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靠惡意軟體勒索贖金的網路駭客組織,連續攻擊美國最大燃油管線「殖民油管」和肉品公司JBS,對民生經濟造成重大衝擊,為什麼難以阻擋?政府難道沒轍? 根據網路安全企業Emsisoft統計,去年,這些惡意軟體流氓就攻擊了100多個美國聯邦、州和市政府單位,近500家健康照護中心,1680所教育機構和數以千計的民間企業,造成數百億美元經濟損失,許多受害者還不敢聲張,怕毀損名譽。 惡意軟體的作用是把目標組織的電腦系統資料,以加密方式搞成亂碼鎖住,在對方電腦留言,付贖金解碼,待錢拿到手,再把解碼寄出,系統立即解鎖,如同強盜勒贖。 這種網路強盜在加密前,先複製一份勒贖對象的敏感資料,威脅不交錢就公布資料,很多企業怕資料一旦公布,損失還大於贖金,只好乖乖就範。 這種網路匪徒多數講俄語,基地若不在俄國,就在其他共產盟邦,三年前還微不足道,如今技高勢大到公然舉辦「論壇」,還拉幫結派,卻能利用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洗錢,網路警察查不出也抓不到。 有些甚至還「漂白」為「專業軟體服務」公司,指導付費客戶解碼、解密。 美聯社報導,殖民油管公司付了440萬「贖金」才解套,雖然FBI不鼓勵企業如數照付,結合美加英三國公私部門的專案小組卻認為,規定企業不准交付贖金絕對錯誤,因為這幫匪徒會繼續找脆弱的對象下手;何況,遭遇勒贖的企業,交付贖金可能是避免破產的唯一途徑。 歹徒日益猖獗,難道政府束手無措?拜登總統5月簽署加強網路岸安全的行政命令,也準備6月16日和俄國總統普亭當面談這個問題。就在這當口,JBS肉品工廠仍遭駭;白宮副發言人強皮耶(Karine Jean-Pierre)說,駭客犯罪組織「可能在俄國」,白宮已直接警告俄國,「負責任的國家不要庇護惡意軟體罪犯。」 前述專案小組認為,對付網路勒贖幫,須所有盟邦合作從外交、法律及執法層面反擊,一旦抓到罪犯,就公布其姓名,並對庇護他們的政權,發動經濟制裁。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以Slurpees和速食聞名的便利連鎖店7-Eleven宣佈,它正進行大規模電氣化進程,目標是到2022年底在美國和加拿大250個門店建設至少500個Direct Current Fast Charging(直流快速充電)站。充電站將由7-Eleven擁有並運營,為電動汽車車主提供快速充電。 該公司現在僅有22個充電站,分佈在四個州14家門店。7-Eleven表示,一旦新增充電站投入使用,它將擁有全美所有零售商中最大、最相容的快速充電系統之一。 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Joe DePinto表示,為更好地為客戶服務,7-Eleven在新理念和新技術方面一直領先一步。在250個門店增加500個充電站將使電動汽車充電更加方便,有助於加速電動汽車的普及和替代燃料的採用。 在宣佈充電汽車基礎設施的同時,該公司承諾到2030年全公司實現二氧化碳減排50%的目標。該公司最初在2016年提出可持續發展目標,並將作為全球可持續業務承諾的一部分。最初,這家便利店連鎖店計畫到2027年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20%。 該公司在2019年已達到20%的減排目標。7-Eleven正在為Texas800多家門店和Illinois300多家門店購買100%風能。它還購買其他形式可再生能源,包括在Virginia使用水電為150家門店供電,在Florida使用太陽能為300家門店供電。 https://newsforchinese.com/
