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依據奧國統計局2021年7月9日公布最新統計資料,2021年上半年奧地利新發牌照汽車共134,396輛,較2020年同期增加19.2%,惟較2019年上半年減少23.6%。 2021年1至6月奧地利新車掛牌仍以汽油動力車最多,共計54,337輛,占市場總量40.4%,較上年同期增加3.0%。柴油動力車共計34,133輛占25.4%(-20.4%)。電動汽車計15,347輛占11.4%(+219.4%)、(汽)油電混合動力車計23,084輛占17.2%(+139%)。柴油動力計7,430輛車占5.5%(+204.6%)。 就品牌而言,新車掛牌前10名依次為:福斯21,714輛(較上年同期增加24.9%)、斯柯達12,577輛(+8.9%)、喜悅10,089輛(+28.8%)、寶馬8,206輛(+10.6%)、奧迪7,365輛(+59.6%)、福特6,955輛(+21.4%)、賓士6,757輛(+19.8%)、雷諾6,436輛(-0.1%)、飛雅特5,599輛(+48.5%)、現代5,164輛(-1.8%)。 進口來源國前10名為:德國54,432輛(較上年同期增加20.9%)、法國15,776輛(+8.5%)、捷克15,316輛(+10.5%)、西班牙11,760輛(+39.2%)、義大利6,474輛(+54.5%)、日本6,096輛(-10.6%)、英國4,263輛(+23.0%)、美國3,888輛(+46.8%)、韓國3,653輛(+16.2%)、土耳其1,872輛(-18.3%)。
A:依據奧媒「維也納日報」(Wiener Zeitung)2021年7月13日報導,奧地利數位經濟部長Margarete Schramböck表示,為振興奧國製藥及生命科學產業,吸引相關國際企業前來奧國投資設立生產線或研發中心,該部早已成立工作小組研擬策略,並訂於2021年8月底舉辦之「奧地利歐洲論壇」(European Forum Alpbach)年會公布新政策。 新冠疫情引發之疫苗稀缺窘境、各類藥品供應出現瓶頸等危機,致使奧地利各界意識到製藥及生命科學產業自主之重要性。2020年中,S部長即表示,奧國政府首要工作必須確保製藥產業不再外移,奧國政府主動提撥預算協助製藥廠商更新生產設備擴充廠房,以慰留國際製藥企業留在奧國,最著名案例即慰留住瑞士商諾華藥廠位於奧國提洛邦之生產線(係歐洲僅剩青黴素生產線),並擴大其生產規模。 除前述「固本措施」外,奧國數位經濟部尚委託經濟研究所Economica為奧國製藥及生命科學產業把脈,結果顯示奧國該產業原有之優勢已消褪,須積極迎頭趕上。例如,奧國製藥及生命科學產業在21世紀前10年之創新力高於歐盟平均水準,奧國在該領域每年申請專利案逾500件。惟自2010年以來則每況愈下,至2018年專利申請僅占全球0.2%。奧國政府應提高對該產業研發之獎勵額度,以及擴大獎勵範圍;另鎖定幾項奧國製藥產業最有發展潛力領域,例如維他命生產鏈等,吸引製藥大廠前來設廠生產,應為較容易達成之目標。 根據統計資料,目前奧國製藥及生命科學相關企業約900家,從業人員55,000名,年產值約220億歐元。
A:依據奧地利統計局2021年7月9日公布最新統計,2021年5月製造業生產指數較2020年同期增加23.4%,增加幅度較大者為:耐用財+47.0%、資本財+34.7%、中間財+27.6%、能源財+18.5%、消費品+3.9%。 奧地利自2020年4月初實施新冠疫情防疫封鎖措施後,製造業生產指數大幅滑落,所幸自2020年7月起開始緩慢回升,至2021年4月基本上已恢復至疫情前生產水準。 另,根據「奧地利聯合信貸銀行」(Unicredit Bank Austria)公布之2021年6月份製造業指數,其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上升至近20年新高達67.0,而其他相關指數為:接單指數68.1、生產指數61.7、製造業就業指數63.7、原物料倉儲指數53.9。
