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先鋒報,2021年8月20日 據路透社報導,美國Kamala Harris副總統預定於本(2021)年8月22日及8月24日分別訪問新加坡及越南。在新加坡期間,將與Halimah Yacob總統及李顯龍總理會談,並在新加坡美國軍艦上發表演講。 訪問越南期間,除將與國家主席阮春福等政府高層會晤外,亦將出席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在河內設處之揭牌儀式,並與越、美企業代表就供應鏈等議題舉行座談會。 Harris副總統將成為美國拜登政府訪問東協之最高官員。 此行主要目的係維護海洋法國際公約,加強美國在東海(註:又稱南海)區域之領導地位,以及促進與東協在安全方面之合作。對美國而言,東協及印度洋-太平洋區域地位十分重要,美國政府此行旨在明確展示該國亦係印太地區成員之一,並對該區域持有長期展望、期待及承諾。 另,此次Harris副總統造訪東協國家係塔利班獲取阿富汗政權,並造成該國政治混亂事件之後,爰伊訪問新加坡及越南期間,將持續處理有關阿富汗政治問題。 Harris副總統曾於2021年6月造訪瓜地馬拉及墨西哥,解決美墨邊境移民混亂事件。此次訪問東協地區係伊以副總統身分之第2次海外公務活動。

A: 據日本共同通訊社本(8)月20日報導稱,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梶山弘志與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 Grossi總幹事在維也納會面,並針對日本預定將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1核能發電廠處理水排放入海一事舉行會談;對此,日方表示雙方就IAEA自本(2021)年9月開始進行處理水安全性評價達成共識,IAEA預定本年內派遣訪日調查團考察。 梶山經濟大臣表示,對於處理水的後續處理問題,盼能與IAEA共同秉持高客觀及透明性方式,向國際社會傳達資訊。另外,Grossi總幹事對雙方的合作亦表示歡迎之意,今後IAEA將展開測量處理水含氚放射性物質之濃度,且評估排放入海後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工商報,2021年8月16日   根據越南經濟顧問公司Economica Vietnam黎煜平(Le Duy Binh)總經理兼經濟專家發表,當進口國發現某個國家大量出口貨品至其市場,具體是出口金額至其市場每年上升20至30%,並維持2至3年不停增長,增加其企業生產以及營運威脅就必然會對出口國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以保護國內企業市場占有率。另一方面,自越南簽署多項自由貿易協定,深度參與國際市場,出口產品將接收更多反傾銷調查,這屬正常場合,特別是越南助力行業如鋼鐵及水產,被反傾銷調查風險將更高。 黎專家指出,反傾銷調查對越南出口企業品牌可靠度將產生一定的影響。若反傾銷調查結論被成立並加上反傾銷稅,該行業貨品將被打擊,同時為其他進口國製造針對越南貨品進行反傾銷調查的機會。但隨著越南產品出口金額持續上升,遭遇反傾銷調查將時常發生,因此,越南企業在面對反傾銷調查時不應持有消極態度,反而需有隨時被調查的心態,事前準備好有關出口貨品的詳細資料、價格以及透明會計政策的辯護,以維護出口企業的權益。同時,企業以及各行業協會需進行出口市場多樣化,開拓新市場以及行業生產規模,避免密集進口至一定市場導致增加被調查之風險。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工商報,2021年8月17日 根據越南工商報報導,越南計畫投資部國家創新中心(NIC)將與駐越南美國電子交易平臺Amazon公司就越南企業跨境貿易業務合作;越南Amazon Global Selling(AGS Vietnam)公司Gijae Seong總經理表示,越南成為東協,甚至全球的生產基地優勢已現,近期越南產品在Amazon電商交易平臺逐漸獲得關注,已為越南零售商打開跨境貿易之電商商機。越南特色產品如錐形帽、咖啡、乾粉條、米餅以及竹藤製品等,在上述平臺售價高於越南國內市場價格數倍。若NIC與Amazon合作成功,越南多類產品將有機會在Amazon平臺上展示,銷售全球。 另Amazon公司亦尋找與越南企業其他合作機會。Seong總經理表示,Amazon公司準備在越南勞動人力資源方面加強投資。 目前Amazon公司在河內市及胡志明市已設立辦事處,未來計劃在包括峴港等其他省市設處,以辦公室遍布越南各地區為目標。

