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越南農業部表示,本(2021)年7月份越南農林水產品之出口金額達42億美元。累計本年前7個月越南農林水產出口金額達28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6.7%。 本年前7個月美國、中國、日本及韓國為越南農林水產品最大之出口市場,其中美國市場佔28.9%,中國市場佔19.2%。 在進口方面,本年7月份越南農林水產品進口金額為1.6億美元,累計本年前7個月越南農林水產進口總額達1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9%。
A:越南Covid-19疫情持續惡化,越南南部諸多省市執行社交距離政策,對貿易及服務業帶來嚴重衝擊。 本(2021)年7月份越南貨物零售總額及消費服務營業額達339.4兆越盾(約147.6億美元;1美元約為23,000越盾),較去年同期減少19.8%。其中,貨物零售金額達291.8兆越盾(約126.9億美元),減少11.4%;餐宿服務營業額達21.2兆越盾(約9.2億美元),減少53.8%;旅遊業營業額達1,330億越盾(約578.3萬美元),減少92.6%;其他服務業營業額達26.3兆越盾(約11.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43%。 累計本年前7個月越南貨物零售總額及消費服務營業額達2,791.3兆越盾(約1,213.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微漲0.7%(倘扣除物價成長因素,減少5.2%)。其中,貨物零售金額為2,269.7兆越盾(約986.8億美元),成長3.2%。其中糧食、食品成長6.2%;交通工具成長2.7%;成衣成長0.5%;家庭用具減少2.8%;文化、教育用具減少2.9%。本年前7個月若干省市之貨物零售營業額為海防市成長7.5%、峴港市成長5.3%、河內市成長3.4%、芹苴市成長2.3%、廣寧省成長1.2%、胡志明市減少5.8% 及北寧省減少0.5%。 餐宿服務營業額達243.6兆越盾(約105.9億美元),減少11.8%。其中,藝安省減少17.1%、海陽省減少15.6%、峴港市減少13.8%、河內市減少9.6%、胡志明市減少5.2%、平陽省成漲0.2% 及同奈省成長2.5%。 旅遊業營業額達4.5兆越盾(約1.9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58.8%。其中減少幅度較大的包括胡志明市減少49.8%,海防市減少47.1%、河內市減少43.5%、峴港市減少41.9%、芹苴減少26.6% 及廣寧省減少24.6%。 其他服務業營業額達273.5兆越盾(約118.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4.2%。其中慶和省減少11.2%、平陽省減少11.1%、胡志明市減少9.7%、平定省減少5.7%、巴地頭頓省減少4.9%、河內市減少1.1%、順化省成長1.1%、峴港市成長1.2%、海防市成長2.1% 及藝安省成長2.9%。
A:今年上半年,尼國銀行及金融公司的收入約為5280萬美元。經濟學家解釋原因以本國貨幣計算,2021上半年,金融系統在其損益表中報告的利潤為 18.48 億尼幣,去年同期為 12.6 億。 根據監管和金融機構(Siboif)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尼國銀行利潤約為 5280 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 43%。以當地貨幣計算,今年上半年,金融系統在其損益表中報告的利潤為18億4800萬尼幣,而去年同期為12億6千萬尼幣,增長47%。 數據顯示,儘管仍低於政治危機前收入,然金融體系繼續產生利潤。經濟學家Néstor Avendaño表示,在 2018 年 4 月社會政治危機之前,該銀行的盈利率是中美洲地區最高的銀行之一,根據 Siboif 數據2017 年 6 月上半年,銀行利潤為 26億2300萬尼幣,高於 2016 年的 22億4500萬尼幣,成長顯著。 由於信貸減少,盈收能力下降,但今年與去年相比仍略有增加,增長3.4%。 