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依據德國媒體mdr.de報導指出德國健康保險協會會長Andreas Gassen預測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率和已康復人數增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將可能於明年春天結束。此外Gassen會長預估今年秋季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人數將再次上升惟重症病例數將低於去年冬天,主因為屬於高風險之老年人疫苗接種率高。   另病毒學家Klaus Stöhr推測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將可能在今年冬天過後告一段落,Stöhr表示預估從春天開始情況將明顯緩和,但同時Stöhr指出目前較高風險群體為未接種疫苗者,呼籲尚未接種疫苗者盡快接種疫苗以降低重症風險並減輕醫療體系之壓力。   另一方面萊布尼茨流行病學研究院專家Hajo Zeeb表示即使疫情在部分國家趨緩但仍不應忽視其他國家的低疫苗接種率,Zeeb指出非洲多數國家目前完成接種疫苗之人口比例仍不到10%,此情況可能會導致未來更多變種病毒的產生。   在有關兒童疫苗方面,德國急診醫學協會秘書長Florian Hoffmann預計到今年年底將為12 歲以下兒童提供疫苗,此外Hoffmann亦預估從2022年起嬰兒將可以接種疫苗。  

A:  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報導,土耳其中央銀行表示,食物價格助長消費者物價指數近期增長,然而年度通膨核心指標卻呈現放緩。 央行在其每月價格發展報告指出,當生鮮蔬果在食物通膨扮演重要角色,全球及土耳其的農業乾旱衝擊對消費者食物價格產生負面地影響。8月份消費者物價增加1.12%,年度通膨則上升0.30%達到19.25%。 該報告提到,此期間由於土耳其里拉近期發展以及汽車特別消費稅稅基的增加,耐久消費財價格呈微幅波動。核心貨品年通膨率下降,服務年通膨率則受限於餐廳及旅館集團有限度增長。因此,儘管里拉些許之升值,但由於中間財與能源品目如電力和天然氣的發展,生產者物價指數仍持續每月的上升趨勢。

A:據媒體引用巴林中央銀行最新數據報導,巴林本(2021)年上半年無現金交易量較去(2020)年同期增加65%至36.2億美元,另本年8月單月銷售點(point-of-sale)及電商之交易金額達7.437億美元。 報導指出,由於COVID-19疫情改變銷售及消費模式,使金融科技加速發展及普及,包括巴林在內之海灣地區各國在線上及數位支付皆大幅成長,政府除推動數位經濟發展,亦陸續針對數位經濟訂定相關法規。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利雅德商工會(Riyadh Chamber of Commerce)最新調查報導,沙烏地電商市場快速成長,去(2020)年交易金額達213.75億里雅(約57億美元),對沙烏地整體經濟貢獻則達104億美元。 上述調查亦顯示,沙烏地去年在全球電商產業指數名列阿拉伯地區第2,在全球152個國家中則排名第49。 另沙烏地商務部(Ministry of Commerce)最新數據顯示,沙烏地去年取得營業許可之線上店家較前(2019)年增加14%至28,676家,且去年上半年新增3,571個電商平台。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中小企業貸款保證計畫(Kafalah)最新統計報導,沙烏地提供中小企業因應COVID-19疫情衝擊之融資已超過40億美元,去(2020)年較前(2019)年金額大幅增加106%。Kafalah係由沙烏地財政部、沙烏地產業發展基金(Saudi Industrial Development Fund, SIDF)及多家銀行業者合作執行,旨在促進中小企業發展。 另美國智庫Rand Corporation於去年6月所做調查指出,中東地區當時有高達85%中小企業認為,若無外部援助,公司營運最長僅能苦撐12個月,顯示疫情衝擊程度極高,亦反映上述中小企業融資大幅增加之現象。沙烏地中央銀行因此亦將參與Kafalah核貸之金融機構增加至33家,以利擴大並加速企業取得資金。 此外,上述數據及調查顯示中東地區中小企業在整體企業占比為80%至90%,且提供70%就業機會,因此被政府列為優先紓困對象。沙烏地央行最新統計亦顯示,本(2021)年第1季中小企業貸款較去年同期增加39.74%,顯示疫情仍持續衝擊企業。

