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參考資料:The Telegraph 日期:110年6月23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496/P200號(商情文號:第496號) 商情本文: 歐盟欲減少英國電視及電影內容在歐陸上放映,遭英國業界人士批評。英國PACT影視行業機構(Producers Alliance for Cinema and Television)執行長John McVay表示,將英國影視內容排除在歐洲市場的行為將為非常短視的保護主義措施,對歐盟經濟和文化亦將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應。渠警告,阻礙英國影視內容在歐洲電視放映可能使觀眾轉向串流媒體平台。 據統計,英國於2020年製作節目和電影的費用總計28億英鎊,其中23.6億英鎊來自海外公司。在6月21日洩漏的歐盟文件中,英國影視媒體服務占主導地位被描述為對歐盟多樣化文化的威脅。歐盟執委會的研究因此引起國內業者擔憂,其認為歐盟可能決定減少在歐陸放映的英國節目數量。而在如法國及西班牙等國家中,英國影視節目被列入配額規範之中,即境內電視大部分播放時間應提供給歐洲影視內容,該規範也涉及亞馬遜和Netflix等串流媒體平台中應有至少三分之一的歐洲標題。 英國政府資深消息人士表示,歐盟的舉動為歐盟國家嫉妒英國影視方面的成功,並非由歐盟會員國產生的作品才是歐洲作品,且任何改變皆需要花費數年時間才得以立法。
A:參考資料: The Irish Times 日期:110年6月23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497/P200號(商情文號:第497號) 商情本文: 根據歐洲審計院(European Court of Auditors)調查報告,儘管在歐盟《共同農業政策》(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 CAP)的開銷超過1000億歐元,仍未能如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主因應為大多數CAP措施均僅有較低的氣候緩解潛力,尚沒有獎勵使用有效且氣候友好的做法。而愛爾蘭為過去7年來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的三個歐盟成員國之一,更是每公頃農地碳排放量最高的國家之一。愛爾蘭曾以2005年標準水平承諾將在2020年前將總碳排放減少20%,最終卻僅減少10%;且愛爾蘭2019 年的碳排放水平與其2030年目標之間的差距也越來越大。 上述報告審查歐盟成員國減少三大主要碳排放來源所付出之努力,包括家畜養殖、化學肥料及土地使用。家畜碳排放量占農業排放量的一半,在歐盟內自2010年以來尚無減少。歐洲審計院稱,大多數成員國均在家畜碳排放量上沒有變化;僅有希臘、克羅埃西亞和立陶宛在2010年至2018年間出現明顯減碳,其主要原因在於當地減少牛群數量,而非CAP減碳政策結果;另一方面,在愛爾蘭、匈牙利和波蘭的碳排放量則大幅增加。愛爾蘭的奶牛數量已比2015年歐盟牛奶配額制度結束前增加近30%。 積極方面,愛爾蘭為透過CAP措施促進泥炭地保護的幾個成員國之一。愛爾蘭政府的氣候行動法已立法,將促使該國在2050年前落實碳中和之路,此也將涉及減少農業碳排放的嚴格措施;農業占愛爾蘭總碳排放的34%,為在歐盟成員國之中最高。 歐洲審計院的愛爾蘭成員Tony Murphy指出,若CAP措施無法鼓勵業者採取更有效的氣候友好方案,便很難推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應結合增加針對動物產品的規範,且新CAP措施需要更加關注於有效的氣候緩解措施。