2020 年 6 月由於經濟上及政治上嚴重的不確定性,以致貸款很少,經理人、家庭和企業家也減少其投資支出。截至今年5月,貸款總額為33.55億美元,與社會政治危機前積累的50.76億美元相去甚遠。換句話說,經濟仍需要恢復 17.21 億美元的流動性注入,以達到衰退前的水平。 經濟學家Enrique Saenz指出,與危機時期相比,今年銀行的盈利能力略有改善,但仍遠未達到 2017 年的水平。銀行利潤自Ortega上台以來增加2倍,與中美洲其他地區以及與新自由主義政府相比,利潤倍數增加,是由於利率差異,及市場寡頭壟斷控制而增加。另信貸利率與儲蓄利率相比,比中美洲其他地區要寬得多,因此利潤更高。因此利潤增加的原因之一是中介率增加,這是在尼加拉瓜存在的危機條件下的一種反常現象。Vendaño 表示,儘管有貸款利率和存款利率之間的巨大差距仍存在,還有其他因素使經濟難以恢復到危機前水平。在銀行體系中,主動利率為 11.1%,隱性利率和被動利率僅為2.5%,差距很大,經濟學家指出,由於信心不足信貸並沒有大幅上漲,私人和外國投資下降,公共投資增加,工資連續三年凍結。近3年平均工資的惡化大約12%,因此消費支出減少。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銀行系統受到存款外逃、信貸凍結(銀行的主要業務)的強烈影響,這反過來又導致分支機構和窗口關閉。自2018年至今年年初,共關閉了166家分行和窗口。由於分行關閉,有 3,054 名工人失業。面臨信用損失和未來貸款問題,並未見 BCN 或 Siboif 授權將利潤分配給合作夥伴。Saenz認為銀行盈利能力恢復背後因素為,尚有不同的機制保有利潤,如中介利率等,加上銀行在股票市場上的投資,如購買政府票卷等也有影響。
A:拉丁美洲暨加勒比海經濟委員會(CEPAL)報告指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造成全球經濟危機,2020 年拉丁美洲外國直接投資 (FDI)金額僅達1,054.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34.7%,創下近10年以來新低紀錄,亦為自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下跌37.1%以來之第2低水準。 回顧拉丁美洲外人投資自2012年達2,146.44億美元新高紀錄後,除2018年曾有年成長13.2%外,外人投資金額表現普遍不佳,受影響最大者為巴拿馬,該國2020年衰退幅度達140%,2020年之中美洲地區國家平均外人投資衰退達89.4%,另南美洲國家平均外人投資衰退40.4%。拉丁美洲區域國內生產毛額平均衰退6.8%,貧窮和極端貧窮比率分別上升至 33.7% 和 12.5%。
A:標題:南越地區各省市工商廳協助農產品銷售 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西貢經濟時報,2021年8月5日 越南後江省工商廳表示,越南政府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實施第16號指令,導致該省部分將收成之農產品難以銷售,造成庫存量大增,包括蔬菜75公噸、水果470公噸、水產品2,000公噸、肉類(豬肉、牛肉、家禽肉等)94公噸。其中,紅毛丹52公噸、龍眼73公噸、甜瓜55公噸等。上述農產品主要集中在後江省Ngã Bảy市、Long Mỹ社、Vị Thuỷ縣及Châu Thành A縣。另,隆安省工商廳亦表示,8月係火龍果收成季節,預計月產1萬5,000公噸,但該省目前因實施防疫措施而造成收成、運輸及收購作業困難。 此外,蓄臻省工商廳表示,該省農作物將收成之農作物,包括龍眼約2萬4,443公噸,收成時間自7月至12月,每月收成量約4,000公噸;柚子約1萬5,373公噸,每月收成量1,500公噸,收成時間自7月至11月,而12月收成量達7,826公噸;牛奶果收成量約4,600公噸,收成時間11月及12月,12月收成量最高可達4,500公噸;橙子收成量約1萬5,800公噸,收成時間自目前至12月;芒果收成量約1萬5,535公噸,收成時間11月及12月;檸檬收成量約2萬496公噸,收成時間自目前至12月。 上述省份工商廳已紛紛致函越南工商部南部辦事處反映,並與各省市投資促進中心協助向各大超市、批發市場及傳統市場進行分銷上述農產品工作,並擴大至全越南食品加工企業。Vietnam Post及Viettel Post與相關各省市投資促進中心協助推廣農產品至Postmart.vn及Voso.vn網購平臺,俾促進同塔省及安江省龍眼、永隆省蕃薯等產品之銷售。
