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6.07 PAP, The First News 根據波蘭新政(Polish New Deal)計畫,波蘭總理Mateusz Morawiecki宣布一項 2000億波幣(444 億歐元)的公路和鐵路基礎建設投資計畫。Morawiecki總理表示,鐵路需要想像,也關係到整體經濟計畫的實施。Morawiecki總理6月7日週一在簽署有關開始建設華沙Zachodnia站高鐵第一段的合約之前表示,這就是波蘭新政的計畫,而中央運輸樞紐(CPK),意即具有鐵路及公路基礎建設的中央機場就是該計畫的一部分。 Morawiecki總理補充表示,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波蘭全國的投資肯定會超過 2000 億波幣(444 億歐元)。Morawiecki總理表示,根據該計畫,整個波蘭的鐵路連接架構將進行徹底重建。波蘭有很多事務要解決、要改進、要投資。針對在 Covid-19大流行後重振國民經濟的波蘭新政計畫設想將對公共基礎建設進行重大投資,並將對稅賦及醫療保健系統進行徹底改革。此新政計畫是領導政府之法律與正義黨(Law and Justice ; PiS)的旗艦計畫。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n-tv.de) 文號:1104060016號 德國的汽車需求繼去年的低迷之後再次回升。根據德國聯邦車輛運輸管理局(Kraftfahrtbundesamt;KBA)資料,5 月份約有 23萬600 輛註冊新車,數量比疲軟的前一年同期增加 37%,但增幅不如 4 月份高,當時新車註冊量在一年內幾乎增加一倍。2020 年 4 月,汽車生產及貿易因新冠大流行影響而停滯不前。 德國VDIK 進口商協會表示,危機遠未結束。理事長 Reinhard Zirpel 解釋,高增長率不應掩蓋汽車市場仍然明顯疲軟的事實。自今(2021)年年初以來,新註冊量仍較長期平均水準低16%。鑒於新冠感染率下降,Z理事長呼籲對全國境內的汽車經銷商開放。另據汽車工業協會 (VDA) 的說法,汽車生產亦出現疲軟。雖然5月份生產約25萬100輛汽車,比去年5月份增加58%,但仍明顯低於危機前的水準。 除Mercedes-Benz品牌銷售下降14.8%以外,其他德國品牌 5 月份的銷量均有所增長。其中BMW增幅 92%;市場領先品牌VW增長一半以上;屬於法義 Stellantis 集團但位於德國Rüsselsheimer的Opel品牌增長約 42%;Audi的新車註冊量也增加三分之一。 電動汽車持續蓬勃發展,純電池驅動汽車的銷量成長五倍,約達2萬6,800 輛。油電混合汽車一年內銷量成長四倍,計達 2萬7,200 輛。汽油車在新登記車輛中的比例小幅上升至 37.7%,而柴油車的需求則再次下降,占比降至 22.3%。所有新註冊車輛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近五分之一,達到每公里 125 公克。整體而言,2021年前五個月德國新車註冊量攀升 12.8% 約達 112 萬輛。
A: 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報導,土耳其天然氣配銷協會(GAZBIR)主席Yasar Arslan表示,土耳其在黑海發現天然氣並藉以生產每年200億立方米(BCM)天然氣,將減少該國每年60億美元天然氣進口所需。 土耳其去年於黑海離岸約170公里處,由Fatih鑽探船發現薩卡里亞天然氣田之藏有405億立方米Tuna-1天然氣井後,持續鑽探試井。此為去年世界上最大的離岸天然氣發現,也是所有發現中最大者。A主席表示,全球去年10個最大天然氣發現總量約為3.2兆立方米,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獲得達2.3兆立方米的最大發現量,而俄羅斯發現220億立方米。 在土耳其於黑海所發現的405億立方米天然氣之後,Fatih鑽探船繼續鑽探Turkali-1號及Turkali-2號試井,以及位在Sakarya天然氣田北邊部分的Amasra-1號探勘井。Fatih目前正在鑽探Turkali-3號試井,而另一艘鑽探船Kanuni號則正在進行Turkali-2號井的完成測試。 