A:根據CNBC本(15)日報導,國際能源署(IEA)發布最新的電力市場預測報告指出全球電力的需求在2020年下降1%,隨全球經濟逐漸自新冠疫情復甦,預計2021年將增長5%,2022年增長4%,另外再生能源預計於2021年成長8%,2022年增長超過6%,儘管再生能源發電持續增長,仍無法滿足需求的增加,而化石燃料則可滿足2021年電力需求的45%及2022年的40%。 目前化石燃料仍為主要發電來源, 2020年煤炭占全球發電量約34%,天然氣占約25%,而再生能源及核電則為37%,IEA的報告中提及,2020年燃煤發電量因疫情影響下降4.6%,估計2021年將成長約5%,超過疫情前使用量,且2022年將達歷史新高繼續成長3%。 隨經濟復甦,使用化石燃料發電大幅上升,為維護巴黎協定全球暖化下降1.5攝氏溫度的目標,IEA表示需大量增加清潔能源及能源效率等投資,並於2050年達零碳排放。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cnbc.com/2021/07/15/renewable-generation-growing-but-not-enough-to-meet-demand-iea-says.html
A:綜合美媒及美國聯準會報告,聯準會7月15日公布本年6月工業生產指數成長放緩+0.4%,較預期為低,相較本年5月增長+0.7%,其中製造業微幅降低-0.1%、礦業增長+1.4%、公用事業增加+2.7%,產能利用率則從75.1%成長至75.4%,為去年疫情以來新高。 全球晶片持續短缺造成汽車暨零件生產下降-6.6%,其他非金屬、電器與家電設備暨零件、服飾等生產下滑幅度亦超過1%,拖累美國製造業生產下降-0.1%;公用事業成長反映本年6月美國熱浪侵襲,空調用電需求大增。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https://www.marketwatch.com/story/u-s-industrial-output-moderates-in-june-held-down-by-chip-supply-woes-in-auto-sector-11626356135
A:馬來西亞豐隆研究公司指出,根據馬國統計局頃公布的數據顯示,電子與電機產品產出飆漲70.1%,帶動本(2021)年4月製造業產出較上(2020)年同期增加68%;另外4月對外貿易出口額亦飆漲63%,其中對美國的出口增加128.6%,對歐盟出口則上漲58.6%。 上述數據顯示馬國電子與電機產業產出銳增、馬國對美國與歐盟的出口穩健,市場分析師預期,在居家辦公的新常態下,消費者對電子產品的需求仍強勁,加上美中貿易戰使貿易轉移,帶動更多外包項目,將有利於馬國的電子製造業。 鑑於居家上課和辦公已成為新常態,加上消費者對新常態的適應能力,市場分析師認為,就算在後疫情時期,電子產品的需求料將繼續維持強勁。 根據德勤會計師事務所(Deloitte)的調查顯示,新冠疫情使美國家庭對小工具的使用增加到25種連接設備,其中包括筆記型電腦、智能手機、串流設備、智能電視、耳機和遊戲機。前述數據與彭博社的先前調查一致,儘管大多數主要先進國家的經濟已重新開放,但世界部分主要城市的工作場所活動記錄仍比新冠病毒前水平低50%,反映出居家辦公的趨勢仍未消退。 與此同時,豐隆研究公司另指出,半導體銷售增長亦反映出電子製造服務商(EMS)的需求強勁,因半導體或集成電路通常在獨立的基礎上未有用處,幾乎所有的配件將被組裝成最終用戶產品。 根據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的數據顯示,2021年4月全球半導體銷售額較2020年同期增長21.7%至344億美元。預計電子製造服務市場將維持強勁,加上美中關係的影響,許多企業從中吸取教訓後,開始發展多元化的供應鏈來緩解風險,許多馬國的電子製造服務商收到了大量的報價請求,顯示國內電子製造業前景亮麗。 然而,上述研究係引用本年4月的貿易統計數據,惟馬國疫情越燒越烈,六月已實施嚴格的行動管制令(FMCO),近期甚至開始在電子業重鎮雪蘭莪州及柔佛州士乃工業園區(Senai Industrial Park)實施更嚴格的強制行動管制令(EMCO),雖然包含電子業在內的少數製造業仍准以60%人力繼續開工,惟因上下游周邊產業被迫停工,似已造成缺少原物料及零組件的狀況,恐將延誤生產及交貨,許多國際大廠已採轉單至其他國家之方式因應。因此,美、日、德、荷蘭等外國商會已紛紛致函首相陳情,要求政府檢討對策,逐步開放製造業,否則疫後恐將面臨一波嚴重的外資出走潮。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標題:越南本(2021)年1月至6月稻米出口數量及金額均衰退 資料來源:越南工業暨貿易資訊中心網站 (vinanet .vn) 日期:2021年7月13日 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據越南海關總局統計,越南本(2021)年6月稻米出口43萬6,140公噸,金額逾2億4,161萬美元,平均出口價格每公噸554美元,較去(2020)年5月稻米出口數量及金額分別衰退30.4%及28.7%,惟出口價格略增2.4%。