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菲媒報導,菲國衛生部食品藥物管理署(FDA)署長Eric Domingo於5月27日表示,該署預定於1週內修訂美國輝瑞(Pfizer)COVID-19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EUA)之內容,允許12歲至15歲青少年接種疫苗(原EUA年齡下限為16歲),並溯及既往至本(2021)年1月。此項修訂係參照菲國研究及美國FDA之新增規定。渠另表示,由於輝瑞疫苗保護力達95%,深受菲人青睞。 二、菲國衛生部部長Francisco Duque於5月27日表示,因疫苗數量有限,且須優先讓風險較高之族群施打,許多老人及共生病患者尚未接種,故目前尚未將12歲至15歲青少年納入國家COVID-19疫苗施打計畫優先名單。目前菲政府在COVAX機制下僅獲分配19萬3,050劑輝瑞疫苗,政府已另採購4,000萬劑該款疫苗,預定於6月間先交貨220萬劑,屆時方可考慮讓12歲至15歲青少年施打該疫苗。 三、馬尼拉都會區(NCR)發展署署長Benhur Abalos於5月27日表示,NCR地區之多數市長同意下(6)月繼續延長實施「一般性社區隔離」(General Community Qurantitne, GCQ)措施,惟盼放寬強化限制(heightened measures),例如增加餐廳內用與教堂聚會人數等。有關6月全國最新隔離措施將由新興傳染病跨部會專案小組(IATF)作成決議,陳報杜特地(Duterte)總統決定。

A: 據日本經濟産業省及新能源・產業技術總合開發機構(NEDO)本(2021)年5月31日同步發布新聞稿稱,該省已決定支援台積電(TSMC)公司在日本國內興建半導體研發中心,並將提供約190億日圓經費(研發中心總建設經費約370億日圓之一半),盼能提升日本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上述台積電公司在日半導體研發中心,規劃於本(2021)年夏季在日本茨城縣筑波市之新能源・産業技術總合研究開發機構動土興建,目標預定明(2022)年正式展開研發中心業務。由於目前電子產品均搭載半導體晶片,咸認對未來日本推動5G通訊、數位化及綠能產業不可或缺。 另外,自去(2020)年起全球爆發嚴峻的新冠疫情,加上美國及中國的技術領導爭霸戰,導致全球車用半導體晶片等產品供給斷鏈,甚至已造成國家的安全危機,爰此各國紛紛宣布投入巨額資金培育半導體產業。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官員稱,政府正投入680億緬幣在仰光Mingalar Taungnyunt鎮建設一個新的Mingalar市場,約63%的市場已經完了。該市場將是一座17 層高的建築,帶有兩層樓的地下停車場,由現代機械、專家工程師及技工按照衛生暨體育部的 COVID-19 衛生規定建造。 大樓的第1層將設有銀行、餐廳及超市。建築公司管理的5至8層將有1,000多家商店,6至13層包括地下兩層停車場,可容納700多輛汽車,9層及10層也會有商店及倉庫,11層及13層為辦公室。因火災而失去店鋪的舊Mingalar市場商販,YCDC將把他們從1層遷到4層。新的Mingalar市場完工後,將使逾4萬人受益,包括商販、工作人員及客戶,因此市場將比以前更有活力。

