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6.01    Biznes Polska,   阿斯利康製藥波蘭(AstraZeneca Pharma Poland)公司決定在波蘭克拉科夫設立1家新公司。它的開幕時間定於 2021年7月。阿斯利康(AstraZeneca)公司與波蘭有30年的往來。該公司定期投資並增加其參與度,主要是在研發領域。公司管理層決定更進一步在波蘭開設第2家公司,這次是在克拉科夫所在的 Małopolskie省。其員工將專注於那些用在臨床試驗期間之管理試驗過程或收集臨床數據以及管理全球臨床試驗過程的最新電腦系統。   該項新投資,阿斯利康公司計劃與Sano中心密切合作發展,該中心是一個體化電腦醫學中心(Center for Individualized Computational Medicine),一個國際研究基金會,亦即處理電腦醫學發展的機構。Sano的活動重點是開發先進的電腦方法來預防、診斷及治療疾病。Sano電腦醫學中心主任兼管理委員會主席Akradiusz Sitek 博士強調稱,該中心對與合作夥伴例如阿斯利康公司等進行合作的新機會感到非常興奮。他相信,該中心將共同為醫學的未來做出很多貢獻,尤其是,不僅是波蘭的病患,而且是全世界的病患。   阿斯利康公司的新公司將位於波蘭最好的大學之一AGH科技大學附近之Stanisław Staszic地區。新公司的開設及相關合作夥伴關係的進一步發展是阿斯利康公司在研發領域雄心勃勃的另一個例子,此顯示該公司對波蘭創新生態系統的承諾不斷增加。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6.01    PAP, PolandIn,   歐盟執委會於6月1日週二表示,波蘭與其他6個歐盟國家已決定連接到歐盟的 IT 系統以驗證 COVID-19 證書,並已開始簽發這些證書。波蘭衛生部長Adam Niedzielski後來已證實此訊息。Niedzielski部長強調稱,波蘭是從6月1日起對其公民簽發使用COVID-19證書的領導者之一。Niedzielski部長補充表示,波蘭屬於7個國家集團,現在已與歐盟系統建立聯繫,不再進行測試,但基本上係選擇使用簽發一種符合所有標準的證書。   歐盟數位COVID-19證書於4月由歐盟執委會(EC)提出,以在COVID-19 大流行期間促進在歐盟內的安全及自由流動。預計所有歐盟國家/地區都將在7月1日(過渡期為6週)導入此解決方案。這些證書可以透過特殊應用程式申請或紙張形式獲得,並含有為每位公民製作的二維條碼(QR Code)。IT系統將驗證代碼的真實性。該證書證明某人已接種SARS-CoV-2冠狀病毒疫苗,近期PCR檢測結果陰性或已從疾病中康復。   根據波蘭衛生部及國家衛生基金( Poland’s Ministry of Health and the National Health Fund).的網站,截至週二,可以在互聯網患者帳戶(Internet Patient Account ; IKP)上產生QR Code。Niedzielski部長補充表示,除了虛擬證書之外,每個人都將能夠要求在任何醫療機構或疫苗接種中心進行適當的列印。 COVID-19 證書系統將於7月1日正式啟動。持有歐盟COVID-19證書的完全接種疫苗的人應可免除與旅行相關的限制,例如檢測或檢疫。歐盟 COVID-19 證書在所有歐盟會員國以及列支敦士登 (Liechtenstein)、冰島及挪威有效。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6.01    PAP, PolandIn,   5月31日週一,波蘭基礎建設部副部長Marcin Horała與西班牙交通、移動及城市議程(Spanish Transport, Mobility and Urban Agenda)部部長Jose Luis Abalos 就波蘭團結交通樞紐(Polish Transport Hub“Solidarność”; CPK)簽署合作協議。該協議主要側重於波蘭高速鐵路的發展。   該合作協議是在波蘭Morawiecki總理出席的情況下簽署的,其中涉及建設約1,800 公里的新鐵路。CPK表示,西班牙是高鐵系統開發及管理領域的世界領先者之一。波蘭方面有興趣借鏡他們在該領域的經驗。CPK 鐵路計畫涉及建設約1,800公里的新鐵路軌道,將於2034年底完成。這些投資總共包括12 條鐵路線,其中 10 條將從波蘭的各個地區通往華沙及交通樞紐。CPK是華沙及羅茲(Łódź ;波蘭中部)之間的計劃中轉站,它將整合航空、鐵路及公路運輸。Solidarność機場將建在約3,000公頃的土地上,一開始每年將可為4,500萬人次提供服務。CPK 將於 2027 年完成,同時實施與鐵路及公路網絡的必要連接。