A:清單如附件   資料來源: 瑞士醫療藥品管理局(Swissmedic)公告 日期:2021年8月18日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工商報,2021年8月15日 胡志明市工業區企業協會(HBA)阮文畢(Nguyen Van Be) 理事長表示,近期胡志明市多個工業區及加工出口區提議以「2就地、1綠區」,即員工生產及飲食活動均設立在工作地點,但休息地方將設在綠區,亦可稱為安全區。企業願意與政府機關緊密合作及設立綠區。阮氏認為,成立綠區經費將比其他方案更高,但可確保員工得到全面休息以及舒適性,進而提升生產效率。該協會提議胡志明市工業區管理處(HEPZA)及胡志明市高科技園區管理處(SHPT)儘速協助企業與地方相關權責機關聯繫協調,俾便促成綠區方案。  另一方面,目前仍有工業區員工未能接種疫苗,導致生產區域確診風險大增,HBA建議政府應儘速為工業區員工,特別是出口企業、從事越南主力產業如電子、紡織、鞋子、農產及食品加工等製造工廠,全面接種第1劑疫苗,並規劃第2次疫苗接種時程。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Vietnamnews報,2021年8月11日 越南工商部頃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全球多國持續實施社區隔離措施,致民眾對電子產品需求量大增。自疫情爆發迄今,越南許多產業產品出口量驟降,惟本年前7月,越南主力產業卻逆勢成長。 根據越南海關總局統計,本年前7月越南手機及零組件出口金額達293.5億美元,年增11.9%,手機生產量達1億2,800萬台,成長14,1%。2021年迄今,手機及零組件為越南最主要出口產品,占越南總出口金額之15,8%,其次為電子產品、電腦及組件。工商部表示,2021年越南手機及零組件出口率將迎來強勁增長,為越南經濟復甦作出重大貢獻。 越南工商部表示,全球疫情愈發複雜,多家國際電腦及電子生產商被迫停業,越南電子產品銷量卻從中獲利,預估本年越南電子產業出口有望達500億美元,年增13.5%。 越南工商部貿易促進局出口協助中心Nguyễn Thị Thu Thuỷ副經理表示,越南從前以農產品為主要出口產品,逐漸發展至高科技產品出口國,大幅提高越南產品出口價值,特別是電子產品及其零組件。目前越南已成功維持包括歐盟地區出口市場之占有率,另亦不斷開發超過100個新出口市場,包括中國、東協地區、日本及南韓等國家。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工商報,2021年8月12日   越南外人投資企業協會(VAFIE)頃表示,雖然許多歐洲跨國集團關注越南市場,持續前往越南進行考察投資環境,但來自歐洲企業之實際投資卻不多。根據越南計畫投資部外人投資局統計資料,迄今越南前3大投資國仍是韓國、日本及新加坡等亞洲國家,累計投資金額分別為720億美元、630億美元,以及622億美元。在歐洲投資越南方面,以荷蘭為最大投資國,迄今投資626案,金額達100億美元,但僅排名第10;歐洲國家排名第2為英國,計424案,金額約50億美元;其次為法國及德國,投資金額分別36億美元及23億美元。   目前歐洲企業在越南投資以小規模項目為主,其潛力以及越南對來自歐洲的外人直接投資金流預期存有落差。VAFIE阮文全(Nguyen Van Toan)副主席表示,歐洲企業在決定對外投資時,格外重視目標國之政策穩定性,不會在法治穩定性欠佳地區投入巨額資本、高科技項目以及原創技術等,而越南在智慧財產權保護問題上仍需改善,因此歐洲企業對投資越南市場,仍持保留態度。   阮副主席指出,越南-歐盟自由貿易協定(EVFTA)及越南-歐盟投資保障協定(EVIPA)已正式生效,尤其是後者將成為歐洲企業之國際法律支持,促使歐洲企業更安心投資越南。惟若想積極吸引歐洲企業,越南需更加注重法治政策穩定性及透明度,並提升勞動力素質以及加強保護智慧財產權,始可有效維護外資在越南之投資經營權益。