A:依據瑞士聯邦電價費率審議會 (ElCom)本年9月8日發表之2022年電價新聞稿,在2022年民用電價將上漲3% (0.07瑞郎),每kWh電價為0.21瑞郎,年用電4,500 kWh的瑞士家庭電費將為954瑞郎(+32瑞郎),瑞士中小企業的商業電價則將上漲2%。該會在本年8月31日與全瑞士約630家電力廠商協商後公布此項決議。瑞士電力價格是由電力廠商之電網成本、能源價格、各邦/市能源稅及電網附加費用等組成,因此瑞士各邦/市的電價價格差異甚大。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電價費率審議會 (ElCom) 日期: 2021年9月8日

A:出處:NL Times, 2021/09/08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政府正修訂全球負面旅行建議 荷蘭時報NL Times報導,荷蘭外交部發言人對荷蘭電信報 De Telegraaf表示,荷蘭外交部正修訂全球負面旅行建議。除非絕對必要,否則不要前往大多數歐洲以外國家的一系列建議可能很快就會成為過去。 過去一年半,荷蘭對幾乎所有非歐洲國家都採用「橙色代碼」或「紅色代碼」的旅行建議,橙色代碼表示除非絕對必要,不鼓勵前往旅行,紅色代碼則強烈建議不要前往旅行。 外交部發言人表示,病毒不會消失,不可能把世界關在門外,必須要認可旅行的重要性,惟旅客的安全和荷蘭公共衛生在旅行建議中仍將是首要考量。 自 2020 年 3 月份荷蘭爆發新冠危機以來,旅遊業一直在旅行限制措施下苦苦掙扎,荷蘭旅行社協會(ANVR)會長Frank Oostdam表示,此舉對荷蘭旅遊業而言,不啻為大好消息,特別是政府於10月1日即將結束大部份的企業新冠病毒紓困計畫。

A:一、依據瑞士醫療藥品管理局(Swiss Agency for Therapeutic Products,簡稱 Swissmedic)於本年9月7日發布之新聞稿。 二、瑞士醫療器材自2001年起透過相互承認協議(MRA)與歐盟法規調和並與歐盟市場監控機制整合,近年來歐盟對醫材的安全要求更加嚴格,瑞士也隨之跟進,例如體外診斷醫療器材(In Vitro Diagnostic Medical Device Regulation, IVDR)等。歐盟前因COVID-19疫情之故,其醫材法規(European Medical Device Regulation, MDR的完全實施延後至2021年5月26日。 三、目前瑞士與歐盟醫材認證的相互承認協議(MRA)因近年來歐盟規範更嚴格而需要更新,惟受到瑞士與歐盟的框架協議(Institutional Agreement)談判無進展而擱置。瑞士聯邦委員會爰於2021年5月19日通過醫材法規修正(Modification of the Medical Devices Ordinance, MedDO),與新的醫材臨床實驗條例(new Ordinance on Clinical Trials with Medical Devices, CTO-MedD),並於本年5月26日開始生效,以降低與歐盟的MRA遲遲無法更新帶來的影響。 四、瑞士因無法與歐盟更新MRA,也無法進入歐盟自2020年12月1日啟用的新資料庫( European database for medical devices, EIDAMED 3),自2021年5月26日起為了進入歐盟市場,瑞士醫材製造商須在歐盟有指定的授權代表(appoint an authorised representative in the EU),瑞士為境內的醫材製造商、進口商及授權代表另建立登錄系統並有識別碼(Swiss Single Registration Number, CHRN);該識別碼亦於本年5月26日啟用。 五、瑞士於本年9月初舉辦新的法規說明會,相關修正醫材法規說明及QA請詳附件。   資料來源:瑞士醫療藥品管理局(Swiss Agency for Therapeutic Products,簡稱 Swissmedic) 日期: 2021年9月8日  

