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柬埔寨啟動「總體經濟監測資料庫系統」測試 資料來源: 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1年7月28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柬埔寨國家銀行(NBC)與亞洲開發銀行(ADB)經濟研究與區域合作部啟動「總體經濟監測資料庫系統」(MSDS)之測試,以確保及時掌握柬國總體經濟與金融狀況。 MSDS為線上資料庫系統,可用於分析與監測總體經濟及金融狀況,以確保價格穩定與制定永續經濟成長的政策。該系統得到亞洲開發銀行(ADB)的技術援助,以及日本政府的金融支持。該資料庫將透過70個關鍵指標、表格及其他300多個圖形及數據,進行監測與評估柬國經濟及金融的進展。 該系統關鍵指標與其他數據按月、季度及年度編制,分為6個主要總體經濟領域,包括全球經濟轉型、總體經濟穩定性、海外領域、稅務領域、金融領域,以及經濟狀況與柬埔寨相似的國家進行比較的指標等。
A:2021年上半年柬埔寨建築材料進口量逆勢增長 資料來源: 柬華日報,商業經濟,2021年7月26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據柬埔寨國家銀行統計,2021年上半年柬埔寨建築材料進口量較去年同期增長16%。該行指出,未完成的建設項目仍持續進行施工,但新開發案則大幅減少。今年上半年新開發案較去年同期下降11.4%,特別是有關旅遊和商業建設的建案銳減尤為明顯。 房地產專家指出,即使柬埔寨面臨疫情社區傳播衝擊,國內重大建設項目仍未暫停或停止。部分建築項目因缺乏工人,或涉疫而被迫放慢施工進度。 DNZ Realty執行董事林占樂表示,儘管面臨新冠疫情帶來的挑戰,但公寓開發案仍在現有條件下保持施工。自2021年2月以來,公寓銷售量之所以下降,是因為消費者與銷售方無法直接面對面交談,而通過網絡銷售則降低成交率。惟許多專家和投資者仍對柬國房地產和建築業持樂觀態度,預期在疫情過後,該等行業會很快復甦。
A:資料來源:越南投資報網站,2021年7月29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根據越南計畫投資部企業登記管理局統計,2021年1至7月,越南全國計有7萬9,673家企業退出市場(申請暫停營業、停業待辦理解散手續及已完成解散手續),較2020年同期增加25.5%,其中胡志明市有2萬3,199家企業,占全國29.1%。申請暫停營業為4萬251家企業,約占企業退出市場總家數之50.5%,其中胡志明市占 1萬2,071家企業,創下2016年至2021年期間前7月申請暫停營業之最高紀錄。 自2021年4月27日越南發第4波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已嚴重影響各省市的經濟活動。疫情已影響胡志明市 70% 以上的企業,眾多企業不得不申請暫停營業,即使正在營業的企業之營業額亦較疫情前銳減50%至90%。 此外,許多企業無法於極短時間(1天)內,依照胡志明市人委會防疫要求,滿足“3就地”(就地生產、就地用餐、就地休息)措施,而被迫暫停營業。 企業登記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暫停營業家數最多的產業為機汽車維修、批發暨零售業(1萬5,180家,約占37.7%)、營造業(5,491家,約占13.6%),以及製造加工產業(4,717家,約占11.7%)等。2021年前7月,暫停營業的企業多數集中於創業不久之企業,居首為成立5年以下的企業 (2萬1,129家,約占52.5%),其次為5到10年的企業(1萬469家,占26%),以及10年以上的企業(8,653家企業,占21.5%)。 另據企業登記管理局統計,2021年前7月,越南申請恢復營業的企業達2萬9,602家,較2020年同期增加3.6%。恢復營業家數最多之產業為機汽車維修、批發暨零售業(1萬365家,占35%),其次為營造業(4,415家,占14.9%),以及加工製造業(3,656家,占12.4%)。 2021年前7月,新成立的企業家數達7萬5,823家,年增0.8%,為越南2016年至2021年期間前7月增長創下最低紀錄,惟註冊金額卻達1,065兆4,130億越盾(約461億美元),年增13.8%。
A:標題:越南2021年7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0.62% 資料來源:越南工業暨貿易資訊中心網站,2021年7月29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根據越南統計總局資料,越南本(2021)年7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上(6)月份上漲0.62%。其中,除成衣、帽子與鞋類、電信、文化、娛樂及旅遊等服務費分別減少0.03%、0.05%、0.1%,以及貨品及其他服務業維持穩定之外,以下7個項目之CPI均呈上漲,包括交通費用上漲2.36%、房屋及建材上揚0.88%、糧食食品及餐飲業上漲0.67%、教育費用上漲0.25%、飲料與香菸上漲0.18%、藥品及衛生服務上漲0.12%、家用物品及設備上漲0.06%、藥品及醫療上漲0.03%。 