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8月20日報導,德勤(Deloitte)發佈研究報告指出,如果企業加大在雲端科技的投資,並更善用雲端科技,到2024年可為星國的經濟貢獻60億美元(82億星元),相當於1.5%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整個亞太地區的經濟則可提振1,600億美元,相當於0.5%的GDP。 該研究報告對象包括澳洲、中國、香港、印度、日本、紐西蘭、新加坡和韓國等8國近600名的企業領袖。亞太地區在雲端領域的公共開支預計每年成長28%,從2019年的431億美元,到2024年增加至1,160億美元。其中,新加坡在雲端領域的公共開支預計每年成長16.2%,2024年達37億美元。中國是區域雲端服務成長最快的市場,公共開支預計5年內成長250%,達680億美元。 德勤指出,在疫情暴發前,雲端計算的採用已經加速進行,亞太地區在雲端服務每年開支成長40%。企業為因應疫情,管理業務出現轉變,對雲端策略的重視加重,加快轉移雲端服務的速度。多數受訪的企業表示,在投資和採用雲端科技方面取得很大進展,只有7%的表示還未採取任何雲端科技。不過,採用雲端科技的企業當中,運用程度各異,僅有11%表示已達到先進的水準。 對已經透過雲端運作的企業而言,最常見是透過雲端來支持營運功能,例如採購和發票。亞太地區只有10%的企業表示他們對於雲端科技已準備充足,46%的企業則猶豫不決或完全沒有準備好。62%的企業預計他們的雲計算採用水準將在3年內取得成長,有不到30%的企業預計採用水準將保持不變。德勤的分析顯示,對於雲端科技準備最充分的市場是中國和印度,新加坡名列第5,日本則排在最後。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8月20日報導,歷時兩年,由「裕廊集團」(JTC)主導的「裕廊島循環經濟」(Jurong Island Circular Economy)研究已完成。由51家企業首次共享能源、水資源和化學廢料資料,以優化資源利用,推動裕廊島轉型為永續發展的能源和化工園區。 該研究試圖集合島上所有企業,找出可以聚集、共享和減少資源使用的創新方式,並回收再利用更多資源。研究結果顯示可以加強合作的機會包括:使用更多的潔淨能源和探索新科技、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資源循環和回收、以更永續的方式回收和處理化學廢棄物。 新加坡人力部長陳詩龍在研究成果發表會上表示,星國本年2月推出「2030年新加坡綠色發展藍圖」(Singapore Green Plan 2030),為星國實現氣候承諾制定宏偉的目標。該研究是全國的努力,裕廊島有100多家頂尖的公司,是世界領先的能源和化工樞紐之一。永續發展若要真正起飛,我們必須做更多,產業必須轉型,並在碳和能源效率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去年,裕廊島上企業回收650萬立方米淡水,以及節省5,880萬立方米淡水,亦籌得近75萬星元,計畫在2022年底前種植3萬4,000棵樹,以減少城市熱島效應。不過,該研究亦發現一些挑戰。以清潔能源為例,裕廊島上擁有較大屋頂空間的公司已經開始在屋頂上設置太陽能板,總發電量8.1兆峰瓦(megawatt-peak,簡稱MWp),相當於每年為1,435戶家庭供電。但因空間有限,企業擴增太陽能裝置還需要更多創新解決方案。目前已有約20家公司表示有意設置太陽能板裝置,可提供9.6兆峰瓦的潛在太陽能發電量,相當於每年為額外1,700戶家庭提供電力。 為此,「裕廊集團」和「新加坡企業發展局」(ESG)主導的「裕廊島創新挑戰賽」(JIIC),向新創公司和中小企業徵集創新解決方案。此外,「裕廊島可再生能源提案徵求」(JI Renewable Energy RFP)將在10月啟動,並將重點測試創新能源解決方案,包括可再生能源和儲能系統,以減少島上的碳足跡。