與去年同期比較,出口數量減少28.7%,惟出口金額及價格分別成長6.3%及9.8%%。 累計本年1月至6月稻米出口303萬公噸,平均出口價格每公噸544.4美元,成長11.7%,出口金額約16億5,000萬美元,出口數量及金額較去年同期分別減少14%及4%。 越南本年1月至6月稻米第1大出口市場為菲律賓,出口量109萬公噸,金額5億7,983萬美元,占越南本年1月至6月稻米出口總量及總額之20.6%及8.6%。另越南本年1月至6月份稻米出口至孟加拉之數量及金額,均較去年同期呈現大幅成長,分別達11,281%及14,100%。而出口至馬來西亞之數量為15萬1,104公噸,出口額約8,013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分別大幅減少55.9%及45.4%。 越南2021年1月至6月稻米出口統計一覽表 國家名稱 2021年1月至6月 較2020年同期 數量 (公噸) 金額 (美元) 數量 增/減(%) 金額 增/減(%) 合計 3,027,753 1,648,191,229 -14.02 -4.01 菲律賓 1,092,957 579,833,869 -20.58 -8.58 中國 580,942 308,683,208 26.94 12.51 迦納 327,551 191,302,788 32.1 51.33 象牙海岸 204,560 104,156,817 -4.4 10.83 馬來西亞 151,104 80,128,848 -55.87 -45.4 新加坡 68,857 39,794,342 23.76 31.21 孟加拉 52,808 31,937,961 11,281.03 14.100.33 香港 43,749 26,773,398 10.3 22.53 莫三比克 21,870 13,155,488 -29.73 -14.27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21,177 13,059,080 -28.82 -21.3 澳大利亞 18,829 11,942,833 56.41 58.57 印尼 19,999 10,218,262 -55.77 -60.53 歐盟 12,647 8,503,707 -5.84 21.27 沙烏地阿拉伯 12,986 8,390,522 -25.55 -16.38 美國 8,704 6,525,656 -21.87 -14.52 臺灣 11,445 6,251,615 8.93 10.79 坦桑尼亞 6,051 3,752,432 -31.75 -24.9 荷蘭 5,338 3,569,161 21.71 63.32 波蘭 3,565 2,242,244 -34.16 -18 南非 3,161 2,049,058 -5.61 12.99 比利時 1,736 1,272,329 375.62 465.04 法國 1,731 1,227,408 -23.85 -8.19 土耳其 1,226 861,954 150.72 191.09 俄羅斯 864 631,200 -85.77 -75.91 烏克蘭 708 486,795 -46.53 -39.02 安哥拉 682 357,146 -76.74 -74.38 西班牙 277 192,565 -72.1 -63.67 塞內加爾 281 180,880 -99.32 -98.76 智利 67 58,488 -91.58 -84.77
A:馬來西亞鋼鐵協會(MSA)主席鍾廷森指出,大多數鋼鐵製造商皆面臨巨大的財務損失,尤其是那些座落在雪蘭莪州和吉隆坡營運的鋼鐵商,鋼鐵產業為馬國國內生產毛額貢獻逾 40%。馬國政府自本(2021)年6月起延長實施「國家復甦計畫」(National Recovery Plan)第一階段措施並對雪蘭莪州及吉隆坡實施「加強行動管制令」(EMCO)措施。倘前述封鎖措施繼續延長下去,勢將對所有製造商和企業,包括鋼鐵商帶來嚴重打擊。 儘管目前出口市場強勁,但新冠疫情導致的長期封鎖嚴重影響了 總市值450 億馬幣(約107.4億美元)的國內鋼鐵產業,許多鋼鐵製造商無法營運及履行其未完成的訂單。