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馬來西亞國家檔(110.7.12更新)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儘管緬甸中央銀行(CBM)出售美元以控制貨幣的價值,但緬元在當地外匯市場對美元貶值至1,660緬幣。在7月的第一週,CBM以拍賣價格賣出了600萬美元。為了控制市場波動,CBM還在6月份賣出了1,200萬美元。美元在當地外匯市場上漲,從1月底的1,330緬幣升至5月12日的1,730緬幣高點。據報導,為了控制美元在當地市場每日的大幅上漲,CBM在5月份賣出了2,400萬美元。因此,5月份匯率略微下降到1,580緬幣。然而,目前匯率來到1,650緬幣以上的高位。根據外匯拍賣市場的規定,CBM與獲授權的私人銀行進行外匯交易。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毛淡棉商品倉庫的統計顯示,橡膠價格不斷上漲,躍升至每磅900緬幣以上。天然橡膠的價格為每磅710緬幣,而煙膠片(RSS)在2021年1月底達到了每磅720緬幣。但目前天然橡膠價格飆升至每磅930緬幣,RSS價格飆升至每磅940緬幣。根據緬甸國家啟蒙研究所(NEI)去年的橡膠分析統計,由於橡膠產量在6月、7月及8月的淡季下降,橡膠價格有所上漲。這就是今年橡膠淡季價格可能會上漲的原因。此外,今年橡膠價格上漲的另一個原因是國際國家對橡膠的需求增加,用於生產預防COVID-19治病所需的橡膠手套。目前,中國及泰國的橡膠需求穩定。 全國每年大約生產30萬噸橡膠。緬甸生產的橡膠有70%銷往中國。根據緬甸橡膠種植及生產者協會(MRPPA),它還被運往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越南、韓國、印度、日本及其他國家。緬甸每年向外國出口20多萬噸生橡膠,產值逾2億美元。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緬甸海關局發佈的統計顯示,在本財年2020-21年10月至4月的7個月裡,緬甸芝麻出口創收了2.88億美元。出口商表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捲土重來引發的運輸困難,中國買家對購買芝麻猶豫不決。該價格在7月份看跌。曼德勒商品倉庫的統計顯示,7月8日,芝麻出口價格跌至每袋13萬至14.8萬緬幣,原因是緬元在當地外匯市場對美元貶值,而6月最後一週芝麻出口價格約為13.5萬至16萬緬幣。 通常情況下,緬甸將大約80%的芝麻產品出口到外國市場。中國是緬甸芝麻的主要買家,還出口到日本、韓國、台灣、英國、德國、荷蘭、希臘、波蘭等歐盟國家。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投資暨公司管理局(DICA)對許可投資的月度更新,曼德勒省投資委員會(MRIC)在本財年2020-21年迄今為止已批准了7個本國企業投資項目。根據DICA的統計,這些國內項目帶來了177億緬幣的資金,大部分流入了製造業及飯店業。這些項目將為緬甸公民創造537個就業機會。 根據DICA發佈的統計,仰光省吸引了緬甸所有投資的60%,曼德勒省吸引了30%,而其他省邦只獲得了很小的份額。自成立以來至2021年7月初,MRIC已批准了來自16個國家的約80個外資投資項目及180多個本國企業投資項目。這些國家項目吸引了逾44.3億美元的資本,其中大部分流入了製造業、電力及其他服務行業,而國內企業吸引了逾5.25596兆緬幣,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建設、製造業、飯店服務及其他服務行業。 為了簡化對投資項目的核查,《緬甸投資法》允許省邦投資委員會對初始投資不逾60億緬幣(約合500萬美元)的本地及外國投資項目授予許可。
