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7.12 PAP, The First News 根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數據,波蘭家庭的可支配所得在2019年年比率增長6%,是世界上表現最佳者之一。全球居領先者是OECD最年輕的會員國哥斯大黎加,其家庭可支配所得年比率成長7.5%(但此數據係OECD取自該國最新可用數據-2017年的資料進行分析)。 加拿大、愛沙尼亞及拉脫維亞的成長率也高於波蘭。匈牙利的可支配所得年成長率為4.2%,美國為3.6%,捷克為3.2%,法國為1.8%,而英國及西班牙,此數據為1.7%。德國該指標略低於零,而義大利,其家庭可支配的實際所得下降2.1%。OECD報告的實際可支配所得指標衡量所有所得來源,例如工資及社會福利,減去賦稅及其他扣除額。此數據並根據通貨膨脹進行調整。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7.12 PAP, PolandIn 波蘭總理Mateusz Morawiecki於7月12日週一表示,能源轉型是波蘭經濟實現技術飛躍及能源主權的機會。它還將為幾代波蘭人確保一個安全的未來。Morawiecki總理補充表示,上西里西亞(Upper Silesia)地區是這一進程的中心。 Morawiecki總理週一參加了第三屆計畫會議(the 3rd Programme Conference )-「西里西亞協議(Silesian Deal)——在歐洲綠色協議(European Green Deal)及波蘭協議(Polish Deal)時代之原材料與能源安全」。Morawiecki總理在致詞中保證,他將能源轉型視為國家能源主權的機會。 Morawiecki總理還評估表示,能源轉型是波蘭經濟技術飛躍的絕佳機會,而且此過程還將確保幾代波蘭人的安全未來。Morawiecki總理指出能源轉型的必要性,指出以煤炭為基礎的產業之價格是由自然環境支付的,其重新培育將需要巨大的資源。Morawiecki總理保證西里西亞仍將是波蘭的能源中心,並強調該地區的能源轉型將是一項重大挑戰。他不排除在那裡創造「氫谷」(hydrogen valley)的可能性。 根據Morawiecki總理表示,西里西亞人的資本比煤炭還多。他指出西里西亞員工的工程及設計經驗以及工業流程知識。他強調稱,這些都是巨大的價值。由於這種人力資本,上西里西亞是波蘭能源轉型的核心。 Morawiecki總理還指出,低排放交通將是未來幾年歐洲及波蘭的未來。他宣布,在波蘭協議中,政府已計劃設立6個產業部門的群聚(clusters),將結合生產及教育潛力。1個低排放車輛及其零組件製造的群聚將專門特別為西里西亞而設。Morawiecki總理強調,波蘭在鋰離子電池(lithium-ion batteries)的生產方面已經處於領先地位。他指出,電動汽車的銷售,尤其是今天波蘭的電動巴士的銷售,是歐洲最高的銷售之一。 Morawiecki總理還宣布,幾天后他將會見歐盟執委會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上西里西亞將成為會議的主要議題之一。他強調稱,雙方將討論使這種轉型獲得成功所需要的是什麼措施。
A:拜登總統頃於本(7)月9日簽署「促進美國經濟之競爭」行政命令(Executive Order on Promoting Competition in the American Economy),白宮並發布事實文件(Fact Sheet)說明該行政命令之意涵及其重要內容。 謹扼陳前述事實文件重點如后: 美國經濟自拜登總統就任至今已增加300萬工作機會,拜登總統在此經濟復甦基礎上簽署「促進美國經濟之競爭」行政命令,將可降低美國家庭負擔,增加勞工薪資,並促進科技創新及加速經濟成長。 美國過去數十年「企業整併」情形加速:相較於20年前,美國目前係由較少數企業主導之產業達75%,包括健康醫療、金融業、農業等。 缺乏競爭使消費者面對較高物價,並壓低勞工薪資:美國家庭需負擔較昂貴之必需品,如處方藥、助聽器、網路服務等。研究顯示企業產品造成薪資下降幅度達17%。