A:包括推特、臉書、Google、蘋果等矽谷科技巨頭,都是在去年疫情開始,首批將辦公型態轉向為遠程上班的公司。部分員工因不同考量已完全搬離灣區,大多數員工則僅搬到加州其他地點、或幾小時以外的郊區。在家工作一年多後,開始重新思考辦公室方式,科技產業與大型公司推動現代辦公文化多元發展。 矽谷大公司過去一年仍在全國各地爭取科技人才,疫情點破了實際上有多少工作可遠程進行。隨著超過半數美國成年人已完全接種疫苗、邊境重啟,許多公司正在了解有多少遠程工作可持續被允許,員工正在思考想要多少時間不在辦公室。這些結果可能會對矽谷公司產生重大影響。 CNN報導指出,科技巨頭們開始提供員工重返辦公室或不回辦公室的選擇。優步(Uber)人事長克瑞斯納尼(Nikki Krishnamurthy)表示,優步員工對在家上班有不同看法,有些人認為,若在辦公室上班,工作與生活更容易分開,有些人則認為在家工作更方便。若沒有疫情,公司不會清楚這些不同聲音。 優步於3月底首次將員工帶回位在舊金山米慎灣(Mission Bay)全新總部。公司要求員工9月前重返辦公室,每周至少3天。克瑞斯納尼指出,公司考慮平衡生產力、敬業度、團隊合作與靈活性,同時保留快速發展公司文化,做出這項決定。優步去年9月對員工調查發現,75%更喜歡混合辦公模式,每周有幾天到辦公室上班。 臉書表示,員工將普遍被要求重返原有辦公室,也可轉換到另一地點職位。符合資格員工也可選擇申請遠程工作。推特已告知員工,若願意並且職務允許,可永久遠程工作(work remotely forever)。蘋果最早於去年5月,就開始讓員工回到辦公室。 Google執行長皮采(Sundar Pichai)表示,Google全球各地員工可持續遠程辦公室至9月,之後可選擇重返疫情前辦公室,或在不同城市Google辦公室,或是在職務允許情況下,永久遠程工作。他指出,期望Google有60%全球工作力,將有一周數天重返辦公室、20%搬到其他地點工作、20%在家上班。 科技產業已花了數年時間建立創新文化,在大型辦公室、免費食物、健身房等福利斥資數十億元,說服員工花更多時間在公司而非家中。史丹福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布魯默(Nicholas Bloom)認為,採取如優步的混和工作模式,將可能成為常態。完全遠程工作很難共同發想新點子與產品,科技業員工傾向至少一周在辦公室與同事共事幾天。 疫情初期,少數科技公司與主管自灣區搬到其他城市,但矽谷科技業外移潮的說法顯然有些誇大。Google今年承諾投資超過10億元擴大加州辦公室,蘋果也在桑尼維爾租用6棟大樓、可容納多達3000名員工。投資公司「Telstra Ventures」3月報告指出,矽谷未來幾年將持續是科技重鎮。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 資料來源:大紀元新聞網 全世界供應短缺導致近幾個月原材料價格上漲,提高許多企業的生產成本。由於「供應鏈中斷的深度和廣度」,經濟學家預計消費者價格將在將來的一段時間內繼續上漲。 根據國際金融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IIF)近期等報告,由全球疫情和相關經濟封閉造成的供應中斷因其嚴重性和全球蔓延性而引人關注。原材料大宗商品廣泛短缺也反映在全球供應鏈各個環節,提高許多公司的生產成本,如寶潔、金佰利及可口可樂等。 隨著這些較高成本被轉嫁給消費者,通貨膨脹可能會進一步上升,「鑒於供應鏈中斷的深度和廣度」,美聯儲可能不得不在其未來的會議上提高美國通貨膨脹率的市場預期值。 美聯儲預計今年隨著經濟重新開放,價格會有上升的壓力。今年3月,美聯儲將2021年通貨膨脹率預測上調至2.4%,高於此前預測的1.8%。美聯儲表示,價格上漲是「過渡性的」,預計通貨膨脹率最終將回到制定的2%目標。一些經濟學家則警告,政府過度的財政刺激可能使經濟過熱,並有可能助長長期通貨膨脹。
A: 資料來源:大紀元新聞網 受疫情期間電腦和電子設備熱銷推動,電腦製造廠商惠普和戴爾成為今年以來最強勁的大盤股之一。不過,隨著疫情出現緩緘跡象,個人電腦市場或已達到頂峰。 惠普和戴爾發布財報之前,惠普股價今年以來已上漲31%,戴爾也上漲36%,遠遠超過微軟和蘋果股價漲幅;微軟和蘋果是最有價值的兩家公司,在PC市場上也有相當多的份額。 惠普當季營收同比增長27%至159億美元,創下自2015年與惠普企業分拆以來最大漲幅;戴爾營收同比增長12%至245億美元。兩者均超出華爾街預估。個人電腦銷售占戴爾總營收一半以上,惠普總營收的60%以上。 多年以來,個人電腦已經是一項成熟且趨於飽和的產品。根據跟蹤PC銷售的IDC,從2012年到2018年PC全球銷售額每年都在下降。 2020年,疫情對PC需求起了真正的推動作用—隨著員工和學生在家上班和上課,PC銷量猛增。IDC數據顯示,2020 年PC和 Chromebook的銷量成長13%,達到3.026億台。華爾街預計,在截至7月底財季中,兩家公司的成長,均將大幅放緩。
