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出處:NIS News Bulletin, 2021/06/02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允許新創企業以股票支付非歐盟外籍員工 荷蘭新聞公告NIS News Bulletin報導,荷蘭社會部長 Wouter Koolmees於6月1日致函眾議院指出,荷蘭將成為第一個降低新創企業僱用外國員工最低工資標準的歐盟國家。 根據新訂的「新創企業必要員工居留許可辦法」,新創企業支付給非歐盟國家員工每月最低工資可由4,752 歐元,調降至2,497 歐元,惟必須分給員工至少 1% 的公司股份,作為補償。 荷蘭政府此項新規定旨在確保新創企業能吸引足夠的人才,且不會面臨人員流動的問題,該規定目前處於試點階段。 根據荷蘭社會部的定義,新創企業為在荷蘭市場上開發新產品或服務、使用新技術或擁有新的工作和組織方式的公司,員工上限為 15人,最多可為 5 名來自非歐盟國家的員工申請必要新創員工居留許可。 本項規定於今年6月1日起立即生效,將暫時實施至2025年底,屆時將依據實施成果,決定是否轉為永久政策。
A:參考資料:The Irish Times 日期:110年6月2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423/P200號(商情文號:第423號) 商情本文: 根據愛爾蘭央行本(2)日財報,其從 2019 年的 25.6 億歐元收益降至2020年僅 8.296 億歐元,利潤減少 67%,而國庫股息也以同樣速度降至 6.657 億歐元,為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最低點。 在過去10年中,愛爾蘭央行的總利潤為 205 億歐元;央行因義務必須繳納其 80% 的收益至國庫。在金融危機初期,愛爾蘭央行從貸方為緊急流動性支付的利息之中,賺取巨額利潤;在過去8年,央行的收益則主要來自其在 2013 年因對現已解散的Anglo Irish 銀行和愛爾蘭抵押貸款協會 (Irish Nationwide Building Society)進行紓困與重組所接管之債券。2013年 2 月,愛爾蘭央行獲 250 億歐元的政府債券,取代Irish Bank Resolution Corporation(簡稱IBRC)長期作為緊急資金擔保品的期票。過去8年的超高利潤由債券上漲推動,因國家借貸成本下降,央行出售大部分與IBRC牽連的債券而獲利;債券價格與市場利率或收益成反比,意味著利率下降,將使債券價值上升。 近年來,愛爾蘭央行一直受到歐盟央行的壓力,要求其盡早出售與 IBRC 相關的債券,以減少各界對其產生歐盟禁止的貨幣融資之擔憂。自 2014 年起,國家財政管理署(National Treasury Management Agency)為愛爾蘭央行與 IBRC 相關債券的買家。截至5月底,央行已將其價值250 億歐元的債券之 74%出售給國家財政管理署。 儘管央行可以高於發行價格出售債券以獲得巨額利潤,但國家財政管理署則必須在全球市場上舉債以獲購買資金。雖債權機構的借貸成本仍遠低於10年前的水準;政府目前設定之10 年期債券基準收益為 0.2%,而 2011 年則為 14% 以上。
A: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日期:110年6月2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422/P200號(商情文號:第422號) 商情本文: 歷經英國有史以來最大的電信公司合併交易案後,新合併之Virgin Media O2電信公司將尋求合作夥伴,以擴大其光纖網路,該公司執行長Lutz Schüler表示,將與同行BT公司競爭寬頻及5G網路業務。Virgin Media O2公司於2021年6月1日正式成立,該合併案價值 310 億英鎊,用戶達到 4700 萬戶,總收入估計約 110 億英鎊。此合併也使Virgin Media子公司重新考量網路策略,將首次向同行批發其電纜網路,且欲提出方案以吸引基礎建設投資。