A:一、菲媒報導,菲律賓在標普信評機構(S&P Global Ratings)頃公布之「2021年國際債信評等報告」中續獲BBB+評級且前景展望維持穏定評價。 二、報告指出: (一)隨著菲國加快推動COVID-19疫苗接種計畫,經濟開始復甦,且預計明(2022)年經濟增長將進一步加速,因此確認菲國BBB+信用評級。一旦疫情得到控制,菲律賓將繼續擁有良好經濟復甦前景,且政府財政狀況將相對持穩。 (二)該機構於本(2021)年3月將菲國本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預測下調至7.9%,明年下調至7.2%(註:均低於菲政府預測值)。 三、菲央行總裁Benjamin Diokno表示,標普維持該國BBB+信用評級之決定,印證COVID-19危機僅會對菲國經濟產生短暫影響,菲國中長期經濟前景依舊光明。在疫情爆發之前,菲律賓原已處於躋身為中上收入國家之邊緣,且已經在減貧方面取得重大進展。隨著疫苗接種計畫展開以及政府賡續推動重要之經濟改革,預計經濟很快將會回到成長正軌。 四、查: (一)菲律賓預算協調委員會(DBCC)日前指出,受疫情影響,菲政府去年預算赤字及政府負債占GDP比率均攀升,預計本年仍將持續上揚。 (二)菲政府負債占GDP比率預計本年將達58%,仍控制在國際組織及國際金融機構普遍認可低於60%之門檻以下,亦符合菲政府厲行財政紀律之目標。 (三)儘管菲國預算赤字及政府債務比例攀升,國際信用評等機構仍然維持菲律賓之主權債信評級,主因受疫情影響,其他國家亦面臨更高債務比率、甚至更高預算赤字之情況。 (四)標普(S&P Global Ratings)於去年5月維持菲律賓BBB+評級且展望穏定;穆迪投資評級(Moody’s Investors Service)於去年7月肯定菲國主權債信Baa2評級;惠譽國際評級(Fitch Ratings)於本年1月確認菲律賓主權債信評級為BBB且前景穩定。此節可由菲國於本年3、4月間分別在日本東京及國際債劵市場順利發行550億日圓(約合5億美元)武士債劵及23億歐元(約合25.3億美元)計價債劵獲得佐證。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海關據的統計顯示,在本財年2020-21年的前5個月(10月至2月),緬甸的玉米出口創匯逾2.47億美元。緬甸玉米工業協會主席Min Khaing表示,由於需求不足,緬甸已停止透過海運出口玉米到新加坡、馬來西亞及越南,究其原因是緬甸政局及物流中斷所致。緬甸一直通過陸地邊境向鄰國泰國及中國運送玉米。

A:一、菲媒報導,菲國總統杜特地(Duterte)府於5月31日深夜宣布: (一)NCR及周邊4省6月份持續實施「一般型社區隔離」(GCQ)措施。 (二)前述GCQ之限制措施,包括: 1.只允許必要交通進出上述地區,公共運輸將繼續運行。 2.室內用餐容客量增加至20%,戶外用餐座位數增加至50%。 3.不需要除去口罩之個人護理服務、戶外運動,以及遊戲之非接觸運動,可以30%能量運作。 4.嚴守最低限度之公共衛生規範,區域內旅遊景點可以30%容客量開放。另屬於觀光部(DOT)認定之特定地點,在符合該部設定之限制規範下,亦同步開放。 5.對非死於COVID-19者,舉行宗教聚會或是禮拜追思,容客量以10%為限。 6.18至65歲間之個人在遵守衛生規範下可離開位於GCQ地區之住所。 7.NCR地區維持晚間10時至凌晨4時之宵禁時間。 (三)以下省市於6月30日之前亦實施GCQ: •碧瑤市 •Kalinga •Mountain Province •Abra •Isabela •Nueva Vizcaya •Quirino •Batangas •Quezon Province •Iligan City •Davao City •Lanao del Sur •Cotabato City (四)以下地區將在6月1日至15日期間採較嚴格之「改良版加強型社區隔離」(MECQ)措施: •Apayao •Benguet •Ifugao •City of Santiago •Cagayan •Puerto Princesa City •Iloilo City •Zamboanga City •Zamboanga Sibugay •Zamboanga del Sur •Zamboanga del Norte •Cagayan de Oro City •Butuan City •Agusan del Sur (五)其他地區6月底前實施「改良版一般型社區隔離」(MGCQ)措施。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因為由於印度的高需求,豆類的價格可能會持續上漲到明年,農民應該種植更多的黑豆及木豆。曼德勒商品倉庫副主席U Chone表示,明年將種植更多的黑豆及木豆,這些豆類所需投入及農藥較少,可望在明年之前會賣個好價錢。印度豆類進口配額還需40萬噸,而目前緬甸有大約25萬噸的豆類庫存。在明年前,豆類的需求量會很大,預計明年豆類價格漲幅將比今年要高得多,故農民被敦促優先種植更多的黑豆及木豆。 黑豆在水稻收割後的 10月、11月及12月種植,主要生長在勃固省及伊洛瓦底省。曼德勒省及馬奎省的上部也種植了幾英畝黑豆。木豆則在全國各地種植,主要產於緬甸中部。黑豆及木豆的價格取決於印度的需求。2017-18財年,印度國內生產了足夠的豆類。因此2017財年是緬甸豆類價格最低的一年。每袋(裝有3籃)豆子售價為2.5萬或3萬緬幣。去年,印度的氣候變化摧毀了其豆類種植園。因此,印度正在購買緬甸的豆類,特別是黑豆及木豆。根據曼德勒商品倉庫的統計,5月28日,黑豆的現行價格為每60緬斤10萬至13萬緬幣,而木豆的價格約為每60緬斤8.6萬至9.5萬緬幣。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商務部統計顯示,在2020-21財年的前5個月(10月至2月),緬甸的機械及備件進口價格估計逾3.91億美元,另進口價值3.98億美元的汽車及備件。商用車輛及機器獲准自海港及木姐、苗瓦底及大其力等3個邊境站進口。進口商表示,由1月1日起,禁止進口具有公司執照的商用車輛。進口商必須按照訂明的法規經營汽車展廳。然而,新政策可能會給貿易商推動業務帶來困難。 由於近3個月美元升值,運費翻倍,加上稅收帶來的價格波動,進口已經註冊的汽車及二手車的成本過高,這些汽車依據其的品牌及規格,價格可能會上漲20%至30%,又目前處在經濟困難時期,這些市場有呈下降的趨勢。根據商務部發佈的新聞稿,在2021年汽車進口政策下,自用車進口許可證的最老車型為2019年份,且除機械外,所有進口車輛必須是左駕車(left-hand drive)。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投資暨公司管理局(DICA)發佈的統計,當前2020-21財年的過去7個月(10月至4月),日本成為緬甸最大外人直接投資(FDI)來源,新加坡居次。過去7個月,日本是緬甸最大的投資者,新增3個投資案為緬甸帶來約5.19億美元的資本,至13家新加坡上市企業約為緬甸帶來了3.88億美元投資。新加坡公司主要投資於城市發展、房地產、電力及製造業。DICA的統計顯示,本財年,中國在緬甸的資本估計為1.68億美元,是第三大投資者。

