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依據奧地利統計局2021年7月7日新聞稿,奧國2021年6月份躉售物價指數較2020年同期上漲11.2%,漲幅最大項品為「廢料及殘餘材料」(+98.8%),其他漲幅較高者依次為:「鋼鐵」(+71.4%)、「橡膠及塑膠原物料」(+67.6%)、「其他石油衍生品」(+46.3%)、「皮革」(+44.4%)、「穀物、種子及動物飼料」(+31.4%)、「非鐵金屬」(+29.6%)、「車用汽油及柴油」(+25.4%)、「原木及木製半成品」(+23.5%)、「農業機械、設備及其配件」(+18.1%)以及「化肥及農化品」(+10%)。 相較於2021年5月份,躉售物價上漲1.4%,漲幅最大之項品為「鋼鐵」(+11.6%)、其次為:「原木及木製半成品」(+6.9%)、「廢料及殘餘材料」(+5.6%)、「其他石油衍生品」(+3.8%)、「牲口」(+3.0%)、「車用汽油及柴油」(+2.5%)、「其他建材」(+2.4%)、「穀物、種子及動物飼料」(+2.2%)。 另根據初步統計資料,2021年6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較2020年同期增加2.7%,較2021年5月份則上漲0.4%。  

A:依據奧地利統計局2021年7月6日公布最新外貿統計,奧國2021年4月貨品出口136.7億歐元較上(2020)年同期增加37.7%,進口145.6億歐元增加44.9%。進出口出現大幅成長主要原因係基期超低,2020年4月全球爆發新冠疫情,奧地利實施第1次全國性防疫封鎖措施。 2021年4月奧國對歐盟成員國出口增加48.0%,明顯高於對第3國之39.1%。當月奧國對歐盟成員國出口總額96.5億歐元,前5大出口目標國增加幅度為:德國(+43.7%)、義大利(+66.4%)、美國(+50.2%)、瑞士(+38.1%)及英國(+87.0%)。 奧國外貿4大主要貨品群分類為:「機械及車輛」、「加工產品」、「其他成品」及「化工產品」。上述4大貨品群2021年4月出口總額116.3億歐元,較上年同期增加41.3%。上述4大貨品群2021年4月進口總額116.5億歐元,較上年同期增加47.6%。 2021年1至4月奧國貨品進口總值為551.5億歐元,較上年同期成長14.8%;出口總值為527.1億歐元,較上年同期成長11%。上述期間奧國自歐盟成員國進口總額達371.0億歐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14.4%);出口達357.4億歐元,成長10.6%。奧國自第3國進口總額達180.5億歐元,成長15.8%;出口總額169.7 億歐元,成長11.9%。 2021年1至4月奧地利10大進口夥伴國除自美國進口衰退5%外,其餘9國均出現成長,依進口金額大小排列依次為:德國(+11.1%)、中國(+32.4%)、義大利(+20.6%)、瑞士(+19.8%)、波蘭(+36.9)及捷克+16.9%)。在出口方面,10大出口夥伴國除對法國出口衰退24.2%外,其餘9國均成長,依出口金額大小排列依次為:德國(+14.5%)、義大利(+20.1%)、美國(+17.9%)、中國(+ 40.5%)、波蘭(+15.3%)及捷克(+10.7%)。  

A:依據奧媒「標準報」(Der Standard)2021年7月8日報導,奧地利國鐵(OBB)透過其子公司「匈牙利鐵路貨運公司」(RCH)向「中國中車」(CRRC)採購5輛型號「野牛」(Bison)電力貨運車頭。據悉,目前這批鐵路車頭以測試名義在捷克試車,尚待歐洲鐵路局(ERA)審查批准,未來若經審核通過,將僅行駛於東歐地區。 奧國另一家民營鐵路公司「西鐵」(Westbahn)亦與「中國中車」簽約租用4組雙層客運列車,每組列車有6節車廂共571個座位。目前上述4組列車亦僅在捷克試車,除須經ERA審查通過外,尚須未來該列車規畫行駛經過之5國主管機關核准方能正式營運。「西鐵」預計這批新租用之列車最快可於2023年夏季正式上路。 奧媒評論,若ERA審查通過,中國中車將藉前揭兩項交易,首度進入歐盟市場。  

