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依據印尼內政部本年8月16日頒布之第34號部長令(Instruksi),針對爪哇島及峇里島地區實施之限制社會活動措施(原暫定本年8月16日期滿),將延長實施至本年8月23日。相關限制措施調整情形如下: (一) 第2級管制區:製造業者向印尼工業部申請許可後,工廠員工可以輪班方式全員到班。 (二) 第3級管制區: 1.賣場及購物中心可有條件恢復營業,開放人數放寬為最大可容納人數之50%(原為25%)、開放70歲以上民眾進入(12歲以下民眾仍禁止進入)。 2.室內餐廳恢復開放內用,惟限制最多25%人數,且用餐時間限30分鐘。 (三) 第4級管制區(疫情最嚴重地區): 1.賣場及購物中心原則上仍暫時禁止營業,惟部分城市或區域(除已開放之雅加達、萬隆、泗水、三寶瓏等城市,本周再增列幾處鄰近該些城市之地區)賣場及購物中心可有條件恢復營業。進入賣場之民眾須使用印尼政府指定之應用程式(Peduli Lindungi)進行實名制登錄且須透過該應用程式出示至少一劑之疫苗接種證明。 2.室內餐廳恢復開放內用,惟限制最多25%人數,且用餐時間限30分鐘。 分級管制區名單及詳細規定詳如印尼內政部第34號部長令如附件並如下列網址,敬請卓參: https://covid19.go.id/storage/app/media/Regulasi/2021/Agustus/inmendagri-nomor-34-tahun-2021-tentang-ppkm-level-4-level-3-dan-level-2-di-jawa-dan-bali.pdf
A:綜合美媒報導,為因應Delta變種病毒導致感染率上升,知情人士表示,拜登政府將宣布已完成2劑疫苗的民眾應在接種第二劑8個月後接種接種第三劑加強劑,以確保對於變種病毒具防護力;若通過FDA核准,預計9月起第一批接種對象將為療養院住戶、醫護人員及急救人員,以及高風險族群老年人。 研究顯示,接種已獲得緊急授權疫苗至少可在6個月內具有防護力,疫苗效力隨隨時間減弱,上週FDA授權提供免疫力較弱者可接種加強劑疫苗,輝瑞亦正針對加強劑的安全性進行研究,預計很快將公布結果。 輝瑞與BioNTech將向FDA提供新冠疫苗加強劑研究數據,數據顯示加強劑針對原始病毒、Beta及Delta變種病毒有更好的防護力,且在接種第二劑疫苗6個月至1年內接種加強劑將可增強防護力;根據輝瑞研究顯示,接種加強劑相較接種兩劑,18至55歲受測者抗體增加5倍,65至85歲增加11倍;另莫德納表示計劃在9月向FDA申請核准加強劑,嬌生表示在8月底將公布針對第二劑加強劑疫苗功效數據;WHO則呼籲9月底前暫停接種加強劑,以提供劑量供疫苗缺乏國家。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wsj.com/articles/pfizer-biontech-seek-fda-clearance-for-covid-19-booster-11629136057?mod=business_lead_pos12 https://www.wsj.com/articles/biden-administration-to-call-for-covid-19-vaccine-booster-shots-11629170031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16/us/politics/booster-shots.html