A:資料來源:越南年輕人報網站,2021年8月5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由於前江省政府刻正考慮關閉該省工業區之生產運作,因此多個協會提出應根據各地疫情不同之情況採取“2就地(就地生產、就地用餐)”生產模式之建議。 越南紡織協會(VITAS)阮氏雪梅(Nguyen Thi Tuyet Mai)副秘書長表示,至今已有95%紡織工廠停產,主因係紡織廠勞工數多超過1,000人以上,因此難以滿足政府規定的 “三就地”措施。此外,部分合作夥伴計劃將訂單轉移至其他國家生產,以避免發生供應鏈中斷,造成許多紡織工廠面對“雪上加霜”之困境。 越南工商部工業局張清懷(Truong Thanh Hoai)局長表示,由於美國與歐洲市場已重新開放,消費需求復甦,爰生產鏈停產的時間必須縮短,倘生產線長期中斷,恐會導致紡織業、鞋業、電子業,以及木材暨林產等重點產業之訂單轉移至國外競爭對手,屆時越南將會被排除在全球供應鏈外。 另,數以萬計勞工因工廠停產而選擇返鄉,越南政府若未規劃完整配套措施,未來疫情得到控制時,製造工廠嚴重缺工之問題將會顯現,大型跨國企業將面臨生產能力不足及大量訂單難挽回之困境。 越南電子企業協會杜氏翠香(Do Thi Thuy Huong )執行委員表示,”三就地”防疫措施,雖成功適用於北部省份,但每波疫情與每個地區都有不同情況,很難套用。製造工廠應在未感染處劃出“綠色區域”,讓工廠在該區塊內以“2就地“模式來生產。另設定兩點一線的上下班路線,在做好防疫工作前提下,讓勞工能返回住所休息。 杜執行委員強調,紡織、鞋類、手袋、電子,以及木材暨林產是越南4大重點產業,年出口金額達1,500億美元,占全國出口總額之60%,就業勞工高達800萬人,對越南經濟影響甚大,因此需加快對上述產業勞工施打疫苗速度,俾儘速恢復生產
A:綜合美媒報導,美國拜登總統本(5)日發布行政命令致力推動美國在清潔能源汽車及卡車的領導地位,設定2030年全美零碳排汽車銷售將達整體汽車銷售量一半的目標,美國環保署(EPA)及交通部亦將制定更嚴格的燃油效率與廢氣排放標準,此舉標誌拜登政府將首度運用監管方式因應全球暖化議題,白宮並邀請大型汽車製造商及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UAW)代表出席簽署儀式,綜整如次: 一、推動美國領導地位:白宮於聲明中強調全球正朝向電動車市場,美國雖為電動車科技的開創先驅,然目前在全球電動車暨電池生產業已落後,美國電動車市場占有率僅為中國1/3,拜登總統提出的「重建美好方案」(Build Back Better),以及聯邦參院版本「基礎建設法案」,均將提供投資電動車基礎設施、製造及相關獎勵措施所需經費,有助美國創造高薪製造業工作,引領全球電動車產業發展,並節省美國民眾支出。 二、美國主要汽車商表達支持:拜登政府零碳排汽車的銷售目標,其中包括電動車、燃料電池及插電式油電混合車;美國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等大型車廠發表聯合聲明承諾2030年前將實現動電動車占整體銷售量40%-50%;BMW、本田、福斯、富豪等車廠亦發表聯合聲明稱已配合美國加州共同制定新的漸近式溫室氣體法規,將致力對抗氣候變遷,推動未來 9 年電動車銷售量占比40-50%。 三、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UAW)亦發表聲明支持:強調各國競相打造未來汽車,目前正處於汽車業的關鍵時刻,美國正落後中國及歐洲,需要進行更多投資,並指出UAW關切重點在於保護勞工權益,此亦為美國中產階級的核心與靈魂,盼藉由發展電動車從零件到組裝的製造體系,創造工作機會,並提供更高薪資及福利。 四、實現電動車銷售自願性承諾關鍵:美國主要車廠強調實現前述電動車銷售目標仍仰賴「設定全美溫室排放標準」、「持續投資充電基礎建設」及「消費者購買電動車獎勵措施」,例如美國參院版本「基礎建設法案」撥款各級政府75億美元建置充電站,拜登總統先前提出2030年全美建置50萬個公共充電樁目標,目前全美約有11萬個公共充電樁,此外針對電池生產、開發及回收撥款60億美元基金;目前參院法案版本與主要車廠期待最大差異在於購買電動車之額外稅務優惠。 五、環保團體對自願性承諾表達關切:強調運輸業為美國最大溫室氣體排放來源,自願性承諾不足以使汽車業過渡電動化,須採取更強力措施遏止溫室氣體排放, 並批評過去主要車廠曾撕毀與歐巴馬政府之減少汙染協議。