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n-tv.de) 文號:1104060052號 德國人的宅配包裹數量從來沒有像在新冠疫情期間般這麼多,預計今年的包裹寄送量會更多,業界預期將不會有回頭路。 根據報導統計,2020年德國每戶平均包裹量為63件,幾乎是十年前的三倍。僅去(2020)年一年,包裹量增長約11%,達到40億5,000萬件。先前的預期為4%,因為無人預期到這場新冠大流行會導致商店及學校關閉,居家辦公及影音課程成為日常。 今(2021)年預計將增加3億2,000萬件包裹。德國聯邦包裹暨快遞物流協會(BIEK)理事長Marten Bosselmann表示,人們因無法旅行,轉而將露天陽台及花園打造得更加美麗,宅配包裹中從來沒有過這麼多的游泳池及花園家具。正如BIEK產業研究的作者Klaus Esser所言,包裹體積更大,但不一定更重。 增長動力主要來自私人家庭,訂購的包裹占一半以上,數量增幅18.6%,增長率成長一倍多。尤其是網購推增包裹數量,德國人從國外訂購的包裹也愈來愈多。 人們已經習慣訂購,今(2021)年私人包裹訂單預計將增長10%。原預計這目標要到2025年才實現,該協會現預計來年的包裹量將達到47億件。業界龍頭DHL也預計新冠大流行後將增長5%至7%。與此同時,正如德國聯邦電子商務暨郵購協會(BEVH)所觀察到的,顧客不僅在網路上購買新電視、衣服與書籍,且越來越多人購買日常用品。 在復活節前的第三波疫情高峰期,科隆零售研究院的一項調查即顯示,43%的受訪者表示,現會在網路上購買通常會去商店購買的東西。病毒傳播力愈強,金額價值就愈高。根據BEVH資料,2020年網路購物金額計達830億歐元,比前一年增長15%。 包裹服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業者本來希望顧客支付更高的費用。但是由於競爭太大,服務業者擔心在大城市的Gorillas或Flink等食品配送服務公司也會加入包裹業務競爭行列。
A:依據奧媒薩爾斯堡日報2021年6月23日引述奧地利經濟研究所(Wifo)資料,全球經濟復甦伴隨交貨時間大幅延長及中間產品採購價格上漲,海運價格亦飆漲。Wifo認為,新冠疫情期間消費行為改變,使貨品製造快速復甦,是運費大幅上漲最主要原因,加以海上運輸鏈放緩及2021年3月蘇伊士運河長賜輪擱淺事件,使問題加劇。 Wifo指出,此亦衝擊奧國經濟,尤其是依賴海運之產業,而從亞洲到歐洲之航線受海運價格上漲影響最大。2020年奧地利自亞洲進口145億歐元貨品中,約 40%(56億歐元)透過海運進入奧國,大部分屬汽車、機電產品(如洗衣機、冰箱)、家具及其他消費品。 歐盟會員國之間貿易係主要透過陸運流通,而歐盟與第3國貿易仍以海運為最主要運輸方式,海運貨品占歐盟對第3國出口45.5%,占進口52.6%。奧地利為一內陸小國及轉運國,因此海運對與他國貿易往來至關重要,海運貨品占奧地利對歐盟以外第3國出口40%,占進口25%。 國際間預測,貨運問題將於2021年逐漸平息,生產及對外貿易成長前景應不會受到明顯衝擊。Wifo則預估,貨運問題或將持續至2021年秋季,因此,工業及全球貿易成長僅會在短期內受影響。Wifo在2021年4月景氣調查中,約1/3受訪之製造業企業將「供應瓶頸」列為最大生產障礙。 供應瓶頸及延遲之原因包括:自亞洲出貨之產品面臨運輸量能不足問題,而耐久消費品、ICT產品及醫療產品之供應瓶頸,主要是來自需求強勁成長。消費品產業則尤其受塞港缺櫃問題之衝擊。價格方面,除運費高漲外,銅、木材、鐵、鋼,或是玉米、大豆等重要原物料價格亦大漲,再加上原油價格自2020年低點回升,均進一步推升價格。