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據日本財務省本(7)月21日公布貿易統計速報(以通關為基準),本(2021)年1至6月出口總額計39兆8,573億日圓,較上年同期大幅成長23.2%,創11年以來新高水準,主要係受惠於全球經濟自疫情復甦帶動,對美國、中國等汽車出口暢旺。 另外,日本2021年上半年進口總額計38兆8723億日圓,較上年同期增加12.2%;出口減進口的貿易收支順差計9,850億日圓,係近3年來首次上半年呈現順差情況。 2021年上半年日本對美國出口額計7兆581億日圓,較上年同期增加23.9%,主要係因出口美國汽車暢旺所致。另外,液化天然氣(LNG)等進口亦呈現成長,上半年日本對美貿易順差合計2兆8,118億日圓,同大幅增加60.6%。 此外,2021年上半年日本對中國出口額計8兆6,045億日圓,較上年同期增加27.0%,主要係日本汽車及半導體製造設備出口持續正成長。

A: 據日本總務省本(7)月20日公布統計數據,本(2021)年6月全國消費者物價指數為101.7(2015年為100、扣除生鮮食品),較上年同期增加0.2%,連續2個月呈現正成長,主要係因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導致日本國內汽油等商品漲價。 其中,日本國內6月汽油價格上漲17.9%,煤油上升21.4%,火災及地震保險費、香菸、牛肉等價格均呈現漲價局面。 另一方面,6月手機基本費用下跌27.9%,主要係因日本國內移動通訊大廠進行促銷,推出低價套餐以爭取客戶群所致。另外,日本國內6月電費及天然瓦斯費用亦連續出現下滑,但減幅有縮小的趨勢。

A:資料來源: The Nation,2021年7月16日   為實現淨零碳排放,許多已開發國家宣布其達成目標的時間表,例如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國家的目標是在2030-2045年期間實現淨零碳排放。歐盟、英國、美國、韓國、日本與紐西蘭等國家的目標為2050年,而中國則計劃於2060年達到碳中和,至於泰國及許多其他國家仍在考慮中。   泰國國家石油公司(PTT)負責國際貿易業務的衍生品交易部門正準備「碳信用」(carbon credit)交易,此係能源產業的一大趨勢。1997年京都議定書反映出氣候變化行動的第一個承諾,目標是與1990年的排放量相比要減少5%的溫室氣體 (greenhouse gases, GHG)。2015年在巴黎舉行的第21屆締約方會議(21st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COP21),通過氣候變化協議,其目標是與工業化前的水準相比,將全球暖化限制在遠低於2攝氏度,最好是1.5攝氏度以內。為實現此一長期控溫任務,各國的目標是在2050年前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淨零排放是指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與從大氣中除去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之間實現總體平衡。   為有效管制溫室氣體排放,若干國家頒布法規及實施碳稅等措施。政府要求排放者必須為其排放的每公噸溫室氣體支付特定價格。在一些建立合規市場的國家,則實行排放交易系統(ETS)或限額與交易(Cap and Trade),此為一種政府監管體系,旨在激勵企業減少碳排放。政府設定排放上限,並允許排放量低於上限的公司交易其排放許可,稱為「碳信用」(carbon credit)。溫室氣體排放量高的公司可向排放量較少的其他公司購買排放配額。計量單位為一公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   目前最大及最嚴格的市場為歐盟(EU),其中ETS在27個國家/地區有效,涵蓋 10,000多家公司。歐盟排放權配額(EU Allowance, EUA)的參與者可參加3種形式的交易。第一種是拍賣,係向監管機構競標。第二種是買賣雙方或場外交易(OTC)之間的雙邊協議。第三種是透過交易所交易,主要市場為歐洲能源交易所(EEX)。此外,碳信用可在洲際交易所(Intercontinental Exchange, ICE)進行交易,此為一個熟悉的石油交易平台。2020年EUA碳信用交易量高達80.9億公噸CO2e。截至今(2021)年7月12日,1 EUA的交易價格為52.86歐元/公噸CO2e。   為鼓勵尚未決定淨零排放計畫的其他國家,開發自願碳市場以實現碳減排或碳匯(carbon sink),例如可再生能源計畫,以及農業、林業與其他土地利用(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Other Land Use; AFOLU)計畫等。該些計畫必須通過國際標準組織的認證,例如Verra(Verified Carbon Standard)、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此外,確證(validation)、監控及核實(verification)過程對於碳信用驗證(certification)至關重要,該驗證可在OTC市場交易。大多數買家係致力於遵循環境、社會及治理(ESG) 之永續原則的組織或公司。微軟、蘋果及谷歌等世界級公司購買碳信用額度,以宣傳其組織的環保意識形象。至於在國際民航組織(ICAO)監管下並致力於國際航空碳抵銷與減排計畫(Carbon Offsetting & Reduction Scheme for International Aviation, CORSIA)的航空公司,亦有興趣從自願市場購買碳信用額度以抵銷其溫室氣體排放。   今年年初,能源價格評估的主要機構S&P Global Platts啟動CORSIA的碳信用價格評估。今年6月普氏能源資訊(Platts)公布基於Nature-Based Carbon Credits及Carbon Neutral LNG等2種碳信用價格評估,此舉表明未來碳信用交易將更加廣泛,交易量可能會大幅增加。在全球舞台上,目前關注今年11月在蘇格蘭格拉斯哥(Glasgow)舉行之COP 26會議。該會議計劃進一步談判巴黎協定第6條,主要涉及碳市場,達成協議後將加強世界各國對氣候變化的承諾。   PTT國際貿易業務部高級執行副總裁Disathat Panyarachun 表示支持泰國的國家政策,以及PTT的淨零排放路線圖。PTT密切關注碳信用市場,為透過該公司已註冊的洲際交易所進行碳信用交易做準備。碳信用亦可經由PTT的全球網絡以OTC方式進行交易,尤其是該公司的倫敦辦事處PTT International Trading London Ltd.位於歐洲衍生品交易的中心,可極大地支持碳信用交易,以在不久的未來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