A:馬來西亞看守首相馬希亞丁(Mahiaddin Md Yasin)頃宣布,由於馬國已完成疫苗接種的成人人口已逾50%,因此國家安全理事會(MKN)同意放寬目前刻正實施國家復甦計畫(PPN)第一階段的州屬及直轄區,包括雪蘭莪州、吉隆坡、布城、柔佛州、吉打州、森美蘭州及馬六甲州,自本(8)月20日起准許開放內用,惟只限於完成疫苗接種的人士。完成疫苗接種者的定義為:(一)完成二劑輝瑞(Pfizer)、阿斯利康(AZ)或科興(Sinovac)疫苗的14天後;或(二)完成一劑莊生(Johnson & Johnson)或康希諾(CanSino)疫苗後的28天後。   馬希亞丁看守首相表示,父母獲准許攜帶17歲以下孩子內用,惟須確保孩子遵守嚴格的標準作業程序(SOP)。餐飲業者須確保進入店內用餐的顧客須展示新冠疫苗接種電子證書,並確定只有完成疫苗接種人士才可以入店,亦須準備更多用餐空間,並要確保通風良好,因為室內的新冠病毒風險,遠比戶外來的高。   自8月20日起,在國家復甦計畫第一階段的州屬與直轄區,完整接種新冠疫苗的人士可以進行未有肢體接觸、非集體(戶外)的運動、休閒和娛樂活動,但是只限於在相同的縣屬內進行,開放時間為上午6時至晚上10時。獲准進行的運動包括跑步、體操、太極、騎自行車、滑板、釣魚、騎馬、射箭、爬山、網球(單打)、羽球(單打)、高爾夫球、騎自行車等。其他准許進行的活動尚有野餐和露營,17歲或以下的兒童可以參與,但須遵守嚴格的SOP。前開人士亦可在俱樂部(club house)的餐館或咖啡廳內用,須展示新冠疫苗接種電子證書。然運動後不能使用俱樂部的更衣室或浴室。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國際評等機構「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頃發布消息稱,強勁的國際貿易雖為馬來西亞本(2021)年的經濟增長提供了相當大的緩衝,但國內需求卻相當疲軟,該機構因之將馬國2021年的經濟成長預測值,從先前的4.1%,下修至3.2%。   該機構續稱,馬國為了遏制新冠疫情蔓延而實施約3個月的全面封鎖措施,導致經濟活動銳減,處於更深層的衰退,並導致6月份失業率,自5月份的4.5%提高至4.8%。然馬國目前的疫苗接種率相對較高,約有52%的人口已至少接種了首劑疫苗。這將使馬國經濟於未來幾個月內將逐步重新開放。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總會長林永昌頃接受馬國媒體「南洋商報」專訪時表示,政治穩定是外資選擇赴馬國投資的首要考量因素,然近兩年來馬國政府未考量外資的立場,只關注權鬥和維持政權,其應變能力讓所有外資感到「無力感」。   馬國之前一向維持政治穩定,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外匯和政府體系都良好,加上中央政府招資政策和獎勵成功吸引外資青睞的因素。   林總會長指出,進駐馬國的台商大部分是20或30年以上,有50%以出口為導向,以東協市場為主;目前估計大大小小的工廠及公司約有1,800家,加入該商會的會員則約有500家,其中有不少因為新冠疫情而面對無法生存的問題。   近兩三年來,自馬國前朝政府希盟(Pakatan Harapan)和國盟(Perikatan Nasional)政府先後上台執政後,外勞短缺和政策朝令夕改是最令外資頭痛的問題。自新冠疫情於去(2020)年爆發以來,馬國的疫情反復,政府在防疫標準作業程序上不清不楚的問題讓外企實在頭大,加上執法各異引發業者混淆,讓因為新冠危機深受打擊的外資感到無所適從。旅馬國台商遵守馬國政府實施行動管制令(MCO)以防控疫情,亦遵循停工停業的規定,但從去年至今,工廠的營運實在備受干擾。馬國政府政策經常朝令夕改,而今外資又面對外勞短缺、港口貨櫃清關延遲等種種問題,實在叫外資太沉重。台商現在接的國際訂單都有期限,港口貨櫃清關以前最快是3至5天,現在變成10天甚至兩週,造成很多貨物出口變成逾期,又要被客戶投訴及罰款賠償。不少台商目前因員工減少,寧願少接訂單,且零配件供應鏈又不順暢,廠家賺不到錢還要虧本賠償,這對台商的影響極大。 根據馬國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的內部調查,約有七成會員願意維持現狀,而願意再增資的廠商只有約有13%。   目前進駐馬國投資的台商80%以製造業為主,出口產品包括三夾板、半導體和機械設備等,因疫情肆虐,願意再投資的主要是藥劑業和防疫用品相關的領域。台商從事貿易的比較多,也有物流和服務業,由於運輸方面的變動造成成本增加,加上馬國疫情亦不見好轉,這些商家均決定暫停運作。據了解,部分台商是自今(2021)年初開始暫時停業,也有部分台商去年返台後原本期望今年疫情會好轉,打算今年新春後返回馬國,豈料馬國今年初又重啟MCO 2.0,加上馬國政治持續不穩定,也有的人選擇暫時不回馬國。   此外,林總會長盼馬國新首相擁有治國能力,新政府須努力提高外資的信心,關注外資的利益以及解決外勞嚴缺問題。