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科技公司因新冠疫情而紅火的時期即將結束。許多人在疫情鎖期間大幅利用科技進行工作和娛樂,導致科技股2020年全年出現驚人的成長,但現在從蘋果到Roku都提出警告:派對就要結束了。 但大型科技公司仍預計第3季將出現可觀的成長,但警告它們去年的高速成長已經過去。隨著經濟重新開放和越來越多人接種疫苗,這樣的結果反映出人們開始遠離技術並重返現實世界。 串流媒體Roku的服務大幅下降,並掙扎於解決供應鏈問題。該公司4日財報顯示,其平台上的總串流媒體播放時間較上季減少10億小時。該公司還表示,由於努力解決供應鏈問題,其硬體獲利率大幅收緊。其股價下跌6%, Etsy財報指出口罩銷量下降,並示警成長將放緩。Etsy在4日發布的第2季財報也超出預期。但對當季財測明示疫情帶動的電商榮景出現停滯,投資人因此開始拋售該股。該公司甚至在部分業績數字中排除口罩銷售,代表隨著全美的口罩強制令解除,銷售量開始下降。 蘋果警告晶片短缺可能會影響iPhone和iPad銷售,顯示即使是善於管理供應鏈的蘋果也不能倖免於晶片短缺。該公司還表示,接下來的業績預計不會出現像2020年那樣的成長,這也導致其股價走低。 亞馬遜營收出現罕見的下滑,並警告成長幅度將自2020年的高點放緩。即使連續第3季營收達1000億元,但調降了第3季成長預期。亞馬遜的財務長表示,該公司的成長率低於去年,第3季可能更困難。即使如此,亞馬遜預計本季仍將實現兩位數的成長。 臉書預計第3季表現將會更嚴苛。與其大型科技同業一樣,臉書也示警瘋狂的疫情帶動成長已經結束,並預計第3季的廣告銷售成長將放緩。話雖如此,臉書預計本季仍將成長約31%。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礦產公司(Saudi Arabian Mining Co., Maaden)最新財報報導,該公司本(2021)年第2季扣除宗教捐及應繳稅金之稅後淨利達11億里雅(約2.94億美元),優於去(2020)年同期的4.3415億里雅虧損,且教本年第1季的7.6115億里雅獲利成長45.1%,營收則成長11.95%至61億里雅。 Maaden本年第2季較去年同期恢復獲利主因為除工業礦產之外的所有產品平均售價增加,惟黃金、氨、鋁等產品銷售則減少;另Maaden於本業以外之投資獲利亦為原因之一。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通訊暨資訊科技部(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部長Abdullah Alswaha於本(2021)年8月5日出席20國集團(G20)之數位經濟部長級會議時發言報導,沙烏地數位經濟發展領先全球主要國家,渠同時強調,全球各國可透過發展數位經濟促進社會包容及繁榮,政府針對科技創新及產業創造力之相關法規應保持彈性,以確保數位轉型不受阻礙。 A部長續表示,沙烏地推動國家及區域之綠色發展計畫-Green Saudi Arabia 及Green Middle East initiatives,有助產業及市場能以環境友善之方式成長;另沙烏地新未來城(NEOM City)開發計畫在法規、創新科技、環境永續等面向取得平衡,值得各國仿效。 據悉,G20在上述數位經濟部長級會議後,將於義大利羅馬舉行高峰會,由各國領袖共同簽署官方公報,推動數位轉型合作。
A:據媒體引用市場趨勢分析公司Trend Corporation及利雅德商工會(Riyadh Chamber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合作之最新報告報導,沙烏地數位產品市場規模可望於2030年前達160億至200億里雅(約53億美元)。 上述報告指出,沙烏地針對數位影視訂定之發展計畫預估可帶來10億至12億里雅投資,目前國內影視產品營收規模為1.75億里雅,其中數位影視串流佔1.27億里雅,預估市場規模可於2025年前達2.62億里雅。 視頻在全球網路流量佔比高達79%,且近年中東及北非地區之網路視頻數量已成長8倍,至去(2020)年底止,每月新增網路視頻數達1,690億筆。對此,沙烏地已成立數位媒體委員會(Digital Media Committee),用以規範並促進數位媒體產業發展。