A: 依據日刊港都新聞本(2021)年7月12日報導辦理。 日本曳網漁業在俄羅斯200 浬海域內,進行鮭鱒魚曳網捕撈試營運的「第68善龍丸」(199公噸,屬富山鮭鱒漁協),於本年7月8日返回北海道根室市花咲漁港。紅鮭、白鮭、粉紅鮭等總漁撈量約88公噸,是去年同期試運營的3倍,佔本期入漁配額 (125 公噸)的70%,創下歷史新高。7月9日在花咲市場出售良品的AB品價格在每公斤約8,000日圓,2倍於去年的價格。 2016年試營運被禁止以流網在俄羅斯海域捕撈鮭鱒魚,為在同框架內繼續摸索,日方於同年著手開發替代漁法,以拖曳袋狀網捕撈的曳網漁法,由日本水產廳委託海洋水產系統(東京都)驗證漁法及盈利能力。「善龍丸」於 6 月 7 日離開花咲港,在堪察加半島南部海域6月 10日 至 26 日捕撈作業,捕獲量細分為粉紅鮭 78公噸、白鮭 7 公噸噸及紅鮭魚 3 公噸,鱒魚是去年的3倍多,白鮭是去年的2倍,粉紅鮭是1.5倍;以鱒魚為主力的漁獲量已接近魚種別配額上限,因此僅能中斷作業返港。7月9日在花咲市場上市的船上加工鹽藏處理紅鮭2公噸、鹽漬白鮭0.8公噸和鹽鱒魚0.2公噸,冷凍白鮭462 箱和冷凍鱒魚 6,813 箱(每箱約 10 公斤,均為去頭處理)。 產地市場行情來看,鹽紅鮭AB品每公斤8,100-7560日圓,是去年約2倍;鹽白鮭 AB品是1,890-1,836日元達7-8倍高價;其他品級產品也形成了高於去年的價格帶。冷凍白鮭 6~7尾約2倍價2,000 日圓。直到去年當地專門店等才有部分業者購買,但「漁獲數量增加,加工業者購買量也增加,但因日本海域內流網及沿岸定置網白鮭漁況不佳造成價格高漲」。 按鮭鱒魚為日本北海道重要漁產品,受限於俄羅斯200浬專屬經濟海域(EEZ),漁場大幅縮小,捕撈量逐年減少,價格不斷上漲。儘管雙方對北方4島仍存有爭議,但日本漁船在該海域及俄羅斯EEZ內漁撈作業,仍僅能以入漁作業方式處理,漁法及漁獲配額也受到俄方極大限制,但為捕撈鮭鱒魚,北海道漁民似只能夾縫求生存。
A: 依據日刊港都新聞本(2021)年7月9日報導辦理。 日本笹川和平財團海洋政策研究所於本(2021)年7月6日召開線上座談會上, WTO漁業談判委員會聖地亞哥·威爾斯主席指稱,國家等部分漁業補貼導致過度捕撈,威脅水產業可永續性,並表明目標取消該等補貼。 日本學習院大學坂口功教授批評日本的水產預算被用於補貼建造漁船等,不利於資源管理。另日本水產廳福田工漁業交涉官則說明日本的立場,表示:「存有必要的補貼,真正導致過度捕撈才應被禁止。」威爾斯主席說:「據研究2018年有350億美元漁業補貼,其中220億美元被認為是有害補貼,因與濫捕有關,且被使用在擴大漁獲能力」,雖「不認為會企圖補貼違法、未報告和無管制 (IUU) 的漁業」,但有意見認為部分補貼正在助長IUU。另WTO將於本年7月15日召開部長級會議,盼就有害補貼問題整合意見,並表示:「6月30日已提交主席修正案草案,每個人都認識到問題的急迫性。」 坂口教授指出,日本去年修正漁業法實施等,對「漁業管理有進步」,但「過度捕撈能力的論點被忽視」,在介紹國內外研究結果,認為日本總許可捕獲量額度與實際漁獲能力相差5~14倍,並說明儘管「水產廳預算已大幅增加,資源管理僅增加區區數十億日圓為單位,投入預算多數與漁撈能力提升有關」,另也提到漁船建造與導入機器預算高達數百億日圓規模。 坂口教授指稱,漁業過度投資狀況,為回收投資削減漁獲配額極為困難,補貼投資加強漁撈能力時,將擔心「資源管理終將成為畫餅充飢」,因此提議:「對資源量評估漁撈能力的程度水準,參考南韓計畫據以辦理減船,有報告指出剩下漁撈業者可改善53%收益」。福田漁業交涉官表示, 7月15日WTO會議將以:「相關國家間在談判中,日本仍有資源管理、漁業取締、IUU對策、漁獲報告電子化等必要補貼,堅持真正與過剩漁撈有關者才予以禁止的立場」做說明。 日本全國魷釣漁業協會重義行會長要求:「就合法業者立場,不會去接觸IUU漁業者(對策),倘連自身資源管理為名目的補貼金或數量也削減,經營將難以為繼,現實面應就資源管理及補貼如何處理,以及日本漁業者應如何生存才是考慮的重點」。