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依據日刊水產經濟新聞本(2021)年8月26日報導辦理。 日本農林水產省水產廳於年8月25日發表2020年度糧食自給率(水產品),食用魚介類以重量為基礎,由前一年度的55%,上升至57%。 海藻類由65%上升5個百分點至70%,食用魚介類2年來及海藻為5年來首度上升。 日本2020年度魚介類國內生產量因真鰮及長鰭鮪等魚貨量增加,以及鯖類及鰹等減少,比前年減少10.4萬公噸(減3%)至301.4萬公噸。用於國內消費使用的數量,儘管國內生產量減少,由於出口量同時減少,減少37.6萬公噸至526.4萬公噸;國內消費量減少比率超過國內生產量減少率,形成自給率提高之狀況。 海藻類的國內生產量,因昆布類減少,以及海帶芽及海苔增加,增加0.9萬公噸(11%)達9.2萬公噸;國內消費量增加0.5萬公噸至13.2萬公噸,國內生產量增加率比國內消費量增加率高,達到增高自給率的結果。而重量為基礎之自給率,係國內生產量分離國內消費量(國內生產量+出口+–在庫增減)算出。 按日本1984年漁業生產量達到巔峰1,282萬公噸,至2019年僅416萬公噸,食用魚介類自給率已由1960年巔峰113%,下降至2020年的57%,主要因國內漁業生產減少及進口量增加,導致漁業生產結構產生極大變動。日本政府主要考量完善漁業資源管理,中長期可增加漁獲量及提升漁民所得,並配合流通及加工需求,盼產業永續發展。
A:背景:中美洲貿易協定(Dominican Republic-Central America-U.S. Free Trade Agreement,簡稱CAFTA-DR) 係美國與中美洲5國(尼加拉瓜、宏都拉斯、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哥斯大黎加)及位於加勒比海的多明尼加於2004年簽署之自由貿易協定。 據相關報導,美國成衣進口商呼籲美國政府放寬CAFTA-DR成衣原產地規定,有助於增加中美洲生產,改善經濟,並減少該地區向美國移民情形: 美國服裝鞋類協會(AAFA)副總裁Beth Hughes表示,該協定之成衣原產地規定過於嚴格,導致該地區成衣業之競爭力難以提升,美國2005年到2020年自CAFTA-DR締約國進口成衣減少,而美國同時期自中國進口成衣則增加,惟美國2018年對中國產品課徵301條款關稅後,進口成衣減少。 H副總裁稱,AAFA會員公司盼望在中美洲生產更多成衣產品,如快速時尚、運動服飾等,惟廠商無法在該地區取得原料而符合該協定原產地規定,例如所謂「從紗開始」規則(yarn forward)要求從上游「紡紗」階段起在區內進行。 AAFA總裁Steve Lamar表示,該協會呼籲放寬上述原產地規定,以強化中美洲產業及達成其他目標,包括解決該地區向美國移民之根本原因、協助供應鏈分散至亞洲以外地區、確保進口產品符合美國法規等。 L總裁建議,美國短期提高該地區出口之作法為將該地區無法取得原料列為「短缺產品」(short supply),該地區生產者即可向區外廠商取得該短缺原料後進行生產,惟CAFTA-DR雖有將原料列為「短缺產品」程序,該程序極為冗長且困難。 L總裁稱,美國國會應改善該協定,使總統有權適時調整成衣之原產地規定,依據目前該協定之執行法案,總統無權調整紡織品及成衣之原產地規定。 惟若干中美洲、美國成衣紡織協會則反對修改CAFTA-DR協定: 「中美洲及多明尼加成衣紡織協會」(Central America Dominican Republic Apparel and Textile Council,簡稱CECATEC-RD)表示,修改CAFTA-DR協定將對該地區外國投資造成傷害,且「從紗開始」規則係該地區成衣供應鏈的支柱(backbone)。 美國紡織團體協會(National Council of Textile Organizations)認同CECATEC-RD協會看法,並稱CAFTA-DR協定之強健原產地規定(strong rules of origin)使該地區成為「亞洲供應鏈之具吸引力替代選擇」(an attractive alternative to Asian supply chains)。由於該協定之原產地規定,美國進口商及消費者可信任中美洲地區產品不會涉及多發生於亞洲之強迫勞動情形。