A: 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7月21日報導,目前新加坡正加快步伐因應氣候和社會結構變化帶來的挑戰,因此投資者進一步看重永續投資,越來越多星國企業進行重組時也以永續發展為焦點。分析師認為,此類積極加強「環境、社會和治理(ESG)」表現的業者股票將提供良好的中期價值和成長。 馬來亞銀行金英證券比較「iEdge新加坡ESG領先者指數」和「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表現最佳五只股票發現,去(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時,前者比後者表現超出六倍;雖然前者表現最差五只股票比後者差,但差距不大,2018年的差距為21%。此意味,在高度不明朗環境中,永續發展企業提供更大的上漲潛力,下跌風險較低。由於疫情在中期內帶來更多不確定因素,加上長期的氣候變化風險,ESG表現更佳企業會取得更佳表現。 在淡馬錫關聯企業帶動下,新加坡業者進一步擴大對永續發展的投入,更多企業進行重組,將戰略重新聚焦在永續性和退出高度碳排放業務領域。例如,勝科工業(Sembcorp Industries)本年5月宣佈進行戰略評估,將業務重組朝向永續能源轉型,目標在2025年達到至少七成盈利來自永續業務,預計永續能源業務五年平均成長為30%。吉寶企業(Keppel Corp)則於本年1月宣佈向潔淨能源轉型,將船廠改建為開發岸外風力或太陽能發電站。新加坡三大銀行亦分別宣佈訂下目標,在2023年至2025年將永續融資占比提高至5%-13%,並宣佈永續融資框架,推出符合國際標準的永續報告。 股票和掛牌基金研究公司FSMOne.com表示,可以從永續投資趨勢中獲益的行業包括銀行、注重綠色建築的房地產、水務處理、廢料處理和其他環保相關業者。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私人銀行指出,對綠色和永續融資的需求不斷增加,為銀行提供戰略性的貸款機會,抵消銀行減少不環保行業貸款的影響。對包括ESG基金、永續債券和與ESG相關衍生品的需求,在新加坡零售投資者中仍處於起步階段,但預計將在幾年內上升,將使利用此趨勢的企業和機構受益。 馬來亞銀行金英證券指出,在ESG的大趨勢下,消費、工業和種植領域面對更大轉型壓力,因其碳排放較高,ESG風險更高,但消費領域的ESG情況出現好轉跡象,例如超市加大社會參與度,並有責任地進行採購。工業領域的進展則較慢,主要因航空、離岸與海事以及造船業面對結構性挑戰。 瑞士信貸私人銀行認為,棕櫚業會因伐木、溫室氣體排放、土地和勞動力權益等議題面對愈大的壓力,手套製造商因涉嫌強迫勞動和提供惡劣工作和生活條件給工人而面對壓力。近年受投資者青睞的數據中心,使用大量電力,據估計全球數據中心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和航空業相近。新加坡自2019年開始已暫停建造新的數據中心,直至政府完成評估。擁有數據中心的房地產投資信託(REIT)務必要推出創新的永續策略,外來「綠色」數據中心會佔優勢。另當疫情受控、全球旅遊業重啟,航空業將面對達到環保目標的壓力,使用燃料更高效的飛機以及碳稅會帶來成本壓力,從石化燃料向永續能源轉型亦是一大挑戰。

