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據媒體報導,為紓解中小企業因COVID-19疫情造成之營運財政壓力,沙烏地央行(Saudi Central Bank, SAMA)於本(2021)年6月22日決定將中小企業延遲貸款還款計畫(deferred payment program)展延3個月,該計畫截止日期將自本年7月1日延長至9月30日。 SAMA上述決定係為維持國內金融業穩定,同時維持國內經濟成長及民間企業就業,尤其是受衝擊最劇之微型企業。 據悉,自SAMA於去(2020)年3月推行上述延遲償貸計畫以來,已有超過106,000件企業貸款案受惠,延遲償貸金額總計達1,670億里雅(約445億美元。另SAMA亦針對中小企業實施特別融資計畫,目前已有逾5,282件貸款案受惠,貸款金額總計逾100億里雅。該等計畫皆為確保金融市場及民間企業具有足夠之營運所需資金。
A:據媒體報導,為推展數位基礎建設,同時刺激金融產業創業及就業,沙烏地內閣頃授權財政部對STC Bank及 Saudi Digital Bank等首兩家數位銀行核發成立許可。 據悉STC Bank將由目前STC Pay發展而成,資本額為25億里雅;Saudi Digital Bank則將由以Abdul Rahman bin Saad Al-Rashed and Sons Company為首之企業及投資人共同成立,資本額為15億里雅。 沙烏地財政部長Mohammed Al-Jadaan對此表示,上述決定係沙烏地金融發展計畫(Saudi Financial Development Program)及2030願景之大型經濟改革計劃之重要一環,旨在發展數位經濟,並確保國內金融產業可支持民間企業成長。 沙烏地中央銀行(Saudi Central Bank, SAMA)前於去(2020)年針對16家金融科技公司核發許可,允許其進行交易支付服務、消費者微型金融、電子保險仲介等業務。另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及巴林等周邊國家亦已允許類似之數位銀行成立。
A:據媒體報導,中東地區最大電商平台之一Noon正積極擴展沙烏地市場,並為當地年輕人創造就業機會。由於沙烏地公共投資基金(PIF)係Noon背後主要投資金主,Noom於沙國拓展亦為政府推動本國籍年輕人參與數位經濟發展之作法之一。 據悉,Noon係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開始營運,嗣於2017年擴展至沙烏地地市場,目前Noom之沙烏地客服部門已僱用許多本國籍員工,主要據點為首都利雅德,預期未來沙烏地市場規模及本國籍員工數量將同時大幅提升。
A:時間:2021年6月23日 來源:SITA 斯國商工總會(Slovak Chamber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於本(6)月提出政策建言,指出疫情期間國家經濟情勢及商業環境處於混亂、不連貫及專業性低的氛圍,政府應與業界展開討論以建立相互信任關係。根據該商會評估政府在疫情期間提供企業之紓困措施,與其他鄰國相比不夠即時且不足,即便大公司基本上有能力獨自應對,但許多產業的中小企業卻受到嚴重打擊。 商工總會另指出,政府的稅賦改革正在醞釀之中,但政府尚未與主要納稅人討論其修法的基本要素,商會已察覺到政府財政長期面臨風險的情形,因疫情的關係部分公共財政相關數據都在惡化,但卻沒有看到政府在削減公共部門支出有任何的作法。斯國政府雖然準備了「經濟復甦及彈性計畫」以及相關承諾,惟關於該計畫的最終討論只是形式上的,認為政府與私部門的溝通仍嫌不足,盼政府仍應減少腐敗及推動提高法律可執行性之相關辦法,以達到經濟政策所定目標。
