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7.21 PAP, IAR, stat.gov.pl 波蘭中央統計局(GUS)報告稱,波蘭6月份的零售額按固定價格計算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8.6%。中央統計局於7月20日週三表示,隨著世界努力擺脫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波蘭上個月的服裝及鞋類銷售額年比率激增22.3%,藥品及化妝品的銷售額激增17.5%。 同時,根據中央統計局的數據,機動車銷售量成長7.7%,燃料銷售量成長7.4%。 中央統計局表示,就當前價格而言,上個月的零售額比2020年6月高出13%。 該局還報告稱,按月計算,6月份零售額比5月份成長3.5%。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7.21 PAP, PolandIn 根據德勤(Deloitte)諮詢公司於7月20日週三發布的一份報告,波蘭在銀行間合作數量最多之歐洲國家排名中名列前茅。波蘭國內有15家銀行合作,而只有義大利可誇耀更多的數量。 該報告指出,歐洲的銀行間生態系統(Interbank ecosystems in Europe),已透過合作加速轉型,自2014年以來,歐洲銀行間生態系統的數量,即至少3家銀行發起的合作以創造新產品及服務,幾乎增加一倍。 據德勤公司評估,在不久的將來,銀行將更頻繁地相互合作,主要是為了防止金融犯罪,並向所有社會群體提供其服務。Deloitte公司合夥人、該公司金融服務行業負責人 Przemysław Szczygielski評估稱,正是銀行之間的合作改變了該行業的動態,因為它使行業成長更快,創新產品及服務的創造效率更高。在他看來,未來幾年,「銀行間生態系統」將成為加速轉型的關鍵,而不僅僅是銀行提供的金融產品及服務。 德勤公司報告顯示,80%的銀行間生態系統已啟動以實現成本加乘效應。第二個原因是希望創建符合銀行及消費者期望的平台(70%)。在鼓勵金融機構合作的因素中,尋找新的收入來源排名第三(30%)。義大利擁有最多的銀行間生態系統合作(19)。波蘭以15項此類合作排名第二,而葡萄牙及比利時各有14項。 在德勤全球研究「2020數位銀行成熟度」(Digital Banking Maturity 2020)報告中,13家波蘭銀行中有5家被列入31家數位行業領導者之列。該等銀行在開戶及管理卡及產品方面表現最好,而在遠程客戶支持及額外非銀行服務的可用性方面最欠缺。據稱,波蘭銀行透過以最快的速度發展手機銀行,增強其在網路銀行領域相對於全球競爭對手的優勢。
A:據法媒Les Echos本(21)日報導,法國衛生部於昨(20)日表示,未來該國將不再留用AstraZeneca疫苗,後續運抵之AZ疫苗將全數用於人道救援捐贈。該疫苗自本(2021)年2月起在法國開放使用,但考量其罕見且嚴重之副作用,隨即被限定僅供55歲以上民眾施打,使用率大幅低於Pfizer/BioNTech及Moderna疫苗。 法國財經部表示,自本年4月起,法國透過世界衛生組織(WHO)新冠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所捐贈之疫苗數量逐漸增加,包括4月之10萬劑、5月50萬劑、6月250萬劑、7月近350萬劑,且8月另有450萬劑待捐出。 WHO秘書長譚德塞曾於6月底表示,全球疫情呈現雙重速度發展,防疫不平等情況持續惡化。為確保貧富國家均可取得疫苗,迄本(7)月12日COVAX機制已陸續分送135個國家/地區超過1.02億劑新冠疫苗,惟近期速度有放緩現象。包括法國在內之數國日前決定開放施打第3劑疫苗,WHO認為沒有必要,因完成2劑疫苗接種後即對重症產生持久保護力,無需追加劑量;當務之急係優先提供尚無保護力之民眾施打。 謹查法國馬克洪總統曾於本月12日指出,法國自去(2020)年3月起,已透過ACT-A計畫對外捐贈2,500萬劑疫苗,年底前將另捐出數千萬劑疫苗,並籲請其他夥伴國共同響應,協助疫情嚴峻之非洲、近東及中東國家施打疫苗。法國政府現宣布捐出全數AZ疫苗,充分展現其協助弱勢國家抗疫之決心。