A:標題:越南本(2021)年1月至7月農林漁產品出口年增26.7% 資料來源:越南統計總局網站 (gso.gov.vn) 日期:2021年8月4日 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根據越南農業暨農村發展部統計,本年1月至7月越南農林漁產品進出口總額高達532億美元。出口金額達286億美元,年增26.7%。其中,農產品出口額達122億美元,年增15.1%;林產品達102億美元,激增54%;水產品達49億美元,年增12%;畜牧業產品出口2.54億美元,年增16%。 本年7月越南農林漁產品出口總額達42億美元,年增26.7%,月減9.5%。其中,農產品出口金額達18億美元;林產品達14.1億美元;水產品達8億美元;畜牧產品4,410萬美元。 其中,高成長率之出口產品,包括橡膠(出口量及金額分別成長33.6%及73.6%);腰果(出口量及金額分別增加21.4%及14%);木薯及木薯製品(出口量及金額,分別成長10.3%及24.1%);楜椒出口金額達5.99億美元,成長49.8% (註:出口量18萬2,000公噸,衰退1.3%)。 本年大部分農產品出口價格均上漲, 包括楜椒,前7月平均每公噸出口價格3,292.9美元,激增51.8%;橡膠1,677.4美元,增長30%;稻米541.5美元,增長11.2%;咖啡1,840美元,增長8.3%;木薯255.3美元,增長14.1%;茶葉1,655.3美元,微增4.4%。惟腰果出口價格下降至6,092美元,衰退6.1%。 越南農林漁產品主要出口市場,包括美國、中國、日本,以及南韓。其中,美國占28.9%(金額達82億美元);中國占19.2%(金額達55億美元)、日本占6.8%(金額達19億美元),南韓占4.3%(金額達12億美元)。 進口方面,本年1月至7月越南農林漁產品累計進口總額達247億美元,激增42.8%, 本年前7月越南農林水產品貿易順差39億美元,年減25.8%。
A: 依據日刊水產經濟新聞本(2021)年8月5日報導辦理。 有關漁業勞動問題,國際上已經開始討論。針對現代也被稱為「奴役勞動」問題,已有國家實施引制措施並向聯合國提出對策。 管理鮪魚資源的中西部太平洋漁業委員會 (WCPFC) 已開始討論漁船船員的勞動基準,並在 本(2021)年7 月 13 日舉行的視訊會議研討會上提交草案,預計最快在本年11月開始年會上通過。 強制勞動及現代奴役制也被列入聯合國可永續發展目標 (SDGs) 作為須根除問題。 在漁業方面,去年5月,中國大陸漁船上一名印尼船員死亡,被懷疑遺棄在海中等,一系列侵犯船員人權的報導後,問題開始浮現。美國政府指稱因中國大陸漁業公司疑似強制勞動,於本年5月公布禁止鮪魚及劍旗魚等水產品輸入美國,並期待拜登政府也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漁業補貼談判提案解決奴役勞動問題。此一措施係美國對中國大陸政策的一環,主要使全球提高對外國籍船員強制勞動的責難及關心。 鮪魚資源管理組織WCPFC討論該問題,並非要在目前時點決定強制勞動的定義,印尼政府表示此係要求WCPFC改善的必要性。到去年9月經技術及遵從次委員會,在同年12月在年會討論達成共識,本年7月形成措施案等,短時間內快速進展;倘一天勞動時間及航海日數等為追究對象,包含日本在內遠洋漁業的做法勢必受到影響。其他區域漁業管理組織方面,美國在大西洋鮪類保育委員會(ICCAT)提案被原則採納提出報告。」 WCPFC技術與遵從次委員會討論「漁船船員勞動基準相關保護管理措施」草案,採用2016年的「觀察員安全相關保護管理措施」為藍本,列舉出加入保險及提供下船·回國機會、最低年齡16歲以上等、確保公正安全的勞動條件、行蹤不明或落海時須搜尋72小時、死亡時之因應等。 未來將反映本次研討會所提出之修正點,於本年9月WCPFC技術及遵從次委員會再檢討,年會提出後倘獲得正式共識,將依措施內容,對不遵守規則遭發現有強制勞動,可能以WCPFC中違法船論處,並揭示在違法、無報告及不受管制漁船名單。