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本(6)月4日宣布Fatih號鑽探船在Amasra-1號井發現135億立方米天然氣,此使得土耳其在黑海的天然氣發現升至540億立方米。 自Tuna-1井天然氣發現而來的15億立方米產量可滿足2020年土耳其年用量需求48.2億立方米的30%,也能滿足所有住家25年的使用量。A主席強調,新天然氣田的發現足供土耳其3年的總天然氣需求。 土耳其國家石油公司(TPAO)在一項新天然氣探勘的聲明中表示,在Amasra-1號井位於水深1,938公尺處及總深度3,850公尺的新發現將納入Sakarya天然氣田開發計畫中,該計畫包括海床天然氣生產系統的建設、在Fiyos工業區的天然氣處理中心、以及連接這些設施的管線。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n-tv.de) 文號:1104060015號 數月來,汽車製造商一直感受到晶片危機的壓力,且短期內似乎沒有改善。正如Business Insider商情網援引相關報導,總部位於Stuttgart的德國汽車製造商Daimler預計,最嚴重的晶片短缺最早要到今年年底才能克服,內部規畫甚至預期情況要到明年年中才會恢復正常,企業員工的短時工政策很可能因此將實施到 2022 年年中。 Daimler不久前才結束Rastatt及Sindelfingen兩地工廠數千名員工的短時工。同時間,其他汽車製造商的產量持續減少中,如Audi 因晶片危機,甫於今年5月臨時通知Ingolstadt的數千名員工採行短時工。母集團Volkswagen也因缺少晶片及其他電子零件而多次減產,並宣布短時工。 儘管今年第一季的利潤創下歷史新高,但Volkwagen汽車仍宣布本月面臨的不利因素。VW財務理事會 Arno Antlitz 預測,整個行業的半導體供應不足將在第二季產生比以前更顯著的影響,並對獲利造成壓力。主要供應商之一的Continental汽車零配件商財務負責人Wolfgang Schäfer亦坦言,供應瓶頸要到下半年才能消退,第二季很可能是短缺高峰,之後情況將好轉。 Daimler汽車發言人表示,形勢變化動盪,無法預測影響。該集團將與直接供應商及半導體供應商保持密切聯繫,並在必要時調整各地工廠的營運模式。 世界各地的汽車製造商受到電子晶片危機的影響尤其嚴重,爰自新冠危機爆發以來,供應商主要向電腦製造商及消費電子產品供應商出貨。當2020年底汽車業需求恢復超乎預期、急需晶片時,產能無法及時因應。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tagesschau.de) 文號:1104060014號 經過漫長的新冠疫情大流行後,德國就業市場再次出現曙光。今年5月春季復甦延續,失業人數明顯下降。根據德國聯邦勞工局資料,約有 270 萬人失業,比 4 月份減少 8萬4,000 人,與一年前的 5 月份相較更少了12萬6,000 人。目前失業率下降 0.1 個百分點至 5.9%。 另據統計,今年5月份計有65萬4,000 個職位空缺,數量比一年前增加7萬個。 德國聯邦勞工局局長Detlef Scheele 表示,上述發展為就業市場全面改善的第一個跡象。儘管新冠危機所帶來的影響仍然非常明顯,但正持續減少中。 此外,短時工的情況也明顯減少。在今年5 月 1 日至 26 日期間,企業登記從事短時工的人數僅9萬6,000 人。不過根據經驗,實際申請短時工的人數會少於預先準備的登記人數。 2021 年 3 月,德國實際支付之短時工福利人數計達261 萬人,為 2020 年 11 月再次實施新冠封鎖以來的首次下降。在2020 年 4 月時的新冠疫情高峰時期,德國計有近 600 萬人請領短時工福利。 短時工的相關申請數據最快於兩個月後才公布。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tagesschau.de) 文號:1104060009號 過去一個月來,德國建築材料的短缺問題明顯愈發嚴重。根據德國Ifo研究案的一項調查顯示,43.9%的建築施工(Hochbau)企業在及時採購建築材料時遇到問題,比4月份的23.9%多出近一倍。至於對土木工程(Tiefbau)的影響則少些,5月份表示遭遇瓶頸的企業比例為33.5%,4月份則只有11.5%。儘管ifo專家Felix Leiss表示,營建業的產能利用率仍然很高,但供應瓶頸問題仍令越來越多的公司感到憂心。 此外,原材料價格也迅速上漲。