A: 依據新加坡管理大學沈基文金融經濟學研究所(SKBI)與星展銀行合作編制的「新加坡通膨預測指數(SInDEx)」數據顯示,星國居民預估未來一年核心通膨將上升至3.2%,高於本(2021)年3月的2.7%,可能是因經濟活動恢復、全球通膨復甦以及全球商品價格上漲所致(核心通膨不包括住宿和私人陸路交通費用)。 新加坡居民對整體通膨(headline inflation)的預估自去(2020)年9月以來皆呈上升趨勢,至本年6月持平,對未來一年的整體通膨預估維持在2.7%,主要因全球經濟復甦不均。 新加坡管理大學表示,儘管整體通膨因美國聯準會預計將在2023年緊縮寬鬆政策而持平,但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可能回升,甚至出現「超級週期」跡象,可能推高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中期可能推高新加坡核心通膨預測。 另調查星國居民消費習慣發現,家庭住房和水電費支出稍微上漲,抵銷較低的交通費用,在「高警戒解封」期間,居家辦公相當普及,降低多數員工交通費,但水電費則上漲。認為新冠疫情對通膨造成長期影響者,從3月的67%上升至73%。預期未來一年將減薪逾5%者約12.5%,低於3月的14.1%。

A:奧媒「薩爾斯堡新聞報」(Salzburger Nachrichten)2021年7月20日引述德國比價平台「Check 24」報導,2021年夏旅遊旺季奧地利旅遊住宿費明顯高於新冠疫情爆發前。例如:2021年8月旅館訂房價格平均每人每晚145歐元,較2019年同期之平均價110歐元上漲32%。另,公寓民宿平均每單位每晚費用自2019年之93歐元上漲至120歐元,漲幅達28%。 奧媒列舉最受奧國民眾青睞之旅遊目的國,如:德國、義大利及克羅埃西亞2021年8月份住宿費訂價漲幅如下: 1、德國:旅館住宿費平均每人每晚115歐元,較2019年同期上漲27%。另,公寓民宿平均每單位每晚費用110歐元,較2019年上漲至14%。 2、義大利:旅館住宿費平均每人每晚147歐元,較2019年之平均價109歐元同期上漲34%。公寓民宿平均每單位每晚費用138歐元,較2019年之117歐元上漲至18%。 3、克羅埃西亞:旅館住宿費平均每人每173歐元,較2019年同期上漲27%。公寓民宿平均每單位每晚費用153歐元,較2019年上漲61%。 另,根據「Check 24」對歐洲10個最受歡迎之觀光度假目的國2021年8月旅館平均訂房價所作之統計得知,旅館住宿費較2019年上漲30%,公寓民宿平均上漲24%。  

