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據日刊工業新聞本(7)月28日報導稱,日本大阪大學安田弘行教授、趙研准教室、中本將嗣助教與東京工業大學的竹山雅夫教授等人,利用MI(Materials Integration)系統與3D列印中的電子雷射粉床式熔融法,成功提高鈦鋁合金的強度及延展性,並預計在未來5年後應用於鈦鋁合金製造的低壓渦輪機。 上述研究團隊,基於數據基礎建構可得知尺寸誤差、預測缺陷率的MI系統,並利用該系統推定的參數,成功實現讓尺寸誤差較過去減少75%、缺陷率減少65%的鈦鋁合金精密製造。此外,研究團隊運用參數優化首次成功控制奈米級超細微組織的形成,可在不損及延展性的情況下提高強度,達成在750度C的情況下,延展約40%以及提高超過以往250兆帕斯卡的強度的成果。 該熔融法是在真空中使用電子雷射選擇性的照射粉末原料,不斷累積其熔融及凝固部分,以製造三次元構造物體之手法。鈦鋁合金重量,係鎳基超合金與耐熱不鏽鋼的約一半,對於計畫透過輕量化來達到碳中和之貢獻相當可期。

A:綜合華爾街日報及白宮公告,美國拜登總統已研議新的聯邦採購規定,該新規將對已長期實行的「購買美國貨」(Buy American)政策實施更嚴格規範,提高政府採購的美國製比例,以及啟動包括60天民眾意見徵詢期的法規制定程序。   聯邦採購新規要求包括提高聯邦採購產品美國製成份比例,凡透過「購買美國貨」計畫採購的產品,至少60%成份為美國製造,較現行55%規定高,2029年該比例將提高至75%,並彌補現行法規的漏洞,給予企業調整供應鏈的時間,增加美國製零組件的使用;透過價格優惠加強關鍵產品的美國供應鏈,為美國生產關鍵產品提供穩定需求來源,進而支持關鍵產品本土供應鏈的發展;增加「購買美國貨」規定的透明度及問責制,強化法令規範要求代表政府進行採購的承包商須證明購買產品的成份符合採購規定,目前作法僅為承包商告知政府是否符合標準。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下載:https://www.wsj.com/articles/biden-to-propose-buy-american-rule-for-government-procurements-11627462800

A:綜合華爾街日報及彭博社本(28)日報導,美國聯準會(Fed)本日召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會中決議持續寬鬆貨幣政策,維持聯邦基準利率0至0.25%範圍,以及每月收購1,2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及抵押債券,直至「長期通脹維持2%,實現最高就業」目標取得實質進展。另美國聯準會主席Jerome Powell表示,本次會議第一次深入探討縮減資產購買規模的時機及機制,然未就縮減時間做出決定,並承諾做出任何決定前會提前預警。   本次會後聲明表示隨著新冠疫苗接種取得進展及強力政策支持,經濟活動及就業指標持續增強,且受新冠疫情影響嚴重產業雖有所改善,惟尚未完全回復;另通貨膨脹上升,主要反映暫時性因素;整體金融環境仍然寬鬆,部分反映支撐經濟的政策措施及流向美國家庭與企業的信用貸款;美國經濟未來走向仍取決於新冠肺炎,經濟前景面臨的風險依舊存在。

A:印度內閣頃決定延長現行紡織品「出口退稅計畫(Rebate of State and Central Taxes and Levies, RoSCTL) 」3年至2024年3月31日止。RoSCTL計畫係於2019年3月7日首次公布實施,提供成衣(Apparel)及家用紡織品(Made ups,如毛巾、窗簾、地毯、枕頭、床單等) 出口退稅,針對無法適用商品服務稅(GST)退稅之產品給予中央最高6.05%及州8.2%之出口退稅。 依據統計資料顯示,2020年印度針織成衣(Knitted Apparel)、平織成衣(Woven Apparel)及家用紡織品出口總值為170億美元,與越南及孟加拉等出口金額302億美元及369億美元,顯示印度紡織競爭力仍不足。印度商工部表示,該計畫延長將有助於提升印度紡織品出口競爭力並創造就業,且該計畫與「出口商品稅捐減免計畫(RoDTEP)」涵蓋產品別不同。根據RoSCTL計畫,出口商產品出口後將取得退稅額度憑證(Duty Credit Scrip),未來可用於支付進口機械設備或原料之基本關稅。 印度紡織部表示,RoSCTL計畫實施1年適逢疫情嚴峻,為提供出口商穩定的政策環境,該計畫有必要延長實施。印度出口組織協會(FIEO)會長暨成衣出口推廣委員會(AEPC)主席A Sakthivel表示,印度紡織業從業人口達4,500萬,2020-21年度成衣出口值為122.8億美元,較2019-20年度(155億美元)衰退20.8%,透過該計畫延長實施將可重振出口商信心,使未來3年印度紡織品出口金額達1千億美元。

