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出處:NIS News Bulletin , 2021/06/25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CBS將荷蘭本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修正為負 0.8% 荷蘭新聞簡報NIS News Bulletin報導,根據荷蘭中央統計局 (CBS) 的最新估計,本年第一季荷蘭經濟較 2020 年第四季衰退 0.8%。 衰幅由先前 5 月份的第一次臨時預估負0.5%修正為負0.8%,將2020 年第三季的 GDP 增長率由7.7%修正為 7.5%,第四季的成長率則從先前預估的負 0.1% 修正為 0.0%。 CBS表示,與 2020 年第一季相比,今年第一季GDP衰退 2.4%,略低於先前預估之2.8%。衰退主因是消費者支出下降,而部份衰幅被投資與貿易順差增加所抵消。 CBS亦修正了年度成長數據, 2019 年的 GDP 成長率原為1.7%,現修正為 2.0%,2020 年的負 3.7%則修正為負 3.8%。
A:出處:Dutch News , 2021/06/25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央行表示,大型科技公司金融服務需要新的監管方式 荷蘭新聞Dutch News報導,荷蘭央行表示,由於Google、Amazon、Apple和 Facebook 等大型科技公司參與金融服務日益增加,因此對該產業的監管方式需要轉變。 荷蘭央行的研究報告顯示,金融機構商業模式的永續性正面臨嚴峻的挑戰,需要調整法律和規則以因應新風險,而且應該有更多歐洲層面的監管。 荷蘭央行新任監管負責人Steven Maijoor於記者會上表示,大型科技公司參與金融服務增加,確實帶來好處,例如改善用戶體驗、更具創新性的服務和提高效率,但隨著大型科技公司將其活動擴展到金融系統的業務,例如支付服務,受監管實體和不受監管實體之間的界限正變得模糊不清,可能導致新的風險。 荷蘭央行表示,與許多傳統銀行、保險公司以及許多金融科技公司不同,大型科技公司在國際甚至全球層面營運,換言之,其金融服務也只能在國際層面受到監管。 荷蘭央行表示,特別是在網路安全、數據保護、競爭和金融監管領域負有職責的各個監管機構應更加密切地合作。
A:依據瑞士能源局(Bundesamt für Energie) 6月21日新聞稿,瑞士2020年能源使用量為747,400太焦耳 (TJ),較2019年減少10.6%。主因為新冠疫情限制措施,以及暖冬。其中主要受新冠疫情影響者為:空運所需耗能較2019年減少64%,陸運所需耗能亦減少(具體降幅尚未公布),工業生產減少3.5%,實質GDP減少2.9%。另2020年冬季需使用暖氣日數較2019年減少4.4%。 2020年依照能源來源占總銷耗量比例為:石油產品43.9%、電26.8%、瓦斯15.1%、木柴5.3%、可再生能源4.1%、區域供熱2.8%、工業廢料1.5%、煤炭0.5%。若與2019年相比衰退最多者為石油產品減少19.4%,其次為生物燃料(屬上述可再生能源類)減少6.9%。 資料來源:瑞士能源局(Bundesamt für Energie)新聞稿 日期:2021年6月21日