A: 據日本NHK NEWS WEB本(5)月31日報導稱,日本政府為提高便民性及行政效率,已著手推動將必須透過書面申請的行政手續轉為數位化工程,惟目前仍有超過80%以上之2萬2,000項手續尚未完成電子化;爰日本政府預定藉由本(2021)年9月設立的「數位廳」加速推動數位化工程,並規劃在2025年前除需本人親自辦理之遷出手續等外,佔整體98%的2萬1,600項手續全改成可用電子郵件或線上辦理。 另外,日本行政改革擔當大臣河野太郎對於目前已完成數位化的手續表示,「常會看到強制轉換成數位化後,電腦系統卻完全沒有在使用的情況」;認為政府在推動數位化的同時,未來將會檢討讓電腦傳輸系統更為簡便的使用方法。

A:標題:巴拉圭作為地中海國家應準備其他物流選項而非僅依賴河運 日期:2021.05.31 單位:駐巴拉圭大使館經參處 消息來源:國家報(La Nación) 內文: (一)由於氣候週期性異常及聖嬰現象帶來嚴重乾旱預測,導致巴拉圭河運水位下降持續向下探底之際,巴拉圭作為地中海國家,必須重新思考其他物流選項策略,將貨物與世界接軌,確保對外貿易順暢途徑。 (二)巴拉圭工業生產聯盟(Unión Industrial Paraguaya,UIP)副理事長Diego Oddone表示,由於河運水位持續向下探底,實有必要超前布署預防僅依賴現有河運之唯一物流方式,以防止削弱出口競爭力之可能性,其他物流選項包括建設鐵路、火車及陸路基礎建設均為可行方案之選項。 (三)O理事長續稱,另由於武漢肺炎疫情擴散,造成全球對原物料需求高漲,且因多數城市又進入封鎖階段,導致原物料供給再次帶來嚴峻考驗,爰政府實有必要加速解決河運低水位之運輸問題。

