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巴士卡車集團Scania旗下的創投公司Scania Growth Capital將投資開發自駕車的德國公司Scantinel Photonics GmbH,投資額為7,600萬瑞典克朗(約750萬歐元)。Scantinel Photonics GmbH主要開發的項目為發展下一代光達系統(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system)的偵測器,該配備被視為自駕車的眼睛。 負責Scania Growth Capital資金的Christian Zeuchner表示,運用雷射科技的Scantinel Photonics GmbH是該技術領域的全球領導公司,對於Scania的監控偵測運用具有重要策略意義,可為相關汽車製造商提供最佳解決方案,對自駕車全球市場更具高度影響力。
A:依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發表之最新就業情況統計,2021年第一季瑞士的就業人數總計與去年同期相比較減少0.6%,與上一季相比較減少0.2%,此為連續第四次下跌情況,全職工作者減少0.7%。 依瑞士整體經濟而言,與去年同期相比較增加4,000個職位(+6%),未來就業情況預測亦將增加2.6%。 2021年第一季瑞士第二(工業和製造業)和第三產業(服務業)的總就業人數為510萬,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0.6% (減少3萬1,000個職位),其中第二產業減少1.7% (減少1萬9,000個職位);第三產業減少0.3% (減少1萬2,000個職位);經季節性調整後,總就業人數下跌0.2%,其中第二產業減少1.7% (減少1萬8,000個職位);第三產業減少0.3% (減少1萬個職位)。另在第二產業中,製造業的就業人數減少2%(減少1萬4,000個職位),建築業的就業人數減少1.6%(減少6,000個職位)。第三產業旅館和餐飲業就業人數大幅減少13.9%(減少3萬5,000個職位),在醫療及社會服務業則成長2.9%(增加2萬2,000個職位)。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統計局(BFS) 日期: 2021年5月28日
A:資料來源: 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 及史國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2021年5月26日及27日 史國主流平面媒體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及史國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分別於本(5)月26日及27日以「史瓦帝尼17個產業平均薪資增加7.2%」(7.2% average pay rise for 17 sectors)及「史國商業聯合會審視7.2%之薪資調漲」(FESBC to scrutinise 7.2% wage increase)為題,報導史國已完成17項產業勞資談判,該17項產業平均薪資漲幅約7.2%。 該報導引述勞工及社會安全部代理部長Pholile Shakantu本年5月25日之工資審查公告指出。依據史國1964年第16號「工資法」第6條第(1)款,以及勞資雙方根據就業條件及最低工資之談判結果,迄今已經完成勞資談判18項產業之17項產業談判(謹註:僅剩道路運輸業尚在進行談判中)。該17項產業之勞工薪資平均增幅為7.2%。其中學校及教育產業約增加10%、紡織及成衣產業增加4.5%、小額信貸機構約增加6%、採礦業約增加11%。薪資增幅最高者係林業,約12%,薪資增幅最低者係保全服務業,增幅約4.4%。該報導另指出,史瓦帝尼2021年之家庭雇傭最低薪資係1,038.2史鍰,廚師最低薪為1059.2史鍰;最低日薪約62史鍰;最低時薪9.95史鍰。 史國商業聯合會(FESBC) 主席Tum du Pont表示,FESBC將針對該等薪資調漲進行分析與審查,並認為該等薪資調整應與武漢肺炎疫情對企業之影響維持一致。