A:據法媒Le Figaro報導,EMA於昨(20)日宣布,考量Sanofi與英商葛蘭素史克藥廠(GSK)合作開發之新冠疫苗Vidprevtyn目前已於實驗室研究及成人臨床試驗取得良好結果,確可觸發新冠病毒之抗體生成,有助預防該疫症發生,因此決定對其展開滾動式審查,檢視其在有效性、安全性及品質上是否符合歐盟標準,直至所有資料完備並正式提交上市申請。目前雖無確切時程表,但預料此滾動式審查將較一般審查程序省時,應可加快疫苗上市進度。 謹查Sanofi前於本(7)月5日表示,其與英商GSK共同研發之重組蛋白新冠疫苗(即Vidprevtyn)第2期臨床試驗結果良好,已於5月27日進入第3階段臨床試驗,對象包括美國、亞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等3萬5,000名18歲以上之民眾。本月8日另獲印度政府同意,於該國招募第3階段試驗對象。 適法國馬克洪總統日前宣布第4波疫情因應措施時曾指出,疫情恐將持續至2022年,民眾須有長期抗疫之心理準備,即便疫苗已問世。歐盟日前宣布已為其區域內55.5%人口施打首劑疫苗,超越美國之55.4%,主要係透過不斷提高疫苗生產及供應,並將半數疫苗出口至全球100餘國。EMA目前所批准之疫苗共有4種,包括Pfizer/BioNTech、Moderna、AstraZeneca及Johnson & Johnson,後2種在多數歐盟國家僅限特定年齡條件接種。倘Sanofi之Vidprevtyn疫苗順利上市,勢將進一步嘉惠全球。
A:資料來源: 史瓦帝尼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2021年7月19日 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於本(7)月19日以「史瓦帝尼稅收收入大幅下降」(Tax revenue set for major fall)為題,報導史瓦帝尼在近期暴力抗議及搶劫事件後,史國政府財稅收入遭受重大損失,未來2年將持續面臨財政拮据之挑戰。 該報導指出,史國近期暴力陳情抗議事件後,企業仍在收拾殘局,部分公司遭損毀,部分公司選擇關閉商店,因此將導致未來史國政府財政稅收嚴重減少。該報導指出公司稅收在 2019/20 財政年度明顯增加17.1%,達17.07 億史鍰。惟隨著公司被暴民摧毀,公司收益將減少(謹註:史國公司所得稅為27.5%)。此外,遭受嚴重破壞及掠奪之部門產業包括製造業、批發零售及公共管理部門。不僅公司稅收減少,且數千名納稅人失去工作,個人所得稅收入亦會減少(謹註:2019/20會計年度約貢獻34億史鍰的稅收);加以目前燃料短缺情形也將減少燃料稅收入。因此,綜合各界受影響之情形,史國政府評估迄今約有5,000人失業,全國損失約達30億史鍰。 史國2019/20年度之稅收目標為102.95 億史鍰,惟僅達到99.50億史鍰,比稅收目標低 3%。在此暴動事件後,未來史國財政稅收將極為不樂觀。史王為重振受影響企業之信心,已於7月16日宣布將由政府提供5億史鍰,以協助受影響企業。惟史國分析家指出,未來2年史國仍須面臨財政拮据之挑戰,尤其武漢肺炎疫情對市場之衝擊,已導致南部非洲關稅同盟(SACU)稅收分配款減少,預估SACU未來之分配款亦將減少25%至30%。
A:依據我國海關統計資料顯示,2021年1至6月臺阿(阿根廷)雙邊貿易總額達2億2,637萬美元,較2020年同期衰退5.3%,阿根廷為我國在拉丁美洲第四大貿易夥伴國,前三名分別為墨西哥(24億2,144萬美元)、巴西(19億8,988萬美元)及智利(11億5,582萬美元),其中我國自阿根廷進口額為1億239萬美元,下降39.4%;另我國對阿根廷出口額為1億2,398萬美元,大幅成長77%,我國呈現貿易順差2,159萬美元,阿根廷為我國第48大出口市場和第58大進口來源國。 2021年上半年我國自阿根廷進口之產品,仍以農牧相關產品為主,其中最主要之產品為玉蜀黍,單項產品進口總額高達4,332萬美元,約占總進口42.3%,與2020年同期相較衰退59.8%;第2名為大蒜進口額為2,188萬美元,大幅成長123.6%;第3名為乾酪及凝乳,進口額為752萬美元,略成長0.4%;第4至10名進口產品依序為皮革暨相關製品、蝦類、魚渣粉、鮮葡萄酒、鹼金屬、花生及冷凍魚。 2021年上半年我國出口阿根廷排名居首之產品為機器零附件,出口額為1,279萬美元,較2020年同期大幅成長162%,第2及第3大出口產品為不銹鋼扁軋製品及苯乙烯之聚合物,出口額分別為786萬美元及596萬美元,較2020年同期分別成長20.7%及320.1%;第4至10名進口產品依序為鐵或非合金鋼扁軋製品、聚縮醛、丙烯酸聚合物、固態非揮發性儲存裝置、鋼鐵製螺釘、鋼鐵管類及車輛之零附件。