A:資料來源: Romania-Insider.com 日期: 2021年5月31日 根據IMF本年5/10至5/28所進行年度總體經濟審查後得出結論,預計羅馬尼亞2021年實質GDP將強勁反彈7%,該基金表示,近幾個月羅國優於預期的經濟復甦有助於改善財政前景。 IMF預期羅國2021年經常帳赤字將擴大至約GDP的5.5%,該基金認為隨著危機消退,逐漸提高匯率靈活性及財政整頓可解決其經常帳赤字問題。 IMF指出負面風險包括大流行發展的不利轉變、新冠變種病毒、疫苗效力更短或不願接種疫苗等,強調吸收大量歐盟資金將對2022年羅國經濟表現至關重要。 有關羅馬尼亞國家銀行,IMF表示,只要與通膨目標保持一致,將貨幣寬鬆政策延長至今年以後可能是合適的。 IMF建議羅國改善經濟治理,以達較富裕歐盟國家之生活水準;另加強國營企業治理對吸收歐盟資金、縮小與歐盟同儕之公共基礎設施差距亦甚重要。  

A:駐法經濟組陳報: OECD本(5)月25日公布今年第一季國際貿易趨勢,G20集團國家之商品貿易自去年第三季起復甦以來,在今年第一季達新高,出口與進口較上一季分別成長8.0%及8.1%。報告指出,G20集團之貿易活動已逐漸從新冠疫情中反彈,美元貶值加上相關商品價格上漲,今年第一季除了英國以外所有經濟體之貿易均呈正向成長。   今年第一季,包括穀物與植物油在內之農產品價格至少上漲10%,金屬價格則接近2011年水準,集團中此類商品出口大國如阿根廷(出口增加33.3%)、澳洲(出口增加17.5%)、巴西(出口增加14.7%)及南非(出口增加17.3%)等均因原物料價格上漲而受益。同時原油價格亦上漲近35%,使加拿大出口總值增加10.8%、俄羅斯增加13.1%、印尼則增加12.4%;由於能源產品亦是大多數G20經濟體的進口大宗,因此價格上漲亦使進口金額增加。   至於新冠疫情所引發之電子產品購買熱潮,刺激半導體與積體電路需求暴增,導致供不應求及價格飛漲。半導體貿易熱絡帶動美國商品貿易總額成長,出口增加5.7%,進口增加5.3%;但晶片短缺對汽車供應鏈衝擊尤為顯著,造成車輛及其零組件交貨步調放緩,連累法國與墨西哥之商品出口,分別僅各成長2.7%及0.4%,均遠低於G20集團之平均值。   中國大陸位居G20集團最大商品貿易國,今年第一季表現突出,出口成長18.9%,進口成長19.0%,其中進口動力來自金屬與金屬礦物、穀物及積體電路,出口成長力道則以積體電路等電子產品、汽車及紡織品(包括口罩)等為主。歐盟之商品出口成長3.8%,進口則成長5.0%。英國則是集團內同期唯一貿易呈現衰退之經濟體,出口減少5.7%,進口減少10.5%,報告分析乃因上一季為脫歐前夕準備而大量囤貨,使今年第一季貿易量相對趨緩所致。   在服務貿易方面,根據G20部分經濟體目前可得統計,今年第一季整體出口成長4.4% ,進口成長2.5%,與上一季出、進口分別各為9.7%與7.1%成長率比較之下,相對趨緩;大致上亦延續去年底之趨勢,儘管防疫措施仍使旅行嚴格受限,今年第一季運輸服務貿易總值飆升,反映了自去年下半年起飛漲之海空運費。   數位傳輸服務(digitally deliverable services)如電信、電腦與企業服務等於今年第一季持續擴張,尤以東亞最具活力。儲蓄普遍增加上金融產品交易興盛,促進歐洲與北美之金融與保險服務貿易蓬勃發展。其中德國服務出口成長4.0%,法國服務出口則成長3.6%,均由金融、保險服務及交通運輸等部門帶動總體成長。同期服務進口部份,德國成長3.6%,法國成長6.6%。英國服務貿易在今年第一季僅溫和成長1.3%,進口則減少3.3%。   北美洲服務貿易今年第一季成長步調較上一季放緩,美國服務出口增加1.0%,加拿大增加1.6%,兩國服務進口成長幅度相對較大,分別增加2.4%及3.0%。而南韓與中國大陸服務出口自去年第四季以來維持穩健成長,分別增加3.3%及22.7%。大陸的服務進口增加3.9,南韓則減少2.4%。同期澳洲與日本服務出口則因旅遊出口疲軟而分別萎縮1.3%及0.1%,兩國服務進口則因貨運服務採購增加帶動成長,分別增加7.9%及3.0%。此外,巴西、土耳其及俄羅斯之服務出口則延續去年第四季的兩位數成長率持續暢旺,今年第一季分別成長9.1%、13.1%及6.0%。