A:依據薩爾斯堡日報2021年7月8日引述歐盟執委會資料,由於疫苗接種率提高及全球貿易暢旺,歐盟執委會將奧國2021年經濟成長預測自5月份預測之3.4%上調至3.8%,惟仍低於歐盟平均值4.8%(歐元區亦為4.8%)。另,歐盟執委會對奧國2022年經濟成長預測自4.3%上調至4.5%,與歐盟及歐元區平均值(均為4.5%)相同。 由於國際原油價、建材、鋼鐵價格上漲等因素,歐盟執委會預估奧地利2021年通貨膨脹率將達2.1%;預測2022年各種原物料稀缺及生產瓶頸等因素將逐漸消除,供需可望恢復平衡,通貨膨長率預估將下降至1.9%。2021年歐盟及歐元區通膨率預估皆為1.9%,2022年降至1.4%。 另歐盟執委會最新預測,克羅埃西亞2021年及2022年經濟將分別成長5.4%及5.9%,斯洛維尼亞2021年及2022年經濟將分別成長5.7%及5.0%。  

A:資料來源:越南快訊網站2021.7.12日報導      依據越南財政部及工商部聯合公告,訂2021年7月12日15時起,調高國內燃油料市場零售價,E5 RON 92汽油每公升零售價最高2萬610越盾(即調漲850越盾)、RON 95汽油每公升最高2萬1,780越盾(即調漲870越盾)、柴油每公升最高1萬6,530越盾(即調漲420越盾)、煤油每公升最高1萬5,550越盾(即調漲450越盾),重油每公斤最高為1萬5,670越盾(即調漲230越盾)。(目前官價滙率1美元兌換2萬3,198越盾)。

A:依據奧媒「薩爾斯堡日報」(Salzburger Nachrichten)2021年7月9日報導,奧國觀光部長頃公布後疫情時代振興觀光業3大工作方向,重點如下: 一、    根據旅遊新趨勢及配合地區特色,調整推廣觀光方向:鑒於新冠疫情改變旅遊觀光趨向,遊客更重視旅遊健康及安全、以及偏好大自然景觀及戶外活動,因此奧國將針對以上趨勢,結合奧國各地區特色,推出吸引觀光新形象廣告及活動。奧國政府已撥款4,000萬歐元額外預算予「奧國觀光促進局」(ÖW)進行促銷攻勢,步驟為:首先促進奧國民眾內觀光,其次針對美國市場行銷並盼2021年秋季美國遊客回流奧國;其後續擴大亞洲及阿拉伯市場行銷,爭取該地區遊客於2022年春季前來奧國觀光。 二、    改革觀光業就業市場條件,改善業界人力短缺情形:奧國觀光旅遊業於新冠疫情前即有人力欠缺情形,疫情爆發後,奧國政府實施之防疫封鎖措施致旅館住宿及餐飲業被限制營業長達半年以上,相關從業人員因而轉業至其他行業者逾15%。目前觀光產業包括餐飲業雖已開放,惟缺工情形嚴重有礙復甦。奧國觀光部正與勞動部合作研擬推動改善觀光及餐飲業勞動條件,以及其他配套措施,俾增加該產業就業市場吸引力。 三、    強化資本結構,訂定協助企業融資新措施以及降低稅率:奧國觀光業向來存在企業資本結構不健全情形,逾三分之一負債累累。奧國政府擬藉疫情後重整契機,制定觀光產業相關企業融資新規定及強化財務結構指南。另奧國總理Sebastian Kurz表示,為促進奧國觀光,奧國政府考慮於2022年稅改時,降低觀光業有關之加值營業稅率5%。 此外,與奧國觀光業關係緊密之航空業已有復甦跡象。奧地利航空(Austrian Airline)已漸恢復因疫情停飛之國際航線。自2021年7月起訂票率大增,目前最熱門航線為希臘、西班牙及義大利,預估至2021年9月奧航國際航班將可恢復至疫情前70%水準。  