A:資料來源: 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 2021年5月27日 史國主流平面媒體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於本(5)月27日以「營運成本增加嚴重衝擊史瓦帝尼紡織公司」(Rising costs hit hard on textile firms)為題,報導史瓦帝尼紡織產業之營運成本增加、訂單減少,導致該產業嚴重受創;史國業者已開始採取實施無薪假及裁員等措施以為因應,造成約22,000員工受影響。 該報導指出,在營運成本方面,由於國際航運價格飆漲(每個海運貨櫃單價自疫情前之2,000美元漲至8,000美元)、缺乏海運貨櫃、自亞洲進口紡織原物料價格上漲以及史國投資促進局(EIPA)本年初大幅調高廠房租金(每平方公尺9史鍰調漲至35史鍰)等因素,導致史國紡織業者營運成本大幅增加。此外,在市場銷售方面,由於南非本年初通過「零售-服裝、紡織品、鞋類及皮革價值鏈之產業政策計畫」(Retail-Clothing, Textile, Footwear and Leather, R-CTFL Value Chain Master Plan),鼓勵南非零售商(服飾大型批發連鎖店)向南非當地紡織成衣製造商採購。且南非紡織成衣製造商如自亞洲(如中國大陸或臺灣)進口紡織原物料,不再轉出口(謹註:不再轉出口至賴索托及史瓦帝尼進行加工),則可享有零關稅待遇。因此,史瓦帝尼紡織成衣廠亦開始減少訂單。因此史國紡織業者面臨營運成本增加、訂單減少之雙重壓迫下,逐漸採取裁員及無薪假(1個月上班2週)等方式因應。
A:資料來源: 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 2021年5月26日 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於本(5)月26日以「史瓦帝尼富人與窮人之間的差距最大」( Eswatini’s widest gap between rich, poor)為題,報導史國貧富差距位居全球第4大,僅次聖多美普林西比、尚比亞及納米比亞。 該報導引述Wall St LLC金融新聞暨輿論公司之分析資料指出,依據世界銀行218個國家2015年至2019年之基尼係數、人口收入分佈及相關統計資料,全球富人與窮人之間差距最大國家之前5名國家依序係納米比亞、尚比亞、聖多美普林西比、史瓦帝尼及巴西。史瓦帝尼貧窮率達58.9%,位居全球第3名;生活在2011年國際價格每日生活費不足1.90美元(約26史鍰)之人口比率高達29.2%,位居全球第19名;失業率高達23.4,位居全球第4名;惟史國人均GDP約124,404史鍰,在186個國家中位居第122名。對照該等數據,顯示史國貧富差距之嚴重性。 該報導亦指出武漢肺炎疫情對經濟衝擊之嚴重性,對支領時薪之勞工階層影響更大,且加劇全球各地貧富差距之情形。此外,貧富差距亦係導致經濟成長緩慢之主要因素;而全球貧富差距大之國家大多集中在南美洲及非洲。
A: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本(5)月28日報導,該國大幅展開超級車用電池廠(gigafactories)之籌建,包括 Stellantis和道達爾集團(Total-Saft)合資企業ACC( Automotive Cells Company)將在北部Douvrin首度設廠,而中資遠景集團( Envision) 今夏亦將在雷諾汽車(Renault)支持下於法國北部Dunkerque 或Douai設廠,該國國家公共政策辯論委員會(Commission nationale de débat public , CNDP)將研議其相關影響並進行協商。此外,遠景集團亦將在英國Sunderland興建超級電池廠,侵略日產(Nissan)勢力範圍。 