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據日本共同社新聞本(5)月28日報導稱,日本內閣會議頃確定2021年版「製造業白皮書」內容,主要包括由於全球新冠疫情擴大蔓延造成採購及物流障礙,建議因應全球零組件的採購及供應鏈之潛在危機,有必要藉由分散採購來源等進行穩固供應鏈。 上述製造業白皮書指稱,依照本(2021)年3月針對疫情對採購造成影響的理由調查,超過半數企業回答「部分材料無法替代」;因此除自然災害等對供應鏈的影響外,強調「必須致力完善全球同時多發之產業斷鏈風險」。 另外,關於半導體部分,該白皮書分析企業間合作及官民一體採取措施的重要性;至有關促進推動零碳排放社會目標一節,白皮書亦闡述去碳化措施的全球企業案例,敦促日本國內零組件廠商應加以關注。

A:資料來源 : 瑞典製造業雜誌 (Svensk Verkstad)、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經過數年的研發,由SSAB鋼鐵公司、LKAB礦產公司和Vattenfall能源公司共同合作推動無化石鋼鐵計畫,成立HYBRIT(Hydrogen Breakthrough Ironmaking Technology) 零碳排鋼鐵廠,利用一項破解千年來製鋼和碳排連結的新製法,以氫能等綠能電力,協助瑞典鋼鐵業完全不運用化石燃料,並開始試行生產無化石燃料的鐵顆粒(Iron ore pellet),預計於2026年量產相關無化石鋼鐵產品,2045年HYBRIT全面零碳排,期可為瑞典減碳10%,亦使瑞典成為全球鋼鐵製造業零碳排領導者。 日前瑞典企業創新部長Ibrahim Baylan、環境部長Per Bolund已與HYBRIT鋼鐵公司主要合資的三家企業SSAB、LKAB和Vattenfall等執行長召開圓桌會議,討論HYBRIT面臨相關問題包括政府相關環評許可的申請期程過於冗長等,政府將重新審視目前相關規定,並承諾提供足夠資源給瑞典北部地方政府,協力達成其預定生產計畫。 除了HYBRIT鋼鐵公司,瑞典另一新成立的鋼鐵製造公司H2 Green Steel已吸引不少歐洲大企業與投顧基金的投資,H2 Green Steel目標鎖定於瑞典北部Boden市建造第一間大量生產零碳排鋼鐵工廠。目前該公司已獲1.05億美元資金來自Agnell、Wallenberg和Maersk等著名投顧家族,以及Mercedes Benz 、Scania、IKEA和數位音樂公司Spotify執行長兼共同創辦人Daniel Ek等大型企業和創業家。H2 Green Steel預期於2024年開始試行,於2030年可生產500萬噸的零碳排鋼鐵。H2 Green Steel指出,因為全球氣候與環境急遽變遷,零碳排勢在必行,誓言戮力發展零碳排鋼鐵產業。

A:越南與日本密切合作以有效執行CPTPP 資料來源: 越南加報(Vietnam Plus),2021年5月26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工商部阮鴻延部長與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西村康稔(Yasutoshi Nishimura)於2021年5月26日就《跨太平洋全面進步夥伴協定》(CPTPP)相關內容通電,雙方就英國提交加入CPTPP申請書及實施CPTPP相關事項進行意見交流。 有關英國加入CPTPP事,西村部長盼越南支持2021年6月初CPTPP委員會第4次部長級會議的召開,該會議將考量啟動與英國的入會談判,因英國已於同年2月1日正式提交入會申請書。   阮部長表示,越南將積極與日本及CPTPP其他成員在成功召開本次會議保持密切配合。此外,雙方並就CPTPP實施情況交換意見。西村部長盼越南支持日本未來的倡議,同時希望雙方繼續密切合作,俾有效實施該協定。   阮部長表示,越南將繼續與日本在實施CPTPP過程中密切合作,同時表示協助越南發展成日本企業供應鏈的一環,尤其是在汽車製造、電子、醫療設備、服裝和紡織品等產業,將為雙邊經貿關係的發展帶來利益。