A: 新加坡教育部長陳振聲本(2021)年8月16日出席公共服務署和公共服務學院合辦的論壇指出,在充滿挑戰的大環境中,保持經濟的連線性、重點把握新商機和扶植包括研發和先進製造業等高增值領域,是確保新加坡能「再次做到」的重要經濟策略。星國除了從多元管道協助不同潛質人民實現抱負、因應未來挑戰,同時也須顧及弱勢家庭與員工需要,確保維持國家競爭力。 陳振聲部長表示,為保持中長期優勢,新加坡採取的經濟策略包括: 透過數位經濟和相關合作規則與標準等方面的嶄新開發,強化與全球的連線性,或許全球各地逐漸傾向於保護主義,但星國須保持開放、與世界接軌; 加倍把握戰略增長機遇,包括專注扶植獨具優勢領域,佔據全球供應鏈上更難以取代的位置,包括著重於研發產品,例如專用化學品、新冠病毒檢測儀,以及新一代疫苗生產等。另為了在資本密集型投資取得先機,還須放眼製造業的前沿位置,包括設計和高端技術的先進製造業; 打造全球人才網絡,任何國家或城市期望成為全球樞紐,就得跳脫如何平衡外籍和當地勞動力的思維,更專注於打造全球創新與知識網絡,新加坡也不例外,需要取得最頂尖想法和人才加入陣營; 維持和創造更多元的工作機會,為擁有不同理想和技能的新加坡民眾提供多元出路,除了創造高端和技術密集型工作,仍須保留和創造包括餐飲和零售等內需型行業,以及保安、清潔與保健等必要服務業,因此須推動包容性成長,讓在非高端領域服務員工薪資持續增長,同時給予更多扶持協助其轉型。
A: 建築諮詢公司Turner & Townsend日前發佈「全球建築市場報告」指出,新加坡建築工程專案逾六成來自公共領域,預計未來公共建築工程將繼續支撐市場需求。隨著公共和私人領域建築工程增加,帶動新加坡建築業回溫,然業者仍面臨包括人力短缺、供應鏈限制和建築成本不斷上漲等重大挑戰。新加坡平均建築成本每平方公尺2,079美元是亞洲城市第四高,僅次於東京、香港和澳門。 新加坡政府本(2021)年下半年售地計畫顯著增加私宅項目供應,預計明(2022)年能帶動更多私人領域市場需求。上述報告預期,競標活動越加活躍,建築工程投標價格料保持波動,對本年建築業成長預估從原先的+6%-+10%,上調至+10%-+15%。人工和建築材料成本問題將延續至明年,近期鋼筋、銅和石油等價格上漲是推高建築成本的關鍵因素。 依據新加坡建設局(BCA)數據,星國本年上半年主要建材市價大幅上漲,以鋼條漲幅最為顯著,每公噸上漲+36.2%至1,101星元;水泥、骨料、混泥土沙和預拌混凝土的漲幅介於+3.4%-+6%。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8)月17日報導稱,由於新冠疫情持續擴散蔓延,日本政府決定延長東京、神奈川、千葉、埼玉、大阪及沖繩等六都府縣之防疫「緊急事態宣言」至下(9)月12日止,並追加納入京都、兵庫、福岡、茨城、栃木、群馬及静岡等七都縣,合計十三都府縣同步實施至9月12日止。 上述延長及擴大納入對策,係由日本首相菅義偉、經濟再生大臣西村康稔、厚生勞動大臣田村憲久等相關部會首長協商後確定,將在17日聽取專家會議的意見,以及向國會報告取得同意後,正式對外發布實施。 日本國內疫情受Delta變種病毒株影響,近期單日確診人數首度暴增突破2萬人,居家療養的確診病患人數亦接近7.5萬人,經專家評估日本國內33都道府縣已達疫情的第四階段(爆發性傳播)。 另外,目前適用「防治蔓延重點措施」階段的地方單位,包括北海道、福島、石川、愛知、滋賀及熊本等六道縣,預定擴大追加宮城、山梨、富山、岐阜、三重、岡山、廣島、香川、愛媛及鹿兒島等十縣市,合計十六道縣的警戒期間,併同延長實施至9月21日止。
A:馬來西亞財政部長東姑賽夫魯(Tengku Zafrul)表示,馬國已連續第七年在「全球伊斯蘭經濟指標」(GIEI)排名處於領導地位,顯示馬國經濟基礎的穩定性。2020/2021年馬國以290.2分在GIEI排行榜名列第一,其他依次為沙烏地阿拉伯(155.1分)、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33分)、印尼(91.2分)、約旦(88.1分)及巴林(86.9分)等。該指標共分為六項,分別為清真食品、伊斯蘭金融、穆斯林友好旅遊、服飾、藥劑與化妝品以及媒體與休閒。馬國在四項指標名列第一。 馬國長期以來一直是伊斯蘭國家和全球經濟的卓越典範,而連續七年在「全球伊斯蘭經濟指標」排名處於領先地位的成就,亦是馬國伊斯蘭金融部門和清真行業實力的展現。 