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20-21財年8月20日,緬甸的對外貿易額為261.1億美元,較上一財年同期的331億美元減少69.8億美元,貿易額衰退22%。另該期間緬甸的出口值逾130.3億美元,進口值為130.8億美元,同期比出口減少18%,進口減少25%。   在本財年的前8個月,中國在緬甸的10大出口國家中居首位。商務部的統計顯示,緬甸對中國出口39.85億美元、對泰國出口20.92億美元、對日本出口6.74億美元、對印度出口4.86億美元、對美國出口4.35億美元、對德國出口2.62億美元、對英國出口2.46億美元、對西班牙出口2.34億美元、對荷蘭出口2.04億美元、對韓國出口1.98億美元。   緬甸出口農產品、動物產品、礦產、林產品及工業成品等,同時進口資本財、工業原材料及消費品。

A:與去年相比,食品和非酒精飲料組是8月份價格漲幅最高的一類,上漲0.79%,是對消費者價格指數影響最大類別,也是對整體價格產生最大影響之類別。據國家統計與普查局(INEC)報導,在構成民眾消費價格指數的289個商品和服務中,8月份有55%品項價格上漲,31%下降,14%沒有變化。與7月份相比,波動最大是:汽油、馬鈴薯和西瓜。而國外旅遊套票、機票和洋蔥則是負成長。 漲幅在食品之後的依序為:健康、交通、外出就餐和住宿服務。而跌幅最大的是娛樂、體育和文化類,跌幅2.39%。今年8月與去年同期相比物價指數上漲1.72%,雖再次加速,仍低於央行目標區間(2%至4%)。 消費者物價指數不僅是衡量家庭購買力的重要指標(如果指數增加,收入不變,則購買力將下降),且該指數亦被用於調整公共費率、最低工資、養老金、及燃料稅之參考。此外,通貨膨脹將影響中央銀行貨幣政策,進而影響利率。

A:斯國經濟部本(2021)年9月3日發布新聞稿指出,OECD刻正進行定期性調查,OCED專家代表已於日前抵斯國並與該部舉行會議討論。 斯國經濟部Jan Oravec次長在接待OECD調查小組時,強調斯國轉型首重目標為提升生產力以及改善經商環境。   O次長指出,斯國刻正執行第二期改善措施,並引進「一進一出(1in-1out)」原則(增列一項限制的同時須鬆綁另一項限制)進行法規鬆綁,以減輕政府監管對業者的負擔。 有關提升生產力及加強創新部分,O次長舉歐盟架構下的斯國彈性及復甦計畫為例,說明斯國在財務支持之外,亦實施資本投資、微型信貸等財務工具以支持創新。 該份報告預計的公布日期為2021 年底或2022年初。

A:斯國經濟部所轄之投資及貿易發展局(SARIO)訂於本(2021)年10月21日於斯京Bratislava舉行2021媒合大會(Slovak Matchmaking Fair 2021),斯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Richard Sulik將到場致詞。 該媒合大會自2007年迄今已舉辦15屆,累計辦理58場座談會、9,660場一對一洽談,歷年來為斯國業者與國際企業重要商務洽談平台。本年活動將採實體及線上兩種方式,協助參加業者建立新的業務聯繫及提供商務合作潛在機會。 媒合會上午場次(9:30-12:20)將安排智慧科技帶來創新韌性、運用科技及數位創新方式與客戶溝通、氫能創新研發之智慧方案等三場產官學座談會,下午場次(13:30-17:30)則為一對一洽談會。 本案報名期限為10月6日前,該會將於10月7日至14日間安排洽談名單。 SARIO網站連結(https://www.sario.sk/en/events-projects/slovak-matchmaking-fair-bratislava-2021) 