A:新一代自貿協定為越南外貿出口助益甚大 資料來源: 越通社,2021年5月23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2021年第1季越南貿易總額較上年同期成長24%,其中出口成長22%,進口成長26.3%,貿易順差20多億美元。2021年第1季越南貿易進出口取得可喜成就,可歸因於越南近年來所洽簽之自貿協定開始發揮效益。 這是2021年第1季越南經濟釋放的正向訊號,也顯示出,儘管全球新冠疫情形勢依然嚴峻,但越南的貨品貿易和生產活動均強勁復甦。前越南工商部戰略政策研究院研究員範必勝認為,越南之所以取得上述成就離不開各項自貿協定正式生效所作出的貢獻。以《越南—歐盟自貿協定》為例,該協定於2020年8月生效,其後越南對歐盟出口成長速度逐漸得到改善,2021年第1季度已成長18%。 同樣,2021年第1季越南對CPTPP協定合作夥伴的出口額也呈現高成長,例如:出口加拿大成長13.7%、澳大利亞成長17%、智利成長25.6%、墨西哥成長12.7%、紐西蘭成長35.1%等。2021年1至3月,越南對英國出口額也成長22.1%。範必勝認為,未來各項自貿協定將繼續為促進越南外貿出口。範必勝補充說,雖然近年來國際間有些國家出現貿易保護主義,但越南堅定不移實施開放經濟政策,是對越南有益的決定。 越南已經與二大合作夥伴簽署《越南—歐盟自貿協定》(EVTFA)和《跨太平洋全面進步夥伴協定》(CPTPP)。此後,越南稻米、蝦類、水產品、蔬菜等商品將能以越南品牌之身,進軍上述市場。  

A:依據瑞士海關總局(EZV)公布之最新統計資料顯示,瑞士本(2021)年4月份對外貿易統計,與本年3月份相比較,出口成長維持不變(0%);而進口成長3.5%。瑞士4月份進出口貿易總額共計368億瑞郎,其中出口額為200億瑞郎,以汽車類產品(+9%)、金屬類產品(+4.6%)、塑膠類產品(+2.3%)、精密儀器產品(+1.9%)、鐘錶類產品(+1.5%)及機械及電子類產品(+0.7%)成長最多;珠寶及首飾類產品(-20.7%)、食品及高級食品類產品(-4.6%)、紙類及製圖類產品(-3.1%)、紡織/服飾及鞋類產品(-2.5%)及化學製藥類產品(-1.5%)衰退最多。進口額為168億瑞郎,以能源類產品(+45.7%)、鐘錶類產品(+7.8%)、化學製藥類產品(+6.2%)、汽車類產品(+4.1%)、金屬類產品(+1.9%)及機械及電子類產品(+0.7%)成長最多;珠寶及首飾產品(-4.9%)、精密儀器產品(-2.1%)、食品及高級食品類產品(-1.4%)、塑膠類產品(-0.9%)及紡織/服飾及鞋類產品(-0.2%)衰退最多。進出口貿易順差約為33億瑞郎。   資料來源: 瑞士海關總局 (EZV) 日期: 2021年5月28日

A:根據瑞士Aargauer Zeitung日報報導,瑞士醫療保險公司-Santesuisse及瑞士藥品公會-Interpharma所做每年藥品價格調查顯示,在2021年瑞士的藥品比國外的貴得許多。在學名藥方面差異尤其大。瑞士的學名藥價格比歐洲其他國家如德國,法國或奧地利高出約50%,專利保護藥物的平均價格差異較小,約為6.9%,另過期的專利藥價格差異較大,約為11.5%。將250種最暢銷藥物的出廠價格與9個國家(德國,法國,奧地利,比利時,荷蘭,英國,丹麥,瑞典和芬蘭)的價格進行了比較,其中與法國的差異特別大,在法國專利藥的價格比瑞士便宜約20%。Santesuisse及Interpharma表示在瑞士原廠專利藥價格較高係受到瑞郎的匯率價格及瑞士聯邦衛生署定期的藥品價格審查影響。由於瑞士藥品售價過高,導致瑞士民眾支付的醫療保險費較高。   資料來源: 瑞士Aargauer Zeitung日報 日期: 2021年5月28日