A:依據奧國媒「薩爾斯堡新聞報」(Salzburger Nachrichten)2021年6月1日引述OECD公布之奧國經濟展望,大幅調高2021年及2022年經濟成長率至3.4%及4.2%。若依此成長速率,則奧國經濟可在2022年底前回復至新冠疫情前水準。(OECD半年前預測奧國2021年及2022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為1.4%及2.3%) OECD預測奧國失業率將緩慢下降,2021年及2022年失業率預測分別為5.1%及4.8%,至2022年底前恐仍無法下降至2019年失業率(4.5%)。按奧國2020年平均失業率為5.4%。 在通貨膨脹方面,OECD認為近來部分貨品及原物料上漲應為短期現象,預估奧國2021年調和消費者物價指數(HICP)為+2.2%,2022年為+1.9%;在政府預算赤字方面,預估2021年占GDP 7.3%,2022年應可降至占GDP 3.1%,至2023年應可降低至馬斯垂克條約標準之GDP 3%以下。 OECD建議奧國政府在經濟真正復甦之前,仍應續提供企業紓困及援助,不宜過早採取緊縮措施,否則恐造成中小企業大量破產倒閉,進而遏制經濟復甦。OECD另建議奧國政府可藉由增加投資數位化基礎建設及添購設備,以及增加與氣候保護相關之公共支出,以促進經濟成長。 另,根據斯洛維尼亞媒體「Total Slovenia News」報導,OECD將斯國2021年經濟成長預測自半年前之3.4%微調至3.5%,而對2022年之成長預測則自3.5%大幅調升至4.6%。  

A:根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發布之最新統計報告指出,2021年4月份瑞士零售業實際銷售額與2020年同期相比較,大幅上漲34.8%。另外,不含加油站的零售業銷售額則比去年同期上漲35.1%。 該報告中另指出,在本年4月份食品、飲料及菸草類產品與2020年4月相比成長11.8%,與2019年4月相比則成長15.7%,顯示此類產品銷售未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另本年4月份非食品類產品銷售與2020年4月相比,成長73.1%,與2019年4月相比則成長7.5%,顯示此類產品銷售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有所變動。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統計局(BFS) 日期: 2021年6月1日

A:奧國媒體「維也納日報」(Wiener Zeitung)2021年6月1日引述奧地利中央銀行統計資料,2020年奧地利平均每人可支配淨收入減少1.8%,個人消費支出大減8.5%,儲蓄率則大幅增至14.5%(近幾年平均年儲蓄率約為8%)。 根據奧國央行資料,2020年奧國個人淨收入總額2,198億歐元,較2019年減少42億歐元,主要原因係新冠疫情造成之失業率大增及大量縮短工時人員,進而使個人平均收入縮水。 2020年奧國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為1,879億歐元,較2019年減少176.4億歐元。2020年底奧國個人儲蓄總額達319億歐元,儲蓄率14.5%高於2009年金融危機時之11.0%。  