A:斯國經濟部近日對外宣布,因應氫能於產業應用之重要性在全球日漸增長,該部將與斯國智慧局 (Industrial Property Office) 和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 (WIPO) 共同於本(2021)年12月9日至10日在斯京Bratislava舉辦氫能國際研討會,邀請國際創新領袖們參與。 斯經濟部新聞稿指出,世界各地已有業者投入氫動力汽車之研發,並且相關氫能基礎設施亦在建設中,如斯國Kosice大學最近與業者合作開發氫氣巴士原型,另斯國亦在進行氫燃料電池驅動的區域列車研發,斯國在不久的將來將完成第一座加氫站,上述進展及相關技術都將列入該研討會主題。 斯國經長Richard Sulik指出,該部強調掌握氫能於交通運輸上的應用趨勢之重要性,並樂見世界氫能技術先驅、汽車產業代表、致力於氫能主題的政治和科學界代表等將在Bratislava會面。為期2天的會議將提供公眾討論及展示相關主題,包括斯國在電力與氫能的研發狀況、相關運輸之應用等。 本年6月斯國經濟部之國家氫氣策略(National Hydrogen Strategy)通過政府內閣批准,根據該策略計畫,經濟部將就氫能源之產業環境進行立法並討論財政支持及融資條件,將氫技術納入國家產業發展政策,確保斯國競爭力及以在 2050 年實現碳中和社會。 斯國智慧局局長Matus Medvec表示,該局任務係為氫能技術提供智財保護,並在隨後的產品使用中增加其競爭力,目前該局已接獲產業以及運輸上的氫能專利和新發明申請案件,該局樂見更多業者投入此項目,並深信氫能將協助斯國跨越式地走向更綠色的未來。

A:據媒體引用最新市場數據報導,沙烏地本(2021)年7月不同性質之建材價格較去(2020)年同期漲幅介於4%至40%之間,創歷史新高,其中國產18毫米鋼筋每噸價格增加29.39%至3,505.45里雅(約935美元)、國產2.5毫米電纜線每公尺價格增加34.15%、進口木料價格最高增加40.7%等。 上述數據亦顯示,沙烏地本年1至7月建材進口金額達130億里雅,此間銀行業者則提供136.07億融資予建材進口商,較去年同期的134.42億里雅增加1.3%。

A:CNBC 9月7日報導,Apple及Tesla等科技巨頭正積極研發自家晶片,避免採用標準化晶片,盼提升晶片效能、降低成本,並與競爭者做出區隔,新冠疫情造成供應鏈衝擊,亦加快研發速度,然目前科技大廠將重點放在晶片自主研發,並非籌設類似台積電的先進製程製造廠。   Apple:2020 年11月宣布放棄英特爾x86架構,轉而自家開發的M1處理器,目前已運用於新一代的iMac及iPad。   Tesla:近期宣布發展「Dojo」晶片,作為資訊中心訓練AI網路;該公司2019年已生產配載自行研發AI晶片的汽車,該晶片可協助車載軟體因應路況做出決策。   百度:上月宣布量產「崑崙二代」AI晶片,以協助處理大量數據及提高運算能力,並強調該晶片可用於自駕等領域。   Google:正研發Chromebook筆電的中央處理器,根據日經亞洲報導,該公司規劃2023年起在Chrome操作系統的筆電及平板電腦配置該處理器。   Amazon:全球最大的雲端服務者,正自行開發網路晶片,以利資訊在數據交換機間的傳輸,倘該公司成功研發,將減少對Broadcom的依賴。   Facebook:該公司首席AI科學家於2019 年透露,正研發新型半導體,運作方式將與現有晶片不同。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下載:https://www.cnbc.com/2021/09/06/why-tesla-apple-google-and-facebook-are-designing-their-own-chips.html

A:華爾街日報頃報導,根據全美主要港口高階主管觀察,美國貨櫃進口量預期在本年9月初勞動節後大幅增加,主因為製造商及零售商需補充已耗盡的商品,美國港口壅塞情況可能持續至明(2022)年中,甚至2022全年,且明年2月中國農曆春節的傳統航運淡季亦無法有效紓緩貨運緊繃的情形。   目前全美填補庫存需求處於歷史高點,貨車司機及倉庫勞工短缺亦加劇運輸延誤,其中占全美進口量1/3以上的洛杉磯及長灘塞港情況最為嚴重,Marine Exchange of Southern California數據顯示,近幾週每天約40餘艘貨船停泊外海等待進港卸貨。   全美零售協會(NRF)報告指出,預估美國主要港口本年8月處理約237萬個20呎貨櫃,創2002年以來新高,並預期本年全年可達2,590萬,打破去年2,200萬的紀錄。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下載:https://www.wsj.com/articles/u-s-ports-see-shipping-logjams-likely-extending-far-into-2022-11630843202