法國財經部長Bruno Le Maire與北部上法蘭西大區 (Hauts-de-France)議會主席Xavier Bertrand均樂見該地第二座電池廠計畫具體化並將創造數以千計就業機會,中央與地方均將予以資助,該計畫所受到關注幾乎勝過法德兩國政府為維護歐洲大陸產業自主權,所共同推動以ACC為中心之電池聯盟計畫。而雷諾與日產聯盟及產業協同效應顯然超越地緣戰略考量。報導指出,法國政府持股15%之雷諾集團認為可兩方兼得,同時向ACC 與遠景採購。 歐洲正大動作積極佈署電動車電池產業,隨電動車銷售攀升,數月來電池廠籌建計畫如雨後春筍般崛起,大多數在德國境內,包括Tesla、中資寧德時代(CATL)及陸美合資的微宏(Microvast)等。德國福斯汽車 (Volkswagen)也已宣布2030年前將在歐洲營運六座超級車用電池廠,每年總容量可達240百萬度(GWh),旗下配備自用相當充裕。長期供貨歐洲的亞洲製造商亦未缺席,包括:SK Innovation(SKI) 、Samsung 與遠景旗下AESC(Automotive Energy Supply Corporation,2018年自日產收購),均領先歐洲新興電池商(如瑞典Northvolt或ACC)佈署,電動車的電池價格約佔車價35%,顯然歐洲車廠對於車用電池製造之戰略意義似乎後知後覺。 歐洲超級電池廠將逐步依據市場需求調整產能,ACC長期目標為每廠每年可為45萬輛電動車配裝電池,將為Stellantis與其競爭品牌供貨,至於Stellantis未來亦將分散採購以確保競爭力。 在這場車用電池競賽中,歐洲製造商亦絞盡腦汁,積極研發創新技術,以減輕電池重量、提升能量密度並降低成本,期能後來居上。
A:日期:2021年5月28日 來源: Symsite Research 2021年5月斯洛伐克Bratislava公共運輸公司(Dopravný podnik Bratislava, DPB)對外表示,已與土耳其Otokar公司簽訂1,780萬歐元(價格不含稅)的合約,採購70輛公車。該採購案自2019年進行至今,土耳其Otokar公司從捷克SOR Libchavy、波蘭Solaris及斯洛伐克Benz等車廠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並訂於2022年初交貨。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n-tv.de) 文號:1104050053號 隨著新冠疫情的緩解,德國工業界正在推動寬鬆政策。員工應重回工作場所,新冠檢測的要求也應停止。旅遊也應該重新考慮可行性。但是,國家不應停止提供援助。 德國聯邦工業總會(BDI)日前向聯邦政府提交十點計畫(Zehn-Punkte-Plan),籲請終止企業的居家辦公義務,以及為因應疫情之新冠檢測要求。根據報導,BDI認為社會及公司的疫苗接種進度必須與正常工商經濟運作的回歸並行結合。 BDI理事長Siegfried Russwurm批評德國各邦政府之間為爭相競爭採取各式開放策略。這種增加經濟活動的非系統性方法,不僅提高不確定性,也降低計畫能力。德國現需要的是一貫堅持的開放策略,涵括整個德國經濟工商及其員工。德國政府必須令社會及經濟更好地回復正常,以開放對流行病負責的經濟及社會為目標。 鑒此,BDI要求制定循序漸進的計畫,規定如何減少並廢除對企業施加的新冠防護措施。越來越多的疫苗接種及康復員工可視為衡量基準。 此外,BDI敦促儘可能較迄今加大放寬旅行限制。對全球各國不一的旅行規定,恐影響商務考察及經濟復甦。為求商品暨貨物自由流通,所有運輸方式的過境手續皆必須儘可能不官僚且平順,並根據證明取消入境管制。其他搭機相關檢測要求也應取消,爰這會令過程變得複雜。 BDI對數位化議題施加壓力,認為當其他基本自由大幅受限時,資料保護不應該成為絕對教條。為促進及時商務差旅之可能性,該會堅持要求引實施數位化歐洲疫苗接種通行證。 為了支持經濟工商,BDI籲請繼續擴大稅收損失抵扣及更好的折舊條款。新冠援助措施不應過早結束。此外,從6月1日起,企業專屬醫生必須完全納入德國政府的疫苗接種策略,並提供足夠的疫苗接種劑量。根據報導,BDI明確拒絕了有爭議的疫苗專利開放。經由這次新冠大流行的教訓,BDI呼籲建立一套可用於因應未來疫情大流行的保護概念。