A:綜合美媒及美國商務部報告,商務部6月25日公布本年5月個人所得與消費支出報告,個人所得減少2%,個人消費支出持平為15兆6,564億美元,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增長符合市場預期,並未引發通膨持續上升的疑慮。 本年5月包括薪資、投資、政府福利等個人所得為20兆8,042億美元,較上(4)月下降2%,個人所得自上月起開始減少,主因為失業救濟等新冠紓困補助逐步退場,尤其本年3月紓困支票影響已漸減弱,預期未來薪資成長將成消費支出的重要動力。另美國個人儲蓄為2兆2,914億美元,占可支配個人所得的12.4%,亦較上月14.5%減少。 本年5月個人消費支出為15兆6,593億美元,幾與本年4月15兆6,564億美元相同,僅增加約29億美元,其中服務支出增加743億美元,有效抵銷商品支出減少的714億美元,反映隨著疫情結束,民眾開始減少商品購買,且各州解封與新冠疫苗施打普及,民眾轉向娛樂、餐飲及住宿等服務業支出,預期未來數月服務支出將逐漸回復疫情前水準。另本年5月個人消費商品支出下滑,亦有助紓解商品需求帶動的通膨疑慮。 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 index) 係美國聯準會用來衡量通貨膨脹的關鍵指標,本年5月月增長0.4%,年增長3.9%;「核心PCE物價指數」(除去食品及能源等價格波動較大類別)月增長0.5%,年增長3.4%,均尚符市場預期,並未引發通膨持續上升的疑慮。聯準會主席 Jerome Powel本週承認美國通膨增長幅度超過預期,然重申物價上漲僅反映暫時性的因素,通膨受經濟重啟部分供應無法趕上需求,預計本年內將恢復正常,接近通膨2%的目標,部分經濟學者亦稱係基期效應造成通膨指數上升,預期本年6月後基期影響將逐漸降低。
A:捷克國會昨日一讀通過,將明年月退休金平均漲幅從300 捷克克朗上調至 758 捷克克朗,這將使平均退休金提高至 16,195 捷克克朗,日後幾年將會根據參考指數進行調整。反對黨議員反對該法案,如ODS黨、KDU-ČSL黨 和 TOP 09 黨,並要求只針對特定族群來進行調漲(如單親母親、寡婦等)。
A:Škoda Auto車廠表示,歐洲車廠車用晶片荒顯示歐洲亟需中止過度仰賴亞洲和美國晶片供應的現況。目前該車廠Fabia車款需要大約 450 種晶片,電動SUV車款Enyaq則需求約 1,000 多種晶片, 目前Fabia 車款所需的 450 種晶片中,約有5-10 種呈現短缺情況;晶片荒亦導致部分特殊車用晶片價格上漲 10 倍。Škoda Auto車廠目前僅能維持兩天晶片的供應存量,並預計車用晶片供應鏈情況至今年第四季後才能恢復正常。
A:華爾街日報本(24)日報導,美歐上週宣布結束17年來空巴與波音補貼貿易爭端案,以期共同面對中國日漸崛起的民用飛機產業野心,然許多美企為中國商用飛機主要供應商,雙方產業供應鏈既競爭又合作,爰正面對抗追求脫鉤並不容易,綜整如次: 一、中國民用飛機產業崛起:中國政府積極培植民用飛機國產化,國營之中國商用飛機公司(簡稱中國商飛)規畫今年推出「中國商飛C919」窄體客機供業界使用,雖然性能仍不如波音及空巴,但即使不符WTO規定,中國政府預期仍將指定國營公司採購,另中國掌握談判籌碼,至今未核准波音MAX客機復飛。 二、西方國家擔憂中國崛起競爭:美歐宣布結束多年客機補貼爭端案,俾統一陣線對抗中國,以防20年後中國打破民用飛機美歐兩大霸權市場,畢竟中國已在汽車、火車及數位科技等領域證明實力,因此美歐協議將針對第三方非市場行為採取聯合行動,反制中國藉由邀請外商合資抄襲技術。 三、中國民用飛機供應鏈多來自美商:中國商飛僅扮演組裝角色,將機身及機翼拼接約佔成本25%,航空電子設備則由美商Honeywell、Collins Aerospace及歐商Meggitt、Liebherr等供應,最困難的C919引擎則由美商GE與歐商Safran合資公司提供。 四、西方政府兩難立場:中國市場龐大,且亞太飛航旅客未來十年成長率達5%,超過其他地區,西方業者難以割捨,西方政府雖早有機會抑制中國航空產業發展,卻舉棋不定,例如川普推動美中脫鉤,惟仍延長GE引擎出口許可;美國防部雖將中國商飛母公司列入黑名單,指稱與解放軍有關,惟商用客機部門迄未制裁。 五、長短期利弊分析:西方業者倘短視近利,恐埋下長期問題,中國正積極推動自主供應鏈,例如中國商飛母公司與GE合資昂際航電公司尋求航太電子技術,惟由汽車產業經驗來看,中國車廠雖與外商合資取得技術且掠奪市佔,但美歐車廠仍在中國賺取大量利益,西方最終或許發現最佳對抗方法是仿效中國,為政府投資於研發及供應鏈提供空間。