此外,本年7月份黃金價格較上月下跌1.39%,較2020年同期攀升7.07%;美元價格較上個月上漲0.09%,較2020年同期下降0.55%。 越南統計總局公布越南2021年7月份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 單位:% 2021年7月份CPI指數 2021年1至7月較2020年同期增減 2019年原始據數 較2020年7月份增減 較2020年12月份增減 較2021年6月份增減 全國 城市 全國 城市 全國 城市 全國 城市 全國 城市 物價消費指數 105.53 105.79 102.64 102.94 102.25 102.27 100.62 100.64 101.64 101.90 1-糧食食品及餐飲業,其中: 109.75 110.20 100.52 101.41 101.22 101.55 100.67 100.87 100.81 101.33 -糧食 108.24 107.54 105.00 104.26 102.60 102.49 100.36 100.38 105.45 104.01 -食品 110.29 111.11 99.23 100.73 100.85 101.46 100.95 101.34 99.56 100.45 -戶外餐飲 109.05 109.27 101.87 101.85 101.57 101.44 100.11 100.14 102.01 102.07 2-飲料及香菸 103.50 103.75 101.75 101.72 101.37 101.25 100.18 100.10 101.59 101.52 3-成衣紡品、鞋類及帽子 102.25 102.44 100.88 100.75 100.46 100.38 99.97 99.97 100.85 100.79 4-房屋及建材(*) 105.83 105.87 104.44 104.06 103.35 102.97 100.88 100.73 101.65 101.77 5-家用物品及設備 102.30 102.99 100.57 100.62 100.60 100.53 100.06 100.04 100.54 100.72 6-藥品及醫療 102.37 102.65 100.16 100.13 100.10 100.08 100.03 100.01 100.21 100.22 -醫療勞務 102.42 102.77 100.02 100.03 100.01 100.03 100.00 100.00 100.06 100.06 7-交通 102.37 102.18 113.82 112.94 111.72 110.91 102.36 102.21 106.76 106.36 8-電信 98.11 97.54 99.15 99.02 99.42 99.15 99.95 99.96 99.29 99.28 9-教育 107.24 107.92 104.12 104.59 100.45 100.58 100.03 100.02 104.09 104.58 -教育服務業 107.70 108.34 104.44 104.86 100.38 100.56 100.00 100.00 104.46 104.87 10-文化、休閒及旅遊 98.58 99.04 98.91 99.05 99.65 99.60 99.90 99.85 98.82 99.09 11-貨品及其他服務業 104.85 106.29 101.44 101.59 100.89 100.97 100.00 100.00 101.64 101.87 黃金 136.92 136.92 107.07 107.07 98.84 98.84 98.61 98.61 116.43 116.43 美元 99.41 99.41 99.45 99.45 99.77 99.77 100.09 100.09 99.19 99.19 核心通貨膨脹(**) 備註:本表第(*)項係包括房屋租金、水、電、燃料及建材項目。 城市:係指五大直轄市(包括河內市、海防市、峴港市、胡志明市及芹苴市)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7月29日報導,貿工部長顏金勇7月28日走訪榜鵝數位園區(Punggol Digital District)時宣佈,首批確認將進駐的跨國企業已計畫在星國設立基地,並充分利用該園區的協作生態系統,進一步推動企業與大學之間合作。該園區將於2024年落成,預計可為星國增加逾2,000份科技相關工作,包括欺詐獵人(fraud hunter)、資料分析師和解決方案工程師、人工智慧和區塊鏈開發員等。 榜鵝數位園區是首個採用智慧市鎮管理平臺的智慧商業園區,透過開放智慧平臺即時收集園區內的資料以進行有效管理,亦有助企業和學生研發新科技方案。此外,該園區被列為新加坡首個試行的「企業發展區」(Enterprise District),作為主要發展商的裕廊集團(JTC)可根據不同需求,靈活調整土地用途。 首批將進駐該園區的企業在數位科技領域各有所長,包括提供智慧生活方案的台達集團新加坡子公司Delta Electronics Int'l(Singapore)、機器人技術公司Boston Dynamics、網路安全公司Group-IB和區塊鏈公司萬向(Wanxiang)等4家。Group-IB和萬向會在園區內設立區域總部。Boston Dynamics會與新加坡當地軟體新創公司dConstruct Technologies,以及園區內的新加坡理工大學(SIT)在機器人系統學習與應用研究方面相互協作,實踐到戶交付(last-mile delivery)和智慧校園管理。