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據媒體報導,沙烏地王國控股公司(Kingdom Holding Co.)於本(2021)年第1季恢復獲利,主因為支出及虧損減少、投資股利收入增加,扣除宗教捐(zakat)及應繳稅金後之淨利為9,110萬里雅(約2,430萬美元),優於去(2020)年第1季虧損5,010萬里雅及第4季虧損9,720萬里雅,惟本年第1季營收下跌56%至1.749億里雅。 該公司於法說會中表示其投資事業甚廣,包括旅館不動產、銀行及金融服務、航空及醫療等,因此儘管本年第1季營收下跌,惟在投資股利增加且營運成本、金融及行銷支出等減少的情況下,公司仍順利恢復獲利。
A:據媒體報導,沙烏地首次自澳洲進口之小麥將於本(2021)年6月到貨,此為沙國多元化其實糧食供應作法之一。 沙烏地農業投資暨動物產品公司(Saudi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and Animal Production Company, SALIK)對此表示,該公司負責自澳洲進口之60,000噸小麥已於本年5月23日自Kembla港啟運,此交易亦為沙烏地穀物公司(General Grain Corporation)承接政府 355,000噸小麥對外採購案之一部分。 據悉,由於COVID-19疫情於去(2020)年衝擊國際供應鏈,包括沙烏地在內之區域各國除皆積極多元化食品採購來源,亦透過農業技術提升國內糧食產能,以確保供給無虞
A:綜合丹麥財經媒體報導,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運輸公司。 有些船主要是用貨櫃航運,有的則以運送乾貨,雜貨,石油產品或天然氣為主,丹麥準備成為世界上第一家專業的二氧化碳運輸公司。 隨著全球氣溫上升, 碳排放問題將有可能被並轉化對氣候不危害之物質, 這背後構想即來自馬士基前高階主管Steffen Jacobsen與Martin Fruergaard, 渠等是目前Evergas和Ultragas這兩家天然氣公司的高級經理,這兩家公司聯手將成立了Dan-Unity CO2二氧化碳船運公司。 該計劃是建造可每年運送約50萬噸二氧化碳的抗壓低溫特種船,並將捕捉的碳儲存於既有的北海油井區。 這家新創公司已與冰島Carbfix公司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C公司已將捕捉二氧化碳儲存在該國的火山岩中長達8年之久,並在短時間內將碳轉化為岩石。此項碳捕捉儲存技術是已知的,惟二氧化碳必須在高壓地溫環境下才適合運送, 所以需特種船舶才可運送。 根據F 與 J 氏主管的說法,目前缺少的是政治決策,激勵大型排放者投資於捕集設施,而不僅僅是為其排放繳稅。 丹麥船運業總監 Anne H. Steffensen 說: "這種方法在國內和國際上都非常重要,特別是如果政府可以製定基礎廣泛的戰略,使二氧化碳的儲存和運輸業務能夠為船運公司和其他相關業者提供安全保障,未來希望看到更多此類運輸公司。 ”
A:馬來西亞雪蘭莪州(Selangor State) 投資局執行長哈桑·阿扎里(Hasan Azhari)表示,儘管近期雪蘭莪名列馬國各州新冠確診病例數量最多的州屬,但該州成堅持其策略並專注吸引新投資。 由於行動管制令的限制,自去(2020)年以來,該州已提高技術能力,並進行在線促銷活動,以吸引國內外廠商進駐。以房地產開發商馬星集團(Mah Sing Group)對手套製造業的多元化投資為例,顯示雪蘭莪州能為國內外廠商提供新業務便利。 2020年雪蘭莪州製造業投資件數居全國之冠,共324件,投資額184.25億馬幣(約合45.72億美元);其中外人直接投資額為28.48億美元,占總投資額62.3%;其餘17.24億美元為國內投資額,占總投資額37.7%。該州優於砂拉越州(39.03億美元)、檳城州(35.02億美元)、沙巴州(29.66億美元)、柔佛州(16.84億美元)及森美蘭州(15.33億美元),連續三年蟬聯馬國最熱門製造業投資地點。 雪蘭莪州為馬國經濟成長火車頭,並已選定五大高增值製造業,涵蓋電子與電機、食品、機械與配備、生命科學及交通設備,將積極吸引國內外廠商前往投資前述產業。該州政府計劃於本(2021)年8月於梳邦SkyPark地區航空中心舉行舉行首屆雪蘭莪州航太展,以展示其作為航太產業投資目的地的能力。