A: 據日本共同社新聞本(5)月26日報導稱,由於全樹脂電池被期待運用於蓄電池、無人機及機器人等廣泛領域,日本三洋化成工業公司頃在福井縣越前市舉行新世代鋰離子電池「全樹脂電池」製造廠的開工儀式,並設定目標預定本(2021)年10月開始正式營運生產。 上述製造工廠名稱為「APB福井中心武生工廠」,由三洋化成工業公司的相關企業APB(東京)負責建設,建築面積約9,600平方公尺。該公司安藤孝夫社長在致詞時表示,「期盼能讓全世界消費者使用穩固的電力」,並將瞄準擴大可再生能源盛行的歐美地區市場。 上述全樹脂電池,係將鋰離子電池的主要組成物質換成樹脂,咸認可簡化製造過程及降低生產成本,亦能減少電池起火的風險。據悉,日商川崎重工業公司研發之檢查海中設備的無人潛水器,已決定使用該全樹脂鋰電池產品,未來將進一步推廣成為太陽能及風力發電用等蓄電池。

A:依據斯洛維尼亞媒體「Slovenia Total News」2021年5月25日報導,斯國電子集團Iskra於5月22日與克羅埃西亞電纜製造商Elka簽署收購協議,交易價不對外公布,該案正由斯、克兩國競爭監督機構審核中。 Iskra集團發言人表示,盼藉此收購擴大該集團在歐洲電網、鐵路建設及電信等領域業務,並響應歐盟重建歐洲基礎產業供應鏈及減少對亞洲供應商之依賴。 Iskra Mis成立於1947年,總部設於斯國首都盧比安納(Ljubljana),係歐洲最大電容器生產廠之一。該公司擴大為Iskra Group後,旗下有10家控股公司及5家入股公司,員工逾4,000人。主要業務為:汽車電子零配件、電氣產品零配件及自動化設備等技術研發及生產。Iskra集團產品行銷全球75國,在台灣亦有經銷商。 Elka總公司設於克國首都札格雷(Zagreb),工廠則分設於札格雷及札達爾(Zadar),員工共285名。該公司主要生產電信電纜,年產量約25,000噸。  

A:西班牙Invest in spain平台2021年5月26日報導,比利時衛生用品跨國集團Drylock Tecnologies將於西班牙塞哥維亞(Segovia)之Prado del Hoyo工業區設立可生物分解之永續包裝製造工廠,預計將投入1億1,300萬歐元,並創造1,300個直接與間接就業機會。該廠預估占地面積將超過12萬平方公尺,將建立一個占地3萬平方公尺之倉儲及物流平台,並將Drylock目前工廠面積自1萬2平方公尺擴大至2萬2,000平方公尺。 Drylock工廠自2018年5月開始營運,設有研發實驗室及5條生產線,主要用於生產嬰兒尿布(每日可生產450萬片)及女性衛生用品。  