該座談會以「朝打擊IUU漁業·廢除有害補貼的施政策略,相關多個利害關係人的政策對話」為主題,重會長訴求日本近海日本魷魚資源減少,中國大陸IUU造成更多威脅的現狀;東京海洋大學松井隆宏準教授試算出進口IUU漁獲物造成魚價下跌,以及國內合法漁業者減少約1,000億日圓;臼福本店臼福壯太朗社長與Seafood legacy會社花岡和佳男社長則解說禁絕IUU漁業者商機的流通管制的必要性等。 按我國漁業補貼以漁業用油為大宗,目前補貼作法似有利於漁撈能力,與我國過去主張濫捕及過剩漁撈能力,才應禁止補貼之談判策略有所扞格,因此我國似應將相關資源投入資源保育與管理之綠色補貼,並與立場相近的日本等國家攜手合作,尋求有利產業永續發展的談判策略。
A:以服務法國中小型與中型出口商為主的Capital Export私募股權基金,甫於日前發布其委託法商市調公司OpinionWay 調查研撰之出口情勢預測報告指出,受訪業界主管多保有放眼國際的野心,尤其專注歐洲市場。 根據 OpinionWay 5 月調查 303名中小企業與中型企業(entreprises de taille intermédiaire, ETI)業主,均對前景表示樂觀,97%對公司未來充滿信心,其中41% 已有出口業務,國際銷售平均佔其營業額 12%。受訪主管半數以上(55 %)認為新冠疫情的確衝擊其國際業務,因此多少將相關發展規劃推延為長期目標。 不論企業是否已有出口業務,受訪主管對於企業進軍國際看法呈現正反兩種極端,68% 認為是項追求成長與利潤之關鍵策略,相對亦有 63%視之為複雜、高風險且高代價的賭注。而歸納企業順利國際化之條件前三項為經營團隊之決心、外語能力與國際商業慣例之熟悉,以及數位工具之善用掌握。此外,技術實力、產品品質特色與團隊出口經驗等亦扮演重要角色。 在出口市場選擇方面,歐洲地區順理成章受最多業主青睞,佔63%,其中45 %表示明顯偏好西歐市場。選擇亞洲市場者僅佔10 %,其後才是美洲(9%,其中北美為 5%)與非洲(9%,其中北非 6%)。一般所謂具發展潛力之新興市場似乎對受訪業主並無說服力,40 %無意開發亞洲市場、28 %不計畫在非洲發展,13 %對美洲沒興趣。63 %出口商傾向利用經銷商或代理商,多數認為在海外市場當地設辦事處或子公司須調動大筆資金,僅有四分之一作此選擇。收購外國企業則風險更高,僅16 %有此計畫。 至於出口的挑戰依次包括海外收款風險 、海外客戶或商業夥伴之開發辨識、關務壁壘、產品創新或競爭力不足、物流成本,以及語言問題與文化差異等。二分之一左右受訪業主認為,開發國際市場的確需要專家或當地仲介協助,已有四成即尋求出口專業人士助其一臂之力。
A:日期:2021年7月9日 來源:SITA 2021年第1季斯洛伐克化學產業總銷售額達23.5億歐元,較去年同期微幅下降0.5%,顯示斯國化學產業於疫情中逐漸恢復發展。 根據斯國化學製藥產業公會(Slovak Association of the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ZCHFP)統計,化學產品銷售額的增加主要在於肥皂、洗衣粉、去污劑、香水等,約呈現5%成長,另人造纖維有31.5%的成長。 公會主席Roman Karlubik指出,疫情危機對個別化學產品銷售影響不一,雖然清潔劑、人造纖維、橡膠產品等營收增加,但及其他產品卻出現跌幅,如塗料行業因季節性需求下降有7%跌幅。受疫情影響,2020年斯國化學及製藥銷售跌幅高達15.84%,但2021年第1季的表現則為整個行業的反彈和增長帶來希望。