A: 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 日本豐田汽車7月銷售和產量同步增加,儘管也因晶片不足而減產在即,但所受影響顯然相對較小。 豐田RAV4休旅車和油電混合車在美市場熱賣,今年7月全球銷售量比去年同期增加15%,達到85萬8,569輛,為歷來同期新高;上月總產量也年增12%,達到77萬3,135輛。 疫情引發的供應鏈瓶頸,導致汽車需求強勁成長,車廠卻苦無零件和人力可生產,但豐田仍寫下銷售連11個月成長、產量也增加的好成績。相較下,日本的日產7月銷售下滑9.7%,產量減少17%,本田銷售萎縮5.2%,全球產量更大減24%。 豐田7月產量雖持續成長,但增幅遠小於6月的41.2%,且日前已宣布,由於東南亞疫情惡化,導致零件供應不足,因此預定9月將減產,幅度可能多達40%。
A: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 塞港問題,貨櫃海運出現3趨勢,包括用散裝船運貨櫃、包船,近期,更出現「長約包船」現象,北美大型零售商Dollar Tree已經租用一艘「三年長約」大型船舶,月內將啟航。Dollar Tree預計今年會增加更多長約包船。 貨櫃海運塞港常態化,近期,國際零售大企業亞馬遜、家得寶、阿里巴巴、沃爾瑪、特力等,均開始包船,甚至開啟專屬航線,另外,由於缺船、缺櫃問題,不少業者也轉向散裝航商求援,改以大型散裝船裝載貨櫃,也成為今年以來的常態。 業界認為,長約包船將加速今年的貨櫃長約價格簽約時間,長約運價也將上升。Dollar Tree在美國和加拿大經營近1萬6,000家零售店,該公司每年進口近9萬個40呎貨櫃,今年首季,貨櫃履約到港比重僅85%,而近期降到6成左右。 美國地區塞港問題加劇,遠東-美國線運價漲不停,最新遠東-美東運費漲幅2.4%、週漲幅達9.62%,每40呎貨櫃運價衝破1.1萬美元。代表貨櫃輪市場運價走勢重要指標SCFI(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續創歷史新高。包括遠東到地中海、美西及美東等主要航線運價均再創新高。
A: 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 全球供應鏈遭遇瓶頸,導致超市貨架缺貨,麥當勞沒有奶昔可賣,裝修工人沒有材料可以進行工程,鐵礦砂堆在礦場運不到港口,這一切亂象往往指向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卡車司機太少,而目前的工作環境更難吸引新人加入運貨行列。 分析師指出,卡車司機從2000年代中期就開始缺人,現在疫情造成網購、貨運需求暴增,更是雪上加霜。美國卡車協會估計,目前全美僅有43萬名執業的卡車司機,比去年初的46.5萬名又少了7.5%。 如今,美國想從墨西哥或加拿大招人,都面臨缺乏合格司機問題。美國石油業分析師勒布朗警告,卡車司機缺人將不只會讓民眾買不到衛生紙、雞蛋,更嚴重的是連加油站也補不到汽油,讓整個運輸業陷入更嚴重的停頓。急缺司機的廠商紛紛加碼提高待遇,沃爾瑪對一些司機提供8000美元的簽約金。 但是卡車司機表示,缺乏舒適的廁所、休息站才是待不下去的主因,而現在貨運量大增,又造成工作做不完的惡性循環。
A: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全球商業資訊諮詢服務公司IHS Markit近期採購經理人調查報告顯示,8月美國工廠及服務業成長大幅放緩,經濟擴張正減少動能。Delta變種病毒病例不斷增加之際,需求疲軟、勞動力短缺及海運線路持續緊張,正衝擊美國和全球各地的企業。 美國8月服務業活動指數從7月的59.9降至55.2,觸及8個月低點。製造業活動指數從7月的63.4降至61.2,為4個月以來最低水準。該指數高於50顯示,以銷售、產出、價格和其他因素衡量的經濟活動正在成長。