A:資料來源:越南工商部網站,2021年7月9日          越南稅務總局頃於2021年7月9日召開2021年前6個月稅務單位工作成果線上會議,越南財政部武氏梅(VU THI MAI)次長在會議上表示,根據越南財政部統計,2021年上半年越南國家財政收入達656.37兆越盾,占國家總預算收入之58.8%,較2020年同期增加14.3%。其中,原油收入為18.72兆越盾,達成預定目標之80.7%;國內收入達637.65兆越盾,達成預定目標之58.3%,較去年同期增加15.3%。             2021年上半年,越南國家收入的成果可觀,有助於完成2021年國會設定的目標。然而,新冠肺炎疫情演變充滿變數,估計在年底前幾個月經濟將會面臨許多困難,因此,國家財政收入亦隨之面臨諸多挑戰。為達成國會的設定目標,整個稅務單位將積極採取多項措施,例如防止稅收損失、移轉訂價、逃稅等問題。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7月12日報導,印尼經濟統籌部長艾爾朗加(Airlangga Hartarto)於本日抵達星國進行三天工作訪問。將與新加坡貿工部長顏金勇共同主持第11屆「六個雙邊經濟工作小組」部長會議。 該工作小組是星、印兩國經濟合作的重要平臺,涵蓋峇淡—民丹—吉裡汶和其他經濟特區、投資、人力、交通、農企和旅遊業等六個主要合作領域。 根據新加坡外交部公告,艾爾朗加也將會見李顯龍總理、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杰、國務資政兼社會政策統籌部長尚達曼、外交部長維文醫生,以及兼管智慧國計畫和網路安全事務的通訊及新聞部長兼內政部第二部長楊莉明。並於7月13日出席由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舉辦的首屆「新加坡亞洲科技會展」(Asia Tech x SG)。

A:柬埔寨金邊1,033名確診者居家治療,268人已治癒 資料來源: 柬華日報,新冠肺炎,2021年7月12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柬埔寨衛生部於7月12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在金邊市範圍宣傳「新冠肺炎患者居家治療方案」。金邊市衛生局表示,截至7月12日,金邊市新冠肺炎輕症患者累計1,033人獲准居家治療。迄今為止,居家治療患者中268人已治癒。   柬國衛生部指出,獲准居家治療的新冠肺炎患者均屬於輕症與無症狀感染患者,例如體溫在37度左右、沒有呼吸困難、身體狀況無異常,且未失去味覺等。輕症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 應多喝水,不需使用藥物。此外,應堅持運動以及補充營養,以增強抗疫力。同時,家屬要給予患者鼓勵,避免患者產生恐懼或過度傷心。   另根據柬國衛生部統計,截至7月12日上午7時,柬埔寨累計確診6萬1,870例,累計治癒5萬3,477例,累計死亡925例。

A: 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7月12日引述「羅馬綜合電」報導,來自全球20個最大經濟體的財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在義大利威尼斯舉行為期兩天會議後,於當地時間7月10日發表聯合公告,重申改革國際商業稅制的共同意願。G20財長贊同在7月1日達成並已得到132個國家支持的全球稅務改革框架,一致支持全球稅務改革協議,未來將加緊協商協議的細節,以爭取在10月召開的G20領導人高峰會上批准對國際稅制展開數十年來最顯著的改革。 全球稅務改革的談判是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主持下進行。它設想設定最低15%的全球公司稅,以制止跨國公司往低稅率國家轉移利潤以減少繳稅甚至免繳稅。該改革也建議,針對跨國公司在各國獲得的利潤所徵收的稅款,應讓利潤產生國分享。G20年度輪值主席義大利的經濟和財政部長佛朗哥在會議的閉幕記者會上表示,認可「跨國企業的利潤分配」和「有效的全球最低公司稅」兩大支柱的關鍵組成部分,並稱該協議將有助於在未來為穩定國際稅務體系做出貢獻。 美國財長耶倫對G20財長支持全球稅務改革表示歡迎,呼籲全球加快落實計畫。美國方面,她計劃本年內將全球最低公司稅建議提交國會批准。目前還不清楚拜登政府能否說服嚴重分裂的美國國會批准這項改革。 新加坡也支持G20達成的全球公司稅收改革協定,但財政部長黃循財強調,稅收制度除了提高稅收,也應該繼續促進創新和經濟成長。這將是超過一個世紀以來最顯著的稅收條例改變,目前尚有些稅改框架的「設計參數」(design parameters)有待確定,須把顯著經濟活動考慮在內,落實稅改時也要確保一致和及時,讓大型和小型經濟體可在公平的基礎競爭。 此外,G20財長也在聯合公告中談及全球經濟展望和新冠疫情。儘管新冠病毒變異毒株是影響全球經濟發展的一大隱憂,但各國在對抗疫情時應避免對民眾的生活施加新的限制。