據稱,Virgin Media O2 公司已與潛在投資者協商融資,可使該公司光纖再擴張至 700 萬至 800 萬戶家庭。 消息指出,Virgin Media O2公司也與由Virgin Media公司前任執行長 Dana Strong掌管的Sky公司及同行Vodafone公司針對批發項目開啟對話;上週才表示正與BT公司和其他方討論網絡投資的Vodafone公司則拒絕評論上述消息;Sky公司也對此不予置評。主要競爭同行BT公司5月曾表示正尋找合作夥伴,以集資將其光纖網路擴大至額外的 500 萬戶家庭;數十家較小的光纖網路供應商也興起以填補至BT公司及Virgin Media公司尚未到達的地區。 Virgin Media O2 公司由 Liberty Global公司及Telefónica 公司共同擁有,承諾將在5年內斥資 100 億英鎊,以加強該公司的 5G 和光纖網絡服務,並擴展至更多數位服務項目,如電子健康保險與電動遊戲。此筆交易為近年英國電信內部整合的最新案例,最早為BT公司在 2015 年以 125 億英鎊收購 EE電信公司,隨後有美國Comcast公司於 2018 年以 300 億英鎊收購Sky公司在英國、德國和義大利的業務。
A:西班牙Cinco Dias日報2021年06月01日報導,西班牙Inditex紡織集團將承租馬德里著名的西班牙大樓(Edificio España) 一樓及幾個低樓層,計劃於本年11月至2022年3月對外開放占地約7,956平方公尺之Mega-Zara品牌旗艦展售中心及約1,200平方公尺之Stradivarius品牌旗鑑展售中心。 西班牙大樓於2019年由經營不動產證劵化之Inbest不動產公司以1億6,000萬歐元出售予Riu飯店,之後並開始改裝及找尋新租客。由於疫情因素,一般零售通路受嚴重影響,同時該大樓前面的西班牙廣場之重建將於本年10月完成,Inditex集團決定投資約2,000萬歐元承租及改裝該店面,以推出上述2個品牌之旗艦店。 該間Zara旗艦店將大於Inditex集團2017年在Nuevos Ministerios地鐵站旁設立占地為5,000平方公尺的旗艦店,規劃銷售Zara品牌男裝、女裝、童裝及新推出的Zara Beauty化妝品。Stradivarius品牌旗艦店訴求之客戶對象則為年輕女性。 Inbest不動產公司預計將可經由本案每年取得租金收入約900萬歐元,並盼因Zara品牌進駐吸引其他零售品牌之承租。該公司另盼在西班牙廣場及周邊人行道改建後,能鼓勵民眾前來傳統非商業區及善用周邊Riu飯店、VP Plaza Espana Design及Barcelo飯店近1,000間住房觀光客人潮,前往採購。
A:西班牙國家報2021年06月01日報導,金融日報(Financial times)報導透露,全球最大的食品業者瑞士雀巢(Nestle)公司於內部文件中承認,該公司糖果、巧克力、早餐玉米片冰淇淋等逾60%之商品並非全為健康食品,且部分飲料及食品並不符合健康需求條件。前述報告分析該公司兒童營養品、動物食品、咖啡及醫療營養品以外之逾半數商品。結果顯示,該公司品牌之食品及飲料等商品,依據澳洲5等分健康食品評價系統,僅37%之商品之評價超過3.5分。 該公司63%之食品、93%之飲料、99%之糖果及冰淇淋均未通過前述健康食品標準,僅82%之飲用水及60%之乳製品通過前述標準。該報告指出,該公司雖已取得重大改善,但就主管機管及消費者要求持續提升下,其產品仍未符合健康食品規範。 西班牙雀巢公司發言人表示,該公司數年以來致力持續改善食品營養成份,以減少飽和脂肪、鹽及糖等成份。營養師Juan Revenga表示,對於該份報告結果並不意外,顯示該公司高層主管瞭解提供之商品不良,突顯這類跨國公司如何花費金錢。其中特別值得注意者為飲料、糖果及冰淇淋均為最有名的品牌,且令人意外者為18%之飲用水亦未通過健康食品標準。該公司解釋刻正重新規劃其產品營養及健康策略,相信最近7年之商品未來將減少14%至15%之糖分及鈉。Nestle知名商品包括Kit Kat巧克力、Maxibon冰淇淋、Nesquik或Nescafe飲料及Chocapic或Fitness玉米脆片等。西班牙消費部部長Alberto Gazon表示,將禁止對未成年人不健康食品之廣告。