A: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報導,大巴黎地區自本(6)月1日起,平日上午8時至晚上8時將禁止「車輛空汙排放分級標章(vignettes)」4級(Crit'Air 4)以上,即2006年以前領牌的柴油引擎與1997年以前領牌的汽油引擎等老舊高汙染機動車輛,進入大巴黎低排放區(zone à faible émission , ZFE),該區係以巴黎市中心及近郊A86環狀快速道路為劃分界線。   大巴黎都會區當局表示,此規定原本應於去年12月1日生效,因新冠疫情而延後半年實施,違者將面臨68歐元罰款,而利用照相設備取締相關違規部分目前仍在評估規劃中,計畫於今年底施行;大巴黎當局盼能藉此減少道路交通排放,改善其都會區空氣汙染問題。   相關城區禁駛令將逐步擴大,預計明(2022)年7月起擴及標章3級(Crit'Air 3-2011年以前柴油車及2006年以前汽油車),2024年1月擴及標章2級(Crit'Air 2-柴油車及2011年以前汽油車),但亦有部分彈性例外,例如身心障礙人士使用車輛、收藏級古董車、救護車、市集貨車、搬家卡車、文化活動或電影拍攝則不在此限。

A:法國總統馬克洪與德國總理梅克爾於本(110)年5月31日法德部長會議(Conseil des ministres franco-allemand)中視訊討論歐盟架構下,如何加強兩國產業合作並因應後疫情時代之挑戰;此次為梅克爾總理任內最後一次法德部長會議。 雙方同意法德將持續作為歐洲經濟成長動力,在各領域加強合作夥伴關係,談話重點如下: 疫情使歐洲意識到追求具韌性成長極為重要,歐洲需團結一致採取行動。法德同意將共同努力,確保歐盟經濟永續發展、供應鏈安全並建立醫療產業包括新冠肺炎疫苗及治療藥物之自主權。 歐盟未來將在「歐洲共同利益重要計畫(IPCEI)」架構下鼓勵會員國間於戰略產業領域展開合作,以推動實質創新研發及產業合作。兩國將由專責的部長針對前述計畫進行縝密規劃,合作領域包括抗生素取得、建立抗病毒藥物生產能量、加強重症醫療及高端細胞及抗原治療等未來醫療趨勢。 馬克洪總統指出,過去四年法德已針對建立歐盟產業自主權,並於國防、科技及共同投資等領域奠定合作基礎,目前正逢法德提出歐盟復甦基金倡議之週年,該倡議於近日經全體歐盟成員國內批准「清潔能源」決議後,終得以實現。 法德建議歐盟針對貿易、競爭及產業之未來發展進行研議,並倡議啟動3項「歐洲共同利益重要計畫」包括氫能領域復甦及韌性、微電子及新一代資通訊基礎建設與服務之連結性(Connectivity)等領域,作為推動創新技術(包括醫療、運輸領域)發展重要工具。雙方另提及兩國可建立半導體產業聯盟,建立產業自主權。 梅克爾總理表示,對於本年5月份與法國及西班牙兩國針對歐洲未來空中戰鬥系統(SCAF)簽署之國防合作協議甚為滿意,並稱未來坦克車(char du futur)計畫亦如火如荼進行當中。伊強調儘管SCAF計劃遭遇許多挑戰,但兩國終能解決雙方歧異點,為法德合作之典範。 在G7國家6月11日至13日召開高峰會前夕,法德重申支持全球租稅改革,並強調將致力於建立極具雄略宏圖之全球企業稅率最低15%制度,盼於年中就第一支柱及第二支柱獲致最終結論,歐盟亦將遵循全球共識加以實施。    

A:據法媒La Figaro本年5月31日報導,自1月起擔任歐洲理事會輪值主席之葡萄牙總理Antonio Costa表示,歐洲振興計畫((Plan de Relance Européen,又稱新世代歐盟,Next Generation EU)於5月27日經奧地利及波蘭國會通過後,全數成員國均已完成國內議會批准程序。歐盟執委會將於本(1)日集結國際及歐洲主要銀行啟動債券發行程序,第1期債券金額約為100億歐元,自7月起可於旨揭計畫總額7,500億歐元下提供高達6,720億歐元之補助款及借款予歐盟成員國。 法國外長Clément Beaune表示,本次係歐盟首度共同對外舉債,展現成員國因應新冠肺炎疫情之團結合作。法國獲准金額計400億歐元,將於7月起陸續獲得撥款,預計用於包括建築物之節能改建、鐵路計畫、電動車充電站、電信網路速度及數據儲存等基礎建設項目。此前,法國政府已制定1,000億歐元(含歐盟補助額)之國內經濟振興計畫,並投入三分之一之資金。 旨揭計畫前因進度緩慢招致批評,經過成員國激烈協商始於上(2020)年7月達成共識,除供疫情紓困外,亦供環保及數位轉型所用。成員國均可提交計畫書,由執委會於2個月內進行審核,再由理事會批准。據瞭解,迄今已有22國申請;西班牙與義大利因財政體質不佳,獲准申請金額最多,各獲700億歐元,多於法國之400億歐元。 外界指出,美國實施疫情紓困及疫苗接種計畫力道強勁,經濟復甦腳步已超越歐盟。惟因歐盟係由27個成員國組成,推動共同政策措施均需獲得成員共識。本次歐洲振興計畫自去年7月達成共識,至本年5月27日始獲全體成員國完成國內批准程序,實屬不易及可貴。