A:綜合美媒報導,輝瑞藥廠本(2021)年7月8日表示擬於本年8月向美國FDA申請新冠疫苗第三劑加強劑的緊急使用授權,該公司研究顯示,接種輝瑞第二劑新冠疫苗6個月後施打第三劑加強劑,產生抗體數目較第二劑多出5到10倍,將有助防護近來令人擔憂的Delta等變種病毒,另該公司預計本年8月測試針對Delta病毒的改良版疫苗。 美國FDA及CDC昨晚發表聯合聲明表示,目前已完全接種新冠疫苗者,尚無需施打第三劑加強劑,強調完全接種疫苗者對於Delta等變種病毒已具足夠防護力,儘管接種疫苗後抗體數目將隨時間下降,然免疫系統反應仍可降低引發重症及死亡的風險,另美國政府權責機構將繼續審視相關研究資料,以確認是否需施打加強劑。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wsj.com/articles/pfizer-to-ask-regulators-to-authorize-covid-19-vaccine-booster-11625784072  

A:華爾街日報本(12)日報導,美國聯準會過去數十年成功維持低通膨率,主要受益於全球化、勞動人口結構及電子商務發展,然因新冠疫情產生轉變恐出現新的通膨壓力,綜整如次: 一、全球化的逆轉:全球化造成企業難以提升價格,過去隨著貿易及投資障礙逐漸減少,國際貿易占全球GDP比重由 1970 年27% 增長至 2008 年 60%,企業為因應全球競爭,建立複雜的國際供應鏈,追逐最廉價的原料及勞動成本,富裕國家消費者從中受益尤多。然現在卻朝向「反全球化」及「保護主義」發展,例如近年美中貿易戰已放緩美國洗衣機及太陽能板等長期價格走低趨勢,新冠疫情亦暴露醫療及半導體等產品供應鏈脆弱性,大眾可能接受競爭較少且成本較高的美國本土製造。 二、勞動人口已由充足轉變為不足:過去勞動人口較為充足,生產超過消費需求,可抑制價格上漲,然目前美國、中國及多數已開發國家正面臨人口緊縮,產生勞動力不足的現象。聯合國報告指出,美國勞動人口在2020年至2030年僅成長0.2%,另受新冠疫情影響,美國退休人數增加約150萬人,造成勞動力下降及受撫養人數增加,恐增加通膨壓力。 三、電子商務發展成熟:現今約近14%零售銷售於線上進行,較2005年增加5倍以上,過去網路購物具價格透明及快速交貨等優勢,有助降低通膨壓力,然新冠疫情後,電商的體育、家具及電器等價格大幅上升,反映疫情暫時影響產品供應鏈;此外,過去Uber及Airbnb等網路平台為擴大客群,維持低價,惟疫情亦改變該趨勢,業者現面臨盈利壓力而提高價格如Uber本年1 月至 5 月的價格已上升 27%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wsj.com/articles/reversal-of-long-term-forces-may-add-to-inflation-threat-11626082200?mod=hp_lead_pos5  

