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據仰光證券交易所 (YSX) 的月報顯示,YSX 的股票交易數量在 2021 年 7 月跌至 36,855 股,價值也下滑至 1.98 億緬元。為預防、控制及治療新冠肺炎疫情,股票交易於 2021 年 7 月 17 日至 25 日 (連續國定假日) 休市,並於 7 月 26 日照常恢復。 此外,Amata 控股上市有限公司於 6 月 3 日上市,底價為每股 4,500 緬元。在 YSX 已有 7 家上市公司,分別是:FMI 公司、緬甸迪拉瓦經濟特區公司 (MTSH)、緬甸國家銀行 (MCB)、第一私人銀行 (FPB)、TMH 電信公司、Ever Flow River 物流公司 (EFR) 及Amata。截至 6 月份,FMI 的股票收盤價為每股 8,900 緬元、MTSH為 3,300 緬元、MCB為 7,700 緬元、FPB為 20,000 緬元、TMH為 2,650 緬元、EFR為 3,100 緬元及 Amata 為 5,000 緬元。 依據 YSX 月報,在 2021 年 2 月份,交易了價值 4.42 億緬元的 77,388 股票;但在 3 月份有所下降,僅交易價值 1.1 億緬元的 19,816 股票。然後,在 4 月份小幅上漲,共交易價值 2.8 億緬元的 42,964 股票。在 5月份股票交易量為 78,642股,價值4.32 億緬元,而在 6 月份共交易 79,296 股,價值 4.30 億萬緬元。

A:資料來源:越南投資報網站,2021年8月8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總理范明正於2021年8月8日主持抗疫會議,研商因應疫情方案,越南計畫投資部頃彙整各公協會及企業向政府提出之5大建議如下:   1、建立隨時更新抗疫措施及訊息之平臺: 提供各公協會及企業抗疫措施及訊息平臺,及時更新中央及地方防疫措施,俾企業與民眾及時獲得訊息後,主動安排人力與貨品流通計畫、計算合理運輸成本等計畫,除執行中央要求之防疫工作外,同時能維持企業經營之運作。 此外,全國應制定及實施統一之防疫措施,以免各省市隨意採取防疫措施,給企業帶來貨品流通與消費困擾。 另,應優先讓物流、旅遊、航空業,以及工業園區製造業之員工施打疫苗。   2、延長各項紓困振興措施施行時間: 大多數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企業均期盼政府所提供的各項紓困振興措施展延到2021年底;同時修改及簡化各項貸款及減免賦稅的申請流程及手續。   3、降低業務成本: 物流及旅遊業提出降低企業成本與減少現金流出方案。例如: (1)旅遊業提出降低旅遊業需繳納的保證金,允許從事國際旅遊之執照可暫時轉換成國內旅遊執照。 (2)多家企業表示,實際土地需求量為500至3,000平方米,但依照工業園區及經濟區的租出規定,至少要出租5,000米以上。因此,建請政府修改及補助工業園區經濟區的規劃,允許出租較小的面積,以符合中小企業及新創企業的需求,並減輕企業租地成本。   4、消除重疊之規定: 目前各項法令仍存在重疊規定的現象,造成企業生產及經營適用困擾。例如水產加工業之環境標準法、土地法、為企業取得已徵收完成土地的政策,以及促進投資農業暨農村的政策等。因此,建議修改及完善各項法令。   5. 促進數位轉型: 建議政府加快實施各項補助政策,支持企業數位轉型,促進企業有效參與經濟重組、轉換生產領域,以及汰換生產流程及科技;逐步由單純經濟服務轉型為電子商務、數位經濟、共享經濟、促進發展教育及健康線上領域等。