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tagesschau.de) 文號:1104060051號 新冠危機對德國手工服務業各部門造成的影響不一,有些部門的年初表現深受影響,有些部門則逆勢上揚。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資料,2021年1到3月手工藝服務業銷售額較前一年同期下降7.5%,對長期以來一向成功的工商部門而言,這是八年來首次衰退。到今年3月底,取得執照的技工人數減少1.7%。 德國聯邦統計局解釋,新冠限制直到2020年第一季季末才開始,致2020年年初的結果幾乎沒有受到影響。 在新冠封鎖下,需求減緩,尤以私人手工服務業受影響最大,平均減幅23%。其中尤以美髮業者跌幅37%最大, 此外,營建業銷售下跌近16%,情況也不佳。德國中央手工業協會(ZDH)理事長Hans Peter Wollseifer近來警告,因為物料短缺,企業必須在訂單滿載的情況下採取短時工。全球木材及其它建材價格大幅上漲,原因之一是來自中國及美國的需求強勁。當食品業抱怨銷售下降近10%之際,糕點業減幅高達21%。 另一方面,持續的自行車熱潮顯著推升相關維修業務,銷售比前一年增加近27%。此外,捲簾技師及牙科技師的銷售額也有所增長。
A:據法媒Le Figaro報導,法國自本(6)月9日起進入第3階段解封,繼開放餐飲業戶外座位用餐後,進一步放寬開放範圍至室內50%座位及宵禁時間,惟仍有30%之餐飲業未重新開張,主因缺乏員工及顧客,尤以商業及觀光區最為明顯。 法國餐飲與飯店業協會(Umih)、全國連鎖飯店團體(GNC) 及全國酒店與餐飲業獨立團體(GNI)及國家主題和商業餐飲聯盟(SNRTC)於本(110)年5月中旬曾對會員進行調查,受調7,000家業者中約有34%表示難以招募員工重新開業,主要係因新冠疫情延燒逾1年,餐飲業經歷3次封城暫停營業,部分員工考量生計及健康而轉職或提早退休。如今全面解封後,法國餐飲業缺工預計將高達10萬人。短期內或可藉由暑期打工學生解燃眉之急,但缺乏專業訓練及督導人員,始終無法解決人工短缺問題。幸政府自本年4月起開放餐飲業僱用季節性員工,暫可填補空缺。 除缺工問題以外,亦有顧客分布不均之情形發生。巴黎、里昂(Lyon)及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等觀光城市因缺乏國外遊客,導致餐飲業營收下降;據GNI預估,巴黎餐飲業營收較疫前大幅下降30%。反觀布列塔尼(Bretagne)及巴斯克(Pays basque)等臨海地區,因解封後國內度假遊客大幅增加,帶動餐飲業營收更勝以往。此外,巴黎商業區部分企業因尚實施遠距辦公,導致通勤上班族減少,顧客轉向郊區餐飲業消費。 為解決餐飲業缺工問題,法國勞動部長Élisabeth Borne指出,政府將投入7,500萬歐元,協助申請長期部分失業之餐飲服務人員重回工作崗位,包括輔導參加3至5日之培訓,重拾專業技能;同時亦鼓勵過去曾從事餐飲業之求職者接受培訓,重返該行業服務。
A:西班牙ABC日報2021年6月21日報導,新冠肺炎(COVID-19)Delta變種病毒首次係於2020年10月在印度登錄,近日於歐洲迅速蔓延。由於該種病毒較一般性病毒之傳染性高且住院風險程度增加2倍,因此令世界衛生組織(WHO) 十分憂心。該種病毒迫使英國將其疫情解封日延遲1個月,也使歐洲仍處於警戒狀態。 西班牙持續關注及研究Delta變種病毒,但未將其列於對公共衛生造成立即性危險風險之列。依據西班牙衛生部研究報告,西國4週前之篩檢測試已發現Delta變異病毒株,其比例低於1%。惟最近在同一自治區研究發現4個Delta變異病毒引起之案例,其中2個案例為境外移入,第3個案例導致疫情範圍擴大,而第4個案例則使該自治區受傳染案例逾60例。 