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港務局(Saudi Ports Authority, Mawani)最新統計報導,沙國各港口本(2021)年上半年共處理360為萬個20呎標準貨櫃(TEU),較去(2020)年同期增加5.18%,轉運貨櫃數則增加24.49%至140萬個,貨物量總計1.38億噸,顯示沙烏地國內經濟及對外貿易明顯自COVID-19疫情復甦。 上述統計亦顯示,此間沙烏地各港口總計旅客流動量增加0.61%至288,000、進口車數量達429,000輛、船舶停靠量增加6.6%至6,037艘。 據悉,為提升各港口之國際航運及貨運量,Mawani於去年新增4條航運線,並於本年7月宣布將與民間企業共同投資於Jeddah Islamic Port、King Abdulaziz Port (Dammam)、Ras Al-Khair Port、Jizan Port、Yanbu Commercial Port、King Fahad Industrial Port (Jubail)、King Fahad Industrial Port (Yanbu)、Jubail Commercial Port等8個港口發包興建多功能航運站,此亦為沙烏地2030願景(Saudi Vision 2030)政策有關推動物流發展之重要一環,目標為使沙烏地城為國際物流及聯結樞紐,並使運輸及物流業在GDP占比自目前的6%提升至10%。
A:參考資料:The Economist 日期:110年8月6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649/P200號(商情文號:第649號) 商情本文: 蘇格蘭BiFab製造商於2020年宣布破產的消息震驚業界;今年2月,總部設於倫敦的InfraStrata能源公司則以85萬英鎊(120萬美元)收購BiFab金屬成形加工廠及其在Isle of Lewis島上的第二廠。此對InfraStrata能源公司而言是一筆划算的交易,但對蘇格蘭民眾則是非常糟糕的交易,因蘇格蘭政府已在BiFab公司面臨財務困境時提供總額達5100萬英鎊的紓困貸款。 在2013年,蘇格蘭政府曾僅以1英鎊價格收購境內Glasgow附近的Prestwick機場,理由為戰略考量,但自收購以來僅有極少利潤,其4300萬英鎊的國家貸款已被降至1000萬英鎊,蘇格蘭政府現在更試圖將該機場出售。在2015年,蘇格蘭 Ferguson Marine 造船廠受託為國營渡輪航線建造兩艘船,但在花費4500萬英鎊政府貸款後,該廠於2019年面臨破產而被國有化;現在推測原計畫建造的船將晚四年出廠且成本將是原預算的兩倍。根據相關法律報告,上述貸款是在缺乏適當監督的情況下被核准。在2016年,蘇格蘭政府更同意為Lochaber地區的煉鋁廠擔保,蘇格蘭政府的潛在損失風險已升至3700萬英鎊。 然而,與蘇格蘭政府每年340億英鎊的預算相比,上述損失僅屬小額,不過一項項投資失敗已損害蘇格蘭執政黨Scottish National黨的聲譽,並使其支持者甚感失望。投資失利反映政府缺乏策略規劃,開支票時並未實際了解投資可帶來的收益。另外,蘇格蘭政府也未能如同前首席部長Alex Salmond十年前承諾般,將綠色能源產業的繁榮轉變為當地製造業的就業機會。自2009年以來,再生電力產量已增加兩倍,裝置容量達12 GW,相當於蘇格蘭整個地區的耗電量,且已在規劃內的項目將再使再生電力容量翻倍,但相關零組件則極為仰賴進口。蘇格蘭審計局(Audit Scotland)曾於2019年指出,蘇格蘭政府缺乏明確策略考量潛在結果及風險,蘇格蘭政府則承認缺乏商業專業知識,並承諾將改進。 蘇格蘭獨立運動始於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時代,該情形則對蘇格蘭製造業造成沉重打擊。部分人士將蘇格蘭疲軟表現歸咎於其借貸投資的能力有限,因其權力受英國中央政府限制。InfraStrata公司負責人John Wood表示,蘇格蘭民族主義是其主要弱點,當地保守黨議員Murdo Fraser也認為,獨立運動造成紓困壓力,蘇格蘭承受著出於政治原因而倉促做出的決定,且並未冷靜分析經濟的後果。 英國強生首相近期表示,將英國打造成風力能源的「沙烏地阿拉伯」,透過氫能及碳捕捉科技為老城鎮帶來全新就業機會。而與其前任領導人相比,強生首相更熱衷於紓困。7月28日,強生首相將面臨財務危機的Sheffield Forgemasters煉鋼廠國有化;此前於2020年時,渠亦逕自向OneWeb公司投資4 億英鎊,不顧其他政府部門的建議。只有歐盟國家援助的限制規範,才能阻止蘇格蘭政府向BiFab製造商投入更多的資金,而現在掌管全國經濟的強生首相則計劃放寬國家救濟限制等規定,下放權力給地方政府。