L專家表示,近幾個月來鋸木價格幾近暴漲,鋸木廠追趕吃力。鋼鐵價格也大幅提高,絕緣材料及各種塑膠製品也供不應求。 螺絲製造商也擔心供應瓶頸。螺絲批發商貿易協會(FDS)理事長Volker Lederer受訪於德國商報(Handelsblatt)時表示,高產能利用率、原材料短缺及物流問題已令國際供應鏈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亂。渠警告,倘歐盟現在也對從中國進口的鋼鐵緊固件徵收額外關稅,恐將會引發一場大風暴。 歐盟執委會目前正在審查對中國供應商徵收反傾銷稅,並打算在6月22日之前宣布是否將徵收臨時懲罰性關稅。L理事長警告,此舉將令中國生產商供應歐洲更加困難,為了避免歐洲生產線的損失,境內經濟需要含中國在內的整個亞洲採購市場的能力。 德國營建業總會(HDB)Stephan Rabe對Reuters新聞社表示,建築業正正密切注意發展,但尚未出現訂單損失,訂單情況穩定。今年3月,企業訂單積創下620億歐元訂單紀錄,企業產能利用率良好。到目前為止,HDB預計今年的銷售額將停滯不前。Rabe表示,如果供應瓶頸影響持續到年中以後,材料短缺加劇,整個建築工地必須關閉,價格繼續上揚,則負面影響顯現,預期銷售恐無法維持。 供應瓶頸造成的問題在德國整體工業中繼續擴大。IHS Markit研究院的經濟學家Phil Smith表示,這期間有80%的製造商反映原材料的交付時間更長。該研究院每月針對數百名經理進行調查。越來越多的公司抱怨由於被迫停工,對生產及新業務產生負面影響。
A:出處:Silicon Canals , 2021/06/07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鹿特丹市啟動新 1 億歐元能源轉型基金 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荷蘭鹿特丹市與西荷蘭經濟發展單位Innovation Quarter 共同於6月3日啟動1 億歐元鹿特丹能源轉型基金,旨在加速該市能源轉型並促進經濟發展。 鹿特丹市與Innovation Quarter發出一份聲明表示,1 億歐元的能源轉型基金將通過投資推動變革的創新企業來加速能源轉型,亦將使該市加快自新冠疫情危機中復甦。 為加強循環經濟並使鹿特丹的能源生產、基礎設施和使用更具永續性,企業可申請 100 萬至 1000 萬歐元的資金,項目包括大規模儲能、工業加工和運輸的電氣化、回收塑膠製品的新技術及建立氫氣基礎設施。 Innovation Quarter 的基金經理 Rafael Koene 表示,非常重視企業是否可以開發出能夠改善世界未來的技術。作為投資者,Innovation Quarter 有長期的關注和持續的承諾,鹿特丹能源轉型基金將特別投資於因技術、資本密集度或投資回報時間而面臨較高風險,難以獲得資金的創新型資本密集公司。 鹿特丹能源轉型基金部分來自能源公司 Eneco 的營收,它是一個循環基金,所有投資利潤將流回基金用於新的投資。
A:出處:Ducth News , 2021/06/07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支持 G7 解決避稅問題新提議,並將敦促歐盟採納 荷蘭新聞Ducth News報導,荷蘭財政部長次長 Hans Vijlbrief稱, G7 解決避稅問題的新提議,與荷蘭最近採取的諸多措施一致。荷蘭支持該提議,並將盡一切努力敦促歐盟採納。 6月5日G7達成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解決避稅問題新提議,旨在減少大公司將利潤轉移到避稅天堂,並確保其繳納更多的稅,此外,G7 國家亦同意支持全球最低企業稅率至少為 15%的提議。 新提議聚焦於規模最大、利潤最高的跨國企業,主要針對例如 Facebook 、Google等在全球營運,並使用複雜的子公司網避稅的科技巨擘。 長期以來,荷蘭一直被認為是跨國公司的避稅天堂, 國際非政府組織稅收正義網公佈的一份報告指出,只有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和百慕達在幫助跨國公司避稅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報告稱,荷蘭法律允許將利息、權利金和股息轉移至他處,為荷蘭排名居高的原因之一。 上月,總部位於澳大利亞的稅務研究機構 Cictar 發佈的另一份報告顯示,出租車和送餐服務巨擘Uber於 2019 年通過荷蘭 約50 家空殼公司轉移了 58 億美元。 然而,荷蘭財政部聲稱,政府在打擊避稅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並指出涵蓋利息和權利金的新規則,以及 2024 年前將做出的其他更多改變。