A:西班牙ABC日報2021年5月27日報導,在2021年5月26日西班牙總理桑切斯(Pedro Sánchez)與西班牙企業家聯盟(Confederación Española de Organizaciones Empresariales,CEOE)理事長Antonio Garamendi對話後,順利促成西班牙融合、社會安全暨移民部(Ministerio de Inclusión, Seguridad Social y Migraciones)與企業協會於展延無薪假補助措施(ERTE)至2021年9月30日之協商達成共識。西班牙勞動者工會聯盟(Confederación Sindical de Comisiones Obreras,CCOO)與西國勞動者聯盟(Unión General de Trabajadores de España,UGT)均肯定此次協商結果,表示展延ERTE將使現仍請領ERTE補助之55萬8,000勞工受益。 上述協商結果同意對仍請領ERTE之勞工或重返工作之勞工,業者均可減免交社保費,其比例則介於60%至100%之間。新展延之ERTE實施對象仍維持原包含之3類企業,其免除社保費之比例則相應調整如下: 1.受疫情影響暫停營運之企業(ERTE de impedimento de la actividad)維持原有補助:企業員工人數少於50人者,可減免100%之社保費;企業員工人數50名以上者,則可減免90%之社保費。 2.受疫情嚴重影響之產業及其供應商:企業員工人數少於50人者,6至8月可減免85%之社保費,9月則減免70%。企業員工人數為50名以上者,6至8月及9月可分別減免70%及60%之社保費。新增服飾與配件製造、茶、咖啡、香料及可可等批發及攝影活動等業者可申請ERTE補助。另亦排除圖像藝術及服務、光學儀器及攝影器材製造、電腦零售、資訊設備及軟體、航太及導航設備出租等5類產業申請ERTE之權限。 3.受疫情影響營業活動之受限企業(ERTE de limitación):企業員工人數少於50人者,6月及7月可減免85%之社保費,8月及9月則可減免75%。企業員工人數為50人以上者,則分別可減免75%及65%之社保費。 於ERTE展延期間,倘支領ERTE之勞工重返工作,企業仍可享有減免社保費之優惠:企業員工人數少於50人者,可減免前述勞工95%之社保費;倘企業員工人數為50人以上者,則可減免前述勞工85%之社保費。

A:一、菲媒報導,菲國13個外國企業團體頃表示,盼國會立即批准已有85年歷史之久之公共服務法修正法案,以利吸引外資。上述團體於聯合聲明中表示,讚揚菲國參議院開始對參院第2094號法案進行全體討論,並鼓勵國會儘早通過該項重要立法。 二、上述外商團體包括菲律賓美國商會、菲律賓澳紐商會、菲律賓英國商會、菲律賓加拿大商會、菲律賓荷蘭商會、菲律賓歐洲商會,菲律賓法國商會、菲律賓德國商會、菲律賓日本商會、菲律賓韓國商會、菲律賓北歐商會、菲律賓跨國企業協會、菲律賓瑞士商會,以及菲律賓西班牙商會等。 三、該修正法案旨在區分公共事業(public utilities)與公共服務(public services)之分野,並擬將公共事業限制在涉及電力、水與污水之分配及傳輸之自然壟斷等領域。該法案已於去(2020)年3月經過眾議院批准。 四、上述組織表示: (一)「國協法第146號法」亦即公共服務法,對公共服務加以規範,其中包括25項非屬自然壟斷以及在國際最佳案例中通常不被視為公共事業之服務業清單。上述擴大限制讓菲國比大多數亞洲經濟體更不受願外資青睞、削減競爭並扶植寡頭壟斷,對消費者無益,且導致數百億美元外資流向菲國之鄰國。 (二)修正案通過後,菲國將能夠吸引外國公司在電信、運輸及其他服務業領域之新投資,將有助透過競爭以改善技術,實現現代化並降低服務價格,從而使廣大菲律賓消費者受益。 (三)菲國基礎建設相較其東南亞鄰國如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及越南仍屬落後,因此修正案通過後,將能增加投資,改善基礎建設服務,而無需政府及納稅人出資。 (四)預計該法案有助提升菲國在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之排名,因該組織將菲國列為限制外資投入公共服務最嚴格之經濟體。 (五)修正案除允許該國政策可與新加坡、泰國、越南及印尼匹配外,更符合東協(ASEAN)全面投資協定(CIA)中有關東協經濟共同體彼此開放服務業投資之承諾。 五、謹查菲國憲法規定公用事業菲人至少需持股6成,惟未規定公用事業之範疇,故倘修正案順利完成立法,並將公用事業限縮在電力、水與污水等領域,則外國公司在電信、運輸及其他服務業領域之投資可望提高至100%,有助吸引外資進駐菲國服務業。