A:參考資料:The Guardian,The Telegraph 日期:110年8月6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648/P200號(商情文號:第648號) 商情本文: 在天然氣暨電力市場監管署(Ofgem)10月起批准同意調高能源價格上限後,估計能源供應商每年將可額外收取至多153英鎊的費用。使用標準能源價格方案的家庭在英國約有1100萬戶,此方案下的用戶之年平均能源費用帳單將從目前1138 英鎊,於今年10月上漲至1277英鎊,增加139英鎊;對於另外400 萬戶預付電費型用戶,其年平均能源費用帳單亦將從現行1156英鎊,漲至1309英鎊,上漲可高達153英鎊。該署署長Jonathan Brearley表示,由於全球能源需求復甦和供給趨緊影響,歐洲天然氣價格創新高,該署因此將調高標準能源價格上限,雖價格調漲,但監管制度下的標準能源價格上限,可約束能源供應商僅能將增加成本合法地轉嫁給消費者,而不可超收上限以上的費用。該署亦鼓勵民眾若在支付能源帳單方面有困難,可與自己的能源供應商聯繫以取得相關協助,另建議民眾應貨比三家尋找最優惠的電力價格方案。 標準能源價格上限即將上漲,引發為貧窮家庭發聲的公益團體擔憂,10月份費用上漲後,可能導致額外超過50萬人無法負擔能源帳單。Citizens Advice公益組織警告,目前已有近200萬戶家庭無法負擔能源帳單;該組織調查顯示,與疫情前規模相比,難以繳納能源帳單的家庭數量已增加約41萬戶,且另有600萬戶家庭已為繳款感到擔心。 英國天然氣暨電力市場管制署預計於10月再次調高國內標準能源價格上限,這將成為本年年第二次調漲標準能源價格上限。上次能源價格上限調幅為6個月前,宣布本年4 月起價格上限每年上調 96 英鎊。
A:長期以來大型石油公司追求綠色氫能的目標,將碳捕捉技術應用 於以石化原料為基礎的氫能生產過程,視為減少碳排放的方式之 一。現正努力面對如何實現的問題。 專家表示氫是輕質無色的氣體,要發揮其潛力仍存在各種障礙。 首先,當前大多數氫氣是由石化燃料製成的,主要為天然氣。面 臨的困難是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製造氫並進行商業化規模生產, 以降低成本。此外氫氣易爆且不易儲存和運輸。 以往氫氣係用作製造肥料和化學品,但英國石油公司(BP)正嘗試 在鋼鐵、水泥和化工等行業中使用氫氣來替代天然氣,或使用氫 氣替代柴油作為卡車燃料。BP預測,若要實現淨零碳排放的目標 ,在2050年前氫能會占到世界能源消費近16%,目前此一比率還 不到1%。 BP現正規劃在位於德國的一座煉油廠使用風電以生產氫能,以驗 證此一技術可應用在工業用規模。但預計在2030年前氫能不會是 公司的主要業務。BP表示創造市場並降低成本需要時間,氫能剛 起步,價格相對昂貴。 Shell也在努力解決高成本問題。該公司日前啟用號稱是歐洲最大 的綠氫工廠,為該公司在德國的Rhineland煉油廠供氣。但氫能成 本比石化能源高出五到七倍。綠氫之成本昂貴是因生產所需的電 力成本以及將水分解為氫和氧之電解槽成本。Shell 希望在客戶工 廠旁建造氫氣工廠以降低成本。 美國能源部先前表示,計劃在未來10年將綠氫成本降低80%,至 每公斤1美元,這將在一定程度上通過支持試點項目實現。 業界認為實現大規模綠氫生產前的過渡步驟是捕捉和儲存天然氣 製氫過程中產生的碳,以減少碳排放,即所謂的藍色氫能blue hydrogen。但反對者認為此一過程所費不貲,且開採和運輸天然 氣常導致洩漏,意味著生產氫氣都不可能是零排放。石油公司則 希望採用這種方法,因為可以延長石化能源資產之壽命。 Liebreich諮詢公司執行長表示,當務之急應該是在化肥製造及鋼 鐵、海空運等不易脫碳的行業中以綠氫能取代,在可以直接使用 電力的地方,如家庭供暖、汽車和火車,氫能的意義並不大。福 斯汽車旗下的Scania卡車部門指稱氫氣卡車需要三倍的電力,並 不實用,現已經縮減氫氣研究計畫,轉而投注研發電池。