A:依據我國海關統計資料顯示,2021年1至6月臺烏(烏拉圭)雙邊貿易總額達2,548萬美元,較2020年同期衰退15.1%,我國自烏拉圭進口總額為605萬美元,成長24.7%;我國對烏拉圭出口總額為1,943萬美元,衰退22.8%,我國享有貿易順差1,337萬美元。 2021年上半年我國自烏拉圭進口之居首產品為皮革暨相關製品,進口額269萬美元,佔總進口44.4%(成長13.7%);第2名為木材,進口額122萬美元(成長47%);第3名為乾酪及凝乳,進口額49萬美元;第4至10名依序為魚渣粉、原木、乳清、乳製品、寶石、丙烯酸聚合物和銅廢料及碎屑。 2021年上半年我國出口至烏拉圭居首之產品為冷凍魚,出口額479萬美元,衰退15.3%,佔總出口25%;第2名為聚縮醛,出口額454萬美元(衰退52.7%);第3名為合成橡膠,出口額89萬美元(成長13.3%);第4至10名依序為電音響或視覺信號器具、工具機、車輛之零附件、不銹鋼扁軋製品、腳踏車、塑膠自粘性板及自動資料處理機。
A:參考資料: The Economist 日期:110年7月21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594/P200號(商情文號:第594號) 商情本文: 在經歷數十年供不應求情形後,雖英國再次興起建屋熱潮,但尚無法達到政府的理想數量;更糟糕的是,近來新成屋開發地往往不是需求高的地方。而欲在較受歡迎且價格昂貴的地區開發之意願,最終總被反對派阻礙。最受威脅的不僅是英國鄉鎮景觀,還有當地政治局勢。 2017年,時任保守黨Theresa May首相重申長久但從未實現的目標,即每年將在英格蘭地區興建30萬套新房。在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期間,終建成約24萬4000套新房,已為自1987年以來的頂峰。當時住屋供應已連續6年呈現成長,許多新建房屋則集中在英格蘭西南部和中西部等較便宜的地區,在倫敦和英格蘭東南部地區存有高需求的新成屋則不多。例如,在東南部East Sussex郡的人口於過去十年已增加9%,預計未來十年將再成長8%;但該地自2010年來,新成屋數量僅增加5.8%。時至2020年,強生首相已提議將對住宅規劃系統進行大改革,以達國家目標,且欲重新平衡新成屋開發地點。 在過去十年中,住宅規劃系統實已在多方面放寬。自2012年,在城鎮附近農田興建房屋變得比以往更加容易,此在Wiltshire郡等地尤其可見。而根據Residential Analysts機構研究,過去十年來大型建商為每塊地支付的成本呈穩定甚至下降,意味著過度限制規劃造成之供應限制並不會反映在土地價格上。在2013年,英國亦放寬修建舊有建築之規定,鼓勵業者將市中心的廢棄倉庫改造成住宅公寓。強生首相於2020年時重申保守黨之前的承諾,即允許建商興建更高的住宅建築。然而,即使在所有改革之下,當地需求往往阻止住屋供應增加。地方政府協會 (Local Government Association)則反駁,十分之九的規劃申請實獲批准。無論如何,此均無法掩蓋廣泛地區的差異:倫敦地方政府仍阻礙住宅開發。如數據顯示,自2011年以來,在倫敦市中心以外,有超過五分之一的地區未有新成屋。 英國遭受的並非單一住屋危機,而是多重困難。一些大城市難在臨近地方興建住屋,如在利物浦(Liverpool)為高薪專業人士提供的住屋太少,或在英格蘭東北部既有房屋需要升級,以及在英格蘭東南部的地區亦急需為年輕家庭提供更多住屋。強生政府則似乎已準備好面對這些挑戰;在其去年8月發布之白皮書中,已承諾將進行數十年來最大的規劃調整:每地方政府均必須編寫十年規劃,將所有土地歸類為受保護的(不允許建造),或可更新的,或可成長的。