A:紐約時報9月7日報導,美國拜登總統計劃到2030年電動車可達新車銷售一半的綠色願景,將取決於美國是否有足夠的電動車充電樁,解決車主的里程焦慮。目前美國約有數萬個公共充電站及約11萬個充電樁,專家表示要實現拜登總統的目標,需增加5至10倍充電樁,耗資數百億美元,遠超過基礎建設法案中75 億美元的預算。去年歐盟約有20萬個公共充電站,中國則超過80萬個,歐盟及中國政府提供獎勵措施並實行較嚴格法規,盼贏得未來汽車及貨車的全球競賽,然美國多數共和黨人及部分民主黨人反對迅速減少化石燃料所需的監管與支出。   目前美國電動車新車銷售不到整體4%,路上行駛的電動車僅占1%以下,民營企業雖投入建設充電站,惟電動車銷售增長速度不夠,充電公司獲利仍有限,尚須多年才能達到收支平衡,現在則採取不同方式營利,例如擁有最多充電站的ChargePoint公司銷售充電設備,透過訂閱充電設備的管理軟體收費;Tesla 提供充電服務吸引消費者購買電動車。   根據市研公司PitchBook,創投公司去年對充電公司投資近10 億美元,超過先前5年總和,本年為止已投入5.5 億美元以上;市研公司Dealogic數據指出,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的交易中,電動車相關的26筆交易,其中8筆為充電公司收購。該等公司可能受惠於基礎建設法案,然目前尚不清楚拜登政府的充電站資金分配。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下載:https://www.nytimes.com/2021/09/07/business/energy-environment/electric-vehicle-charging-stations.html

A:紐國總理9月6日甫宣布,全國疫情已逐漸獲得控制,奧克蘭以外地區將自9月8日起解除封城,降至加強版二級警戒,可恢復正常上班上學。 加強版二級警戒與之前不同的規定包括: 在室內場所須配戴口罩、並使用手機登記足跡、室內集會人數最多50人、室外最多100人、室內社交距離保持2公尺、隔離旅館工作人員每周檢測二次、跨區進出奧克蘭的必要工作人員每周需檢測1次。  紐國9月6日新增20起社區病例,目前社區病例總數已達821例,第一大城奧克蘭仍將持續四級封城至少至9月14日。