A:根據世界銀行於 2021 年 7 月發布之《緬甸經濟監測報告》(報告網址:https://pubdocs.worldbank.org/en/525471627057268984/pdf/Myanmar-Economic-Monitor-July-2021.pdf),由於軍方接管政權後引發的持續政治動盪及第三波疫情確診病例迅速激增,緬甸本財年 (2020 年 10 月- 2021 年 9 月) 經濟將收縮 18%,整體經濟較新冠肺炎疫情及 2 月 1 日政變前收縮 30%。此外,預計失去約 100 萬個工作崗位,許多工人的收入將因工作時間或工資減少而下降。到 2022 年初,緬甸貧困人口的比例預計將比 2019 年增加一倍以上。   緬甸的經濟活動受到流動性與收入減少、抗議與勞動力短缺以及重要商業服務 (包括物流與電信) 與公共服務 (例如健康與教育) 持續中斷的影響。 儘管銀行分行重新開業,且緬甸中央銀行採取多種措施,但市面上緬元仍短缺,銀行業務與支付服務仍受限制,截至 7 月中旬,緬元兌美元匯率自 1 月底以來已貶值約 23%,加之貿易中斷,導致汽油等進口產品價格迅速上漲。 農民亦受到部分農作物批發價格下降、原料價格上漲及信貸管道有限的影響。上述種種因素削弱了消費、投資和貿易,也擾亂企業的運營及勞工與原料的供應。   世界銀行緬甸經濟學家 Kim Alan Edwards 表示,雖然 5 月份與 6 月份部分地方出現初步穩定跡象,流動性有所改善,物流中斷情況有所緩解,但整體經濟活動仍然疲軟,隨著近期疫情病例激增,自 7 月起經濟將進一步萎縮。從長遠來看,緬甸最近發生的事件有可能危及過去 10 年所取得的大部分發展,並對投資、人力資源及經商環境造成重大影響,可能會損害經濟增長前景。

A:商務部目前暫免醫療設備的進口許可證以控制 COVID-19,並每天提供通過邊境貿易站進口醫療物資的服務。此外,該部正在與相關部門官員合作,根據公告與標準操作程序 (SOP) 在國定假日期間促進進口流程。在 8 月 2 日,共有 4,060 個制氧機與 57,000 個試劑抵達仰光國際機場。 同日,通過 木姐 (Muse)、苗瓦迪 (Myawady)、清水河 (Chinshwehaw)、大其力 (Tachilek) 及 高當 (Kawthuang) 邊境貿易站進口 18 噸液氧、4 噸液氧 (鋼瓶)、4,259 臺家用制氧機及 121 噸口罩。 此等物資由 19 家公司的 41 輛汽車進口。   商務部在 8 月允許 77 輛汽車進口 113 噸液氧、11 噸液氧罐、5 噸液氧 (鋼瓶)、10,565 臺家用制氧機、72,000 個試劑、162 噸口罩及 91,454 件個人防護用品。商務部也在與相關部門合作進口醫療用品,且公布相關邊貿站的聯繫人。

A:緬甸中央銀行 (CBM) 在 2 月至 7 月期間以拍賣方式售出 9,380 萬美元。CBM 曾於 7 月8 日售出 600 萬美元,且分別於 5、6、7、14、15、16、26、27、28、29 及 30 日售出 300 萬美元,合計在 7 月已售出總計 3,900 萬美元,匯率在 7 月底維持在 1,645 緬元左右。 美元兌緬元匯率從今年 1 月底的 1,330 緬元飆升至 5 月 12 日的新高 1,730 緬元。CBM 為控制匯率,曾分別於 2 月 3 日售出 680 萬美元,於 4 月共售出各 1,200 萬美元,在 5 月共售出 2,400 萬美元,且在 6 月共售出 1,200 萬美元。目前在當地外匯市場上,匯率已跌至 1,600 緬元左右。 根據當地匯市數據顯示,在 2021 年國內市場的各月份最低及最高匯率分別為 1 月份 1,327-1,345 緬元,2 月份 1,335-1,465 緬元,3 月份 1,420-1,550 緬元,4 月份 1,550-1,610 緬元,5 月份 1,585-1,730 緬元,以及6 月份 1,595-1,620 緬元。