A:華爾街日報本(24)日報導,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通過反托拉斯法案,將擴張聯邦政府權力及限制科技巨頭特定行為,各科技巨頭已積極遊說盼延宕推案進展,本案仍需送交眾院全院表決且時程未定,由於影響層面廣泛,預料後續將引發激辯,綜整如次: 一、本次眾院反拖拉斯法案重點:本次套案討論六項法案,最核心兩項法案如次:1、「允准服務交換擴大兼容性及競爭法案」:已於昨(23)日晚間以25票對19票通過,旨在要求大型網路平台允許客戶個人資訊傳送自其他平台,甚至與其他平台用戶交流,並賦予聯邦貿易委員會(FTC)為各科技巨頭制定個別標準等廣泛職權;2、「美國選擇與創新線上法案」:已於本(24)日上午以24票對20票通過,旨在限制大型科技企業在自有平台獨善自家產品行為,禁止大型平台從事對於自身產品及服務有利、或對其他商業用戶不利,對相似條件商業用戶提供差別待遇等行為。 二、美國白宮態度:白宮官員指稱拜登總統樂見兩黨推動處理大型網路平台議題的法案,盼行政部門持續與國會溝通。另拜登先前已指派大力抨擊科技巨頭的Lina Khan擔任FTC主席,該委員會係美國執行反托拉斯法的兩個主要聯邦機構之一,預計伊將聚焦FTC執法重點在反競爭上。 三、產業界反對本案:Google呼籲國會暫緩推案並進行更多討論,表示美國消費者及小企業將對透過立法破壞其等喜愛之服務甚感驚訝,並將削弱美國科技領先地位,引發隱私權及安全性疑慮;Apple反對「美國選擇與創新線上法案」,指出允許用戶無須使用App Store將應用程式下載至iPhone手機,除對客戶隱私及家長控制權造成威脅外,亦將用戶暴露於勒索軟體攻擊風險;Microsoft似進行遊說盼避免納入法案涵蓋範圍,惟該公司發言人否認進行遊說。 四、美國兩黨議員立場:共和黨議員憂心套案恐賦予聯邦政府過多權力,享有制定產業政策空前權力並強加於企業,部分與科技產業友好的民主黨議員則憂心法規內容未臻完備,另有部分議員關切法規範圍是否僅限網路平台業者。
A:國際評等機構「穆迪」(Moody's)頃發布消息稱,儘管馬來西亞實施全面封鎖措施至少延長至 6 月底,但馬國多元化的貿易出口目的地和產品將有助該國利用全球貿易反彈而回升,並抵御封鎖影響。過去幾年,馬國已轉向高附加值活動,從而大大減少了對大宗商品的依賴。2020 年馬國的商品出口占 GDP 的 55%。 該機構認為,在封鎖期間,馬國政府停止了經濟活動,但基本服務和選定的製造業領域除外,包括對出口至關重要的部門。前述封鎖期間,社交活動、州際旅行、關閉購物中心均被禁止。 當封鎖限制於 6 月 1 日實施時,馬國約有 13% 的人口接種了第一劑疫苗,該國政府還宣布了價值 400 億馬幣(約96.15億美元)的救濟措施,約占GDP 的 3%。若目前的限制水平允許當局控制 新冠疫情,該機構預測馬國的2021 年國內生產毛額可達 5% 以上。 世界銀行頃下修本年馬國GDP 預測值調低至 4.5%,而另一國際評等機構「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亦因馬國實施全面封鎖措施衝擊經濟, 因之下修馬國2021年GDP至4.1%。 與此同時,穆迪機構還強調,新冠病毒的捲土重來以及亞太地區 (APAC) 的低疫苗接種率給國內需求帶來了新的風險,儘管全球貿易的復甦將支撐該地區更加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為阻止病毒傳播而採取的新行動管制措施將抑制國內需求並打擊消費者信心。