A:柬埔寨郵電部啟動快檢試劑線上訂購系統 資料來源: 柬華日報,商業經濟,2021年7月11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柬埔寨郵電部頃公告略以,該部已正式啟動新冠病毒快速檢測試劑線上訂購系統。柬國公司企業、工廠及金融機構等單位即日起,可透過該系統自行在線上訂購檢測試劑。該網站尚未開放一般民眾訂購。   公告指出,有意購買者可打開連結 mptc.gov.kh/rt ,進入頁面後,選擇“訂購”並按照提示填寫姓名、單位及訂購數量等資料即可。在完成提交後,購買人可選擇線上電子支付,完成一系列操作後,將會收到提貨時間通知。

A:柬埔寨「新投資法」草案將送國會審議 資料來源: 柬華日報,商業經濟,2021年7月10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柬埔寨「新投資法」草案業於7月9日獲得內閣通過,近期將送國會審議。   柬埔寨總商會對此表示支持,並認為倘「新投資法」能於本(2021)年或明(2022)年年初生效時,將係柬埔寨經濟迅速發展之契機。在柬中自貿協定、柬韓自貿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美國與英國之普遍化優惠關稅待遇(GSP),以及與歐盟之輸歐優惠待遇(EBA)架構下,相信「新投資法」必將發揮重大招商引資作用,吸引廠商踴躍來柬投資,振興柬國經濟。   該總商會另表示,柬國政府刻致力深化經濟改革,跟上數位產業發展浪潮,對國內外投資者帶來鼓勵。在良性競爭環境下,投資者權益將受到更多保護。   「新投資法」將授權省級投資小組委員會批准投資金額更大之項目,而此前僅能批准200萬美元以下之項目。「新投資法」草案共有12章42條, 業經內閣審議通過後,將於近期呈送國會審議。

A:柬埔寨正逐步邁向無現金社會 資料來源: 柬華日報,商業經濟,2021年7月9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柬埔寨Visa公司頃表示,由於近期柬埔寨手機上網與社群團購等電子商務領域的興起,當地民眾對在線上採購服務日益感到興趣,正逐步推動國家邁向無現金社會。   據VISA公司所作的「柬埔寨消費者付款態度研究報告」顯示,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使柬埔寨手機及社群軟體的電子商務服務越來越受消費者青睞,包括手機APP和社群電子商務服務,意味著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柬埔寨已推動更多電子商務和催生電子支付的興起,目前柬埔寨64%人口已使用外賣服務,其中28%係在疫情期間首次使用此類服務。   VISA柬埔寨分公司總經理莫妮卡女士表示,越來越多的柬埔寨居民開始使用網購服務,以及開始試用其他新型支付服務。VISA公司致力於在網路銷售平台上推出更多創新的支付解決方案,包括提供卡號留存(card-on-file) 功能,以便日後更便捷購物,而不必擔心個人資訊安全。   她指出,根據消費者態度的研究顯示,目前已有56%的消費者表現出強烈偏好使用單一應用軟體(APP)來處理所有交易,而44%的消費者實際上都會在手機上安裝一個行動錢包(Mobile Wallet),供消費交易之用。   另一方面,無現金支付成為柬埔寨目前常見的支付方式,主因是在疫情當下,在進行交易或支付時可減少一些非必要的接觸,其中二維條碼(QR Code)和手機錢包支付也成為更多人青睞的新興支付方式,平均每個人每月使用至少6到7次。此外,分期付款也正在快速增長,在過去3年內,76%的柬埔寨人表示已認知這項服務,其中24%已著手使用分期付款。