此外,鋼鐵製造商亦擔心熔爐和設備受損,這將增加自去(2020)年以來的各種封鎖導致的困難和已經岌岌可危的財務狀況。在這艱難時期,該協會盼政府向大型企業提供救濟。大型企業對馬國年度 GDP貢獻約為 61.1%,而中小企業的貢獻約為 38.9%。該協會並敦促政府於未來 10 天內將大部分疫苗分配給雪蘭莪州及吉隆坡製造業員工,以應對新冠疫情爆增。 另一方面,馬國鋼鐵產業聯合會(Misif)主席林洪泰認同其聯合會會員正面臨因遏制新冠疫情而推行的一系列封鎖措施所帶來的極其不利財務影響。 目前,玻璃市、霹靂州、吉蘭丹州、登嘉樓州與彭亨州自2021年7月5日起以及檳城州於同月5日因已符合三項指標門檻:(一)單日新增確診病例:低於4,000件;(二)加護病房床位:處於中等水平以及(三)新冠疫苗接種人數:達到10%人口,將從「國家復甦計畫」(PPN)的第一階段過渡至第二階段。在前述六個州屬的 Misif 成員獲准以 60% 的勞動力恢復營運,而在 EMCO 下的各州則根本不准許營運。這種情況導致該聯合會的許多會員因無法經營而被迫遠離出口市場。封鎖中斷將直接和間接地對經濟的出口收入以及營造業造成不利影響。 本年前四個月,馬國鋼鐵出口額達 50 億馬幣(約11.9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 35%。雖然在實施 MCO 3.0 之前,5 月份的鋼鐵出口額預計會增加,但由於 EMCO 封鎖導致(鋼鐵產品)供應不足,已影響了許多與出口相關的產業,例如電子與電機等產業。鋼鐵產品供應中斷影響了營造業,而營造業對國家經濟的乘數效應影響最大。另一個重要因素是,目前鋼材出口市場仍相當強勁,尤其是由於從中國進口的鋼材。由於營造業活動預計將繼續加快步伐,加上其他國家預計在新冠疫情後開始振興經濟,預計馬國鋼鐵產業的出口仍將維持強勁。美國預計將在本年底落實其 1兆美元的基礎設施支出,將為馬國鋼鐵商提供許多商機。 與此同時,隸屬馬國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的馬國鋼鐵研究所(MSI)總執行長林耕堯(Jarrod Lim)認為,鋼鐵產業的參與者目前正在掏腰包,特別是對於那些仍然有能力維持它的人。但是,如果 EMCO 延長,該產業將無法自給自足。鋼鐵是電子與電機、汽車、鋼鐵製造、食品和飲料、機械設備和家具等營造與產業的關鍵材料。無法營運為鋼鐵產業面臨的主要挑戰,因該產業是一項資本充裕的投資,擁有超過 9萬名員工。大部分業者將因無法履行出口和國內承諾,在維修模式下將面臨高額償還貸款利息和高額營運成本,且產品的保證期可能因持續封鎖後生鏽而變差。 2020 年,馬國鋼鐵出口量從 2019 年的 664 萬公噸增加至 1,003 萬公噸,成長51.05%;進口量則從2019年同期的 751 萬公噸降低至 598 萬公噸,下跌20.37%。 在區域競爭力方面,儘管 新冠疫情肆虐,馬國2020年仍為東協第二大鋼材出口國,僅次於越南,領先於印尼與泰國。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由馬來西亞「依斯干達海濱控股公司」(IWH)及中國大陸鐵路工程集團(CREC)財團組成的「依海中鐵公司」(IWH-CREC)因無法與馬國財政部獨資子公司─「敦拉薩國際貿易中心城市公司」(TRX City)達成先決條件,致取消總值74億馬幣(約17.62億美元)的「大馬城」(Bandar Malaysia)60%股權收購協議計畫。 依海中鐵公司和敦拉薩國際貿易中心城市公司於7月14日聯合發布消息稱,上述交易係於5月6日告吹;雙方最初係於2019年12月17日簽署股權收購協議。 根據馬國媒體「TheEdge」報導,依海中鐵公司將分期拿回先前已支付給馬國財政部的15.4億馬幣(約3.67億美元)現金退款。 大馬城是一項結合金融、科技、教育、旅遊、醫藥科學與創業等元素的智彗型城市;除擁有A級辦公樓外,該城亦將興建酒店、購物中心、醫療保健、教育與健康設施以及一萬間房屋的綜合發展專案。 根據相關協定,依斯干達海濱控股公司與中國大陸鐵路工程集團組成財團,兩者分別出資60%和40%資本成立「依海中鐵公司」企業聯營。該聯營企業占大馬城公司60%股權,其餘40%股權隸屬馬國財政部投資機構(Ministry of Finance Inc)轄下之TRX City。柔佛州(Johor State)政府是通過柔佛人民基建集團(KPRJ)在IWH持有37%股份。 