,越南鋼鐵企業積極出口,帶動該產業成長。歐盟地區對進口貨品要求頗高,由於越南鋼鐵已能順利出口之歐盟地區顯示,顯示越南鋼鐵品質良好,能滿足各進口國家要求。越南鋼鐵平均出口價格每公噸830美元,較2020年同期增加每公噸310美元。據VSA表示,越南粗製鋼鐵產量每年達2,400萬公噸,可滿足國內及出口需求量。

A:資料來源:The Nation,2021年9月20日 由巴育總理主持的國家財政政策委員會於9月20日批准將泰國的公共債務占GDP的上限從60%提高到70%,以利政府中期需要借入更多的資金,此案後續將於翌(21)日提交內閣會議批准。  該委員會表示,泰國的財政狀況及償債能力良好。另據一位財政部消息人士表示,提高債務上限將有助於政府設定下個月開始的2022財年的預算赤字。  迄今為止,泰國政府已借入1.5兆泰銖(約1.24兆新臺幣)以支應Covid-19紓困及振興計畫,其中5,000億泰銖(約4,165億新臺幣)已於今年獲得批准。然而,泰國央行行長Sethaput Suthiwartnarueput最近敦促政府再借入1兆泰銖(約8,330億新臺幣),以幫助泰國自Covid-19大流行中復甦。

A:德州要求聯邦上訴法院重新審核並關閉位於德州的一處核廢料處理場,聲稱核能管理委員會(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本月初向興建該設施的廠商核發許可證之程序非法。 德州州長 Greg Abbott 要求法院重審並撤銷 NRC 向 Orano CIS 及其合資夥伴 JF Lehman & Co. 核發之許可證。Orano CIS預定在德州盛產石油的Permian Basin興建可儲存近 4萬 公噸放射性廢核料設施。 這家名為Interim Storage Partners的合資企業計劃經由鐵路從全國各地運送被密封在混凝土桶中之廢核料,並儲存在距德州Andrews鎮約 30 英里、靠近新墨西哥州邊境的一處地點。 幾十年來美國西部的核廢料儲存場一直是爭議焦點,常受到政治因素影響。前總統川普於 2020 年 2 月在選舉前撤銷內華達州一個核廢物儲存計畫,並告訴該州居民他聽到了他們的擔憂。但拜登總統仍贏得內華達州選舉。 Andrew郡委員會先前曾支持西德州的核廢料儲存計畫,以協助當地因應石油業波動而造成財政稅收短少問題。但由於當地社區擔心這些核廢料的輻射性將保持數千年甚至數十萬年的之久,一致投票反對。共和黨籍州長Greg Abbott亦強烈反對該計劃。

A:亞馬遜公司已經在布利桑頓東部一湖泊和採石場地區購買了大片土地,這筆交易為這個電子商務巨頭創造了潛在的擴張基地。 布利桑頓市官員十年前就開始對這一基本未開發的區域進行了仔細研究,但沒有制定出明確的計畫。根據16日提交給阿拉米達縣檔案局的文件,亞馬遜為這些地產支付了7500萬元。 總部位於西雅圖的亞馬遜屬下擁有布利桑頓這塊大面積土地的是Amazon.com Services,這家科技巨頭的商業和快遞部門。根據阿拉米達縣的文件,賣方是Lionstone投資公司的一個分支機構。 剛剛提交的契約並沒有準確顯示亞馬遜從Lionstone公司購買了多少土地,這是因為該縣的財產文件只表明亞馬遜購買了部分地塊,但沒有明確說明到底有多少。但根據布利桑頓市公布的一份2012年的文件, Lionstone在該地區估計擁有的土地面積為304畝,與房地產公司本月賣給亞馬遜的面積相符。該文件是一份關於 東布利桑頓特定計畫的 「初步背景報告」。 布利桑頓尚未對這一地區的未來做出任何最終決定,亦無任何明確的初步計畫。城市規畫文件顯示,至少截至2012年這304畝的土地只在被零星使用。「Lionstone集團的土地部分位於布利桑頓市範圍內」,市政府2012年的研究報告說。「它包括一個小型辦公樓,重型設備維修車間,有限的倉儲空間,潤滑油儲存棚,和兩個臨時辦公樓」。 