A:越南本(2021)年1月至6月農林漁產品出口金額達242.3億美元,年增28.2% 資料來源:越南工業暨貿易資訊中心網站 (vinanet .vn) 日期:2021年7月7日 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本(2021)年1月至6月農林漁產品出口金額達242.3億美元,年增28.2% 據越南農業暨農村發展部統計,本年1月至6月越南農林漁產品出口總額高達242.3億美元,較去(2020)年同期成長28.2%。其中,農產品出口額達104億美元,增長13.3%;林產品達87億美元, 激增61.5%;水產品達40.5億美元,成長12.5%。 主要出口品項中高成長率之產品,包括橡膠(出口量及出口金額分別成長41.4%及80%);腰果(出口量及出口金額分別增加22.2%及11.1%);木薯及木薯製品(出口量及出口金額,分別成長16.3%及30.5%);楜椒農產品出口額達499億美元,成長40.5% (註:出口量減少6.7%);木材及木材製品出口額達81億美元, 激增74.8%;竹藤等製品,出口金額4.47億美元,陡增78.8%;蝦類出口額達16.6億美元,成長8.5%。 越南農林漁產品主要出口市場包括美國、中國、日本,以及南韓。其中,美國占27.9%(出口金額達6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激增59.8%);中國占19.6%(出口金額達47.5億美元,增長32.1%)、日本占6.8%(微增4.5%),南韓占4.9%(成長11.2%)。 在進口方面,本年1月至6月越南農林漁產品累計進口總額達210.9億美元,本年前2季越南農林水產品貿易順差31.4億美元,年減21.3%。
A:資料來源:越南投資報網站,2021年7月9日 越南工商部貿易防衛局表示,歐盟執委會(EC)頃發布對部分進口鋼鐵產品採取保障措施審查最終裁決。其中,歐盟執委會決定以關稅配額機制(TRQ)對部分進口鋼鐵產品展延3年實施保障措施,即自2021年7月1日起生效至2024年6月30日止。每個產品將受到單獨的配額限制,在配額內適用稅率為0%,若在配額外適用稅率為25%。因此,越南有4組鋼鐵產品遭歐盟課徵貿易保障稅分別為,第2組 (冷軋鋼鐵產品)、第5組 (鍍鋅、塗層、塗層鋼)、第9組 (不銹鋼板)、以及第24組(鑄鋼管)。其餘產品則豁免,因市場分額不到3%。 自2021年7月1日起至2022年6月30日全球部分鋼鐵產品被適用關稅配額機制的數量如下: 產品名稱 全球(公噸) 2021年第3季 2021年第4季 2020年第1季 2022年第2季 第2組 (冷軋鋼鐵產品) 265,739.79 265,739.79 259,962.84 262,851.32 第5組 (鍍鋅、塗層、塗層鋼) 39,845.48 39,845.48 38,979.27 39,412.38 第9組 (不銹鋼板) 48,986.92 48,986.92 47,921.98 48,454.45 第24組(鑄鋼管) 37,336.95 37,336.95 36,525.28 36,931.12
A:
A:
A:馬斯克週六表示,SpaceX 將在德州中部Waco市鄰近MacGregor興 建第二個火箭發動機製造工廠,將用於生產Raptor 2 發動機。 Raptor 發動機是一款可重複使用的內燃式發動機,可用來載運 Starship火箭。未來加州工廠將專注於設計 SpaceX 的新型Raptor真 空發動機。馬斯克也表示,未來10年內MacGregor工廠每年將生產 大約 800 至 1,000 台火箭發動機,或每天生產約 2 至 4 台發動機 。將是全球產量最高、最先進的火箭發動機工廠。 SpaceX 在Waco已租賃約 4,280 英畝土地,僱用約 500 名員工,去 年地方政府撥款 200 萬美元補助SpaceX,SpaceX另計劃在當地投入 1,000 萬美元進行基礎設施改善。SpaceX 在德州南部Brownsville已 設立 Starship 火箭發射場用來測試 Starship原型火箭。 對於新的發動機工廠將設在Macgregor而非Brownsville一事,馬斯 克並未說明具體原因。
