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俄國總統普丁本月13日與白俄羅斯總統魯卡申科在俄國聖彼得堡會晤,白俄總統府發言人Natalya Eismont本月14日表示,雙方討論取消白俄產品進口限制、白俄向俄國採購天然氣及煤炭事宜;普丁與魯卡申科會後分別指示相關部會共同研擬反制西方制裁計畫。 (https://tass.ru/mezhdunarodnaya-panorama/11902717) (Y)

A:俄國防疫指揮中心表示,將自本月24日恢復與法國及捷克的國際航班:每週自莫斯科將各有4班飛機飛往法國巴黎及尼斯,每週自聖彼得堡則各有2班飛機飛往巴黎及尼斯;此外,自莫斯科每週將有4班飛機往返捷克首都布拉格。 (https://echo.msk.ru/news/2871024-echo.html) (Y)

A:莫斯科市政府一個月前要求市內餐飲、運輸、零售、公共服務等若干行業限期於本月15日前達成「60%員工至少接種一劑COVID-19疫苗」的目標,市政府自即日起將展開稽核,違反規定之企業可處100萬盧布(約合1萬3,600美元)罰款或限令停業90天。俄羅斯零售業者聯盟表示,零售業者無法在限期內為60%以上員工接種疫苗,餐飲業者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https://echo.msk.ru/news/2871354-echo.html) (Y)

A:摩爾多瓦共和國行動暨團結黨(PAS)以52.80%得票率贏得本月11日舉行的國會提前改選,該黨主席Igor Grosu本月13日表示,該黨一貫主張與歐盟整合,最終目標在使摩國成為歐盟一員;在此同時,考量摩國與俄國及獨立國協(CIS)的關係,包括摩國旅俄移民工作權、能源供給、經貿合作等,該黨執政後仍希望能與俄國保持務實且可預測的關係。 (https://ru.sputnik.md/politics/20210713/35508099/Igor-Grosu-my-khotim-korrektnykh-i-pragmatichnykh-otnosheniy-s-Rossiey.html) (Y)

A:負責研發俄國Sputnik-V疫苗的Gamaleya流行病學暨微生物科學研究中心主任Alexander Gintsburg本月14日表示,12歲到18歲的青少年可望在今年9月20日以前開始接種COVID-19疫苗,目前該中心正針對志願者進行測試,相關測試在莫斯科市兩所醫院同步進行。 (https://echo.msk.ru/news/2870842-echo.html) (Y)

A:俄國再度重回COVID-19確診總數全球第4名,根據俄國防疫指揮中心本月13日的統計,全俄單日新增2萬4,000餘例,迄今累計583萬3,000餘例。美國以3,390萬例排名全球第1,其後分別是印度(3,090萬例)及巴西(1,920萬例)。 (https://tass.ru/obschestvo/11897667) (Y)

A:摩爾多瓦共和國代理農業部長Ion Perzhu本月9日表示,摩國農民即將開始收割,政府稍早前規定農業收割機用柴油的價格上限,但市場柴油短缺,將嚴重影響第一期收割工作。 (https://ru.sputnik.md/society/20210709/35427596/novaya-metodika-rascheta-tsen-na-toplivo-meshaet-fermeram-pod-ugrozoy-sbor-urozhaya-.html) (Y)

A:俄羅斯聯邦消費者權益保護總署署長Anna Popova本月9日表示,俄國境內發現的Delta變種病毒是由出國休假的民眾回俄國,為了讓俄國成為全球防疫表率,她呼籲所有民眾接種疫苗。Delta變種病毒係於上年10月在印度發現,俗稱印度變種病毒。(https://echo.msk.ru/news/2868192-echo.html)   美國加州發現所謂的Epsilon(排名第5的希臘字母)變種病毒,俄羅斯聯邦消費者權益保護總署署長Anna Popova本月9日表示,俄國目前尚未發現Epsilon變種病毒,俄國僅在今年4月發現一個感染Delta+變種病毒的確診病例,據悉Delta+病毒的傳染性強過Delta病毒,即使接種印度研發的Covaxin疫苗或英國Covishield(舊名AstraZeneca)疫苗,仍會遭到傳染。 (https://tass.ru/obschestvo/11866817) (Y)