調查顯示,Delta變種病毒正損害美國經濟。此病毒已經導致新一波的感染及住院,並對美國民眾消費造成巨大影響。 IHS Markit商業經濟學家Chris Williamson表示,8月經濟擴張再次大幅放緩,原因係Delta變種病毒擴散導致需求成長減弱,尤其是面向消費者的服務需求成長放緩,並進一步打擊企業擴增銷售的努力。 最近,音樂會、大學等各種產業的活動被取消或展延,可能會影響消費支出及經濟成長。美國休斯頓的Rice大學將新學期前兩週改為線上授課。員工重返辦公室計畫方面:蘋果續延到2022年1月、雪佛龍(Chevron)及富國銀行(Wells Fargo)延後至9月、亞馬遜(Amazon)及Facebook等科技公司則延後到2022年初。
A: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消費者支出是美國經濟需求最大來源,美國商務部表示,7月國人削減零售方面的支出。惟7月房屋市場依然強勁,成屋銷售較6月成長,因高房價促使房主向市場出售更多房產。近幾個月來,強勁需求和有限供應導致房價飛漲。 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表示,7月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房屋銷售較6月成長2%,為599萬戶,高於6月修訂後的1.6%漲幅。7月銷售額較去年同期成長1.5%。隨著市場上待售房屋增加,7月成屋價格中位價由6月修正後的紀錄高位36.28萬美元降至35.99萬美元。 調查顯示,歐洲經濟在8月也放緩,惟低於美國。由於歐洲大部分成年人口已經接種疫苗,各國政府並未急於重新對活動實施嚴格限制。歐元區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從7月的 60.2 降至8月的59.5,係自疫情爆發以來,首次服務業成長速度快於製造業,顯示Delta 變種病毒對成長的影響小於繼續阻礙工廠的供應短缺。 相比之下,8月日本及澳洲經濟活動下降,主要由於政府為應對 Delta 變種病毒而實施收緊限制所致。此二國在疫苗接種方面均落後於美國和歐洲。日本的採購經理人指數觸及1年來最低水準,而澳洲採購經理人指數則跌至15個月以來最低水準。 亞洲其他經濟體也發現疫苗接種率低的人群感染率亦迅速上升,此可能會減緩世界主要製造中心之一的成長。牛津經濟研究院將其2021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從6.4%下調至5.9%。
A: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全球晶片短缺開始對豐田汽車造成衝擊,此突顯出即便準備最充分的車廠也受影響。近期,東南亞各國面臨Delta變種病毒感染疫情正拖累晶片廠,使汽車製造商的零組件危機進一步惡化。 豐田表示由於晶片短缺,該公司計畫9月將日本車廠的產量削減40%。減產將影響豐田於日本的大部分車廠及一些最暢銷的車款。該公司位於豐田市總部附近的一家主要生產RAV4休旅車及Corolla轎車的車廠、及生產Camry及Lexus ES轎車的Tsutsumi車廠,將於9月1日至17日停工。 豐田發言人指出,該公司計畫8月於北美地區的車廠產量削減40%至60%。該公司此次減產將減少6萬至9萬輛汽車,許多車款將受影響。另預估,生產中斷使9月北美地區產量將減少8萬輛汽車,此預估仍存在變數。惟表示,目前減產計畫將不會影響工作。 豐田表示,生產未獲改善,晶片短缺係棘手問題,並將馬來西亞及泰國車廠長期關閉列為一個特殊問題。汽車業於今年面臨的晶片短缺挑戰,主要源於汽車製造商對汽車銷售反彈速度的錯誤估計,以及未備有足夠的晶片所致。 近期,隨著東南亞,尤其馬來西亞再度遭遇新冠疫情肆虐,汽車產業又面臨新的挑戰,已經疲於應付訂單的晶片工廠,產量受疫情拖累,馬來西亞係主要進行晶片封裝工作,影響範圍從引擎到車頭燈等。 此外,全球其他車廠亦延遲經濟恢復正常的預期。多數車廠表示,零組件短缺將延續到2022年。福特汽車表示,近期供應問題源於馬來西亞爆發的新冠疫情。該公司計畫於8月23日當週削減旗下2家生產F-150皮卡車廠中其中一家的產量。今年初開始,福特美國車廠即開始出現一系列停產。研究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估計,福特今年損失約16萬多輛F-150皮卡產量,F-150係該公司最暢銷、也是主要利潤來源的車款。 通用汽車執行長Mary Barra於8月初曾表示,預計2021年下半年及2022年,車廠需繼續努力解決晶片短缺問題。通用汽車預估,今年下半年北美地區汽車產量將減少約10萬輛。