馬國清真發展機構(HDC)已宣布,2020年馬國仍是全球領先的清真中心,清真產品出口額為310億馬幣(約73.29億美元),同時為馬國清真產業園區吸引總值6億馬幣(約1.42億美元)的投資。 迄今清真產業共創造了2萬8,000個就業機會,涉及6,727家獲得清真認證的公司,其中1,507家為出口商,1,300多家公司是中小企業。 根據清真發展機構數據顯示,全球僅清真食品產業總值就高達1.6兆美元,而清真化妝品和藥劑業總值分別為390億美元和970億美元;至2030年,全球清真食品和飲料業估計總值2.1兆美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據日本共同社新聞本(8)月16日報導稱,由於全球半導體產品需求持續擴大,日本相關生產設備製造商業績暢旺;其中半導體設備大廠的東京電子公司頃公布之本(2021)年度第一季合併財報淨利計1,003億日圓,較上年同期大幅成長77.8%,創史上新高水準。 因半導體產品面臨全球性供不應求,導致汽車廠商被迫減產等影響日益擴大,不僅5G通訊系統、人工智慧(AI)等需求提高,因應新冠防疫對策的遠距辦公電腦設備等,進一步促進半導體產品供需緊張。 因此,日本相關半導體設備製造廠商,包括測試封裝Advantest Corporation及Screen控股等企業陸續傳出營業佳績,而供應能力不足的半導體廠商,並相繼購置生產設備以擴大滿足產能。
A:國際信貸評級機構「惠譽」(Fitch)頃發布消息稱,受全面封鎖措施實施期限太久及高政治風險影響,該機構因之下修馬國2021年經濟成長預測值,由先前之4.9%調低至零成長。 馬國前朝「國盟政府」(Perikatan Nasional)首相慕尤丁(Mahiaddin Md Yasin)頃於8月16日剛向最高元首辭呈,慕尤丁暫行看守首相之職,直到委任新首相為止。 該機構表示,馬國經濟還有進一步下跌風險,因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馬國就面臨「高度的政治風險」,且國內新冠疫情可能在未來數個月惡化,這將進一步影響馬國的經濟表現,尤其是考慮到每日新增確診病例並未隨著全面封鎖措施而有所好轉,反而繼續惡化,並於8月份上旬連續創新高。 該機構大砍馬國本年全年經濟預估,亦已將馬國本年第二季經濟表現「遠低於該機構先前的預估」考量在內。馬國本年第二季經濟成長16.1%雖較市場預期為優,然全面封鎖措施重啟迫使馬國中央銀行大幅下修GDP成長預測值至3%至4%。 該機構認為,馬國國內需求展望已大幅度轉弱,預期私人消費將較去年更糟,而投資則料將只是稍微增長。估計馬國出口額亦將稍微回跌,因為在亞洲各國疫情再度升溫下,海外需求前景令人擔憂。馬國政府的公共開銷如今成為支撐本年經濟表現的唯一依靠。根據粗略估計,馬國本年第二季的私人消費較第一季萎縮11.5%,反觀疫情爆發前的5年平均季度增長率為2.4%。這顯示第三波疫情對私人消費的「嚴重影響」。私人消費占馬國GDP約70%,為馬國經濟增長主要引擎。 此外,儘管國內疫苗接種速度突飛猛進,但惠譽機構認為馬國本年底前難望達致集體免疫目標,因此經濟本年底臨尾反彈的希望已幻滅。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於本(8)月16日對外公布,經該機構甄選出國內的155家日商,作為肩負新世代製造業重任之「匠(Takumi)」企業,預定協助運用數位科技,以推動具有地方魅力之工藝品及日用品等拓展海外市場,展現日本傳統工藝技術之優質精品。 上述協助措施計畫,自2019年度開始之「Takumi Next」,本次係為第3年度。由於目前新冠疫情擴大蔓延,JETRO將邀請專家在線上為開拓通路提供建言,另亦安排與海外企業進行線上商談的機會。 日本「匠(Takumi)」企業主要從事專業設計日本優質的產品,包括文具、家具及飾品等廣範圍種類,並規劃製作介紹商品的短片影像,在社交網站(SNS)等平台進行廣宣。 JETRO擬定的本(2021)年度協助「匠(Takumi)」企業項目,預定將與美國、英國、法國、南非、香港及台灣等各地區買家合作,若商談進行順利,商品將在電子商務(EC)購物網站或實體店舖展開銷售。