A:資料來源: BOI官網   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BOI)頃批准一系列措施,以鼓勵更多的研發(R&D)投資,並使企業更積極參與人力資源開發(HRD);並升級獎勵措施,以吸引對持續成長的半導體、數位及包裝等產業的投資。   由於泰國企盼推動創新驅動型經濟,因此民間部門的研發將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為鼓勵企業加大研發力度,BOI已向董事會提議,研發投資/支出至少2億泰銖(約1.7億新臺幣)或達首3年總銷售額的1%,可享有更長期限的稅收減免(最高13年),且企業所得稅免稅額無上限。額外的免稅期年數取決於研發支出/投資的金額。此外,參加學徒(apprenticeship)計畫或花費在先進技術培訓的公司亦可享受更多的稅收優惠。BOI秘書長Duangjai Asawachintachit指出,研發及人力資源開發係加強國家競爭力最關鍵的因素。   Covid-19危機導致對各種電子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以及數位服務與平台的使用增加,進一步凸顯高科技及數位經濟的重要性。在疫情大流行期間,對半導體產品的需求激增,使得企業尋求全球供應鏈更大的韌性。電子產品為泰國最大的出口項目,該國盼吸引更多的半導體製造業。晶圓製造等前端資本(front-end capital)與技術密集型製造業將獲得10年免稅期,而對先進積體電路、IC載板(substrate)及印刷電路板等產業用機台投資至少15億泰銖(約12.9億新臺幣),將獲得8年免稅期。   BOI還批准一項針對數字經濟供應方企業激勵政策的改革方案,聚焦招聘及發展IT勞動力,以及將公司升級到相關的國際標準。對於在「軟體開發、數位服務平台或數位內容」此一重組類別下申請BOI優惠的公司,將可享受8年免稅期,每年的上限將取決於額外僱用泰國IT人員數量、培訓及取得國際標準認證(如ISO 29110與CMMI 2級及以上)的費用。Duangjai秘書長表示,在數位業務方面,改進後的投資促進方案旨在鼓勵發展泰國更廣泛的合格IT專家庫,並允許創建更具競爭力的本地平台及IT營運能力。   泰國已對其數位生態系統進行大量投資,包括在東協率先建設5G基礎設施,長期以來一直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子業投資,其推廣政策涵蓋整個供應鏈。目前泰國為全球第13大電子產品及零件出口國。   為符合泰國政府強調的「生物、循環、綠色」(Bio-Circular-Green, BCG)發展模式,確保該國包裝業緊跟全球產業的趨勢,並鼓勵對技術及環境永續性的投資,BOI亦批准對生產智慧包裝(smart packaging)及環保包裝,包括回收材料等產品的投資優惠。   此外,BOI批准國際商務中心(IBC)及貿易與投資支援辦公室(TISO)類別的修訂範圍,旨在允許於泰國經營區域與國際辦事處的跨國公司可更靈活地營運。該2項類別的修訂範圍將允許未經營財務中心的公司,根據相關外匯管制規定向泰國境內外關聯公司提供貸款。

A:資料來源: The Nation,2021年7月13日 泰國於7月13日開啟太空探索的新時代,內閣部長們通過太空事務法草案,該法律將為該國的「太空經濟」奠定基礎。 2020年12月,泰國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及創新部長Anek Laothamatas宣布一項為期7年的任務,目標將1艘泰國宇宙飛船(spaceship)送上月球。在泰國政府及本地與外國公司的投資下,太空科技產業已在泰國啟動並運作。 Anek部長表示,新法律將有助於支持泰國的發展。太空事務法草案將在頒布前送交國務委員會與議會審議。 泰國有超過3萬5,600家與航空航天工業及下游產業相關的企業,其中95%為中小企業、新創企業及其他企業。政府表示,不斷發展的航太產業可創造經濟與社會效益,並產生約561.2億泰銖(約481億新臺幣)產值。