上千萬美國勞工(包括建築、零售業)被要求簽署「競業禁止協議」,使其未來難以轉換至較高薪資工作。 競爭不足減緩經濟成長及科技創新:美國「新企業」比例自1970年以來已下降50%,原因為大型企業使美國創業日漸困難。現存小型獨立商家面對更困難經營環境。研究顯示,由於競爭程度下降,生產力成長隨而趨緩、商業投資及創新減少、財富及種族不平等亦惡化。 過去美國總統面對企業併購之威脅時,採取大膽行動:1900年代初期,老羅斯福總統將控制美國經濟的壟斷企業拆分(包括標準石油公司、摩根大通控制的鐵路公司)。1930年代末期,小羅斯福政府大幅增加「反托拉斯」執法。 拜登政府將採取行動打擊企業併購,增加競爭,並為美國消費者、勞工、農人、小型公司帶來具體好處:該行政命令採取「全體政府」方式促進美國經濟之競爭情形,該命令涉及超過12個聯邦部會及72個提議,將立即處理美國經濟所面臨最迫切的競爭問題。該等提議執行後,將大幅提升美國人民福祉,包括: 使轉換工作更為容易並協助提高薪資,將禁止或限制「競業禁止協議」以及其他影響經濟流動之不必要及繁瑣之「職業許可」(occupational licensing)要求。 降低處方藥價格,支持自加拿大進口安全及平價藥品之州及地方政府計畫。 節省聽障者數千美元,允許助聽器作為非處方藥(OTC)在藥局販售。 節省美國人民之網路費用,禁止過高之提早解約費用,要求廠商清楚公開網路方案費用以便消費者比價,並終止要求承租人只能使用特定網路服務之出租人專屬協議。 使消費者更容易取得航空公司退款,及對航空公司比價,要求業者公開相關附加費用。 使消費者更容易及更便宜修復其購買產品,使產品製造商不得禁止修費者自行修理或交由其他廠商修理該產品。 使轉換銀行更容易及便宜,要求銀行允許消費者可將其金融交易資訊移轉至其他銀行。 提高家庭農場所得,農業部應停止若干肉品處理業者之不當作業方式。 增加中小企業之商業機會,要求聯邦機構透過採購及支出提供相關機會。 該行政命令鼓勵「反托拉斯」主管機構對於特定市場加強執法,並整合聯邦政府對於「企業整併」進行因應: 要求「反托拉斯」主管機構(即司法部、聯邦貿易委員會(FTC))積極執行反托拉斯法,並且可對於先前政府未反對之「不當併購」(bad mergers)採取法律行動。 對於特定市場加強執法,包括勞工、農業、健康醫療(如處方藥、醫院整併、保險)、科技業別等。 設立由國家經濟委員會總監領導之「白宮競爭委員會」(White House Competition Council),確認本命令之提議確實執行,並整合聯邦政府因應大型企業崛起情形。 該事實文件另臚列美政府在相關領域將採取之主要行動,包括勞動市場、健康醫療、運輸、農業、網路服務、科技,以及銀行及消費金融,詳如附件中文摘譯。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7.12 PAP, PolandIn 波蘭國家(中央)銀行(National Bank of Poland ; NBP)在其7月份的預測中表示,今年波蘭經濟將成長5%,而通貨膨脹率將達到4.2%。NBP於7月12日週一發布7月通脹報告,其中包括對這一因素的最新預測。根據中央的預測路徑,2021年的通貨膨脹率將達到4.2%,而2022年將為3.3%,2023年將為3.4%。 該報告稱,相對於3月份的預測,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通脹水準提高的原因是其所有主要組成因素部分的修正。2021年通貨膨脹率上升是因多種性質不同的因素的綜合作用。首先,消費者物價路徑的修正是由於需求復甦較預期強勁,此與波蘭社會經濟防疫限制的顯著放鬆有關。其次,全球供應網絡的緊張局勢推動更高的通貨膨脹,導致一些商品的生產及分銷出現延誤。 中央預測路徑還顯示,今年食品價格將上漲2.4%,明年將上漲2.7%,2023年將上漲3.2%。反過來,今年能源價格將上漲9.1%,明年將上漲5%,2023年將上漲3.4%。 NBP還發布波蘭GDP成長的預測,根據中央的預測路徑,波蘭2021年的GDP將成長5%,2022年將成長5.4%,2023年將成長5.3%。在3月的預測中,中央路徑預測2021年GDP將成長4.1%,在2022年及2023年經濟成長將達到5.4%。