A: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報導,土耳其統計局(TUIK)本(2021)年5月31日公布統計數據顯示,土耳其本年第1季國內生產毛額(GDP)較去(2020)年同期成長7%。以當期價格計算,本年第1季GDP增加29.1%至1.4兆里拉(約為1,886億美元)。   土耳其國家通訊社Anadolu Agency前對21位經濟學家進行調查,渠等預測第1季經濟成長之平均為6.4%,區間落在5%至7.2%。土幣匯率於本週伊始達1美元兌8.56里拉,TUIK公布經濟成長數據後,里拉升值至1美元兌8.48里拉。與其他發展中國家貨幣相比,受惠於第1季成長數據較預期佳,里拉本週一對美元升值最多。   在構成GDP之活動中,資通訊成長最多達18.1%,其次為其他服務成長14.4%、工業成長11.7%及農業成長7.5%,另成長幅度較低者為金融保險業2.9%、營建業2.8%及房地產2.4%。從支出面來看,政府消費支出成長1.3%、總固定資本形成增加11.4%、居民家庭消費支出成長7.4%、貨品及服務出口成長3.3%,進口則減少1.1%。   面對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土耳其去年經濟成長1.8%,是少數未發生經濟負成長的國家之一。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研究土耳其之首席經濟學家Alvaro Ortiz Vidal-Abarca表示,土耳其本年經濟將可成長約6%或以上,但通膨控制遠較經濟成長重要,唯有如此才能確保明(2022)年持續成長。

A:出處:NL Times , 2021/06/01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至少有45%人民已接種新冠疫苗   荷蘭時報NL Times報導,荷蘭國家安全暨環境衛生部RIVM於5月31日公佈,1979年和1980年出生的荷蘭居民可開始預約接種新冠疫苗,此年齡層將施打輝瑞/ BioNTech或Moderna疫苗。   符合上述資格者,無須接獲衛生所郵寄的邀請函,即可立即線上預約,若要通過電話預約,則需等收到邀請函後。此年齡層共有約42萬人,可在全荷各地136個衛生所( GGD)預約。   根據衛生部上週稍晚向荷蘭衛生服務研究所( ECDC) 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荷蘭已施打 930 萬劑新冠疫苗,至少有45% 的成年人已至少接種一劑疫苗,19%已完成接種兩劑疫苗。   荷蘭衛生部長Hugo de Jonge日前坦承,無法達成所有荷蘭成年人都能在 7 月初至少接種一劑疫苗的預期目標,有些人必須延至7月中旬,希望所有有意願接種疫苗的成年人都能在9月完成完整的疫苗接種。  

A:出處:NL Times  , 2021/06/01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生物質發電廠可能被更加環保的選項取代   荷蘭民眾日報(Volkskrant)報導,瑞典電力公司 Vattenfall 計劃建造一座使用綠色電力的大型熱水鍋爐,為阿姆斯特丹、Almere和Diemen地區的居民提供暖氣和熱水,該裝置將比 Vattenfall 之前打算在 Diemen 建造有爭議的生物質發電站更有力。   Diemen 生物質能提案甚至引起社運人士 Greta Thunberg 的注意,本月稍早Thunberg在推特上公佈,Vattenfall 計畫中的 Diemen 生物質電廠每年將燃燒 20多 萬噸的木屑顆粒。此項投資是邁向無化石能源過渡的一部分,但會導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2020年Vattenfall公司在 Diemen 建造大型生物質電廠的計畫因當地居民的抗議而擱置,當地居民憂心森林遭到破壞、二氧化碳排放量高​​和空氣污染, Vattenfall因此決定將該項目至少擱置到 2022 年。   民眾日報指出,由於Vattenfall公司宣佈設置熱水鍋爐計畫,生物質發電廠按原計畫完工的可能性隨之降低。Vattenfall 執行長 Anna Borg表示,由於居民的反對,該公司可能會縮減其最初的生物質發電廠計畫。   Vattenfall公司新電鍋爐的容量為 150 百萬瓦,遠超過計畫中的生物質發電廠的 100 百萬瓦。電鍋爐和任何生物質發電廠都沒有足夠的電力來滿足全地區的供暖需求,該公司預計鍋爐可以提供 15% 的需求。  