同時,當地居民雖將失去對個別規劃案發表意見的權利,但可轉而對十年計劃發表意見。建商認為此簡化系統應可協助其在價格較昂貴的地區展開更多開發,這些地方往往為反對聲浪最激烈的地區。在今年5月的地方選舉中,許多建築項目的反對派──綠黨及自由民主黨,在劍橋郡和Suffolk郡等保守黨區獲得進展;6月時,自由民主黨更在倫敦兩大昂貴郊區Chesham及Amersham選區獲反對新建住屋及英國2號高速鐵路的民眾之支持,在補選中獲勝。 英國社區及地方政府事務部長Robert Jenrick則在7月7日表示,政府於今年秋季將向國會呈報之規劃法案,將與去年白皮書的激進主義相差甚遠;但他承諾將不會破壞既有規劃系統,並暗示國會將對規劃批准有更大的控制權。部分人士分析,若只在需求較低的地區如英格蘭東北部的Sunderland城鎮興建30萬套小型公寓,如此亦可達成每年興建30萬套房屋的國家目標,但無濟於事。對於保守黨政府而言,兩難困境尤其明顯。英國新建房屋的戰場,不僅為房主和未來房主之間的紛爭,此更為現在支持保守黨者以及未來可能支持者之間的鬥爭。
A: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The Guardian 日期:110年7月21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593/P200號(商情文號:第593號) 商情本文: 英國國家統計局(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ONS)今日公佈政府今年六月財政赤字金額約為228億英鎊,較去年同期減少55億,也低於預算責任辦公室(Office for Budget Responsibility , OBR)預估的252億,主因解封之後經濟重啟所帶來的稅入,以及減少政府開支之故。 儘管六月政府赤字金額略有起色,但仍是自從1993年起,開始有單月記錄以來的第二高,光是單月利息就高達87億,較去年同期高出60億,主要原因係政府價值近5000億的債券因通貨膨脹而導致債務負擔增加。 今年六月英國政府整體收入約622億,高於OBR預估的577億,較去年同期多出95億。其中稅收約佔455億,較去年同期增加81億。另六月份政府支出為841億,較去年六月減少25億。 OBR指出今年六月政府之產品與服務消費支出約311億,較去年同期增加17億,其中177億用於政府採購,128億用於支付帳單,此項支出包含英國衛生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Social Care, DHSC)支付NHS測試與追蹤(Test and Trace)服務與購買疫苗等防疫項目。 財政部長Rishi Sunak表示樂見經濟復甦情形超出預期,他也表示政府舉債都在控制範圍之內。
A: 參考資料:The Guardian 日期:110年7月21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592/P200號(商情文號:第592號) 商情本文: 英國食品與飲料協會(Food and Drink Federation, 簡稱FDF)估計,英國政府反垃圾食品的政策,將導致民眾每年在食品雜貨方面的花費增加160英鎊;低收入家庭可能受到最嚴重的衝擊,增幅為11%,相當於每年花費在新鮮蔬菜的費用。食品與飲料協會秘書長Ian Wright指出,在現在的時局之下,進一步徵收食品稅的提議極為不妥。食品與飲料協會FDF報告指出,估計政府實行新健康永續政策的成本高達80億英鎊。 英國政府上周被要求應課徵約為30億英鎊的糖稅與鹽稅,以阻斷民眾對垃圾食品的依賴,進而可減少肉類消費量近三分之一,並有助於因應氣候變遷問題。工黨表示,應將食品教育轉向鼓勵民眾崇尚更健康的飲食。食品業者則擔心,政府新政策之成本會對國內企業造成更大困難。食品與飲料協會並估計,食品業者為新政策可能額外支付17億英鎊,在食品和飲料包裝回收計劃(Deposit Return Scheme)之下,其成本為8.5億英鎊,以及政府引入對高脂肪及高糖食品的廣告限制之成本為8.33億英鎊。但一年多來,新冠肺炎及英國脫歐等影響已對國內食品業造成嚴重影響。糧食類食品、糖和乳製品等價格自2021年初以來已上漲17%。食品與飲料協會Wright秘書長強調,政府應鼓勵食品業者改善,而非透過增加成本施壓。