A:華爾街日報9月7日報導,美國經濟因為Delta新冠變種病毒疫情升溫,無法如同先前預期於9月勞動節當週步入快速復甦階段,面臨新的不確定性,包括美企招聘速度及消費者支出等均放緩,供應鏈問題亦持續,恐影響美國經濟復甦步調。   美國經濟學者原預期新冠疫苗施打普及,將有助舒緩勞動力短缺、企業將受惠於學校與辦公室重啟、以及民眾參與休閒娛樂等活動,然Delta新冠變種病毒造成疫情升溫,美國部分州政府已重啟佩戴口罩規定及增加旅遊限制,原帶動經濟復甦的休旅餐飲業受到嚴重影響,例如夏威夷州長宣布緊縮夏季重開的旅遊業,部分大型活動亦取消,民眾減少外出購貨及娛樂活動。   包括Apple、Amazon、Wells Fargo、Chevron、 Prudential及Lyft等公司,均推遲原訂本年8月起重返辦公室的計畫,部分企業甚至延至明年,美國部分雇主亦放緩招聘速度,美國的航空公司則稱變種病毒有明顯影響,原預期業務恢復的時程恐需再推遲約90天。   專家普遍認為美國經濟不致重新衰退,然美企普遍觀望放緩招聘速度或不願投資,恐延緩疫情期間流失職缺的回復時間,另部分經濟學者已下調美國全年GDP預測,例如牛津經濟研究院本年6月預測本年經濟成長可達7.5%,然8月已下修為6%。   全球晶片短缺導致汽車庫存減少,汽車廠仍暫停部分生產,亞洲部分地區感染率偏高及美國塞港等運輸問題,亦影響勞動連假的進口貨品供應,導致美國經濟復甦不如預期快速。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下載:https://www.wsj.com/articles/delta-variant-covid-us-economy-jobs-spending-fall-september-slowdown-school-11631027856

A:資料來源: 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 2021年9月7日   史國主流平面媒體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於本(9)月7日以「史瓦帝尼銀行資產品質急劇下降」(Bank’s asset quality’s sharp decline)為題,報導史瓦帝尼儘管銀行資本充足且盈餘獲利佳,惟近年武漢肺炎疫情對經濟之衝擊,亦導致史國銀行之融資風險增加,尤其銀行呆帳比率創歷史新高達10億史鍰(謹註:約6,900萬美元,以1美元兌換14.5史鍰匯率折算)。   該報導指出,史國4家銀行包括1家國有銀行(Eswatini Bank)整體不良貸款(呆帳)占總貸款比率自2015年之6.6%,增加至2019年之9.2%,且創歷史新高達10億史鍰。由於疫情對經濟之影響,導致庭部門(44%)及產品配銷及旅遊部門(15.1%)成為呆帳之主要來源。此外,呆帳比率增加亦形成微中小企業(MSME)之融資挑戰,史國MSME盼政府能成立新機構,例如公共信用及抵押登記處(public credit and collateral registry),以免除抵押品之要求,因公司持有之資產與銀行所估價之資產不對等。   該報導亦指出開發中國家超過75%之微中小企業資產多屬機械及應收帳款,惟銀行認定之抵押品多屬土地及建築物等不動產。因此,在呼籲史國企業更積極參與運用資本市場時,似亦應進一步檢討為何史國證券交易所(ESE)創立30年僅有8家上市公司(謹註:,2020 年 5 月ESE市值僅為38 億史鍰),爰建議史國政府應成立工作小組,調查史國資本市場進入之障礙,促進更多企業運用ESE募資。對此,史國商工暨貿易部長庫馬羅(Manqoba Khumalo)亦表示有必要針對企業取得融資之障礙進行相關診斷(謹註:據悉,史國銀行評估融資貸款申請之3個要素包括企業財務評估、企業聲譽及貸款之目的)。