依據知名科學雜誌柳葉刀(The Lancet)公開研究報導,與新冠肺炎(COVID-19)原始病毒株相較,79%之輝瑞單劑疫苗對Delta變異病毒之抗體反應(respuesta neutralizante de anticuerpos)降低至32%,而對Beta變種病毒則降低至25%。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接受單劑輝瑞(Pfizer)或阿斯利康(AstraZeneca)疫苗者對Delta變種病毒之有效性均降低。然而,在接種這兩種任一疫苗完整方案時,可取得足夠抗體因應該種變種病毒。另在歐洲藥物管理局核准之Janssen與Moderna疫苗對Delta變種病毒之有效性相關研究上,目前則仍未有相關資料。 目前英國面臨Delta變種病毒確診案例逾90%且感染持續增加之情形,每日新增確診病患逾1萬例。英國衛生部顧問Adam Finn樂觀表示,第3波疫情仍在持續中,但確診案例數量並未迅速增加。英國衛生安全局局長Jenny Harries表示,Delta變異病毒之主要確診民眾屬年輕族群,多數均尚未施打疫苗,但目前已開始進行疫苗施打。另住院人數及死亡人數並未以同樣速度增加,該單位持續嚴密監測該變種病毒。英國將持續疫苗接種計畫及遵循公共衛生指南,以持續挽救生命。 有別於西班牙及其他多數國家,英國採取之疫苗接種計畫為優先採取單次疫苗注射,儘可能使最多數之民眾儘早取得疫苗。顯然在面對Delta變異病毒時,僅接受單劑疫苗注射是不夠的。英國持續關閉夜總會,而體育賽事、酒吧、餐廳及電影院皆有最多營業人數限制,另室內聚會人數仍限制為至多為6個人或2個同住之家庭。
A: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2021年6月22日報導,西班牙政府規劃於2021年6月24日在內閣會議將電費加值稅(IVA)自21%調降至10%,實施期限至2021年年底。依據該措施方案,低收入戶可無條件適用電費加值稅(IVA)為10%,倘一般消費者每月用電量小於10kW(瓩,千瓦)且電力批發市場(el mercado mayorista de electricidad)平均每月每百萬瓦小時(MWh)價格高於45歐元,則亦適用前述加值稅減為10%之措施。另西國政府亦將於2021年第3季暫停徵收業者7%之發電稅(Impuesto sobre la producción energía eléctrica)。 由於西班牙自2021年6月1日起採新電價計費措施,按照尖峰用電、一般用電及離峰用電等時段差別計費,導致用戶整體支出大幅上漲,爰西國政府除將暫時調降低電費加值稅外,亦將持續研究電力系統結構性改革措施,以保護消費者權益及滿足企業需求,尤其是中企業及自營業者(autónomos)所需。由於儘管消費者將自下一期帳單起,享有使用較小電力瓦數之加值稅減免,仍須支付較高之電力使用費,爰西班牙國家證券市場委員會(CNMV,謹註:CNMV係西國市場透明機制、公平訂價及投資人保護之主管單位)建議,消費者應儘量於夜間及週末等離峰時段用電,以降低電費支出。 西國電力批發價格隨市場供需變動,以2021年5月為例,批發電價為每百萬瓦小時(MWh)為67歐元,係2018年以來最高紀錄。近來西國電力批發市場價格持續上漲係導因於二氧化碳排放權(los derechos de emisión de CO2)及天然氣價格均上漲,6月21日每百萬瓦小時(MWh)之批發電價甚至高達88歐元。