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7.12 IAR 波蘭政府於7月12日週一啟動一項新的補貼計畫,以鼓勵公民購買電動汽車。波蘭國家環境保護及水管理基金(National Fund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Water Management)已撥出5億波幣,用於對波蘭人民購買電動汽車提供高達18,750波幣(4,200 歐元,5,000 美元)的補貼。對於有多數小孩的家庭購買電動汽車,則可獲得27,000波幣的補貼。使用國家補貼購買的汽車將須在波蘭註冊,新車主在購買之日起兩年內不得出售車輛。 波蘭官員們表示,目前補貼僅適用於個人用戶,但未來公司、機構級地方政府將可以申請。波蘭氣候與環境部副部長 Ireneusz Zyska 上週表示,該計畫的目的是減少有害的氣體排放,發展環境友善的交通並提高波蘭人的生活品質。
A:華爾街日報7月11日報導,運輸延誤、高運費、產品成本增加及勞動力短缺係目前美國企業面臨的供應鏈挑戰,對小型企業尤為嚴重,主因為其擁有較少資源,無法吸收上漲成本、進行運費協商或將成本轉嫁客戶。 貨櫃船運公司表示,零售商於6月起開始預訂年終假期貨櫃,較往年航運旺季提前3個月。根據波羅的海貨櫃運價指數(FBX),目前中國到美西的每只貨櫃平均運費為6,043 美元,自今年初起增長43%,較2020年初上漲超過344%,亞洲到歐洲每只平均運費為13,073美元,較本年初增長130%。倘需立即使用貨櫃運輸,恐支付約現行運費3倍。 航運公司表示,零售商及製造商急於補貨填補庫存,導致全球各港口出現瓶頸,卸貨等待時間長,交期延誤,推升運費。市研公司Sea-Intelligence ApS報告顯示,本年前5個月約700艘貨船較預期晚1星期以上抵達美西港口,2012年至2020年僅有1,500 艘。 美國拜登總統上週五簽署行政命令,要求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FMC)及美國陸上交通運輸委員會(STB)監督海運及鐵路業的整合與反競爭定價模式,盼增加運費競爭,削弱大型運輸業者利用主導優勢制定高額或不合理費用,降低美企運輸成本。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wsj.com/articles/shipping-delays-and-higher-rates-get-small-businesses-jammed-up-11626015600
A:依據德國媒體Handelsblatt報導指出,在能源轉型的趨勢下企業正積極與能源供給商合作以確保獲得足夠之電力。能源公司EnBW表示目前企業對綠電之需求上升該公司近期正與相關需求方研商在德國東部興建大型太陽能廠計劃。此外能源公司RWE專家Lars Meckenstock表示隨著企業對綠電需求增高,與能源提供方洽簽購電協議的需求亦增加中。 事實上美國企業洽簽購電協議已行之有年,依據彭博社報導科技業者Google、微軟、Facebook和蘋果等企業是此領域之領先者。RWE專家Lars Meckenstock表示德國在購電協議方面起步較晚目前正迎頭趕上中,Meckenstock分析指出企業洽簽購電協議不僅可確保公司獲得足夠之綠電亦可確保長期購電價格穩定。 在此同時隨著政府氣候目標之設定企業需要使用綠電的比例亦增高,但驅動企業確保供電穩定除了氣候目標外尚包括未來數年德國總體經濟電力需求將增加之預測,根據德國科隆大學能源經濟研究所的推估到2030年德國的用電量將從2019 年約580 TWh增加至約685 TWh。惟科隆大學能源經濟研究所同時預估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大約僅能滿足德國約55%的電力需求因此預估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競爭綠電。 德國工業總會副會長Holger Lösch表示面對未來電力需求的上升與實現氣候目標企業取得具價格競爭力且可靠穩定的電力供應至關重要,建議政府應確保企業以具有競爭力的價格獲得足夠的電力。此外能源公司RWE專家Lars Meckenstock表示欣見近期德國企業與能源提供方洽簽購電協議需求提高惟Meckenstock亦提醒目前市場上現有之購電協議並非適用所有業別之萬靈丹,呼籲未來政府與能源供需相關業者在洽商能源供應合約時因時制宜依照不同業別特性與商業模式量身訂做最適之能源供應合約。