A:據 IHS Markit 最新報告,緬甸7月份採購經理人指數 (PMI) 從6 月的 41.5 降至 7 月的 33.5。由於2 月政局變動與第三波 COVID-19 迫使工廠關閉,產出呈 3 月以來最快速度下降,並已連續第 11 個月萎縮。產量、新訂單、採購、就業及生產後庫存均以更快的速度下降。   儘管 7 月份的需求低迷,軍方政變、疫情及原材料短缺導致積壓訂單連續第 9 個月增長。 低產量需求、高價格及工廠關閉也使採購活動急劇下降。 此外,生產前後的庫存量亦有所下降。在價格方面,因原材料短缺與匯率變動,製造業投入價格仍上漲。展望未來,業者對其未來 12 個月的產量雖保持樂觀,但樂觀程度遠低於長期平均水平。  

A:在本財年 10 月 1 日至 7 月 9 日期間,緬甸的出口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與上財年同期相比下降 13.5%。根據緬甸商務部之數據,緬甸的出口額在過去 9 個月為 119.8 億美元,與上一財年 (138.6 億美元) 相比,下降超過 18.7 億美元。由於疫情中斷運輸、供應鏈及物流,使製造業、畜牧業、漁業、林業、礦產及其他服務業造成嚴重影響,惟今年的出口僅在農業有所增長。商務部的數據顯示,天然氣、寶石與珠寶以及來料加工 (CMP) 成衣出口均下降。在疫情的影響下,海運貿易與邊境貿易亦下降。鄰國限制邊境貿易以遏制病毒的傳播。 疫情引起的貨櫃短缺使運費上漲,導致出口商延誤。   截至本財年 7 月9日,農產品出口額為 41 億美元、畜牧出口額為 1737 萬美元、漁產品出口額為 6.06 億美元、礦產出口額為 7.5 億美元、林產品出口額為 1.01 億美元,工業製成品出口額為 59.8 億美元、其他商品出口額為 4.30 億美元。在 7 個出口類別中,農產品的出口額與上財年同期相比增加約 9.53 億美元。今年緬甸最大的出口國為中國、泰國、日本、印度、美國、西班牙、德國、英國、韓國及荷蘭。

A:根據投資暨公司管理局 (DICA) 的統計,在本財年 10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期間,電力業是外人直接投資 (FDI) 最多的行業。在此期間,外人直接投資逾 37.6 億美元,其中包括現有企業增加資本額以及對迪拉瓦經濟特區的投資。MIC 與各省邦投資委員會共批准 44 家外資企業,其中投資製造業有 23 家,金額為 2.56 億美元;電力業有 6 家,金額 31.2 億美元,畜牧及漁業業有 6 家,金額為 1,920 萬美元;其他服務業有 5 家,金額為 1.03 億美元;農業有 2 家,金額為 900萬美元;工業區與飯店及觀光業各有 1 家,金額分別為 2,800 萬美元與 8,100 萬美元。此外,現有企業在運輸及通訊業增加投資金額 1.335 億美元,在不動產業增資 800 萬美元。

A:斯國國防科技研發及工程公司Vyvoj Martin與捷克MSM集團在斯子公司MSM Banska Bystrica多年合作之後,甫決定合併俾結合雙方know-how提升整體競爭力。二公司2020年營業額分別為360萬歐元及450萬歐元。 MSM集團發布新聞稿指出,不同於一般業界所生產的商業運輸用貨櫃,合併後之公司將以最新科技製造符合NATO高標準要求、專供陸軍及救援部隊使用之運輸箱,此外亦可提供做為COVID-19檢測中心或可移動式資料中心之用。 另查MSM集團2020年稅前利潤為780萬歐元,旗下擁有ZVS、MSM Novaky、ZVS Armory、設立於西班牙的FMGranada、設立於塞爾維亞的Oktobar公司等。