A:馬來西亞衛生部頃發布消息稱,根據外國人入境馬國的居家隔離令(HSO)規定,無論是馬國公民或非公民,倘入境後欲居家隔離者,須在出發前7天發送電郵予馬國衛生部提出申請,其電郵信箱為 hso@moh.gov.my。   申請者須符合三項條件,即在馬國擁有住所(包括持馬國永久居留證者、擁有大馬第二家園計畫(MM2H)簽證)、新冠檢測結果呈陰性,以及完成新冠疫苗接種。前述規定闡明,完成新冠疫苗接種的定義為,完成接種2劑新冠疫苗後的14天,或接種單劑疫苗後的28天。   馬國衛生部將根據申請者的住所進行風險評估,包括住所里居住的人數、住所裡超過60歲長者的人數、住所里12歲以下的人數、住所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數、孕婦人數、房間和廁所的數量,以及房間里有廁所的數量。   一旦申請獲得批准,申請者入境時須攜帶衛生部在回函中發出的批准信。至於不符合條件者,則須在政府指定的隔離中心進行隔離。   入境者須使用MySejahtera掃描“Pengembara dari Luar Negara”二維碼。同時須自費強制進行新冠病毒檢測。   目前來自所有國家旅客的強制隔離期為14天。然倘經過衛生部風險評估後,認為相關旅客需要隔離長達21天,當局則會延長多7天。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頃發布消息稱,東協經濟部長(AEM)將於2021 年 9 月 8 日至 15 日召開第 53 屆東協經濟部長視訊會議,以推動加速實施「東協全面復甦框架」(ASEAN Comprehensive Recovery Framework,簡稱ACRF)倡議 (ACRF)。馬國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部長阿茲敏(Mohamed Azmin) 將領導馬國代表團參與該會議。本次會議由汶萊輪值舉辦。   本次將商討的倡議包括簽署和批准數項相互認可協議(Mutual Recognition Arrangements,簡稱MRA),包括簽署東協建築材料相互認可協議以及批准汽車產品類型相互認可協議。該會議預計亦將探討「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進展。此外,重點亦將涵蓋東協經濟部長於 2020 年 11 月簽署有關落實基本商品非關稅措施瞭解備忘錄的進展情況。   東協經濟部長已授權資深經濟官員與法律專家合作制定一套指南,涉及適當與合理的條款,可用於加速未來經濟協議的生效。   本次 AEM 會議的另一個重點領域為數位化轉型,東協經濟部長預計將批准汶萊的東協路線圖,以加速東協經濟復甦與數位經濟整合。   東協經濟部長亦計劃與東協對話夥伴國包括美國、印度、中國、歐盟、俄羅斯、韓國、日本、澳洲、紐西蘭、瑞士與香港進行磋商合作。英國於本年8月被授予東協最新將對話夥伴國,東協將歡迎英國第一次參加是項會議。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丹麥新聞媒體於9月7日報導,當 Kriegers Flak 風場所有的72 台風機運轉時,可提供相當於丹麥 20% 以上家庭用電量。Kriegers Flak 的峰值功率為 600 MW,據悉丹麥目前有13個項目正在進行中,而且規模更大,為達丹麥2030年之雙倍用電所需及達成其氣候目標。 最慢在6年內,Hesselø 海上風場將輸送高達 1200 MW的電力。  目前丹麥的每年總用電量為35 TW/小時,據政府在能源和供應部門的氣候夥伴關係估計到 2030 年將達70 TW/小時。當前之日常生活所需的能源中有 54% 來自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 如果要遵守丹麥國會之氣候法,則有必要逐步停止使用此類燃料, 並逐步採用新技術。Power-to-X 是一項可使將電力源轉化為燃料的新技術。丹麥能源之再生能源產業經理Kristine Grunnet指出: 當民眾選購駕駛電動車隨之普及,如果不能確保以同樣的速度安裝風機,就有可能讓能源變成黑能而不是綠能。