Group-IB則會與SIT合作設計及開發壓力測試系統,供新創公司檢測應用程式和解決方案能否抵禦網路攻擊。 台達集團新加坡子公司總經理古馥華受訪時表示,該集團計劃未來5年投資3,000萬星元,在加冷和榜鵝數位園區設立區域總部和衛星辦公室,而加冷區域總部明年就能竣工。該公司目前在榜鵝數位園區展示廳內裝置具備物聯網功能的照明系統和視訊監控,與開放智慧平臺連接以實現遠端操作和優化建築性能。它也設立首個貨櫃型植物工廠,每月能生產高達144公斤的生菜,這套生產模式能進一步擴展,並適合栽種46種蔬菜和草藥。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7月29日報導,由Google與星國政府機構合作推出的就業與培訓計畫-「SG技能啟動」(Skills Ignition SG),本年將增加600個全職培訓名額,民眾可掌握數位經濟領域相關技能以及提高受雇能力。 Google與其合作夥伴自去年開始為畢業生和中途轉職者提供為期9個月的入職培訓計畫和6個月的全職培訓課程。預計有3,000人透過「數位行銷」和「雲端科技課程」受益。Google指出,目前已有約2,400名中途轉職者從全職培訓課程中獲益,該公司將擴大培訓計畫,增加600個數位行銷課程的名額,將使培訓計畫的受惠總人數增加至3,600名。近年來,資料分析及資料科學等技術人才需求增加,為提高市場競爭力,Google會增設機器學習技術的培訓課程。 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長楊莉明擔任「SG技能啟動計畫」線上畢業典禮的主賓時表示,推動全球經濟成長的數位經濟領域不僅帶來挑戰,也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數位經濟領域需要具備雲端科技和機器學習等新興領域技能的人力,星國會繼續專注於培育人才。透過「新心相連」就業與技能配套計畫和「加快培訓專才計畫」(TechSkills Accelerator),新加坡政府與知名企業合作,增加工作與實習機會,以及提升技能,來創造科技相關的工作。 「SG技能啟動」計畫首屆畢業生沈瑞興表示,他在疫情期間被裁員,但因對資料科學領域的熱忱,去年透過入職培訓計畫接觸雲端科技技術,並獲得到Google進行實習的機會,目前已在能源服務公司從事資料科學工作。透過實踐經驗和實際項目的操作,可以深入瞭解不同數位技術的運作,這些數位技能都是市場目前需要的技能。
A:駐荷蘭經濟組陳報 荷蘭政府支持離岸綠色氫氣生產試點 國際動力能源Power Energy International報導,荷蘭政府通過荷蘭企業局署(RVO)為設置據稱為全球第一個離岸綠色氫生產廠提供資金。RVO 已向正在設置 PosHYdon 項目的能源和技術財團撥款 360 萬歐元(420 萬美元),此筆資金將使該財團能啟動該項目。 該試點項目包括在距離荷蘭北海Scheveningen海岸約 13 公里的Neptune Energy能源公司營運的設施中整合海上風能、海上天然氣和海上氫氣三個能源系統。 將安裝在 Q13a-A 場地的綠色製氫工廠將由海上風力發電機生產的電力提供動力,將海水轉化為軟化水,然後通過電解過程轉化為綠色氫氣,與氣體混合,然後通過現有的天然氣管道運輸。1MW 電解槽每天最多可生產 400 公斤綠色氫氣。 北海能源計畫發起人 René Peters 表示:許多研究均認為氫氣是能源轉型中缺失的一環,PosHYdon 項目將教會我們很多關於在海上安全、大規模生產綠色氫氣需要採取之措施。海上綠色氫氣生產將使大型風力發電場能在遠海開發,並可通過現有的天然氣基礎設施進行傳輸,因此,海上風電項目可大幅降低社會成本,並更快地實現。 開發該項目的公司與組織包括 Nel Hydrogen、InVesta、Hatenboer、IV-Offshore & Energy、Emerson Automation Solutions。 Nexstep、TNO、Neptune Energy、Gasunie、Noordgastransport、NOGAT、DEME Offshore、TAQA 和 Eneco。
A:馬來西亞科學、科技暨創新部長凱里頃於國會下議院特別會議匯報國家疫苗接種計畫時指出,馬國自去(2020)年4月21日,在新冠疫情爆發不久後,透過衛生部、外交部及該部組成一個外交科學途徑(pendekatan diplomasi sains),做出購置疫苗的準備。 馬國內閣於去(2020)年10月14日同意成立新冠疫苗特別供應委員會(JKJAV),另於本(2021)年2月3日成立新冠免疫協調特別工作小組(CITF)。 馬國政府於去年11月起簽署疫苗購置合約,開始係與全球新冠疫苗獲取機制(COVAX)接洽。此外,與輝瑞的合約簽署亦於去年11月24日開始,以購置20%應付全國人口之需,該合約之後經兩次修正,輝瑞如今提供馬國人口70%的疫苗。馬國政府於去年12月21日,與阿斯利康簽署購置10%人口的疫苗;本年1月26日與科興及俄羅斯加瑪勒亞傳染病及微生物國家中心(Gamaleya)簽署合約購置疫苗,以及1月29日與康希諾簽署合約。根據前述簽署的合約,馬國從6處共購置8種疫苗,足以應付130.3%的人口之需。 馬國疫苗比例: 疫苗種類/途徑 人口 輝瑞 70% 阿斯利康 10% 科興 19.4% 康希諾 10.9% 加瑪勒亞 10% 全球新冠疫苗獲取機制 10% 馬國政府目前仍在進行疫苗購置談判,包括購買300萬劑科興疫苗,以確保兒童及被遺漏的人口如無准證的外籍勞工,以及作為加強劑(booster shot)之需。 