A:時間:2021年6月22日 來源:SITA 歐盟委員會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於本(6)月21日訪問斯洛伐克Bratislava,期間伊會晤斯國總理Eduard Heger,並面遞委員會對斯國「經濟復甦及彈性計畫(Recovery and Resilience Plan)」正面評估意見。 V主席說明,委員會特別審查斯洛伐克計劃中的投資及改革方案是否促進綠色經濟和數位轉型,進而提高該國的經濟成長潛力、創造就業以及經濟與社會在疫情下復原力等,結論略以,斯國63億歐元之計畫將有43%用於支持氣候目標,另21%用於數位轉型建設,經委員會採用既定標準評估決定給予正面評價,因部分改革可望改善斯國長期之財政金融體系,特別是養老金改革。目前歐盟理事會將有四個星期的時間來接受委員會的提議。 斯國H總理於會後聯合新聞發布會表示,經濟復甦及彈性計畫係針對疫情危機的回應,斯國將利用該計畫的金援朝向更強大、更環保、更數位化的轉型,另渠亦呼籲各黨派政治合作的必要性,此為斯洛伐克目前面臨挑戰之一。
A:資料來源:The Nation,2021年6月23日 根據泰國生物塑膠工業協會(Thai Bioplastics Industry Association, TBIA)於6月22日發布的預測,泰國塑膠產業今年將增長3.1%至1.043兆泰銖(約9,192億新臺幣)。 TBIA總裁Viboon Pungprasert表示,對生物塑膠需求的增加助推本產業的成長,其中今年聚乳酸(Polylactic acid, PLA)塑膠顆粒的出口預計增加16.6%,出口值達27億泰銖(約23.8億新臺幣)。 泰國擁有東協地區最大的生物塑膠產能且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因此,政府正推動泰國成為生物塑膠產業的區域中心。但為實現該目標,必須在泰國推廣生物塑膠,然而高生產成本使其僅占泰國每年生產200萬公噸的1%。 泰國的生物塑膠產業正以每年10%的速度成長。儘管增長迅速,但泰國並未效仿印度及中國等競爭對手推出激勵措施,例如中國規定所有一次性塑膠必須為可生物降解(biodegradable)。 包括泰國在內的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意識到塑膠垃圾的問題,因此制定促進正確處置與回收利用的指導方針,並利用木薯澱粉、蔗糖、植物脂肪(vegetable fat)等農業原料生產可堆肥的生物塑膠。 泰國生物塑膠的價格較傳統塑膠高2-3倍,但製造商無法承受如此高的成本,所以混合其他成分來生產「氧化式或不可生物降解塑膠」(oxo or non-biodegradable plastic),同時仍宣傳其為可生物降解。 氧化式降解(oxo-degradable)塑膠最終會分解成微塑料(microplastic),污染土壤、水與空氣,並成為環境問題,但消費者被誤導,認為它們是環保的生物塑膠。 儘管泰國自然資源及環境部已禁止氧化式降解,但該禁令在法律上不具強制執行力。因此,若干製造商繼續將Oxo或其他物質與傳統塑膠混合,使它們比真正的生物塑膠便宜,同時也誤導消費者相信它們是可生物降解的。此外,製造商正宣傳Oxo塑膠為「可生物降解」、「可降解」、「環境可降解塑膠」(Environmental Degradable Plastics, EDP)及其他名稱,以避免政府採取措施。 TBIA敦促泰國政府利用法律禁止銷售Oxo產品與含其他物質的塑膠,因只要Oxo 仍在泰國市場上銷售,就很難使用真正的生物塑膠。
A: 為控制疫情,印尼自本年1月11日起實施「限制社會活動措施」(PPKM),期間實施區域不定期調整,自本年6月14日起實施區域已涵蓋全國各省,惟各省實施區域可再由各省長隨時調整。 惟查,印尼疫情仍未獲有效控制,近日單日確診人數均超過1萬人,本年6月21日確診14,536例,刷新印尼新冠疫情一年多來單日確診新高(累計確診達亦正式突破200萬,達200萬4,445例;其中死亡54,956例、治癒180萬1,761例)。 由於近期印尼單日確診人數急遽攀升,印尼內政部於本年6月21日發布第2021年第14號部長指示(Instruksi),自本年6月22日起至本年7月5日提高「限制社會活動措施」(PPKM)之社交距離限制,要點如次: 居家辦公比例:疫情較嚴重之紅色區域(如萬隆)75%居家辦公,非紅色區域(如雅加達、泗水等)50%居家辦公。 教育:紅色區域持續以線上視訊方式授課,其他區域則另依據教育科技部規定進行授課。 工商業活動: 基本公共服務及提供民眾日常需求之地點可正常營運。 餐廳、咖啡館、路邊攤、傳統市場、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等人數限制為最高可容納人數之25%,營業時間不得超過晚間8時。 