A: 依據日刊港都新聞本(2021)年5月31日報導辦理。 日本農林水產省本(2021)年5月28日公布2020年漁業(漁撈和養殖)生產統計,生產量417萬5,000公噸,比前一年下降0.5%,是1956年開始現行調查以來,連續2年更新過去最低數字。海面養殖增加5.7%,因海藻及帆立貝等由前一年不振狀況稍有回復,生產量為96.7萬公噸。海面漁撈產量315萬6,500公噸,因鯖魚、秋刀魚及鮭類等減產,以致減2.2%。 海面漁撈秋刀魚、鮭魚類、昆布為統計史上重寫最低紀錄,其中秋刀魚比1958年最高時減少94.8%至2萬9,700公噸,鮭魚類比1996年最高時減少80.5%至5萬5,900公噸,昆布類比1962年最高時減少75%至4萬5,000公噸。 海面漁撈其他減產主要魚種,三重及長崎等鯖魚類漁獲減少(比前一年減16.4%至37萬6,600公噸),宮城及靜岡等鰹魚漁獲量減少(減29%至16萬2,500公噸);另海面漁撈比前一年漁獲量有恢復增加,島根及宮崎沙丁魚增加(增25.9%至70萬500公噸),北海道明顯增產為帆立貝(增1.9%至34萬6,000公噸),明太鱈則增4%至16萬100公噸。 海面養殖增加主要是兵庫及佐賀的海苔增產(比前一年增14.8%至28萬8,700公噸),岩手及宮城的海帶芽增產(增18%至5萬3,200公噸),北海道的帆立貝增產(增4.5%至15萬1,000公噸),德島等青甘鰺增產(增0.5%至13萬7,100公噸),熊本的嘉鱲增產(增0.2%至6萬2,400公噸)等。而宮城及廣島養殖牡蠣減產,比前一年減1.7%至15萬8,900公噸。。 内水面養殖業則減6.2%至2萬9,181公噸,主力的鰻魚減1.1%至1萬6,887公噸,鱒類減產16.7%至5,897公噸,另鯉魚及香魚亦減。內水面漁撈產量2萬1,759公噸,與前一年相差有限,主力魚種蜆減6.6%至8,894公噸,鮭鱒類則增11.9%至7,458公噸。 按日本漁業生產量1984年達最高1,282萬公噸,至2020年417萬公噸(估算),目前約為全盛期產量3分之1,已由單純生產轉變為資源管理導向,重點在資源永續利用。做法上,日本行政部門、研究機關與漁業者合作進行資源調查,利用資通訊(ICT)技術進行漁獲資訊收集、試驗船調查、解析海洋環境與資源變動關係,以及強化作業及漁場資訊收集;獨立在行政機關外的研究機關,辦理資源評估,再由行政機關向業者說明資源管理目標,並與業者交換漁獲管理規則,確立總許可配合(TAC)、個別配額(IQ)及資源管理協定等。

A:依據日本經濟新聞本(2021)年5月31日報導,日本五大商社之一的伊藤忠商事宣布於本年6月起,全家便利商店(該公司子公司)之物流卡車將採用從廢油提煉之再生燃料,作為電動卡車普及前之替代方案,預計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較使用一般輕油減少90%。 由於開採石油時將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爰透過使用從廢油回收製成的再生燃料,可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目前伊藤忠規劃自芬蘭再生能源公司Neste採購再生燃料,該公司具從餐飲業的廢棄食用油、肉品加工場回收的家畜脂肪等製作與輕油同等性能燃料之技術能力。 伊藤忠商事規劃先進口100公秉之再生燃料,並透過關係企業伊藤忠ENEX建構供給體制。伊藤忠將先於橫濱地區全家便利商店據點,利用4至8台燃油卡車進行實證實驗, 評估燃料成本,再進一步評估是否正式全面採用。