大馬城將彙集捷運二線(MRT 2)及三線(MRT 3)、國際機場直透快速鐵路(ERL)、電動火車(KTM);捷運二線位於大馬城兩個站,預計於2021年完工。 大馬城是馬國主要經濟發展項目,然從前朝政府「國陣」(Barisan Nasional)到「希盟」(Pakatan Harapan),「希盟」到「國盟」(Perikatan Nasional),股權及合作集團卻一波三折,最後定案的開發總值達1,400億馬幣(約333.33億美元)。 該計畫為馬國前首相納吉(Najib)在任時提出的基礎建設畫計,並涉及醜聞不斷的「一個馬來西亞發展公司」(1MDB)。 大馬城坐落於吉隆坡新街場的黃金地段,占地486英畝,原本的開發總值達2,000億馬幣(約476.19億美元),而重中之重是為「吉隆坡與新加坡高速鐵路」(High Speed Rail,簡稱隆新高鐵)終站。 根據當時國陣政府的發展路線圖,隆新高鐵將向北延伸到曼谷,最後通往昆明線直透中國。然隆新高鐵已被國盟政府正式在本(2021)年否決。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綜合丹麥新聞媒體及財政部之新聞稿,在去年夏天歐盟執委會商定 5兆丹麥克朗巨額復甦基金中其中之2兆3250 億丹麥克朗作為補助金。於本月12日丹麥與27個歐盟成員國會晤, 歐盟執委會對丹麥用於為紓困疫情所需持續推動之綠色轉型、氣候和數位化方面的大規模投資的綠色復甦計劃進行徹底檢查,評估11 項項目符合既定標準,獲盟批准補助總金額約110億丹麥克朗。歐盟執委會亦估計此復甦基金意味將為丹麥創造 8000 個就業機會。歐盟執委會也同時批准葡萄牙、西班牙、希臘、盧森堡、奧地利、拉脫維亞、斯洛伐克、德國、意大利、比利時和法國獲得此復甦基金。 丹麥政府將把59% 的資金,多於歐盟至少 37%的要求,用於氣候行動措施包括稅收改革、能源效率、永續交通和農業部門,旨在實現丹麥經濟的現代化、創造就業機會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加強環境保護和保護生物多樣性 ;另 25% 將用於數位化轉型,亦高於歐盟 20%的要求,旨將協助丹麥制定包括新的國家數位化轉型策略、增加遠距醫療的使用、在人口稀少的地區推出寬頻以及促進數位化商業投資。 獲得歐盟批准補助116億丹麥克朗配置如下: 2.24億用於新冠肺炎醫療相關領域 13.2億用於農業及環境之綠色轉型 17.4億用於能源效益碳捕捉 30.9億用於稅收改革 19.2億用於永續交通 7億用於數位化轉型 10.8億用於綠色轉型相關研發 據財政部長Nicolai Wammen指出,根據歐盟協議,在未來 5-6 年內將展開的首批項目,並最早將於今年啟動。渠補充說,我們將其視為促進歐洲經濟和支持綠色復甦之積極發展的一種方式, 預計此資金將使丹麥明年經濟將出現 15 年來最大的增長率。 此外,W部長亦引述丹麥工總之估計,丹麥企業每年將從其他受惠於歐盟國家的計劃之會員國取得約 110 億克朗的訂單,6年內計 660 億克朗。
A:綜合美媒及美國勞工部報告,勞工部7月15日公布,截至7月10日當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為36萬,較前一週38.6萬減少2.6萬,申請人數再創去年3月疫情以來新低,惟仍高於疫情前25.6萬,預期各州聯邦失業補助陸續退場,秋季校園重啟,民眾返回工作意願更高,美國聯準會主席Jerome Powell昨(14)日亦表示預期未來數月就業強勁成長。 截至7月3日當週,連續領取失業救濟金的人數為324.1萬,相當投保就業保險勞工的失業率為2.4%,較前一週336.7萬人減少12.6萬,亦為去年3月疫情爆發以來最低水準;目前申請各式失業補助計畫的總人數約為1,383.7萬,較前一週減少約37.2萬。 就業保險勞工失業率較高的州及領地依序:波多黎各(4.8%)、內華達州(4.3%)、喬治亞州(4.2%)、羅德島州(4.2%)、康州(4%)、加州(3.6%)、伊利諾州(3.6%)、紐澤西州(3.5%)、賓州(3.4%)及紐約州(3.3%)。