A:一、菲媒報導,國立菲律賓大學疫情研究小組(OCTA)於5月26日表示: (一)菲政府預定於本周宣布下(6)月之全國新社區隔離措施。根據最新數據,馬尼拉都會區(NCR)與鄰近4省之疫情雖已稍為緩和,惟該小組建議下(6)月繼續實施「一般型社區隔離」(GCQ)措施,以免民眾自滿而鬆懈防疫措施,導致疫情再次升溫。 (二)NCR地區過去7天平均確診數已由先前1,500人下降至1,009人,比4月高峰期更銳減達80%。該地區感染數(reproduction number)已降至0.53,且確診率由4月之25%驟減至目前之10%。 (三)該小組雖建議NCR地區及鄰近4省繼續實施GCQ,惟同意政府放寬部分限制,例如提高餐廳容客量等,以利逐步恢復經濟。 二、菲國衛生部發言人Maria Vergeire次長於5月26日表示,考量全球疫苗供應吃緊情況,該部調整本年施打疫苗人數目標,由全國總人口數之70%(約7,000萬人)下修至50%(約5,000萬人)至60%(約6,000萬人)。另,疫苗施打將集中於NCR地區及其鄰近省分,以加速達成該目標。倘全球疫苗供給情況好轉,亦將增加疫苗施打人數。

A:來源: 各州州政府衛生廳、ABC News 日期: 5月27、28日 https://www.abc.net.au/news/2021-05-27/victoria-lockdown-restrictions-on-masks-gatherings-travel-school/100169450   維州代理州長James Merlino宣布,自昨(5/28)日凌晨起,進入為期7天的封城,以遏制新一輪不斷增長的新冠疫情。截至今(5/29)日已確診42例。而今日已有77,000人做核酸檢測,此外,接受酒店隔離的海外旅客也出現兩宗新病例。維州居民通過聯邦機構接種17,223劑疫苗,創下了維州的新紀錄,維州並公布自今(5/28)起,開放40-49歲居民可施打疫苗,而不侷限於1a及1b醫療前線人員可優先施打疫苗之規定。 而受封城影響,企業紛紛呼籲要求維州政府為封鎖期間為被迫關閉的企業提供財政支援。澳州中小企業局(Small Business Australia)估計,這次封城將造成該州造成10億澳元的經濟損失。墨爾本市長Sally Capp小表示,若沒有JobKeeper津貼及企業租金援助,許多生意企業將難以生存。 而各州今日宣佈對維州封邊界,將暫停維州居民入境各州,以防疫情擴散至其他州。 維州封城限制如下: 目前維州的私人及戶外聚會被禁止,室內外強制戴口罩,醫療院所皆不對外開放探親,學生回歸在家線上教學,僅下列因素方能外出: 五大理由包括: 購買食品和生活物資 擁有外出工作許可或上學 提供護理或家庭照護 出門鍛煉,每日不超過兩小時,且最多兩人同行 接種疫苗   聯邦工黨方面則把此次封城歸咎於聯邦政府疫苗計畫進展緩慢。 工黨議員Bill Shorten表示,聯邦政府必須為維州疫情承擔部分責任,渠表示,在推廣疫苗或建立專門的隔離設施方面聯邦政府未能兌現承諾。    

A:資料來源: Daily News Monitor 日期: 2021年5月28日 斯洛伐克統計局表示,2021年4月斯國營建價格較上月提高1%,但較2020年同期下降1.6%。 2021年4月斯國營建材料價格較上月提高1.7%、較2020年同期提高5.4%。 2021年前4個月斯國營建工程價格年減2.1%,營建材料價格年增1.8%。    