A:西班牙ABC日報2021年06月01日報導,依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預測,西班牙至少需要3年半 (即至2023年第2季),才能使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 per cápita)復甦至2019年第4季之水準,使西班牙成為歐洲主要經濟體中,人均GDP最慢恢復至新冠肺炎(COVID-19)前水準之國家。歐洲主要國家如德國需2年、英國與義大利均需2.5年及法國需2.75年,其他各國僅冰島之復甦時間較西國長,約為4年。 受2020年疫情衝擊,西班牙成為全球GDP衰退最嚴重之國家,經濟成長為-10.8%。OECD預測西班牙2021年經濟成長可望為5.9%,2022年為6.3%,均高於歐元區平均值之4.3%及4.4%。OECD認為隨著疫情管制措施逐漸鬆綁、新冠肺炎疫苗接種速度良好、個人消費回復、2021年7月歐盟復甦基金發放及觀光業逐漸復甦等,均將成為西班牙經濟成長動能。 儘管看好西班牙經濟成長前景,OECD仍警示西班牙政府應儘速提供有營運能力企業之紓困直接補助及增加微中小企業資金流動性,倘疫情衍生之經濟危機較預期時間長,則可能需要增加直接紓困金額。OECD預估西班牙2021年失業率為15.4%,2022年為14.7%,並建議西國應積極改善勞動市場效率及加速培訓受疫情影響之勞工,維持勞動力之彈性,以因應觀光業及小型商業於疫情後可能之改組及破產,並以促進西國之經濟復甦。 OECD預估2021年全球經濟成長為5.8%,2022年則為4.4%。2021年經濟成長最高之國家分別為印度之9.9%、中國之8.5%及美國之6.9%。在其他國家中,則以加拿大之經濟成長6.1%、美國之經濟成長6.9%及英國之經濟成長7.2 %將高於西班牙之5.9%。另2022年西班牙之經濟成長6.3%則將超越德國之3.3%、法國之5.8%及義大利之4.5%。
A:西班牙ABC日報2021年5月30日報導,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發布之歐洲租金價格趨勢報告,西班牙低收入者支付高房租之比例為歐盟第3高,僅次於英國及芬蘭,挪威及希臘則分別排名第4及第5位。西班牙全國低收入群體中,約有60%承租人之房租支出占其可支配所得之40%,IMF認為該比例已超過承租人應有之負擔。該報告另指出,因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造成銀行界停止抵押貸款,使歐洲國家低收入之承租人增加,西班牙為增加最多國家之一。 IMF報告顯示,於西班牙低收入群體中,居住在大城市者有70%承租人支付高額房租,居住於臨近小型城鎮者有60%支付高額房租,居住在鄉村者之比例則降至40%。倘就歐盟各國首都比較,在2013年至2018年間馬德里為歐洲房租價格漲幅第4大之城市,上漲近40%,僅次於葡萄牙里斯本(上漲超過100%)、愛爾蘭都柏林(超過50%)及捷克布拉格(將近40%)。 該報告指出,自2013年起,西班牙與希臘均面臨嚴重之青年失業問題;加上就業困難及實質薪資購買力下降,均造成低收入及高租金之壓力,而此現象於新冠肺炎疫情後加劇惡化趨勢。再者,西國住宅自有率高達80%,IMF認為此亦為西國勞工流動率偏低、高失業及薪資下跌原因之一;相對而言,其他租屋人口比例高之國家,勞工流動率較高,失業率亦較低。此外,IMF認為,觀光客亦為房租價格上漲因素,觀光客數量每增加1%,承租人之房租支出占其收入比例即增加0.4%,對低收入家庭而言,該比率則增加逾2%。 依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資料,歐洲國家出租之社會住宅比例為6.6%,西班牙之比例為1.1%,為歐洲國家中社會住宅比例最低國家之一。IMF建議西班牙應增加社會住宅比例以解決房租上漲問題。西班牙政府已意識到社會住宅不足問題,於日前提交歐盟之「復甦、轉型及韌性計畫(Plan de Recuperación, Transformación y Resiliencia)」中已承諾投資10億歐元發展社會住宅。此外,西國交通、移動暨城市議程部(Ministerio de Transporte, Movilidad y Agenda Urbana)負責之「20,000計畫(Plan 20.000)」亦規劃於未來幾年內於各主要城市興建2萬間出租之社會住宅,最終目標則為興建10萬間社會住宅。