A:法國雷諾(Renault)集團於本(6)月3日宣布與美國氫能巨擘普拉格能源(Plug Power) 合資成立氫能車公司Hyvia,雙方各擁50%股權,在法國境內開發生產使用氫能動力之輕型商用車輛。Hyvia 總裁David Holderbach指出,合資企業之名稱係結合氫氣縮寫(Hy)與拉丁文道路(via)之意,盼打造法國氫能車產業生態體系並於2030年取得商用車輛三成市場佔有率。新合資公司員工人數預計於本(2021)年底前達80名,2022年則增加至100名左右。儘管雷諾汽車並未透漏投資規模資訊,法媒引述內部消息來源指出,第一階段投資金額約數千萬歐元。 Hyvia在法國境內將佈署4據點,其中3處在大巴黎地區(Ile de France)包括:(一) 總部將設於雷諾多功能車輛工程部門所在的Villiers-Saint-Frédéric(Yvelines省)、(二)燃料電池與充電站生產設於Flins (Yvelines省)及(三)雷諾集團位於Gretz-Armainvilliers (Seine-et-Marne省)子公司PVI則負責燃料電池整合。法國東部Batilly (Meurthe-et-Moselle省)則負責首批氫能車 Master系列之組裝作業,預計本年底可交貨上市。H總裁表示,注重環保減排之物流企業或地方政府運輸主管機關均為其潛在客戶,並稱其氫能商用車續航力可達500公里,加氫充電時間僅須短短3分鐘,可大幅提升商用或交通車隊之調度效率。 法媒分析,氫能車具有可快充與高續航力之優勢,惟目前技術尚遠不及電動車成熟,有不少車廠已就重型車輛展開相關實驗。美商普拉格能源即為產業先驅,擁有4萬組堆高機用氫燃料電池及110 座氫能充電站網路。 謹查,雷諾汽車前已佈署氫能車領域,包括曾與米其林集團與法國汽車零配件供應商佛吉亞(Faurecia)合資之Symbio公司合作雷諾Kangoo氫動能車款。
A:依據瑞士20分鐘報(20 Minuten)6月5日新聞報導,七大工業國組織(G7)針對全球最低企業稅議題達成一致意見。G7就全球公司最低稅率為 15% 目標的看法達成一致。。KPMG會計顧問公司表示,瑞士公司的平均企業所得稅率略低於15% 的最低稅率,若該稅率通過將對瑞士26個邦中之18邦造成影響。例如楚格邦平均企業稅率約為11.9%,這意味著國際大公司的最低稅率需要調整。 各邦將不得不向國際公司要求更高的稅收。 瑞士財政部長Ueli Maurer表示,若瑞士通過二氧化碳消費稅則可能無需調整企業稅率。KPMG稅務專家 Stefan Kuhn 表示該策略之可行性尚不明朗。 瑞士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之一,OECD最早將於本年夏季做出最終決定。 資料來源:瑞士20分鐘報(20 Minuten) 日期:2021年6月5日
A:資料來源 : 挪威新聞摘要 (PS Norway)、挪威政府官網 (Regjeringen) 英國是挪威主要的貿易國家之一,在其正式脫歐後,近日挪威與已與英國就自由貿易協定完成談判,挪威政府預期國會可於6月18日休會前核准通過該FTA。 根據挪威官網資訊,此FTA的重要優先原則是,保障挪威公司可如同歐盟企業取得一樣條件進入英國市場。挪英FTA將確保延續原本的貨品零關稅;確保挪威出口企業在動植物防疫檢疫和技術性潛在貿易障礙等相關規定,取得與歐盟出口企業相同平等的條件,使挪威出口企業在英國市場具競爭力;確保延續脫歐前挪威出口英國漁產的零關稅協議;確保挪威畜牧業乳製品肉製品的出口條件;確保挪威服務貿易和投資,在英國市場取得與歐盟競爭企業同等條件。