A:根據尼加拉瓜中央銀行 (BCN)數據,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農業投入品(如化肥、尿素、殺蟲劑、驅蟲劑、硫酸鉀和硫酸鈣等農用藥物)交易量增長3.02%,價格成長 25.1%,生產者購買農業投入品的支出為1億8,570美元,而去年同期為1億4,840萬美元。根據中間產品統計數據,採購量為229,331.2噸,比去年同期採購量(222,591.4噸)增加6,739.8噸。 對於進口價格飆升,尼加拉瓜農用化學品經銷商協會 (Anifoda) 主席 Mario Hanon 表示,有一系列情況導致農藥化肥成本上漲: 全球農業的高需求:高需求為主要因素,繼疫情後,2021年經濟體復甦,消費回溫,農業領域需求旺盛,推升農業化學產品和化肥價格上漲。如草甘膦,一種除草劑,需求提高,主要生產國中國甚至將價格上漲兩倍,殺蟲劑如氯氰菊酯,也有很大的上漲壓力。氮肥料,尿素,是農業生產中最重要的營養素之一,尼加拉瓜尿素進口約佔化肥採購總量60%,很大程度上依賴國際市場。在尼加拉瓜每年進口近1億8,000萬美元化肥中,60%是尿素。 貨櫃成本大幅提高: Hanon表示一年前,貨櫃從中國到科林託Corinto港價格為2,000 到3,000美元,如今達2萬美元,每公升運費從20到25美分漲到1.67 美元。至於散裝運輸的尿素、DAP和MOP運費從每噸20美元,現在每噸65到90美元。 2019年通過之稅收改革使進口增值稅提高:進口成本增加,對國內農業造成巨大壓力。其中對農用化學品徵收26.5%稅,對農用肥料徵收15%。例如最常見的投入品,殺蟲劑,上半年採購量為10,952噸,與去年同期採購量10,572.7噸相比,增加5%。相關產品共計支出4,740萬美元,而去年為3,890萬美元,增加21.8%。以尿素為例,支出2,37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1,640 萬美元)增加44.5%。數量亦成長2.35%。 今年上半年,尼加拉瓜在國際市場上共採購化肥1,84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650萬美元增加11.5%。 然出口量卻下降13.4%。據Anifoda稱,尼加拉瓜農藥主要供應商是中國,歐洲和美國,肥料主要來自俄羅斯,或千里達。尿素和DAP來自中國或美國。MOP主要來自加拿大。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9.09   PAP, The First News   歐盟農業執委(EU Agriculture Commissioner) Janusz Wojciechowski表示,根據歐盟的共同農業及凝聚力政策(EU's common agricultural and cohesion policy)以及國家復甦計畫(National Recovery Plan),波蘭的農場將可獲得總計345億歐元的資金。   Janusz Wojciechowski執委於9月9日週四在卡爾帕奇舉行的第30屆經濟論壇(the 30th Economic Forum in Karpacz)上表示,中小型農場將成為資金的主要受益者。農場可從歐盟的綠色政綱生態農業計畫(EU's Green Deal ecological farming programme中受益。綠色政綱旨在幫助增加生物多樣性並縮短「從農場到餐桌」戰略下的農產品供應鏈。   Wojciechowski執委表示,歐洲綠色政綱計畫對家庭經營的農場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如果我們利用這個機會,幾年後我們將擁有一個以中小型家庭農場系統為基礎之非常強大的農業[部門]。   在Wojciechowski執委看來,支持這類農場對糧食安全至關重要。他表示,在波蘭135萬個農場中,約100萬個農場最高達到10公頃的規模,而歐盟此類農場的數量一直在不斷減少,主要集中在中歐和東歐。Wojciechowski執委表示,在規劃農業政策時必須考慮這些數據。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9.09   PAP, The First News   波蘭政府於9月8日週三通過一項法案,該法案設想對繳納很少或不繳納企業所得稅(CIT)的大型公司徵稅。此稅賦將從收入的0.4%加上選定的支出的10%支付,例如無形資產及特許權使用費(權利金; royalties)。   波蘭總理Mateusz Morawiecki在政府會議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政府預期從大型企業(主要是國際企業)的所得稅獲得的歲收為20億波幣(4.43億歐元)。他補充表示,該措施還針對提高小企業的競爭力。Morawiecki總理向記者表示,以美國和奧地利的解決方案為例,波蘭導入了均衡解決方案,與這些國際巨頭相比,這些解決方案也是為了在市場競爭中保護波蘭公司,這些公司通常是特定行業的中小型企業。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9.09   PAP, PolandIn   波蘭石油巨頭PKN Orlen公司執行長 Daniel Obajtek 表示,與Lotos公司及和PGNiG公司合併後,該公司每年的收入將約達2,000億波幣(441億歐元),這將使該公司能夠進行更多投資並進行能源轉型。   PKN Orlen公司負責人是卡爾帕奇第30屆經濟論壇(the 30th Economic Forum in Karpacz)的嘉賓之一。他指出,將在11月宣布接管Lotos公司部分資產的合作夥伴,這是完成波蘭最大燃料公司合併的條件。   Obajtek執行長回憶稱,PKN Orlen正在進行歐洲最大的石化投資,價值超過130億波幣,同時還將投資於零排放及低排放能源。   Obajtek執行長表示,該公司也在尋找離岸或在波羅的海建造風電場。該公司希望這家波蘭公司不僅在那裡建造風電場,而且還希望在波蘭製造其零組件,他並補充表示,PKN Orlen公司已與1家美國公司簽署一項協議,作為該投資計畫的技術合作夥伴。   Obajtek執行長指出,PKN Orlen還進行了其他幾筆交易,包括收購Energa公司及和Ruch Group集團,現在與PGNiG公司合併非常重要,以增加投資能力並在波蘭進行能源轉型。   Obajtek執行長亦指出,PKN Orlen公司還必須利用在鄰近市場提供服務的可能性,例如在烏克蘭。   2020年7月14日,PKN Orlen公司獲得歐盟執委會對Lotos公司的有條件批准。此項批准取決於完全符合PKN Orlen公司所提出的承諾。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9.09   PAP, PolandIn   波蘭政府戰略儲備局(Government Strategic Reserves Agency ; RARS)辦公室於9月8日週三宣布,波蘭政府將對越南提供另一批人道主義援助(humanitarian aid),包括醫療和個人防護設備。透過外交部和波蘭武裝部隊(Polish Armed Forces)合作準備的援助價值總計1,400 萬波幣(310萬歐元)。   據波蘭政府戰略儲備局(RARS)稱,這批貨物將包括呼吸機、心臟監護儀及輸液泵等醫療設備以及口罩、防護服、手套及口罩等個人防護設備。此援助物資將直接移交給疫情嚴重的胡志明市當局。   今年稍早,即在8月20日,波蘭向越南運送超過50萬劑阿斯利康(AZ) COVID-19 疫苗。波蘭外交部表示,運往越南的疫苗來自政府資源的盈餘,將由越南衛生部根據當地需要進行分配。