A:資料來源:德國聯邦統計局 文號:1104050052號 根據聯邦統計局資料,2018年德國私人家庭平均每月在水果、蔬菜及馬鈴薯等食品上花費62歐元,相當於食品、飲料及菸草製品總支出的19%;同期間德國家庭平均花費59歐元購買肉品及魚,比例占支出的18%。這是水果及蔬菜的支出占比首次高於肉及魚。在2013年的前一次相關調查中,水果、蔬菜占食品支出的17%,而肉、魚食品則占19%。 至2018年麵包暨穀類產品,以乳製品暨雞蛋則分占家庭食品、飲料及煙草製品總支出的13%,糖、果醬、甜品、食用脂肪及其他食品也是13%。非酒精飲料占家庭支出的10%,含酒精飲料占9%,菸草產品占5%。 整體而言,2018年私人家庭每月在食品、飲料及菸草產品上的平均支出為321歐元。儘管金額隨著家庭人數的增加而成長,但人均支出則隨著家庭成員數量的增加而減少,單身一人家庭平均為190歐元,兩人家庭為365歐元,低於前者的兩倍。五人以上的家庭每月平均花費579歐元,僅為一口之家的三倍。
A:資料來源:德國聯邦統計局 文號:1104050051號 根據聯邦統計局資料,2020年至少聘雇10名員工的德國企業中,有三分之一(33%)使用需付費之雲端計算IT服務,較2018年的22%明顯提高11個百分點。 例如以網路為基礎之軟體、計算能力或儲存容量等皆屬於雲端計算。使用收費的雲端服務企業比例隨著公司規模的增加而成長。2020年,當近四分之一(24%)的小公司(最多9名員工)採用雲端計算(2018年:18%)時,有更多較大型公司已廣泛使用雲端計算,在聘僱250名員工以上企業中的比例近三分之二(62%, 2018年:49%)。 雲端服務不僅用於優化流程,並能彈性因應當前需求。在擁有至少10名員工使用雲端計算的企業中,65%使用此類IT服務來儲存文件。另電子郵件(56%)、辦公應用程式(47%)、財務或會計軟體(38%)及資料庫運營(37%)等雲端服務也應用廣泛。 德國企業在2020年歐洲雲端計算評比排名居中。在歐盟(EU)27個成員國中,平均有36%之10名以上員工企業使用雲端計算。相較之下,德國比歐盟平均低3%。其中尤以芬蘭(75%)、瑞典(70%)及丹麥(67%)等北歐國家排名最前,至希臘(17%)、羅馬尼亞(16%)及保加利亞(11%)等國之雲端計算利用則最少。
A:參考資料:The Irish Times 日期:110年5月28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416/P200號(商情文號:第416號) 商情本文: 將於6月11日在英國Cornwall舉行的G7高峰會預計將通過針對全球前百大科技公司課徵15%公司稅的提議。接著將在7月舉行的G20會議很可能也會通過這個最終版本。前百大科技公司像是Google、Apple和Amazon都將其龐大的收益設置在百慕達或是開曼群島這類的避稅天堂,或是愛爾蘭這類只有12.5%的低稅國家。 愛爾蘭政府可能不會樂見這個15%的提議,國際貨幣基金IMF也提出警告,設置這個全球公司稅的門檻後,可能出現的嚴重後果是─愛爾蘭118億歐元的公司稅收將減少一半。 美國前總統川普提出的方案遭拒之後,英國與法國提出了各自的數位稅,此舉已經在過去兩年產生影響。英國財政部消息來源指出,G7會議上也將公布一項計畫,要求公部門公布自家的碳排放衝擊,「這是一個在刀口上做的決定」。 德國與日本這些倚賴重型機械設備出口的國家,非常重視這個新規定。而開發中的國家則要求這個15%的公司稅應該擴及到仍躲在避稅天堂的較小型的全球企業,否則無法真正裨益這些國家。 美國希望能夠涵蓋科技公司以外的企業,但是G7國家認為這樣會讓整個新制變得太過複雜而難以執行。拜登政府最初提出的是21%,但在各國強力遊說之下,同意降至15%。