A: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汽車通訊構想並不新奇。20多年前,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就為車輛之間一種特定類型的短距離通訊分配頻譜。FCC前主席Ajit Pai曾表示,該頻譜服務推出異常緩慢,並未被企業廣泛採用,讓寶貴的頻譜被閒置。在渠呼籲下,FCC於2020年11月投票將部分頻譜分配給由高通公司(Qualcomm)支持之C-V2X (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藉助現有普通智慧手機網路,C-V2X可以利用高速數據傳輸優勢,並與多種設備兼容。 中國已經研究C-V2X服務多年,最初該服務係為第4代網路設計。2020年,中國幾家車廠推出C-V2X車型,使用中國供應商設備,這些車廠包括由國家控股的中國第一汽車集團(China FAW Group)及Warren Buffett支持的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BYD Co.)。 隨後,福特汽車於今年在中國推出兩款C-V2X車型,Explorer及Edge Plus。無錫及長沙等城市一些地區,駕駛這些車型的司機,可以獲得能剛好趕上綠燈的最佳行駛速度等資訊。該公司拒絕透露其車輛中C-V2X技術供應商。福特計畫2022年開始在美國部署C-V2X車型。 在歐洲,福斯汽車旗下奧迪、BMW及朋馳等主要車廠正在研究配備5G技術。由多家歐洲車廠及華為支持的一個項目在測試遙控駕駛,測試中處於中央位置的操作員在司機失控狀況下,可使用5G接管汽車。 儘管C-V2X已在全球領先的汽車市場普及,惟一些中國供應商在開發該技術方面享有的先發優勢,如同5G一樣,可能會引起一些摩擦。美國及其盟友在其5G網路中限制使用中國設備。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Ned Price表示,美國認為,允許中國主要電訊設備供應商「參與或控制5G網路的任何部分,將給國家安全帶來不可接受的風險」。而中國政府一名發言人則表示,設置障礙或濫用國家安全概念來打壓特定國家做法,違背科學進步的基本規律和各國共同利益。 據日本經濟產業省官員Kenji Ueki,日本仍在研究5G技術用於國內道路上所行駛車輛的情況。惟倘5G技術被用於控制車輛,則必須認真對待駭客攻擊的風險。本年2月日本幾間大車企與其他一些公司共同成立一個機構,專門收集關於車聯網安全風險的資訊。汽車通信技術可能終將採用相同的全球C-V2X標準,惟不同地區的設備卻將各不相同。
A: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石油巨擘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Mobil)及荷蘭皇家殼牌集團(Royal Dutch Shell)雙雙於同日,與氣候變遷相關議題之極具意義的決定上受到挫折。 埃克森美孚的股東之一,提倡更多能源轉型的避險基金「一號引擎」(Engine No.1),贏得該董事會12席位中2席。另一方面,荷蘭法院於同日判決殼牌集團對氣候變遷負有部分責任,並命令該企業於2030年前大幅減少其碳排放量45%。 該判決可能會於西方國家,尤其是歐洲中開創先例,使石油公司於碳排方面面臨新的法律挑戰。且其他重污染或高耗能(energy-intensive)產業的公司,也可能面臨更嚴格的環境審查,而農業,運輸、及採礦也可能成為未來目標。 