另一方面在全國新冠疫苗接種計畫所獲得的8種疫苗,6種已獲得馬國全國藥劑監管機構(NPRA)批准。至於,俄國的「衛星-V」及美國的「諾瓦瓦克斯」(Novavax),則仍在該機構鑑定中。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發布之統計資料顯示,馬國本(2021)年6月份總貿易額為1,887馬幣(約合445.99億美元),較上(2020)年同期增加29.3%;出口額為1,054.7億馬幣(約合249.28億美元),增加27.2%;進口832.3億馬幣(約合196.7億美元),增加32.1%;貿易順差222.4億馬幣(約合52.56億美元),則較2020年同期成長11.7%。 2021年6月份馬國出口成長27.2%,主要出口市場分別為中國大陸 (175.57億馬幣,成長18.5%)、美國(129.1億馬幣,成長32%)、新加坡(126億馬幣,成長15.1%)、香港(64.15億馬幣,成長6.5%)、日本(57.45億馬幣,成長17.8%)及泰國(47.37億馬幣,成長25.6%)。對中國大陸出口成長的產品為電子與電機產品(13億馬幣,成長29.7%)、精煉石油產品(11億馬幣,成長101.8%)及化學與化學產品(2.78億馬幣,成長20.4%);對美國出口成長的產品為橡膠製品(19億馬幣,成長220.5%)、電子與電機產品 (5.81億馬幣,成長12.2%)、金屬製品(2.59億馬幣,成長108.5%)及機械、配備及零件(1.4億馬幣,成長30.1%)。 分析2021年6月份出口內容,電子與電機產品仍為馬國主要出口項目,金額達371.56億馬幣,占該國總出口額之35.23%,較2020年同期成長14.1%。其他主要出口產品有精煉石油產品(95.92億馬幣,成長113.6%)、橡膠製品(72.6億馬幣,成長103.5%)、棕油(70.69億馬幣,成長51%)、化學與化學產品(66.23億馬幣,成長53.3%)、金屬製品(49.42億馬幣,成長34%)、機械、配備及零件(41.33億馬幣,下跌1.4%)、光學及科學儀器(40.76億馬幣,成長7.6%)及液化天然氣(23.86億馬幣,成長12.4%)。 馬國2021年6月份進口額達832.3億馬幣,較2020年同期成長32.1%;資本財(capital goods)進口占總進口額之10.3%(85.7億馬幣,成長15.2%),主因資本財(交通設備除外)進口成長所致。中間財(intermediate goods)占總進口額之52.5%,成長15.2%至437.1億馬幣,成長的主要項目為加工工業用品(主要為銅製品)。消費品(consumption goods)進口占總進口額之8.8%(73.5億馬幣,成長19.2%),其中成長的主要項目為加工食品和飲料(主要用於家庭消費,尤其是肉類和食用肉類內臟)。 馬國2021年6月份主要進口來源分別為中國大陸(203.51億馬幣,成43%)、美國(63.59億馬幣,成長10.6%)、日本 (63.24億馬幣,成長28.9%)、臺灣(60.93億馬幣,成長28.2%)及新加坡(60.73億馬幣,下跌0.7%)、。自中國大陸主要進口產品為電子與電機產品(18億馬幣,成長31.3%)、精煉石油產品(14億馬幣,成長825.5%)及化學與化學產品(12億馬幣,成長109.9%)。 分析本年6月份主要進口產品項目為電子與電機產品(249.47億馬幣,成長17.1%)、精煉石油產品(87.12億馬幣,成長109.1%)、化學與化學產品(86.46億馬幣,成長49.4%)、機械設備及零件(57.76億馬幣,成長9.2%)、金屬製品(50.17億馬幣,成長45.2%)、鋼鐵產品(30.83億馬幣,成長37.6%)、光學及科學儀器(22.51億馬幣,成長12.5%)、加工食品(21.68億馬幣,成長16.4%)及橡膠製品(16.91億馬幣,成長136.7%)。 根據前述統計資料,2021年6月份馬國與我國貿易總額為97.96億馬幣(約23.15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増加22.77%;對我國出口金額為37.03億馬幣(約8.75億美元),增加14.8%,我國居馬國第9大出口國;自臺灣進口金額為60.93億馬幣(約14.4億美元),成長28.2%,我國居馬國第4大進口來源國。馬國自我國主要進口產品項目為積體電路(3.72億美元)、其他柴油(8,465萬美元) 、記憶體(5,543萬美元)與丙烯-丁二烯橡膠乳膠(5,291萬美元)等。 馬國市埸分析師咸認為,在電子與電機產品(主要用於生產智慧手機、汽車、電腦和家用電器的電路板)、精煉石油產品以及橡膠手套等強勁需求扶持下,馬國6月份出口強勁成長27.2%,其漲幅高於市場預期之11%。新冠疫情惡化雖迫使馬國政府展開全面封鎖行動,然馬國製造業運作完好,出口成長表現仍亮麗。 綜觀本年1至6月,馬國總貿易額為1兆560.92億馬幣(約2,496.0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6%;其中出口額為5,855.64億馬幣(約合1,383.98億美元),增加30.2%;進口額4,705.29億馬幣(約合1,112.1億美元),增加21.1%。