A:資料來源:       瑞典公共健康局(Public Health Agency of Sweden, FHM) 芬蘭衛生福利研究所(Finnish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Welfare, THL) 挪威公共健康局(Norwegian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 FHI)   有關瑞典、芬蘭及挪威等三國之COVID-19疫情的最新情況,截至6月1日為止,由各國主責單位公布相關資料如下: 瑞典境內確診總人數為106萬8,473人(較上週增加4,098人),重症累積人數為7,463人(較上週增加30人),死亡人數1萬4,451人(較上週增加55人),死亡率約1.37%。其中首都斯德哥爾摩市仍為瑞典境內疫情最嚴重地區,但已趨緩,目前確診人數為25萬1,285人(較上週增加522人),死亡人數為4,320人(較上週增加15人)。瑞典整體疫情明顯趨緩,瑞典政府已制訂逐步放寬防疫管制措施5階段,今(6月1)日開始第一階段。 芬蘭境內確診人數為9萬2,488人(較上週增加869人),目前住院治療(含重症) 人數95人(較上週減少23人),死亡人數956人(較上週增加17人) ,死亡率約1.02%。芬蘭本週疫情明顯趨緩。 挪威境內確診人數為12萬5,071人(較上週增加2,461人),重症累積人數為860人(較上週增加5人),死亡人數783人(較上週增加1人),死亡率約0.62%。挪威本週重症與死亡人數明顯降低。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投資者的調查顯示,目前瑞典運輸業的化石燃料占瑞典碳排放量40%,如欲達到2045年所有產業零碳排的目標,呼籲瑞典政府應於2040年前逐步淘汰運輸業化石燃料的使用,才更容易達到零碳排目標,且促使瑞典成為零碳排的先驅者。 調查提出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總體策略的三項領域改革,包括全面電氣化(comprehensive electrification)、減少交通量(reduced traffic)和長期轉換使用永續再生燃料(a transition to long-term sustainable renewable fuels)。同時建議,瑞典應致力協助歐盟在2030年實現客車零碳排,最晚應不遲於2035年。為了快速發展電氣化,更應致力協調充電之基礎設施,以利加快擴建速度,並移除各種障礙。

A:參考資料:BBC/ The Telegraph/ The Guardian 日期:110年6月1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420/P200號(商情文號:第420號)   商情本文: 英國經濟發展超出預期,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調高預測今年英國成長為7.2%,自從1941年以來最快的成長表現,甚至超越美國的6.9%。但2020年衰退9.8%也是近三百年來最差的ㄧ年。OECD調高全球經濟成長預估為5.8%,歐盟4.3%,以及OECD包括37個經濟強國在內的5.3%。英國財長Rishi Sunak將這個樂觀預估歸功於疫苗施打有成與政府的工作計畫。但他也提醒政府背負將近100% GDP的負債,需要確保公共財政的穩健基礎。 OECD肯定那些富裕國家實施的經濟振興方案與施打疫苗措施,但是在發展中國家的疫苗分配太慢,將會威脅經濟強國的復甦計畫。只要全球大部份的人口都尚未接種疫苗,整體經濟復甦仍會是不平均且不穩定的狀態。 OECD表示,美國的強勢反彈帶領全球成長,今年美國預估GDP成長6.9%,2022年則趨緩至3.6%。