A: 據約旦時報報導,安曼商業總會(Amman Chamber of Commerce, ACC)指出,2021年上半年約旦核發之原產地證明書15,684份,出口貨物總價值降至3.12億約幣(4.40億美元),2020年同期為13,242份價值為3.93億約幣(5.55億美元)。 安曼商業總會指出,約旦出口至沙烏地阿拉伯之貨物共核發3,302份證書,其次科威特3,287份,阿拉伯聯合大公國2,384份,伊拉克762份,埃及449份。按價值計算,2021年1月至6月約旦貨物大部分出口至伊拉克,佔9,100萬約幣(1.28億美元),其次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埃及,各有2,500萬約幣(3,531萬美元),科威特為1,700萬約幣(2,401萬美元)。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7月15日報導,耗時10年籌劃的勝科登格浮動太陽能廠於7月14日開幕,是星國邁向永續發展綠色新加坡的重要里程碑。該太陽能廠於去年8月開始興建,本年6月正式投入運作。為克服新冠疫情造成供應鏈和人力的局限,在建造工程中採用創新技術,包括定制夾具以加快太陽能板的組裝速度。 該廠的太陽能光伏系統每個部件都根據新加坡氣候條件設計和挑選,以減少對環境和水質的影響,並可使用長達25年。光伏元件使用雙層玻璃取代常用於屋頂太陽能板的單層玻璃,這使組件在潮濕環境中更持久耐用。由於蓄水池環境較清涼,水上太陽能板的運作效率比傳統的屋頂太陽能板高出5%至15%。此外,勝科登格浮動太陽能廠亦是全球首個採用無人機電致發光技術(Electroluminescence Imaging Technology)的光伏系統。該技術可探測由光伏元件釋出類似X光的信號,快速準確地找出肉眼看不到的缺陷,並進行更換。工程師也可透過數位監控平臺即時監測風速、風向和太陽輻照度等環境因素。 為確保蓄水池的水質和環境不受影響,新加坡公用事業局(PUB)在2015年至2018年間展開環境和工程研究,包括調查生物多樣性、監測水質以及諮詢自然組織。公用局亦於2016年在登格蓄水池設立可生產1兆峰瓦電力的小型浮動太陽能板試驗台。試驗結果顯示,蓄水池的水質和周圍的野生動物都沒有受到顯著影響。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為勝科登格浮動太陽能廠主持開幕時表示,星國必須繼續尋找方法減少對石化燃料的依賴,以滿足能源需求。希望該廠能推進太陽能與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為新加坡和區域建造更多此類設施鋪路。新加坡是全球太陽能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自2015年以來,星國太陽能裝置容量已增加超過7倍,預計2030年將提高到至少2千兆峰瓦(gigawatt-peak,簡稱GWp)。 新加坡公用事業局表示,新加坡的用水量預料在2060年翻倍,因此需要更多能源來處理供水。旨在使用綠色能源生產潔淨飲用水的浮動太陽能廠,將減少公用事業局在供水處理的碳足跡,使星國成為全球少數擁有100%綠色水供設備的國家。
A: 據約旦時報報導,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uropean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EBRD)近期表示,由於新冠疫情影響,雖然約旦實行嚴格之封鎖措施,約旦經濟30年來首次出現衰退,但與其他阿拉伯地區國家經濟相比,衰退幅度不大。 據歐洲復興開發銀行近期發布之區域經濟展望報告,以約旦經濟發展而言,以往係以金融(保險、房地產與和商業服務)及農業部門為經濟成長的主要來源,然近年來驅動約旦經濟成長之旅遊業於2020年因新冠疫情衝擊,出現成長下跌76%,使得2020年約但經濟衰退1.6%。 該報告續指出,約旦經濟受到新冠疫情、旅遊業緩慢復甦、財政緊縮以控制不斷成長之公共債務等影響,預計2021年約旦之GDP將反彈至1.5%。2022年約旦經濟前景面臨之主要風險,包括匯率高估導致實質競爭力下降、地區政經情勢不穩定以及夥伴經濟體復甦速度低於預期等。惟隨著約旦推進改革及全球旅遊業恢復,預計成長率將回升至2.2%。