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0年7月21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590/P200號(商情文號:第590號) 商情本文: 英國政府之新版《國家安全和投資法案》(The National Security and Investment Bill)將於2022年1月4日起全面實施,是英國20年來最大國安制度之革新。新法將提升英國對外資的吸引力,同時加強政府調查及干預潛在外國投資案件之權力;如相關收購清算程序將變得更有效率以及政府審查交易程序將更具透明度。新法也包括對企業的新規範,即一旦生效,政府可在相關單位(包括企業和投資者)從事可能損害國家安全的收購案時進行干預,政府可在交易案上附加條件,或在必要時廢除。 該法案將授予政府5年追訴權,在更廣泛的經濟體中可重新審查起初未被通知但可能對國安造成危害的收購案;而此權將不適用於2020年11月11日本法提交議會前的收購案。另在英國較敏感部門之收購案可能亦需要獲政府批准才可完成;此處敏感的部門包括: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進階機器人(Advanced Robotics)、人工智慧、民間核電、通訊、電腦硬體、政府主要供應商、密碼身分認證、數據基礎建設、國防、能源、和平與戰時兩用科技(Military and Dual-Use)、量子技術、衛星與太空科技、緊急服務供應商、合成生物學、運輸等。 在新法正式生效前,政府鼓勵企業和投資者主動了解本日政府發布綱要,以確保相關利益者實際了解新程序。今年稍晚政府將提供更多相關指導。且政府也將持續透過跨部門專家小組,以了解投資者、企業需求。政府投資安全小組(The Investment Security Unit)將為欲了解相關資訊的單位提供單一聯絡處,並負責將交易案通報給政府;該小組尚將審查交易並協調跨政府行動,以評估外資引起之國安風險,保障企業不會落為潛在被剝削的對象。投資審查速度將比既有制度更快,預計30個工作日內可評估交易。若相關企業在此法案生效前有任何疑問,可透過電郵Investment.screening@beis.gov.uk與負責單位聯繫。
A: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日期:110年7月21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591/P200號(商情文號:第591號) 商情本文: 英國內閣辦公室歐盟關係部長Lord Frost在其漸進式策略下,預計本(21)日將進一步向英國國會提出,欲取消《北愛爾蘭議定書》中的邊境檢查要求;此舉將徹底改變英國和北愛爾蘭之間的脫歐後貿易計畫。若歐盟不讓步,英國將可能聲稱已受《北愛爾蘭議定書》第16條保障。 英國強生首相於昨(20)日與愛爾蘭總理Micheál Martin會談,提議改變《北愛爾蘭議定書》目前運作方式。據稱,強生首相認為所有英國製商品都應可在無檢查情況之下進入北愛爾蘭。英國新立場勢必激怒歐盟。根據強生首相於2019年同意之《北愛爾蘭議定書》條款,為避免愛爾蘭島上重建硬邊界,所有從英國運至北愛爾蘭的貨物必須遵守歐盟的海關和農產品規則;Frost部長現表示此不可行,他已向國會表示政府必須大幅減少或消除北愛協定造成之障礙。英國與北愛爾蘭的問題已引發保守黨脫歐派及北愛爾蘭親英的工會主義者之不滿,被稱此為對英國主權的羞辱。 Frost部長的提議中包括一項以誠實為基礎的做法,即宣稱其商品僅將在北愛爾蘭銷售的企業應可豁免北愛爾蘭邊界檢查規範。在有貼北愛限定標籤時,英國尚希望歐盟同意等效標準制度,以允許符合英國規範的商品與符合歐盟規範的商品可同時在北愛自由流通,另有提議取消歐盟執委會或歐洲法院在北愛爾蘭協定中的權力。 Frost部長的提議則與歐盟堅持不會取消《北愛爾蘭議定書》之核心的主張矛盾。