A:華爾街日報本(28)日報導,蘋果及特斯拉公司恐成晶片短缺最新受害者,二家公司已開始感受晶片不足的衝擊,顯示供應鏈完善的大型企業亦無法避免晶片缺乏的危機,綜整如次: 一、蘋果公司:執行長Tim Cook昨(27)日警告,截至本年9月底前晶片供應限制將擴大到智慧手機,恐影響秋季iPhone新機銷售,導致該公司營收放緩。美媒指出,部分原因係去年底上市的5G iPhone需求高於預期,本年秋季預計推出多款新機,造成晶片供應無法跟上需求。 二、特斯拉公司:執行長Elon Musk本週表示擔憂原定本年底開始生產的Cybertruck貨卡將受晶片短缺影響,無法達到預期的出貨規模,並稱將積極尋找替代晶片,調整車用軟體,以解決晶片不足問題。特斯拉近期公布創紀錄的營收,交付汽車數量較2020年同期增加一倍。 三、晶片短缺情形:英特爾執行長 Pat Gelsinger 上週表示,晶片短缺壓力可能延續至 2023 年,其競爭對手 AMD執行長 Lisa Su表示,伊預期本年下半年供應鏈持續緊張,然至明年應有所改善。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wsj.com/articles/apple-tesla-to-take-hit-from-chip-shortage-a-sign-of-problems-intensity-11627474416?mod=hp_lead_pos6

A: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2021年7月27日報導,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發布之「2021年政府概況(Government at a Glance 2021)」報告,2019年西班牙公務人員總數占全國勞動人數之15.58%,較OECD會員國平均17.91%為低,遠低於名列前3名挪威之30.7%、瑞典之28.7%及丹麥之27.6%。該報告另指出,西班牙公務人員高齡化問題相當嚴重,2015年至2020年OECD各國公務人員年齡在55歲以上之比例自25%上升至26%,惟西班牙則自35%上升至46%,僅較義大利之47%為低,係OECD中增加幅度最大之會員國。同期澳洲、匈牙利、以色列、日本、韓國、盧森堡及土耳其等國公務人員年齡在55歲以上之比例均低於20%。 依據西班牙國家統計局(INE)統計資料,2021年第1季西班牙公務人員總數為339萬7,400人,人數最多之年齡層為55歲至59歲之間,計56萬6,700名,自45至64歲之公務員人數,計為197萬7,700名,占公務員總人數之58.2%,惟25歲以下之公務人員人數僅占1.8%。顯示西國公務人員高齡化問題嚴重,於10年後恐將出現人力短缺問題,應儘速招聘年輕人力,以因應公務體系改革及數位化趨勢。近日西國政府已加速招聘年輕化人力,近期將立法招聘3萬455名公務人員。 另依據西班牙國土政策暨公共行政部(Ministerio de Política Territorial y Función Pública)編製之「公務人員統計公報」,2019年1月西班牙公務人員總數為257萬8,388名,較2018年7月減少5,106名,惟自該年起公務人員人數持續增加,至2021年1月已達271萬405名,創下歷史新高。據悉西班牙政府約聘僱人員占公務人員總人數之28%,日前西國已向歐盟承諾,將致力於調降該比率至8%。