A:參考資料:The Telegraph 日期:110年5月28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415/P200號(商情文號:第415號) 商情本文: 政府致力於避免碳洩漏(carbon leakage)效應,即避免高汙染產業為了避免規範而移到海外,這樣一來仍是無益於減少全球排碳。強森首相研議針對高汙染產業的進口品徵收碳排稅,此舉有望保護英國農業對抗進口競爭產品。 這個提案目前針對重工業,例如鋼鐵產品,未來可能擴及也屬高度二氧化碳排放類的農產品。英國的農夫應該樂見這項政策,面對即將簽定的英澳自由貿易協定,英國瀰漫著面對澳洲廉價產品傾銷的憂慮。環保團體也表示支持。但是自由市場主義者則視這項政策是變相的保護主義,可能導致產品價格上漲。 商業部發言人表示,我們會確保我們對抗氣候變遷的政策不會只是把這個產業與工作機會往外推。我們會透過外交管道鼓勵貿易夥伴與英國採取同等的限排規範,以有效降低全球碳排量,減緩對氣候變遷的影響。英國即將主持第26屆聯合國氣候大會,前貿易部長Liam Fox提出碳邊境稅的概念,接著歐盟也開始籌劃類似的管制規範。這個稅只適用於部分類別的商品,用來支付國內的汙染稅,以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範。 英國目前執行的碳交易機制(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ETS)包含重工業、電器產品與國內航空器業者,一旦納入進口商品,可能影響到的是來自中國與土耳其的鋼鐵進口產品,未來可能擴大涵蓋農業與土地使用。英國農民工會(The National Farmers’Union,NFU)主席Minette Batters表態支持農業碳價,因為現在已經沒有來自歐盟35億英鎊的補助經費。但也有專家警告,要將土地使用的碳排量精確地計算出來,可能讓碳稅系統變得太過複雜。 英國政府希望其他國家也能跟進這個碳稅政策,很可能在下周的G7高峰會中提出,雖然可能不會列為主要議題。布魯塞爾預計在7月14日公布歐盟的碳稅計畫,可能進行為期兩年的試行期,優先適用於原本碳交易機制之下的既有產業,未來可能擴大涵蓋至運輸系統與建築物排放量。美國氣候大使John Kerry表示美國也有意研議類似的碳稅制度。商業部長Kwasi Kwarteng則提醒去年當其他國家ㄧ實施碳邊境稅後,物價馬上應聲上漲。 中國回絕了碳稅計畫,其它開發中國家像是印度、巴西等國很可能也會排斥,這些國家也沒有受惠於Covid疫苗互助部署計畫。商業部前顧問Josh Buckland指出潔淨邊境的碳稅議題非常重要,但也是英國在後脫歐與他國簽定貿易協定時的ㄧ大挑戰。除了英國之外,美國與歐盟也明確向全世界呼籲,再不力行減碳的話,全球經濟將付出代價。
A:資料來源: Daily News Monitor 日期: 2021年5月28日 斯洛伐克統計局表示,2021年4月斯國國內市場工業產品價格較上月提高0.4%,其中廢水處理、廢棄物管理及衛生服務價格提高1.3%,製造業產品價格提高0.5%,電力、天然氣、蒸汽及空調用品價格提高0.2%,採礦及採石價格維持不變。 2021年4月斯國國內市場工業產品價格年增0.9%,其中採礦及採石價格年增0.7%,廢水處理、廢棄物管理及衛生服務價格提高5.5%,製造業產品價格提高3%;相反地,電力、天然氣、蒸汽及空調用品價格年減3%。 2021年前4個月斯國國內市場工業產品價格年減0.4%,主要係因電力、天然氣、蒸汽及空調用品價格年減0.7%,另製造業價格下降0.4%;反之,採礦及採石價格提高5.2%,廢水處理、廢棄物管理及衛生服務價格提高4.1%。
A: 由於考量醫療資源仍為緊繃及預防變種病毒株擴大蔓延,日本首相菅義偉本(5)月28日晚間宣布目前實施緊急事態之東京都、大阪府、京都府、北海道、愛知縣、兵庫縣、岡山縣、廣島縣及福岡縣等九都道府縣,併同沖繩縣統一延長實施至下(6)月20日止。 日本政府於本日傍晚召開防疫對策總部會議,正式決定上述延長實施「緊急事態宣言」期限;主要係考量上述地區疫情仍未顯著降溫及憂慮新冠反撲重來,盼能持續貫徹防疫對策危機意識,以防堵變種病毒株擴大感染。 目前實施緊急事態的地區,除日前追加之沖繩縣預定實施至6月20日外,其他九都道府縣原定於本(5)月31日解封。此外,日本政府亦同意將適用緊急事態前一階段之「防止蔓延等重點措施」的埼玉、千葉、神奈川、岐阜及三重等五縣,實施期限自5月31日延長至6月20日;而疫情較緩解之群馬、石川、熊本等三縣則依照原定計劃將於6月13日解除。 