中國的產能也迎頭趕上,但是包括印度在內的新興市場將維持處在GDP大幅落後的情形。 OECD秘書長Angel Gurría表示,當務之急是建立疫苗的生產與平均分配制度。OECD首席經濟學者Laurence Boone疾呼國際間應加強合作,提供貧窮國足夠的疫苗。 英國的失業率預計在2021年底紓困補助計畫結束時來到新高,預計為6.1%。預估2021年平均失業率為5.4%,高於2020年的4.5%與2019年的3.8%。OECD建議英國政府應該針對重點企業與部門維持補助措施,直到經濟穩定復甦。這份報告也指出與歐盟更緊密的貿易合作關係有助於中長期的整體經濟發展。 OECD採用疫情前針對各國進行的2025年國家收入水平預測報告,檢視各國在這次疫情中可能損失的產能,發現日本、加拿大與美國的損失有限,尤其美國裨益於政府大規模的振興方案,預計比四年前的預測表現更佳。但是歐盟主要國家則預估經濟產能每年降低0.3%,英國則預估年經濟成長率為0.5%,將之前預期為低,原因可能是脫歐與Covid-19。上週公佈的官方數據顯示,英國與歐盟的交易數據比起2018年,脫歐緩衝轉型期結束之前,2021年第一季幾乎減少25%, 美國總統Biden提出的經濟振興方案帶動全球需求增加,加上全面施打疫苗有助於企業重新開張,OECD上修全球經濟成長預估為2021年5.8%,以及2022年的4.4%,今年稍早三月的預估分別為5.6%與4.0%。美國今年的經濟成長預估也今年三月預估的6.5%調整為6.9%,歐盟則由3.9%調整為4.3%。 明年英國GDP預估成長5.5%,在2022年初就能回到2019年底的水平,比其他主要已開發國家還快,除了西班牙之外,西班牙預期2022年能有龐大的觀光產業進帳。法國預估在2022年春季,至於義大利可能要到明年底才能全面恢復。 以人均GDP來看,德國可能會是歐盟國家中復甦最快的國家。德國的封城政策讓製造業、服務業與觀光產業全面停擺,通貨膨脹指數達兩年來新高。五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增加2.4%,為2018年10月以來最高點。德國聯邦銀行表示受到疫情影響,通貨膨脹可能達4%。西班牙與義大利的五月份通膨指數同樣升高。儘管各國經濟呈現成長趨勢,OECD表示covid-19仍對整體經濟造成長期的傷害,預期未來五年全球經濟仍比疫情前衰退3%。 OECD提出警告,全球經濟復甦尚存在隱憂,其中之一是家戶消費可能撙節開支,沒有產生預期中的消費行為,就不能達到振興經濟的效果。另一個威脅是變種病毒,目前施打的疫苗可能無法有效抵。 再者,關鍵產品的短缺,例如半導體,也可能促成通貨膨脹。海運依舊吃緊,貨櫃不足,港口壅塞都造成生產產能下降。社交距離與衛生要求也延遲了工作人員執勤調度。海運的費用也在今年第一季大漲了三分之二。港口作業進度的延遲,導致貨櫃未能及時回到出貨的亞洲國家,今年三月發生在蘇伊士運河的擱淺事件也加劇了海運調度的困難。 雖然這些貨品短缺造成的漲價可能只是暫時的,但OECD也警告,在經濟富國發生的通貨膨脹,最終可能轉嫁到發展中的國家身上,使這些原本在疫苗佈署上就處於劣勢的國家,情況更為不利。

A:參考資料:BBC, The Telegraph 日期:110年6月1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419/P200號(商情文號:第419號)   商情本文: Kraft Heinz知名番茄醬製造商計畫於未來4年內,投資1.4億英鎊,以升級其在英格蘭Wigan郊區的Kitt Green工廠,除可創造多達50個全職就業機會,亦可支持政府推動區域升級計畫,重建英格蘭北部經濟。此為Kraft Heinz公司20年來,在美國境外最大規模的生產擴張計劃,亦為英國脫歐以來英國製造業的最大投資之一。 Kraft Heinz公司的Kitt Green工廠為其在歐洲地區最大的食品製造廠,每年生產約13億個罐裝食品,英國銷售占94%。新投資計畫不僅可增加產能,升級廠內機械以使工廠更環保,也將重啟生產自1999年在英國停產的Heinz sauce醬料,並持續製造湯品、義大利麵食及烤豆等產品。在新冠疫情影響之下,調味醬料小包裝需求激增,4月時美國出現小包裝的番茄醬之短缺現象;該公司表示,目前已提高生產,並在其工廠中新增多條生產線,並為餐廳業者開發非觸控式醬料器。 Kitt Green工廠總監Luis Spinardi表示,該工廠將受益於上述擬議的投資計畫,將可獲升級更現代化的設施。一名發言人稱,Kraft Heinz旗下其他工廠均尚未有機會獲得如此大規模之升級投資;取代舊機器的技術將使之得以更有效地製造高質量的產品,且將使所有產品包裝改良至可完全回收。 英國國際貿易部主管投資次長Gerry Grimstone指出,美國為英國重要的貿易夥伴,政府正致力與之達成更加廣泛的貿易協議,為國內企業開啟新機會,吸引更多投資。  