A:斯國總理Eduard Hegger於本(2021)年7月29日造訪中部Zemianske Kostolany的Novaky發電廠時對外說明,斯國將獲得歐洲綠色新政項下公正轉型基金(Just Transition Fund)4.59億歐元的資金支持,以推動相關能源轉型建設,斯國投資部將配合該基金公開徵選相關超過350個的計畫案。 目前最受矚目的計畫為Slovenske Elektrarne發電公司的太陽能園區計畫,園區廠址將鄰近Novaky發電廠以便利其電力取得,另該公司在未來亦盼將該園區發展成產業園區,為該區留住人才並刺激經濟發展,斯國政府已與Slovenske Elektrarne公司會晤,討論該區域聯外火車及公路基礎設施的建造規劃等。 另能源收費問題為多年來斯洛伐克政府及廠商間存在的主要爭議,即便部分在斯國營運的公司在能源上自產自用,但仍被政府要求支付系統使用費 (tariff for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斯國政府近期將取消該收費制度,對生產綠能自用的廠商為一大福音。 該措施的受惠者將包括為斯國提供許多工作機會的Rohuznik水泥廠及在Kosice設廠的美國鋼鐵公司等。按該等公司長期以來主張收費制度不合邏輯,建議政府應考量收費制度對廠商的不利影響。

A:據阿根廷政府公報之生產部第76/2021號決議,啟動「動態創業」(Emprendimientos Dinámicos)計畫,提撥7億披索於正處於構想、審核及啟動階段或成立7 年內之新創企業。所有傳統或新科技企業,涉及創新或符合經濟發展趨勢者,將能申請達300萬披索的融資。另,企業進行以科學為基礎延伸之研究及發展(R&D),可申請最高500萬披索之資金,惟必須是與學術及科學機構聯合的開發案,且該產品或服務須可商業化。 70%的新創資金將由阿國中小企業暨創業署(SEPYME)出資,其餘的30%將由業者負責,政府相關創業單位協助提供技術支援,以協助其實現目標。 阿根廷生產部同時將推出「協同效應」計畫,主要目標為促進具有活力之新公司發展、鞏固新創建公司之成長,以及為中小企業提供創新機會。該計畫分為3個階段進行,包括創建學習社區、依據創業概況成立機構聯盟及企業與創新業者間之合作融資。

A:根據巴拿馬消費者信心指數,失業率為96百分點,比2021年5月的103個百分點下降了7個百分點。儘管宣布恢復僱傭合同,該指標顯示信心水平仍下降。 此外,不確定性仍然存在,因為 26%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不知道6個月後他們的工作會否生變,31%認為不太可能在6個月內找到工作,6%認為會繼續失業,僅37%的人對未來的工作狀況持樂觀態度。疫情在中短期內會產生負面影響的是失業率,根據勞工和勞工發展部(Mitradel)預測,失業率約為 20%。 根據國家統計暨普查研究所(Inec)於2020年9月進行電話調查,主要由於該國為防止疫情而實施的措施造成經濟癱瘓,失業率從 7.1% 上升至 18.5%。調查顯示儲蓄率下降4個百分點,89個百分點,仍低於均衡。消費者對房產預期則略有上升,從2021年5月的117百分點上升到2021年7月118百分點,顯示消費者對房產未來狀況持樂觀態度。未來12個月,全國經濟總體形勢展望指標上升6個百分點,從2021年5月的107點上升到2021年7月的113點。