A:消費者報告(Consumer Reports)20日表示,特斯拉更新後的全自動駕駛系統FSDBeta9缺乏安全保障,並引述駕駛人實際體驗報告指出,使用該系統恐怕影響行車安全。 消費者報告援引社群媒體上一段實際使用「全自動駕駛」的駕車影片,並提出對該系統一些安全疑慮如:錯過轉彎路口、擦撞樹叢、朝停放的汽車駛去等問題。 消費者報告表示,在特斯拉一更新Model Y軟件後,便立即對全自動駕駛系統FSD Beta 9進行獨立測試。 消費者報告汽車測試中心主管Jake Fisher表示,FSD Beta 9的駕車影片完全沒辦法證明該系統能讓駕駛更安心且安全駕車。 他補充說:「消費者花錢買車好像是特斯拉的測試工程師,協助開發尚未完善的安全技術。」 特斯拉與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未對報告內容置評。 消費者報告今年4月曾指出,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有缺陷,在駕駛座無人的情況下,依舊自行駕駛且並未發出警告。 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上月表示,自2016年以來,至少有3輛特斯拉因自動駕駛系統,造成死亡的車禍事故。 NTSB批評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系統缺乏保障措施,即使駕駛並未手握方向盤駕駛,也不會發出訊號示警。 特斯拉表示,自駕系統目前的功能未能真正實現「完全」自動駕駛,駕駛使用該系統仍需全神貫注開車。 特斯拉上周才宣布推出FSD訂閱服務,每月收費199美元或99美元。 https://www.singtaousa.com/

A:英特爾(Intel)擁有的以色列自駕技術公司Mobileye,成為第一家在紐約市街頭測試全自動駕駛汽車的公司。 許多公司在加州和亞利桑那州測試自駕車,紐約通常不會入選測試地點,因為那裡天氣多變、街道擁擠、路況充滿挑戰:駕駛、行人和單車騎士都不愛守規矩。 此外,紐約州明文規定,汽車駕駛至少要有一隻手握住方向盤。但Mobileye取得特殊許可,自駕車的「安全駕駛」雙手能完全離開方向盤,測試車上路也無須警察護送。 通用汽車先前曾在紐約向記者展示過一次它的超級巡航(Super Cruise)系統,但操作該系統的駕駛僅在高速公路上鬆開方向盤,且有警察護送。 Mobileye的自駕福特Fusion汽車其實已在紐約市人口最密集的行政區曼哈頓測試了六周,直到20日才正式宣布消息。此前,Mobileye已在特拉維夫、慕尼黑、底特律、東京和上海周邊地區測試,並以那些測試結果申請到紐約的許可,計畫很快也會在巴黎上路。 Mobileye目前在紐約測試兩輛車,未來幾個月會增加到七輛車。城市被認為是電腦驅動車輛最具挑戰性的環境之一。自駕車在紐約要克服的障礙除了併排停車、建築工地和任意穿越馬路的行人外,還有觀光馬車,以及站在路中間用手勢指揮交通的警察。 在這種環境下,Mobileye自駕車不能一直停下來讓人先走。當碰上不走斑馬線的行人,它可能一點一點地向前推進,表明繼續前行的意圖,而非簡單的停車讓路。某些時候可能必須仰賴安全駕駛提供協助,例如碰上建築工人或警察指揮交通。將來這種情況可以靠遠距操作人員協助處理。 Mobileye成立於1999年,以相機視覺技術聞名,首批客戶包括通用汽車(GM)、寶馬(BMW)和特斯拉(Tesla),但因為對技術使用方式有歧見,2016年與特斯拉分道揚鑣。