未來所需的Ptx 新技術需要大量電力,換句話說:未來需要的綠色新技術是非常耗電。這就是為什麼預計在未來9年電力消耗會急劇增加的原因。Brian Vad Mathiesen 是一位密切關注丹麥的電氣化能源規劃教授,渠指出:  當丹麥的用電量隨著逐步淘汰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的使用時大漲,滿足丹麥民眾的需求將是一項艱苦的挑戰, 渠建議密切關注電力消耗的發展為更多海上風機招標制定具體計劃且制定一個可以不斷調整的路線圖是非常重要的。   丹麥目前正在進行之13項離岸風電場如下:   Coastal offshore wind farms (North Sea North and South) 350 MW   Omø Syd 200 - 320 MW   Jammerland Bay 120 - 240 MW   Mail Flak - 60 - 120 MW   Lillebælt Syd (裝置容量不詳)   Frederikshavn Offshore Wind Farm 21.6 - 72 MW   Offshore garden 250 MW   Nordre Flint 160 MW   Thor Offshore Wind Farm 800 - 1000 MW   Kadet Banke Offshore Wind Farm 504 - 864 MW   Paludan Flak 154 - 228 MW   Treå Møllebugt 434 - 720 MW   Hesselø Offshore Wind Farm 800 - 1200 MW

A:科技與數位化迅速發展,馬來西亞半導體產業協會和商工會領導人紛紛預測電子與電機(E&E)產品需求量將會持續增加。為此,檳城州製造業須跟上時代的步伐,否則將失去競爭力。   根據馬國統計局數據顯示,馬國本(2021)年上半年的電子與電機產品出口額為2,137億1,000萬馬幣(約515.65億美元),較去(2020)年同期上漲28.4%。   馬國半導體產業協會主席王壽苔指出,在新冠疫情期間,輿論與市場均預測電子與電機產品的需求量將下滑,然在新常態下的居家辦公文化,則改變了民眾的普遍認知;電子與電機產品卻成為刺激市場的驅動力,主要是人工智慧、物聯網和雲端計算成為居家辦公必備的工具。估計未來2年,電子與電機產品全球需求將增長約20%。為此,檳城州須抓住現有的機會,與新技術和新市場一起成長。   檳城州在約50年前已奠定了良好的電子與電機產業生態系統,同時檳城亦擁有自動化、精密工程和嵌入式系統設計供應鏈。外人直接投資選擇進駐檳城州投資,比如美光存儲公司和其他電子公司的進駐,間接的亦將的供應鏈吸引進來。   王主席認為檳城州作為國際投資目的地的優勢和弱勢,生態系統、能力、環境、食物與文化是檳城的優勢;然檳城州亦面對最大的挑戰,尤其土地匱乏與人才庫問題。近年來馬國部分州屬,包括柔佛州、吉打州的居林(Kulim)以及馬六甲州亦取得長足進步,因此檳城州不應自滿,必須提升附加價值,才能擁有與其他州屬競爭的條件。   檳城州目前面對土地短缺和丘陵地形不適合工業發展,只能向南移或進行填海。其實,在有選擇之下,大部分公司都會選擇在檳島設廠或辦公。檳城南島計畫能解決檳城工業地目前飽和問題,此計畫將打造700英畝,專為未來30年全球電子與電機投資人而設計的綠色科技園。   檳城州另一個挑戰為缺乏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STEM)專才。檳城州極需提升具備特別技能人才。近年來,外人直接投資不斷增加,所以對工程師的需求很高;然檳城州卻面對工程師供不應求的現象。為培育更多工程師,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已納入各大專院校,以便能追上工程師和特別技能人才的供應需求。外人直接投資要求的並不是低屠次勞動力,他們需要更多各領域專才。因此,人才庫是檳城州未來10至30年內須努力解決的問題。此外,檳城州亦需要迅速轉型,再不轉型就會被其他國家超越。檳城州的規劃須從現在開始,否則成本就會再提高了。   