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8月13日,聯邦投資暨對外經濟關係部長Aung Naing Oo以視訊方式主持實施東協經濟共同體2025年第8屆AEC委員會會議,副部長、常任秘書長、22個AEC工作委員會的總幹事及代表等出席該會議。 聯邦部長解釋,此次會議的目的是為9月份舉行的第53屆東協經濟部長會議(AEM)及相關會議做準備。各委員會需要以務實的方式開展《AEC 2025》的實施活動,精簡委員會的程序,並為重點部門和成員制定具體的職權範圍。A部長續稱,為實施東協經濟共同體,制定了148個年度經濟優先事項,其中67個年度優先事項已經完成。緬甸已執行大部分年度優先事項,其餘大部分是正在進行的區域活動。他敦促盡速努力確保及時完成剩餘的年度優先事項。另強調,為有效執行,緬甸將依據AEC期中審查程序進行期中審查,並將採用部門執行情況的國家記分卡。將支持緬甸中期審查,以進一步開展AEC的執行工作,並指出緬甸在實施AEC方面的進展。聯邦部長解釋了完成國內程序以簽署協定及及時批准已簽署的協定的重要性,並提到協調機制對於部門機構及時收到政策決定至關重要。 副部長Than Aung Kyaw解釋東協全面恢復架構(ACRF)及其實施計劃,旨在彌補COVID-19大流行對該地區的不利影響。2020年11月,第37屆東協領導人會議通過了該架構,將各項活動納入五大戰略,並解釋AEM權限下架構的實施情況,另表示根據ACRF起草緬甸經濟復甦計畫。他告訴與會者,該部將研議取得技術及財政支持,以實施活動。根據議程,對外經濟局長Wah Wah Maung博士說明第52屆東協經濟部長會議第3次高階官員會議的成果。隨後,與會者報告所屬部門機構的進展及現狀。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商務部的貿易報告,截至2020-21財年7月30日,緬甸-孟加拉國雙邊邊境貿易額逾3,5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略下降1,600萬美元。在此期間,緬孟邊境貿易包括緬甸出口1,698萬美元及進口1,840萬美元。在上一財年同期,緬孟邊境貿易額達到了5,100萬美元,出口額為2,650萬美元,進口額為2,489萬美元。與上一財年相比,本財年出口額減少950萬美元,雙邊進口減少近647萬美元。 緬甸通過海運及陸路向孟加拉國出口貨物。雙邊邊境貿易主要通過若開邦實兌及Maungtaw入境點進行。據商務部介紹,兩國貿易的產品包括竹子、生薑、花生、鹹水蝦及魚、李子幹、大蒜、食米、綠豆、毯子、糖果、梅子果醬、鞋類、冷凍食品、化工、皮革、黃麻製品、煙草、塑料、木材、針織品及飲料。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緬甸海關的統計,在2020-21財年的過去8個月(10月至5月),緬甸通過食米及碎米出口獲得了5.49億美元的收入。過去8個月的食米及碎米出口量估計逾 114 萬噸。邊境貿易中斷導致市場疲軟,但邊境出口市場出現價格持平。據緬甸食米聯合會(MRF)的統計,根據品種及質量,白米品種的價格在每噸375至405美元之間,糯米價格達到每噸600至610美元,碎米價格為每噸300至335美元。今年,對歐洲國家的食米出口量下降。另緬甸向中國及孟加拉國出口食米及碎米,由於關閉邊境站造成運輸困難,市場現在已經降溫。貿易不景氣下,價格相當穩定。 國內市場對優質食米有需求,根據品種不同,價格在每袋3.6萬至4.46萬緬幣之間波動。目前,每袋劣質食米的價格在2.6萬至2.88萬緬幣之間。價格顯示逐漸上漲。此外,根據2020年食米價格統計,食米的價格通常在雨季上漲,預期今年雨季亦然。 MRF於2021年8月14日與各省邦的委員會成員、出口商及相關公司,就食米生產及價格穩定事舉行視訊會議,討論COVID-19影響下2021-22年雨季可能出現的產量下降、高投入成本等問題、食米捐贈計畫,以及在工業區附近以實惠的價格出售食米。