A:資料來源 : 挪威政府官網 (Regjeringen) 由領土位於北緯66.5度(北極圈)以北的環北極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丹麥、芬蘭、冰島、俄羅斯、瑞典與挪威等8國所建構的北極理事會(Arctic Council),日前於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召開部長會議,通過北極理事會策略計畫(Arctic Council Strategic Plan),針對北極地區的氣候變遷、環境保護和永續經濟發展,訂立一個願景和七個政策目標、以及相關執行計畫,期間自2021至2030年,盼為實現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的區域合作重要工具。 該 計畫願景為2030年的北極,為和平兼具建設性合作的環境生態關係穩定區域,當地居民(包括原住民)享有其權利與福祉,外界尊重北極環境的獨特性和脆弱性,由北極國家持續在多邊場域為北極發聲,以解決當地易受氣候變遷影響的問題,維護北極的活力、繁榮永續的社會與經濟發展榮景。七個政策目標包括北極氣候( Arctic Climate)、健全且具韌性的北極生態系統(Healthy and Resilient Arctic Ecosystems)、健康的北極海洋環境(Healthy Arctic Marine Environment)、永續社會發展(Sustainable Social Development)、永續經濟發展(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知識與溝通(Knowledge and Communications) 及更有力的北極理事會(Stronger Arctic Council)。 與會的挪威外交部長Ine Eriksen Søreide指出,所有北極區域的國家均依賴海洋資源,挪威大部分海洋面積都在北海,且有9%挪威人口生活在北極地區,對海洋依賴度更甚其他國家。另海洋在全球永續能源、運輸、糧食、醫療及就業等方面重要性與日俱增的同時,海洋亦承受來自氣候變遷、污染、過度捕撈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等壓力與威脅,其中海洋塑膠垃圾問題日益嚴重,對海鳥和海洋哺乳動物構成極大威脅,挪威對於維護海洋環境責無旁貸。因此,挪威將負責兩個北極海洋塑膠垃圾的執行計畫,一是制定更有效的措施防止漁具遺落,另一是側重清理北極沿海地區,以期促進各方發展海洋環境區域合作,增加對北極地區塑膠的認識,並採取行動減少塑膠污染,共同保護北極環境。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數位音樂公司Spotify和電信巨擘Ericsson一直被認為在歐盟總部所在地布魯塞爾中,針對科技議題最具遊說影響力的瑞典企業。近期因為歐盟的永續能源投資分類法案和綠色交易(Green Deal)議題,已促使更多瑞典企業執行長前往布魯塞爾會見歐盟官員,以便在即將決策的政策上提出自己的意見。 然而,瑞典在布魯塞爾的遊說戰爭中仍未佔有重要地位,企業的遊說興趣也大相逕庭。
A:參考資料:The Irish Times 日期:110年6月7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440/P200號(商情文號:第440號) 商情本文: 英國財政部長Rishi Sunak表示,G7於6月5日會議提議按國家或地區徵收至少15%的全球最低公司稅,以為全球各地的公司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愛爾蘭財政部長Paschal Donohoe指出,此提議可能使愛爾蘭財政每年損失多達20 億至 24 億歐元的企業公司稅,但此約 20 億歐元的年損失已被包含在政府的經濟假設之中;該損失約占2021年建築房屋財政總預算的三分之二,或約占年度教育總預算的四分之一。Donohoe部長以歐元區財長主席身份出席會議,渠表示已模擬上述提議對愛爾蘭的影響。此提議必須在未來數月內獲OECD批准才得以生效,Donohoe部長已在與歐盟成員國及美國的談判中,力爭保持愛爾蘭 12.5% 的公司稅率。 另一方面,Donohoe部長堅信,儘管全球公司稅的改革可能造成負面影響,跨國公司仍應將選擇留在愛爾蘭,例如儘管新冠疫情仍持續發威,今年在愛爾蘭已有外商直接投資。渠對愛爾蘭的未來和經濟非常樂觀的原因有兩個:首先,外資在愛爾蘭的投資之長久性,愛爾蘭內的大部分外商直接投資已有數十年的投資基礎,已融入愛爾蘭的實體基礎建設。第二,前來愛爾蘭投資的外商皆可見愛爾蘭政府向來的透明度。 G7集團表示,全球公司稅應以經營地課稅,以防止跨國公司在國家間轉移利潤以削減稅收。OECD針對此問題的會談已歷經一段時間,試圖在全球稅收改革方面達成協議。G7集團於6月5日達成的協議將在 7 月於威尼斯舉行的 G20 會議上進行討論,可望在秋季前可在細節處達成協議。 另G7 尚同意讓公司以一標準方式申報其對環境的影響。多年來,已開發國家一直努力商定向Google、Amazon和Facebook等大型跨國公司課更多稅收,主要原因在於上述跨國公司很少或不在其納稅的司法管轄區登記利潤。美國拜登政府提出 15% 的最低全球公司稅標準,雖仍略高於愛爾蘭等國家的水平,但低於 G7集團原提倡的最低標準,才為陷入僵局的談判注入新動力。