A:出處:NL Times, 2021/07/27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加強跨境新冠病毒檢測要求並取消夏季節慶   荷蘭時報NL Times報導,荷蘭總理Mark Rutte和衛生部長Hugo de Jonge日前宣佈,自 8 月 8 日起,被荷蘭列為具感染新冠病毒風險的歐盟國家,其居民欲前往荷蘭時,均須出具出發前48 小時內所做的新冠病毒檢測結果陰性證明,或在出發前 24 小時內所做的抗原檢測。   未持有具合格證明者,將被罰款 95 歐元。新政策適用於荷蘭認定未完整接種新冠疫苗及無法提供近期從新冠病毒感染中康復證明者。   政府將要求航空公司和旅行社檢查陰性檢測結果證明文件,開車旅行者亦須接受抽檢,並需隨身攜帶陰性檢測結果證明。自新冠病毒康復或接種過疫苗者,可使用荷蘭政府的 CoronaCheck 應用程式證明,此規則不適用於 12 歲以下者。   De Jonge部長表示,返抵荷蘭者,包括已接種新冠疫苗者,仍建議在抵達當天進行自我病毒檢測,未接種疫苗者應在抵達五天後進行第二次檢測,以防止秋季出現新一波感染潮。   此外,荷蘭政府已延長舉辦多日節慶活動的禁令,至少在 8 月 31 日前,為期數日的節慶將被取消,換言之,諸如 Down the Rabbit Hole、Lowlands、Mysteryland等節慶活動均將被迫修改計畫或完全取消。   節慶活動承辦商向政府施加更大的壓力,要求盡快做出決定,以便收回押金、有利運用資金,並盡早重新安排或取消活動。荷蘭政府目前尚未對一日節慶活動限制做出任何決定,其中包括對出席人數的限制以及對座位容量的要求。  

A: 新加坡貿工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政務部長陳聖輝本(2021)年7月28日出席「半導體商業聯繫網絡」時表示,全球晶片荒自去(2020)年暴發至今仍無法解決,晶片已被許多國家視為戰略資源,新加坡在吸引半導體業相關投資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因此半導體業者須擴展新能力和產能,追求創新及相互連結與合作,強化星國價值定位和半導體生態系統。 儘管新加坡是小國,但在全球半導體市場卻佔有一席之地,晶圓製造產能與半導體設備全球占比分別為5%和19%,係因新加坡具有吸引企業投資的不少優勢,包括技術熟練人才、全球連通、經商便利以及完善的半導體研究和製造生態系統。尤其新冠疫情刺激消費電子和數位服務,也帶動全球半導體需求;人工智慧、物聯網和5G網路等新科技運用將推動半導體業長期成長,預料將延續半導體業超級週期,為新加坡半導體業帶來成長機會。 陳聖輝部長呼籲,新加坡企業應持續創新,透過數位化轉型提升競爭力,業者間亦應相互聯結與合作,藉由產業網絡尋求新的成長機會。例如美國半導體公司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的晶圓代工廠採用自動機器人和自動化技術,降低對直接勞動力的依賴並雇用更高技能員工;新加坡上市公司優特半導體控股(UTAC Holdings)則透過收購晶圓凸塊工廠(wafer bumping)提供當地客戶一站式晶圓級晶片封裝服務。 格羅方德新加坡晶圓廠運營副總裁陳耀光表示,該公司已與不少新加坡企業合作以加強生產能力;例如,與人工智慧新創業者SixSense合作開發自動檢測產品缺陷軟體,用以輔助現有工業視覺檢測;精密製造公司WF Industrialopolis則提供格羅方德廠房符合標準的備用易損零件。儘管疫情期間,格羅方德來自中國和馬來西亞的操作員受邊境封鎖影響無法入境,但由於該公司自2018年即開始使用自動機器人,落實工業4.0方案,因此過去18個月均能維持正常產出。格羅方德在新加坡落戶10年,係星國最大晶圓代工廠,目前設有五個廠房。為應付市場需求激增,本年6月該公司剛宣佈斥資40億美元興建新廠房,預計可提高產能逾三成,是近年半導體業者在新加坡最大筆投資。