一號引擎要求埃克森美孚公司逐步將投資多元化,以為未來需要更少石化燃料的世界做好準備。而該公司則捍衛其擴大鑽井之戰略,稱對燃料及塑料之需求將於未來幾年持續強勁。 一號引擎此要求,正值該公司於去年虧損達創紀錄的220億美元之際,即使於武漢肺炎摧毀全球對石油及天然氣之需求前,該公司仍努力重獲於同業領先的高利潤地位。 一號引擎亦受到埃克森美孚公司一些大股東之支持,如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集團(BlackRock Inc.),其曾簽署承諾於2050年或更早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並表示氣候變遷產生之風險即是投資風險。 社會觀感、法律、及政治環境正出現根本的變化,石油及天然氣公司面臨來自環保團體、投資者、債權人、政客及監管機構,向清潔能源轉型之壓力。 許多石油公司已開始採取全方面計畫以減少碳排,其中一些公司,已朝多元化發展至再生能源產業。惟於不犧牲一些利潤之前提下,減排被證明是具有挑戰性的。
A: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中國企業在基於先進蜂窩技術車輛通訊方面已經研究很長時間,並希望在全球市場上擁有領先地位,而中國企業使用的標準,美國於去年才開始採用。 人們使用5G網路已經超過2年。現在,汽車也可以經由5G技術相互聯繫,惟此項業務可能會發展成為美中競爭的另一場競賽。與此同時,美國及其盟友對使用中國通訊設備持謹慎態度。 5G在車輛之間通訊的應用仍處於起步階段。該項技術有可能讓駕駛變得更安全、便捷,並實現自動駕駛目標。據規劃者描述:智慧車輛可互相告訴對方自身位置及行駛方向,從而防止事故發生。行人也可以通過手機接收信號,從而得到保護。與此同時,號誌燈和路牌可以傳遞實況(real-time)資訊,以防止塞車等。 福特汽車發言人Wesley Sherwood表示,在中國一些城市,客戶已經在使用此項技術接收紅燈警告等通知,這項技術在全球具有龐大商業潛力。 美國汽車業者及地方政府將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建立支持車輛之間5G通信系統,並解決駭客干擾汽車通訊風險的問題。其最終應用係完全由汽車自主協調的網路,惟目前仍是遙遠的願景。
A: 資料來源:彭博社 日商電裝株式會社(DENSO)與美商漢威聯合(Honeywell)表示,已建立為期10年之聯盟關係,將為電動飛機製造其電動馬達,用於擁擠城市中運送貨物及乘客,以滿足未來航空之新需求。 電裝株式會社為豐田汽車公司之最大供應商,而漢威聯合專製飛機及直升機之引擎與駕駛艙控制板。 該聯盟將於初期優先考慮城市空中交通(urban air mobility,UAM)之市場,專注於空中計程車及送貨。漢威聯合估計,城市空中交通市場之總值於2030年將達到1,200億美元。 該聯盟預計於明年5月左右,為第一個電動馬達將進行試飛,並表示已與現有及潛在客戶進行深入討論。 波音、賽斯納飛機(Cessna Aircraft)母公司德事隆(Textron Inc.)、及其他新創公司正爭相開發電動飛機,能像直升機一樣起飛且如飛機一樣長距離飛行,以緩解擁擠的道路。 該新設計將徹底改變人員及貨物之運輸方式,惟須取得監管機構之支持,並克服電池續航時間與重量之限制。 該聯盟表示,其電動飛機較傳統直升機及小型飛機,更安全、效率、安靜、及環保,並有電裝株式會社能量產之優勢及漢威聯合在航太產業的經驗。
A: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福特汽車計劃在電動汽車開發方面增加數十億美元投資,並預計到2030年全電動汽車將占其全球銷量的40%。該公司執行長Jim Farley將擴大對插電式汽車的投資。 福特表示,到2025年該公司將斥資300億美元擴大電動汽車產品線,高於本年稍早預計的220億美元。此一投資總額包括過去幾年支出,也包括與韓國SK Innovation公司未來在美國開設2家電池工廠的資金。兩家公司計劃成立一家合資企業。 福特汽車表示,預計2023年營業利潤率將達到8%,高於近年來4%左右。