A:馬來西亞近期新冠疫情嚴峻,迫使馬國政府須提升管制措施,宣布境內被動元件重要聚落柔佛州「士乃工業園區」(Senai Industrial Park) 所有企業於7月9日起停止營運兩週,日商TDK、臺灣凱美子公司旺詮等大廠在當地的工廠將停擺。時值電子業電子業傳統旺季,馬國又是全球被動元件生產重鎮,國際大廠產出受創,下游廠商急壞了,開始到處找貨。   據台灣經濟日報等媒體報導,因應新冠疫情,馬國先前將全國延長封城措施改為無限期封城,但工廠可留60%人力運作,7月9日起再度提升管制措施,士乃工業園區的所有企業率先收到通知,9日起停工兩週,未來可能進一步擴大相關管制至其他工業園區。   馬國業界人士指出,時值進入電子業傳統旺季,被動元件包括積層陶瓷電容(MLCC)、鉭電容、鋁質電容(簡稱鋁電)及電阻等供應,皆已呈現相當吃緊的狀況。馬國是全球被動元件生產重鎮,包括全球MLCC領導廠商日商村田,第四大MLCC廠太陽誘電,以及全球前二大鋁質電容廠佳美工(Nippon Chemicon)、尼吉康(Nichicon),鉭電容二哥美商AVX,固態電容龍頭松下(Panasonic)等國際大廠都在士乃工業園區設有據點。近期馬國新冠疫情燒不停,工業園區工廠陸續面臨停工,影響整體被動元件供應甚大。   馬國業界列舉多家半導體大廠不同程度受到影響: (一)凱美:預計將影響整個7月電阻產出降低30% 凱美子公司旺詮馬國亦受到此次停工波及,預計於8日晚班開始停工。該公司的因應措施為優化大陸廠區產出,降低對客戶影響,預計將影響整個7月電阻產出降低30%。   (二)環球晶:影響不大 環球晶表示,位於馬國的工廠是6寸廠,將使用前一波因應方式,調度其他地區的6寸廠產能增援,影響不大;但會密切注意後續是否還有進一步管制措施。   (三)佳美工、尼吉康全部停產 鋁質電容產業也迎來停產,全球前二大鋁質電容廠佳美工、尼吉康已通知客戶馬國的產線全面停產,時間為7月3日至7月16日,在發給客戶的信件中,標註停工將嚴重影響交期,鋁電今年因汽車、氮化鎵快充、新款遊戲機等新興應用快速成長,導致供需缺口擴大,上半年已調漲過價格,日前鋁箔廠再度發出漲價通知,引爆7月漲價潮。   (四)華新科技將受惠 際此正值電子業傳統旺季,被動元件包括貼片陶瓷電容(MLCC)、鉭電容、鋁質電容及電阻等供應,皆已呈現相當吃緊的狀況。   針對馬國疫情,華新科技董事長焦佑衡表示,旗下馬國子公司Kamaya Electric廠區位於疫情相對平穩的霹靂州,目前已放寬限制,對於產能影響輕微。華新科技副董事長顧立荊則稱,已陸續看到部分轉單,將持續觀察幾週。   在馬國未有生產地的臺資工廠國巨和大毅,將有機會迎接轉單;國巨回應稱,若客戶有緊急需求,該公司皆會盡全力生產及安排出貨;大毅則指出,目前尚未看到太多的變化。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簡稱貿工部)部長阿茲敏(Mohamed Azmin)頃率領貿易與投資代表團於本(2021)年7月8日起對奧地利進行招商訪問,以探索新的增長領域,來加強雙邊貿易與投資關係。   阿茲敏部長在維也納與奧地利數位暨經濟事務部長瑪格麗特( Dr. Margarete Schramböck)舉行會談,並簽署設立焦點(Focal Points)的協議,讓民選資深官員進行直接對話和意見交流,以進一步擴大貿易與投資機會及加強經濟合作。數家奧地利企業表示有興趣在馬國進行投資,並將馬國視為通往亞太區門戶的策略地位。馬國將促進奧地利的興趣以將清潔能源置於其產品與服務。   在與奧地利聯邦商會(WKO)的圓桌討論中,阿茲敏部長認同需要加強企業對企業合作,特別是在智慧製造、人工智慧、航太產業、醫療保健及再生能源等產業。   阿茲敏部長另與世界上最大的汽車製造商之一斯特蘭蒂斯公司(Stellantis N.V.)就增加投資進行對話,尤其在推動馬國的電動車(EV)生產方面。此外,阿茲敏部長參觀了印刷電路板(PCB)製造領導者奧地利科技與系統技術股份公司(AT&S)位於洛本的總部,該公司選擇馬國作為在東南亞的第一家工廠生產集成電路(IC)基板,預計總投資價值85億馬幣(約20.29億美元)。   