根據MRF,由於夏季稻穀種植面積減少,緬甸將本財年的食米出口目標調降為200萬噸。因天氣變化影響農業灌溉水資源的可用性,出口統計顯示今年食米出口量減少了30萬噸。在截至 9 月 30 日的上一個 2019-20 財年,緬甸的食米出口創收逾 8 億美元,估計出口量逾250 萬噸。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在2020-21財年的過去幾個月裡,仰光省投資委員會(YRIC)已經批准8家外國企業及2家製造業合資企業,估計資本為1,900萬美元。此外,2家國內企業也獲得批准,資本為35億緬幣。這些企業將創造約4,220個工作崗位。YRIC表示,他們將在來料加工(CMP)基礎上進行袋、鞋、內衣及成衣的製造,建築材料的製造,鋁的生產及銷售,豆類的研磨及製造,以及魚醬的生產及分銷。在2019-20財年的10月1日至9月30日期間,仰光省共吸引137家外國企業投資3.09億美元。 迄今為止,仰光的投資主要來自中國、新加坡、日本、香港、韓國、越南、印度、台灣、馬來西亞、英屬維爾京群島及塞席爾等。為了簡化投資項目的審核,只要初始投資不逾60億緬幣或500萬美元,緬甸投資法允許省邦投資委員會批准當地及外國的投資提案。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商務部統計顯示,自10月1日以來,截至7月9日,緬甸2020-21財年的礦產出口額大幅下降至7.767億美元,同比大幅下降7.769億美元。在上一財年的同期,礦產出口逾15億美元。本財年礦產出口因新冠肺炎大幅下滑,業者表示,去年加強的新冠肺炎防控措施也關閉了寶石商場及展銷會等活動。 根據自然資源及環保部的統計,迄今已允許可管理的、小型、中型及大型等規模的多個礦區開採計1,250處。緬甸2019-20財年的礦產出口顯著增長,達到18.7億美元,同比增長4.05億美元。緬甸的主要出口商品包括石油及天然氣。緬甸大約6%的出口收入來自天然氣銷售。約80%的礦產品通過海運貿易路線運往國外市場,其中20%通過邊境貿易管道運往周邊國家。
A:標題:媒體報導截至2021年7月巴拉圭牛肉出口持續強勁 日期:2021.08.16 單位:駐巴拉圭大使館經參處 消息來源:國家報(La Nación)、五日報(5 Días) 內文: 巴拉圭重要媒體國家報(La Nación)及五日報(5 Días)分別於本(110)年8月14日及8月16日以「截至2021年7月巴拉圭主要牛肉出口市場之進口量出現強勁反彈力道」及「義大利為牛肉價格最優支付者」為題綜合報導略以: (一) 依據巴國中央銀行統計,巴拉圭牛肉2021年1-7月出口量達23萬7,800公噸,計10億1,730萬美元,較2020年同期之出口量(17萬1,200公噸)及金額(6億2,870萬美元)分別成長38.9%及61.8%;主要出口市場為智利(第1位)、俄羅斯(第2位)及臺灣(第3位)。 (二) 以智利而言,智利2021年1-7月自巴拉圭進口牛肉重量8萬3,700公噸及進口金額4億1,420萬美元,較2020年同期分別成長65.5%(重量)及95.1%(金額);俄羅斯市場本年前7月共進口巴拉圭達6萬300公噸,計2億1,35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分別成長45.2%(重量)及66.2%(金額)。 (三) 臺灣排名巴拉圭主要出口市場之第3位,本年1至7月自巴拉圭進口牛肉重量1萬8,200公噸及進口金額9,380萬美元,較2020年同期之1萬3,800公噸及6,310萬美元,分別成長31.6%(重量)及48.7%(金額)。其他巴拉圭主要出口市場之進口重量及進口金額詳圖表(如附件1)。 (四) 另以牛肉單價(每公斤)計算,總和本年1至7月之平均,排名分別為義大利(6.44美元/公斤)、以色列(5.59美元/公斤)及臺灣(5.15美元/公斤)。