A:據沙烏地政府公報於本(2021)年6月1日公告,沙烏地通訊暨資訊科技委員會(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mission, CITC)頃針對2021年無線電頻譜競標案(Spectrum Auction 2021)開放公眾意見諮詢,該競標案包括600、700、2100、3800 MHz等頻段,預期有助帶動相關產業之數位、商業及創新發展。 CITC表示,歡迎無線網路科技投資者、ICT服務供應商、無線電頻譜使用者,等國內外相關業界表達意見並於日後參與競標,各界可於本年7月8日前至以下網址提交意見:https://www.citc.gov.sa/en/new/publicConsultation/Pages/144205.aspx
A:參考資料:The Economist 日期:110年6月1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421/P200號(商情文號:第421號) 商情本文: 英國國際貿易部長Liz Truss及農業部長George Eustice爭論與澳大利亞簽署貿易協議事宜,爭論焦點於Truss部長希望向澳大利亞牛肉生產業者提供無限制免關稅及免配額的優良條件,此舉使Eustice部長為英國農業未來感到不安。英國農民工會 (The National Farmers’ Union , NFU)主席Minette Batters也認為,上述條件將使英國農業陷入重大困境。強生首相則在援引19世紀保守黨Robert Peel首相的自由貿易觀點後,屈向Truss部長一邊。 英國脫歐為國內創造新機會,使英國可迴避歐盟昂貴的農業保護機制,以與第三國達成更有幫助的貿易協議。由於澳大利亞政府堅持以牛肉和羊肉業者利益作為任何協議的前提;為與長期盟友澳大利亞達成進一步協議,Truss部長態度勢必須強硬。 根據政府貿易部門估計,長期而言,與澳大利亞的交易僅將使GDP最多增加0.02%;2020年英國從澳大利亞進口約560噸牛肉製品。而即使從澳大利亞進口牛肉產品增加10倍,與每年從歐盟進口20萬噸以上牛肉製品相比,仍低於3%。Truss部長承諾,在全面取消關稅及配額前,將有15年之過渡期。智庫歐洲改革研究中心(Centre for European Reform)高級研究員Sam Lowe認為,對英國農民的擔憂為合理現象,上述協議可能在未來成為英國與拉丁美洲及美國等大國的範例。關於此協議優缺點尚存爭議。 爭論核心也為政府缺乏貿易戰略。脫歐主義者推崇與各地建立自貿;然而,對與英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歐盟建立貿易壁壘尚持反對態度。至今,國際貿易部所達成的所有貿易協議皆是在英國仍為歐盟時便開啟的對話。澳大利亞則為首個重要的談判對象。值得關注的是,為什麼與澳洲的貿易協議談判重點集中於農業(及漁業)的討論?其在與以服務業為主體的英國貿易上占比甚小。Ecipe智庫機構的David Henig表示,脫歐後英國唯一的貿易戰略似乎僅剩儘速簽署自由貿易協議。另上述協議也引發談判過程缺乏透明度之擔憂,雖然公眾對自由貿易協議往往意見四分五裂,因為損失慘重的業者發出聲浪總比消費者的聲音更大,但是來自特殊利益團體,綠黨和其他人士的抗議經常使得自由貿易談判中斷,例如從1999年的WTO西雅圖到2008年的多哈談判。另外英國談判諮商過程大部分是保密,包括影響食品安全標準,國會審查往往在簽署貿協後,目前由於政府往昔聲譽,引發普遍民眾反對自貿協議的風險仍然很高。
A:據媒體報導,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央行2021年4月M1貨幣供給量(包括流通貨幣及商業銀行活期存款)持續增加,自3月的6,423億迪拉姆增加至6,444億迪拉姆,單月增幅0.3%,其中流通貨幣增加17億、活期存款增加4億。至於包含定期存款在內之M2貨幣供給量則自1.48兆迪拉姆減少1.7%至1.46兆迪拉姆,因此使此間包含準貨幣在內之整體貨幣供給量M3減少0.1%。 UAE央行統計亦顯示,UAE貨幣流量已於本年3月恢復至COVID-19疫情前水準,惟仍將持續配合政府推動經濟振興計畫至明(2022)年6月底止。