A: 西班牙國家報(El Pais)本(2021)年8月13日報導略以: 儘管2021年上半年西班牙國家鐵路公司(Renfe)旅客人數達1億4,490萬人次,與2020年同期相較增加1,400萬人次,成長7.7%。同期該公司營業仍虧損逾2億4,180萬歐元,較2020年同期增加15.2%。 在西班牙政府取消為因應新冠肺炎(COVID-19)防疫所進行之移動限制措施後,搭乘火車旅客逐漸回流。2021年上半年西國搭乘火車旅客人數為1億4,500萬人次,與2020年同期相較增加1,400萬人次。其中,搭乘輕軌火車(Cercania)通勤人數為3,240萬人次,與2020年之2,030萬人次相較成長11%;同期輕軌與中程火車(Media Distancia)營業額為142萬7,000歐元,與2020年同期相較減少6.87%。 自2021年5月10日起,巴塞隆納與馬德里高鐵路線除原有Renfe高鐵乘客服務外,法國SNCF集團Ouigo高鐵亦加入競爭行列。為因應Ouigo挑戰,Renfe自6月起重新推出Avlo廉價高鐵服務。前述2家廉價高鐵公司除在旅客人數競爭外,亦在營業成果相互比較。 整體而言,2021年上半年Renfe集團營業績效為負,其中設備租賃事業部利得1,100萬歐元,旅客運輸事業部虧損2億530萬歐元,商品運輸部虧損1,460萬歐元,維修事業部則虧損2,100萬歐元。 另2021年上半年西班牙鐵路設施管理公司(Adif)營業虧損2億8,495萬歐元,與2020年同期相較虧損增加3億2,519萬歐元,增加12.3%。

A: 西班牙ABC日報本(2021)年8月13日報導略以: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國際觀光客前往西班牙旅遊,尤其是英國旅客。根據西班牙機場航空管理局(AENA)統計2021年1至7月搭機抵西班牙之國際觀光客人數,英國觀光客為90萬人,自原排名第1名降至第3名,觀光客人數與2019年同期相較大幅減少93%。顯示英國政府對西班牙疫情採取之管制措施,影響英國赴西班牙觀光人數。 德國對其民眾前往西國觀光所採取之措施相較則較為寬鬆。由於2021年夏季德國政府將最受德國旅客歡迎之巴利阿雷斯群島(Baleares)列為綠色安全地區,使德國於1至7月成為西班牙第1大國際觀光客來源國,計約236萬人,惟仍較2019年同期減少72%。同期法國則為西國第2大觀光客來源國,計125萬人,惟仍較2019年同期減少69%。由於法國鄰近西國,部分觀光客係經由火車或汽車前往西國觀光。 英國旅客減少對西班牙觀光收入造成嚴重影響。在疫情前西班牙約25%國際觀光收入係源自英國觀光客,惟2021年1至7月僅約5.2%;同期來自德國觀光客之收入則為22%,德國觀光客成為西班牙國際觀光收入主要來源。2021年上半年西班牙國際觀光收入為57億6,500歐元,與2020年同期相較減少50%,與2019年同期相較則減少幅度達85%。 西班牙盼2021年夏季觀光業可恢復至2019年40%至50%水準,惟2021年6月及7月之數據顯示,該目標恐難以實現。依據西班牙航空公司協會(Asociación de Líneas Aéreas,ALA)統計數據,2021年8月第1週往返西班牙之航空班次已達2019年75%之水準,英國政府自7月19日起不僅未再對西國採取更多管制且對已施行限制措施採取較彈性作法,爰西班牙業者對2021年觀光業表現仍持樂觀態度。