A: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日期:110年6月7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441/P200號(商情文號:第441號) 商情本文: 為配合英國政府訂下的2050年淨零碳排放的目標,高碳排的鋼鐵產業面臨設備轉型的鉅額投資與3萬3000名勞工的工作保障問題。鋼鐵業者呼籲政府該提出更明確的產業轉型政策。 英國氣候變遷委員會指出,鋼鐵業者必須在2035年就達到淨零排的目標。政府強調鋼鐵產業對於脫歐後的英國而言,更加舉足輕重,但是國內業者表示,面對國際間的低價競爭,產業發展越顯困難。 來自英國鋼鐵研究機構材料加工研究所(Materials Processing Institute)的Chris McDonald指出,英國要發展綠能鋼鐵,至少需要投資60至70億英鎊,仰賴政府支持建設基礎建設。業界擬於今年秋天向政府提出產業轉型計畫,政府則表示將與業界密切合作,輔導產業轉型。 中國敬業集團(Jingye Group)於2019年11月收購英國鋼鐵公司時,承諾接下來的十年將投資超過12億英鎊用在設備升級,但目前僅提出1億英鎊的計畫。英國商業能源與產業策略部(BEIS)於今年三月公布企業減碳策略,承諾將與業界密切合作,協助產業轉型。政府表示已經規劃3億1千5百萬英鎊的企業轉型基金,以協助業者採用節能設備,以及2億5千萬英鎊的乾淨鋼鐵基金,補助業者採用低碳鋼鐵生產設備。政府也將再次檢視碳邊境稅的機制。 減碳鋼鐵生產設備代表需要極大的用電量。目前英國兩個最大的鋼鐵公司為位在英格蘭東北Scunthorpe的英國鋼鐵和位在威爾斯Talbot港的塔塔鋼鐵(Tata Steel),他們很快就必須決定,是否繼續維持現有設備,或是全面轉換為科技生產。另一個可能的做法是購買新的電弧爐(electric arc furnace),融化金屬廢料來煉鋼,而不是從金屬原料提煉,比起高爐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少一些。位在約克郡南部Rotherham的Liberty鋼鐵公司已經全面採用電弧爐。 如果採用再生能源發電,電弧爐製鋼有可能達到淨零排,但是鋼成品將不能使用在某些重要的應用上,可能影響英國的鋼品產能。此外,推廣使用電弧爐必須確保國內有足夠的金屬廢料可供使用。政府推廣氫能製鋼,也需要建造基礎設備,這不是任何單一公司能夠做到的投資。 英國能源與氣候智庫(The Energy and Climate Intelligence Unit,ECIU)最近發表的報告指出,在發展清淨鋼鐵方面,英國落後歐洲。目前歐盟進行23個氫鋼鐵計畫,德國的氫能策略最為積極,已規劃90億歐元經費支持。 這也點出另一個更大的轉型問題,一旦鋼鐵的產製更有效率,更綠化之後,勢必將減少工作機會。鋼鐵工會秘書長Roy Rickhuss表示,企業願意配合減碳政策,但也希望能有一個更加公平正義的產業轉型,呼籲政府提出計畫,重視鋼鐵勞工權益。
A:參考資料:The Guardian 日期:110年6月7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439/P200號(商情文號:第439號) 商情本文: 根據針對倫敦證券市場股市的分析,外資持有英國66%的上市股票,高於 2019 年的 64%。Orient Capital諮詢公司表示,歐洲資金增持在過去2年來增加最多,領先美國投資者和中國基金。英國退休基金目前則僅在倫敦股市占 2% 的比例,其在2013 年時曾擁有約8%的倫敦上市股票,8年來減少四分之三。美國投資金基金為英國股票的最大股東,主要由美國共同基金控管,其現持有的英國股票比英國信託集團持有的更多。