A:據媒體報導,以色列經濟部(Economy Ministry)擬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首都阿布達比設立經貿辦事處(economic attache office),以吸引海灣地區及阿拉伯國家投資。 以色列與UAE係在美國居間協調下於去(2019)年9月使雙邊關係正常化,嗣後便開啟雙邊金融協議及航班,上述計畫亦為兩國深化合作之一環。 據悉,以色列經濟部前已指出,石油進口、能源解決方案、鑽石出口、醫療器材出口、水利科技、金融暨網路安全科技等均為以色列可與UAE及海灣地區合作之領域。
A:據沙烏地政府公報於本(2021)年6月1日公告,沙烏地交通局(Traffic Department) 開放年滿17歲女性得比照同齡男性取得臨時駕駛許可(driving permit)。 依上述新規定,年滿17歲之女性申請臨時駕駛許可時需提供6張照片、接受健康檢查、於駕訓中心提出申請,核發之許可效旗為1年。待年滿18歲時,可申請將臨時駕駛許可替換為駕駛執照(driving license),駕照效期為5年或10年,惟申請人不得有犯罪或濫用藥物紀錄、不得有任何影響駕駛之疾病或殘疾,且需在交通局督導下,於駕訓中心通過筆試及路考,並繳納規費。至於非沙烏地本國籍之申請人則需持有有效之居留證方得比照本地人辦理申請。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中央銀行(Saudi Central Bank, SAMA)最新統計報導,沙烏地銀行業者本(2021)年4月對民間企業貸款增加130億里雅,自本年初累計貸款金額達1.884兆里雅(約5,002億美元)。 上述統計亦顯示,沙烏地外匯流入量自本年初維持穩定,惟海外淨資產自本年3月的1.6674兆里雅減少1.9%至4月的1.6362兆里雅,主因為部分資產轉入公共投資基金(PIF)用以進行政府投資規畫。 另沙烏地銀行業於去(2020)年挺過COVID-19疫情衝擊,新增貸款成長率自前(2019)年的7.6%增加至14.8%。
A:綜合華爾街日報及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報告,ISM頃公布本年5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上月60.7增長至61.2,美國製造業連續12個月呈現擴張,其中新訂單指數從64.3上升至67、生產指數下滑至58.5、雇傭指數下降至50.9,顯示勞工不足情形;另未完成訂單指數創1993年以來新高增長至70.6,供應商交貨時間指數增加至78.8,達1974年以來最高水準,均反映晶片短缺等供應鏈瓶頸,造成製造商難以生產足夠產品。 華爾街日報指出,本次數據反映美國民眾對商品異常強勁的需求,主因為新冠疫情民眾無法在旅遊或餐廳等服務業進行消費,且聯邦持續紓困補助,民眾過去一年大量儲蓄購買商品,然隨著商業活動重啟、新冠感染率下降與疫苗施打普及,預期民眾將增加服務類別的消費,商品採購意願則逐漸減退。惟目前美國商品需求仍超過供應,全球晶片短缺及勞動力等供應鏈問題持續造成產能受限,製造商尚難滿足市場需求,該調查涵蓋的18個產業,僅印刷業係呈萎縮情形。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https://www.wsj.com/articles/manufacturing-surges-but-shortages-may-persist-11622568344