A:依據克羅埃西亞媒體「Croatia Total News」2021年7月19日報導,克國中央銀行(HNB)總裁Boris Vujčić表示,該行初估克國2021年第2季經濟成長率約18%,主要原因係2020年同期克國經濟因新冠疫情嚴重衰退之低基數效應。此外,克國2021年6月逐步解除防疫措施,歐洲各國遊客逐漸回流等亦為重要因素。 V總裁表示,該行預估克國2021年全年經濟成長率可達6.8%,惟新冠變異性病毒疫情有擴大趨勢,未來經濟發展仍存在不少不確定性,如發生第4波疫情,則克國2021年經濟成長率或僅達4.8%左右。 相較於2009/2010年金融風暴後之緩慢復甦,克國自2021年第3季經濟幾乎已回復至2019年水準,惟觀光業及餐飲業係少數例外。目前該領域國際遊客多來自歐洲國家,亞洲及美洲遊客仍然闕如。此外,觀光及餐飲業尚面臨熟練勞動力短缺問題。  

A:依據奧地利統計局2021年7月16日新聞稿,奧國2021年6月份通膨率2.8%,與本年5月份相同,皆為自2012年1月以來單月最高通膨率。 2021年6月份及5月份「高通膨」現象主要來自國際油價上漲帶動之能源價格調漲。前揭2.8%之通膨數據係與2020年6月份及5月份相比,當時為第一波新冠疫情期間,國際油價大幅下跌,而2021年5、6月份全球主要經濟體景氣皆已復甦,國際油價回復「正常」後與去年同期出現巨大落差,進而影響物價總平均值。 在統計局分類中,「交通運輸費用」較2020年同期上漲6.6%,係2021年推動物價上漲最大影響因素,其中又以「燃油價格」上漲21.4%最多,其次為「私人交通工具維修」+4.0%,「新車價格」+2.9%。 其他分類上漲情形如下:「服裝鞋類費用」+4.2%、「餐廳及旅館住宿費用」+3.3%、「家居用品及房屋維護費」+3.2%、「房租、水費及能源費用」+3.0%、「酒精及菸草費用」+3.0%、「教育輔導費用」+2.1%、「休閒文化費用」+1.8%、「衛生保健費用」+1.5%等,另「食品及軟性飲料費用」則維持與2020年6月份相同水準。  

A:日期: 110年7月21日   來源: South Australia Government、Health Department https://www.theguardian.com/australia-news/2021/jul/08/major-australian-aged-care-provider-reveals-just-15-of-staff-vaccinated-as-sector-demands-changes-to-rollout https://www.health.gov.au/initiatives-and-programs/covid-19-vaccines/australias-covid-19-vaccine-rollout https://www.covid-19.sa.gov.au/response   南澳新增5起Delta不明感染源群聚確診病例,其中群聚熱點包含餐廳及醫院,為防Delta病毒持續擴散,南澳政府宣布係於7月20日下午6點起實施為期7天的第5 階段封城措施。在繼新州、維州封城後,南澳亦因不明感染源而決定封城7天,这是南澳州實行的最嚴格的一次封城措施,民眾僅能於離家2.5公里的範圍內活動,每日在室外時間不得超過90分鐘,非必要不得出門。  新南威爾斯州於今(7/21)日新增110例確診,是這一波疫情爆發以來單日新增最多案例。新州政府宣佈,為防止病毒在偏遠地區擴散偏鄉地區如Orange及Blayney和Cabonne等城鎮亦封城七天。新州商會(Business NSW)執行長Daniel Hunter敦促新州政府能提早解封對該行業之禁令,因封城使建築業每週經濟損失達8億至10億澳元。專家表示,以目前確診病例仍居高不下之情況,新州四級封城恐將延至9月中旬方能解封。 而維多利亞州於封城第一天即有22例新Delta確診病例,不明感染源仍在疫調中,維州並對新州、首都坎培拉及南澳間的州邊界嚴格管控。另維州滑雪勝地亦因封城而遭受重創。目前澳洲有將近一半以上的人口及城市因Delta病毒肆虐皆在封城中。 而昆士蘭州、北領地及西澳皆以封鎖州界來防止Delta疫情入侵,非必要不得入境,入境前皆需申請入境許可證。 據澳洲聯邦衛生部(Health Department)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7月20日, 16-49歲完成二劑接種率為14.52%,50 -69歲為19.25%,70歲以上為32.8%。另養老院、殘疾醫療中心及相關醫療機構完成二劑施打計有48萬8,474人。 據澳洲最大養老機構-RSL Lifecare最新數據統計,目前完成第一劑接種之醫護人員及員工僅達27%,完成二劑接種僅15%,並建議聯邦政府應儘速敦促小型 養護中心人員完成接種新冠疫苗。另據澳大利亞健康保護主要委員會 (AHPPC) 的建議,並於 2021 年 6 月 28 日獲得國家內閣會同意,自今年 9 月 17 日起,所有居家養老護理工作者都必須接種至少一劑疫苗,否則無法前往工作。  