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日期: 110年7月25日 來源:ABC News https://www.abc.net.au/news/2021-07-25/recession-possible-as-covid-lockdowns-ravage-australian-economy/100319202 經濟學家預估,受新冠肺炎Delta變種病毒肆虐封城影響,澳洲經濟成長已連續兩個季度萎縮,澳洲在短短一年的時間面臨兩次經濟衰退的風險,加上近來新州、維州和南澳約有一半的人口因疫情封城,國內經濟受到封城打擊,預估到今年第三季度恐再面臨一波經濟衰退。如果疫情仍未受到控制,澳洲經濟增漲將從「V型」經濟復甦(V-shaped economic recovery)進入「W型」(W-shaped Recovery)經濟衰退期。 據澳洲統計局(ABS)公布今年 6 月份的零售業銷售統計報告,6月份零售業下滑1.8%,跌幅高於市場預期;至「食品」零售因應疫情封城,民眾居家上班不外出用餐,故令其不減反增。統計數據亦顯示,維多利亞州的跌幅最大達 -3.5%,主要係因6月初幫城所致。而新州亦受Delta疫情擴散封城至今,零售業銷售額已下跌2%。 安永國際會計師事務所 (Ernst & Young Global Limited)首席經濟學家Jo Masters指出,隨著澳洲各州封城,建築業停工及零售業關閉影響經濟甚距,今年9 月經濟恐再次緊縮下滑,建築業停工已導致數千個工作職缺受到影響。澳洲聯邦銀行(Commonwealth Bank)經濟學家Gareth Aird表示,各州封城企業產能停滯,渠預估,於7 月份的失業率恐將上升,9 月份季度國內生產總值 (GDP) 將萎縮 0.7%。但隨著放寬限制,經濟活動將再次成長。 另澳洲國家銀行(National Bank)首席經濟學家Alan Oster表示,經濟緊縮實際上可能大於 1%,惟拒絕於現在預測經濟衰退。然而多數經濟學家預測第三季後將出現負增長,解封後將於12 月份回彈。迪肯大學Deakin University 流行病學家Catherine Bennett 表示,澳洲必須透過提高疫苗接種率來減少社區感染及封鎖的可能性。而這與新州首席執行官 Kerry Chant的說法一致,認為大幅提高疫苗接種率才是最有效對抗Delta變種病毒的唯一途徑。 澳洲儲備銀行行長Phillip Lowe表示,當企業和消費力減少導致經濟下滑時,政府可以通過增加支出(財政政策)進行權衡。澳儲行未來將緊縮貨幣政策,增加下行壓力,低利率仍將會維持一段時間。截至今日聯邦政府已向企業及家庭發放約 50 億澳元的新冠疫情災難救助款項(disaster support payment),藉以協助企業與員工渡過難關。澳洲總理Scott Morrison表示,目前新州已收到超過 51萬8,000 份企業財務援助請求。 安永首席經濟學家表示,澳洲對外貿易依然強勁。據澳洲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6 月份商品出口額增長 7.5%,達到 413 億澳元的歷史新高,另商品貿易順差亦創下133億澳元的歷史新高,當月商品進口額增漲8.2%至280億美元。預估未來幾個月,出口將持續強勁,可稍稍舒解經濟衰退。惟對Delta疫情控制的不確定性,新州封城時間愈長,經濟損失越大(因新州是目前全澳經濟產出最大貢獻者,按隨著確診數繼續上升,新州政府7/28晚間宣布大雪梨地區的封城措施將展延四週)。Commsec 經濟學家Ryan Felsman亦表示,長期和更頻繁的封鎖將使勞動力成本增加, 增加企業資產負債的壓力。
A: 依據日刊港都新聞本(2021)年7月29日報導辦理。 本年7月27日台灣、日本及南韓共同發表「第14次有關鰻魚國際資源保護和管理非正式協議」結果,下一捕撈季節(本年11月至明年10月)日本鰻苗(玻璃鰻)的入池上限與本漁期相同(日本21.7公噸,南韓11.1公噸,台灣10公噸)。入池最高限額為36噸,原為非正式協商框架的中國大陸,被日方呼籲但沒有參加,因此僅由三方宣布。 在2014年聯合聲明發布後,每年報告各國家·地區的保護管理措施,確認今後採取措施內容、鰻苗採捕·入池量等統計。本漁期鰻苗入池量日本為18.1噸,韓國為7.3噸,均低於上限。台灣截至4月30日的初步數據為3.28噸,雖然有增加的可能,但低於上限。 根據共同聲明,日本自本年2月起可常年出口鰻苗,南韓將鰻魚養殖業從「申報制」改為日本與台灣正在實施的「許可制」。至於未來的作為,除決定下一個漁期入池量上限外,本年下半年將召開第一次科學家會議,就資源保育管理問題提出科學建議,並確認持續努力改善鰻魚流通之透明度。 該協議係由日本鰻的主要利用國家·地區共同召開,2014年第7次會議上,日本、中國大陸、韓國和台灣四方限制了入池數量,以及組成國際性鰻魚管理組織(ASEA)發表聯合聲明及持續協商。 按華盛頓公約(CITES)締約國會議所編制的報告,指稱日本鰻魚從台灣等國走私到香港,再運往日本,被認為有「洗魚」之嫌。日本既已於本年2月有條件解除鰻苗出口禁令,我國似應正視該問題。