A:加州州長紐森13日在地方政要包括洛杉磯市長賈西提 (Eric Garcetti) 與工會代表陪同下,於El Sereno 簽下加州預算案,預算包括1000億元發展資金與減稅,協助加州人從新冠疫情中復元。 新預算包括總金額120億元的減稅方案,此將造福四分之三的加州納稅人。紐森說,許多加州納稅人將得到600元到1100元的退稅。此外亦包括協助遭受疫情嚴重衝擊民眾償還其所欠租金或各項公共事業債務。提供40億元協助小型企業,另提出60億元發展加州寬頻 (broadband) 服務。 紐森說,儘管加州經濟遭到疫情襲擊,加州預算盈餘將高達至少800億元。這麼高的預算盈餘無論在加州或美國其他各州中,過去都從來沒有出現過。 加州全部總預算花費高達2630億元,其中包括1000億元的「重振加州計畫」 (California Comeback Plan) 根據退稅計畫,納稅人年收入7萬5000元以下,將可獲600元退稅。合格家庭且有小孩者,可另外取得500元退稅。而且,無論移民身份為何,合格者均可取得退稅。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519/5600683?from=wj_catelistnews
A:知情人士透露,晶片製造業者博通(見圖,路透)正在洽談以多達200億美元,收購未上市的商業分析軟體大廠賽仕軟體公司(SAS Institute),成為這家科技巨擘加強企業軟體布局的最新行動。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報導,這樁交易對賽仕的估值達到150億-200億美元,若談判沒破裂,有望在未來幾周內敲定。 知情人士說,這個估值是所謂的企業價值,包含債務,並已根據資產負債表上的現金進行調整。 博通可能以股票進行交易。該公司約有95億美元現金、約400億美元的債務,並暗示可能不會再舉債完成併購,股價過去一年大漲約50%,目前市值近2000億美元。博通已透過併購案壯大為半導體巨擘,在2018年企圖收購高通一案遭美國政府封殺後,仍持續尋求更多交易。 博通執行長陳福陽主要聚焦在核心的晶片事業之外,多元化業務,與微軟等業者相競爭。博通2018年敲定以190億美元收購CA科技公司,隔年又以約107億美元買下賽門鐵克(Symantec)的企業業務,成為半導體與基建軟體大咖。 賽仕銷售廣泛的企業軟體,包括客戶情報與視覺分析產品,去年營收30億美元。 不過,這樁交易可能面臨監管疑慮,因為拜登政府計劃抑制產業整併活動,對科技巨擘的立場也較強硬。總統拜登上周簽署的行政命令也鼓勵聯邦貿易委員會(FTC)等機構採行新規範與政策,避免大型科技平台的規模與權力繼續擴大。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法國競爭管理局基於谷歌違反2020年一項命令,未與新聞出版商洽談內容付費協議,13日對谷歌重罰5億歐元,法國並要求谷歌限期改善,不然將面臨每日最高90萬歐元額外的罰款。 法國競爭管理局稱谷歌未能遵守2020年4月的命令,要求谷歌就新聞版權與出版商協商。據《工商時報》報道,谷歌已經與法國《費加洛報》和《世界報》等媒體達成付費協議,但未與《法新社》在內的其他出版商洽談協議。 5億歐元是法國競爭主管機關近年來最高的罰款之一,法國競爭管理局局長席爾瓦表示,罰款金額是考量違反命令「異常的嚴重性」。席爾瓦表示:「法國競爭管理局發布命令規範企業,企業必須完全遵守,但很不幸的,本案並非如此。」 谷歌發言人表示:「谷歌對這項決定感到非常失望,谷歌在整個談判過程展現誠意,罰款忽視谷歌為達成協議所做的努力,以及谷歌平台如何呈現新聞內容的現況。」不過谷歌仍表示,希望與新聞出版商達成最終協議,好讓事件順利落幕。谷歌將會考慮法國競爭管理局的建議,修改與出版商的協商提議。 法國競爭管理局要求谷歌在兩個月內與新聞出版商協商,若是未能遵守規定,恐再面臨每日最高90萬歐元罰款。《法新社》、法國雜誌新聞編輯工會(SEPM),與代表法國出版商的新聞出版聯盟(APIG),指控谷歌未能展現協商誠意,為線上新聞付費尋求共識。 法國競爭管理局13日的決定主要基於谷歌違反2020年的命令,包括谷歌不願向出版商提供充份資訊,讓後者評估應收取的費用;谷歌為了線上新聞服務News Showcase,迫使出版商簽署協議。谷歌在2020年底推出News Showcase。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APIG和谷歌宣布了一項新聞材料付費協議。不過有知情人士表示,儘管簽署了框架協議,但APIG仍然是原告之一,因為該協議已被擱置,等待反壟斷裁決。近年來,矽谷公司一直面臨著法國的嚴密審查。谷歌上個月同意支付2.2億歐元的罰款,以了結一項針對其線上廣告權力的調查。2019年該公司在谷歌廣告平台的案件中被罰款1.5億歐元。 https://www.singtaousa.com/