A: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經銷商表示,理論上支持福特這項計畫,此也將降低其融資和廣告等成本。汽車製造商一旦將汽車運送至經銷商,即計入收入,經銷商通常需為庫存融資數百萬美元。惟也擔心,倘競爭對手擁有較多的汽車庫存量,自己將處於不利地位,也擔心消費者並未有耐心等待。長期以來,美國汽車產業一直採用「淹沒整個區域(flood-the-zone)」方式:即儲備足夠多的車型,配備一系列功能及顏色,讓消費者能從經銷商的庫存中找到想要的汽車。 疫情造成的封鎖措施及旅行限制促使消費者透過網路購物。汽車製造商及汽車零售商也從持續的庫存短缺中獲得意想不到的好處。儘管供應出現混亂,惟許多公司仍實現創紀錄利潤,此主要也因庫存下降,降低其持有成本,而庫存短缺情況下,消費者願意支付較高的價格。 惟美國各州的特許經營法規要求汽車製造商需透過經銷商銷售汽車,惟減少從經銷商購買汽車,將引發其在銷售過程中的角色是否被削弱的問題。通用汽車表示,一旦晶片短缺問題紓緩、生產恢復正常,該公司也不打算在經銷商存放太多汽車,惟其目前尚未將此目標量化。福斯汽車美國業務執行長Scott Keogh表示,讓客戶訂製想要的汽車,是有好處的。該公司目前向美國市場進軍,讓其美國客戶通過網站訂購汽車,並到經銷商取車。此舉能讓公司更符合市場需要,係一種比花費資金到處去停放車輛,更有效的投資方式。
A: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福特汽車擬調整銷售汽車方式,希望消費者直接在網上訂購汽車,無需到經銷商挑選,以獲得更大的銷售量。 福特將汽車零售業務努力轉向 「接單生產(build-to-order)」模式,將有助於削減公司及其經銷商庫存成本。該公司於今年7月提出此項計畫,目前正在實施中。消費者在網上訂購汽車後,等待約6至8週後,可至福特經銷商領取汽車。福特指出,此舉將有助於該公司提供消費者特別想要的汽車,同時淘汰那些最終在經銷商滯銷、導致利潤下降而難以銷售的車型。 該計畫與汽車製造商及經銷商銷售汽車的傳統方式不同。經銷商及分析師雖看出潛在好處,惟也指出風險,倘不願意等待的顧客轉而改買其他品牌汽車,即有可能讓福特失去市場占有率。曾負責通用汽車美國銷售、目前擔任相關車廠策略諮詢之Don Johnson指出,顧客喜歡獲得立即的滿足。 今年干擾全球汽車生產的電腦晶片短缺問題,已經促使福特及其他車廠朝此方向發展。經銷商庫存量減少,以至購車者別無選擇,只能訂購新車,並等上數月後才能取到汽車。此做法在歐洲雖常見,惟對美國購車者卻很陌生,消費者已經習慣於購車當天,即挑選好一輛車,並開回家。 福特已經從新冠疫情爆發初期的銷售暴跌中強勁反彈,很大程度上消費者對新車需求強勁所推動。該公司目前希望利用晶片危機推動其美國銷售方式進行長期改革,並減少經銷商汽車庫存量。福特執行長Jim Farley表示,希望車廠訂購量占總銷售額約4分之1,新冠疫情爆發前此一比例為零。車廠訂單增加將降低成本及製造的複雜性,因公司可將重點放在高需求車型上。此舉也能使福特削減吸引人們購買銷售較差車型的促銷費用,擁有基於訂單生產計畫,此類風險較小。