亞馬遜現在擁有的一大片土地在Stanley大道和山谷大道的拐角附近,在Shadow Cliffs休閒區的對面;另一部分在El Charro路和Stoneridge路附近。 根據阿拉米達縣的紀錄,一些剛剛買下的地塊曾被列為空置的商業用地,而另一些則被列為沙石場的場地。亞馬遜公司的商業和快遞綜合設施可以符合商業用地的要求。 根據2012年的城市報告,亞馬遜購買的這塊土地是東布利桑頓1000畝特定計畫區的一部分,屬於更大的Livermore-Amador谷採石場土地。報告說:「這一地區已經成為吸引業主和布利桑頓市對未來再利用和保護方面進行規畫的主題」。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368/5768522?from=wj_catelistnews

A:美國人造肉公司Impossible Foods將在美國、香港、新加坡等市場推出素豬肉,搶占快速成長的植物性食品市場,國際巨星李奧納多也投資兩家人造肉新創業者,顯示蔬食餐飲風潮方興未艾。 彭博資訊報導,Impossible Foods從23日起,在名廚張碩浩的紐約餐館「福桃Ssäm Bar」,推出「不可能的豬肉」,美國和香港餐飲業者也能向食品經銷商下單。Impossible Foods 10月4日也將在香港逾120家餐館推出這種豬絞肉替代品,11月則開始向新加坡餐館供應素豬肉。 Impossible Foods不到一個月前才剛推出人造雞塊,擴大素漢堡肉排、素肉腸等核心產品陣容。該公司加快產品研發腳步,凸顯各家食品公司為稱霸持續成長的人造肉市場,已展開激烈競爭。 不過,Impossible Foods在攻占亞洲市場的過程中,正面臨巨大障礙,即缺乏接觸中國消費者的管道,而中國占全球豬肉需求的比率約達到50%。 中國當局仍未允許Impossible Foods進入當地市場,原因是其多數產品都使用大豆血紅蛋白,這是一種透過基因改造酵母生產的食物成分,須經監管機關批准。相較下,競爭對手Beyond Meat去年11月已開始在大陸市場販售人造豬肉。 好萊塢巨星李奧納多最近則投資以色列Aleph Farms和荷蘭Mosa Meat這兩家培植肉新創公司。他參與了Aleph Farms在7月進行的B輪籌資,當時Aleph Farms籌得1.05億美元。Mosa Meat近來則宣布籌資8,500萬美元。 李奧納多表示:「欲對抗氣候危機,改變我們的食物體系是有效方式之一。Mosa Meat和Aleph Farms為滿足全世界對牛肉的需求提供新方法,解決目前牛肉生產體系一些最迫切問題。」 環保人士認為,人造肉有助於解決氣候變遷危機。傳統畜牧產業須砍伐林地,以騰出生產動物飼料和飼養牲口空間,造成大量溫室氣體排放,且牲口本身也會製造碳排。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08/5767847?from=wj_catelistnews

A:加州州長紐森22日簽署新法案,讓加州成為全美首個禁止大型零售商解雇未達工作目標倉庫員工的州。新法源自於電商巨頭亞馬遜公司有意加快向消費者提供商品的速度,而將沒有與處理包裹有直接關係的任何事,全部計算為任務之外,包括上洗手間與休息時間。 新法也禁止亞馬遜與其他相似業務公司,對遵守健康與安全法律的員工進行紀律處分,並允許員工對未達不安全工作目標或反向報復進行起訴。法律適用於所有倉儲中心,儘管主要是針對亞馬遜等大型零售商。 紐森在新聞稿宣布簽署新法時表示,不允許公司將利潤至於員工之上。 這項新法AB 701是由民主黨眾議員龔薩雷斯(Lorena Gonzalez)起草,她是一名律師也是前勞工領袖。龔薩雷斯指責亞馬遜對倉庫工人進行紀律處分,跟蹤員工行動,以確定與移動包裹無直接關係的任何事情,都視為是「任務之外」(off-task)。