A:亞洲開發銀行(ADB)頃發布的「2021年亞洲發展展望」報告指出,由於新冠疫情捲土重來,亞洲開發銀行下修馬來西亞本(2021)年經濟成長預測值至5.5%,較4月份預測值6%為低,明(2022)年則維持5.7%預測值。   亞銀經濟學者澤田康幸表示,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正持續從新冠疫情中復甦,然由於疫情抬頭、出現新的病毒變體以及各國疫苗接種進度差異巨大,復甦之路仍然不穩。   在東南亞,亞銀將印尼2021年的成長預測值從4.5%調低至4.1%;泰國從3.0%下修為2.0%;越南從6.7%下修至5.8%; 新加坡從6.0%提高至6.3%,將菲律賓的增長預估維持於4.5%不變。   亞銀續稱,除防疫和疫苗接種外,分階段和策略性地恢復經濟活動—例如貿易、製造業和旅遊業將確保復甦包容和有韌性的關鍵。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橡膠委員會預測,隨著全球橡膠手套需求銳增,估計本(2021)年馬國橡膠產品出口額將增加至 740 億馬幣(約175.36億美元),較上(2020)年成長80%。橡膠手套占馬國橡膠產品總出口額之 90% 以上。   全球經濟活動改善及擴大天然橡膠 (NR) 需求的前景。預計 2021 年全球天然橡膠消費量將增加 6.7% 至 1,370 萬公噸,較 2020 年萎縮 7.8% 為優。在推出疫苗以對抗新冠疫情後,中國與美國等主要市場的消費量出現積極增長,並恢復業務營運。    近期馬國的新冠疫情確診病例捲土重來,導致政府實施行動管制和封鎖措施、勞動力最少化以及政府採取的其他控制措施,將導致 天然膠供應鏈中斷。馬國天然橡膠出口額預計將從 2020 年的 62 億馬幣(約14.69億美元)增長約4.84% 至 65 億馬幣(約15.4億美元),主要得益於2021 年橡膠價格良好的支撐;橡膠產量則從 2020 年的 514,700公噸增加2.97%至530,000 公噸。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國際信貸評級機構「惠譽」(Fitch)頃發布消息稱,該機構雖維持馬國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IDR)至「BBB+」,展望維持在「穩定」。該機構考量到馬國政府實施全面封鎖措施將損及服務業,因此決定下修馬國本(2021)年經濟成長預測值,從6.7%調低至4.5%;至於明(2022)年則預估為6.3%,高於先前之預測值4.6%。   惠譽機構續稱,儘管馬國服務業已遭受封鎖措施的衝擊,但製造與出口業仍持續受惠於外部需求,其中包括電子產品、原油、橡膠製品諸如個人防護設備等。隨著近期馬國疫苗接種步伐加快,服務業亦將從中受惠。   考量到政府祭出薪資補貼、中小企業貸款方案、疫苗採購撥款、暫緩還貸計畫等救濟措施,同時收入有所減少,惠譽估計本年的赤字占GDP比率,將攀升至6.5%,高於去年的6.2%。無論如何,該機構認為,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國營企業派發股息,將有助政府應付部分支出。   與此同時,惠譽機構估計本年的債務將占GDP比率78.1%,高於2019年疫情爆發前的65.2%。新冠疫情已造成馬國政府債務飆升。明年則預估債務比重將會減少至77%。   同時,惠譽機構亦認為,馬國中期財政前景依然會受到政局動蕩的影響,政局動蕩可能會促使政府加大支出力度,來換取國會的支持。除政策外,政局不穩也會動搖投資人信心,和外界對政府治理水平的展望。   該機構同時預測馬國本年的政府收入占GDP比率,會處於18.2%的低水準,這取決於原油產量,低於去年的25%。   另一方面,馬國財政部長東姑賽夫魯(Tengku Zafrul)指出,惠譽機構將馬國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維持在「BBB+」以及前景展望穩定,顯示對馬國政策和前景的信心,證明馬國在不確定環境下的經濟韌性、強勁的前景和中期增長基礎,以及在市場多元化和出口產品支持下的經常帳盈餘。馬國過去一直保持經常帳盈餘,2020年創有史以來最大的貿易順差,達到1,848億馬幣(約合457.4億美元),較2019年成長26.9%,約占國內生產毛額4.2%。   為應對新冠病疫情危機,馬國宣布了國家復甦計畫,自今年6月1日落實以來,其中八個州屬的新增病例大幅減少,並進入國家復甦計畫第二階段,在遵守嚴格的標準作業程序下,開放更多的經濟領域和社交活動。馬國政府推出八項經濟配套,總值高達5,300億馬幣(約1,278.8億美元),以協助人民及工商界紓困。截至目前,馬國政府推出的經濟振興配套惠及了超過2,000萬人及240萬家企業。   展望未來,馬國將聚焦數位化和科技使用,以改善馬國經濟前景和彈性,而政府將繼續致力於確保馬國的財政圴永續性和中期財政整頓。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拜登政府於2021年上任後積極推動發展電動車及相關產業,計畫透過修改燃油法規、提供舊車換現金優惠、稅務優惠、建造電動車基礎設施及刺激方案等措施,協助汽車產業轉型。 本報告提供全美電動車、充電站發展概況,並進一步針對加州、華盛頓州、猶他州、愛達荷州、奧勒岡州及蒙大拿州等美國西部各州之電動車及充電站發展現況進行說明。