A:根據法媒Le Figaro本(12)日報導,臺灣長期以來為全球控管新冠疫情之典範,惟自本(2021)年春季起遭病毒大舉入侵,且疫苗接種進度落後,迄今全國2,350萬人中僅有10%接種第1劑疫苗。臺灣政府對此表示,過去數月曾積極與BioNTech協商採購疫苗事,惟中國從中阻撓;中國則反駁此一指控,並表達願提供疫苗協助臺灣。 法媒指出,BioNTech委託上海復星醫藥集團代理中國及東南亞國家之疫苗訂單。受地緣政治因素之限制,臺灣政府盼避開中國逕向BioNTech採購疫苗。鑒於民眾不滿疫苗接種計畫進度緩慢,臺灣政府同意由企業龍頭鴻海及台積電代洽購BioNTech疫苗。上海復星醫藥集團於本(7)月11日宣布已與前述企業簽署協議,出售共1,000萬劑疫苗予臺灣。此批採購疫苗將交由政府處理。 法媒表示,臺灣自本月2日起擴大施打Moderna疫苗,後續除前述1,000萬劑BioNTech疫苗以外,刻正等待數百萬劑之AstraZeneca及Moderna疫苗到貨。臺灣確診人數上升可能對許多科技公司仰賴之半導體生產造成威脅,加劇全球晶片短缺情況。
A: 據約旦時報報導,約旦能源部於本(110)年表示,2020年約旦發電總量為20,952.8GW,其中使用18,425GW,而2019年發電量為20,995.8GW,使用17,910GW。2020年電網最大負載為3,630MW,2019年為3,380MW。 據能源部數據顯示,在部門別分佈方面,家庭與公共建築使用電力最大,為9,100GW,佔整體電力使用比率約為49%;工業部門佔19%,計使用電力3,489GW,其次是農業與抽水馬達占16%,使用電力2,866GW。
A:資料來源 : 挪威新聞摘要 (PS Norway) 近日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協會(Europe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 EFTA)成員國(除瑞士外)與英國正式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挪威由貿易產業部長Iselin Nybø代表,英國由國貿部次長Ranil Jayawardena代表,冰島和列支敦斯敦各由其外交部長Gudlaugur Thór Thórdarson與 Dominique Hasler代表。Nybø部長表示,英國是挪威在歐盟外的最重要貿易夥伴,因此該FTA對於產業和國家整體非常重要,可確保挪威人能以平等甚至更好的條件與來自歐盟的企業在英國市場競爭。 2020年,挪威貨物出口至英國總值近1,350億挪威克朗,佔總額22%,主要貨物為石油和天然氣、漁產和工業商品;另,自英國進口總額則約為420億挪威克朗。英國是挪威漁產出口量的第三大市場,出口總額的第五大市場。此次FTA挪威得以維持原有的漁產配額和關稅,同時改善數項主要漁類的出口條件。自2023年起,挪威冷凍去皮蝦和白魚得以零關稅出口至英國。 至於農產品,該FTA並未針對挪威牛肉、羊肉和羊肉等設定任何配額。英國乳酪出口配額將維持原有的299噸,挪威乳酪出口配額則為513噸。另,英國其他農產品出口配額為100噸豬肉、100噸火腿(12月後排骨為50噸)、120噸香腸和158噸禽肉,及雞蛋、草莓、種子、蘋果、高山生菜、馬鈴薯和其他植物之較低配額。 英國政府認為與挪威、冰島與列支敦斯敦三國所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為最先進之FTA,包括未來可以數位方式進行貿易,完全無紙化,同時保障手機免費漫遊。挪威媒體則認為該FTA雖比不上EFTA國家與歐盟所簽訂的歐洲經濟區協定(EEA),但仍是與英國的重要貿易協定,同時指出或許成為歐盟會員國才可真正替代歐洲經濟區協定。