對於一個相對依賴內需的經濟體來說,新冠疫情感染的死灰復燃將嚴重影響生產活動。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首相馬希亞丁(Mahiaddin Md Yasin)頃宣布,在經濟重振計畫(PENJANA)下,馬國批准來自中國的東方日昇新能源公司(Syarikat Risen Energy Co. Ltd)在馬國吉打州居林高科技工業園區(Kulim Hi-Tech Park)進行太陽能電池、太陽能模組設計、開發與製造活動。該公司計劃從自本(2021)年起至2025年投資422億馬幣(約101.44億美元),並創造3,000個就業機會。 東方日昇新能源公司係全球第五大太陽能組件生產製造商。該公司選擇馬國作為東南亞第一家海外生產工廠,將生產3GW高效光伏組件,以滿足全球不斷增長的需求,並將與馬國國內大學及機構合作展開各項研發活動,包括招聘實習生。該廠的基礎設施預定於本年底完成,並預計於2022年第一季投入營運。 東方日昇新能源股份公司係中國一家新能源上市企業,於2002年註冊成立,創立於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註冊資本為人民幣6億4,991萬,其產品包括光伏並網發電系統、光伏獨立供電系統、太陽能電池片、組件等。 東方日昇新能源股份公司於2010年在深圳創業板上市,在2019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榜單中,名列第487位。 馬希亞丁首相深信東方日昇新能源公司的投資計畫,將能使馬國成為太陽能產品的綜合生產中心。目前有多家太陽能製造商在馬國營運,其中包括晶科太陽能源(Jinko Solar)、隆基太陽能(Longi Solar )、晶澳太陽能(JA Solar)、韓華Q Cell、美國第一太陽能(First Solar)及美國太陽能系統公司(Sun Power)。 東方日昇新能源公司的投資對馬國而言,無疑是一項巨大成就,同時展示外人直接投資仍視馬國為熱門投資地點。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6月25日報導,李顯龍總理和外交部長維文醫生於6月24日分別會見韓國外交部長鄭義溶與英國外交部長拉布。李總理指出,隨著全球適應新冠病毒的存在和建立防禦能力,新加坡將逐步與外國夥伴恢復聯繫。 此行為鄭義溶首次以外交部長身份訪問新加坡,針對鄭義溶部長到訪,李總理表示,新加坡和韓國享有良好的關係,其與鄭義溶部長討論如何在疫情期間加強兩國的合作,也歡迎韓國與東協多做交流。新加坡外交部指出,鄭義溶部長與維文醫生商討星韓雙邊關係,同意以安全的方式,逐漸恢復兩國間的航空往來並在新興的金融科技和數位經濟領域加深合作。 與英國外交部長拉布的會晤,李總理指出,英國是星國親密的朋友之一,兩國有深厚且長久的關係。在維持自由貿易、多邊主義和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方面都存在共同利益,兩國也將在數位經濟和氣候變遷等課題上擴大合作。維文醫生則與拉布部長交換有關新冠疫情的看法,包括推動醫療合作和國際旅遊,並歡迎英國透過東協和「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與該區域國家互動。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6月25日報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與「新加坡銀行公會」(ABS)和「新加坡金融公會」(FHAS)於6月24日共同宣佈紓困措施延長3個月至9月30日。金管局預計這是最後一次延長紓困措施,無法在該措施結束時恢復全額分期付款的借款人應儘早與金融機構聯繫,以制定更長期的還款方案。 