渠認同馬國政府應重啟消費稅(GST),許多國內製造業領域亦持有相同看法,渠亦盼新任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部長能夠深入了解製造業與投資人面對的問題。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本年1至7月份越南對外貿易總額為3,751億1,90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30.8%,前5大貿易夥伴依序為中國大陸、美國、韓國、日本及我國,其中美國為越南第一大出口國,越南對美國出口增加38.3%。以單月份觀察,本年7月份越南對外貿易總額為574億5,6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3.0%,其中出口為280億1,900萬美元,進口為294億3,700萬美元,逆差為14億1,800萬美元。 累計本年1至7月越南與我國貿易總額為144億6,48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25.4%,其中自我進口119億270萬美元,較上年成長34.2%,對我出口25億6,210萬美元,較上年減少3.9%。累計對我國貿易逆差為93億4,06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50.5%。本年1至7月份,我國為越南第5大貿易夥伴,第3大貿易逆差國(次於中國大陸、韓國),我國為越南第11大出口市場(次於美國、中國大陸、韓國、日本、香港、荷蘭、德國、泰國、加拿大及英國),第4大進口來源國(次於中國大陸、韓國及日本)。 台越雙邊貿易單月份分析方面,本年7月份越南與我國貿易總額為21億9,32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9.8%,其中越南對我出口4億3,6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7.9%,自我進口17億5,72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9.4%,逆差為13億2,12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9.4%。

A:依據德國媒體Handelsblatt報導指出,總體經濟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較去年趨緩,相較去年同期德國 2021 年上半年的能源消耗量上升。根據能源機構AGEB之統計顯示德國能源消耗量較去年同期增長4.3%,其中煤炭消耗量增加約23%。另一方面在整體德國能源結構上,天然氣以30.6%的份額位居第一,可再生能源佔比達16.8%,另煤炭佔比達16.6%。能源專家指出隨著能源轉型之腳步加快可再生能源之比重未來應會增高。

A: 據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本(8)月19日對外宣布,由於全球Delta變種病毒株迅速擴散傳染,導致汽車相關零組件採購停滯不前,預估該公司本(2021)年9月全球將大幅減產36萬輛汽車。 豐田汽車公司上述減產計劃,包括日本愛知縣高岡工廠、堤工廠等14家汽車生產線將臨時停工,合計全球減產將達36萬輛;主要係因Delta變種病毒株在東南亞各國擴散延燒,導致無法從當地供貨商採購汽車零組件。此外,全球半導體晶片市場短缺,亦是造成減產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新冠疫苗接種率較為普及之美國及中國市場,汽車潛在需求快速回升,各汽車製造廠銷售維持暢旺趨勢。未來如何強化汽車產業供應鏈的協調與合作,攸關各汽車廠能否儘速恢復正常生產線之關鍵所在。