有關漁業勞動問題屬國際勞工組織(ILO)管轄,中國大陸已基於該點於去年WCPFC年會提出反對意見,ILO相關負責人員也參加本年7月13日研討會,確認由區域漁業管理組織依實際狀況設計基準再與ILO互補,無法否定在WCPFC討論。 按遠洋漁業屬特殊產業,勞動時間須配合捕魚,到達及尋找漁場時間長,勞動及休息時間難以掌控。且漁船長期滯留海上,因領導統御及心理素質問題,加以外籍船員語言隔閡,導致強制勞動問題不斷被提出,在日本、南韓、中國大陸及我國都有類似案例,倘由區域國際漁業組織及ILO合作提出嚴格的勞動基準,對各國遠洋漁業當有重大影響,似應檢討現行船員培育訓練及修訂相關法規制度,俾產業永續發展。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Vnexpress網報,2021年8月3日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最新全球貿易統計,2020年越南紡織品出口金額達290億美元,超越孟加拉成為全球第2大紡織品出口國,僅次於中國大陸。自2010年起孟加拉一直位居全球第2大紡織品出口國,受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影響,越南與孟加拉紡織品出口均衰退,但後者衰退更多。2020年孟加拉紡織品占全球市場6.3%,出口金額達280億美元。目前標有「越南製造」的紡織品占全球市場6.4%,與2010年之2.9%相比,進步明顯。 孟加拉主要生產低價紡織品,而越南近幾年來積極培訓技術勞工,將生產線提升至生產高端服裝。孟加拉Dhaka Tribune報曾提及,越南在越南-歐盟自由貿易協定(EVFTA)生效、疫情爆發初期更接到自中國大陸轉移之訂單,多重優勢使孟加拉面臨更大威脅。孟加拉對外政策中心(CPD)成員Mustafizur Rahman教授指出,越南不僅出口金額超越孟加拉,勞動生產率、資本生產率及產品多樣化都優於孟加拉。 據越南統計總局資料,2021年前7月越南紡織品出口金額達186億美元,年增14%。越南工商部預期在美國及歐盟等主力出口市場經濟開始復甦前提下,對衣服及鞋物需求恢復,將使越南訂單增加,預估2021年越南紡織品出口有望達390億美元。
A:拜登總統於7/28前往賓州Lehigh Valley參觀電動垃圾車製造商Mack Trucks Inc.時表示「購買美國貨」已成為口號,誓言將確實執行。拜登總統於今年1月簽署「購買美國貨」行政命令,強制要求聯邦政府應加強採購美國產品及服務,以支持本國製造商。 依據拜登政府正研擬修訂之「購買美國貨」規定,聯邦機構採購之產品中,美國自製率的最低門檻將立即自55%提高到60%,在2024年及2029年前則分別提高到65%和75%。 白宮亦表示,擬議修訂案中將針對某些關鍵產品訂定更高的本國製產品投標價格優惠,以支持美國國內供應鏈。並將要求製造商申報國內自製率之比例。但新規定將不適用於服務業。對於目前供不應求之半導體產品應該也影響不大。
A:尼加拉瓜新聞報報導,依據尼國中央銀行最新統計顯示,該國2021年1-5月家電進口6,09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4,180萬美元成長45.6%。主要進口家電商品包括:電視(1,460萬美元)、冰箱(1,090萬美元)、洗衣機(560萬美元)、電熨斗(250萬美元)。倘以進口重量為區別2021年1-5月家電進口重量達7,756.3公噸,較上年同期5,020.2公噸成長54.5%。倘以2021年5月為計算基準,尼國家電進口1,52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810萬美元成長87.6%。 尼加拉瓜微中小型企業協會(Consejo Nicaragüense de la Micro, Pequeña y Mediana Empresa,Conimipyme) Leonardo Torres會長表示,2020年上半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影響國內消費需求,較比之基期較低所致,另自2021年8月起尼國公務員加薪5%,對於內需消費市場亦有增加潛力,展望樂觀,此外尼國每年民眾傳統消費旺季計有5月份母新節及12月耶誕節等節慶。