該公司已經成立名為Ford Pro的內部業務單位,為工程承包商、公用事業公司及政府機關等商務客戶的車隊提供維護服務。福特預計到2025年收入將從2019年的270億美元增加到450億美元。該公司計劃通過增加新服務來幫助客戶完成業務,從而實現營業目標,例如,提供電動汽車充電器及數位工具以幫助客戶追蹤車隊等服務。 福特汽車已經發佈最新型全電動F-150 Lightning皮卡車,起售價為39,974美元,將於明年上市,其售價低於其他幾家車廠計畫上市銷售的電動皮卡車售價。此車款係福特最暢銷、最賺錢產品的首款全電動版。福特表示,自推出新型電動皮卡車以來,已經接到7萬份訂單。華爾街股市分析師表示,約4萬美元起價低於預期,此應有助於福特擊退幾家預計進入市場的電動皮卡車新創公司。 福特加快在電動汽車方面的企圖心。F執行長指出,福特策略比競爭對手更有選擇性,計劃為其最受歡迎的F-150等車型提供電動版本。隨着電動汽車產品線不斷擴大,將幫助公司擴大車載數位服務,特別是針對商務客戶,並得到訂閱的收入。 產業分析師一直認為,福特電動汽車戰略落後於通用及福斯汽車。褔斯汽車正向福特提供電動汽車技術,用於未來在歐洲推出的插電式汽車。通用和福斯汽車均制定出更積極的時間表,以實現轉型為電動汽車,並更快地進入電池生產。通用汽車於本年稍早曾表示,計畫到2035年在全球逐步淘汰汽油和柴油動力汽車。
A: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福特汽車與韓國SK Innovation公司達成協議,將合資籌建一家企業在美國生產電動汽車電池,此係汽車產業在推出更多插電式車型前加強關鍵零件供應的最新努力進展。 以銷量計,福特係全美第2大汽車製造商。該公司表示,已經與SK Innovation電池製造公司簽署一份合作瞭解備忘錄,將組建名為BlueOvalSK的合資企業。兩家公司表示,該合資企業將在美國生產電池和相關零件,目標是到2025年每年生產約60 gigawatt電動汽車用鋰電池。 福特汽車此一生產目標量,可能促使該合資企業在北美設立2座新的電池工廠,惟細節尚未敲定,預計於本年稍晚公佈。該合資企業及所有權結構仍在討論中,並需取得美國相關政府部門的核准。
A: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汽車製造商Stellantis和富士康頃宣佈一項新的戰略合作關係計畫,共同開發車載軟體。 全球第3大汽車集團Stellantis與鴻海Foxconn宣布簽署一份各出資50%,成立「 Mobile Drive」公司。惟兩家公司並未透露投資金額,僅表示將僱用250名工程師,大部分將在亞洲。 新合資公司目標將加速車載軟體技術開發,專注於資訊娛樂、遠程資訊處理及雲端服務平台開發等,其軟體創新將包括以人工智慧應用、5G通訊、升級的OTA無線為基礎之遠距服務、電子商務及智慧座艙集成方案等。 Stellantis集團及富士康將共同擁有 Mobile Drive 合資公司所有開發成果。新合資公司總部設在荷蘭,將成立一家汽車供應商來營運,並參與競標 Stellantis集團及其他對該合資公司感興趣的汽車製造商軟體解決方案和相關硬體供應。 Stellantis集團執行長Carlos Tavares指出,現今車載功能提升消費者的生活體驗是一個重要議題,其與車輛美觀的造型設計或創新技術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軟體開發是汽車產業戰略關鍵,Stellantis集團決心與 Mobile Drive 一起引領該產業,車聯網功能及服務象徵汽車產業下一個重大變革,新合資公司將迅速投入該領域研發,此一變革與汽車電氣化技術同等重要。T執行長表示,預計於本年底前公佈一項長期戰略計畫。 本(110)年1月16日標緻雪鐵龍集團與菲亞特克萊斯勒正式合併組建Stellantis集團,成為旗下擁有菲亞特、瑪莎拉蒂、JEEP、道奇、公羊及標緻、雪鐵龍、歐寶及DS等14個品牌在內,年銷量僅次於豐田、福斯、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的全球第4大汽車製造商。