A: 芝加哥論壇報 美國印第安那州地理位置有利發展風能產業,該州北部地區受益於來自密西根湖的風力及該州鄰近2大輸電網路,係建造風力渦輪機最好的州之一。 根據美國風能協會(American wind Energy Association)於2020年發佈的一份報告,2018年至2019年,印州風力發電量成長14%,成為美國風力成長第7快的州。目前,美國有11個州的風力發電量超過印州。風力發電也在全美擴張,據美國能源部(U.S. Department of Energy)估計,到2050年,風能將提供60多萬個工作機會,並為民眾節省數十億美元。目前,風力發電量約占全美發電量8%。 惟隨著風力產業發展,也面臨風力渦輪機能產生多少電量、是否為可靠電力來源等問題。基本上,風力渦輪機運作原理與水力發電大致相同:均利用動能發電。在中西部,一個風力渦輪機可產生大約2.5 megawatts電力,可提供約2,500戶家庭所需電力。 美國清潔電力協會(American Clean Power Association)中部地區主任Jeff Danielson表示,風力可以產生相當多電力。印州因北部地區受益於來自密西根湖的風力,以及該州也鄰近2大輸電網路,使印州成為再生能源公司的理想選擇,也意味未來幾年投資將增加。 印州東部輸電網路係由Midcontinent Independent System Operator公司所經營,該電網亦覆蓋美國中西部大部分地區。該州也與PJM輸電網路接壤,該電網為美國東部7個以上的州提供電力。印州地理處於有利位置,倘有需要,風能發電廠可運用此2大輸電網路。
A: 芝加哥論壇報 2020年底,印州風力發電場發電能力約為3,000 megawatts,全美排名第12。風力渦輪機產生的電量較天然氣、煤炭或其他能源產生的電量少。一座燃煤電廠發電量可達1,200 megawatts,意味風力發電將需要數百台風力渦輪機來運作才可達此電量。 即使如此,與石化燃料產生的電力相比,風能較明顯優點是其對環境的影響,風能不同於燃煤電廠,會產生導致氣候變遷的碳排放,也不像其他能源需使用大量水進行冷卻。風力發電不需花費較多的維護成本,風力渦輪機一旦安裝,發電成本幾乎為零,係最便宜的能源之一。 儘管風能既便宜又清潔,惟有一個缺點,風力渦輪機需要大量土地。例如,建設一座2.5 megawatts容量的風力渦輪機需要數英畝土地,而生產1,000 megawatts電力將需要數百英畝土地。儘管風力發電場需要大量土地,惟其中90%以上仍可作為農田使用,農民雖損失一些產量,但可換取一些額外收入。 D主任認為印州發展風力對農民、再生能源公司及各郡政府均有好處,惟一些地方官員並不同意此說法。印州已經有30多個郡通過限制或禁止在該州發展風力發電的法令,部分原因係擔心這些計畫將導致房地產價格下跌,噪音或風電渦輪機閃爍陰影等將對附近居民生活產生負面影響。這些法令基本上限制印州大部分地區風力成長。 實際上,印州全部3,000 megawatts風力發電均來自6個郡。能源公司及再生能源倡導者表示,電力公司對清潔能源表現出越來越大興趣之際,希望地方政府為印州更多的風能發展開啓大門。然而,也有人質疑風能作為一種能源是否足夠可靠。畢竟,風不可能每天24小時不停地吹,風力渦輪機也只有在風速每小時至少達5-8英哩情況下才能發電。 全美範圍內,再生能源占電網電力比例仍然較小。惟研究表明,美國有50%電力可能來自再生能源。然而,要達到更高水準,就需要改進電池存儲技術。惟從再生能源中獲取大量電力尚有很長的路,而印州的風能及再生能源潛力仍在成長。
A: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 日經新聞報導,豐田汽車將調漲下半年度(今年10月到明年3月)賣給供應商的車用鋼材價格,每噸漲價約182美元,為2年來首度漲價,且調漲金額是十年來最大,凸顯大宗商品行情走揚的影響。 豐田和其鋼鐵供應商日本製鐵在協商後,似乎已同意大幅調漲鋼價。豐田和日本製鐵每半年會根據製鋼主要原料鐵礦砂和煉焦煤的價格,協商報價,豐田會再採購大量鋼品後,再將批發賣給零件製造商。 豐田鋼材的漲價幅度依種類而異,對常用鋼材的價格調漲幅度估計逾20%。一般乘用車約含0.7公噸的鋼材。鋼材價格上漲的原因是原物料價格大漲,日本鋼廠今年4-9月採購的鐵礦砂平均價格為每噸逾160美元,比去年10月到今年3月的採購價格漲50%,而今年1-6月的煉焦煤均價也比去年7-12月上漲近10%。 目前東亞市場熱軋鋼捲的報價將維持在略低於每噸1,000美元的水準,比去年同期上漲一倍,美國的熱軋鋼捲價格更已首度衝破每噸2,000美元。日本製鐵已要求豐田調漲鋼價,豐田也決定必須接受特定漲幅,以取得穩定的貨源供應。