因日本境內已發現多起傳染性更強的印度變種病毒株確診病例,加上在各地區疫情並無明顯改善情況下,上述地方首長紛紛向中央政府要求延長實施期限。現行的日本社交禁令,主要包括要求大型商業設施營業提早打烊、對提供酒精飲料的餐廳及卡拉OK店要求暫時停業、體育賽事及音樂會等活動參觀人數限制。 據日本醫療專家指出,因印度新變種病毒株的傳染力更強,可能很快成為危害日本民眾的主流病毒;另日本各界更擔憂預定本(2021)年7月23日開幕的東京奧運會,屆時將湧入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及媒體記者等大批人潮,恐進一步加速疫情升溫擴大,對日本社會造成嚴重影響。爰此,日本政府已在東京及大阪設立大規模的疫苗接種中心,希望能在東京奧運會開幕之前,為大多數的年長者施打,以加速提高低迷的疫苗接種率。
A:摩爾多瓦共和國首都基希涅夫市長Ion Cheban本(5)月27日宣布,自即日起取消若干防疫管制措施,民眾在戶外不必強制配戴口罩,在室內、大眾運輸工具內及大型活動現場仍需配戴口罩;除了夜總會、舞廳與卡拉OK以外的餐飲業者可恢復正常營運;戲院、音樂廳及博物館恢復正常營運,但民眾必須保持安全距離。 (https://ru.sputnik.md/society/20210527/34903254/V-Kishineve-chastichno-otmenen-masochnyy-rezhim.html) (Y)
A: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將於本年6月2日至5日舉行,俄國「商人報」報導指出,受到外國旅客減少及報名費偏高等因素影響,外界對於本年論壇的興趣不高;參加論壇的主要廠商從以往的能源、製造業改為IT產業,IT業者希望藉著參與論壇爭取訂單。 (https://echo.msk.ru/news/2844856-echo.html) (Y)
A:俄國總統普丁本(5)月28日與白俄羅斯總統魯卡申科在俄國黑海索契會晤,討論俄白聯盟整合問題;這是魯卡申科本年第三度訪俄。白俄政治學者Valery Karbalevich認為,本次會晤與今年稍早前的兩次會晤一樣,都不會對外發表會談結果;Karbalevich推測,普丁與魯卡申科正針對重要問題進行某種秘密交易,雙方目前都不想對外公開。 (https://echo.msk.ru/news/2844848-echo.html) (Y)
A:俄國Gamaleya流行病學暨微生物學研究中心證實,目前約有10%的俄國民眾完成疫苗接種,民眾接種疫苗的意願遠遠不如以色列、英國及美國等國家。 (https://echo.msk.ru/news/2844866-echo.html) (Y)
A:莫斯科市長Sergey Sobyanin表示,受到外來旅客減少影響,莫斯科市的餐飲服務業損失慘重,他建議餐飲業者針對已接種疫苗的顧客設立「專屬用餐區」,避免因為實施新的防疫限制而影響生意。 (https://tass.ru/moskva/11481761) (Y)
A:資料來源:越南工商部網站,2020年5月25日 越南與歐盟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EVFTA)已生效近一年,雖然各類產品因關稅受惠而成本大幅下降(其進口關稅約調降7%)。然而,因歐盟汽車(小客車)之售價並不低廉,平均售價為17億越南盾,且容積至少為1600cc,為此,雖然進口關稅下降,但絕對稅約達50%至64%,以及高容積的車輛還需繳交特別消費稅,致使進口汽車成本仍然很高。 據越南海關總局統計,越南2021年1至4月計自全球各國進口5萬161輛汽車,較去年同期增加56.5%。然而,來自歐盟市場的進口車卻大幅減少,其中歐洲車進口數量僅達436輛,較去年同期減少35輛;德國車則為326輛,約減少60輛。 目前,汽車主要進口市場為泰國、印尼及中國大陸,全因售價低廉,再加上自泰國及印尼進口亦可享受免關稅待遇,平均售價為2.8億越南盾,完全符合越南消費者口袋,為此歐洲汽車難以與亞洲汽車競爭,因此至今亦無法順利擴充越南市場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