A: 依據新加坡貿工部(MTI)本(2021)年7月14日發佈第二季經濟初步預估資料指出,第二季經濟取得強勁成長,第二季年比成長14.3%,星國經濟已連兩季取得成長,主因為新加坡於去年4月7日至6月1日實施病毒阻斷措施,造成去年同期經濟萎縮13.3%,形成較低的比較基礎。從絕對值來看,星國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GDP)仍比2019年第二季,即新冠疫情前的水準低了0.9%。 經季節性調整後,第二季經濟季比為-2%。星展集團經濟分析師謝光威指出,因新加坡本年5月和6月實施「高警戒解封第二階段」,造成經濟季比萎縮。其預估高警戒解封第二和第三階段可能使星國經濟損失大約7億6,420萬星元,約占名目GDP的0.16%。 華僑銀行經濟分析師林秀心表示,新加坡經濟在上半年已取得7.4%的成長,即使下半年經濟成長放緩,全年增長仍很可能接近7%。全球和星國經濟復甦可能因疫苗接種率的提高而加速,新加坡下半年經濟估計成長約6.7%。除非出現更多與疫情有關的不確定因素,而有必要收緊高警戒解封第三階段。 馬來亞銀行金英證券經濟分析師蔡學敏和李主禮指出,新加坡本年上半年經濟成長率比2019年上半年高出0.2%,主因是製造業強勁成長,抵消建築業和服務業的低迷。星國製造業第二季年比成長18.5%,建築業和服務業則年比成長98.8%和9.8%。但與本年第一季相比,三個領域都出現季比萎縮,服務業為-1%,製造業-1.8%,建築業-11%。由於製造業年比成長優於預期,分析師將全年成長預測由6.2%調高至6.8%,並預期建築業和其他受疫情嚴重衝擊的行業明年開始復甦,並將2022年成長預測從2.5%調高到3.5%。
A: 據約旦時報報導,約旦與新加坡於本(110)年7月14日簽署避免雙重課稅暨逃漏稅協定。 報導指出,約旦財政部長Mohamad Al-Ississ代表政府與新加坡財政部長Indranee Rajah旨述簽署協定,盼藉由該協定創造一個具有吸引力之投資環境,雙方經貿資訊交流,促進資本轉移,避免雙重課稅,防止逃漏稅,同時有助於加強兩國之間的經濟活動。 查約旦與新加坡109年雙邊貿易總額為5,672.88萬美元,約旦自新加坡進口額為4,852.92萬美元,約旦出口至新加坡819.95萬美元。
A:出處:NL Times, 2021/07/13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過半荷蘭人認為政府快速鬆綁疫情封鎖的決策不負責任 荷蘭時報NL Times報導,根據荷蘭新聞台NOS委託 I&O Research 所做的一項研究調查顯示,54% 的荷蘭人認為政府6月29日宣佈幾乎完全開放的疫情鬆綁措施不負責任,反之,四分之一認為快速鬆綁決策合理。 研究員 Peter Kanne 稱,公眾輿論極不穩定,僅一個月前,大約三分之二的人贊成鬆綁,而目前則有近 80% 的人不贊成進一步鬆綁,甚至想收緊,民眾的情緒今非昔比, 37% 的民眾希望維持目前的防疫措施,而 41%則認為應該實施更嚴格的措施。 與老年人相比,年輕人比較不願意實施更嚴格的防疫措施,但亦對進一步鬆綁猶豫不決,僅 3% 的年輕人認為政府應該完全取消疫情封鎖。 過去一週荷蘭民眾接種疫苗的意願持穩,78% 的荷蘭民眾表示已部份或完整接種了疫苗, 5% 的人表示會預約接種, 1%表示可能會接種疫苗。 研究人員稱,目前約六分之一的荷蘭民眾尚未預約接種疫苗, 12% 表示可能或肯定不會接種疫苗,其中,63% 表示因為不知道疫苗對身體的長期影響為何,此群體有一半年齡層介於 25 至 49 歲之間,且受過高職以上教育。 絕大多數荷蘭人在規劃假期時,會避開前往歐洲新冠疫情地圖橙色 (88%) 或紅色 (93%) 的國家,而 7%則認為前往疫情失控的國家渡假沒有問題,此族群年齡通常介於 35 至 49 歲之間、居住在大城市、收入高。
A:日期: 110年7月15日 來源: Victoria Health Department、 NSW Health, Health Department of Australia, ABC News Live https://www.coronavirus.vic.gov.au/coronavirus-covidsafe-settings https://www.qld.gov.au/health/conditions/health-alerts/coronavirus-covid-19/current-status/urgent-covid-19-update https://www.health.gov.au/news/health-alerts/novel-coronavirus-2019-ncov-health-alert/coronavirus-covid-19-case-numbers-and-statistics https://www.news.com.au/world/coronavirus/australia/live-breaking-news/live-coverage/7e0b9d0fb3ab0b70ae037e577e3eaf1d 繼新州Delta確診病例持續增加,墨爾本昨(7/14)日亦新增10例確診病例,今(7/15)日再確診2例,維州政府宣佈為防止Delta病毒持續擴散,今日午夜再度封城,成為維州第5次封城(今年第3次)。