A:印度財政部長Nirmala Sitharaman頃在2022 財政年度預算報告宣布,經中央間接稅暨海關委員會(CBIC)檢討400餘項產品的關稅結構,該部刻正研議調高80項產品的進口關稅,同時將削減97項重要關鍵原材料的關稅,盼本地製造商能穩定獲得原物料,降低國內生產商的成本,促進在印度製造,減少對進口成品的依賴。CBIC將在本(110)年8月10日前就可能調整關稅的品項徵求公眾意見,預計在本年10月實施。 CBIC初步規劃可能如下: 調高關稅:鮭魚、榴槤、甜餅等農產品、棉花、塑料、皮革、寶石及珠寶、電子產品、室內裝潢織物、特定藝術品、印刷電路板、特定化學品及藥物等80項。 削減關稅:紡織、電力、石油、天然氣、電子及電信等產業使用的關鍵零件共97項。
A:巴西2021年6 月和上半年出口及貿易額均創下歷史新高;6 月出口達281 億美元,與2020年6月相比成長60.8%,主要受價格上漲推動。進口達177 億美元,同比增加61.5%,貿易順差達104 億美元,同比成長59.5%,貿易總達458億美元,成長61.1%。 上半年出口也創歷史新高,出口1367億美元,比2020年同期增加35.8%,進口992億美元,同比增加26%。累計順差也創歷史新高,達375億美元,大增68.2%。上半年貿易額達2360 億美元,成長31.8%。
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0年7月14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568/P200號(商情文號:第568號) 商情本文: 英國交通部公布革命性的英國交通運輸減碳綠皮書,該綠色計劃提供世界領先的指標,以減少海洋和天空、公路和鐵路的碳排放,為整個運輸產業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奠定可靠途徑。其中宣布預計在2040年之前逐步淘汰新的柴油和汽油重型貨車銷售,惟仍需進行協商,此代表在未來20年內逐步淘汰所有污染道路車輛並成為世界領先承諾。並建議2035年淘汰重量從3.5噸到26噸的新製造汽柴油貨車車輛,2040年淘汰重量超過26噸的汽柴油貨車車輛。 此一綠皮書並提出2040年英國國內航空達到淨零排放,以及英格蘭的所有機場營運到2040年都實現淨零排放。另外包含鐵路環境改善政策,改善空氣品質與鐵路設備減碳等,盼於2050年達到鐵道網絡淨零碳排。這項交通運輸減碳綠皮書將提供更多高知識技能的綠能工作機會,預計創造高達97億英鎊的附加價值毛額。政府已經承諾投資20億英鎊於改善自行車與行人用路環境,28億英鎊挹注在電動機車產業。 另外綠皮書規定車輛監管架構,要求汽車製造商提高新車、貨車和重型卡車的燃油效率,並且包括就可能引入零排放車輛的新階段性產業進行諮詢。政府並於本日發布2035年實施計劃,該計劃將來自政府各部門的所有汽車和貨車脫碳措施整合到一份文件,概述關鍵時間表、里程碑以及如何監控實現汽車和貨車承諾的進展。政府也宣佈到2027年,中央政府4萬輛汽車和廂型車實現全面零排放目標,比原計劃提前3年。另承諾在今年稍晚立法,以確保新的私人電動汽車充電點都符合智慧充電標準,以使消費者節省能源費用。並且發布鐵路環境政策聲明,為鐵路產業在脫碳、空氣品質、鐵路產業脫碳、生物多樣性和廢物處理等訂定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