A:我工業總會與智利全國工業總會(SOFOFA)於智利時間本(110)年7月30日上午8:00(台北時間晚間8:00)以視訊方式共同舉辦「第1屆台智(利)產業論壇」,以「智慧製造」為主題探討兩國產業發展現況及剖析疫後商機,會議重點如下: 論壇首先由我工總常務理事李詩欽及智利工總理事長Richard von Appen致詞,二位產業領袖均強調應結合雙方產業優勢以共創發展利基,隨後雙方簽署台智合作協議,展開兩國產業合作新頁;另智利外交部對外貿易推廣總司(ProChile)總司長Jorge O’Ryan及我國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副局長劉志宏等亦應邀出席致詞並表示欣見台智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在貿易、投資、產業等極具發展潛力,盼未來藉由本協議能進一步深化及落實,並加強合作參與區域經濟整合。 「智慧製造」專題簡報及產業對話: 1. 分別由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研究員徐遵慈闡述「全球供應鏈移轉趨勢下臺智產業合作利基」、電電公會主任委員謝清福偕廣運機械公司秘書張絡媛介紹「台灣智慧製造技術現況及成功經驗」及智利工總首席經濟學家Rodrigo Mujica解析「智利產業發展與前景」; 2. 嗣由中華經濟研究院資深副執行長李淳及智利工總國際處長Manuel José Prieto共同擔任引言人,與前述3位台智專題講者深入研討疫情帶來之價值鏈移轉、低接觸經濟發展等趨勢所帶來台智產業合作之新機;兩國專家指出遠距工作相關產品及應用、智慧城市、電子商務、5G等為台智可加強合作領域等,另我電電公會謝主任委員說明我國積極向外投資,尤其智慧製造為各國產業未來趨勢,並盼未來有機會前往拉美地區進行投資。 駐智利代表處公使劉聿綺於論壇閉幕致詞時強調,台灣科技及數位產業發達,且為全球產業鍊不可或缺之重要成員,籲請智利產業領袖及企業支持台灣加入CPTPP、太平洋聯盟(PA)及數位經濟夥伴協定(DEPA),為台智兩國創造互利雙贏新局面。
A:2010年智利ICT服務僅佔其總服務出口之24%,至2020年則已成長至35%,出口總額達3.78億美元,為其無形出口商品最具潛力項目;又智利從事ICT服務出口之企業達203家,其中113家為中小企業,出口市場廣達美國、秘魯、哥倫比亞、英國、馬來西亞、中國大陸、新加坡、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紐西蘭等125國,因此智利亟欲透過制定國際監管框架來加強拓展數位服務國際市場,並扶植中小企業發展。 數位經濟夥伴協定(DEPA)為全球數位經濟相關協定之先驅,係由智利、新加坡及紐西蘭等國基於促進小型經濟體之數位及中小企業發展等共同利益而簽署,盼透過資訊自由流通、數位產品不歧視待遇、人工智慧、數位身份識別及隱私權保護等促進發展數位產品及數位服務出口。
A:智利參議院頃於本(110)年8月3日以30票贊成通過數位經濟夥伴協定(DEPA),爰協定將於近日公布生效。該次部Rodrigo Yáñez次長親自出席參議院表決DEPA之議程,渠強調DEPA為智利貿易政策現代化之重要里程碑,在當前國際貿易及全球價值鏈受疫情重大衝擊下,將發揮經濟復甦及永續發展之關鍵作用。 Y次長並再次補充說明音樂、應用軟體、電子書及線上遊戲等數位產品已成為國際貿易標的,需透過良好監管體系來管理,DEPA涵蓋之新貿易規則提供更高透明度及確定性,提升線上環境之信任度,確保個人及業者提供之產品及服務可透過網際網路進入全球市場。
A: 智利全國農業協會(Sociedad Nacional de Agricultura)於本(110)年7月26日舉行農業發展論壇,會中邀請智利農業部長María Emilia Undurraga、智水果生產商聯盟主席Jorge Valenzuela、智奶品生產商聯盟主席Marcos Winkler、智肉類屠宰廠協會主席 Alejandro Anwandter及酒莊、林業及種苗業者代表出席,就目前智利農產品發展所面臨之瓶頸進行討論,其中CPTPP亦成為議題焦點之一: (一) 智利全國農業協會主席Cristían Allendes於論壇中就智迄今遲未批准CPTPP提出警示:當今面臨各國強烈競爭下,倘智利農業失去競爭力,將連帶失去收入、稅收及工作機會,只能任由其他國家取代智利之領導地位並阻礙智利農產出口持續增加。 (二)智農業部長María Emilia Undurraga亦於論壇中說明CPTPP係一現代化之協議,不但有利分散智農產品出口市場,並可透過CPTPP夥伴國家間之合作,將智利農產品輸銷至更多國家。