富士康及其母公司鴻海正在加快在電動汽車製造領域布局並積極加入汽車代工領域。 2020年年初,前菲亞特克萊斯勒曾對外發佈,證實正在與鴻海富士康商討成立一家對等合資企業的可能性,以在中國開發及製造新一代純電動汽車、並涉足車聯網業務。雙方擬議合作初期將聚焦於中國市場,將使雙方彙集其作為汽車設計、工程與製造及移動軟體技術的全球領導者的能力,以專注於成長快速的純電動汽車市場。 當時,汽車業者對雙方合作並不看好,鴻海富士康並無電動汽車生產經驗,而菲亞特克萊斯勒在電動汽車方面也沒有太多技術累積。本年稍早,富士康已經與一些美國公司就可能的電動汽車合作進行談判,並提出在美國製造電動汽車的可能性。富士康也將為電動汽車新創公司Fisker組裝汽車。
A: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國際能源署(IEA)表示,要在2050年前實現全球淨碳排放量降至零,就必須立即停止對新石化燃料供應的投資。 國際能源署指出,要實現淨零排放目標,就必須加速風能及太陽能發電能力,並在2035年前停止燃油汽車的銷售。實現淨零排放對於將全球氣溫上升幅度限制在比工業化前水準高攝氏1.5度至關重要,此升幅係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提出之目標。 美國於本年初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並提議在2030年前將排放量減半。歐盟及英國等其他簽署國也計劃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高污染產業的主要公司也制定淨零排放目標。惟目前為止,各國政府的氣候承諾即使完全實現,也將未能在本世紀中期前達到淨零排放。 IEA提出實現該減排目標的首個計畫,在全球能源生產及消費方式發生巨大變化的同時,需要加大投資。IEA署長Fatih Birol表示,該計畫強調需要進行的變革,以確保邁向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道路上不會迷失,且目的可達。並預計清潔能源方面支出增加,將提振全球經濟及就業市場。 倘全球石油和天然氣供應能按照IEA計畫進行縮減,到2050年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將控制全球一半以上石油供應;目前該組織供應全球逾三分之一石油。 IEA另呼籲在未來5年終止燃油汽車銷售,此目標超前於許多發展中國家既定政策,英國近期將該國逐步停止銷售新汽油和柴油汽車計畫提前到2030年完成。雖然政府和產業界鼓勵使用電動汽車,惟2020年汽車總銷量中,電動車僅占4.6%。 到2030年,全球能源產業投資需要從目前的2兆美元增加一倍多、達到5兆美元,才能保證可靠且經濟的低碳能源供應。2020年太陽能和風能成長速度已經創下紀錄,此投資水準將使太陽能和風能到2030年成長4倍。 IEA表示,雖然2030年前所需大部分碳減排量可以通過已經廣泛使用的方法來解決,惟2050年前所需的減排量幾乎一半將取決於目前很少使用的技術或處於原型階段技術。例如,低碳氫,先進電池及碳捕捉技術等,需要迅速擴大這些技術規模以實現減排量。
A: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航運業者表示,延遲情況最嚴重地點在南加州洛杉磯及長灘等港口。美國進口商急需補充庫存,由此產生大量需求導致海上輪船嚴重堵塞。全球最大海運貨櫃輪船公司Maersk執行長Vincent Clerc表示,正常情況下,將貨物從上海運到洛杉磯需要14天,如今則需要33天。海上航行時間不變,惟等待卸貨時間是正常情況的兩倍。該公司已經投入數百萬美元增加運輸能力,但受美國西岸塞港影響,新增的運輸能力很大一部分也均處於癱瘓狀態。 美國加州港口延遲時間最長,據Sea-Intelligence,一些從亞洲前往歐洲的航線也面臨耽擱,無法如期抵達目的地。塞港導致馬來西亞巴生港、荷蘭鹿特丹、希臘比雷埃夫斯、英國南安普惇港及台灣高雄港等地的延遲時間最長達6天。 