Mobileye當時發表聲明說,該公司認為特斯拉未安全整合Mobileye技術。英特爾趁機在2017年以150億美元收購Mobileye。 Mobileye在紐約的測試車輛完全依靠一套有12個不同攝影鏡頭的裝備,不用雷達或Lidar光達感測器。 Mobileye在以色列單獨測試有雷達和Lidar光達感測器、但沒有攝影鏡頭的自駕車。等不同的系統都能安全導航,就會被組合成用於商用車的自駕系統。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馬斯克周二(20日)說:「今年我們將開放超級充電站網,給其他電動車。」他還提到,未來在全球各國的特斯拉充電站,也都準備開放給其他電動車使用。 路透報導,德國運輸部長上周表示,他正在說服特斯拉開放其充電網路,如此可讓電動車駕駛充電更加便利。 在美國,美國總統拜登上個月與參院兩黨協商出來的1.2兆美元基建方案,其中有75億美元準備用於包括充電站在內的電動車基礎建設。 路透說,特斯拉的快速充電站網路,全球有2.5萬個據點,擁有相當優勢。世界各大車廠現在加足馬力推出新款電動車的同時,結盟投資新創公司籌建充電站網。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因為新冠變種病毒的快速增加,蘋果(Apple)將返回辦公室工作的日期,往後延遲最少一個月,也許會延到10月份,以應對疫情在許多地區的死灰復燃。蘋果是首批延後正常工作計劃的公司,其它科技公司也傳出類似的決定。知情人士表示,蘋果將在強制要求員工返回辦公室之前,至少提前一個月警告其員工,並要求在討論內部政策時不具名。 蘋果首席執行官庫克(Tim Cook)在6月份表示,員工應從9月初開始每周至少返回辦公室三天。在一份內部備忘錄中,庫克提到了疫苗的可施打性和感染率的下降。總部位於南灣古柏蒂奴的科技巨頭的一些員工,在整個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的某些日子裡,一直在辦公室工作。 根據彭博(Bloomberg)對新冠疫情死亡率數據的追蹤,即使美國有一半的人接種了疫苗,新冠疫情的致死速度仍然超過槍支、車禍和流感的總和。在全球新冠死亡人數下降10個星期之後,高度傳播的Delta變體病毒株正在推動新的上升。美國衛生官員警告說,類似的逆轉可能正在發生:每日病例從上個月的低點翻了一倍,住院人數再次上升。 蘋果的這一決定受人矚目,因為全球各地公司都在努力應對如何適應新冠疫情後時代、不斷變化的工作需求。蘋果做出這一決定之際,被員工批評9月的最後期限為時過早。 蘋果作出延後辦公室上班還面對另一個問題。在新冠疫情流行之前,該公司就已經在努力解決潛在的人才流失問題,因為員工儘管收入相對較高,但大多抱怨他們幾乎負擔不起金山灣區的高昂生活成本。在完成耗資數十億美元位於古柏蒂奴Apple Park總部僅僅幾年後,蘋果公司現在正加大力度將工作從矽谷轉移出去。 科技公司的員工將遠程工作視為一項令人夢寐以求的福利;但隨著新冠疫情緩解,矽谷的科技公司開始緩慢地將員工帶回辦公室工作。 Facebook 表示,即使在大流行之後,仍將大幅增加可以遠程工作的員工數量,儘管他們的工資可能會根據他們的位置進行調整。 Alphabet 的谷歌最近推出了一項更加寬鬆的複工政策,允許員工在不同地點或完全在家工作。 https://www.singtaousa.com/