她表示,亞馬遜推促員工將自身健康暴露於風險之中,僅為了能達到隔日遞送目標,他們甚至不能在不擔心報復的情況去上廁所。 亞馬遜並未對龔薩雷斯所起草法案或指控發表回應。 法律規定大型倉儲雇主有30天時間向員工公布工作內容目標。若員工認為他們被指定的工作內容可能引起不安全行為,可要求提供90天的工作紀錄內容,說明他們工作速度符合或未達到目標。90天的任何紀律處分都被視為報復,員工向公司或州府機構投訴不安全工作內容之後 90 天內的任何紀律處分也是如此。 龔薩雷斯引用數個勞工組織包括「倉庫勞工資源中心」(Warehouse Worker Resource Center)與「策略組織中心」(Strategic Organizing Center)報告,指出亞馬遜員工比在其他倉庫工作的勞工,更容易遭到嚴重傷害。在新法之下,加州職場監管機構將必須考慮調查,工作場合或雇主的每年員工受傷比率,是否比倉儲業的平均年工傷率高出至少 1.5 倍。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368/5768462?from=wj_catelistnews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9.24  Polish News Bulletin, forsal.pl   波蘭石油巨頭PKN Orlen公司稱,該公司子公司Orlen Południe 在Trzebinia開發的丙二醇煉油廠將於今年11月投產,年產能為3萬公噸。   PKN Orlen集團執行長Daniel Obajtek表示,將Orlen Południe公司轉變為現代化的生物煉油廠是Orlen 集團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戰略為永續發展提供了價值 300億波幣的資本支出。 Obajtek 執行長指出,該領域將支持包括氫在內的替代燃料的開發,他補充表示,另作為乙二醇(glycol)設施的組成部分的 Trzebinia 製氫廠也將於11月投入使用,每年產量估計為1,600萬立方公尺。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9.2   PAP, The First News   波蘭國有資產部長Jacek Sasin歡迎波蘭銅銀公司 KGHM 與美國公司Nuscale簽署聯合投資協議,開發小型模組化核反應爐 (SMR),稱這符合波蘭政府的戰略目標。該協議於9月22日週三簽署,涉及建造至少4台 NuScale SMR的合同,每台可產生高達77MW電力。   波蘭國家資產部長Jacek Sasin向wPolityce 入口網站表示,簽署在波蘭建造 12 座模組化核反應爐的意向書是國內電力部門邁向更穩定和更清潔能源轉型的下一階段。他補充表示,KGHM公司和NuScale公司的聯合投資是波蘭經濟的發展動力,也是該國SMR產業最先進技術的來源。   Sasin部長指出,這項承諾符合波蘭政府的戰略目標,包括降低家庭成本、綠色轉型及波蘭的能源獨立。他還表示,這家波蘭公司不僅是現成解決方案的接受者,還將在技術開發中扮演積極角色。KGHM公司是第一個採取步驟建造核反應爐的實體。根據該公司的計劃,波蘭的第一座核電站最早將於2029年開始運轉。它很可能是世界上同類核電站中最大的。他繼續表示,核能的優勢在於能源供應的穩定性以及這種燃料成本在能源生產成本中所佔的比例很低。整個燃料循環的成本佔核能發電總成本的10-15%。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9.24   PAP, PolandIn    波蘭一家報紙於9月24日週五報導,包裹機器的日益普及正在打破波蘭城市的記錄。