基本上歐洲買主支付之平均單價較高,惟對於牛隻生產履歷(Traceability)之要求亦較為嚴格,巴國養牛業者需另投入成本較昂貴之玉米及黃豆作為增肥牛隻飼料,以達歐洲所要求之牛肉品質標準。 (五) 巴拉圭牛肉生產暨出口協會(Asociación Paraguaya de Productores y Exportadores de Carne,APPEC)理事長Fernando Serrati表示,因全球經濟開始復甦,牛肉市場出現強勁反彈力道;以巴西及烏拉圭具體案例為言,由於中國增加自巴西及烏拉圭之牛肉進口數量,而前述2國為充分供應國內牛肉市場之需,則自巴拉圭進口以滿足國內消費。渠另稱,亞洲需求仍主宰全球牛肉供應鏈,事實上中國為關鍵角色等語。
A:彭博的資訊記者Mark Gurman在最新的Power On專欄裡,細數蘋果公司(Apple)下一代iPhone手機、AirPods平板、Mac筆電,以及更多其他產品和服務令人期待之處。 蘋果正在為一場假期購物季的緊湊設備發布會做準備。這一次,所有人的目光焦點應該都在新款iPhone、Apple Watch、AirPods、iPad mini和MacBook Pro上。 Gurman預計,最小的iPad、最高端的MacBook Pro,和入門款的AirPods都會發生重大變化。iPhone不會有那麼大的升級,但仍然是蘋果的明星。該公司預計將迎來有史以來最大的iPhone換機潮之一,隨著電信商紛紛提供5G連線,加上經濟復甦刺激支出,預計到2021年時,iPhone出貨量將超過9000萬部。 今年發布的重點是,更好的相機功能和更快的速度,同時保留去年的設計。Gurman的期望如下: ■常規機型同樣是5.4寸和6.1寸,Pro機型也仍是相同的6.1寸和6.7寸。設計不會有太大變化,但螢幕頂部的凹口(瀏海)變窄。 ■新的相機功能,包括人像模式用於攝影的Cinematic Video功能;AI驅動的新濾鏡系統,可將不同的風格套用到照片上;以及,Pro機型能有捕捉更高品質影像的ProRes錄影功能。 ■效能更高的A15晶片,單核心速度與A14晶片差不多。 ■新螢幕技術將,啟用ProMotion(在Pro機型上更快,有120Hz刷新率)和潛在的螢幕恆亮模式。 Gurman認為,雖然僅升級幅度不在,但新機型確實應該稱為iPhone 13,而不是12 S。蘋果用「S」來代表新iPhone沒有顯著的更新,但仍具有消費者要求的關鍵新功能(iPhone XS改變不多是例外)。 雖然在某些地區,13聽起來不吉利,但大力推動5G才第二年,加上蘋果縮小「瀏海」,都是iPhone進入13的理由。或者,蘋果終於決定要拿掉數字。 在iPhone之外,Gurman還期待: ■新一代Apple Watch 7智慧手表:期待重新設計,具有更平坦的螢幕、更新過的螢幕技術,以及速度更快的處理器。關於開發中的內容:還記得Apple Fitness+上面的Time to Walk嗎(該功能可在步行時聆聽Draymond Green和Shawn Mendes等名人的聲音)?聽說蘋果正準備擴大提供一目瞭然的跑步時間和音訊冥想。 ■AirPods:期待入門級AirPods的新外型能更接近AirPods Pro,包括入耳式設計和更短的耳機柄。這將是2019年3月以來,入門級AirPods首見更新,也是自2016年首款亮相以來對蘋果AirPods系列產品線的最重要更新。 ■說到有史以來最大的升級,新款iPad mini憑藉更薄的邊框和全面新設計,注定成為粉絲最愛。還有一款專為學生設計、更薄更快的第九代iPad面市。 ■終於見到M1X MacBook Pro。 另外,蘋果會把提供給Mac的Apple Care+轉變為年度訂閱服務。至於蘋果為了打擊兒童色情而推出的自動過濾照片功能,該公司宣布,如果帳戶不持有超過兒童色情照片資料庫裡的30張照片,用戶不會被標註警示。最後,聽說蘋果員工透露,雲端服務、健康和人工智慧團隊都有相當多的工程師離職。包括兩個大人物:負責Health AI研究的Emily Fox將於今年稍晚到大學任教職,而前Netflix副總裁、後來擔任蘋果iCloud基礎設施團隊負責人的Ruslan Meshenberg,剛跳槽谷歌。 