A: 新加坡財政部長黃循財本(2021)年7月27日出席「追加撥款預算案」質詢時指出,新冠疫情重創新加坡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星國政府深切瞭解中小企業面對的衝擊,因此相關企業紓困措施多數投入至中小企業,以緩解其現金流和貸款等困難。自本年5月新加坡實施「高警戒第二階段」防疫措施以來,星國政府已提撥逾20億星元補助受影響的企業和員工。 黃循財部長指出,多數中小企業擔心借貸和資金周轉問題,因此星國政府推出「臨時過渡性貸款」以及「延後償還本金」等措施因應;新加坡銀行業亦主動接觸中小企業,依據業者情況提供援助或債務重組。星國政府也努力儘快發放相關補助金給企業,確保其現金流穩定,例如6月剛發放「雇傭補貼計畫(簡稱JSS)」之補助金和8月即將發放租金補貼金。另針對受疫情衝擊的中低收入員工和自雇人士推出「新冠疫情復甦臨時補貼計畫(COVID-19 Recovery Grant-Temporary)」,提供一次性經濟援助。依據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評估,目前新加坡企業信用狀況良好,現有支援措施充足,但星國政府將繼續密切關注企業情況,檢討是否需要調整任何措施。 黃循財部長強調,儘管新加坡投入大量資源協助企業和員工因應疫情衝擊,星國政府須秉持財政責任和審慎原則,包括提高消費稅和探討其他收入來源,確保財政永續性。調高消費稅的主要目的是為資助不斷上漲的醫療開支,尤其隨著新加坡人口老化,即使消費稅增加2%,財政收入仍不足以滿足醫療開支需求,因此星國政府一直在增加其他收入來源,例如所得稅、房地產稅或印花稅等,未來亦將持續探討其他稅收選項。