A: 西班牙ABC日報本(2021)年8月13日報導略以: 由於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供應順暢,加速西班牙馬德里市疫苗施打進度。目前馬德里市開放12歲以上民眾於疫苗預約平台登記至十幾個施打站進行疫苗注射。為協助部分延遲之民眾進行疫苗注射,馬德里市政府宣布將開放民眾不需事先預約,即可施打疫苗。 馬德里市衛生局局長Elena Andradas表示,由於疫苗供應不足問題已獲改善,為加速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施打進度,馬德里市將繼巴利阿里群島(Baleares)自治區及安達魯西亞(Andalucia)自治區之後,提供12歲以上民眾不需事先預約,即可施打疫苗。 馬德里市政府表示,目前每週可常態性取得Pfizer疫苗25萬劑,8月16日當週可取得Pfizer疫苗額外25萬劑,及於週末可取得Moderna疫苗19萬5,000劑。由於疫苗取得速度加快,爰至9月初馬德里市政府開放12歲以上民眾預約登記,以利學生於開學前施打疫苗。目前預約平台已協助10萬名12歲至15歲民眾完成登記,民眾於疫苗施打完成後可取得疫苗證書。 另有關12歲以下民眾疫苗施打方面,馬德里市政府表示歐盟已核准Pfizer疫苗及Moderna疫苗,市政府認為儘管施打疫苗有副作用,仍然利大於弊,鼓勵民眾踴躍前往施打。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8.12 BiznesPolska   波蘭副總理兼經濟發展部長Jarosław Gowin辭職使波蘭企業在疫情大流行中本已困難的處境變得更加複雜。G氏這位政治家為企業進行的幾個非常重要的改革,可能生變。   Jarosław Gowin雖然正式在內閣之波蘭新政(Polish Deal)提案上簽署,但卻一再批評稅收改革的個別措施對波蘭企業有害。顯然他的批評太過分,導致波蘭總理Mateusz Morawiecki在匆忙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解除其副總理職務。總統支持總理的動議,這決定G氏的命運。造成這場政治地震。   據Puls Bizesu報導,G氏離開對受疫情大流行損害的企業來說是個壞消息。從企業的角度來看, G氏推動中的幾個重要措施因渠下台而變得前景不明, 例如,所謂的公司法律盾牌(Legal shield),即消除仍然存在的官僚障礙,REIT法案(房地產租賃投資),所謂的住房套案、放寛法規限制以利陸上風電場之興建等。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8.13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businessinsider.com.pl, 13.08.2021   波蘭下議院於8月12日通過的廣電法修法案,倘未來法規生效,透過在歐盟設立子公司方式而持有波蘭廣播電視等媒體的非歐盟廠商,將被迫退出波蘭。總部位於美國的Discovery公司並沒有放棄對波蘭TVN電視頻道之經營管理權,它打算在法庭上保護自己的利益。該公司已正式通知波蘭政府,將根據美國和波蘭的雙邊投資條約採取法律行動,Discovery 打算啟動商務仲裁程序,並就波蘭的違規行為尋求全額賠償。Discovery在聲明中強調,波蘭眾議院投票通過立法,禁止外商以間接方式擁有波蘭媒體的行為,包括拒絕更新TVN24的廣播許可證等,均構成對TVN的歧視性待遇。Discovery International公司總裁兼執行長JB Perrette表示,波蘭政府的破壞性和歧視性行為令其別無選擇,只能提出告訴。P氏並表示,該公司堅持致力保護在波蘭的投資及波蘭人民,捍衛獨立媒體和言論自由的公眾權益。

A:  德黑蘭時報(Tehran Times)報導,伊朗產業礦業及貿易部副部長Mehdi Sadeqi Niaraki宣布核可該國食品及飲料產業鏈發展的運作計畫草案。 此草案於本(8)月11日在一項由N副部長及伊斯蘭革命領袖辦公室的經濟部門主管Ali AghaMohammadi,以及特定組織與執行機構代表所參加的會議中通過。 N副部長於會議中提到產業部發展國家主要產業的計畫,渠並表示發展衣服、鞋子、貴金屬、食物與飲料以及家電產業等製造鏈計畫已準備好並經產業部長同意,因此在這方面所需措施將會盡快採行。 N副部長表示,食品與飲料產業發展計畫已準備好,該計畫聚焦於4項具備4年展望前景主軸,渠並說明該4項主軸包括:成立聯營企業加強食品及飲料製造與外銷;組織及賦權給予產業中活躍及半活躍中小企業(SME);發展及強化清真品牌;完成及發展食品及飲料產業價值鏈等