A:資料來源: 產業日報 (Dagensindustri)、瑞典日報(Svenska Dagbladet) 面對近期美國極力拉攏歐洲國家與中國對立,歐洲各國態度不一,瑞典國內的意見也不同。業界多偏向與中國交好,但政界較偏向應保持距離。 瑞典產業日報認為,去(2020)年疫情影響全球經濟下,中國仍為經濟正成長大國,國際貨幣基金(IMF)亦預期中國今(2021)年將有8.4%的成長率,高於美國的6.4%和歐洲的4.5%。產業日報評論認瑞典應跟隨德國梅克爾政府腳步,與中國維持良好實際的商業關係,而非重蹈禁止華為參與5G建設的覆轍。該報同時也表示,雖然中國經濟前景看好,但由於其經營成本增加與國際政治衝突的雙重影響,仍有外商遷離隱憂,且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困難度亦有所增加。 另外,部分瑞典政治人物和國會議員共同撰文表示,鑒於香港近日民主發展受阻,中國獨裁高壓與日俱增,黨意凌駕一切,歐洲各國應謹慎看待中國經濟發展、以及與其投資、商務及產業交流合作,切不可過度依賴中國市場。為了維護民主與人權普世價值及本國長期的財經安全,呼籲瑞典政府應深刻了解中國在北歐地區可能產生的影響層面,不應過於天真單純而懷抱有美麗幻想。
A:綜合丹麥媒體報導,丹麥政府為在 2030 年之前將柴汽油車逐步轉向電動車,於去年 12 月 4 日達成綠能車協議,其目標是到 2030 年實現100 萬輛綠能車上路,最低目標為 775,000 輛。 根據丹麥統計局之數據顯示, 截至今年5月底在路上行駛之275,258輛車中, 83,635輛為電動車和油電混合車,相當於 3%之綠能車 。就註冊之綠能車主數據顯示, 63,437 輛為私用車,僅有 20,198 輛為公司車。 因此,目前私家車主係丹麥電動車之主力消費者。 根據丹麥汽車公會(FDM),電動車價格出現調降,趨平民價,另根據bilstatistik.dk 的一份報告顯示, 相較2020 年 5 月的Nissan Leaf、MG ZS 和 標致Peugeot e-208 Allure售價 ,目前Nissan Leaf 由 23萬丹麥克朗調降至19萬丹麥克朗; 小型 MG ZS 的價格調降 2萬丹麥克朗,售價為20萬丹麥克朗;標致 e-208 Allure 價格調降 1萬丹麥克朗,售價為 24萬丹麥克朗。惟特斯拉最新推出的 Model Y 售價為 50 萬丹麥克朗, 較受歡迎 之Model 3 貴 10萬 丹麥克朗, 特斯拉不僅價格昂貴,且已不受丹麥人喜愛。
A: 根據丹麥財經媒體引述丹麥統計局之最新數據顯示, 丹麥農民過去兩年之營收同等於2008-2018年之間之總營收。 丹麥養豬農在 2019 與 2020年之平均營收分別為 360 萬和 270 萬丹麥克朗,主因為Danish Crown肉品商於近年來具有非常強大的競爭力,其豬肉產品在歐洲最高。蔬果種植農在2020 年之平均營業利潤為 90 萬丹麥克朗,亦為近期最好記錄。丹麥奶農曾於2008-2018 之間面臨低營收之財務壓力,然而, 於2020 年其平均營業利潤達接近 110 萬丹麥克朗,超越過去 13 年之的平均營收。 儘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造成許多餐飲業閉門,對丹麥農業帶來巨大挑戰,惟丹麥2大農產品銷售公司 Arla 和Danish Crown藉增加外銷及快速令生產重組,仍然在此困難環境下維持穩固之獲利及競爭力。
A:依據奧地利媒體薩爾斯堡日報2021年7月11日報導,斯洛維尼亞右翼保守派總理Janez Janša於水法修正案公投遭遇失敗,選民以86.6%多數(逾67.4萬票)否決斯國國會2021年3月通過之水法修正案,遠超過門檻-具選舉權總人數之20%(約34萬人),且投票率高達46%。此被視為對Janša本人,以及過去16個月之執政表現一大打擊。 本次公投係由多個非政府組織促成,匯集各領域專家、環保主義者、年輕世代及中左翼反對派,抵制具爭議法規,保護生態及社區。據批評者稱,水法修正案放寬海岸、湖泊及河岸之開發及私有化。 斯國環境暨空間規劃部長Andrej Vizjak批評,為達到政治目的,公投被利用及濫用,並駁斥反對者之批評,警告否決新法恐將危及防洪資金。 最大反對黨LMS表示,公投結果意味者選民對政府之不滿及重新選舉組閣之可能。 奧媒指出,中左翼反對派盼藉公投結果對J總理政府額外施壓,抨擊執政黨危及民主、法治以及未妥善應對新冠疫情大流行。