A:依據日本電氣新聞本(2021)年5月31日報導,東京電力公司(以下簡稱東電)於本年5月27日宣布將把存放福島第一核電廠的多核種除去設備(ALPS)處理水之總容積137萬立方公尺的儲存槽(Tank)中,約3萬立方公尺之儲存槽變更用途,作為排放入海前測量、評估輻射線濃度之「樣本槽(Sample Tank)」。另東電將於2022年10月前增設儲存槽,以維持總容積137萬立方公尺之儲存能力。故福島第一核電廠之ALPS處理水實質儲存量將提升3萬立方公尺,儲存槽用罄時間可望由2022年夏季延長至2023年春季。 「樣本槽」之功能除儲存ALPS處理水,以利測量、評估輻射濃度外,尚有把ALPS處理水運送到海水稀釋、排放設施之功能。目前東電預計將把鄰接ALPS設施的K4 區的儲存槽變更用途,並著手相關泵、閥、採樣用管線、電源、控制裝置等設置工程。 另東電於本年5月27日公開招募自ALPS處理水中分離氚之技術,倘有實用可能性之相關技術,將協助進行實證實驗,並促使確立相關技術。為確保透明性,將先委由第三方機關NineSigma Holdings進行第一階段審核,再由東電進行第二階段審核。目前東電公開之招募基準如下: 處理後氚濃度較處理前濃度降為千分之一以下之技術。 可明確觀測試驗中氚含量的變化之技術。 處理能力可望擴大至每日50~500立方公尺之技術。 雖然目前日本政府係採取將ALPS處理水氚濃度稀釋至國際標準以下後排放入海之處置方針,惟為避免對福島地區的「風評被害」,東電盼能進一步確立將氚自ALPS處理水中分離之技術。

A:美國消費者支出激增,但貨櫃、卡車和倉庫空間都嚴重不足,使零售業者疲於因應需求暴增的情況,庫存量已降到歷史低點,連鎖零售店對年底銷售旺季存貨水位憂心忡忡,紛紛提早下訂單備貨。 從大賣場好市多(Costco)到平價連鎖店Dollar Tree,近日紛紛示警,指出港口壅塞不僅推升貨運成本,還拖長貨品運抵美國的時間。 美國零售店庫存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約有1.5個月的量,到今年3月已降到1.1個月,美國普查局的資料顯示,這是至少1992年來最低水準。 物流公司CH羅賓遜北美水陸運輸副總裁霍夫曼說:「零售商庫存假如有110台電視機,現在一個月就賣出100台,幾乎沒有安全庫存量。」 他指出,許多零售商已把為年底銷售季備貨的訂單大幅挪前,從6月提前到4月,設法因應物流瓶頸;但他估計,消費者仍可能面臨四到六周的耶誕網購出貨等待期。 霍夫曼指出,亞洲來的貨船卸貨要等12到15天,美國國內貨運業者如Union Pacific和聯邦快遞(FedEx)提前好幾個月加收旺季附加費,「我們認為要到2022年初,庫存量才可能跟上來」。多家零售商上周在盈餘法說會上證實,已提早下訂單,以免庫存過低。 Dollar General財務長賈拉特表示,採購行動已「策略性提前」;電子產品連鎖店百思買執行長貝瑞形容消費者需求「異常高」,加上供應鏈瓶頸,造成家電、電腦和電視機供應量「受限」;好市多財務長賈蘭說,已提前下訂單,估計貨櫃輪從抵達美國、卸船交貨到回程啟航已倍增到50天。 為貨物尋找卡車運輸的LoadMatch公司總裁希爾森貝克說,當前的進口延遲情況「是所有人遭遇過最糟」,但他預測消費者需求將下滑,到8月時運能吃緊的困境將會緩解。 研究業者顧能認為,「貨櫃供應失衡」將延續到第3季,屆時也是零售商積極為年底購物旺季備貨時期。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蘋果近日悄悄公布2020年供應鏈名單,對比2019年名單幾家歡樂幾家愁,其中台灣業者新增6家也遭移除6家,而可留意到的是,蘋果新納入供應商以陸廠最多,高達12家,也顯示蘋果供應鏈分配上,大陸廠商的重要性愈來愈高。 蘋果公司在其官方網站公布最新《2021年度供應商責任進展報告》,其中包括了最新的2020年供應鏈廠商名單。供應商名單列出了參與蘋果產品生產的供應商,覆蓋範圍佔2020年蘋果採購額的98%或更多。 美國廠商的部分,蘋果新納入供應商包含萬有半導體,提供垂直共振腔面射型雷射(VCSEL)零組件的Viavi Solutions,移除的則有英飛凌併購的賽普拉斯半導體、豪威科技、基美、Chemours、迅達科技、Si Time與線藝。 台廠納入的台廠包含雙鴻、康控、GIS、茂林、嘉澤與晶技。台灣遭移除的供應商,包含正隆、和碩旗下的復揚科技、TPK在陸子公司京嘉光電、達方、美律,以及明翔科技。 陸廠的部分,包含廣東朝陽電子、吉林利源精制等遭移除,新加入的則有領益智造、南平鋁業、北京兆易創新科技、天馬微電子、江蘇精研、蘇州勝利精密、得潤電子與新綸科技等13家業者,以區域別來看,陸廠的新增家數最多,在蘋果供應鏈中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 港商的上海實業控股,繼前次被移除後,2020年重回供應鏈名單行列,不過,雅特生科技、國泰達明與創良科技遭移出。 日商SMK與夏普集團子公司康達智等則遭移除,而東芝則替換成拆分後的鎧俠,此外,NGK特殊陶業被列入新供應商名單。韓國業者則新增提供RFPCB的供應商三星電機,移除軟板商Interflex。 值得注意的是,新納入Royal DSM與剔除的DSM Engineering Plastics,都是荷蘭帝斯曼(DSM)集團;而領益智造則為原先的領益科技、SFS集團旗下的聯鋼科技遭剔除後,集團本身今年則成為新供應商。 另外,新納入的Consumer HK Holdco II Limited與移除的雅特生科技關係匪淺,雅特生科技旗下電源產品線包含雅達電子,而Consumer HK Holdco II Limited則是羅定市雅達電子與深圳雅達消費電子的100%控股公司。 https://www.singtaousa.com/