A: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 儘管經濟景氣起起伏伏,但電商向來不太受通膨壓力影響,例如在2015-2019年,美國網購平均價格每年都下跌,然而新冠疫情扭轉這個趨勢。 根據Adobe發布的報告,美國7月網購價格比去年同月躍增3.1%。上月在Adobe數位經濟指數的18類商品中,有12類的價格上漲,漲幅最大的是網購服飾、非處方藥、及運動商品。 網購價格上漲,並非僅發生在上個月。事實上,自從新冠疫情於去年3月爆發以來,網購價格便不斷上漲。 Adobe發現,在6月為止的一年內,網購價格上漲2.3%,而7月的漲幅更進一步擴大,扭轉新冠疫情爆發前的趨勢:在2015-2019年,美國每年網購價格平均下跌3.9%。 美國網購價格高於正常水準,顯示美國政府未來幾個月發布的通膨數據,可能顯示通膨尚未降溫,這會令消費者失望,更絕非聯準會、白宮、和許多經濟學家所樂見,他們皆認為這波物價上漲只是暫時現象。 以往民眾在線上購物,價格向來就比在當地商店購買還低,原因之一是消費者可以迅速、輕鬆找到商品價格最划算的網站,坐在沙發上就可以比價。 其一,電子商務仍是實體社會的一部分,一旦通膨成為一種廣泛的現象,自然也會反映在網購價格上。 其二,Adobe認為網購價格上漲的原因為供應鏈遭遇瓶頸,導致商品運送延遲,以及近月來從鋼鐵、木材、及電腦晶片等各種原料短缺。產業供應一度大受新冠肺炎打擊,現在則很難跟上激增的需求。 最後,在疫情肆虐期間,實體店家關閉,民眾網購需求爆發也是原因之一。
A: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在新冠疫情期間,人們對遠距工作的興趣激增,即使經濟重新開放,這種情形也不會消退。 根據求職網站Glassdoor發布的分析,在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的2年間,遠距職位的網路求職件數增加460%。這種衝擊並非只限於少數職業,而是廣泛存在於許多不同工作之間。 Glassdoor的數據顯示,近幾個月該現象似乎已趨於平緩,但即使公共衛生限制解除,企業重新開放辦公室以進行面對面工作,對遠距工作的興趣仍然保持高點,顯示即使疫情消退,該趨勢可能會持續下去。 在疫情初期,隨著企業關閉辦公室,許多員工被迫在家工作。因此,越來越多員工知道遠距工作是一種選擇,並且根據經驗,他們可以在家高效能工作。短期內,最近幾週導致病例和死亡人數飆升的Delta變種病毒,也可能會提高人們對遠距工作的興趣。 目前尚不清楚雇主是否會滿足需求的增加,但可能更傾向於貼近當前的勞動市場。有些工作,像是酒吧、餐廳和酒店,並不能遠距進行。根據勞工統計局7月的數據,46%的管理、商業和金融業員工因疫情而遠距上班;相較之下,服務業只有5%。 Glassdoor的數據顯示,過去2年資訊科技業對遠距工作的興趣最大。在2021年6月申請遠距工作的件數中,大約有四分之一是IT業;只有約11%是商業服務。
A: 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 Dollar Tree租用一艘貨輪至中國裝載貨物,但因一名船員新冠肺炎檢測呈陽性迫使該船掉頭。這次航程被遞延2個月。 Dollar Tree CEO Mike Witynski直言不諱地談到供應鏈混亂和勞動力短缺,預計會持續到明年,讓這家以1元價格出售大部分商品的零售商營運變得更加困難。 Dollar Tree表示,運費成本上升將拖累其獲利。隨著新冠疫情爆發和港口擁擠推高全球運輸商品成本,平價折扣店飽受折磨。 Dick's Sporting、Best Buy和Williams-Sonoma等大型零售商財報獲利更高,較少的促銷活動並沒有抑制客戶的消費意願。其中部分業者為快速運送商品支付更高費用,比如改用飛機運送商品,而購物者仍願掏腰包。 然而,對低成本零售商而言,如果商品不便宜,購物者通常不買單走人,讓業者陷入兩難困境,必須選擇提高價格或者自行吸收成本。 Dollar General正與供應商談判,並在最近幾季將部分商品轉換成同級商品,以壓低價格。Dollar Tree的作法是擴大包船,簽署為期3年的大型貨輪合約。同時採購更多美國本土商品,因此Dollar Tree和旗下Family Dollar連鎖店在開學季時備貨充足。