2020年推出之貸款紓困措施,乃為減輕受疫情影響的借款人之財務壓力。隨著經濟活動逐漸復甦,大部分借款人已經能恢復還款。但部分行業和個人仍受到防疫限制措施影響,因此,延期主要是針對現金流持續遇到困難的個人和企業,使其有更多時間過渡到全額分期付款。金管局局長孟文能(Ravi Menon)表示,新冠病毒逐漸成為地方性流行病,貸款還款必須開始正常化,以減少債務積累。 申請援助的個人房屋貸款者若仍有周轉困境,可選擇償還每月還款的60%至本年12月31日,房貸總期限可視個別借款人的情況,延長最多3年;其他與個人相關的貸款紓困措施延至9月30日;個人無抵押貸款可用較低的利率將未償還餘額轉為定期貸款;債務整合計畫的貸款期限可延長最多5年,裝修和教育貸款期限可延長最多3年。 已加入「延長援助計畫—標準版」(Extended Support Scheme-Standardised,簡稱ESS-S)的企業可申請延後償還本金的80%至9月30日,包括抵押貸款及星國「企業發展局」的「加強版營運資金貸款計畫」和「臨時過渡貸款計畫」之貸款。未加入ESS-S但符合資格的中小企業包括航空、旅遊、飯店、會展、建築環境、餐飲、合格零售店、藝術與娛樂、陸路運輸業,及離岸外與海事業等,可申請從7月1日至9月30日延後償還本金的80%。須重組貸款的中小企業可申請「延長援助計畫—定製版」(Extended Support Scheme-Customised,簡稱ESS-C),申請期限延長至12月31日。
A:根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最新發表之瑞士2021年4月份建築價格指數調查,從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份,前述價格指數上漲1.4%(該局以2020年10月為基數=100)為101.4點,與2020年同期相比較則上漲1.2%。另上述統計其中房屋建築價格指數與2020年10月相比則上漲1.5%,與2020年4月相比則呈現上漲1.2%;地下土木工程價格指數與2020年10月相比則上漲1.1%,與2020年4月相比則呈現上漲1.1%。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統計局(BFS) 日期: 2021年6月25日
A:依據瑞士聯邦政府發布之新聞稿,聯邦委員會決定增加紓困金額及瑞士企業申請金額上限額度。中小企業申請紓困基金的最高額度從年營業額的20%提高為30%,另年營業額不超過500萬瑞郎以上的企業,其紓困金額從最高100萬瑞郎提高為150萬瑞郎。聯邦政府增加額外紓困金額,金額為10億瑞郎,其中先提撥3億瑞郎的紓困金額分配給瑞士各邦,以協助特別深受疫情影響的行業,例如餐飲業等行業,此類行業被迫停止營業的時間比其他類型的企業都要長。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委員會 日期: 2021年6月25日
A:柬埔寨司法部及柬埔寨商會研擬成立商事法庭 資料來源: 高棉時報(Khmer Times), 2021年6月25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柬埔寨司法部與柬埔寨商會(CCC)日前開會研商設立商事法庭,以使柬埔寨的投資和營商環境更具吸引力。司法部國務秘書Chiev Songhak、柬埔寨商會副會長林恆Lim Heng、柬埔寨商會總幹事Ngoun Meng Tech和13個政府-私營工作組的聯合主席出席上述線上會議。 柬商會表示,此次會議的目的是討論並尋求進一步了解國內和國際的法律和其他法律程序,同時蒐集政府-私營工作組聯合主席的意見,用於制定商事法庭。林副會長表示,即將成立的商事法庭對於建立柬埔寨投資者和商界人士的信心非常重要。一旦成立,商事法庭將為柬埔寨的國內和國際商人、投資者和貿易商提供信心和規範,由於司法部及商會雙方都希望商事法庭盡快成立,因此需要進行更多諮商。 目前,柬埔寨的商業糾紛主要透過國家商事仲裁中心解決。嚴重的糾紛由刑事法庭裁決。