A:巴西國家地理統計局(IBGE)頃公佈國家今年第1季GDP較上(2020)年第4季成長1.2%,高於前預期值,因此現今分析師已調高預期本年經濟成長率將超過5%,例如高盛銀行預估5.5%和美國銀行5.2%。惟因新一波疫情大流行威脅、疫苗接種延遲、缺水電危機,以及原物料短缺等因素下,部分市場分析較保守,評估今年巴西經濟成長4%~5%。 另與去年同期相比,巴西經濟成長 1%,經濟已恢復到 2019 年第4季,即爆發 Covid-19 前水準。對 GDP 產生最大正面影響是農業,今年第1季農業GDP較上年第4季成長 5.7%,其中預計今年大豆收成將創紀錄,是經濟成長關鍵。

A:巴西軟性飲料、果汁、等滲透飲料和其他非酒精類飲料今(2021)年銷售持續下降,主因係政府對失業者之疫情救濟金減少,且酒吧和餐館經營尚未回穩。據Euromonitor顧問公司數據,2020年巴西軟性飲料銷售下降6.6%,果汁下降2.6%,另等滲透等運動飲料下降15.9%。銷售額下降反映酒吧、餐館和小吃店因疫情關閉,僅家庭使用之可樂和100% 果汁銷售有所增加。 非酒精類飲料銷售壓力在今年一季大型廠商業績呈現出來,銷售額及淨利潤均呈現惡化。惟椰子水銷售保持穩定,能量飲料增加3.5%。Euromonitor表示,能量飲料成長出乎意料,應與民眾長時間在家工作、學習或電玩有關。此外,酒精飲料隨著巴西冬季即將來臨,葡萄酒銷售開始加速。 2021 年1-4月葡萄酒銷售量同比成長34%,達 710 萬升。表現最好是Moscatel 汽泡酒,成長37.76%,其次是紅葡萄酒,成長34.35%,另Brut汽泡酒亦成長30.87%。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