A:新聞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2021年5月20日)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110)年5月20日表示,韓國政府為減輕弱勢階層受COVID-19長期化影響,收入減少,繳付電費之負擔,決定針對低入戶發放能源券,申請時間自本年5月21日起,至本年12月31日。 可申請能源券之對象包括,韓國國民基礎生活保障法所定義之領有收入且有繳納健保費之家庭中,含有老人、殘障人士、嬰幼兒、孕婦、重症病患、患罕見疾病與重症難治疾病者、單親家庭、未成年子女當家之家庭(包括家庭委託保護之兒童)之家庭,發放能源券之款額將依家庭人口數之多寡而異。 補助內容包括冬季(10月6日至明年4月底)與夏季(7月1日至9月30日)之冷氣及暖氣電費,預計本年度將有70餘萬個家庭受惠。

A:馬來西亞汽車、機器人暨物聯網研究院(Malaysia Automotive, Robotics and IoT Institute, 簡稱MARii)執行長馬達尼(Madani Sahari)頃指出,馬來西亞刻正準備在「2020年新國家汽車政策」(NAP2020)下加速為電動車(EV)提供優惠稅務獎勵,以加速馬國電動車產業之發展。   馬國政府目前正制定電動車獎勵措施,用戶與產業可根據國內稅、進口稅和銷售稅享受其中的獎勵措施。倘投資人能提供馬國部分特殊產品,馬國政府將考慮提供更高階獎勵措施,且將依據投資人量身定制獎勵措施。 另一方面,倘原始設備製造商(OEM)計劃擴大投資計畫至馬國,除將享受其他特殊獎勵措施外,相關投資人亦可享受固定水準的獎勵措施。就(針對購買者的)稅務優惠,該政策亦在擬定中,馬國政府正考慮將優惠範圍擴大至涵蓋用戶在內,以便他們在購買電動車時可享受優惠。一般用戶可直接從獎勵措施中,包括道路稅、綠色停車計畫、充電安裝以及通行費回扣等受惠。 前述機制已獲馬國政府批准,但除此之外,就產業而言,馬國將提供優惠的免稅優惠,並為電動車提供國內稅、進口稅和銷售稅大幅降稅優惠。 該新加速政策預定於本(2021)年近期提呈內閣批准。新政策範圍將涵蓋轎車、scooters、機車以及商用車;亦將包括原始設備製造商(OEM)、電動車製造商以及將電動車作為服務形式使用的企業,例如SoCar和Grab。 根據新政策,馬國將推廣的下一個產業歸類為下一代汽車,其中包括綠色汽車,而電動車是主要領域之一。這項加速政策中的生態系統包括基礎設施,即充電,測試和設施等。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彭博社引述匿名知情人士報導稱,臺灣富豪郭台銘的旗艦公司富士康(Foxconn)在馬來西亞晶圓廠矽佳公司(SilTerra)爭奪戰中敗給迪耐公司(Dagang Nextchange,簡稱DNEX)後,計劃買進後者的少數股權。   該名人士強調,雙方仍在洽商股權交易。迪耐公司發言人受詢時表示,儘管該公司向來開放看待策略夥伴及投資人磋商事項,但不會單獨評論任何談判專案。富士康公司發言人則拒絕置評。   迪耐公司與中國策略夥伴「北京盛世投資」公司(Beijing CGP Investment Co Ltd)獲得馬國國庫控股集團(Khazanah Group)同意,成功取得晶圓廠「矽佳」公司(SilTerra)所有股權,交易價為2億7300萬馬幣(約6,594萬美元),雙方各別持股60%和40%。   迪耐公司已獲得股東批准私下配售最多30%股權,預計以此筆資金融資收購矽佳公司和投資其他項目。 根據官網資料,矽佳公司成立於1995年,目前是一座8吋半導體晶圓代工廠,提供CMOS製程技術,應用範圍涵蓋先進邏輯積體電路(IC)、混合訊號和射頻元件、高壓元件等。矽佳公司亦佈局包括矽光子(SiliconPhotonics)、生物光子(Biophotonics)、微機電(MEMS)整合CMOS、氮化鎵(GaN)、BCD製程、功率分離式元件(Discrete Power)等先進製造技術。