營造工程建設項目可繼續進行,惟須遵守防疫規範。 紅色區域內禁止辦理實體會議。非紅色區域內可進行實體會議,惟人數限制為最高可容納人數之25%。 社會文化活動: 禁止紅色區域禮拜場所宗教活動。 紅色區域內暫停文化活動及其他可能造成群聚之活動。非紅色區域文化活動人數上限為最高可容納人數之25%。 慶祝活動最多為該空間最高可容納人數之25%,現場不得飲食。 據報載,有關本年回教宰牲節(Eid al-Adha)活動(本年7月20日)相關防疫規範將另行發布通知。 公共設施: 紅色區域內公園及其他公共區域暫時關閉。非紅色區域則開放最高可容納人數之25%。 大眾交通運輸營運情況配合各地方政府防疫規定調整。 據報載,雅加達政府於本年6月21日宣布是日起每日晚間9時至隔日上午4時,管制雅加達市區約10處路段,車輛行人不得通行,惟居民、須前往該路段之醫院或藥局者、軍警、消防隊、救護車等不在此限。雅加達警方表示將視疫情擴散情況隨時調整此項交通管制時間及地點。
A:華爾街日報本(23)日報導,美國科技巨頭正競相購買太陽能及風能等清潔能源,已漸取代政府補貼,成為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動力,並透過簽署長期購電契約等方式,重塑全球再生能源市場,Amazon、Google、Facebook 及微軟等四大科技公司,係目前主要公開披露再生能源採購協議的企業,其等再生能源採購量已占全球企業購買總量30%達約25.7GW,其中Amazon為全球最大再生能源採購者。 目前各大科技公司需證明再生能源投資有助清潔能源產能增長,而非購買現有供應,並可取代化石燃料電力,實際降低全球碳排放。Amazon頃宣布將從全球14座新的太陽能與風能發電廠購買1.5GW電力,以協助達成2025年全部使用清潔能源的目標,該公司並已簽署承諾達到10GW再生能源的生產,預期在美國、加拿大、芬蘭及西班牙新增再生能源採購計畫;Facebook則表示去年使用再生能源供應全球業務(含資料中心)的目標已達成,然該公司電力使用仍不斷增長,例如2020年增長39%,亦正持續增加新的再生能源採購。 美媒指出,美國科技巨頭持續購買清潔能源的主因,係來自快速成長的數據使用及運算處理,隨著5G網路加速普及,以及全球更多民眾依賴網路,資料中心已成為全球最大電力消耗場所之一,科學期刊發表的論文預估資料中心已占全球總用電量的1%。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下載:https://www.wsj.com/articles/amazon-and-other-tech-giants-race-to-buy-up-renewable-energy-11624438894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6月22日報導,南丹麥大學 (SDU) 之供應鏈教授,同時為丹麥產業基金成立之"協助丹麥中小企業加強抗壓供應鏈" 項目之負責人Jan Stentoft 指出,許多丹麥公司因新冠危機做出具體的供應鏈調整應對趨勢。 渠整理出丹麥公司處理供應鏈的四個特點: 1. 更多之在地採購, 物料來源不一定是在丹麥,而是在歐洲就近找尋。 2. 找尋到替代的供應商和運營商,因此不依賴於特定一個或幾個。 3. 專注於與關鍵供應商建立更密切的關係,並且在整個供應鏈中共享更多的知識和信息。 4. 建立更大的關鍵零件安全庫存,如果供貨不及,倉庫亦備有救急庫存。 S教授希望並相信企業將從新冠危機中吸取教訓,投資建立更穩健的庫存。 然而,最大的問題是,當疫情結束時,是否又忘記教訓,就像忘記金融危機一樣。”