A:出處:NL Times , 2021/06/23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Delta 變種病毒可能成為荷蘭新冠病毒感染主流 荷蘭時報NL Times報導,就在荷蘭政府準備宣佈放寬新冠肺炎防疫限制措施(6月26日)的前夕,荷蘭國家衛生暨環境研究院(RIVM)對 荷蘭發現Delta新冠病毒變種做出警告。英國的新研究確定,該變種病毒的傳染力比荷蘭常見的 alpha 變種高出 64%。 據稱,目前荷蘭約有 9% 的新冠病毒感染來自 Delta 變種。RIVM 表示,Delta變種將成為荷蘭今年夏天的主要新冠病毒株,有可能導致今年秋季出現第四波感染潮。起因是荷蘭遊客出國渡假時受到感染,並將該病毒帶回國內,此外,政府逐步鬆綁防疫限制措施,導致新變種病毒在荷蘭進一步傳播。 過去兩週,荷蘭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案例中,有 624 例最近曾前往西班牙或葡萄牙,很多被感染者的病毒基因序列為 Delta 變種。 由於並非所有荷蘭民眾已至少接種過一劑疫苗,RIVM 憂心今年秋季傳染力更強的 Delta 變種可能會引發新一波疫情。儘管RIVM 預計短期內染疫住院人數不會增加,但De Jonge衛生部長表示,新冠病毒未消失,大家必須保持警惕,尤其是在出國渡假的時候。 荷蘭著名病毒學家 Marion Koopmans表示,Delta 變種將在 7 月成為荷蘭新冠病毒感染主流。
A:西班牙ABC日報2021年6月22日報導,由於降雨減少及乾旱增加等因素,西班牙民眾獲分配之水量將減少。鑒此,西班牙生態轉型及人口挑戰事務部頃提出2022年至2027年之全國用水計畫,將以每年總用水量減少1,700立方公尺(mh3)為基礎進行西國水資源規劃。 西國第四副總理暨生態轉型及人口挑戰事務部部長Teresa Ribera指出,西國正面臨嚴重的水資源狀況變化,預期西國中長期可用水水量將減少,乾旱及半乾旱土地面積將擴大,極端氣候出現頻率及強度亦將增加。 依全球相關數據,西國2030年之用水量應減少5%,於2050年則應減少15%,而調降用水之範圍包括灌溉等各種可用水水量。該部水資源總司Teodoro Estrela總司長表示,應以擁有之水資源數量調整其分配。相關資料指出,由於整體可用水資源將減少,爰須調整其用途。經該單位詳細分析,認為應以總用水量減少1,700立方公尺為基礎,進行水資源規劃。 為因應上述變化,須進行必要調整。該部規劃未來6年將投資80億歐元於水資源,主要包括用於海水淡化及回收7億3,000萬歐元,改善基礎建設9億7,600萬歐元,改善環境31億1,700萬歐元及用於水資源管理系統120億歐元。 由於水汙染令人擔憂,民眾之感受亦最深刻,該部另將立法防止抗生素(antibiotico)、硝酸鹽(nitrato)及微塑膠粒(microplasticos)汙染水源。
A: 根據伊朗德黑蘭時報(Tehran Times)報導,本(6)月18日舉行伊朗總統大選,總統參選人伊朗司法總長易卜拉欣•萊希(Ebrahim Raisi)以相當大差距擊敗他的3位對手,贏得壓倒性勝利,萊希自總投票數2,893萬3,004票中贏得1,792萬6,345票,Mohsen Rezaei、Abdolnasser Hemmati及Amir Hossein Qazizadeh Hashemi等其他3名候選人分別贏得341萬2,712票、242萬7,201票及99萬9,718票。勝選後萊希收到來自石油輸出國組織秘書長、阿爾及利亞、俄羅斯、土庫曼、吉爾吉斯、阿富汗、北韓、越南及塞爾維亞等國總統恭賀訊息。 伊朗總統大選勝選人萊希現年61歲,出生於伊朗第二大城馬什哈德(Mashad)Noghan區,擁有沙希德穆塔哈里(Shahid Motahari)大學伊斯蘭法法學與原理博士學位以及庫姆神學院法學第4級,渠畢生曾任重要職位包括:德黑蘭檢察官、總檢察長、拉札維聖陵基金會組織(Astan Quds Razavi Organization)主席等。 萊希對於聯合全面行動計畫(JCPOA)的政治立場為美國需解除所有制裁並且在密集的查核後,伊朗將回歸其JCPOA責任義務中。萊希稱JCPOA為一張空白支票,應由政府兌現,有關渠與鄰國及西方互動政治立場,渠相信伊朗應與所有國家互動。 萊希另於勝選記者會上表示,渠將不會與美國總統拜登會面,其外交政策將不會自JCPOA開始,亦不會被JCPOA所牽制,渠也將加強伊朗與全球所有主要國家的關係。萊希另對美國及西方送出訊息表示,倘渠將追求伊朗保守派3項經常重複原則-尊嚴、智慧與權宜的外交政策,其外交政策選項不受限制。