A:亞馬遜(Amazon)及太空公司「藍源」(Blue Origin)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20日飛上太空,與稍早前上太空的維珍集團(Virgin Group)創辦人布蘭森(Richard Branson)互別苗頭;其背後反映出,雖然太空產業要長時間投注大量金錢,但是產業前景也十分可觀,貝佐斯未來更大的目標是爭取更多政府大型合約。 華爾街日報報導,貝佐斯2000年創立藍源迄今,已經投入數十億元在這間公司,而且未來每年都還要再出售10億元的亞馬遜股票,以財力支持藍源的運作發展。 許多太空公司在最近10幾年、甚至20幾年的時間內,看似都在不斷燒錢,但是太空產業的市場前景可謂大有可為;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估計,隨著登月行動常態化,太空採礦及太空旅遊發展,2040年此產業每年的銷售額將達到1兆元,是現在的三倍。 太空事業也是貝佐斯長年以來的夢想;貝佐斯一直相信,太陽系有一天將遍布人類的定居點;他曾在一次演講中表示:「如果太陽系能有1兆人居住,也代表著我們將有1000名莫札特、1000名愛因斯坦,將是無比的文明成就。」 1994年創立亞馬遜以來,貝佐斯已讓其從一間網路書店變成稱霸零售界的電商巨頭;美利堅大學教授馬克迪(Howard McCurdy)表示,貝佐斯扶持藍源與當年的亞馬遜相同,也就是將能投入的每一分錢都用在資本設備及創新上。 不過注意到太空產業前景,或是有「太空夢」的億萬富豪不是只有貝佐斯,除專注於太空旅遊的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創辦人布蘭森外,藍源最大的競爭對手,可謂由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創辦的SpaceX。 國防部及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過去14個財政年度以來,簽訂涉及到SpaceX的合約有52份、規模達28億元,而涉及到藍源的有33份、規模僅4億9650萬元;儘管與SpaceX一樣,藍源也開發出可回收火箭,但是今年以來,SpaceX發射火箭的次數達到23次,領先群倫。 因此對藍源的發展而言,20日成功完成太空之旅只算是展開一小步,比較大的挑戰是如何奪下更多與政府的大型合約,以增強藍源營收穩定度及舉債能力;不過,預期貝佐斯在太空產業上,將持續面臨激烈的競爭。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7.21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bankier.pl, 20.07.2021 按波蘭中央統計局(GUS)公布數據,6月份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已達到7%,略高於分析師預期的6.9%,是繼2012年1月PPI達7.9%後的最高水準。而5月份PPI為6.6%。6月份所有行業的PPI都高於去年同期,採礦和採石業增長最多,(19.3%),其中金屬礦石開採業增長47.6%,硬煤和褐煤開採業增長0.5%。其他行業PPI上升的有:金屬(25.3%)、化學品和化工產品(11.8%)或木材、軟木、稻草和柳條產品(9.1%);但PPI下跌的行業有:機械設備(-0.6%)、記錄媒體的印刷和複製(-1.1%)或煙草製品(-1.9%)。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7.21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bankier.pl, 20.07.2021   波蘭中央統計局(GUS)報告稱,2021年6月工業銷售產值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 18.4%,較2021年5月增長4%。GUS 強調,這是繼3月份18.6%、4月份44.5%(創歷史新高)和5月份29.8%的連續第四次雙位數成長。該數字僅略低於市場預期的年增19%和月增4.5%。據統計,耐用消費品生產增長24.7%,日用品(supply goods)增長23.9%,投資財(investment goods)增長18.8%,能源相關產品增長13.7%,非耐用消費品增長6.8%。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7.21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RZECZPOSPOLITA, 20.07.2021   波蘭下議院在周三的院會審議了關於經濟特區活動的年度政府報告,報告顯示,這些特區提供投資者的免稅政策繼續產生成果,過去幾年來每年吸引數十億波幣之投資。報告還顯示,2020年這些經濟區的投資總額為138.8億波幣,比2019年增長10.5%。另自經濟特區成立以來招商總額接近1,460億波幣。   最後,報告指出,2014-2018年,這些經濟區所豁免的個人所得稅(PIT)和公司所得稅(CIT)總額達到25-28億波幣。雖然2019年總額略高,為30.5億波幣,但這數字包括根據新規定在特區外投資的公司租稅減免。(註:2019年波蘭通過修法,將波蘭全境列為經濟區,適用投資租稅減免優惠)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7.19   Biznes Polska 據波蘭Biznes Polska報導,波蘭巴士製造商Solaris公司於7月20日透露,該公司已簽署一份意向書(Letter of Intent),表達將在波蘭波茲南(Poznan)建立Wielkoposlka氫谷(Hydrogen Valley)的願望。 該意向書確認了合作建立 Wielkopolska 氫谷的願望。利益相關者推展這些活動的加乘作用將使他們能夠建立一個協調及整合關係的生態系統,以促進技術、專業知識、商業及教育的發展。 此外,該意向書的簽署是一個明確的信號,表明願意參與「2030年至2040年國家氫能戰略展望」,制定建立低碳氫經濟的目標及措施。Solaris公司管理委員會成員Dariusz Michalak表示,氫氣可能在脫碳過程中扮演前所未有的角色。該公司正在密切關注這一現象,特別是在該公司的產業方面。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7.21   Biznes Polska 據波蘭Biznes Polska報導,在運輸中使用氫氣作為替代燃料以及在能源部門實施氫技術——這些是波蘭2030年至2040年展望的氫戰略(Polish Hydrogen Strategy)主要目標。此文件的最後版本係由波蘭氣候與環境部(Ministry of Climate and Environment)草擬,經考量公眾諮詢的意見後將於秋季提出。推動氫經濟發展的理念之一是創建5個氫谷(hydrogen valleys)。第一個氫谷將建在Podkarpacie。 動力工程研究所(Institute of Power Engineering)博士及氫氣技術中心(Center for Hydrogen Technologies)負責人Jakub Kupecki表示,氫谷的形成是自然而然的過程。這是一個計畫,以某種運作方式設定波蘭應該創建這樣的地點、中心,以在那裡發展這些技術。這是在市場的各個領域方面實施氫技術推進另一步。 在Podkarpacie創建氫谷之前,於5月18日已在Jasionka簽署了一份意向書。該氫谷的創建將允許利用該地區在現代技術方面的潛力,並建立一個場所,例如,在該場所將生產燃料電池及氫動力巴士,並將大規模使用低排放氫氣。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