A:奧媒「薩爾斯堡新聞報」(Salzburger Nachrichten)2021年9月9日報導,根據奧地利農業部最新發布新聞稿:奧國2020年農林業總產值94億歐元,較2019年減少0.7%。其中農業產值77億歐元,林業17億歐元。奧國第1級產業年產值占GDP約1.3%。 2020年奧國農林業者自歐盟、奧國中央政府及各邦政府獲得補助款共約23億歐元(較2019年增加4.5%)。其中,10.53億歐元(占51%)用於協助農村發展,例如:弱勢地區補貼(農業區平均收入遠低於全國平均GDP者)、農業投資獎勵、農村更新及社區基本服務、技術援助等。7.105億歐元(32%)補助款用於農業行銷組織、農保補貼、年輕農民補助,以及蜂蜜農業補貼等。 受新冠疫情衝擊,2020年多數奧國產業進出口值皆衰退,惟農林業係少數外貿有正成長者。2020年奧地利農產品出口增加3.7%,達127.5億歐元;進口增加0.24%,達127.7億歐元。歐盟係奧國農產品出口最重要貿易夥伴,前4大夥伴國為德國、義大利、荷蘭及匈牙利。就與第3國農產品外貿而言,前5大夥伴為:美國、瑞士、俄羅斯、土耳其及中國。奧地利農產品出口最大宗為飲料,平均每位農民年收入28,368 歐元。  

A:依據斯洛維尼亞媒體「Total Slovenia News」2021年9月9日報導,斯洛維尼亞汽車關鍵零配件製造商Hidria斥資4,000萬歐元,於斯國Donja Idrija鎮(鄰近義大利邊境)興建混合動力汽車發動機零件研發中心及工廠。 Hidria集團董事長Iztok Seljak表示,根據規劃,該中心佔地15,000平方公尺,將採用最先進技術與設備,如:數位化、自動化及機器人生產線等。未來該中心主要任務將是開發生產新一代混合動力車及電動車發動機零件。目前已有德國兩大汽車廠BMW及Mercedes與其簽訂合作協議。 Hidria集團成立於1971年,總部設於斯國首都Ljubljana,2000年度營收3億歐元,旗下子公司包括: 1、    Hidria Lamtec:製造發動機關鍵零件轉子(rotors)及定子(stators)),除斯國外,在德國、匈牙利及美國亦設有生產線。 2、    Hidria Alutec:製造汽車轉向系統鋁製零件,在斯國有2處生產廠。 3、    Hidria Dieseltec:提供柴油內燃機冷啟動系統(如發動機汽缸壓力傳感器)解決方案,在斯國及中國各有1處據點。 4、    BU Hidria Movent:開發及生產異步高性能電子轉向電機及風扇,為供暖、通風、空調及冷卻系統提供發動機機驅動器,主要應用於工業、醫療及實驗室設備。據點位於斯國Spodnja Idrija。 5、    Hidria Industrial Automation Competence Centre:為客戶提供自動化生產解決方案,在斯國3處設有據點。 6、    Hidria Mototec:主要提供高端摩托車鋁及鋼焊接車架,以及生產自行車座椅、支架及踏板等。生產基地為Koper市。 7、    Hidria Advancetec:開發及生產綠能汽車動力系統用,以及工業用之高科技傳感器。據點設於Ljubljana。  