A:根據華爾街日報本(23)日報導,具有高度傳染力的Delta(印度)新冠變種病毒在美國快速傳播,並預期在未來2至3週成為美國主要的變種病毒,增加美國疫苗接種的急迫性,美國總統的首席醫療顧問佛奇表示該變種病毒將成美國最大威脅,對未接種疫苗者風險尤大,感染後所產生的症狀也較嚴重。 美CDC公布的數據顯示,近期新冠病毒檢測樣本中,Delta變種病毒流行率已在兩週內成長2倍,根據英國的數據及經驗,CDC推估該變種病毒於7月時將將成為美國主要傳播的變種病毒,正逐漸取代傳播速度相對較慢的Gamma變種病毒,Delta變種病毒的傳染力,亦高於目前美國主要的變種病毒Alpha約50%。 根據英國衛生部的數據顯示,完全接種疫苗可對Delta變種病毒提供防護力,但並非永久,根據Gisaid國際基因測序數據庫顯示,該變種病毒已傳播至70個國家,根據科學家Helix的研究指出,Delta變種病毒在低疫苗接種率的國家快速傳播,惟因美國異於英國的公共衛生政策及疫苗接種率,預期該變種病毒在美國不會如在英國般重,但仍估計美國Delta變種病毒感染率將佔60%至70%。 根據CDC公布的數據,目前約45%的全美國人口已完全接種疫苗,53%至少接種一劑,儘管拜登總統期望在7月4日前達到70%的美國人口至少接種一劑,然18至26歲年輕人並未如預期大量接種,係全球防疫的重大風險。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wsj.com/articles/delta-covid-19-variant-could-be-dominant-in-u-s-in-two-to-three-weeks-study-says-11624387427
A:根據CNBC本(22)日報導,總部位於美國的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半導體製造商宣布將與新加坡經濟發展部合作,建立新製造工廠以滿足全球晶片需求,投資金額超過40億美元,格羅方德表示該工廠將支持汽車、5G通訊及安全設備等快速增長的終端領域,並已與長期客戶簽約,新加坡經濟發展部表示半導體產業是新加坡關鍵的產業,該新投資證明新加坡作為全球先進製造及創新節點的吸引力。 目前格羅方德在美國、德國及新加坡均設有工廠,主要代工生產AMD、高通及博通等晶圓設計公司的產品,根據TrendForce調查顯示,晶圓代工產業市占率前幾名為台積電(56%)及三星(18%),聯電及格羅方德的市佔率則同為7%。 近期因全球半導體晶片短缺,推遲汽車及部分消費電子產業,凸顯半導體製造商的重要性,為因應增長的需求,半導體製造商們投資數十億美元建立新生產線及升級廠房設備,格羅方德亦正計畫額外投資14億美元擴大產能增加晶片供應量。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cnbc.com/2021/06/22/globalfoundries-announces-new-singapore-plant.html
A:根據紐約時報(22)日報導,摩根史坦利將從7月12日起要求員工及訪客需出示疫苗接種證明,方可進入位在紐約市及西徹斯特郡的辦公室,無法出示證明員工需遠端工作,目前該公司已同意各銀行分行可配合疫苗接種證明,取消戴口罩及維持社交距離等規定。 美國公平就業機會委員會已表明公司詢問員工接種疫苗情形為合法,但部分高層主管仍擔心員工反對,本月高盛銀行已表示美國員工須報告疫苗接種情形,其他華爾街銀行,如摩根大通銀行及美國銀行則鼓勵員工自行回報,貝萊德資產管理公司從7月開始只允許已完成疫苗接種的員工重返辦公室,惟未要求客戶及訪客出示證明。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nytimes.com/2021/06/22/business/morgan-stanley-vaccination-requirement.html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6月23日報導,從6月30日起,星國逾14萬個雇主將獲得總額超過22億星元的雇傭補貼,預計200多萬名當地員工受惠。雇主只要從本年1月至3月為員工繳交公積金,就能獲得雇傭補貼,該計畫乃為減輕雇主的薪資成本。 新加坡財政部與稅務局表示,去年2月「團結預算案」(Unity Budget)推出的「雇傭補貼計畫」,至今發放超過267億星元。在本次的雇傭補貼發放中,航空、航太與旅遊業者可獲最高比率50%的薪資補貼;餐飲、零售、文化藝術、陸路交通及海事與離岸產業可獲30%補貼,其餘領域(不包括生物醫藥科學、精密工程、電子、金融服務、諮詢與通訊、媒體、郵政與速遞、網路零售、超市和便利店)則獲10%補貼。 