但有可能是因為蘋果也從Netflix、亞馬遜、谷歌和其他公司的團隊,招兵買馬來多位工程師,所以最終會造成高離職率──尤其是在矽谷這樣人才流動快速的地方。其次,如果不是蘋果要求,這些工程師可能不需要進辦公室,離開的工程師有可能是想找遠距工作的機會。最後,工程師也可能對他們的工作感到不太樂觀。近幾年,我們好像沒有從這些團隊看到大躍進。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加州政府持續推動疫苗接種,保證加州的經濟開放,同時也堅持保證員工們在工作時感到安全。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州政府鼓勵雇主們確保他們的員工都接種疫苗,並以身作則來落實為州政府雇員及醫護工作者頒布的新疫苗接種舉措。 在這些新舉措的基礎上,加州政府繼續大力為加州人接種疫苗。自打疫苗中大獎刺激項目推行以來,加州新接種疫苗的人數超過200萬。這個項目也增加了HPI(健康地區指數)Q1的疫苗接種數目,並且讓西語裔人群中接種的疫苗劑數上漲了10%。它也成功減緩了加州正在經歷的疫苗接種率下降問題。這個項目在高峰期帶來了33%的疫苗接種增長,「速度超過了全國大部分地區接種的步伐,」 其中包括最近截止於7月14日該周的4.4%的增長。當疫苗接種率在全國下降之時,這對加州來說是個很好的跡象。 從截止於7月25日的一周初始數據中,已經看到接種嬌生(J&J)第一劑疫苗的人數增長了16%,從兩周前的22萬增長到了25萬4807。這個走勢廣泛的出現在58縣中的51個。 其他疫苗宣傳及平等舉措也推動了疫苗接種。加州主動投入於多管齊下的宣傳及刺激策略中,從而可以將訊息傳達給那些難以宣傳到的人群,特別是受疫情打擊最嚴重的社區以及那些尤其與外界隔絕的人。比如長期居家、交通與行動不便、對疫苗懷有較高遲疑態度,或者居住於相對偏遠地區的人。 接種工作已經變得更加有針對性並且繼續受到數據的指導,從大規模接種轉變為較小的、更有目標性的接種,並且通過部署移動站點來繼續加強宣傳與教育力度,從而讓人們更容易獲取疫苗。此外,為了達到更加廣泛的宣傳效果,還有很多舉措。其中就包括多媒體及多文化的公共教育活動。 「讓我們一起達到免疫」活動現在正與針對滿12歲青少年的活動一起共同向各個家庭進行宣傳。這些宣傳舉措利用了超過400個少數族裔媒體夥伴,並覆蓋了包括原住民語言在內的25種語言。 「把疫苗拿給您」電話及上門宣傳。加州的「把疫苗拿給您」宣傳活動是基於成功的地面活動而設計的,並與70個基於社區的組織協調合作。截止於7月13日,「把疫苗拿給您」活動已經通過在加州弱勢社區中親自撥打電話及上門宣傳而達成了130萬次會話。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致命熱浪、久旱不雨以及酷寒結霜等越來越趨於極端的天候,讓全球各地農民面臨夢魘,美國消費者購買食物開銷則將因此增加;科學家警告,問題將更加惡化;倘若極端天候成為常態,物價大幅增加的風險,將變得越來越真實。 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辛西亞‧羅森韋格(Cynthia Rosenzweig)接受有線電視商業網(CNN Business)訪問時說:「氣候變遷的衝擊將直接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 聯合國糧農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統計,過去一年全球食物價格已驟增31%,關鍵包括極端天候導致供應短缺;彭博行業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資深分析師珍妮佛‧巴塔薛斯(Jennifer Bartashus)指出,毫無疑問,氣候改變正在衝擊食物供應。 