據Rzeczpospolita日報稱,2014 年波蘭只有1,100 台包裹機器,但到2021年年中,僅郵政配送公司InPost就已經擁有13,000台,並且每週安裝約100 機器。   波蘭國家郵政營運商Poczta Polska預計在2022年底之前將建造2,000台包裹機。 此外,波蘭石油及天然氣燃料市場的知名企業PKN ORLEN公司計劃在其加油站建立自己的網絡,而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的第一台包裹機器已經出現。波蘭產業專家表示,自動包裹機的發展正在發展永續運輸並減少排放對環境的影響。   據該報指出,雖然COVID-19大流行激進地增加對快遞服務的需求,但營業額的增加並沒有解決該產業面臨的問題。根據BIG InfoMonitor債務人登記機構,在快遞公司中,有1,242家被暫停或關閉,其欠款總額為6,300 萬波幣(1,370萬歐元)。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9.24    PAP, PolandIn   波蘭衛生部副部長Waldemar Kraska於9月23日週四表示,波蘭大約有15,000人已經接種第三劑 COVID-19 疫苗。Kraska副部長在接受TVP Info 採訪時表示,波蘭人已經可以獲得額外疫苗接種的轉介,而且接種興趣正在增長。   自9月1日以來,免疫功能低下(immune-compromised)的人有資格再次接種疫苗,Kraska副部長補充表示,無法訪問互聯網的老年人可以直接前往醫療中心接受疫苗接種。當被問及是否可以同時接種流感及COVID-19疫苗時,Kraska副部長表示,可以間隔一週注射一次,第一次是針對COVID-19,然後是第二次針對流感。   波蘭總理Mateusz Morawiecki於9月21日週二宣布,可以在全面接種 COVID-19 疫苗六個月後接種第三劑加強劑。波蘭政府已簽發推薦對50歲以上的人以及與患者直接接觸的醫療保健專業人員接種第三劑疫苗。疫苗接種登記將從9月24日開始。  

A:參考資料:BBC, Financial Times 日期:110年9月24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791/P200號(商情文號:第791號) 商情本文: 英國在脫歐與疫情影響下,貨運駕駛短缺問題持續加劇,昨日BP能源公司也表示其100家加油站營運受到汽油供應短缺影響,數家更因此關閉。該公司將本次供應問題歸咎於國內貨車駕駛短缺,此導致在加油站出現燃油短缺問題。BP公司在全國擁有1200多個加油站點,據了解該公司旗下目前有超過50個加油站因供應在不同時間延誤,出現至少缺乏一種燃油的問題。BP能源公司曾在夏季稍早暫時關閉部分加油站,當時貨車駕駛短缺問題也對麥當勞、Nandos連鎖餐廳及Wetherspoons連鎖酒吧業者等造成短期供應問題,另境內也有部分地方行政單位被迫取消定期收垃圾服務。國內超市業者紛紛呼籲,政府應將重型貨車駕駛添加至短缺職業名單,並允許外國籍貨車駕駛可申請技術工人簽證,以填補國內運輸業人力不足的缺口。據估計,境內已減少約10萬名重型貨車駕駛。 商業與能源及工業策略政務次長Paul Scully昨日表示,已關注BP公司面臨的壓力,將持續進行了解,並研討鼓勵貨車駕駛就業的方法。政府則抗拒運輸業者放寬外國籍貨車駕駛規範之呼籲,堅稱解決目前人力短缺的方案應是招聘和培訓更多英國籍貨車駕駛。交通部長Grant Shapps本日受訪時表示,開放簽證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但不排除任何的可能性。另多家媒體報導指出,政府也正考慮透過緊急計畫,開放軍人駕駛燃油車;對此,交通部長也不排除可能性,但指出軍人駕駛民用貨車存有技術問題。 