A:柬埔寨銀行業在疫情中穩健復甦 資料來源: 高棉時報(Khmer Times), 2021年6月25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在一份關於全球新興市場銀行風險的報告中表示,在經濟復原期間,新興市場銀行將面臨諸多風險。 穆迪警告稱,一旦政府提供的財政支持結束,民間貸款表現可能惡化,因為高失業率和與疫情相關的支持措施結束將削弱貸款人還款的品質。穆迪表示,即使在經濟復甦之後,一些相關的重組貸款也會出現減值。大多數新興市場的經濟活動仍低於大流行前的水平。上述不平衡的經濟復甦對借款人的收益和現金流構成風險。 儘管悲觀,穆迪對東南亞銀行相當樂觀,但沒有提到柬埔寨的銀行。穆迪對越南銀行的展望是積極的,也反映出強勁的經濟成長和疫情對銀行系統相對溫和的影響。穆迪認為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和菲律賓的銀行穩定,反映強大吸收虧損的緩衝能力。 柬埔寨銀行協會 (ABC) 主席兼 ACLEDA 銀行首席執行官 (CEO) In Channy 表示,在疫情爆發之前,柬埔寨的銀行處於強勢地位,2019 年銀行資產總額為422億美元,與2018年相比成長超過23%。大多數柬埔寨銀行資本充足,償付能力比率從2018年的24.2%小幅下降至2019年的24%,遠高於15%的最低水平。 ABC秘書處的專家Heng Koy表示,柬國銀行業看起來仍處於強勢地位。來自大眾和其他客戶的存款看起來仍然不錯。就貸款需求而言,也很強勁,高於去年,但沒有達到預期的水平。如果將當前情況與 2 月和 3 月進行比較,在鎖定期間,當貸款需求下降時,已恢復到與去年大致相同的水平。儘管經濟開始從封鎖、疾病和心理影響中復甦,但柬埔寨的銀行仍然受到不良貸款增加的困擾,但秘書處表示,其樂觀的貸款重組將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下降。 就疫情對不良貸款的影響而言,截至 5 月,與總貸款相比,整個銀行和小額信貸部門的重組貸款比例約為 13%。如果與去年相比,貸款重組約占未償還貸款的11%。我們對2021年的預測取決於疫情繼續影響的程度。柬埔寨在疫苗接種方面做得非常好,百分之三十五的人口接種了疫苗,在金邊、西哈努克城和暹粒等高風險地區,大多數人已經接種了疫苗,到年底,應該有1000萬人接種疫苗。如果柬國政府能夠達成這個目標,銀行業的表現將與去年持平或更好。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泰國為緬甸鄰國中最主要之貿易夥伴。根據計劃暨財政部中央統計組織統計,緬泰在本財年上半年(10月至3月)貿易總額為24.5億美元,其中出口佔15.5億美元,進口逾9.01億美元。 泰國一直是緬甸對東協國家中最大貿易夥伴,其次是新加坡及馬來西亞。泰國佔2016-17財年貿易總額的18.48%,貿易額46億美元、2017-18財年佔19.17%,貿易額為55.7億美元、2018-19財年佔40.38%,貿易額為54.6億美元、2019-20財年佔40 %以上,貿易額為51.17億美元。據緬甸商務部表示,德林達依省天然氣出口大幅增加了與泰國的邊境貿易,去年對泰國的玉米出口也大幅增長。 緬甸與鄰國泰國分別通過大其力、苗瓦底、丹老、茂當、提基、高當及眉色邊境地區開展邊境貿易。其中,與泰國的邊境貿易規模最大的是苗瓦底,其次是提基。儘管如此,在新冠肺炎疫情捲土重來的陰影下,目前邊境貿易活動仍處於低迷狀態。