A:馬來西亞與俄羅斯頃透過在馬、俄經濟、科學、技術與文化聯合委員會的架構下舉行的貿易及產業合作小組舉行視頻會議,討論加強雙邊經濟關係的前進方向與文化合作。馬國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秘書長洛克曼(Lokman Hakim Ali)與俄羅斯工業與貿易部副部長Aleksei Gruzdev共同主持該會議。 洛克曼秘書長強調馬國將致力加強與俄羅斯的雙邊聯繫,並制定堅實,總體的策略與措措以實現長期和永續合作。渠籲請俄羅斯企業利用馬國在東南亞心臟地帶的策略位置以及新近改革的投資政策「國家投資願景」(National Investment Aspiration,簡稱NIA),對馬國八個產業--航太、藥劑與醫療設備、造船、創新與IT技術、石油與天然氣、化學與動力工程設備、大宗商品、清真及食品安全進行投資與產業合作。 過去八年來,俄羅斯一直為馬國全球排名前30位的貿易夥伴,亦為馬國在獨立國家聯合體(CIS)中最大的貿易夥伴,出口目的地和進口來源。2021年第一季,馬國與俄羅斯的雙邊貿易額為17.2億馬幣(約4.15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0.3%;其中馬國對俄羅斯出口額為10.1億馬幣(約2.44億美元),成40.4%,主要是由於對出口項目橡膠製品的需求增加;進口額為7.1億馬幣(約1.72億美元),下跌28.7%,主因石油產品與原油進口下降所致。2020年馬國核准俄羅斯8項製造業投資計畫,投資額為1億2,832萬馬幣(約3,100萬美元),創造408個就業機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簡稱國油)頃發布消息指出,國際石油與天然氣價格自新型病毒疫情上(2020)年肆虐,近期取得復甦,加上低成本因素,該集團截至2021年3月31日第1季淨利較2020年同期銳減106.67%至93億馬幣(約合22.56億美元),惟營業額下跌11.9%至525億馬幣;下游產業續為集團營業額最大貢獻來源。 與此同時,本年第1季國油公司總資產從前期5,741億馬幣,增加3.43%至5,938億馬幣(約合1,440.6億美元)。國油公司2021年第1季資本支出為67億馬幣(約合16.25億美元),主要投入上游業務項目以支撐該集團的營運及成長策略。 在前景方面,國家石油公司預計,在市場不確定性、地緣政治風險以及疫情再爆發的影響下,石油和天然氣產業將面臨挑戰,油價波動和外匯匯率上漲將影響該集團本年的表現。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據路透社報導,馬來西亞政府宣布自6月1日起實施全面封鎖措施,日本豐田與本田汽車公司等馬來西亞工廠將停止生產和銷售。2020年豐田公司在馬國的汽車產量約為5萬輛。本田公司亦將在全面封鎖期間停止馬國2家廠房的生產。馬國為本田汽車在東南亞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機車年產能為30萬輛、汽車則為10萬輛。倘東南亞國家新冠疫情持續擴大,極可能對國際汽車供應鏈造成打擊。 馬國政府將在6月14日之前禁止大部分經濟領域活動,其中汽車與鋼鐵業僅允許10%員工上班。 馬國在過去2週每日新增新冠確診病例人數幾乎翻倍,5月29日達9,020人,創出單日歷史新高。每100萬人口的新增病例人數超過200人,高於印度。在疫苗接種率仍較低的情況下,傳染力更強的變異病毒正在擴散。 進入5月後,泰國和越南的每日感染人數也創出新高。在泰國,台灣新金寶集團5月20日宣布發生了群聚性感染,關閉了生產印表機和通信設備的工廠。在越南北部的工業地帶,印度型新冠變種病毒疫情持續擴大,又發現了具有印度型和英國型特徵的新變異病毒。由於疫情將威脅供應鏈,當局正加強警惕。 近年來,很多企業將工廠陸續從中國等地轉移至東南亞,在本國生產零部件等中間產品之後出口。日本瑞穗研究技術(Mizuho Research & Technologies)的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的10年內,東協9國的出口額(按附加價值計算)增加至2.1倍。增長率在全球5個主要地區中最高,市占率達10.5%。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英國金融資訊公司IHS Markit頃發布消息稱,由於新冠疫情再爆發,馬國政府被迫實施更嚴格行動管制措施,導致馬國本(2021)年5月份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下跌至51.3點,較上(4)月表現(53.9點)遜色,惟仍高於50點榮枯線,為2018年以來首次。 