A:馬來西亞國內貿易暨消費者事務(簡稱貿消部)頃發布消息稱,根據2021年價格管制及反暴利(食用油) 最高零售上限價格法令,馬國政府決定自2021年8月1日起,制定包裝食用油(棕油)最高零售上限價格;其中1公斤塑料包裝和2公斤包裝食用油的最高零售上限價格將分別為6.70馬幣及12.70馬幣;3公斤桶裝食用油最高零售上限價格為18.70馬幣以及5公斤桶裝食用油為29.70馬幣(約7美元),以兌現政府先前承諾協助減輕人民的生活成本負擔,並解決全球棕油市場價格上漲,導致未獲補貼的食用油價格波動問題。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國際評等機構「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頃發布消息稱,預期美國、英國與澳洲銀行體系的復甦將快於預期,屆時寬鬆貨幣政策將於2022年退場;另外,中國、新加坡、香港、韓國與沙烏地阿拉伯亦在復甦較快的行列。至其他國家的銀行體系,包括馬來西亞、巴西、法國、德國、印尼、義大利、日本、俄羅斯和西班牙可能須等至2023年或之後,才可望恢復新冠疫情爆發前水準。   標準普爾機構指出,由於全面封鎖措施嚴重衝擊馬來西亞經濟復甦和進一步加重貸款者的負擔,預期銀行業者未來兩年的資產素質將維持疲軟。新一波新冠疫情導致馬國政府採取全面封鎖措施,使馬國金融業務復甦進一步被迫推遲。估計2022年底馬國金融業的實際不良貸款(NPL)比率將占總貸款的3%至4%,相比截至2021年4月底該比率為1.6%。馬國15%的銀行貸款包含政府各項針對性的援助措施內。   馬國政府頃宣布,從7月起為所有個人及中小企業貸款者可申請第二次為期6個月的暫緩償還貸款措施。儘管如此,市場預計申請者不會大幅躍升,因本次的還貸假期將帶來額外利息負擔及大部份家庭和企業貸款者的資產負債表仍維持穩健。   標準普爾機構認為,新一波冠病浪潮和疫苗接種緩慢,將打擊馬國近期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增長前景。該機構下修馬國本(2021)年國內生產毛額(GDP) ,自3月份6.2%預測值調低至4.1%。該機構亦將2021年金融業貸款增長預測從6%下調至4%。隨著馬國政府正在加速推動疫苗接種,若有效遏制新冠疫情,將可以支撐經濟穩健回升,預計2022年將增長6.3%。銀行的資產素質關鍵取決於馬國的就業情況,因銀行系統58%的貸款是家庭貸款。該機構預測2021年馬國失業率可能會達4.8%高峰,然後於2022年下降至4.4%,相比2020年為4.5%。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國際信用評等機構─「穆迪」(Moody's)頃發布消息稱,若根據人均計算,馬來西亞單日新冠確診病例冠亞太區國家。   穆迪機構經濟分析師史蒂夫恩指出,為控制新冠疫情傳播所落實的嚴厲措施,已導致馬國淪為受行動管制衝擊最嚴重的亞太國家。目前亞太經濟復甦的最大阻力,就是Delta變種病毒。而在亞太區中,東協是復甦最慢的經濟體,本(2021)年第一季經濟表現仍遜於疫情前水平。   馬國作為東協新冠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每日新增確診病例雖低於印尼,但若從人均比例觀察,馬國確診病例實則遠遠高於所有亞太區域國家。近期馬國單日新冠確診病例,幾乎每隔幾日就創新高。截至7月27日,馬國新冠確診病例達1萬6,117件,創疫情發生以來第二高紀錄;全國確診總病例高達104萬件。   迄今,馬國政府仍在首都吉隆坡,以及雪蘭莪州範圍內落實非常嚴苛的管制措施。這勢必對馬國經濟帶來巨大衝擊,尤其社交距離限制,就已導致國內消費放緩。   據穆迪分析數據顯示,縱觀東協經濟體,馬國和越南因行動管制受到的衝擊最大;其中馬國截至7月22日的零售和休閒領域的國內消費較上(2020)年下跌約60%,與越南相似。相較之下,印尼和泰國僅下跌了約20%水平。穆迪機構認為,馬國當前的經濟無論如何應不會像上年第二季(萎縮17.1%)那樣糟糕,主因為當前的行動管制期限不像去年第二季那般長,也不如去年那般嚴苛。   縱觀亞太區經濟,穆迪機構指出區域增長放緩,一方面主要受供應鏈限制,尤其是受到半導體高投入價格和交貨時間延長影響。該機構決定下修亞太區大部分國家第三季的經濟增長預測值,但仍看好第四季會有一定程度的復甦。一切關鍵取決於到時各國疫苗接種的情況而定。   目前馬國、印尼與泰國新冠確診病例攀高,顯示低疫苗接種率的國家,面對變種病毒的風險更高。幸好亞太區域的接種率已明顯增長,尤其馬國、中國、日本和柬埔寨的疫苗接種速度已明顯加快;其中馬國是除了柬埔寨以外的東協經濟體中,接種速度最快的國家。   縱觀亞太區,新加坡是疫苗接種速度最快的國家。接種完成率(已施打兩劑疫苗)高達50%以上,已接近美國和歐洲列國的接種速度。換言之,國人接種疫苗後病毒致死率大幅降低,新加坡恢復經濟運作,與病毒共存的可行性大大提升。反觀馬國,目前第一劑疫苗接種率仍低於40%,兩劑疫苗接種完成率更是低於20%。   穆迪機構指出,2022年和2023年仍存在3大下趺風險,其中分別是疫苗供應不足、財政和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時機,以及家庭和企業債務的暫緩還貸,所帶來的連鎖效應。除非亞太經濟能在本年第四季順利復甦,那麼這些風險帶來的影響就會減輕。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尼加拉瓜新聞報報導,依據尼國中央銀行統計,2021年5月經濟活動月度指數(IMAE)較上年同期成長15.1%,展現強勁復甦,平均每月成長達2.1%,倘計算本年1月至5月成長幅度高達7.8%,尼國經濟學者Luis Murillo表示,尼國IMAE成長主要係由建築業及礦業帶動,另方面因尼國上年同期受到新冠疫情衝影響經濟衰退,故該年度比較基期較低所致。 Luis Murillo 續稱,尼國經濟由於自本年6月政府對反對勢力打壓,政局呈不穩現象,歐美國家逐漸加強制裁力度,已對經濟發展造成影響。分析尼國經濟發展因素主要包括:每年18億美元僑匯收入、外人投資多寡及尼政府施政效率等。 尼國本年1-5月間16項經濟活動月度指數(IMAE)中,除餐飲旅館業及金融中介服務業外,其餘呈成長走勢,採礦業成長118%居首位,建築業成長20.8%,製造業(17.5%),農漁業(15.7%),商業(14.7%),農牧業(3.6%),餐飲旅館業(-7%),金融中介服務業(-7.2%)。 依據尼國金融機構監理會(Superintendencia de Bancos y Otras Instituciones Financieras,SIBOIF)截至本年6月最新統計,尼國銀行業存款45億430萬美元,較5月同期減少670萬美元存款。尼國經濟學家Maykell Marenco對此表示,似因尼國政局不安,導致少部分資金外移,另本年存款利率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亦導致民間減少存款誘因。