A:尼加拉瓜新聞報報導,依據尼國中央銀行統計資料,尼國銀行貸款利率高於存款利率,且存放款利率差達6.42%,不利於尼國存款戶,銀行美元存款短期利率至上年同期5.07%下降至本年6月3.16%,美元長期存款利率自7.22%下降至本年6月5.44%。當地幣存款短期利率至上年同期4.09%下降至本年6月2.65%,而當地幣存款長期利率自5.99%下降至本年6月4.69%。惟較鄰近宏都拉斯1.78%及哥斯大黎加1.75%平均存款利率為高。 在銀行放款利率方面,美元之短期平均利率自上年12.24%下降至10.69%,農業放款自上年同期10.94%降為9.99%,商業放款自上年同期9.69%下降為8.7%,畜牧業放款自上年同期11.5%下降為1.98%,惟對個人消費貸款利率自上年同期16.27%上升至本年6月18.69%,顯示尼國銀行對個人消費的還款風險增高爰提升貸款利率。

A:尼加拉瓜新聞報報導,尼加拉瓜商業暨服務業公會(Cámara de Comercio y Servicios de Nicaragua,CCSN) Carmen Hilleprandt會長表示,尼國商業及工業近月來受到塑膠及紙箱包材短缺衝擊價格上漲25%,包材短缺情況可能延至本年年底才可改善,包裝材料上漲有部分可能由消費者吸收。目前由於國際石油走升造成塑膠材料的缺乏更難控制。 依據尼國工會統計,該國每月約消耗1,700噸塑料,1,000噸自國外進口,其餘自行生產,由於本年以來石油價格逐漸上漲亦帶動尼國塑料價格較去年同期大幅攀升。另外紙箱包材受到新冠疫情影響需求,部分尼國紙箱製造廠商出走或者倒閉,另外進口方面受到自中國進口紙箱運費自3,000美元上漲至12,000美元大漲4倍,使得紙箱數量不足致無法滿足國內市場需求。