A:參考資料:The Telegraph 日期:110年8月13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669/P200號(商情文號:第669號) 商情本文: 跨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專家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已針對全球暖化問題,發出至今最嚴重的警告,除非立即採取行動,不然在20年內地球表面升溫將至少達到1.5°C。在英國,隨著政府積極推動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國內正展開自工業革命以來最徹底的全國經濟改革。據估計,在2030年到2050年期間,每年可能需要約500億英鎊投資,實際成本恐更高。 航空業為最難脫碳的產業之一,如推動電動化轉型,卻沒有合適可供遠程飛行的電池裝置。英國航空業在2030年前,計畫將碳排放量減少15%,在2040年前減少40%,而在2050年前使碳排放減半。因此,航空業必須設法減輕飛機重量,以提高燃油效率,並試將傳統燃料由再生能源替代,如氫能、生物燃料,或使用從空氣中吸取二氧化碳的合成燃料技術;上述做法均有一定的成本。業界估計,2020年代迄今全球已就提高燃料效率的研究投資1500億美元(約1080億英鎊)。英國氣候變遷委員會估算,航空業欲達成淨零排放,從2035年起每年應有3.9億英鎊投資提高燃料效能,以及4.7億英鎊投資永續燃料等,附加成本均應為公共補貼或轉嫁給乘客;但至2050年,透過提高燃料效率可為業者節省的費用,每年可高達27億英鎊。另將有其他鼓勵投資措施;產業預測歐盟碳排放配額在2050年時,將升至每噸165歐元(約140英鎊)。 國內石油和天然氣業者,亦承受減少碳排放的巨大壓力。一些將眼光放眼未來的業者已投資再生能源領域,例如風能科技和太陽能板。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數據,國際大型石油公司將5%的總投資額花費在潔淨能源;在英國的能源業者已簽署一項計畫,目標在2030年將產業碳排放量減半,並在2050年前使產業碳排放歸零。淨零排放技術中心(Net Zero Technology Centre)於2020年10月曾發布報告估計,若欲將英國本島轉化成綠色能源盆地,為使國內僅生產少量的石油、天然氣並仰賴電力,例如生產新氫氣,以及興建碳捕獲設施、風能發電廠,所需成本可能高達4300億英鎊;該報告則也指出,如此可為整體經濟附加價值帶來2.5兆英鎊。不過,短期內石油和天然氣業者可能將綠色科技投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或可能進一步陷入財務風險之中。 英國汽車在2019年時,共產生近7000萬噸的二氧化碳,約占全國碳排放量的15%。政府因此立法將在2030年起禁止國內銷售新汽柴油車,且已針對推動電動車轉型進行大量投資;而國內電網革新亦將透過調漲能源帳單和公共補貼以籌資。如日商Nissan汽車已宣布將與其電池供應商Envision公司合作,投資10億英鎊興建巨型電池工廠;同行捷豹路虎汽車(Jaguar Land Rover)也計劃在2030年前推出電動車款。英國氣候變遷委員會估計,在2035年前,交通部門脫碳改革每年可能花費約120億英鎊,包括興建電動車充電基礎建設及獎勵駕駛購買電動車型的公共支出。電動車目前仍較貴,如 Vauxhall汽車Corsa燃油車款起價為16000英鎊,但Vauxhall汽車下最便宜的Corsa E電動車售價則為26400英鎊。不過傳統汽車與電動車的價格差距正在縮小,且電動車的運行成本較低,可節省的成本應從2030年左右起多於花費成本,從2035年起每年可節省總額約200億英鎊。值得注意的是,Stellantis汽車集團(包括Vauxhall汽車)總裁Carlos Tavares今年稍早曾表示,當傳統燃料汽車被禁止後,開車可能成為有錢人專屬的運輸。 另外,英國2019年住宅及房地產的碳排放量(主要為供暖用途)高達8700萬噸,占全國碳排放量的17%。其中,約77%的建築物為家庭住宅,14%為商業建築,9%為公共建築。為改善房屋供暖碳排放的情形,需要在房屋能源效率方面進行投資,如安裝電熱泵、氫鍋爐等以取代傳統天然氣鍋爐;此又將可能再使公共預算及民眾帳單費用增加。英國氣候變遷委員會估計,在2050年前所需費用可能約為3600億英鎊;每戶家庭的投資近10000英鎊,但最終應為民眾節省能源花費,在2050年前每年可節省總額約4億英鎊。 最後,難以脫碳的產業還包括英國製造業及營造業。國內製造業及營造業於2018年的碳排放量約為6600萬噸,占英國總量的12%。為改革此兩大產業,雖可利用生物廢料或氫能電弧爐取代高爐(blast furnace)及其煉焦煤,但既困難又昂貴。鑑於上述技術仍處於早期階段,如鋼鐵業的脫碳成本較難推算,但氣候變遷委員會分析,在2030年英國製造業及營造業的脫碳成本每年可能約為10億英鎊,到2040年代應將增至每年40億英鎊。如此高昂的費用,便可能進一步損害英國最後的鋼鐵廠業者生計。氣候變遷委員會也表示,脫碳革新效益將可從2020年代後期,因較高的能源效率使每年業者成本減少10億英鎊。英國鋼鐵公會(UK Steel)指出,英國高昂的電價為該產業脫碳目標面臨的一大障礙;低碳製造的過程將使用比目前多2到3倍以上的電量,但英國鋼鐵業者支付的電力費用實已比歐洲同行高出近90%。而政府若欲為業者降低此成本,將可能又是涉及徵稅的補貼計畫。