A:依據德國媒體ZDF報導指出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研究指出自然災害出現頻率呈現上升趨勢,統計數據顯示2000年至2009年之間自然災害的數量是1970年代的五倍,其中暴風和洪水佔這些自然災害總數近80%。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Petteri Talaas表示2005年襲擊美國新奧爾良及周邊地區之颶風Katrina造成約1390億歐元的損失是迄今為止損失金額最高之災害。另近期剛席捲美國的颶風Ida將可能創下更高之損失紀錄惟確切數字相關單位仍統計中。   世界氣象組織統計從1970年至2019年期間共計約11,000 次自然災害,紀錄顯示自然災害出現頻率從1970年至1979年711次增高至2000年至2009年3,536次,世界氣象組織所統計之自然災害包括暴風、洪水、乾旱、極端高溫和森林火災等,另外1970年至2019年發生之自然災害造成約200 萬人死亡。世界氣象組織表示由於氣候變遷此類災害越來越頻繁發生,預測未來全球將會有更多的熱浪、乾旱、森林火災等自然災害發生。   另一方面世界氣象組織亦統計自然災害受難者數目,數據顯示受難人數較高之自然災害多發生於開發中國家,其中過去50年來最嚴重的災害包括1983年衣索比亞乾旱造成約30萬人喪生,1983年蘇丹乾旱造成約15萬人死亡,1991年孟加拉颶風Gorky造成約139,000喪生,2008年緬甸颶風Nargis造成約138,000萬人死亡。

A:資料來源: 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 2021年9月9日   史國主流平面媒體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於本(9)月9日以「重建基金:預計下月進行第1次付款」(Reconstruction Fund: 1st payments expected next month)為題,報導史王於本月6日主持10億史鍰之「重建基金」(Reconstruction Fund)啟動儀式,史國本年6月動亂期間之受害者將可自下(10)月受益獲得撥款。   該報導指出,史國10億史鍰之重建基金來自各界之援助,包括我政府3.3億史鍰及其他當地企業之捐款。史國商工暨貿易部長庫馬羅(Manqoba Khumalo)昨(8)日接受史國廣播電台訪問時表示,重建基金將由國家災害管理局(National Disaster Management Agency, NDMA)統籌管理,申請援助企業須上網向NDMA提出申請,並由NDMA進行資格符合之篩選,再由史國銀行Eswatini Bank協助撥款(謹註:Eswatini Bank同時負責管理史國協助小型企業因應武漢肺炎疫情之4,500萬史鍰循環基金)。   K部長亦表示,史國政府預定在9月底完成所有資格審查程序,俾在下(10)月初即開始撥款;至於重建基金之優先補償項目係建築物、財產及設備。至於貿易商被搶劫之商品,將再進一步評估如何予以補償;政府無法擔保所有企業均能獲得全額補償。   鑒於史國政府已於本(9)月2日公告並呼籲受害之企業上網(https://ee.humanitarianresponse.info/x/uAxq9vUg)登錄註冊受損情形;且相關資訊亦可自下列網站查詢:https://ee.humanitarianresponse.info/x/K9GbqOdx,駐館爰已於當日將該等資訊傳送我駐地臺商參考。

A: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政府早於5月底因為COVID-19疫情趨緩,及疫苗接種進程順利,從6月1日開始實施逐步解封五階段計畫,瑞典社會健康部 (Ministry for Health and Social Affairs) 部長Lena Hallengren宣布,因為瑞典的高疫苗接種率及醫院收治確診病患人數降低,規劃於9月29日進入第四階段,解除絕大部分管制的建議,包括取消相關室內活動如劇院、演唱會、體運競賽等人數限制和規定,以及取消在家工作,社會大眾原則上將可恢復正常生活。政府亦將針對大型集會採用疫苗接種證書等配套措施進行規畫。 惟,烏撒拉大學(Uppsala University)感染學教授Björn Olsen則認為,未接種疫苗者,除將持續面臨患重病的風險,也造成社會恢復正常生活的隱憂,瑞典政府的決定可能過於倉促。 瑞典政府此一訊息,振奮許多產業,包括會展、文化和運動等業者,都相當期待生活能夠回復疫情前狀態。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