A:尼加拉瓜新聞報報導,經濟學人在(2021)年7月發布最新預測指出,尼國2021年經濟成長將受惠於政府增加公共支出、僑匯增加國內消費及美國市場復甦使尼國免稅出口區出口暢旺,預估經濟成長率將自原3.3%上升至4.8%。 另方面尼國在新冠疫情控制方面,由於第1劑疫苗接種率截至本年6月25日止仍低於3%,要完成疫苗接種率預估遲至2023年初,尼國貸款利率由於風險高,利率偏高,不利民營企業營運發展,最後本年11月初舉行大選政治社會不確定因素,使得銀行定存資金外流,均為尼國本年經濟發展的隱憂。 展望2022年至2025年,經濟學人認為由於尼國外人投資趨緩,對法律信任度及社會保險改革等風險,使經濟成長率可能落在1.9%上下。此外因人權議題排除尼國與美國及中美洲間自由貿易協定將面臨美國政府之檢討,惟一般認為係為複雜的法律問題,且維持自由貿易協定對美國較有利益,因美國每年對尼國享有巨額貿易順差,故推測美方較可能維持現狀。

A:休斯頓市長Sylvester Turner和休斯頓市議會於今年5月核准與殼牌石油旗下電動汽車電源解決方案供應商Greenlots進行合作,將在休士頓市區內裝置電動汽車充電站。 依據休士頓市政府去年提出之氣候變遷行動綱領(Climate Action Plan),休士頓市將在2030年前將市府所有之8千輛非緊急用輕型車輛汰換為電動汽車。Greenlots 將在各重要市府設施內安裝41個電動汽車充電站為電動車隊供電。 除安裝外,市府電動車隊之充電設施亦將由Greenlots的 SKY EV充電網路軟體進行監控和管理。目前初步規劃,電動車充電站將專供市府車輛使用。日後這些充電站將與其他充電設施整合供大眾使用。

A:根據阿根廷國家統計局(INDEC) 於7月15日公布之6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IPC)報告,2021年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為3.2%,年累計達25.3%;過去12個月總累計達50.2%。 阿國通貨膨脹率在5月上升3.3%後略有下降,最差指標出現於3月及4月,分別為4.1%及4.8%。 然而,阿國央行依據全國主要42大銀行、諮詢公司及研究中心所編制的預期調查,數據與官方預期的相差甚遠,央行預估年漲幅為48%。 儘管阿根廷工業呈現復甦跡象,惟自2018年以來經濟一直處於衰退狀態。2020年的GDP下降9.9%,通貨膨脹率為 36.1%。 2021年6月漲幅最高類別分別為:通訊7%、菸酒5.5%、服裝/鞋類3.5%、運輸3.3%,另食品/飲料、家庭設備/維護及醫療均為3.2%。

A:依據阿根廷政府公報2021年7月15日刊載生產部第353/2021號決議辦理如下:阿根廷政府完成對中國大陸、菲律賓及泰國進口之網球產品(即南方共市稅則號列9506.61.00)之反傾銷落日複查及情勢變更複查,並對中國大陸課徵每顆0.46美元、泰國每顆0.21美元及菲律賓每顆0.20美元之反傾銷稅,為期5年。阿國海關將依相關法令,對旨揭產品採行非優惠性原產地管制措施。

A:標題:巴拿馬商業集團將投資4,500萬美元在巴拉圭興建牛肉屠宰廠 日期:2021.07.22 單位:駐巴拉圭大使館經參處 消息來源:國家報(La Nación) 內文: (一)巴拉圭鄉村協會(Asociación Rural del Paraguay, ARP)卡瓜蘇(Caaguazú)區域代表Nevercindo Cordeiro表示,巴拿馬重要商業集團有意於巴國西北部上巴拉圭省(Alto Paraguay)投資3,500萬至4,500萬美元興建牛肉屠宰廠,預估每日屠宰量800至1,600頭牛隻,預計創造400至500個就業機會,並規劃於2022年正式營運。 (二)C區域代表另稱,巴國西北部上巴拉圭省(Alto Paraguay) 飼養180萬頭牛隻,係巴國牛隻飼養成長最快速之地區之一;據巴拉圭動物健康暨品質局(SENACSA)統計資料,巴拉圭全國1,400萬頭牛隻,每年屠宰牛隻200萬頭,33%之牛隻屠宰量源自該省,每天足以供應兩座屠宰廠所需之牛隻數量700至800頭;且該省具有充沛勞動力與太陽能電力供應之優勢,鼓勵投資人前來上巴拉圭省設廠。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