根據檳城投資機構(InvestPenang)數據顯示,檳島和威省擁有逾300家跨國企業和3,000家中小企業。檳城州雖僅為馬國一個小州,但其生態系統卻成為檳城吸引海內外投資者的賣點。   馬國製造廠商聯合會檳城分會顧問黃英福表示,電子與電機產業近期對馬國國家生產毛額(GDP)的貢獻為28%至30%,顯見檳城州的表現對馬國經濟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   檳城州應向其他國家包括印尼與越南看齊,前述兩個國家成功吸引不少外人直接投資。投資人在進行投資前,一般會有多種考量,包括生態系統、人力資源、政治穩定等。同時,一個國家網速的發達亦相當重要,目前很多國家已開始朝6G邁進。越南已然崛起,該國雖面對缺乏能以英語溝通的人才,倘檳城州再不發奮圖強,相信越南很快就會追上來並一舉超越檳城州。納入環境、社會與治理(ESG)概念,檳城州將邁向高端城市發展。為吸引與激勵年輕人留在檳城或回流檳城,就需要引進最尖端、最先進企業進駐。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9月8日報導,新加坡國家環境局將發行16.5億星元綠色債券,期限分10年與30年,此係星國首個公共領域綠色債券和歷來期限最長的星元綠色債券,也是東南亞期限最長的無評級公共綠色債券。 依據債券安排人星展集團提供的資訊,此債券取得逾20億星元認購,認購方包括基金經理、機構、銀行和私人銀行,98%認購方來自新加坡。上述債券是在國家環境局「多種貨幣中期票據計畫(Multi-currency Medium Term Note Programme)」下發行,包括3.5億星元的10年期債券,票息率1.67%,以及13億星元的30年期債券,票息率2.5%。前述計畫資助該局推行的重大綠色發展建設專案,包括已開始興建的Tuas Nexus集成廢物管理設施。 新加坡國家環境局局長吳鵬毅表示,公共部門的首筆綠色債券獲得歡迎,證明投資者對新加坡的永續發展努力充滿信心。永續基礎建設發展將給新加坡帶來競爭優勢,將有助於新加坡成為亞洲和世界綠色金融樞紐。新加坡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指出,綠色債券能推動星國開發綠色方案和打造此方面的市場,有助新加坡達成引領綠色經濟的願景。 Tuas Nexus集成廢物管理設施是新加坡首個污水和垃圾綜合處理設施,預計逾2025年起分階段啟用,將是新加坡第一個通過發行綠色債券融資的法定機構專案,完工後將大大提升新加坡的資源管理能力,以更高效率處理不同廢料,並減少新加坡廢料管理的整體碳足跡。 另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宣佈將設立永續發展部門,並從本年10月1日起委任Darian McBain博士為首席永續發展官。該部門將協調該局的綠色金融和永續發展議程,強化金融領域因應環境風險的韌性,發展綠色金融生態環境,支持亞洲向低碳轉型,和區域與國際夥伴進行戰略綠色金融合作,以及減少該局本身的碳和環境足跡。

A: 新加坡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本(2021)年9月7日表示,過去幾年國際局勢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除了新冠疫情肆虐外,某些國家發生內亂、政局不穩、地緣政治拉鋸加劇,保護主義也迅速抬頭,皆導致全球市場分化,經商環境變得更不穩定,增加商業活動的風險,預料日後將出現更多糾紛,因此需要一套良好的糾紛解決機制,「新加坡調解公約(Singapore Convention on Mediation,簡稱:新加坡公約)」在解決跨境商業爭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新加坡公約落實前,國際上並無一套統一和有效的框架來執行各方透過跨境調解達成的協定,相關協定僅能如同一般合約,或依據當地調解法令執行,限制國際調解的使用,新加坡公約有助於各造在締約國執行協定,人們會對使用調解來解決跨境爭端更有信心,進而推動貿易往來,有利於國際經濟。 新加坡公約係於前(2019)年8月簽署,去(2020)年9月生效,簽署國由最初的46個增加至目前的54個,其中新加坡、斐濟、卡達、沙烏地阿拉伯、白俄羅斯、厄瓜多和宏都拉斯等七個國家已核准。