A: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 日經新聞報導,美國參眾兩院無法彌合各自版本的歧異,國會已無法在今夏表決在半導體和其他關鍵技術上拉升美國相對於中國競爭力的法案,要等到秋季甚至更晚才可能過關。 國會能否儘早通過立法,對美中在科技霸權的競逐,乃至於日、韓、臺和歐盟的在半導體的布局,都有影響。美國眾院就特別預算開議之後,將繼續休會,要等到9月20日才會恢復開會並審理法案。民主黨和共和黨都同意有必要就提升美國競爭力採取全面性措施,不過,參眾兩院就各自法案整合成一套法案時,卻擺不平雙方的歧異。 這項立法的主要重點在於半導體,攸關國安和經濟安全。參院在今年6月通過的《美國創新和競爭力法案》中,對半導體製造和研發列出520億美元的補貼。但在眾院8月通過的法案中,並未指定用在半導體的支出。 美國半導體聯盟(Semiconductors in America Coalition)7月即呼籲國會,應儘速通過520億美元「緊急追加撥款」。美國半導體聯盟成員包括英特爾、台積電、三星電子在內的晶片製造商,也包括蘋果、Google在內的客戶。不過,掌控眾院的民主黨顯然很不願意將納稅人的錢花在大企業身上。部分眾議員主張,這類補貼應附上最嚴格的條件。 參眾兩院對如何加強創新的意見也不同。參院法案對人工智慧、量子運算以及其他由國家科學基金會(NSF)主導尖端領域的民間基礎研究,提供290億美元的預算。眾院同意撥款的額度為132億美元。 日經認為,法案過關的時機也影響和美國有關係的經濟體。日本、台灣、南韓、歐盟因應晶片短缺,都紛紛強化對半導體產業的支持。若美國強化晶片業的時機延後,可能導致供應過剩。
A:自去年7月以來,哥斯大黎加調整增值稅(VAT)對旅遊業的各個部門生效,影響許多旅遊公司營運狀況。雖然旅社和餐飲等行業取消稅收,但在交通、旅行社和旅遊業相關行業則必須繳納4%的稅,到2022年7月升為8%,2023年調升為13%。儘管相關機構一直在為此做準備,但最終僅有兩個選擇:將稅收轉移至客戶或自行吸收,將相當不利於該行業發展。此外,在哥倫比亞等其他國家,旅遊或機票可免徵增值稅,但在哥斯達黎加並未對旅遊業有此豁免。 國家旅遊局局長Shirley Calvo表示,要等到9月才能評估這項新稅生效的實際影響。哥斯達黎加旅行社商會盼(儘管並未獲政府支持)在國會推動延長增值稅暫停期法案。並表示與拉丁美洲和OECD國家相比,哥國企業稅收負擔最高,約為 58%,將迫使企業關閉及裁員。 哥斯達黎加旅行社協會主席Sary Valverde表示:「由於納稅的高昂成本,我們被排除在市場之外。」有人甚至考慮將公司移至巴拿馬,因其對旅遊業機制非常不同,有多項鼓勵且適用免稅,且與瓜地馬拉、多明尼加、尼加拉瓜及墨西哥等相同消費的競爭國家相比,哥國貴40%至60%。渠表示一旦外移,將對國家產生巨大影響,質疑政府是為了增加稅收,而不是鼓勵該行業成長。
A:依據法媒L'Usine Nouvelle本(2021)年8月30日報導,賽諾菲位在德國法蘭克福之工廠已於數日前完成交付1.25億劑合約之第1批Pfizer/BioNTech代工疫苗予BioNTech公司;於獲得BioNTech實驗室及主管機關批准後,即可分送至歐盟國家使用。賽諾菲亦在美國、法國及義大利之工廠啟動Moderna與Janssen之疫苗代工,以及本身與英商GSK合作研發之Vidprevtyn候選疫苗生產。 賽諾菲之新冠疫苗代工訂單共計4億劑,除在上述德國法蘭克福工廠進行Pfizer/BioNTech疫苗填充裝瓶之1.25億劑以外,其位在美國紐澤西州之工廠刻為Moderna疫苗填充及裝瓶,數量達2億劑,預計自本年9月起交貨。另有7,500萬劑Janssen疫苗在法國Rhône省填充裝瓶,以每月產量1,200萬劑之速度生產,預計於近期交貨,供歐洲市場所用。 