A:參考資料:GOV.UK, Financial Times 日期:110年8月6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647/P200號(商情文號:第647號) 商情本文: 英國財政部5日宣布提供超過7.5億英鎊的政府擔保保險專案,以協助國內現場表演活動行業復甦。政府與Lloyd’s保險公司合作推出現場表演活動再保專案,列入政府就業計劃,依該再保專案,政府將成為現場表演活動業者的再保者,亦將介入確保保險公司能夠提供受害業者實際所需。 新冠疫情至今尚未結束,政府呼籲民眾學習與新冠病毒共存。政府現場表演活動再保專案主要針對英國公開現場表演活動,包括大型音樂節與商業展示活動,將涵蓋因防疫措施取消而無法如期舉辦的活動損失。此為政府支持的賠償計劃:若現場表演活動因防疫措施必須取消,活動組織者已支付商定損失後,政府及相關保險業者將分擔相關賠償。分擔比例為政府賠償損失的95%,保險業者分擔剩餘的5%;或是由政府賠償損失的97%,保險業者分擔剩餘的3%;或是最終由政府賠償損失的100%。現場表演活動每年在英國經濟有著超過700億英鎊商機,全國就業人數超過70萬者。與政府合作的Lloyd’s保險公司旗下成員有許多保險業者,包括Arch、Beazley、Dale、Hiscox以及Munich Re等公司,均將支持現場表演活動再保專案,專案將自2021年9月起為現場表演活動業者提供政府強制取消險及標準商業活動保險等選項,實施期間至明年9月。此為世界上少有針對現場表演活動的保險專案之一,且將不會為每場活動設定賠償上限。 英國政府已向國內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提供廣泛支持,包括20億英鎊的文化復甦基金及5億英鎊的影視製作重啟專案,且已向運動與休閒部門提供超過10億英鎊資金,此包括針對因防疫措施受創極深的現場觀看型運動業者設立的6億英鎊救濟金。
A:西班牙ABC日報2021年8月5日報導,觀光業為西班牙經濟復甦之關鍵,業者盼2021年夏季能吸引更多國際觀光客。西班牙政府期盼2021年夏季觀光客人數可達1,700萬名,以增加210億歐元之觀光收入,俾達成政府預期經濟成長目標超過6%。目前西國觀光業雖已較2020年改善許多,惟新冠肺炎(COVID-19)印度(Delta)變種病毒蔓延,歐盟以外國家實施邊境管制或建議其國民勿前往西班牙旅行,造成西國國際觀光客減少,尤其是英國旅客大幅減少,使西班牙觀光業於2021年夏季難以達到疫情前同期之50%,恐拖累觀光業復甦,使西班牙國內生產毛額(GDP)減少33億6,000萬歐元,GDP減少0.3%,使西國2021年之經濟發展難以達到其政府及國際組織預估逾6%之目標。 以往國際觀光客均占西班牙總觀光客人數69%,惟2021年之情況則完全相反。西班牙經濟學家委員會理事長Antonio Pedraza表示,目前西班牙國際觀光客在本半島僅有10%至20%,其餘則為國內旅客。國際金融分析公司(Afi)經濟學家María Romero表示,由於疫情日益嚴重,使西國國際觀光客人數減少,使2021年7月旅館預訂率減少,熱門觀光地區取消預約增加。西班牙精緻旅遊協會聯盟(Exceltur)表示,2021年西班牙夏季國際觀光旅客減少將使GDP減少1%。 儘管西國國際觀光情況不如預期,各界仍預估2021年西班牙經濟將大幅成長。由於疫情期間西國及歐洲各國民間儲蓄增加,使私人消費力成長。西國觀光業者認為,觀光度假潮將於9月以後持續進行,爰規劃暑期後仍持續推廣觀光,預估西國第3季經濟將成長4%,第4季經濟亦將持續成長。
A:西班牙Cinco Dias日報2021年7月26日報導,自2005年以來,二氧化碳排放權價格明顯成長,近幾周歐洲市場碳排放權價格上漲至每噸約50歐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2倍。歐盟二氧化碳排放權係歐盟政府為因應氣候變化,制定的基礎法律之一,盼透過經濟力量減少排放溫室氣體。歐盟為全球碳排放交易最主要市場,規模最大,依據前述法令規範及媒合二氧化碳排放交易市場之運作。 相關專家指出,該計畫盼透過設二氧化碳排放最大總量,使歐盟各國隨時間限制減量,進而減少整體排放量。歐盟各會員國在二氧化碳排放量總額限制下,規範購買或接收配額,各國可依據國內需求進行碳排放交易。每年年底各業者需繳交足夠的配額以支應其碳排放量,違者將被罰處。倘業者排碳量有剩餘,則可保留剩餘配額權利,以滿足未來需求或銷售給其他配額不足之業者。西班牙政府已獲分配約60百萬噸二氧化碳當量(Mt) 碳排放配額,但由於歐盟碳儲備機制要求,每年須減少10百萬噸二氧化碳當量。