馬國製造業於5月份繼續恢復,受調查的製造業者表示新訂單連續第二個月增加。但馬國政府實施更嚴格的防疫措施,以控制冠病疫情,已對製造業活動帶來負面衝擊,造成工廠的產量於4月稳健擴張後,5月轉為放緩。 製造業者無法確定經濟復甦的步伐,打擊整體製造業的信心,即使如此,業者仍然樂觀看好接下來12個月的替換會增加。 IHS Markit表示,從採購經理指數和官方統計的過往關係顯示,在製造業產出改善的扶持下,經濟大致穩定於本年初的水水十,最新的行動管制措施尚未反映在官方統計,而最新的採購經理指數則顯示製造領域於5月已經停滯不前。同時,由於疫情衝擊國際市場,新出口訂單於5月失去動力。由於生產需求降低,製造業者於5月稍微減少僱傭員工,同時積壓的工作也大致穩定,因為新訂單升增幅放緩,紓解了4月面對的產能壓力。 馬國製造業者於5月繼續面對顯著的供應鏈延遲,因馬國和關鍵海外市場實施管制以對抗疫情。原料和貨櫃短缺,令船運延遲,但情況較4月有所緩和。由於難以採購和獲得原料供應,令原料價格大漲,因此生產成本連續12個月增長。業者因而轉嫁成本,導致出廠價格也因此增加。儘管政府實施新的管制和供應鏈持續受干擾,製造業者仍具信心未來一年的產出將上升,並寄望疫情結束,將帶動國內外需求復蘇,然樂觀程度是4個月以來最低。 儘管該指數於5月升幅放緩,但仍顯示本年第二季製造業將取得自2012年開始此調查以來的最強勁增長,但冠病的憂慮,可能令接下來的增長轉疲。業者的成長預期於5月降低,顯示新一波新冠病毒感染,依然是前景的一大風險。近期國內和許多關鍵海外市場的疫情上升,帶來更多的干擾,打擊產量增長和供應鏈進一步下降。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依據華爾街日報,OECD本(2)日表示,本年4月其36個會員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較去年4月增長3.3%,係2008年10月以來最高漲幅;至占全球約80%經濟活動的G20通膨年率亦從本年3月3.1%上漲至4月3.8%,為近1年多來最大漲幅。 美媒表示,OECD報告提出的高通膨現象,主因為基期效應,全球大多數經濟體受去年4月新冠疫情影響造成許多商品價格大幅下跌,因此本年4月物價高於近年來平均水準,例如OECD會員國本年4月能源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16.3%,惟預期基期效應將持續數月後自動消失。 穆迪投資報告則指出,近期物價波動引發市場對於加速高通膨的擔憂,新冠疫情抑制的需求、強勁的經濟刺激方案,及美國聯準會低利率政策,恐導致經濟過熱、通膨升溫;然目前已有跡象顯示原材料供應開始增加,例如石油輸出國組織同意從下(7)月開始每日增產約45萬桶,沙烏地阿拉伯亦承諾持續今年稍早實施的每日減產100萬桶。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wsj.com/articles/inflation-in-rich-countries-hit-a-12-year-high-in-april-11622637522
A:資料來源:Echo經濟報2021/05/25 根據金融保險公司裕利安宜(Euler Hermes)針對歐元區國家債務的研究報告顯示,各國政府為了因應公衛危機所採取的大規模紓困措施導致歐元區公共財政支出在2020年大幅飆升,且國與國之間的差距也很大。目前共有7個歐元區會員國(希臘、義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塞浦勒斯、法國和比利時)的債務比率接近甚至超過自身GDP的120%,為馬斯垂克條約中所規定60%標準的兩倍。 至2021年4月截止,比利時聯邦政府已承諾撥款達232億歐元(2020年155億歐元,2021年77億歐元)用以對抗疫情所造成的影響。目前比利時公共債務已達4,430億歐元。根據裕利安宜估計,比利時在2031年以前無法恢復到公衛危機爆發前之債務水準,甚至對於大多數歐元區國家而言,至少要等到2035年才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