A:法國財經部長Bruno Le Maire日前在G20峰會前夕重申,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稅改方案2023年生效實施前,法國將持續徵收國內數位服務稅(taxe GAFA)。本(7)月初OECD「防止稅基侵蝕及利潤移轉包容性架構(Inclusive Framework on BEPS)」大會中131國簽署二支柱全球稅務改革方案,以期針對包括亞馬遜(Amazon) 或臉書( Facebook)在內全球100大最賺錢的跨國集團利潤稅收,進行較公平地重新分配。 法媒指出,美國政府向來批評法國數位服務稅徵收具歧視性,法方前述立場勢將引起美方不滿,甚至影響美國總統拜登向國會提出之稅改方案,因此BLM部長亦有對美方做出具體正式承諾之心理準備。 法國數位服務稅徵收係針對全球年營業額逾7.5 億歐元且其中2,500萬歐元源自法國境內業務之數位服務企業,稅率為營業額3 %,開徵第一年(2019)即為法國國庫帶來約 3.5 億歐元之收入。據法媒引述財經部說法,去(2020)年約有20家企業符合法國數位稅應稅條件,惟並未公布名單。稅務顧問Frédéric Teper指出,應多為經營網上市集、交友網站、置入性行銷與網路資訊收集等業務之企業,例如2019年一份相關報告即提及Criteo網路廣告公司、Leboncoin法國國民二手網站與Rakuten France法國樂天等。 此外,歐盟亦計劃對數位服務統一課稅以增加其預算收入,惟形式可能與去年 7 月討論內容不同,將非僅針對美商巨擘,而是針對包括中小企業在內之所有數位業務。事實上,目前西班牙、義大利與奧地利已有類似數位稅制,且應稅營業額遠低於OECD稅改方案第一支柱的200億門檻。未來各國將如何因應,仍待觀察。
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0年7月12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P200號(商情文號:第560號) 商情本文: 英國際貿易部長Liz Truss於昨(11)日展開為期五天的訪美行程,拜會美國貿易代表Katherine Tai洽談深化兩國經貿合作與全球貿易議題,包含氣候變遷與供應鏈問題。Truss部長此行也將前往美國西岸,拜訪數位科技業者,推廣英國的數位投資機會,也為十月即將舉行的全球投資高峰會鋪路。 這次出訪可視為近來空中巴士(Airbus)與波音(Boeing)公司化解長期以來的貿易攻防,找出合作之道後的成果之一,確保兩造之間不再實施互相傷害的關稅手段。此外,此行也盼在英美兩國在簽訂新大西洋憲章(new Atlantic Charter)後,進一步深化貿易關係。Truss部長指出,美國是英國最大的單一國家貿易對象,2020年對美貿易進出口值達到1960億英鎊與2520億英鎊,提供兩國超過一百萬個工作機會,兩國互相投資超過1兆美元。 Truss部長也將與美國民主黨領袖與科技業者討論建立英美數位貿易自由協定。英國的數位產業在2019年創造約1510億英鎊的產值,於2020年吸引73億英鎊(約90億美元)的外國投資。英國與美國目前均為領先全球的科技創業市場,其中創立不到10年但估值10億美元以上,又未在股票市場上市的科技創業類型的「獨角獸(unicorn)公司」,價值超過10億英鎊。根據Dealroom與Tech Nation資料指出,英國已有超過100家以上的獨角獸公司,與美國同為全球獨角獸公司數量排名的前三名。