A:日期: 110年7月26 來源:ABC News https://www.abc.net.au/news/2021-07-26/mrna-vaccine-pfizer-moderna-australian-manufacturing/100322000 為對抗持續變種的新冠狀疫毒,澳州聯邦政府正致力研發生產本土mRNA疫苗,澳洲生技研發中心如CSL、BioCina、Luina Bio 和 IDT等皆極力爭取於澳洲境內建立大規模的 mRNA 疫苗生產中心,尚待聯邦政府核准;未來若能於澳洲境內製造生產mRNA疫苗,可確保的疫苗穩定供應量外,並可為持續研發對抗新冠變種病毒之加強注射用(booster dose)疫苗。專家表示,因輝瑞(Pfizer)公司短期內並無在澳生產疫苗之計劃,而默德那(Moderna)係目前唯一可望能在澳生產者,並為澳洲能否成功生產mRNA疫苗之關鍵。澳州聯邦政府宣布一項「市場方式」(approach to market, ATM)計劃,期建立端到端(end-to-end) mRNA 疫苗生產,完成整個疫苗生產供應鏈的設置,並於三年內生產全澳總人口規模疫苗劑量,未來更可研發新流感疫苗及對抗心血管疾病等研究技術。 西澳大學 (UWA) 的 RNA 醫學專家 Archa Fox 表示,在疫情前,RNA技術已在生物醫學研究領域(如癌症)應用研究上進行多年,例如此次由美國製藥公司輝瑞與德國生物技術公司 BioNTech 合作即是第一個將mRNA 疫苗成功生產合作的例子,並在得美國FDA緊急使用(EUA)的批准後銷向國際市場。 Monash大學教授 Colin Pouton 表示,目前澳洲尚無生產臨床級 mRNA 疫苗的能力,因生產mRNA疫苗是非常複雜的程序,需要將其DNA真核細胞脂質層中的核糖核酸脂質(mRNA)提取為主要基底,轉化為 mRNA序列,再將其放入脂質納米微粒(Lipid nanoparticles)中,疫苗活體需保存於攝氏零下60度到零下90度間,而目前全球只有少數公司生產這些特殊的脂質,所以供應短缺,加上在疫苗基因組列組合難度更高,係需花更久時間生產。 以目前澳洲的冷藏設備跟條件尚無法得到大量生產能力。P教授研究團隊耗費 50 萬澳元將DNA送到比利時進行轉化mRNA疫苗,僅只取回 2,000 瓶的mRNA,成本效益極低。在美國及歐洲專門生產mRNA的輝瑞疫苗,係使用來自 19 個國家 86 家供應商的 280 種材料生產,而目前澳洲除技術外,尚欠缺原物料。昆士蘭大學生物技術暨製藥專家 Trent Munro 表示,目前昆士蘭大學mRNA研發中心僅於試驗階段,無法達到商業規模生產。 輝瑞公司發言人表示,該公司預計於2021年年底將生產30億劑的新冠疫苗供全球使用,而與澳大利亞的輝瑞疫苗採購將由歐洲及美國生產線分別派送。迄今澳大利亞已向輝瑞訂購 4000 萬劑輝瑞。聯邦政府另已加購 8500 萬劑輝瑞疫苗,將於今年底明年初分批運抵。 澳洲CSL 疫苗研發中心已經與牛津的 AztraZenca 簽訂生產協議,於澳州生產 5000 萬劑 AZ疫苗。而AZ疫苗是一種病毒載體核酸疫苗(viral vector vaccine),其製程與 mRNA 疫苗不同。而Moderna 的 mRNA 疫苗尚在第三期臨床試驗尚未獲准在澳大利亞藥物管理局(TGA)核准使用。聯邦政府已訂購2,500 萬劑Moderna疫苗,預計於2021年年底前送達。 另美商BioCina 執行長Ian Wisenberg表示,該公司在疫情爆前已向輝瑞公司購買疫苗生產設施,並設於阿德萊德,目前需解決的障礙是mRNA疫苗專利問題,並與輝瑞公司或Moderna達成區域生產技術轉移之協議。據了輝瑞和 BioNTech已和南非BioVac生技公司簽署疫苗生產初步協議,將由歐洲提供疫苗原物料,於非洲生產輝瑞疫苗,期能於2022年提供整個非洲所需之疫苗劑量。 澳洲聯邦衛生部部長Greg Hunt於今年5月已與Moderna總公司積極討論在澳研發生產疫苗協定,該集團並已於澳洲註冊Moderna Australia 的子公司,未來在澳生產 mRNA疫苗之路將不遠。另澳洲政府還訂購5100 萬劑 Novovax疫苗,已獲得TGA初審通過,尚待最終核准。維多利亞州政府並為 mRNA 疫苗生產計劃提撥 5000 萬澳元預算,將用於支持 CSL 和 IDT 生產mRNA疫苗。
A:根據烏拉圭貿易及投資推廣機構(Uruguay XXI)公布之資料指出,2021年上半年烏拉圭對外貿易總額僅為84億1,000萬美元,較2020年同期63億7,900萬美元,大幅成長31.8%。其中,出口額為43億8,800萬美元,成長33.5%;進口額為40億2,200萬美元,成長30.1%;烏國享有貿易順差3,660萬美元。 2021年1至6月烏拉圭出口排名產品第1至第3仍以農牧產品為主,分別為牛肉、木材及大豆,占總出口額的49%,牛肉出口10億100萬美元,成長35%、木材出口5億9,000萬美元,成長29%及大豆出口5億4,300萬美元,成長29%;第4至10名依序為乳製品、牛雜碎、稻米、塑膠製品、小麥、醫藥品及羊毛和織品。烏拉圭主要前10大出口國家為中國大陸(占總出口25%)、巴西(15%)、美國(7%)、阿根廷、荷蘭、阿爾及利亞、墨西哥、埃及、巴拉圭及伊拉克。 2021年1至6月烏拉圭進口產品排名第1及第2為客車及貨車,進口額分別為1億8,900萬美元及1億1,280萬美元,大幅成長97%及112%;第3名為電話機,進口額1億2,600萬美元,占總進口3% (成長4%);第4至10名依序為礦物或化學氮肥、醫藥製劑、自動資料處理機、車輛零附件、殺蟲劑、血清及聚縮醛。主要前10大進口國家為巴西(占總進口23%)、中國大陸(21%)、阿根廷(14%)、美國、德國、墨西哥、西班牙、法國、義大利及巴拉圭。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西貢經濟時報,2021年7月27日 根據越南計畫投資部統計,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1年7月越南FDI到位資金與2020年7月比較,下降14.3%,與2021年6月比較,下降39.7%,累計,2021年1月至7月20日越南FDI到位資金仍成長,達105億美元,與2020年同期比較,成長3.8%。 