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最新財報報導,因全球經濟及能源需求自COVID-19疫情復甦使國際油價及沙國產油量回升,該公司本(2021)年第2季扣除宗教捐及應繳稅金之稅後淨利較去(2020)年同期大幅成長288%至954.7億里雅(約254.6億美元),優於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前所預期之240億美元、摩根大通(JPMorgan)預期之237億美元、沙烏地金融機構Alrajhi Capital預期之253億美元。 上述財報亦顯示,Saudi ARAMCO本年第2季發放703.3億里雅(約188億美元)股利分紅,佔獲利約4%,惟BP、Chevron、Exxon Mobil Corp.等國際主要石油公司分紅佔獲利比皆高於5%。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中央銀行(SAMA)之支付交易管理機構(Saudi Payments)最新統計報導,因零售業之智慧裝置使用量大幅增加,沙國本(2021)年上半年無接觸式支付交易量較去(2020)年同期成長147%至21億筆,金額總計2,030億里雅(約540億美元),在所有銷售點支付(point-of-sale payments)交易量占比高達94%.。 上述統計亦顯示,此間使用手機等智慧裝置進行支付交易量成長310%至7.24億筆,金額總計560億里雅,在所有無接觸式交易量占比34%。此外,使用政府針對電商所推出之專屬支付系統mada e-commerce payment的商家數量成長450%至28,000家,至於該系統交易量則成長112%至1.46億筆,金額總計310億里雅。 據悉,Saudi Payments持續投資國內數位基礎建設,此係沙烏地2030願景政策之金融業發展計畫重要一環(Saudi Vision 2030 Financial Sector Development Program),該計畫目標係推展無現金交易社會,於2030年前將電子交易率提升至70%。 另據媒體引用金融科技公司Fintech Saudi最新報告報導,目前沙烏地16至22歲年輕人口中僅18%使用現金交易,另60歲以上人口則約有半數使用現金,顯示沙烏地推動無現金交易社會措施逐漸奏效。該報告亦顯示,包括首都利雅德在內之中部地區有20%人口係使用現金進行日常交易,另西部地區使用現金人口則為37%,至於全國整體仍有60%人口仰賴現金交易。
A:據媒體引用科威特財政部最新統計報導,科威特去(2020-21財政)年度政府預算赤字因收入下跌而攀升174.8%至108億科威特迪納爾(約355億美元),其中政府收入減少38.9%至105億迪納爾,支出則增加0.7%至213億迪納爾。 科威特經濟受COVID-19疫情衝擊極大,惟科國國會持至本(2021)年6月才批准本(2021-22財政)年度預算案,嚴重影響國內經濟復甦,至於本年度預算支出預估為230.5億迪納爾,赤字則為121億迪納爾。 儘管科威特為產油國且本年國際油價已見回升,科國財政部長Khalifa Hamada此前卻憂心表示,由於國內財政極為吃緊,國際油價需增加至每桶90美元以上方有助科國石油收入平衡預算支出。
A: 據約旦時報報導,安曼商業總會(Amman Chamber of Commerce, ACC)指出,2021年上半年約旦核發之原產地證明書20,320份,出口貨物總價值降至3.93億約幣(5.55億美元),2020年同期為17,351份價值為4.87億約幣(6.87億美元)。 安曼商業總會指出,約旦出口至沙烏地阿拉伯之貨物共核發4,878份證書,其次科威特4,398份,阿拉伯聯合大公國2,937份,伊拉克939份,埃及548份。按價值計算,2021年1月至7月約旦貨物大部分出口至伊拉克,約1.15億約幣(1.62億美元),其次是沙烏地阿拉伯約3,600萬約幣(5,084萬美元),接著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埃及,各有3,100萬約幣(4,378萬美元),科威特為2,200萬約幣(3,107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