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0年6月23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495/P200號(商情文號:第495號) 商情本文: 英國出口融資署(UK Export Finance, UKEF)本(23)日公布其2020-2021年年度績效報告,其為英國對77個國出口之549家公司提供總額123億英鎊的資金,此為上個財政年提供資金之近三倍,支持多達10萬7000個就業人口,展現政府為英國出口業者提供有史以來最大的支持,UKEF支持的公司中有79%為中小企業。 英國政府於2020年4月推出臨時疫情風險評估機制(Temporary Covid Risk Framework),UKEF透過此機制為受疫情重創的出口業者提供73億英鎊資金,避免如Nissan汽車、easyJet廉航和英國航空公司等大型公司多達7萬1000個員工的失業風險。UKEF也透過支出17億英鎊投資有其史以來最大民用基礎建設項目,在開羅興建2條單軌鐵路,將可在12年來首次出口英國製火車。另透過輸出發展保證,也為主要出口公司提供總額76億英鎊資金。 UKEF已在去(2020)年12月承諾停止對海外化石燃料新項目提供資金支持,以落實強生首相提出之綠色工業革命10點計劃。針對上述承諾,國際貿易部次長Graham Stuart將在國際貿易特別委員會上宣布,UKEF已成立再生能源、資源和碳管理之管理團隊;該團隊將由20名員工組成,致力於確保UKEF增加在風電、太陽能、綠色氫能、彈性電網及核能退役等綠能部門的業務貢獻,以大幅提高英國公司參與國際項目的能力。UKEF亦在去年推出新業務,以提供更多公司全球化所需的資金,包括針對中小企業主設立的一般輸出措施(General Export Facility);據估計,過去2年來獲得UKEF支持的出口商(包括小企業)數量已增加一倍多。 英國出口商協會(British Exporters Association, BExA)聯合總裁Marcus Dolman表示,新支持方案如輸出發展保障措施及一般輸出措施已展現其對英國出口業者的價值,持續擴展UKEF的業務為將英國邁向綠色工業革命之關鍵。BExA將持續與UKEF合作開發業務,以為國內企業做足準備以在防疫措施解除後重返世界。
A:依據瑞士通訊社(SDA) 6月22日新聞報導,瑞士信貸銀行(Credit Suisse) 公布之2021年全球財富報告(Global Wealth Report 2021)顯示,瑞士2020年成人人均資產為673,960美元,為全球最高並較2019年成長11.7%。排名第2者為美國,其成人人均資產為506,420 美元,較2019年增加41,870 美元。排名第3者為香港,成人人均資產為503,340美元,較2019年減少了26,420美元。 整體而言,2020年全球總財富為 418.3兆美元,較2019年成長 7.4%,成人人均財富為79,952 美元,成長 6.0%。然而CS 報告顯示,美元貶值造成增長幅度高出 3.3%,若以2019 年之匯率計算,全球成人人均財富增長 2.7%。 由於財富增加,2020年全球百萬富翁數量達5,610 萬人,較2019年增加 520 萬人。該報告指出,2020 年為全球首次百萬富翁數目增加超過 1%。2020年瑞士成年人中百萬富翁比例近15%,為全球最高,2000 年時瑞士該比例僅3.6%。 另2020年全球資產超過 5,000 萬美元者為215,030 人,較2019年成長24%,為 2003 年以來之最高增長率,其中 3,300 人居住在瑞士。 CS 報告中預測未來5年全球財富預計將成長 39%,到 2025年將達 583兆美元。未來5年百萬美元富翁數量亦將增加近 50%,達到8,300 萬人。瑞士百萬富翁人數將達到 160 萬,增加 54%。 資料來源:瑞士通訊社(SDA) 日期:2021年6月22日