A:日期: 110年7月22日   來源: 路透社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australia-grants-lynas-11-mln-new-rare-earth-refining-process-2021-07-22/   位於西澳的澳大利亞萊納斯稀土有限公司 (Lynas Rare Earths Ltd) 於今(2021)年7月22日表示,該公司獲得澳大利亞聯邦政府補助 1,480 萬澳元(1,090 萬美元),將用於商業化精煉生產高純度稀土碳酸鹽(high-purity rare-earth carbonate)之新技術。 這是聯邦政府為減少對中國特殊礦物的依賴,在全球各地尋找出來的方法,而這些特殊礦物皆是用於包括電動汽車、智能手機和軍事裝備生產上重要的原料之一。 Lynas是中國以外全球最大的稀土生產製造商,新的精煉技術將用於其位於西澳Kalgoorlie 礦場,該公司將耗資 5 億澳元加強該場址之基礎精煉設施。 Kalgoorlie 新精煉程序所需成本約半數係由聯邦政府支應,這也是澳大利亞政府規劃的「現代製造計劃(Modern Manufacturing Initiative)」投資的一部分。該計畫是以支持企業並共同合作開發項目(含礦業),以鼓勵當地企業與國內外公司緊密合作。 Lyna公司表示,該公司在Kalgoorlie所生產的稀土碳酸鹽將作為供應給該公司在馬來西亞的工廠及未來在美國新蓋的工廠之料源。該公司當日股價漲幅8.2%,為五個月以來新高。 ($1美元 = 1.3604 澳元)  

A:有關CBAM官方與各界意見說明如下:   1.根據澳大利亞工業總會(Australian Industry Group, Ai Group)對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 (CBAM) 最新分析報告:   (1)澳洲目前雖僅0.25% 之對歐洲貿易會受CBAM影響,惟若其他國家亦實施碳邊境稅調整機制,未來將會降低碳密集型產品出口商的利潤。倘聯邦政府能說服歐盟接受澳大利亞現有的碳排放數據,或可降低出口商應繳納之碳稅。 (2)澳大利亞鋁和鋼鐵生產商之碳排放數據比歐洲生產商更確實且具參考性。若歐盟採用澳大利亞的碳排數據,澳洲鋼鐵商之利潤可望增長 4.2%,鋁製造商利潤亦可增加 1.7%;若歐盟拒絕澳洲目前之碳排數據,並將澳大利亞納入與歐洲重碳排放國一起課徵邊境稅,澳大利亞鋼鐵業產品的市場進入成本將被拉高,利潤將減少2.9%,鋁業利潤將減少0.4%。 (3)另隨著 CBAM 對課徵品項的擴增至電力品項,澳大利亞依賴煤炭生產的鋁和鋼鐵製造商將受重創,尤其以CBAM用默認值(default values )來認定碳排標準,以鋁業來說,預估利潤將減少為9.1%,鋼品則減少5.8%。   2. 澳大利亞氣候與能源研究中心主任 Richie Merzian 表示: (1)對於CBAM措施澳洲應做出積極因應對策。目前日本和加拿大正制定與歐盟類似的碳稅計劃,美國已提議對缺乏積極制定氣候變遷政策的國家課進口稅,尤其針對煤炭、天然氣、石油等燃料,以及水泥、鐵礦砂和鋼鐵等產品徵收。 (2)澳大利亞約有10%的鋁和15%的鋼鐵出口到美國,目前倘無作為,未來將對出口影響甚鉅;M主任並表示,與歐盟的CBAM影響相比,​屆時澳大利亞出口將面臨更大的風險。     資料來源:European carbon border tax is a warning to Australia to clean up or pay the price   https://www.abc.net.au/news/2021-08-17/australian-exporters-pay-the-price-with-european-carbon-tax/100379998  

A: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8)月20日報導稱,針對導入跨國企業至少課徵15%最低稅率制度一事,日本經濟產業省預定在明(2022)年度稅制修正時機,提案要求中央政府減輕製造業等追加的稅金負擔。 導入全球企業最低稅率目的之一,旨在要求跨國數位企業等負擔應繳的服務稅金,惟因適用對象為全部業種,形同加重製造業等的稅金負擔,恐不符合全球企業最低稅率的宗旨。爰此,日本經濟產業省在本月19日召開的國際課稅相關會議,表明將要求中央政府提出相關減稅因應措施。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及七大工業國集團(G7)的已開發經濟體,本(2021)年6月已大致達成協議,為阻止各國競相壓低企業稅競賽,同意對跨國企業至少課徵15%之全球最低公司稅率。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