Orient Capita諮詢公司全球執行長Alison Owers表示,英國股市與全球領先股市一樣,由大型跨國公司主導,由於跨國公司的業務遍及全球,因此投資者不會只考慮國內上市的公司,正如倫敦股市市場的外資占據主導地位,英國投資者也在發展國際多元化,流入全球信託資金遠超過投資以英國為重點的資金。 英國退休金專家John Ralfe表示,上述分析強調基金經理人在投資退休金儲蓄時,放眼全球的趨勢。而英國退休金集團對國內企業持股比例較低,也不意味其不會透過其他方式投資國內,該等養老基金尚可透過購買債券和投資基礎建設向英國企業提供長期貸款。 歐洲投資者在過去2年中大幅增加其英國的股票,目前持有19%的股份,高於 2019 年英國脫歐公投後的15%之低點。另外,中國公營企業也在倫敦進行大量投資,持股比例從 2019 年的 0.7% 增加至 2021 年的 1.7%,增加一倍之多。外資最感興趣的領域,包括英國上市的礦業、醫療保健和消費品公司。Orient Capita諮詢公司Owers執行長認為,由於英國投資者放眼更遠的市場,以尋找最佳機會並極盡發揮多元化好處,同時外資便也流入英國。
A:參考資料:The Telegraph 日期:110年6月7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438/P200號(商情文號:第438號) 商情本文: 針對英國鋼鐵產業的關稅保護措施決策最早將於本周出爐,國內鋼鐵產業可能將面臨廉價進口鋼鐵的競爭。鋼鐵業者擔心,國際貿易部長Liz Truss將依照其獲得知初步建議,把大量產品從進口保護措施清單中移除,此將對國內鋼鐵業造成重大威脅,使之無法對抗廉價進口鋼鐵而導致生產過剩等問題。 國際貿易部新成立的英國貿易救濟局(Trade Remedies Authority,簡稱TRA)負責保障英國產業免受不公平的海外競爭影響;TRA上個月發布初步報告,建議保留 10 項鋼鐵保護措施3年,並放棄其他9項保護措施。 英國鋼鐵協會(UK Steel)指出,取消9項保護措施將導致 33% 的進口鋼鐵不受其管制。在實施鋼鐵保護措施前的 5年,英國鋼鐵進口激增 25%,而來自歐盟以外的進口更以56%的速度快速成長。國內鋼鐵業希望保護措施全部保留,因為即使取消一部分也可能導致國內產業受到根本破壞。然而,拒絕 TRA機關的提案可能導致所有保護措施完全被取消,因為 Truss 部長僅有否決權或接受建議的權力。英國鋼鐵公司總經理Gareth Stace表示,TRA機構的初步建議令人非常擔憂,在美國和歐盟等其他鋼鐵市場完全保護國內產業之際,英國若取消國內鋼鐵保護措施將對國內產業造成巨大傷害。 英國鋼鐵保護措施3年前根據歐盟規則被引入國內,在英國脫歐後轉成英國法律;然而,該法即將在英國失效,目前正針對應保留或取消進行研討。該保護措施涵蓋 19 種不同的鋼鐵材料,包括 253 種產品,涉及汽車、家用電器、建築用鋼筋和管材等;外國業者一旦達一定的進口配額,就會開始被徵收25%的關稅,以保障國內鋼鐵業。Truss 部長曾表示,希望英國有更大的權力在未經 TRA機關許可下實施貿易保護措施。 關於此保護措施的決定也被視為英國脫歐後貿易政策的關鍵挑戰。鋼鐵工人工會團體營運總監Alasdair McDiarmid抨擊政府,目前為英國脫歐後政府首次對國內鋼鐵業的承諾考驗,政府卻失敗了;政府對國內鋼鐵業有許多溫暖話,但到了緊要關頭仍使鋼鐵業面臨廉價進口產品的災難性衝擊之威脅。針對此消息,英國國際貿易部不予置評。
A: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日期:110年6月7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437/P200號(商情文號:第437號) 商情本文: 英國政府於6月4日同意與挪威和其他歐洲經濟區(EEA)國家間貿易協定,包括冰島及列支敦斯登(Liechtenstein),將削減起司、豬肉和家禽產品的關稅,開放數位服務。其中,4種英國起司,包括2種切達起司、Wensleydale起司及傳統威爾斯 Caerphilly起司將列入挪威外國起司免關稅名單,此關稅目前高達 277%;另該協議亦有助於使英國的專業資格在EEA經濟區受到認可。儘管上述協議條款仍不及英國作為歐盟成員的利益;英國在2020 年與EEA經濟區國家的貿易額達 220 億英鎊,其中與挪威的貿易額便占 200 億英鎊。英國國際貿易部指出,此協議也將降低魚類產品關稅,且更加促進英國與挪威、冰島和列支敦士登之間的貿易,深化已高達 216 億英鎊價值的貿易夥伴關係。 