本(2021)年前5個月,馬國與奧地利的雙邊貿易額增長32.2%,達13.1億馬幣(約3.13億美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迪耐公司(Dagang Nexchange Bhd,簡稱DNeX)董事經理賽再納爾(Syed Zainal Abidin)頃向「華爾街日報」表示,該公司刻正與臺灣鴻海集團就半導體生產和電動汽車價值鏈相關業務展開洽商。這項處於早期階段的洽商是矽佳公司(SilTerra)擴張目標的一部分。   矽佳公司為迪耐公司正在收購的一家半導體生產商,該收購基於對晶片多年強勁需求的預期。迪耐公司當前的重點是進入蓬勃發展的電動汽車市場。矽佳公司擁有開發「一系列滿足電動汽車需求的新產品」的技術能力。   矽佳公司是馬國唯一晶圓製造商。該公司計劃進入利用微機電系統(MEMS)和矽光子製造高利潤產品的領域。前者可實現多種功能,包括手勢控制、導航和可促進自動駕駛的智慧介面,而後者可作為電動汽車的感測器。矽佳公司的其他首要任務包括提高工廠利用率和效率,以及進行新的資本投資,以緩解晶片強勁需求下的生產瓶頸。該公司預期,晶片供不應求的局面將持續至2024年。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鋼材五金商會(MSMDA)表示,基於新冠確診病例飆漲,馬國政府自本(2021)年6月起延長實施「國家復甦計畫」(National Recovery Plan)第一階段措施及對雪蘭莪州及吉隆坡實施「加強行動管制令」(EMCO)措施,該商會為遵守國家安全理事會制定的標準作業程序(SOP),造成鋼鐵產業已停止營運逾月餘,估計營收損失逾30億馬幣(約7.16億美元)。倘前述封鎖措施繼續延長下去,鋼鐵廠商的資金將大幅度減低,這將造成部分業者在重重財務壓力下,選擇停業或者考慮降低員工薪資,甚至採取裁員措施,以免公司面臨周轉不靈倒閉。屆時,不僅國家將面對損失重大的稅收來源,員工的生活擔子會更加沉重,引起社會不安的問題。     該商會認為,輔助大企業犧牲小企業的封鎖方式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馬國政府應准許所有低風險產業的百分之30%至50%員工返回公司上班,在嚴守SOP操作下繼續營業,至少讓公司營運,員工有收入,經濟亦能慢慢轉動。   除了儘快讓所有馬國民眾接種疫苗以及大規模進行新冠病毒篩檢外,嚴格地管制所有商家及個人的SOP操作是最重要的。那些風險低的企業如鋼鐵產業,應准許恢復營業而不是以必需領域(essential)或非必需領域(non-essential)來區分之。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工商報,2021年7月9日   據越南駐印度越南大使館杜清海(Do Thanh Hai)參事表示,紡織、藥品、輔助工業、再生能源,以及農產品等產業為越南與印度雙邊貿易關係新動力及合作商機。越南工商部一直通過舉辦多項活動,以協助促進越南與印度貿易關係,例如於7月7日至8日舉辦之「2021年越南-印度貿易促進及企業合作線上會議」,為越南企業推廣農產及日用品至印度。   印度市場雖存在龐大商機,惟越南企業亦需面對不少貿易風險。印度古吉拉特邦商工總會-食品衛生委員會Hiren Gandhi主席表示,越南企業在出口至印度市場時應採用合規之貿易合同,以避免遭遇貿易糾紛、貿易欺詐,並可降低受損風險。Hiren Gandhi主席指出,合規合同能協助企業逃過80%之貿易糾紛,同時勸告越南企業不應通過代理商或第3方進行出口交易,因這類對象是否合規,必須檢視;另一方面,越南企業應慎重檢查買主財政能力,要求買主支付最少20%至30%之訂金,並列明貿易合同後續處理條件。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