依據目前二氧化碳排放價格,2021年西班牙可收入之碳排放配額金額將增加21億歐元至23億歐元間。 2018年二氧化碳排放權平均交易價格約20歐元,2019年及2020年為25歐元。2021年平均交易價格為44.92歐元,5月為50歐元,7月則為53.39歐元。由於目前可再生能源產量無法滿足電力市場需求,需要聯合循環電廠,為避免年底受罰,須取得二氧化碳排放權,因此電力價格亦受影響。 依據目前二氧化碳排放權價格,生產成本將增加20歐元/兆瓦小時(MWh)。鋼鐵企業聯盟(Unesid)主席Andres Barcelo指出,前述趨勢將嚴重影響電力密集產業。渠不同意二氧化碳排放權成為金融市場熱門交易項目,認為市場濫用全球原物料價格趨勢,調漲其價格,並表示2021年每噸二氧化碳排放權價格將保持在55歐元以上。歐洲二氧化碳交易系統(Sendeco2)主席Ismael Romeo表示,二氧化碳排放權市場價格受政治氛圍及市場投機心態影響,短期內價格調漲趨勢恐難以改變。 西班牙電熱共生協會(Acogen)主席Javier Rodriguez表示,二氧化碳排放權市場價格並未依據市場實際情況反應,渠認為目前電熱共生發電未達市場價值一半,將使業者難以持續經營。歐盟Fit for 55計畫將改變2005年提出之二氧化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將鼓勵業者選擇污染較低之技術,而非支付每一噸二氧化碳排放量之費用。專家指出,Fit for 55計畫另包括防止二氧化碳洩漏規範,將促使重污染業者採取替代方式生產。西國紙漿、造紙及紙箱製造商協會(Aspapel)環境處長Carmen Sanchez Carpintero譴責,部分情形係導因於歐洲二氧化碳排放權受市場機制干擾,導致其價格持續高漲。 西班牙大型電力公司協會Aelec認為,透過影響消費者價格及鼓勵投資者實現氣候目標,將可避免市場干擾及扭曲。該協會並認為,政府必須擴大投資及促進社會電氣化,以達成脫碳目標。另財政政策等工具,亦有助於脫碳。
A: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2021年8月4日報導,根據西班牙勞工暨社會經濟部及西班牙融合、社會安全暨移民部公布資料,2021年7月西班牙全國就業人數為1,959萬1,728人,較2020年同期增加80萬6,174人,甚至高於疫情前2019年同期,增加約6萬人。顯示儘管西班牙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下,就業人數仍持續增加。 失業人數部份,2021年7月為341萬6,498人,較6月減少19萬7841人,與2020年同期相較則減少35萬6,539人,惟與2019年7月之301萬人相較,仍增加40萬1,000人。此外,截至2021年7月西班牙請領無薪假補助措施(ERTE)之勞工人數尚有33萬1,486人,大多數為全職勞工,而接受政府紓困金補助之自營業者人數則仍有21萬8,000人。 由於夏季為觀光旺季,以往每年7月通常為勞動市場較為活躍之月份。儘管2021年7月西國仍受新一波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使經濟復甦之不確定性增加,惟失業人數減少約20萬人,5月及6月亦分別減少12.9萬及16.7萬人,前述3個月西國失業人數已降低近50萬人。 倘以產業分析,受疫情影響最大之服務業亦為失業人數減少最多之產業,2021年7月減少13萬3,658人,其次工業減少1萬3,000人,建築業減少1萬人及農業減少9,000人。另25歲以下之青年失業人數亦減少3萬7,000人。 以自治區分析,2021年7月失業人數減少最多之自治區包括安達魯西亞(Andalucía)自治區減少6萬9,159人,加泰隆尼亞(Cataluña)自治區減少3萬7,548人及加納利群島(Canarias)自治區減少2萬374人。失業人數唯一增加之地區為位於非洲之休達(Ceuta)自治城市,增加345人。