A:宏國政府為防範COVID-19疫情擴散,宏國公安部公告,自7月26日至8月1日,晚間10時至凌晨5時持續實施宵禁。相關規定如下: ​​全國民眾外出活動時間僅限於早晨5時至晚間10時,惟國防、安全、衛生、緊急救護、公共運輸、水電、網路、民生及晚間航班旅客及旅館等相關人員除外。 酒吧、舞廳、電影院、健身房、劇院、運動場所、會議廳、各級學校禁止開放及營業,且禁止10人以上的家庭私人集會。銀行、超市及賣場接待顧客人數,不得超過各設施可容載人數之50%,且均需遵守消毒、社交距離等防疫規定。 全國民眾需戴口罩,由市政府警察人員執勤,倘發現違反相關規定之店家及個人,將處以罰款、停止營業及拘留等罰則。 宏國衛生部迄至7月25日統計資料,宏國新冠肺炎確診個案累計超過28萬人,達286,635例,單日增加1,260例;其中累計死亡案例共7,594例,單日增加36例,疫情仍未見緩和。​

A:國際信評機構穆迪(Moody´s)發佈信用評等報告,宏國自2017年起,連續第五年維持 B1信用評級,該機構對宏國前景展望,則維持穩定發展看法。 宏國央行總裁Wilfredo Cerrato說明,宏都拉斯之評比居中美洲國家第三名,僅落後瓜地馬拉及多明尼加(分別獲評 Ba1及Ba3),優於哥斯大黎加(B2)及薩爾瓦多(B3)和尼加拉瓜 (B3)。此信用評級基準乃對各國經濟實力、政府治理、財政實力及對風險事件應變力進行評等。 Cerrato總裁強調,儘管宏國面臨疫情,但仍保持低債務水準,且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達成的協議則提供低成本融資機會,此均有助宏國財政狀況,並得以資助微型、中小型企業及農業等發展並促進投資。

A:我國外貿協會於7月22日晚間8時至10時(台北時間7月23日上午10時至12時)舉行「中美洲經濟整合與投資展望-探索中美洲關稅同盟之疫後新契機」線上研討會,研討會由外交部俞常務次長主持,宏國副總統兼經發部長Maria Antonia Rivera及瓜、尼兩國部長預錄致詞、宏國駐臺大使Eny Yamileth Bautista Guevara及尼、瓜大使、宏國國家投資委員會Foglia執行長、旅宏台商及我國業者與會。 中經院徐遵慈主任會中並就中美洲整合發展、關稅同盟投資優勢及疫情後商機與展望作專題分析,共同研討宏國及中美洲投資新契機,並建議我商可聚焦紡織成衣業、食品、民生消費、3C產品等之加盟連鎖、電子商務、塑膠與化工業及電子商務、遠距經濟、外送服務、加盟連鎖等新型態服務業商機,前進宏國及中美洲市場。 宏國目前面對疫情及颶風災害,需引進投資以重建經濟並創造就業。有興趣廠商可來宏考察爭取投資商機。 資料來源:本處彙整/宏都拉斯PROCESO DIGITAL媒體報導

A:2020 年來自再生能源(包括風能、水電、太陽能、生物質能和地 熱能)的電力達8340 億度(kWh),約占美國總發電量的 21%, 首次超越核能(7900 億度)和煤炭(7740 億度)。僅次於天然 氣(16170 億度)的發電量。 2020 年美國的煤炭發電量比 2019 年下降 20%,而再生能源則成 長 9%。風能是目前美國最普遍的再生電力來源,成長 14%。發 電廠規模的太陽能發電( 1 百萬瓦以上的計畫)成長 26%,小規 模太陽能,如安裝在屋頂的太陽能電池板,成長 19%。 2007 年美國燃煤發電量達到 20160 億度最高峰,之後逐漸被天 然氣取代。 2016 年前,煤炭仍是美國最大的電力來源,2020 年 再生能源和核能發電量首次超過煤炭發電量。2019 年到 2020 年 之間許多核電站除役,其餘則因維護而暫停,使得核電比例下降 2%。 由於天然氣價格持續攀高,使得煤炭更具競爭力,美國能源部預 計 2021 年燃煤發電量將比 2020 年增加 18%,在 2022 年再度下 降 2%。再生能源發電量將增加7%,2022 年增幅擴大至10%。 2021 年煤炭將成為第二大電力來源,2022 年再生能源將重返第 二位。預計2021年核電將隨著營運商淘汰機組而減少 2%, 2022 年則進一步滑落3 % 。