A:參考資料:The Guardian 日期:110年8月13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668/P200號(商情文號:第668號) 商情本文: 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署(CMA)於昨(12)日發布聲明指出,因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反應檢測超額定價以及檢測結果延誤或沒有收到等現象,若新冠病毒PCR檢測供應商違反消費者法,該署將立即採取行動。聲明中,該署列出其已對市場做的調查,且正研討英國衛生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Social Care)可採取之措施,以在短期內盡速改善上述問題。競爭與市場管理署表示,將在下個月內向衛生部長Sajid Javid提供關於PCR檢測市場的建議,以促使政府能夠採取有效行動。 在政府官方網站中,可見入境英國後第二天和第八天所需的PCR檢測費用有超過300英鎊的項目,也有最低約20英鎊。平均而言,英國單次PCR檢測價格為75英鎊,相較之下,在其他國如法國和希臘的檢測平均價格則約為40英鎊。 英國議員Greg Smith指出,為旅遊必須採用的PCR檢測之價格可能等同於出外旅遊假期的費用,越來越不易負擔。有議員呼籲,政府應將PCR檢測費用上限設為40英鎊。議員Henry Smith尚認為,政府應該取消對從低風險國家入境者所需的檢測措施。議會交通委員會(select committee)主席Huw Merriman已致信向Javid部長表示,政府應審慎考慮更實惠的方案,如使用側流抗原檢測(lateral flow test)。英國廣告標準局(Advertising Standards Authority)表示,在收到消費者因PCR檢測定價不一的相關投訴後,已展開相關調查。另外,更有旅客反應,雖已支付PCR檢測的費用但最後並未收到檢測試劑,因此必須撥打119的NHS相關熱線,以索取納稅人買單的免費試劑。越來越多人因此擔心,此大規模檢測旅客的措施,正瀕臨崩潰邊緣。英國最大的Heathrow機場本周也已呼籲政府應允許旅客改採更便宜的側流抗原檢測。 競爭與市場管理署消費者部門資深主任George Lusty表示,尤其重要的是確保已支付PCR檢測者受到公平對待。若PCR檢測供應商被提出涉嫌違反消費者法的證據,該署將立即採取法律行動。Which?消費者團體此前已多次警告政府,當政府解除針對出國旅遊的防疫措施後,新冠病毒檢測試劑將出現可預料的混亂風波。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