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計畫暨財政部下屬的保險業務監管委員會(IBRB)第27次列會(3/2020)於5月26日在奈比都舉行。在會議期間,IBRB主席Maung Maung Win表示,保險行業在非銀行金融行業(NBFI)中具關鍵作用。政府通過購買國債等無風險金融產品,或利用銀行存款及保險業保費收入等工具,努力確保經濟的穩定及可持續增長。IBRB將決定新保險許可、企業保險代理許可、保險代理考生考試費用及金融機構保險服務的發放。 儘管設有國營緬甸保險,緬甸政府在2013年開放私營保險公司許可證,此外,並允許外國保險公司在2019年開業。目前有25家本地保險公司及11家外國保險公司已獲得經營32種保險的許可證。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保險公司還為感染疫情並住院的客戶,提供COVID-19優惠措施作為經濟支持。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商務部的統計顯示,在本財年的前5個月(10月至2月),緬甸的橡膠出口收入逾2.4074億美元。孟邦的橡膠市場統計顯示,隨著全球橡膠市場進入牛市,緬甸天然橡膠價格升至每磅近1,000緬幣。2021年1月底,天然橡膠的價格為每磅750緬幣,而今年5月,RSS1及RSS3的價格飆升至每磅900緬幣以上。緬甸橡膠種植及生產者協會(MRPPA)表示,緬甸的天然橡膠價格跟隨全球價格走勢。新冠疫情阻礙下,天然橡膠價格在2020年進入熊市。由於原材料的差異,緬甸橡膠的價格低於國際價格。到2020年底,全球橡膠市場的價格為每噸2,600美元,而緬甸的橡膠價格為每磅2,100美元。 一致性是衡量品質的重要指標,輪胎廠家在生產過程中才不需要因為原材料風險而改變配方。MRPPA表示,如果原材料品質沒有差異性,產品價格將自動上升。緬甸的橡膠機構正在努力向外部市場出口貼有原產國標籤的天然橡膠。然而,非法出口仍在發生,並造成了收入損失。緬甸的橡膠原料具有差異性,可能導致品質不符、製程不一致、生產力及高成本等問題。根據MRPPA,緬甸生產的橡膠有70%銷往中國,並銷往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越南、韓國、印度、日本及其他國家。目前,由於缺乏機械及技術,緬甸只出口橡膠板。出口橡膠品種有合成橡膠、羅紋煙熏片RSS1、3、5、緬甸標準橡膠MSR-20、技術規格橡膠TSR-20、縐布橡膠等。 2017-18財年,緬甸出口了約15萬噸橡膠。根據商務部的統計,在2018-19財年,緬甸向出口逾19萬噸橡膠,約計2.5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成長4.1萬噸,增加了6,000萬美元的收入。2019-20財年,緬甸向國外出口了逾20萬噸天然橡膠,創造逾2億美元的收入。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商務部的統計,在本財年2020-21年10月1日至5月中旬間的食米出口量逾78萬噸,與上一個財年同期相比減少了40多萬噸。緬甸向30多個國家出口食米。從10月1日至5月14日,緬甸總共出口了140萬噸食米及碎米。估計收入為5.24億美元,包括78.76萬噸食米及58.94萬噸碎米。在上一個財年的同期,緬甸出口了185萬噸食米及碎米,估計產生5.4億美元的收入。 據緬甸食米聯合會(MRF)稱,緬甸主要向中國出口食米及碎米,而碎米主要出口到比利時。緬甸主要通過海上貿易向歐盟及非洲市場出口食米,通過木姐邊境貿易向中國出口食米。儘管在2019-20財年,食米出口有所下降,但碎米出口有所增加,收入逾8,400萬美元。根據MRF的統計,緬甸一直在加快努力,以每年平均10%的速度增加食米及碎米出口。在2019-20財年,16%的食米出口透過邊境貿易,84%通過海運出口。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