A:奧克拉荷馬州州長Kevin Stitt於7月19日在奧克拉荷馬西區聯邦地區法院 提起訴訟,指控內政部長Deb Halaand及其他政府官員企圖非法剝奪奧 州對煤礦開採和復原作業的管轄權。 Stitt州長在新聞稿中表示內政部無視McGirt 判例中的明確限制,仍試圖 非法將奧州監管近 40 年的礦權予以聯邦化,儘管多次嘗試溝通,內政 部仍未給予合理解釋,此奧州別無選擇,只能採取法律行動。 州長在訴訟案中指出,內政部採礦局在接管州計劃之前並未依循法定 步驟。奧州總檢察長表示拜登政府的做法無視奧州近十年來對礦山的 管制權,將危及煤礦開採的安全運作,未顧及多年來從事礦業人員之 工作權,和奧州政府已投入大筆資金。 州政府亦指出聯邦政府錯誤引用適用於重大犯罪法之McGirt v. Oklahoma判例。最高法院在McGirt v. Oklahoma判例中指出奧州大約一 半的土地屬於印第安人保留區。在保留區範圍內犯下的重大罪行將交 由聯邦法院裁定,而非州法院。不過州政府表示此判例涉及的是司法管 轄權,而非土地所有權。

A:由於電腦系統故障,休斯頓港於本(7)月27日停止兩個主要貨櫃碼頭Bayport和Barbours Cut的貨櫃進出,今(29)日港務局表示下午3時已重新開放貨櫃車通行。港務局指出,電腦系統故障發生在27日早上,當日上午10點曾短暫解決問題,但於當日中午再次出現故障。目前已排除網路駭客攻擊疑慮,研判應是電腦儲存裝置出現問題。 Bayport和Barbours Cut均是貨櫃碼頭,合計每天處理共1.1萬個貨櫃。港務局表示一旦恢復正常後將日夜加班(含周末),以加速貨櫃進出。 長達52哩的休士頓船舶航道(Ship Channel )兩岸共有8個公共碼頭和200個私有碼頭。此次受影響的僅有這兩個公共碼頭。但這次貨櫃碼頭暫時關閉來的不是時候。之前為因應疫情而採取的相關措施已打亂碼頭裝卸業務,現在隨著經濟重啟帶來市場需求激增,貨運業正迎向旺季,製造商和零售商也正嘗試將貨物從擁擠的西海岸港口轉向其他美國港口,包括休斯頓港。貨運業表示Bayport和Barbours Cut關閉影響到整個商品供應鏈,亦將提高貨運成本,影響程度與今年2月的冬季風暴不相上下。

A:拜登總統28日視察賓州卡車工廠,強調重振美國製造業,宣導共和黨也大致認同的基建投資法案;他同時也簽署行政命令,加強保護美國的基礎設施,不受網路攻擊。 拜登在賓州公布一項支持國內廠商的措施,要聯邦各單位在採購時,增加國產品的比例;他說,「買國貨」不是空洞的口號,我們要讓它成為事實,所以「我會提高聯邦政府支持這項政策的份量。」 他表示,政府將提出70年來最大的採購法修正案,目標是讓數百億聯邦預算用來採購國產品,來大幅提升像生產卡車的亞倫城(Allentown)等城鎮的就業率。 聯邦管理與預算辦公室說,聯邦政府的採購預算每年約6000億元,採購項目從直升機翼葉片到辦公桌椅,無所不包;拜登打算把「國產」品的本地零組件成分從55%提高到60%,到2029年逐漸升為75%。 「美國企業知道我們會多買它們的產品的話,就會多雇用人,多為企業的未來做出重大投資,」他說。 另外,27日才嚴肅表示,網路攻擊可能演為「真正開火的戰爭」的拜登,28日簽署行政命令,要求民間企業提高各自的網路安全措施,避免遭受外國駭客的攻擊。 官員表示,美國企業包括供電、瓦斯、供水、工業生產等行業,網路安全的防護網根本不夠強大,歷任總統雖然也要求過企業加強,拜登是第一個真正重視這問題的總統,幾乎每個禮拜都會談到,連和俄國總統普亭峰會時,都不忘提到網路安全對經濟安全的重要。 但總統無法強迫企業強化自己的網路安全系統,只好規定,要和聯邦政府做生意的公司,必須具備相當水準的網路安全能力;此外,他也下令聯邦機構,強化公部門的網路安全體系。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