A:依據奧媒「新聞報」(die Presse)2021年7月21日報導,全球著名電動汽車充電運營商「ChargePoint」日前宣布與奧地利充電軟體開發公司「has.to.be」簽署協議,將以2.5億歐元併購該公司,交易方式包括以股票及現金支付,目前全案正由監管機關審查中,預計2021年底前可完成購併。屆時該併購案交易金額將創下奧國新創企業被購併最高紀錄。按:迄今最高紀錄為2015年德商愛迪達以2.2億歐元收購奧國運動應用軟體商Runtastic。 「has.to.be」公司成立於2013年,總部設於奧國薩爾斯堡邦Radstadt鎮,在奧國及德國雇用員工計125名,其軟體系統直接管理之電動汽車充電站逾40,000個。另根據漫遊協定該公司軟體可額外客訪250,000個充電站。「has.to.be」於2020年營收950萬歐元,客戶逾1,000家,其中較具分量客戶包括:BP集團、德國加油連鎖集團Aral、德國汽車大廠奧迪、福斯、保時捷、德國電動車充電集團Ionity(為Daimler-Benz、BMW、福特及現代集團合資企業)、以及德國能源公司GP Joule等。 根據奧國公司登記資料庫,目前has.to.be股權結構如下: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長Martin Klässner(27.7%)、Volkswagen Finance Luxembourg(25%)、Miross Management(20 %)、Cielo Private基金會(5.9%)、德意志銀行監事會主席Paul Achleitner、Jürgen Hambrecht及TechVisionCapital GmbH(各 4.6%),其他散戶股東近4%。 ChargePoint係北美最大電動汽車充電站集團之一,於2021年3月在紐約證交所上市,開發歐洲市場係該集團最新策略,盼藉由併購has.to.be擴大歐洲業務。
A:據媒體報導,科威特將於本(2021)年投入196億科威特迪納爾(約651億美元)於19項重大發展專案,其中包括科威特國際機場東部跑道、Sabah Al-Salem科威特大學城、科威特機場擴建案、Al-Mutlaa住宅造鎮案、鐵道網,並包括科威特衛生部針對Farwaniya、Al-Adan兩家醫院擴建及新建Al-Sabah醫院,同時包括科威特石油公司(Kuwait Petroleum Corporation, KPC)推動之潔能專案、Al-Zour煉油廠等。 由於近年國際油價下跌影響產油國家收入及財政,科威特及海灣地區其他國家目前正積極促進民間資金投入國內重大基礎建設發展專案,其中多元及永續發展之經濟建設專案在整體專案支出占比約5成,顯示產油國家政府亟盼降低對石油之高度依賴。
A:越南與歐盟審查雙邊貿易協定的執行情況 資料來源: 越南新聞網(Vietnam News),2021年7月21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工商部長阮鴻延和歐盟委員會副主席Valdis Dombrovskis於7月21日共同主持歐盟-越南自由貿易協定(EVFTA)貿易委員會的第一次會議。該會議以線上方式舉辦,旨在審查協定的執行情況,並在雙邊和多邊架構內討論與貿易和投資相關的議題。會中通過有關貿易委員會運作機制之第1號決定,包括對委員會職能、成員、秘書處、決策程序,以及信息透明度之規定。 EVFTA於2020年8月1日生效,經過近一年的實施,雙方雙邊貿易實現正成長。2021年前6個月越南及歐盟雙邊貿易額達到276.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8.4%。基於上述貿易關係發展良好的情況下,雙方同意密切協調,以加快交易的實施,並處理可能對雙方業務經營造成負面影響的事項,並在COVID-19疫情中維護和發展供應鏈。 此外,雙方還提到世界貿易組織的改革、世貿組織第12屆部長級會議籌備工作等多邊問題,該會議定於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瑞士舉行。為確保世貿組織運作符合國際貿易投資新形勢,及維護低度開發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歐盟多年來所做的努力獲得越方高度評價和支持。