賽諾菲是全球唯一同時為競爭對手及自身生產新冠疫苗之藥廠。其為Pfizer/BioNTech、Moderna及Janssen疫苗之代工開始於本年初,首先在既有之工廠投資購置專用設備,再就生產技術及過程進行測試獲得核可。賽諾菲預計明(2022)年第1季或上半年可完成所有代工訂單,隨後速度將逐漸放緩至停止;因該等代工只是暫時支援,一俟如其新冠疫苗Vidprevtyn研發進展順利,自將需取回產線之主導權。 賽諾菲之Vidprevtyn疫苗已進入第3期臨床試驗,預計於本年第4季獲得試驗結果;倘結果正面,獲歐洲藥品管理局(EMA)批准使用後,賽諾菲將可立即投入量產。現階段該疫苗係於法國Val-de-Marne省工廠生產抗原,填充與裝瓶則於義大利Anagni市工廠進行,一旦獲得使用批准,位於法國Marcy-L’Etoile市之工廠亦將投入生產,提高在歐洲之生產速度。 Vidprevtyn疫苗已獲數國預購,包括數月前歐盟執委會預購3億劑,另去(2020)年秋季美國、加拿大及英國分別預購1億劑、7,200萬劑及6,000萬劑。此外,去年底賽諾菲曾承諾透過COVAX機制提供2億劑疫苗予低收入國家使用。上述總數超過7億劑,迄今未有變動。 賽諾菲去年9月針對Vidprevtyn疫苗所設定之目標產量為每年10億劑,惟因開發進度延遲、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之成功及富裕國家推動疫苗接種計畫持續擴大等因素,如今該產能顯然已不符現況需求。因此,賽諾菲勢將重新評估其疫苗作為加強劑(booster)之市場需求,而非首次接種之疫苗。
A:上周末路易斯安那州受到艾達颶風(Ida)侵襲,路州和鄰近密西西比州近百萬民眾飽受停電之苦,拜登總統和路州州長John Bel Edwards先後宣布路州進入緊急狀態。儘管多數墨西哥沿岸煉油及化工廠在興建時都已考慮颶風來襲,在此次颶風期間也都倖免於難,但由於長時間停電以及供水和污水處理設備損壞,可能會推遲重新營運的時間,對於石油和化工產品供應將造成相當程度之影響。 石油減產、煉油量減少: 統計指出,墨西哥灣區石油產量180萬桶/日,約占美國石油產量1100萬桶/日之17%。艾達颶風來襲迫使石油公司暫停灣區石油生產達170萬桶/日,占灣區產量的96%。 美國能源部之數據顯示,艾達颶風來襲前路易斯安那州至少有9家煉油廠實施減產或停止運作,每天減少煉油量約230萬桶,近全美13%的產能。 但能源業者指出,因為目前原油和汽油的供應量分別較五年季節性平均高出5%和3%,此次颶風來襲不太可能造成燃料短缺導致價格攀升。美國西德州中級原油(WTI)本週一上漲 47 美分,漲幅不到 1%,幾乎沒有變動。週一休斯頓地區汽油平均價格為2.71美元,甚至比前一周下降4 美分。 氯生產中斷: 今年2月冬季風暴導致化工廠停產數週,目前氯仍處於供不應求狀況。受到艾達颶風的影響,西湖化工公司(Westlake Chemical)週末關閉位於路州的兩家氯氣工廠,台塑集團也關閉位於Baton Rouge市的一家工廠。全球普氏能源資訊公司(S&P Global Platts)分析指出,艾達颶風造成路易斯安那州Baton Rouge市周圍大面積停電可能會使得氯供應吃緊造成價格進一步上揚。 氯氣廠商多同時生產聚氯乙烯(PVC),PVC是用於製造塑膠管、壁板和其他建築材料的原料。墨西哥灣沿岸廠商的PVC合約價格在艾達颶風來襲前已創下歷史新高。 復工 Exxon Mobil、英國石油公司(BP)、Chevron和荷蘭皇家殼牌、Phillips 66、西湖化工公司(Westlake Chemical)等石油公司於週一開始評估墨西哥灣海上鑽井平台、煉油廠、石化廠和油氣輸送管道的狀況和損失,一般預料在確認原料供應、設備和穩定電力,並取得監管機構之批准後,將逐漸恢復正常營運。與我國中油公司訂定長期天然氣供應契約之Cheniere公司位於路易斯安那州Cameron郡的Sabine Pass 港之液化天然氣出口設備並未受到艾達颶風的破壞,在風暴期間生產狀況都屬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