A:西班牙Expansion日報2021年7月29日報導,西班牙政府與各界討論2022年國家一般預算時提到,國家稅收收入將增加4.6%。2022年除經濟復甦將有助稅收增加之外,政府亦將研提新的稅務措施增加收入。 2022年西國政府規劃將提高汽車牌照登記稅及柴油稅,預計塑膠廢棄物稅及氟化氣體稅將生效,企業稅及營業加值稅優惠稅率則可能重新檢視。 在塑膠廢棄物稅徵收方面,西國政府於提供歐盟2022及2023年經濟復甦計畫指出,前述稅務徵收法源將於2021年第2季完成立法,於第3季生效,但該計畫已延至2022年第1季生效施行。 在碳氫化合物方面,西國政府規劃氟化氣體稅將於2022年第2季通過立法,於第4季完成審查,據以規範柴油稅抵免及汽油和柴油最終價格。在西國政府與政黨談判2021年預算時,柴油價格首次調漲至5億歐元,評估影響近50萬名自營業者。 在歐盟審核西國2021年預算時,西國政府承諾於2021年至2024年重新審視15項稅項,預計每年將評估5項稅目,但未具體說明細節。西國政府制定2021年預算時,已將個人退休金扣除額由8,000歐元減至2,000歐元,並研議提高私人醫療及教育之營業加值稅。西班牙預算監督獨立機構(Airef)估計,前述2項經濟活動免稅額分別各為34億5,700萬歐元。Airef建議對免稅額進行詳細審查,以確認是否達到政策目標,及所造成的收入減少是否合理。 另西國桑切斯總理(Pedro Sanchez)正推動改革,致力於統一各自治區之遺產稅、繼承稅及贈與稅,避免馬德里成為全國唯一無需繳納遺產稅或贈與稅之自治區。
A:西班牙Expansion日報2021年8月4日報導,西班牙經濟暨數位轉型事務部頃決定保留5G電訊頻道予民間企業如電力、天然氣及水力業者之私人企業網路,提供業者建置企業垂直網路。 西班牙政府參考德國等國之經驗,決定在3.4GHz及3.8GHz頻段保留25%予自動化流程生產製造之業者建置私人網路。西國政府原計畫提供26GHz頻段給工業用戶建置私人網路。惟該頻段頻率極高,覆蓋範圍將僅限於工廠內部,爰最終未正式使用。 西國政府頃修訂國家頻率屬性表(CNAF)草案,重新分配無線電使用頻率。草案初步於2,300MHz頻段預留20MHz給非電信公司,且盼自行建置5G網路之私人企業如工業公司、電力、天然氣或自來水等公用事業用戶。企業可於該頻段建置網路及提供服務,並開放部分頻段予公眾使用。 西班牙國家市場與競爭委員會(CNMC)認為,政府修正國家頻率屬性表(CNAF)草案之決定適當,且儘管CNF草案未具拘束力,仍應充分告知相關看法。CNMC初步認為保留予企業私人網路使用之頻段似乎過少,建議政府考慮保留目前使用頻繁之2.6GHz頻段,並以德國、法國、英國、瑞士、芬蘭及丹麥等歐洲國家為例,說明當地政府已保留無線頻段供企業建置私人網路。 前述政策遭西班牙Movistar、Orange及Vodafone等電信公司高層反對,認為將影響電信公司與原有企業用戶合約,這些企業用戶不僅將可自行建置自有電信網路,甚至可能發展為原提供服務之電信公司競爭對手。Cellex則贊成政府提案,認為將可協助企業用戶建置及管理私有網路,擴展現有頻率環境無法觸及之市場。 西國政府另已決議開放WiFi無線服務頻譜。現行企業及家庭WiFi無線環境使用2.4GHz及5GHz服務。西班牙政府依據歐盟於本年6月公布之國家頻率屬性表(CNAF)開放6GHz(5.945-6.425MHz)頻段,並制定網路速度增加之WiFi6新標準。依據前述規範,歐洲WiFi無線網路可用頻道數目將可能倍增。
A:法媒迴聲報(Les Echos)報本(110)年8月5日報導,食品主權(souveraineté alimentaire)概念由馬克洪總統於去(109)年3月封城前夕提出,於封城期間獲多家食品通路業者響應,優先供應法國產製農產品,以緩解封城期間進口產品通路受阻的影響;至解封後,政府仍鼓勵農產品在地生產銷售,呼籲民眾購買當地產製產品。然農業貿易統計顯示,法國2020年並未減少對進口農產品的依賴,農產品進口額仍維持550億歐元,出口額反自639億歐元下降至605億歐元,降幅5%。 法國國家農業食品與環境研究院(INRAE)經濟學者Vincent Chatellier分析其原因:(一)法國大豆、水果蔬菜及羊肉等多項農產品仍倚賴進口,呈現經常性貿易逆差;(二)整體農業仍倚賴殺蟲劑、瓦斯、堆肥及採收人力等生產關鍵要素進口。C氏另指出,諸如嚴格的環保/環境法規影響農用產品生產,可耕作土地減少、土地利用方式過於集中、農業人口減少、儲存設施有限等,均是影響法國推行食品主權的負面因素。 法國參議員Laurent Duplomb表示,法國農業人力成本較德國及西班牙高出1.5倍,與生產相關之稅負高出4%至7%,高生產成本使法國農業走向精緻化,然此也導致法國本地食品市場兩極化,使經濟能力有限的民眾偏向購買低價進口食品。 報導引述消費者民調透露,雖然大部分(68%)消費者表示對在地生產農產品感興趣,但實際購買時,55%民眾表示會查看品牌、44%注意價錢,僅10%會查看產地標示,顯示消費者於購買農產品時首重品質/價格比及美味程度,不特別注重產地。部份品牌過度強調法國生產,反引起消費者產生商業操作手法之不良觀感。 代表農產外銷企業的法國食品產業聯合公會(ANIA)主任Catherine Chapalain說明,倘民眾僅消費在地商品,則無論農業或食品業均將陷入衰退,故政府宜明確界定食品主權,便於企業遵循。