A:越南政府提供企業無息貸款以支付工資 資料來源: 越南新聞網(Vietnam News),2021年7月20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社會政策銀行頃表示,該銀行已開始接受民營企業申請無息貸款,以資助工人休假與支付工資。這項貸款是越南政府最新一系列紓困計畫之一,提撥26兆越盾(約11.3億美元),用於支援遭受疫情衝擊而停工的工人與雇主,其中約7.5兆越南盾將用於提供企業無息貸款以支付工資。 企業須滿足下列條件,即可獲得上述無息貸款: 1.在2021年5月1日至明年3月31日期間,連續 15 天休假的工人,且簽有強制性社會保障合同。 2.申請企業不需提供擔保,但需沒有任何壞帳(即無金融欠款紀錄)。 上述貸款期限最長為12個月,此期間被指示暫時關閉作為COVID-19預防措施的企業、運輸、航空、旅遊及酒店業的企業,以及其他將員工派往國外的企業,都有申請資格。 越南勞工、榮軍和社會事務部承諾,將盡可能簡化和縮短救助計畫的程序。雖然去年62兆越盾的紓困計畫讓企業獲得停工費貸款最多需要40天,但現在只需要7到10天。 國家金融和貨幣政策諮詢委員會成員 Võ Trí Thành博士表示,26兆越盾的一系列計畫將幫助企業留住員工或希望他們在疫情後重返工作崗位。但An Phi Construction and Design Co., Ltd.董事Trần Minh Phi表示,由於近2年疫情使許多企業難以償還銀行貸款,因此許多企業可能無法滿足沒有壞帳的條件。 經濟學家和金融專家Nguyễn Trí Hiếu博士同意Phi的觀點,聲稱應取消該條件,以支持為有壞帳企業工作的員工。他建議政府的無息貸款也應包括債務逾期的企業,使該等企業優先償還原先拖欠的民間貸款。 胡志明市已成為越南確診COVID-19案例最高的城市,已有超過28,300名病例。自今年5月31日以來,一直處於社區隔離狀態,影響許多當地人的生計。
A:英國提供發展中國家貿易計畫有助於柬埔寨出口英國 資料來源: 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1年7月20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英國研議發展中國家貿易計畫(DCTS)規定英國政府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優惠市場進入的方法,包括簡化原產地規則要求與降低關稅。英國政府透過駐柬埔寨大使館鼓勵柬埔寨人參加英國政府就新貿易規則進行的公眾諮詢,該規則將幫助各國消除貧窮。 英國駐柬埔寨大使雷蒂娜(Tina Redshaw)表示,擬議的DCTS計畫表明,英國渴望促進全球自由和公平貿易,並表達英國對柬埔寨的承諾,使柬埔寨的企業能夠更輕鬆地進入英國市場。據統計,英國和柬埔寨的雙邊貿易金額為10.1億美元,具有成長空間。雷大使鼓勵柬埔寨人向這重要的公眾諮詢提供意見。該諮詢將持續8週,徵求企業、消費者協會、夥伴政府、民間社會團體和任何其他感興趣的利害關係人(包括公眾)的意見。 雷大使續表示,英國脫歐後,在貿易政策上更加自由獨立,因此對發展中國家採取更自由、更能幫助發展中國家以發展貿易的方式,來增加經濟成長的機會,該計畫在孟加拉和越南的實施,已經證明可以透過貿易來提高生活水平,英國的發展中國家貿易計畫將持續幫助其他國家。
A:2021年1月至6月美國是柬埔寨最大出口國 資料來源: 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1 年 7 月 20 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2021年前6月美國市場成為柬埔寨產品的最大出口目的國,柬美兩國承諾將繼續加強雙邊合作,特別是在貿易領域。據柬國商務部今年上半年統計,美柬雙邊貿易額達31.93億美元,年增36%;其中柬埔寨對美國出口金額達30.2億美元,年增35%;柬國從美國進口1.73億美元,年增41%。今年上半年柬國出口美國金額占柬國總出口額82億美元的36.8%,柬埔寨的其他主要出口市場是歐盟、中國、日本、加拿大、英國、越南和泰國。 