貨物交運延誤已經從碼頭蔓延到鐵路貨櫃場、卡車貨運站及配送中心,此情況使零售商、汽車製造商,乃至家庭經營的小店面均普遍面臨物資短缺,且需支付的商品運費與2020年同期相比多出數倍。 據波羅地海貨櫃指數(Freightos Baltic Index, FBX)資料,5月中,40呎貨櫃從中國運往美國西岸港口報價為5,650美元,較本年初上漲34.5%,與2020年同期相比高出228%。 過去一個月,南加州港口延遲情況有所緩解。據南加州海事交易所(Marine Exchange of Southern California),過去1週,僅約20艘貨櫃輪停在錨地等待泊位,遠低於第1季擁堵高峰時期的約40艘水準。而在洛杉磯及長灘碼頭尋找停泊位的船隻通常不會遭遇延誤。 雖然德國貨櫃輪船公司Hapag-Lloyd在第1季業績報告中預計,2021下半年市場將逐漸正常化。但各海運公司仍預測,2021年大部分時間海運仍將面臨擁堵問題,雖然航運擁堵使營運變得更加困難,惟不斷上漲的運費卻有利於海運公司財務狀況。據Maersk報告,該公司第1季淨利從2020年同期的1.97億美元增加至創紀錄的27億美元。其他幾家海運承攬商也報告第1財季利潤超過10億美元。 Maersk 海運表示,目前,海運業務完全受制於外部環境,基礎設施瓶頸及擁堵情況正讓公司獲利,惟公司更願意看到正常化利潤。Hapag-Lloyd表示,公司盡可能將船舶調派到不太擁擠的港口,自2020年以來已經採購45萬個貨櫃以增加運輸能力。惟擁擠的供應鏈卻給所有市場帶來巨大挑戰。該公司第1季淨利潤從2020年同期2,700萬美元增加至14.5億美元。
A: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2021年海運交貨時間延長,導致供應鏈困境加劇,而供應鏈問題正減弱零售商及製造商為利用經濟需求復甦而進行的各種努力。 據丹麥海運諮詢機構Sea-Intelligence ApS分析,本年3月全球僅約40%海運貨櫃輪船準時抵達港口,平均延遲時間超過6天。雖然延誤情況較2月有所改善,惟遠不及前2年可靠性水準,當時有超過70%船舶準時抵達。 隨着消費需求改善,企業大規模補貨,造成全球海運延遲,加劇貨物運輸所需海運貨櫃短缺現象,同時導致貨櫃運費上漲,推動航運成本飆升。 美國、歐洲及亞洲經濟體從2020年新冠疫情造成大幅衰退復甦之際,對於需要運輸貨物的公司,延遲將是擾亂供應鏈一系列的問題之一。貨品及半導體等零組件及木材短缺、勞工不足外,也面臨航運能力不足的緊張情勢,均讓企業難以跟上產業需求復甦的腳步。 2020年底開始出現的航運延遲情況,於2021年初更趨惡化。船隻抵達港口後等待駛入停泊位,而卸下的貨櫃在貨運碼頭,因疫情勞工不足而長期滯留,此種延遲情況導致貨物積壓數週之久。
A:德州州長 Greg Abbott日前簽署一項法案,禁止德州各大城市在訂定綠色政策 時禁止新建築物和公用事業部門使用天然氣作為燃料來源。 該法案發起人德州州眾議員 Joe Deshotel聲稱,禁用天然氣將限制消費者的選 擇。該法案主要是回應加州各大城市紛紛通過禁止使用天然氣供暖的能源效 率計劃。州議員也指出,今年二月德州面臨冬季風暴時,天然氣供應商仍有 能力持續向家庭供應天然氣,但燃氣鍋爐在缺電的情況下卻無法運作。 德州奧斯汀市原擬定之氣候行動計劃要求在 2030 年前停止新建築物中使用 天然氣,但在德州天然氣公司強烈反對後,該計劃已修訂。
A:資料來源: Symsite Research 日期: 2021年6月3日 斯洛伐克財政部表示,2021年5月底斯國國家預算赤字達35億歐元,較2020年同期增加3億4,700萬歐元。 預算收入增加6億5,900萬歐元,支出增加10億600萬歐元,稅收增加19%(增加7億7,500萬歐元)。