A:法媒迴聲報(Les Echos)本(110)年8月5日報導,法國政府記取過往20年廣設太陽能發電,卻忽略當地生產太陽能面板之失敗經驗,現於發展氫能時首重在地生產。目前法政府已藉振興計畫項下總額約72億歐元之氫能產業補助,輔導法商McPhy及比利時商John Cockerill,於法境Belfort、Béziers及上萊茵(Haut-Rhins)等地設立至少4家以再生能源電解水產氫之大型「綠氫」電解廠,期與中國氫產業相競爭。 法國能源智庫IFPEN主任François Kalaydjian指出,法國與德國並列當前政府最積極投資氫能的國家之一,法政府於短期內投入大量資金(其中20億歐元預計於2022年投入設廠),目的係考量氫能產線尚未自動化,所需人力成本高昂,故盼藉迅速進入量產階段,以規模經濟降低綠氫價格至商業可行程度,目前綠氫生產成本仍較以石化燃料進行電解的「灰氫」高約3至4倍。 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分析指出,各國氫能產業均處起步階段,尚無國際競爭壓力,儘管美國如Plug Power及Cummins等企業相繼投入氫能,然法國氫能產業優勢為擁有較成熟的歐洲市場,也獲得較多政府奧援。法國能源管理委員會(la Commission de Régulation d'Energie)近期一項刊物揭露,中國於2020年開始推動具企圖心的氫策略,未來可能很快就能生產有競爭力的元件。目前中國氫能產業尚落後歐洲2至3年,但在大量投資下,挾其低廉人力成本及產線零組件就近供應之優勢,很容易就成為各國氫能產業最大競爭者。中國已有北京派瑞華(PERIC)及天津製氫設備(Tianjin Hydrogen Equipment)等2家電解廠,惟其產能尚不得而之。 本報導所稱太陽能產業「失敗經驗」,係指法國鼓勵裝設太陽能裝置,反導致自中國進口大量太陽能板,使當地FerroPem及Photowatt等2家太陽能板生產商長期處於虧損狀態,於本年相繼宣布裁員。法國卡斯提(Jean Castex)總理就此於3月31日赴參議院受質詢時指出,太陽能對能源轉型至關重要,考量自中國進口太陽能板產生大量碳足跡,與潔淨能源宗旨不符,故刻要求相關單位輔導Photowatt持續生產,要求相關採購均需符合現行碳排放標準,並研擬於地方政府於太陽能面板政府採購案中新增自製率要求。
A:法媒迴聲報(Les Echos)本(110)年8月3日指出,法國境內汽車產業逐年外移,法製造產能自2004年370萬輛逐步下滑至去(2020)年130萬輛,倘未受疫情影響,亦僅將生產180萬至190萬輛,產業前景堪慮。法國產業主政官員目前普遍認為,急遽的電動車產業轉型計畫有助於翻轉汽車產業外移趨勢,恢復在法生產,然本政策之成功關鍵,在於否可建立起電池等關鍵零組件的在地供應鏈。 考量內燃機汽車組裝程序繁複,組裝線上的人力成本為法國汽車產業外移至土耳其、摩洛哥、斯洛伐克的主要原因,並連帶影響部分上游供應商為降低運輸成本而外移。汽車協會(Plateforme automobile)理事長Luc Chatel指出,法國汽車平均生產成本相較西班牙高出300歐元,較中歐國家高出600歐元。法國金屬產業智庫(l'Observatoire de la métallurgie)指出,整體汽車產業2018年至2019年間外移使法國損失7萬6,000個職缺,佔法國汽車產業27萬總就業人數之28%。 電動車組裝程序較內燃機汽車減少30%至35%,所需人力成本大幅降低,並不再是組裝線選址的主要考量因素,而電池作為最貴且最重的關鍵零組件,「就近尋求電池供應」已成為車廠選址的關鍵考量因素。如雷諾(Renault)汽車與中國遠景集團(Envision)及法國電池新創公司Verkor結盟於法境內設立電動車組裝線及電池廠,及Stellantis車廠於法國直接投資設立電池廠,均以此為主要考量。 報導引述麥肯錫(McKinsey)及法國各主要汽車產業協會代表建言指出,目前波蘭、匈牙利、捷克等歐洲國家均釋出政策紅利吸引電動車產線進駐,其中德國已成功引進特斯拉生產線,爰呼籲法政府應儘速成立一專供電動車上下游產業鏈進駐的「自由貿易港區」,以進一步降低法製電動車生產成本。倘不計入充電站或維修,預估電動車產業鏈可新增3萬6,000個職缺,彌補內燃機引擎所損失的5萬職缺。