2021年1月至7月20日越南FDI承諾資金達167億美元,與2020年同期比較,衰退11%,為自2021年4月底疫情爆發以來萎縮最嚴重之月份。據統計,2021年1至6月越南FDI承諾資金與2020年同期比較,僅減少2.6%;2021年1至5月與2020年同期比較,增加0.8%。 2021年1月至7月20日越南FDI承諾資金167億美元內,新增投資案達1,006件,與2020年同期比較,減少38%,新增投資案之承諾投資資金約100億美元,與2020年同期比較,成長7%;增資案達561件,增資承諾資金達45.4億美元,增資案件及增資金額與2020年同期比較,分別下降9.4%及3.7%;合資承諾資金約20億美元,與2020年同期比較,衰退56%。 FDI承諾對越投資國家共有86國,其中,2021年1至7月底新加坡新承諾投資資金最多,達60億美元;其次為日本,達25.4億美元;南韓達22億美元。投資地點遍布越南57個省市,其中,2021年1月至7月20日隆安省係吸引最多新登記投資之省分,達35.8億美元;胡志明市居第2位,投資金額18億美元;第3位為平陽省13.3億美元;其次為芹苴市、海防市、河內市等。
A:資料來源:越南投資報網站,2021年7月28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計畫投資部外人投資局頃公布,2021年1月至7月,越南對外投資案共39件(含增資案),投資總金額達5億7,010萬美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2.3倍。其中,28件為新投資案,投資金額為1億4,530萬美元,年增70.4%;11件為增資案,投資金額為4億2,48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暴增9.1倍。 2021年前7月,越南對外投資12項產業中,以科技暨專業領域居首,投資金額為2億7,080萬美元,占投資總額之47.5%,其次為零售業,1億4,860萬美元,占投資總額之26.1%。 越南全球18個投資目的國中,第1為美國,計有3件新投資案及2件增資案,投資金額為3億280萬美元,占投資總額之53.1%,其次為柬埔寨8,920萬美元,占投資總額之15.6%,第3為寮國,計4,781萬美元,第4為加拿大,計3,210萬美元。 累計至2021年7月20日止,越南對外投資共1,423件,投資總額高達218億美元,主要集中於採礦業(36.3%)及農林水產品(15.3%)等產業;投資最多之國家則分別為寮國(23.8%)、柬埔寨(13.1%)及俄羅斯(12.9%)等國。
A: 標題:越南本(2021)年上半年汽車進口8萬1,107輛,金額約18億4,000萬美元 資料來源:越南工業暨貿易資訊中心網站 2021年7月22日 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根據越南海關總局統計,越南本(2021)年6月汽車進口1萬5,316輛,金額約3億3,500萬美元,較2021年5月衰退1.8%(減少284輛)。 越南本年1月至6月汽車進口8萬1,107輛,年增101.3%,金額約18億4,000萬美元,激增101.2%,主要為9人座汽車以下小客車,進口數量5萬4,041輛,增加77%,貨車1萬9,127輛,暴增148%。 越南本年1月至6月汽車進口8萬1,107輛中,最大進口來源國為泰國,計4萬485輛,進口金額7億5,789萬美元,(2020年同期,進口量1萬,7,901輛,金額逾3億7,270萬美元),其次為印尼,2萬3,072輛,金額逾2億8,704萬美元,(2020年同期,進口量1萬6,421輛,金額逾2億0,740萬美元),中國1萬1,459輛,金額4億2,678萬美元。 越南2021年1月至6月自全球各國輸入整輛汽車統計1覽表 國家名稱 2021年1月至6月 較2020年同期 輛數 金額(美元) 數量 增/減(%) 金額 增/減(%) 總量 81,107 1,838,491,796 101.32 102.19 泰國 40,485 757,887,038 129.77 107.43 中國 11,459 426,780,259 408.61 350.35 印尼 23,072 287,040,097 40.5 38.38 日本 1,509 73,471,269 16.08 28.02 歐盟 597 45,627,018 8.15 35.99 德國 592 45,200,382 9.02 38.3 南韓 840 43,740,457 131.4 115.04 俄羅斯 523 33,036,597 198.86 40.19 美國 575 30,995,556 40.93 41.53 英國 183 25,663,545 31.65 99.58 加拿大 21 2,428,025 90.91 58.11 印度 89 2,328,348 2.3 -85.53 法國 5 426,636 -44.44 -50.84