A:參考資料:The Irish Times 日期:110年6月1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418/P200號(商情文號:第418 號)   商情本文: 儘管受新冠疫情影響,國內觀光業威士忌銷量下降高達96.2%,但是愛爾蘭威士忌2020年總銷售仍表現良好,銷量僅降0.4%,約1140萬箱,2019年同期為1190萬箱。由此可見,即使在境內免稅店與觀光零售業等受創,以及酒館與旅館業等關閉影響之下,愛爾蘭威士忌交易量下降低於預期,業界因此認為其反彈速度將比原預期地更快。 愛爾蘭威士忌協會負責人William Lavelle表示, 愛爾蘭2020年威士忌銷售可達1140萬箱,超乎預期。由於觀光業限制,觀光零售業之威士忌銷量從2019年之67萬9600箱下降96.2%,到2020年僅有2萬5600箱,損失高達96.2%。2020年時業者原預測需要3到4年的復甦時間才可回到疫情前的銷售高峰,目前數據則使業者樂觀預期可在2021年可全面復甦。另根據IWSR飲料市場分析數據,美國為愛爾蘭威士忌最大的銷售市場,在美銷量達493萬箱,僅較2019年少0.5%。愛爾蘭威士忌在國內銷量穩定,約59萬1000箱;在英國銷量增加13.5%,達53萬1000箱。另在德國銷量成長12%,在波蘭銷量成長30%,在烏克蘭銷量成長31%,在瑞典銷量也成長21.2%。在較遠的市場方面,儘管基數低,愛爾蘭威士忌在奈及利亞銷量成長高達139%,在中國、日本、印度、紐西蘭及澳洲等地之銷量均呈增長。 其中,Jameson Irish Whiskey公司仍為市場領導者,雖低於2019年的800萬箱,其在2020年仍售出760萬箱。Tullamore Dew公司排名第二,銷量為120萬箱,略低於2019年銷量共144萬箱。Bushmills Irish Whiskey銷量則從2019年之82萬2300箱降至2020年74萬4900箱。Proper No Twelve公司為2020年全球第4大暢銷的愛爾蘭威士忌品牌,其在2020年銷量翻倍,達29萬2500箱。排名第5的品牌為Kilbeggan公司,2020年銷量為16萬8100箱。 另外,愛爾蘭威士忌在國內的銷售額成長0.1%。Jameson Irish Whiskey公司統計其國內銷量下降2.6%,為22萬7000箱。Bushmills公司國內銷量以7萬6000箱位居第2,其次為Powers公司國內銷量為7萬4000箱,Paddy公司國內銷量為4萬8000箱,以及Tullamore Dew公司國內銷量則約有1萬6000箱。

A:參考資料:The Irish Times, The Guardian 日期:110年6月1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417/P200號(商情文號:第417 號)   商情本文: OECD調升其在3月間預測2021年及2022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由原本預測5.6%及 4%,分別調升至5.8%及4.4%。儘管愛爾蘭境內於2021年初實行嚴格防疫措施,愛爾蘭經濟成長仍可望在2021年達4.2%,於2022年可成長5.1%。 根據OECD分析,由於防疫封鎖措施期間民眾家庭累積可觀儲蓄,所牽動的消費者支出效應將可促使強勁復甦,且隨著疫苗施打進展企業恢復營運,以及美國國內振興經濟計畫等,全球經濟前景逐漸明朗。愛爾蘭方面,英國脫歐引發的不確定性已逐漸緩解,改善商業投資前景,但2021年投資應仍低於該國2019年創紀錄之高投資水平,政府應持續支持企業,如增加針對長期失業風險的工人之財政措施,以及為積累債務的中小企業制訂更簡單的審查制度等,將有助於妥善重新分配相關資源,減少疫情持續產生的潛在風險。 