因此,在當前財年(2020-2021年),陸路邊境貿易已較去年大幅下降。除緬甸主要貿易夥伴中國之外,緬甸主要貿易夥伴仍為區域內的各國。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日本在本財年過去8個月(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以3項總計5.1876億美元的投資,成為緬甸第二大外人直接投資來源國。根據投資暨公司管理局(DICA)統計,本財年的過去8個月,英國企業總計投資25.069億美元,躍升為緬甸最大FDI來源國,日本則居次,新加坡對緬甸投資4.2833億美元,排名第三位。 該報導稱許日本是緬甸重要的發展夥伴,日本政府一直通過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為緬甸的鐵路、公路及研究等基礎設施發展提供全面支持。日本投資企業著重企業責任,在進行投資之前會深思熟慮並不斷改善。迪拉瓦經濟特區即是日本在緬甸投資發展的重要象徵。自 2016-2017 財年以來,根據經濟特區法,已有15 家日本企業,共計4.49 億美元的資金投入該經濟特區。 根據DICA統計,日本對緬甸投資在2019-20 財年為 7.68 億美元,2018-19 財年為 4,277 萬美元,2018 年預算調整期(4月至9 月)為 1.35 億美元,2017-18 財年為 3.84 億美元,2016-17財年 及 2015-16財年分別為0.6億美元及2.197 億美元。
A: 據日本總務省本(6)月25日公布人口普查統計數據,截至去(2020)年10月1日止,包括外國人在內之日本總人口數計1億2,622萬人,較上次2015年調查減少約86萬8,000萬人,減幅程度約0.7%。另,據聯合國的推估,日本在全球總人口數占比為1.6%,排名居世界第11位,係首次跌落前10名以外。 從地區來看,日本全國三十八個道府縣人口減少,首都東京圈(埼玉、千葉、東京、神奈川)合計約8,000人,人口在大都市及鄉村的分布明顯不均。在人口減少的三十八個道府縣,其中有三十三個道府縣的降幅擴大,人口加速減少,秋田縣減幅最大達6.2%,青森縣及岩手縣則以減少5.3%居次。 此外,日本人口增加之九個都府縣中,除首都東京圈外,尚有愛知縣、滋賀縣、大阪府、福岡線及沖繩縣;其中,大阪府從上次調查的減少反轉為增加。另,日本全國家庭戶數計5,572萬戶,較上次調查增加4.2%,每戶平均人口為2.27人。
A:資料來源: 越南工商部網站 (2021年6月24日) 據越南工商部報告,近5年內,越南許多企業善用自由貿易協定(FTA)來增加出口金額,平均每年透過FTA優惠產地證明書(C/O)約占32%至34%貨品出口總金額。此結果反映出越南企業及貨品出口享受FTA帶來的優惠日益增加。自2020年8月1日(EVFTA生效)至2021年6月4日,獲授權簽發From EUR.1原產地證明書 的主管機構已核發18萬551件From EUR.1原產地證明書,輸往歐盟27個會員國家,出口金額達66億美元以上。此外,輸往歐盟貨品的企業已執行4,845件自我認證原產地證明,貨品輸出金額約達1,491萬美元,並享受EVFTA的優惠關稅。 然而,越南商工總會(VCCI)代表卻認為,越南企業透過FTA享受優惠關稅的貨品出口總金額仍相當低。主要因素係與原產證規則有關的問題,至今仍有很多企業未全面了解FTA產證的規則,以及FTA產證規則定下的述語問題等。 因此,為提高企業善用自由貿易協定來增加出口金額,越南商工總會建請工商部早日成立負責FTA產證的工作小組,給企業提供諮詢,協助企業了解FTA產證規則,相關術語,如何有效享受FTA帶來的優惠,工作小組並整理FTA規則給企業帶來困擾的相關問題,定期每個月向工商部呈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