A:因捷克疫情大幅趨緩, 捷克政府原先規劃商店及餐廳從7月1日起擴大解封,將提前於6 月 26 日星期六陸續放寬。 以下為放寬措施 : 商店 • 防疫範圍新規是每10 平方公尺可容納一人。 餐廳 • 餐廳和夜店將允許現場音樂表演,但舞池仍不開放。 服務業 • 美髮、美妝或按摩店將不再限制僅能為一個客人提供服務的限制,也無需實名制了。 • 游泳池和養生保健中心的總容量將增加到 75%。 文藝活動 • 從 7 月 1 日起將開放 5,000 人以下的戶外活動,室內則容許2,000 名觀眾。 • 大廳人數限制提高至可容納人數的 75%。 • 民眾能進入觀眾席就坐。 • 參觀城堡的導覽團人數不再設限 10 人。 口罩 • 政府將在下週決定是否在商店或大眾運輸工具可配戴醫療口罩來代替N95型口罩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針對去(2020)年10月瑞典郵政電信局(The Swedish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Authority, PTS)決議禁用中國華為和中興電信設備一案,華為對此5G執照相關禁令提出上訴,斯德哥爾摩行政法院於6月22日做出最終裁定,正式確定華為無法參與瑞典5G電信設備建設,對於現存於5G設備中的華為零配件,均須於2025年1月1日前完成汰換。 早先中國當局前已放言,瑞典的決定將會自食後果,儘管目前仍不清楚確切影響,但瑞典電信設備商Ericsson早已警告可能不利該企業在中國的市占率,如果Ericsson在中國失利,可能造成該企業營業額損失高達8%左右。
A:綜合丹麥財經媒體於6月22日報導,經濟學者與丹麥央行於近期分別向政府建議提出使房地產市場降溫的想法。因應炙熱的丹麥房市發展, 由9位成員組成之丹麥系統風險委員會 ( Det Systemiske Risikoråd) 亦是政府的監督者, 於21日向政府明確提出房市降溫建議, 呼籲如果丹麥屋主的貸款比重超過 60%,屋主應無法獲得免分期貸款的機會, 這將增強屋主和丹麥經濟對房價下跌和利率上升的抵禦能力。 系統風險委員會早在 3 月的第一次會議就宣布“越來越擔憂”房價高漲,需要收緊,並將在 6 月的會議提出具體措施。 自此之後,房價進一步飆升。 根據 Boligsiden.dk 的數據,今年5 月與去年同期相比,房價漲 15.7%,公寓和度假屋的價格分別以爆炸性方式上漲 17.9% 和 26.4%。就房價而言,這是丹麥統計局自 2006 年(就在房地產泡沫破裂之前)以來的最高漲幅。 系統風險委員會提出其呼籲收緊政策的理由是,目前的極低利率意味著丹麥買主有寬裕的個人收入時,可以相對地進行大量借貸,而免分期貸款這一趨勢為造就房市炙熱的主因。 因此,要求償還抵押貸款債務是可以成為限制購屋者提供更高價的潛在約束性。 委員會亦指出,就以可支配收入與總債務比重可得知丹麥的屋主是世界上負債最多者之一。向負債最多的人要求分期付款,將增加這些房主的總房貸負擔,也限制借貸難度,從而也限制了對房價的出價。 儘管丹麥系統風險委員會提出明確的建議及丹麥央行行長 Lars Rohde主張應緊縮寬限期,然而,貿易和工業部部長Simon Kollerup 對委員會的提議提出書面回應:“政府預期與經濟學者持有相同看法,鑑於重新開放和預期利率將上升,因使價格將再次受到抑制。因此,我們沒有干預房地產市場的計劃。 " 渠並指出,近年來已經實施對支付的要求和緊收借貸風險最高的貸款限制。 我非常清楚政府進行干預會對那些夢想進入房地產市場的人產生影響,重要的是,我們應擁有健康的房市,但不發展成為過熱的房市,因此我們必須持續關注房市的發展。 貿易和工業部K部長現在有 3 個月的時間來遵循系統風險委員會的建議,或者解釋為什麼渠選擇不採監管機構之建議。