另外,為協助受高警戒解封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衝擊的企業,新加坡政府已宣佈讓更多企業享有更高的薪資補貼,補貼適用期是5月16日至7月11日。受重創的行業(包括餐飲業、健身房、運動室、表演藝術機構及藝術教育中心)可在這期間得到50%的薪資補貼,其他行業(包括零售商店、電影院、博物館、畫廊、歷史景點和家庭娛樂中心)則可得到30%的補貼,過後所有企業將從7月12日至25日繼續得到10%的補貼。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6月23日報導,國際半導體製造公司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斥資53億星元(約40億美元)與經濟發展局(EDB)以及該公司長期合作的客戶共同投資在星國設立新廠,預計在2023年投產,將提供1,000個新的就業機會,並增加產能滿足客戶需求和因應全球面臨的「晶片荒」。 格羅方德是全球頂尖半導體公司,為新加坡規模最大的晶片代工廠,在當地設有5個廠房,共聘用4,800名員工,固定資產投資達120億星元。在美國紐約、馬爾他及德國亦設有廠房,新加坡工廠的業務約占其營收的三分之一。該公司首席執行官考菲爾德(Tom Caulfield)表示,新廠支持汽車、5G行動網路和安全設備領域的市場需求,將使格羅方德在星國的產能從現有每年生產2萬片12英寸晶圓(wafer)擴增45萬片,2023年第一季總產能可達120萬片。 由於半導體需求持續成長,「國際資料公司」(IDC)看好全球半導體市場本年將年比成長12.5%至5,220億美元。儘管全球半導體製造商已加碼投資和擴產以因應市場需求,但分析師認為全球晶片短缺問題將持續至明年。星展集團研究分析師指出,預期本年全球半導體產量年比上升5.7%,明年則可能上升6.1%,但仍無法滿足今明兩年分別12.5%和4.1%的需求成長。 新加坡交通部長易華仁表示,建設新的晶圓代工廠是星國努力吸引的投資項目,有助星國成為全球供應鏈的關鍵節點。除創造工作機會外,相關的供應商、承包商和服務供應商亦間接受益,提升供應鏈的韌性,並有助新加坡實現「製造業2030願景」,政府將致力讓整個價值鏈長期成長,從晶片設計到晶圓製造、組裝和測試,以及研發和區域分銷等輔助業務。
A:正當全球最大橡膠手套製造商頂級手套公司(Top Glove)在3月被一家雜誌社連續第五年評選為亞洲最佳雇主時,該公司過去12個月強勁但動蕩的表現似乎正畫上句號。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自從一年前爆發新冠疫情以來,頂級手套公司的股價飆升超過500%。然2020年底新冠疫苗獲得批准後,其價格蒙受打擊。而在3月獲評選為亞洲最佳雇主的隔天,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指該公司奴役勞動,下令美國港口扣押其產品。 美國的指控令該公司的財富褪色。據富比士報導,頂級手套公司創辦人兼主席林偉才的身家,在截至4月的12個月內增長近3倍,達到35億美元,成為馬來西亞第八大富豪。 該公司如今除了遭遇美國的扣押令之外,其前景也因先進市場疫苗的快速推出而蒙上陰影,這可能令頂級手套公司產品的需求減少,以及面對低成本中國生產商的激烈競爭。 頂級手套公司頃公布本(2021)年第三季財政年營收雖較上(第二)季下降22%至41億6,000萬馬幣(約10.03億美元),惟仍較上(2020)年同期增長147%;同期盈利疲軟歸咎於乳膠價格上漲和手套平均售價下降16%。美國禁令導致本年第三季營收下降。北美是該公司手套售價最高的市場,第三季銷量下降了68%。該公司被迫尋找新的途徑來彌補美國市場的空缺。該公司已解決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的問題,目前正等待相關單位核實頂級手套公司的付款和補救措施。 頂級手套公司在馬國聘僱近1萬2,000名外勞,該公司將投資2億馬幣為1萬4,200名員工增設宿舍。該公司說,如今其宿舍的條件符合或超過了去年生效的新員工住宿條例要求。 另一方面,市場調查公司Third Bridge頃發布的報告顯示,對頂級手套公司勞工行為的審查,將繼續推高馬國橡膠手套製造商的成本。