智庫歐洲改革研究中心(Centre for European Reform)高級研究員Sam Lowe指出,若將UK-EEA協定與一般自由貿易協定相比,確實提高某些領域標準,例如專業資格的互認機制;但若將此與英國脫歐之前的貿易關係相比,尚無法提供相同水平的經濟自由及利益。 挪威政府表示,UK-Norway協定雖不如預期得好,但仍是挪威與單一國家達成之最全面的貿易協定。挪威總理Erna Solberg補充,該協定仍存有兩個方面問題:第一,規則變化是動態的,如同挪威與歐盟的協定,意味著如果發生變化,便會自動更新;第二,邊境獸醫規範仍將導致一些公司的額外成本。貿易協議在於給予及獲取,挪威漁業在英國獲得更好的進口市場,而倫敦也在農業方面贏得挪威的小讓步。 但在挪威的選舉年中,中右翼政府落後於受農民歡迎的大黨中左翼反對黨,挪威政府曾拒絕在牛肉和起司方面做出重大讓步,此兩類商品一直受其貿易保護主義影響,對相關進口商品徵收近300%的關稅。英國為挪威最大的貿易夥伴,主要在於天然氣出口,而挪威國有Equinor能源公司正計劃在英格蘭東北部建立大型潔淨氫能項目工程。 冰島外交部長 Gudlaugur Thor Thordarson 亦指出,與英國的協定為其優先事項之一,對冰島的企業及民眾皆極為重要;並將為冰島首次簽署談及包括性別平等和賦予女性商業權力的協定。
A:依據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引述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於本(7)日發布歐洲外資吸引力調查(EY Europe Attractiveness Survey),2020年法國維持其歐洲第1大外資流入國地位,當年度共985外資投資案件,領先英國(975件)及德國(930件),並創造超過3萬個就業機會。法國財經部長Bruno Le Maire認為,法國持續對於外資極具吸引力,可歸功於馬克洪總統上任後所推動提升國際競爭力之經濟改革措施,顯見法國經濟活力。安永調查報告係於本(2021)年3、4月間針對全球550家各型企業所做之研究。 然而,相較於歐洲國家2020年外資投資案件平均衰退13%,法國下滑幅度卻達18%,主要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較為嚴重,且法國吸引研發中心及營運總部進駐成果亦下降。競爭對手英國(-12%)及德國(-4%)與法國相比,則更加具有韌性,德國甚至在吸引力方面已恢復疫情前水準。 安永表示,受調查外資企業於幾個月前表示,刻審慎評估各歐洲國家所採取的經濟振興措施,以作投資最終決策。儘管88%受調企業認為法國經濟振興措施成效為歐洲之冠,但傳統上經濟主力產業包括汽車、航太、設備及產業服務等,受疫情衝擊最為嚴重。 基此,投資人普遍採取觀望態度,44%受調企業表示,2021年將縮減法國投資計畫之規模,14%企業則選擇延期落實投資計畫,此外70%受調企業表示至少至2022年前,投資活動將不會恢復疫情前水準。 調查指出,影響2021年歐洲投資吸引力主要因素包括:(一) 疫苗對變種病毒有效性之不確定性將影響經濟復甦之短期風險,以及全球各國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包括貿易保護主義、關稅調整等)之長期風險。(二)美國大規模經濟刺激計畫可能讓投資人目光轉移。(三)歐盟下世代復甦基金推動綠色及數位轉型之成果,仍待密切觀察。安永建議歐洲各國政府應致力於創造更令投資人安心之投資環境,以符合其對政策透明度及可讀性的期待,並強調新興技術及數位化、永續性、投資獎勵及稅負簡化與透明化等為投資人最關注之議題。安永亦警告法國政府,在推動提升法國外資吸引力時,不應過度強調主權優先。
A:資料來源: Romania-Insider.com 日期: 2021年6月7日 羅馬尼亞2021年4月零售額年增42.7%,主要由於去年同期封城之低基期效應,當時銷售額年減19.4%。 食品銷售年增21%,非食品銷售年增63%,燃料銷售年增56%。 更令人鼓舞的是,2021年4月與2019年4月過去兩年計算的成長率(過濾掉去年封措施的影響),已連續第3個月呈現穩定(月成長率約7.2%,4月為7.3%),其與危機前時期增長率相差不遠(2020年2月高峰值為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