最近幾週交通部已加快核發重型貨車駕駛執照的速度,但公路運輸協會(Road Haulage Association)批評,稱此可能增加道路安全的風險。該協會常務董事Rod McKenzie表示,除傳統上國內缺乏貨車駕駛,運輸行業因英國脫歐估計損失2萬名歐洲籍駕駛,疫情因素也導致4萬者的重型貨車駕駛測驗被取消。在該協會近期針對616名運輸業者的調查中,退休及英國脫歐為貨車駕駛短缺的主要原因。該協會敦促政府應重新思考放寬移民規則,因為英國沒有足夠的貨車駕駛,即使國內供應鏈仍有食品或燃料,但運輸導致供應鏈持續緊張。影子內閣交通部長Jim McMahon也敦促政府應對症下藥,以真正解決目前貨車駕駛短缺問題。

A:參考資料:The Economist 日期:110年9月24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792/P200號(商情文號:第792號) 商情本文: 1970年代英國曾經面臨能源供應短缺以及製造業中斷,政府因此在1974年要求許多製造業者一週僅可營運三天;如今,英國再次面臨能源供應問題,而加上食品供應阻斷導致淨空的超市貨架及政府救濟問題。歷史重演的原因為目前全球能源價格急速上漲,尤其是天然氣的價格,此對許多國家而言都是重大考驗,對英國更是如此。自半世紀前英國在東北海岸挖掘到石油和天然氣以來,天然氣生產大量的電力,幾乎為所有家庭供暖,但北海天然氣現正枯竭,且英國近年來極力轉型發展風力發電,取代燃煤發電廠,以減少碳排放,英國在風能產量不足時,則極為仰賴天然氣進口。過去十年中,新興能源供應商快速崛起佔據零售能源市場極大比例,新興業者則沒有為動盪的能源市場做足準備。在聯合國第26屆氣候變遷會議十一月即將舉辦之前,英政府正面臨讓能源市場崩台或為傳統能源業提供鉅額補貼的艱難選擇。 英國能源市場混亂源起於1980年代和1990年代,當時政府推動私有化使六大巨頭企業主導而壟斷能源市場。政府則透過進一步自由化,化解民眾對昂貴帳單的憤怒,但大多數新興業者資本並不充裕,且不自產能源,僅根據全球批發市場價格購買及販售。隨著2017年一大型天然氣貯存設施關閉,使得境內僅能儲存英國年需求約2%的天然氣產量,成本波動風險增加;相較之下,其他大型天然氣進口商則可儲存20-30%。當2019年政府設立能源價格上限,以回應國內對高漲能源帳單的反彈時,能源業者受成本波動的風險則又再次提升。 今年夏季,隨著各國防疫措施放寬,全球對能源的需求遽升,但作為能源生產大國的俄羅斯出現天然氣供應中斷情形,在英國,異常平靜的天氣則使得國內風能產量大大減少。在能源短缺的情形下,天然氣暨電力市場監管署(Ofgem)已在8月公布將於10月份上調標準能源價格上限。但自8月起,英國天然氣批發價格已上漲超過70%,英國能源業者則因合約綁定而無法即時向消費者反應戲劇化高漲的能源價格成本,目前已有7家國內能源業者倒閉。 英國尚有仰賴高度能源的產業開始出現部分企業無法負擔成本營運的情形。美商CF Industries二氧化碳製造公司因天然氣成本飆漲,曾停止在英國的Teesside廠與Cheshire廠的二氧化碳生產線。由於CF Industries公司的二氧化碳供應量實在英國占比極大,進而又波及影響廣泛使用商用二氧化碳的整條食品供應鏈。在9月21日,政府宣布與該公司達成協議,將大量補貼其生產成本,該公司因此同意重啟二氧化碳生產線。另外,因為當一家能源業者倒閉,天然氣暨電力市場監管署必須負責將受害用戶轉移至他家能源供應商,而即使該署可能在明年春季再提高標準能源價格上限,但仍不太可能讓價格上限隨著市場實際波動極速調漲,英國政府因此考慮承擔轉移受害用戶衍生的損失及成本,或將新設一家臨時公營公司,以負責為受害用戶在今年冬季供應能源,英國政府未來展開的救濟行動恐將更多。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