為防疫情擴散,維州衛生廳已封鎖墨爾本一棟確診人數最多之公寓,並要求住戶不要出門。新州則封鎖Bondi一棟公寓,以防確診人數繼續增加。 維州衛生廳強制要求室內室外皆需戴口罩,並限制家庭拜訪每天最多僅15人至(包含嬰兒)。企業僅能容納少於75%之員工或最多容納30人辦公,每人必須間隔2公尺距離。墨爾本大多數確診病例與由雪梨入境搬運工人有關,維州現在已擴散70多個熱點疫區,由於這次確診熱點區域包含AFL足球場、MCG板球場、學校及購物中心等,零售業者呼籲聯邦和維州政府應考慮將其產業列為優先接種疫苗的人群。 新州於今(7/15)日新增65例確診,20例重症病例。雪梨醫療機構癌症治療機構Chris O'Brien Lifehouse及Westmead Children Hospital皆發現感染病例,其中包括醫護人員及病人,疫調仍在進行中。由於雪梨西南區疫情熱點區-Fairfield確診病例持續暴增,昨(7/14)日24小時檢驗站大排長龍,檢驗等候時間長達8小時以上,恐增加感染風險。新州截至7/15共計完成5.8萬人次新冠檢測。新州州長Gladys Berejiklian表示,仍對28個不明感染源之社區傳播病例感到憂心,疫調仍在進行中, 渠並強烈要求除非必要不得出門。 而昆州於今日新增5例確診病例(3例本地案例),大布里斯本地區口罩令將再延長一周。確診病例其中孩子一名為12歲男孩,男孩自美國返澳後在雪梨隔離,母新檢測結果目前呈陰性,而其男孩父親僅在機場接送妻兒後今確診。另一名40歲機場工作人員,已完成二劑輝瑞疫苗接種,於今日確診。昆州州政方宣布,自7/16日早上6點起,昆州東南區(包含大布里斯本地區)限制將再持續 7 天,包含強制戴口罩和群聚限制,(含醫院、老年護理和殘疾中心)的訪客限制。 而偏鄉地區(如Townsville、Magnetic Island、Palm Island及其偏郊地區)限制將放寬,無須戴口罩。 首都坎培拉則頒發新冠限制令,自今(7/15)天中午起,在超市、加油站、外賣店搭乘公車及公共運輸、計程車和Uber必須掃「Check In CBR 」QR Code,違者將面臨1,000澳元的罰款,企業若無不遵守罰以5,000澳元的罰鍰。 西澳則於7/14宣佈加強對維州的旅行限制如下:維州入境者將要進行長達14天的自我隔離。另必須在抵達西澳境內48小時內接受新冠檢測,並在隔離第11天再次接受檢驗。凡自新州、昆州、維州、首都坎培拉及北領地入境者實行邊境限制,需申請入境許可。其中新州旅客僅能必要情況下才能入境。西澳首席衛生官表示,西澳可能要到9月才會放寬與新州的嚴格入境限制。 南澳截至7/14日,新增2例確診病例,入境南澳者皆須申請入境許可。 澳洲總理Scott Morrison今天午間記者會中提及,將對維州提供與新州同樣的疫情補助津貼,及從7/19起育兒幼稚園津貼差額補助(Children gap-fee waive),並在新州建立Temporary Medicare Telehealth assistance系統,提供病患作線上緊急醫療諮詢服務。
A:緬甸商務部貿易司於 7 月 12 日發布第 12/2021 號通訊,由於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正在迅速傳播,先前需要申請進口許可證之預防與控制疫情的所有藥品與醫療設備及液態氧 (Liquid Oxygen),自 7 月 12 日起,允許 3 個月內無需申請進口許可證。
A:緬甸商務部於 7 月 11 日發布通告,內容如下: 為促進實施新冠肺炎疫情的預防措施,商務部與相關部門合作,允許通過海運或邊境貿易站及時進口藥品與其他醫療設備。 針對治療疫情所需的氧氣濃縮器 (Oxygen Concentrators),將無需申請 FDA 證書與進口許可證,且可提前取貨,無需立即繳納 3% 的關稅。 目前有一些不法分子在社交媒體上散布虛假信息,通過偽造禁止進口藥品與醫療用品的公文來提高市場價格與引起公眾恐慌。 商務部表示,散播信件屬假,將依法對散播虛假信息的人採取行動,並及時放寬對進口藥品與醫療設備的一些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