柬埔寨對美國的主要出口產品享有美國普遍優惠制 (GSP) ,包括服裝、鞋類、自行車和家具等。柬埔寨商會表示,上述GSP貿易優惠促進柬國對美國出口,尤其近年美中貿易糾紛,中國產品出口美國遭遇關稅上調的問題,因此中國投資者將生產線移轉至柬埔寨,專門出口美國。惟美國提供的普惠制優惠關稅已於2020年12月31日到期,因此今年開始自柬國進口旅行用品的美國進口商需繳納進口關稅。目前美國是否繼續提供GSP給柬國正等待國會批准,一旦 GSP獲准延長,進口商所繳的關稅即可申請退回。 依據柬國商務部統計,柬美貿易近年成長快速,2020 年雙邊貿易額為 69 億美元,較2019年成長17.89%;其中柬國出口美國65億美元,較2019年成長22.79%;柬國進口美國4億美元較2019年衰退26.8%;2020年柬國出口美國金額占柬國總出口額160億美元的40.6%。
A:華爾街日報本(21)日報導,美國CDC 本日公布美國民眾2020年預期壽命減少1.5 歲僅77.3 歲,係2003年以來最低水準,亦為二次大戰以來最大降幅,主因為新冠疫情、藥物過量、兇殺及其他慢性病,其中疫情導致預期壽命下降比例占73.8%。預期壽命是基於特定年份的死亡率,衡量國家福祉及繁榮的指標。 去年全美白人與非裔預期壽命差距加大,非裔減少2.9 歲為 71.8 歲,為2000 年以來最低水準;白人減少1.2 歲為 77.6 歲,為2002 年以來新低;西班牙裔則減少3歲為78.8 歲,西班牙裔受疫情影響較大,導致預期壽命下降比例占90%,其中男性減少3.7 歲為75.3 歲;全美女性預期壽命則較男性多出5.7 歲,推測原因可能為死於疫情的男性較多。 專家認為本年預期壽命不會回復成疫情前水準,且倘新冠疫苗無法預防變種病毒,預期壽命恐再度降低。此外新冠疫情造成中長期的影響尚待觀察,去年許多民眾因疫情延遲糖尿病或高血壓等慢性病治療、承受孤獨與心理壓力、中斷飲食及體能等訓練計畫,生育數量亦降至1979年以來新低。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https://www.wsj.com/articles/u-s-life-expectancy-fell-by-1-5-years-in-2020-the-biggest-decline-in-generations-11626840061
A:綜合美媒報導,美國CDC主任Rochelle Walensky表示目前Delta變種病毒占美國新冠病例83%,較7月初大幅上升50%;另根據CDC數據,全美約49%民眾已完全接種疫苗,惟近2/3州的疫苗施打率未達40%,防疫措施鬆懈及停滯不前的接種率,已使傳染性偏高的Delta變種病毒迅速傳播,造成美國住院率及死亡率升溫。 美國紐約市迄今僅約54%民眾完全接種,然現在每日平均不到1萬名市民施打疫苗,其中醫護人員接種率不到70%,紐約市府已宣布本年8月起將要求全市公立醫院醫護人員須施打疫苗,否則每週須接受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目前紐約市近7日平均每日新增病例達576例,係本年7月初的2倍,Delta變種病毒占新增病例約70%。另紐約市長白思豪拒絕重啟室內戴口罩的規定,僅強調接種疫苗為最佳方法。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cnbc.com/2021/07/20/delta-variant-now-accounts-for-83percent-of-all-sequenced-covid-cases-in-the-us-cdc-director-walensky-says.html https://www.wsj.com/articles/delta-variant-accounts-for-83-of-known-covid-19-cases-11626807019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20/nyregion/mandatory-vaccine-public-hospital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