這可能會削弱馬國業者相對於中國競爭對手的成本優勢。 馬國橡膠手套製造商協會主席蘇巴馬廉亦表示,全球手套的消費不會因疫苗而逐漸減少。新冠疫情就像2003年的沙斯(SARS)疫情一樣,將刺激對防護裝備的長期需求。該協會估計,2021年全球手套需求將增長18%至27%至4,200億隻,馬國的產量將占三分之二。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中央銀行(BNM)與泰國中央銀行(Bank of Thailand)頃發布聯合聲明表示,兩國央行推出了馬來西亞與泰國之間的跨境二維碼支付服務系統(Cross-Boarder QR Payment Linkage)。在這項聯繫下,兩國的消費者與商家將能夠進行即時跨境二維碼支付服務。該項目已於2020年6月啟動,預計將分三個階段實施。 馬來西亞的DuitNow和泰國的PromptPay,已完成第一階段的實時零售支付(RPP)系統。在第一階段的措施下,泰國消費者現在可以使用他們的移動支付應用程式掃描DuitNow 二維碼,以向馬來西亞的商家付款,包括在線跨境電子商務交易。至於第二階段的措施預計將於本(2021)年第四季度完成;屆時,馬來西亞的消費者可以使用他們的移動支付應用程式掃描泰國的二維碼,以向泰國的商家付款。第三階段的措施則預計於明(2022)年第四季啟動,並將擴展到包括跨境匯款,兩國用戶可透過輸入收款人的手機號碼,輕鬆地實時進行金錢轉賬。 馬泰央行咸認為,馬來西亞與泰國之間的零售支付服務將扮演催化劑,進一步加強參與國之間的經濟聯繫,以推動疫情后的經濟復甦。兩國此次合作亦是東協支付互聯互通倡議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透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改善跨境支付的用戶體驗,來促進區域金融一體化。 馬國央行副總裁阿都拉昔(Abdul Rasheed))表示,前述零售支付網路將透過向消費者提供更快、更便宜及更具包容性的支付安排,提高並進一步促進跨境支付效率。該網路將為消費者與商家提供更多跨境支付選擇,並成為加強區域金融連通性和一體化的重要驅動力。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國內貿易暨消費者事務部秘書長哈斯諾(Hasnol)表示,馬國政府已採取措施修改智慧財產權(IP)法令以符合「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之規定。這些修正案符合該部與馬國智慧財產權機構(MyIPO)為確保馬國有效保護智慧財產權而採取的措施。 哈斯諾秘書長稱,透過加強智慧財產權法令,將增強投資人的信心並促進與馬國與合作夥伴的貿易。加入馬德里議定書(Madrid Protocol)和布達佩斯條約(Budapest Treaty)等國際條約亦將促進對馬國公民的智慧財產權保護。 至於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馬國政府意識到在政府採購、國營企業、市場進入和政府實施措施的政策空間等問題上提出部分憂慮。因此,馬國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進行的成本效益研究將能夠對前述事項做出決定前清楚地列出該協定的優點和缺點。 CPTPP 和 RCEP 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對智慧財產權的涵蓋、保護和執法採取平衡和包容的方法,旨在減少與智慧財產權相關的貿易障礙。RCEP 和 CPTPP 的優勢之一為連接電子商務和數位化。因此,馬國政府致力於確定並擴大力度,透過消除貿易障礙,協助企業實體與國際數位貿易市場接軌。 馬國政府盼透過針對各個領域實施多項計畫,例如針對中小企業的數位廣告和促銷,引入專門的市場以及加強法律基礎設施以保護消費者,來振興當地的商業生態系統。自由貿易協定的好處,例如降低關稅和更好地進入外國市場,將對企業有所幫助。這類貿易協定將促進優質投資進入馬國,這將對馬國經濟復甦的努力產生積極影響。 