A:資料來源:德國之聲(DW) 文號:1104080010號 根據德國之聲(DW)報導,BioNTech公司(下稱BNT)將使用與新冠疫苗相同的mRNA 技術來協助根除瘧疾,目標在 2022 年底之前開始臨床試驗。瘧疾目前每年導致全球逾 40萬人死亡(非洲兒童為主要染疫族群),而運用mRNA技術可比傳統方法更快產出疫苗。倘獲成功,新疫苗可能成為對抗瘧疾的重大突破,並結束長達數十年對於可靠瘧疾疫苗的探尋。此外,BNT亦計畫在非洲建立一個 mRNA疫苗生產據點,以協助非洲對抗傳染病。 本項研發瘧疾疫苗計畫目前已得到世界衛生組織、非洲疾病控制預防中心,以及歐盟的支持。歐盟執委會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吾人正見證mRNA技術所帶來的醫學革命,人類消滅瘧疾的目標,或可於這個世代內實現。
A:資料來源:德國明鏡電子報(der Spiegel) 文號:1104080009號 雖然企業接單情況不錯,但由於部分初級產品及原料供應出現瓶頸,德國製造業不得不在2021年6月再次減產。根據聯邦經濟暨能源部8月6日發布之統計,合計6月份工業、營建及能源供應業總產量,較5月份減少約1.3%。此為2021上半年的第5次下降,今年僅在3月份有所成長。早先根據路透社針對產業界人士的調查,原本預期6月份應有約0.5%的成長,不過官方統計發布後,結果仍讓不少人失望。 聯邦經濟暨能源部分析,造成6月份製造業產量下滑之原因,主要是半導體的供應缺口,特別是在汽車製造領域,目前仍存在此一問題。而在建築行業,則是因為木材原料短缺,但這個問題應該不久後可以解決。6月份工業生產一項即減少0.9%,營建業下降2.6%,能源生產則衰退0.6%。如與2020年2月相比(疫情導致各項防疫管制措施開始實施時),德國總體製造業產量下降達6.8%。 根據聯邦經濟部統計,目前德國製造業接單情況良好,2021年6月訂單約較5月增加4.1%,是近10個月來的最高峰。不過根據德國IFO經濟研究院(Ifo 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之商業景氣調查,將近三分之二的受訪公司表示,他們正面臨供料瓶頸。因此,德國工業在一定程度上不得不減產因應。 IFO經濟研究院的經濟景氣指標顯示,2021年7月份該項指數下降5點,來到22點。如以長期觀察,此一數值不算低,因此2021年第4季或許情況仍有轉機。根據德國VP銀行分析師Thomas Gitzel表示,一旦原料及關鍵零組件供應回穩,德國工業生產的缺口應可立即補足。不過,到年底之前情況能否真正走到這一步,還有諸多變數,例如疫情是否回穩,因此現下尚無定論。
A:出處:NL Times, 2021/08/05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要求出具新冠疫苗接種證明的荷蘭公司有增加趨勢 荷蘭時報NL Times報導, (Volkskrant)報導,由於目前大多數荷蘭居民都可接種新冠疫苗,因此要求出具疫苗接種證明的公司和組織越來越多,特別是旅遊公司。 一位發言人表示,荷蘭衛生部「不支持」公司實施個別的冠狀病毒政策,但並未表示「不允許」。目前各界對於是否可要求出具疫苗接種證明持不同意見,一派認為,如果可能,亦應允許提供替代方案,例如陰性檢測證明。其他人則強調公司可自行決定對顧客提出的要求。 相關人士對民眾日報(Volkskrant)表示,許多公司並未等待最終定論,特別是旅遊業認為,員工和顧客要求公司採取措施,以確保渠等更加安全,因此公司有立場要求出具相關證明。荷蘭旅遊公司協會 ANVR 主席 Frank Oostdam 支持旅遊業者之主張,他表示,近數月,許多旅遊公司通過反覆試驗得知,一個感染者會在旅遊行程中造成很大的麻煩。 露營專家 ACSI 經理 Pieter Melieste 表示,現在該公司為需要出具疫苗接種證明的公司之一, 導遊和旅遊團成員均表示每個人都接種過疫苗很重要,若非如此,將有更多的顧客取消行程。 其他國家的新冠病毒規則亦發揮了作用,例如,計畫在德國停留超過 24 小時的荷蘭未接種疫苗的旅客,必須在抵達後隔離兩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