A: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日期:110年7月12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P200號(商情文號:第559號) 商情本文: 英國預計在7月19日解除絕大部分的Covid-19限制規定,但是確診者與接觸者的自我隔離限制則到8月16日才解除。業者表示這項自我隔離規範已經造成人力短缺,工商總會秘書長Tony Danker籲請政府為了顧及經濟發展,將自我隔離政策提前至7月19日同步解禁,並建議可以採行「測試與解除(test and release)」方案,同時使用側流抗原檢測(lateral flow test)與病毒核酸檢測(PCR)找出確診者,但接觸者測試為陰性者,則不用隔離。 CBI希望在七月底解封之後,政府能夠繼續補貼工作場所的病毒檢驗費用,且籲請政府三思是否確定要停止在大眾運輸工具上免戴口罩的指導原則。Danker秘書長表示許多員工擔心在人潮擁擠的上班途中感染病毒,與病毒共存是正確的策略,但仍需要謹慎而行。政府目前交由大眾運輸系統業者自行決定是否要求乘客配戴口罩,但是其他諸如保持安全距離等規範,則在7月19日後解除。CBI希望在解封之後,政府能夠提出工作場所的風險評估指導原則,例如室內通風、清潔、塑膠玻璃隔板與是否配戴口罩等。
A: 據日本共同社新聞本(7)月11日報導稱,二十國集團(G20)財政部長及央行總裁會議本月10日在義大利召開,會後並發表聯合聲明稱,「為遏止各國競相調降企業所得稅,本次會議就企業所得稅最低15%以上達成共識,另會議亦通過防止跨國企業逃漏「數位課稅」。 出席上述會議之日本財務大臣麻生太郎闡述,「此將成為國際課稅史上,百年來的歷史性變革」。此外,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於本(7)月9日舉行工作會議,已就全球132個國家及地區在2023年實施強化課稅達成架構協議。 但是非屬於G20的成員國,目前採用低於15%企業所得稅之愛爾蘭及匈牙利等國家,並未在上述OECD的會議表態支持或反對意見。前述G20共同聯合聲明中,擔憂美國經濟過熱,恐將導致的通貨膨脹,強調應考慮「物價的穩定」,並提出未來將推動檢討依二氧化碳(CO2)排放量進行課徵的「碳定價」等地球暖化因應對策。
A:出處:News Item, 2021/07/12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政府於7月9日公佈最新夏季防疫措施 荷蘭新聞記事News Item報導,荷蘭自 6 月 26 日幾乎完全重新開放以來,新冠病毒確診案例飆升速度遠超預期。荷蘭總理Mark Rutte及衛生部長Hugo de Jonge於7月9日晚間7:00點召開疫情新聞發佈會,公佈今年夏天需要採取額外防疫措施。 以下措施從 7 月 10 日星期六早上 06 :00點開始生效,並持續至 8 月 13 日: 餐廳與酒吧維持開放,但顧客需要有指定的座位並保持1.5 公尺安全距離 所有餐廳與酒吧自午夜至清晨 06:00 必須關閉。禁止現場表演和大聲播放音樂。 再度關閉迪斯可舞廳和夜總會。 進入餐廳與酒吧後不必保持1.5 公尺距離的新冠狀病毒通行證計畫將暫停適用,直至 8 月 13 日。 文化場所可維持開放,前提是所有訪客都有相距 1.5公尺的座位。同樣適用於職業運動賽事和其他運動。 活動承辦業者可使用新冠病毒通行證計畫接納更多訪客。前提是每人須有指定的座位,且最多使用三分之二的場地可用容量。 自 7 月 13 日星期二起,得以納入新冠病毒通行證的陰性檢測證明,必須在不超過 24 小時前所做(之前為 40 小時)。 活動持續時間不得超過 24 小時。 活動聚會維持小規模且易於管理型式,並確保 1.5公尺距離(即使已接種疫苗者)。
A: 據日本官房長官加藤勝信本(7)月11日表示,日本預定自本(2021)年7月26日起在各地市區町村的窗口,開始受理核發新冠疫苗接種史之官方證明「疫苗護照」,主要受理對象是「自日本出發前往國外,需要在入境他國時,可放寬防疫措施的民眾」。 加藤官房長官特別說明,是否有無接種新冠疫苗,「絕不能導致引發不當歧視及強制」。另外,關於是否在日本國內亦採用疫苗接種護照,渠表示「必須進行另外檢討」。 有關發行疫苗接種護照一事,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向政府提出建議,不僅包括是出入境,甚至應在日本國內擴大運用,以帶動放寬活動的人數入場限制及餐飲店的消費折扣等優惠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