以小麥為例,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出,北美地區的乾旱問題及收成不佳,讓小麥價格上漲;受到嚴重乾旱影響,加拿大及美國西北部某些地區,小麥收成幾乎全數泡湯。 美國乾旱監測中心(U.S. Drought Monitor)統計顯示,受到乾旱拖累,今春小麥品質高達93%屬於「差」(poor)或「極差」(very poor);期貨分析師亞格爾(Robert Yawger)形容,華盛頓州小麥猶如被煮熟似的,日復一日的高溫狀態,前所未見。 事實上,美國西部目前超過95%面積都處於不同程度的乾旱狀態;羅森韋格說,因為乾旱的關係,某些農民索性放棄種植特定農作物。 專門研究氣候變遷的史丹福大學教授菲爾德(Chris Field)說,加州與美西其他地區缺水及乾旱問題,將影響全美堅果、水果及蔬菜的供應;他說,對美國消費者來說,雖然眼前還沒看到食物價格普遍大增,「但如果極端天候成為常態,將變得越來越真實」。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一、依據捷克媒體Hospodářské noviny本(110)年8月16日新聞報導辦理。 二、由於電腦晶片短缺,新車產量減少,連帶造成捷克二手車市場供給數量銳減。加上市場對自用及商用二手車需求殷切,導致價格大幅上揚,經銷商預估將持續上漲至今年年底,同時將出現二手車短缺情形。捷克去年中古車價格上漲 10-15%,今年上半年漲幅大致相當。 三、捷克AAA 汽車銷售網經理 Vaněček表示,疫情使得車廠和零件製造商生產停產,新車產量減少,加上經濟不確定性等因素,使得消費者持續擁有舊型車輛,未進行汰換。捷克二手車供給來源國主要來自德國、比利時、荷蘭, 該等國家新車銷售亦呈下滑趨勢, 進一步減少捷克二手車市場供應數量。
A:法媒新工廠(Usine Nouvelle)本(110)年8月9日專訪企管顧問公司Wavestone主管能源及環保領域董事Clément Le Roy,就歐盟及全球電動車產業前景發表看法。 歐洲車用電池產業競爭力:車用電池製造目前以中、韓領先全球,美國以特斯拉居其後,歐盟可謂毫無基礎。目前歐盟境內雖有30餘個車用電池建廠計劃,但仍不夠滿足未來20年的電動車市場需求,在需大於供的情況下,難以衡量何家企業將具有競爭力。目前中國遠景集團(Envision)鎖定供應中低階車款,瑞典Northvolt則供應中高階車款,如Verkor等電池新創企業也能找到利基市場。 法國及德國電池產業比較:電池產業帶來巨大經濟利益及就業優勢,雖然法國具有強健的研發及工程技術實力,也擁有較德國多的專利,但上述30多項電池建廠計畫中僅3項落腳法國,超過10項位於德國,故目前法國電池生產落後德國,然確信2021年底至2022年將有更多電池廠選擇落腳法國。 電池廠的原料供應挑戰:電池廠需要稀土、金屬及零組件,中韓二國已分藉政府或產業間協議取得全球60%以上電池原料控制權,能力有限的歐洲電池廠則難以穩定來自全球原物料供應,此係地緣政治與產業外交問題。歐洲獲中國遠景集團的投資,可間接得利於上開供應協議,降低匱乏的風險。 中國電動車產業對歐洲的影響:遠景集團以併購方式取得日產(Nissan)的電池技術,然其並未自雷諾(Renault)取得其他技術,故暫無技術移轉疑慮,目前中製內燃機汽車尚難進入歐洲市場,因其並未通過安全測試,且有關稅等障礙。然在電動車上,電池已非歐盟產業最大的競爭者,而係整車,如中國電動車品牌愛馳(Aiways)刻藉低價優勢及強勢行銷,大舉搶進法國市場。 電動車產業與就業:考量車用電池體積及重量造成運輸不易,電池廠自然會貼近市場設廠生產,但設立數座高度自動化的電池廠並不足以掩蓋內燃機汽車的轉型問題,目前已有不少車廠、供應商及工會示警,過快的轉型將影響整體就業穩定。傳統車廠目前已現退休潮,然新工廠所創設的工作尚不足以完全替代,電動車售後服務及維修創造的就業幅度,亦不如當前內燃機汽車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