A:一、菲國總統府發言人Harry Roque 9月7日宣布,鑒於菲國近期COVID-19病例大量增加,馬尼拉都會區(NCR)9月8日起,將延長目前「改良型加強版社區隔離(MECQ)」1週至9月15日,原訂本週三(9月8日)實施之定點封城(Granular Lockdown)新措施確定延期,惟仍可能於9月15日前實施。 二、在MECQ下,室內外用餐及個人護理服務如美容院、美甲及水療等服務仍然禁止,宗教活動限制只能線上進行,喪禮活動則僅開放非死於COVID-19且為死者直系親屬方可參加,需遵守最低限度公共衛生標準。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9)月7日報導稱,豐田汽車於同日發表預定在2030年前投入1兆5千億日圓資金,研究開發油電車(HV)及電動車(EV)車載電池,雖沒有針對是否建立新工廠等計畫進行具體說明,惟目前將在中國或美國等主要地區進行投資。對此,豐田汽車公司表示,進行車輛與電池的一體化開發,可望將每輛車的製造成本降低50%;另外,對於被視為次世代電動車主力的固態電池車發售時期,表示仍以二十一世紀上半發售為目標。 豐田汽車預計將計畫投資的1兆5千億日圓資金,其中1兆日圓用於生產,而其他5千億日圓則投入於研發領域,預估在2022年3月時的設備投資金額可達1兆3,500億日圓,其中1,600億日圓將用於電池領域,且之後將持續每年投入1,000億日圓直至2030年止。在電池容量方面,目前是以將容量擴大到現有30倍的180GW為目標,但未來將提升至200GW。 目前豐田汽車已積極投入電池投資,不僅與Panasonic合資設立的電池子公司,計畫在兵庫縣及中國大連的工廠增設生產線;另一個生產子公司Primearth EV Energy,也將提高在日本宮城縣及中國據點的生產能力。車載電池一般以使用液體電解質的鋰電池為主流,但未來趨勢將聚焦在續航力及耐久性更佳之低成本電池。在日漸激烈的電動車市場上,各家企業該如何確保穩定的電池來源將成為課題;因此,豐田汽車積極推動投資與合作,以確保電池的自有率,盼藉此掌握未來業界主導權。

A:Bloomberg電子報報導,今年7月,挪威Telenor ASA的緬甸公司以1.05億美元的價格售予黎巴嫩投資公司M1 Group,M1承諾在未來3年內斥資3.3億美元,擴大緬甸電信業務。M1集團執行長Azmi T. Mikati表示,這些資金將用於擴展網絡、寬頻基礎設施及服務,電信是基本服務,無論政治局勢如何都將致力提供世界一流的服務,而不迴避具挑戰性的環境。   M1集團是億萬富翁Mikati家族的控股公司,該家族成員包括黎巴嫩候任總理Najib Mikati。M1旗下包括在南非上市的電信公司MTN Group、時裝零售商Pepe Jeans,以及在紐約、倫敦、杜拜及貝魯特的房地產都有投資,同時並持有緬甸一電信塔運營商的股份。   在今年2月軍方接管政權後,許多國際投資者紛紛撤出緬甸。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番茄批發商表示,儘管番茄價格下降,但曼德勒的Thiri Marlar批發中心的需求很高。緬甸今年的產量很高,每天有15到20輛卡車抵達Thri Marlar批發中心。Thiri Marlar市場每天接收來自Innlay、Ywangan及比烏倫鎮的番茄,也交易各種生蔬菜。   Aung 批發中心的老闆Aung Moe Nai表示,目前每箱18緬斤(1緬斤等於1.6公斤)小蕃茄的價格降至2,000-2,500緬幣之間,而每箱18緬斤大蕃茄的價格則降至6,000緬幣,但需求量仍在上升。雖然今年全國番茄產量較高、價格有所下降,但需求量很大,目前的價格對消費者來說很方便。由於市場的開盤及收盤時間固定,使交易面臨困難,近期COVID-19的感染率已下降,官員應該重新審視市場的營業時間,放寬對每個鄉鎮市場的限制,對於包括農民在內的買賣雙方,都將是雙贏的局面。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