A:據媒體引用國際信評機構Moody's最新調查報導,由於海灣國家未普遍實施徵稅,儘管政府自2014年起持續推動經濟發展多元化,惟在財政收入不足的情況下,各國國仍將持續仰賴石油及天然氣等碳氫能源收益至少10年。 上述調查顯示,石油及天然氣在大部分海灣國家GDP占比約5分之1,在其整體出口占比超過65%,在其政府收入占比則至少為50%,比重仍相當高,因此若國際油價衰退便會立即影響國家收入,同時使經濟發展多元化因缺乏財源而受阻。 Moody's指出,2019年海灣國家之非碳氫能源稅收在非碳氫能源GDP占比平均僅為4%,與其他高收入經濟體的22%以上占比相比,顯示上具極大徵稅空間,此與海灣國家為君主制有關,國家對人民係社會契約關係,國家給予人民福利及有限的權力,而人民享有一定的福利卻盡有限的義務。 Moody's並指出,若國際油價維持平均每桶55美元以上,則碳氫能源收入在海灣國家GDP占比仍將為比重最大及政府財源最大者,而此一趨勢預估至少維持10年。
A:據媒體引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阿布達比海關數據報導,沙烏地為阿布達比去(2020)年最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達444.3億迪拉姆(約121億美元),其中,阿布達比自沙烏地進口114.7億迪拉姆、對沙烏地出口330億迪拉姆;至於此間阿布達比之非石油貿易額則為2.012億迪拉姆。 上述數據亦顯示,COVID-19疫情使阿布達比海關加速數位化作業,去年共有逾100萬筆數位通關作業,而阿布達比推動海關作業全面自動化則有助簡化通關及加速對外貿易。
A:據媒體報導,沙烏地中央銀行轄下之金融支付機構Saudi Payments頃與國際信用卡公司Visa合作推出一項低成本之無接觸支付技術,供微型及小型企業使用手機接收交易款項。該系統解決方案名為Tap to phone,採用近場通訊技術(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用戶間僅需將彼此的智慧型手機互相輕觸即可完成交易,無需投入額外經費購建交易時點(point of sale)裝置。 Saudi Payments總經理Fahad Al-Akeel對此表示,上述新服務係沙烏地透過創新技術推動金融制度現代化之一環,亦為沙烏地2030願景政策(Saudi Vision 2030)推動數位化措施之一,而COVID-19疫情加速無接觸及無現金式支付交易迅速成長。渠並表示,根據Visa公司最新調查,目前沙烏地有超過50%之小型企業有意使用類似上述之低成本支付交易解決方案。
A:據沙烏地政府公報本(2021)年6月22日公告,為刺激出口成長,沙國對外貿易總局(General Authority for Foreign Trade)頃與中國大陸、澳洲、英國、印度、巴基斯坦等5國其他非阿拉伯國家重啟FTA談判。該局亦已指示沙國商工總會(Council of Saudi Chambers)與國內民間企業針對擬向該等國家輸出之商品及服務及其預估出口值進行討論。 據悉,沙烏地主要係推動可產生重大經濟效益之中大型及超大型企業對外出口,其中包括陸、海、空運輸業;批發、零售及連鎖事業;會計、法務、工程、醫療、電腦等專業服務業;銀行、保險暨金融服務;通訊服務等業別,亦包括郵遞、快遞、媒體、旅館、營造暨發包、教育暨訓練、觀光暨旅遊、環保、娛樂等業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