A: 依據日刊水產經濟新聞本(2021)年7月28日報導辦理。 為朝向消除違法、無報告及不受管制(IUU)漁業,最近日本召開IUU漁業對策論壇,決定以「特定水產動植物等國內流通適正化等相關法律」(水產流通適正化法)的進口水產品(特定第2種水產動植物)為對象魚種進行管制,向日本水產廳提出建議書。提案「最終應以全魚種為對象」,並舉美國選定對象魚種的案例,以風險高魚種在公平且明確的指標下選定,並認為有必要擴大魚種提出路徑圖。 該論壇朝消除IUU漁業,係由Seafood Legacy(股)為首的團體·企業所組織活動,本次建議針對討論目前水產流通適正法的對象魚種等。美國先行實施管制部分魚種,依然無法停止輸入IUU水產品,為此本年提出全魚種為對象的法案,因此認為:「最終仍應以全魚種為對象」,列舉理由為:(1)進口水產品供應鏈許多部份尚不透明,所有魚種都有IUU漁業的風險;(2)以特定魚種為對象容易以虛偽標示規避管制;(3)按魚種以全魚種為對象進口手續相同更順暢;(4)以全魚種為對象可減少風險評估的人力;(5)盼以全魚種確保公正競爭。 導入風險高魚種時,參考美國案例提出建議案,有關選定的基準列舉:(1)進口金額較大者;(2)比重單價高者;(3)遭專家報告及媒體等指稱風險高的魚種;(4)資源量下降之虞魚種;(5)被指定為第1種水產動植物(國內魚貨)魚種等。 按全球先進國家已逐步在彌補IUU漁業漏洞,未來水產品必須證明非IUU漁獲,否則恐有被禁止出口之虞,未來漁獲報告高度透明化無可避免,因此我國似應投入更多關注在魚貨來源證明。
A:消息人士透露,白宮告知美國汽車製造商,希望他們自主承諾2030年前至少40%的新車銷售為電動車,此時政府正努力減排溫室氣體。 路透報導,美國政府最快下周公布擬議修訂的汽車排放標準,這項標準預計實施到2026年。消息人士說,這個自主承諾的電動車銷售占比目標可能多達50%,但強調政府尚未與車廠談成任何協議,而且細節都在討論中,包括是否把油電混合動力車納入範圍。 美國聯合汽車工會(UAW)發言人羅森伯格表示,有公開報導說「我們已同意40%的電動車銷售目標,且UAW正參與這項討論,但尚未達成協議」,他抨擊這是子虛烏有。UAW拒絕承諾任何電動車銷售要求,警告這可能對某些就業機會造成風險。 飛雅特克萊斯勒(Fiat Chrysler)母公司Stellantis,日前訂下宏大目標,要在2030年前把低碳排車輛銷售的比重訂在至少40%。Stellantis 29日不願對上述最新消息發表看法。 通用汽車對政府這項談話也不予置評。通用曾立志2035年停賣新的汽油動力輕型商用車。白宮拒絕對此發表看法。 福特汽車並未提到白宮的談話,但規劃2030年把電動車占全球新車銷售的比重訂在至少40%。 消息人士也說,拜登提議的這項減排規則,預計在2023至2026年實施,減排量預估與2019年加州碳排放協議規定的汽車減排量相當,也有車廠力求逐年改善3.7%的燃料經濟。這項規定預估超越歐巴馬時期的每年改善5%碳排。 美國今年承諾,2030年的水準,將比2005年降低50%至52%。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史無前例的旱情正衝擊加州經濟命脈之一的乳品業。有牧場主無法忍受飼牛成本上升,因此忍痛賣牛。業內人士坦言,賣牛短期或降低肉價,但長遠勢造成衝擊。 受加州旱災影響,6歲起投身乳品業的33歲牛農貝妮塔(Jennifer Beretta)生意大不如前,飼料成本上漲致無利可圖。 她今年已變賣700隻母牛中的40多隻,為免背上巨債,計劃短期內將賣更多。 旱災致供水減少,打擊價值500億元的加州農業,不少農地進入休耕狀態。依數年前旱災經驗,預期農業損失相當龐大。 養牛提供鮮奶和牛肉在加州是每年價值100億元的生意,在農業中最大的。但旱災迅速導致乳品和牛肉經濟急速下滑,面對飼養成本高昂,牛農和乳農眼見盈利消失,故有不少人以前所未見的速度賣牛。 農業借貸機構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牛肉市場分析師克洛斯(Don Close)說︰「我們絕對見到變賣乳牛情況,尤其美西地區。」 旱災迄今尚未提高消費品價格,但有可能改變。與此同時,牧場主和乳品商正因成本上漲而陷入財困,選項並不多。 過去數月肉價上升不少,克洛斯指是加工廠緣故。他解釋,去年不少肉類加工廠爆疫關廠,導致減少屠宰運作後,大型肉類包裝商如今卻面對全國人手短缺。根據克洛斯對聯邦農業部數據分析,全美牛肉零售價1月起上升近13%。 《沙加緬度蜂報》指,旱災短期內或推低肉價。當牧場主和乳品商宰牛時,會有越來越多牛肉供應市場。但長遠來說,情況會隨牛群減少而逆轉,未來數月以至數年數量將會減少。 乳品零售價目前保持平穩。農業部資料顯示,全美7月中1加侖鮮奶平均售賣為2.75元,一盒16安士酸奶油則由去年1.85元降至今年1.77元。 大批牛群被宰助降低肉價,但業界組織西部乳品聯盟執行長拉達博(Anja Radabaugh)形容,宰牛並非一夕之間可扭轉的過程,「牛群減少後,往往需要數年才會再次回升」。 https://www.singtaousa.com/
A:舊金山美國地方法院的文件顯示,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已同意以150萬美元與1,743名Model S車主達成和解,解決特斯拉之前發送的軟體更新導致車輛電池性能受影響的爭議。 根據和解條件,每位車主可獲625美元的和解金。原告主張,他們的Model S在2019年5月收到特斯拉推送的軟體更新,導致有一段時間充電速度變慢、最大電量縮減、行駛的里程也減少,因而在當年8月狀告特斯拉 。 代表特斯拉車主的律師指出,直到特斯拉在2020年3月發布修正更新後,電池降壓引發的問題才徹底改善。 特斯拉當初降低電池電壓,可能與2019年5月一輛特斯拉Model S在香港起火有關。當時特斯拉發布聲明說,為謹慎起見,正透過軟體更新修正Model S和X的充電和熱管理設定,以強化對電池的保護,並增加電池壽命。 https://www.worldjourn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