OECD於其最新發布之Economic Outlook報告中指出,全球經濟雖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但尚未達成疫情前預期的經濟成長。首席經濟學家Laurence Boone表示,全球經濟朝向復甦發展,但仍充滿許多阻力。雖疫苗推展使已開發國家走向重建之路,但許多新興市場國家則因疫苗部署緩慢及新一波疫情爆發持續受創, OECD報告尚指出,受美國政府數兆美元的振興經濟計畫,美國2021年經濟成長預期應可達6.9%,高於原6.5%之預測;而美國2022年經濟成長調為3.6%,低於3月預測之4%。美國振興經濟計畫可使美國經濟成長3到4%,並推動全球經濟成長1%,使美國經濟於2021年中期回到疫情前的水平。另歐元區經濟成長預期從原3.9%調至4.3%。中國GDP預期成長估計為8.5%,亦高於3月預測的7.8%。英國經濟預期成長也從原5.1%調高至7.2%。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Handelsblatt.de)、德國聯邦經濟暨能源部 文號:1104060003號   為推進氫能技術發展,德國日前為選定的62項專案,將提供超過80億歐元資金。其中約44億歐元來自聯邦經能部,高達14億歐元來自聯邦交通部,其餘資金將由各邦提供。經濟部長Peter Altmaier表示,德國正朝向經濟的氣候中立性邁出一大步。 根據相關資料,上述專案將啟動總金額達330億歐元的投資,其中200億歐元來自民間投資。這62項專案是從收到的230多項專案大綱中挑選而出,反映代表氫氣市場的整體價值產鏈。 在聯邦經濟部領域,計有50項專案草圖獲選。其中包括發電設備的項目大綱,總計達2GW以上的電解能力,用於生產綠色氫能,符合國家氫氣戰略中制訂的到2030年5GW目標的40%。 諸如Acelor-Mittal、Stahl Holding Saar、Salzgitter Stahl及Thyssen-Krupp Steel等在德國活躍的鋼鐵製造商皆提交投資項目。化工業的許多項目,也涵括來自BASF等知名集團。 德國聯邦交通部則支持移動部門的12項專案。這些皆與燃料電池系統及車輛的開發製造有關,舉凡地方縣市的汽車及卡車皆在範圍之內。此外,還將推動建立全國及跨境聯網的加氫基礎設施。 德國專案做為歐洲共同利益重要項目 (IPCEI Hydrogen,德文:IPCEI Wasserstoff)的一部分,與多達 22 個歐洲夥伴國家共同獲得資助。各個國家項目將彼此聯網,讓所有國家皆能受益,以共同建立歐洲氫能經濟。 德國經濟部長Altmaier於 2020 年 12 月在德國擔任歐盟理事會主席期間發起倡議,其目標是這些項目可在今年根據國家援助法獲得歐盟執委會的批准。 相關案概況及在德國的分佈請逕上網參閱(德文): https://www.bmwi.de/Redaktion/DE/Downloads/I/ipcei-standorte.pdf?__blob=publicationFile&v=6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n-tv.de) 文號:1104060002號   眾所周知,德國女性的收入低於男性,且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也顯示,情況未有改變。反之,兩性之間的薪資差距正在進一步擴大。 根據德國社論網引述聯邦統計局對左派黨團詢問的回應,德國的男女收入差距持續擴大。男性每月的薪資毛額平均比女性多1,192 歐元,與四年前相比增加4歐元。 其中尤以高收入族群中的性別差異最為明顯。德國約有390 萬人的月薪毛額為 5,100 歐元或更高,其中約 312 萬人是男性,占比79.5%,而女性僅有 80萬2,000 人。在每月毛收入 1萬2,100 歐元或更高的族群中,有 15萬8,000 名男性及 2萬3,000 名女性,男性比例占 87.3%。 依據公布之2020年性別薪酬差距(Gender Pay Gap)資料,女性每小時的收入比男性少18%。德國聯邦統計局報告也顯示,德東及德西間存有巨大不同,當德西男女薪酬差異為20%時,德東男女薪酬差異僅有6%。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