目前,已有新加坡、泰國、中國和日本四個國家批准了RCEP協議。一旦得到六個東協國家和三個非東協國家的批准,RCEP將於60天內生效。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國際評等機構「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頃發布消息稱,馬來西亞政府自本(6)月1日至28日實施全面封鎖措施遏制新冠病毒的蔓延,將對經濟造成重大衝擊,因之下修馬國本(2021)年國內生產毛額(GDP) ,自6.2%調低至4.1%。 該機構續稱,由於部分產業在全面封鎖期間,獲准以更嚴格的標準作業程序(SOP)運作,因此估計本年第二季的經濟損害,將較去(2020)年同期輕微。該機構目前給予馬國長期、短期主權信用「A-」和「A-2」評級,主權評等展望「負面」。負面的展望,反映出馬國於未來1至兩年內,因疫情和政局不穩而在財政、經濟上面臨更高風險的預期。 展望明(2022)年,該機構預測馬國經濟將回升6.3%,主要由經濟活動逐步開放以及疫苗接種範圍擴大所支撐。該機構認為,未來一至兩年內,馬國製造業會持續帶來強勁出口表現,主要受惠於電子產品的全球需求高漲。馬國已擁有成熟電子與電機產業,供應製成品與半製成品予全球業者。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亦有助於填補疫情和封鎖措施所造成的收入減少問題。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據日本福井新聞本(6)月23日報導稱,日本關西電力於同日上午10點重新啟動已運作超過44年的福井縣美濱核電廠第3號機組。日本政府在東京電力公司311福島核電廠事故後,規定核電廠原則上運轉期間以40年為最高上限,但如經過特別審查通過者,則可以20年為上限延長一次合計40年。 日本福井縣美濱核電廠第3號機組,成為上述規定首座運轉超過40年的核電廠。6月23日上午美濱核電廠啟動核能發電廠運作,並預定自6月29日起開始供電;惟由於該核電廠未在規定期限內設置恐怖攻擊之因應設施,所以預定本(2021)年10月23日停止運轉,俟建設完成後再度重啟運轉。 1976年日本福井縣美濱核電廠第3號機組開始營運,2011年5月14日進入定期檢查後,停止運轉約10年的時間。在311福島核電廠發生事故前,日本政府並無規定核電廠的運轉時間,但在事故後則更改核電廠等規制法,規定運轉以40年為最高上限。 另外,福井縣知事杉本達治在今年4月同意重啟縣內其他運轉超過40年之高濱1號機組、2號機組,但這兩座機組也由於尚未完備建設因應恐攻的設施,爰暫時無法重啟運作。 目前關西電力公司的美濱、大飯及高濱核電廠使用過的廢燃料棒不斷累積,內部的存放空間已開始不足,如符合新規定的7座核電廠全部運作,存放空間將在未來5〜9年內將面臨極限。另外,美濱核電廠第3號機組為達成新規定標準的安全對策工程與恐怖攻擊因應設施,相關建設總經費預估將耗費達2,700億日圓。
A:日期: 6月23日 來源: 新州衛生部、紐西蘭聯邦政府 https://covid19.govt.nz/travel/quarantine-free-travel/australia/ https://www.nsw.gov.au/covid-19/rules/border-restrictions 受新州群聚確診案例激增至25例之影響,紐西蘭政府通知自 6 月 22 日星期二晚上 11 點 59 分起(紐西蘭時間),將暫停新南威爾斯州與紐西蘭間之旅行泡泡72 小時,不開放新州旅客入境,若是澳洲居民曾在新州熱點區域活動者,亦不能從其他州入境紐西蘭,惟紐西蘭居民仍可入境新南威爾斯州。 新州政府亦另宣布自 6 月 24 日星期四凌晨 12 點開始,室內公共場所、機場、搭乘國內航班及公共交通工具皆強制戴口罩,並強烈建議在無法保持社交距離的任何其他情況下戴上口罩。 而新州的偏遠地區(除大雪梨地區(Greater Sydney)、藍山(Blue Mountain)、臥龍崗(Wollongong)及Shellharbour以外的地區)雖無強制要求戴口罩,然在無法保持社交距離的室內環境中,仍然強烈建議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