A:法國權理外貿部長Franck Riester於本(110)年5月31日至本(6)月4日率團赴塞內加爾及象牙海岸訪問,本月2日接受法媒France 24視訊採訪時表示,依據馬克洪總統提出之「非洲新政(New Deal franco-africain)」,法國將改變對非洲國家之投資與貿易方式,協助青年創業及資助基礎建設項目發展,以期建立長期合作夥伴關係及創造雙贏。 R部長指出,法國將配合當地環境及需求,與非洲國家進行長期合作,另將推動重新分配國際貨幣基金(IMF)之特別提款權,使非洲國家由原分配額330億美元提高至1,000億美元,以利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及經濟發展。此外,法國規劃加強與英語區非洲國家之經貿往來,並在非洲生產新冠疫苗,已在達卡啟動疫苗生產及分裝工廠工程,未來可供應當地疫情所需。 據法媒Le Figaro報導,本次法國公共投資銀行(Bpifrance)處長Jean-Christophe MARMARA與中小企業亦參與R部長訪問行程。為推動前揭非洲新政,協助中小企業拓展非洲市場及強化雙邊交流,於本月2日在象牙海岸經濟首都阿比讓(Abidjan)舉辦經貿交流活動,共有500家企業家及投資人參與,交流領域包括衛生、能源、城市永續發展、文化產業及生態農業。 M處長表示,法國中小企業在非洲擁有大量發展機會,Bpifrance之策略係運用出口信貸及貸款擔保等方式協助中小企業開拓非洲市場,以及在非洲設置投資基金扶植當地企業發展,並提供出口信貸予進口法國產品之非洲進口商。2014年至2020年間,Bpifrance針對非洲市場已核發7億歐元之出口信貸及25億歐元之專案貸款擔保,並預計於2024年前加碼15億歐元。 非洲Averroès汽車自2003年起與法國開發署(AFD)旗下專門資助私人企業之經濟合作與促進公司(PROPARCO)合作,後者承諾注入10億歐元資金至20餘個私募股權基金及分布於40個非洲國家之150餘家企業,其中以北非摩洛哥與突尼西亞、西非象牙海岸、塞內加爾與奈及利亞,以及東非肯亞、衣索比亞與坦尚尼亞為優先。例如象牙海岸之公路運輸龍頭企業LCR係由AfriInvest基金資助,從事貨運及基礎建設項目,與多個法國食品品牌合作。Bpifrance預計於2024年前投入1.23億歐元至相關基金,拉高金額至15億歐元,非洲企業入場門檻金額為150萬至500萬歐元不等。 M處長指出,非洲經濟發展薄弱,關鍵在於無法滿足企業融資之大量需求。Bpifrance在非洲發起之基金採高度數位化管理及單一窗口,無繁複行政作業,並提供風險擔保。該行已與象牙海岸、多哥及塞內加爾等國簽署共3項合作協定,研擬設立公共投資銀行。Bpifrance近期亦設立非洲市場加速器,開設課程輔導法國中小企業拓展非洲商機。
A:資料來源: SITA、Daily News Monitor 日期: 2021年6月3日 根據斯洛伐克政府最新批准的斯國反壟斷辦公室報告,2020年斯國提供的援助總額達16億5,300萬歐元(相當於GDP的1.81%),其中60%來自國家財政,其餘為歐盟資金。 2020年斯國國家援助係透過補貼、不可退還的財政捐款及服務(71.02%)、貸款擔保(19.74%)、稅收減免(8.16%)及風險資本(1.08%)所提供,特別是在國家臨時架構下與新冠疫情有關的國家援助措施(68.91%)、環境保護(10.59%)及區域發展(6.50%)相關援助措施。 2020年斯洛伐克勞動、社會事務及家庭部(48%)、經濟部(24%)及斯國投資控股公司(9%)提供最高的國家援助。
A:出處:NIS News Bulletin , 2021/06/03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Moderna 將在荷蘭設廠每年生產3 億劑新冠疫苗 荷蘭新聞簡報NIS News Bulletin報導,根據彭博社Bloomberg報導Moderna 將在荷蘭每年生產多達 3 億劑新冠疫苗。 Moderna 計劃於今年年底前在荷蘭啟動一條新的新冠疫苗生產線,該製藥公司已與在瑞士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製藥供應商 Lonza 合作,而Lonza在荷蘭Limburg省的 Geleeng市 已設廠。 Moderna 稍早曾宣佈,將在西班牙每年生產多達 3 億劑新冠疫苗,荷蘭和西班牙加在一起,將在歐盟境內生產總計 6 億劑新冠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