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經濟學者咸認為,馬國政府自本(2021)年5月25日起加強對第三次行動管制令(MCO 3.0)的經濟與社交領域標準作業程序(SOP)之管制,將重點放在改變商業營運時間、居家辦公(WFH)和減少公共交通載客量上限(50%)等,並未如市場預期全面封鎖經濟領域,以權衡人民生計和經濟存亡風險。估計短期內將不推出更多振興經濟措施,其衝擊將更甚於MCO 2.0。 以MCO 2.0的新冠疫情趨勢觀察,在嚴格的居家辦公令之下,感染病例在四週後才開始拉平,倘這樣的趨勢重演,馬國活躍病例僅可望於6月起趨緩,但新冠變種病毒的出現,以及依從性差的SOP可能加速疫情傳播。在國家疫苗接種計畫啟動3個月後,僅有147萬1,449人(占總人口之4.5%)接種第一劑疫苗,另87萬1,051人(占總人口之2.7%)接種第二劑疫苗,總疫苗接種為230萬劑。就算馬國政府加速接種腳步,因疫苗短缺而可能延遲的第三階段計畫亦恐怕將使馬國計劃於明(2022)年2月達成80%接種人數目標顯得挑戰重重。 馬國經濟學者指出,隨著全馬多數區域陷入紅區,政府應收緊經濟領域措施,主要是政府可透過向受影響的商家與個人釋出額外財政與信貸措施來抵銷經濟痛苦。加速疫苗接種以及制定更高的SOP標準是馬國打贏疫情的唯一希望。只要政府在經濟趨穩後逐步減債,政府現有債務進一步攀升是無可非議的。 馬國政府認為最佳的解決方案係透過針對性和收緊MCO來保障人民生活和福祉,並承諾將繼續提供多樣化援助來幫助受影響的個人與商家,其中政府已撥出總額46.8億馬幣(約11.29億美元)人民關懷援助金(BPR)、人民振興經濟配套(PRIHATIN)390億馬幣(約94.1億美元)貸款擔保,以及國家銀行供中小型企業申請的52億馬幣(約12.55億美元)軟性貸款等。 馬國經濟學者預期馬國政府短期內將不再推出更多振興經濟計畫,但關鍵問題是政府在上調法定債務上限時,可從政府獲得多少的直接財政援助。以馬國2020年及2021年國內生產毛額(GDP)1.39兆馬幣(約3,354.25億美元)及1.436兆馬幣(約3,465.25億美元)計算,58.5%和60%的GDP舉債上限,兩者潛存的1.5%缺口將釋出約228億馬幣(約55億美元)。 馬國財政部長東姑賽夫魯(Tengku Zafrul)較早前曾預測MCO 3.0將導致馬國GDP損失至少1%。以2021年實際GDP 計算,預期封鎖27天將導致馬國經濟每日損失5.32億馬幣(約1.28億美元),相較MCO 2.0和MCO 1.0每日經濟損失為3億至4億馬幣馬幣(約7,239萬至9,653萬美元)及24億馬幣(約5.79億美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資料來源: 史瓦帝尼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2021年5月22日 史瓦帝尼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本(5)月22日以「史瓦帝尼將擁有各種武漢肺炎病毒株之檢測設備」(Country to soon have equipment to detect all COVID-19 Variants)為題,報導史國代理總理馬蘇庫(Themba Masuku)與本館梁大使在南緯工廠共同主持南瑋口罩生產線啟用典禮及剪綵儀式時,表示史國即將擁有病毒基因之測序篩選設備,以檢測各種武漢肺炎病毒株;並盛讚史王英明且富有遠見之領導,帶領史國政府與我國建立緊密之合作夥伴關係。 該報導指出馬蘇庫代理總理與梁大使共同主持南緯醫療口罩工廠啟用典禮。史國外交暨國際合作部長札杜莉(Thuli Dladla)、商工暨貿易部長庫馬羅(Manqoba Khumalo)、 衛生部長恩蔻希(Lizzie Nkosi)及經濟企畫暨發展部長吉納(Dr. Thambo Gina)等政要均應邀觀禮。該報導亦引述馬蘇庫代理總理觀點指出,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初期,史國須仰賴其他國家進行測試,現已改善實驗室設備,加速備妥因應各種可能之狀況;此疫情大流行讓我們汲取須獨立自主之教訓。渠亦表示史國政府很感謝史王之英明領導,與中華民國(臺灣)維持堅定永固之友好關係;即如同本日所見證之醫療口罩在地化生產,史國受益匪淺。在第3波疫情可能威脅下,渠很高興史國已能大量生產醫療口罩,不僅自給自足,甚至能出口至鄰近國家。渠亦再次感謝本館先前(3月11日)捐贈價值240萬史鍰之100 萬片高品質之口罩予國家災難控管署(NDMA);更樂見該口罩工廠未來將逐漸拓展至其他PPE產品。 該報導亦引述梁大使致詞指出,本合作案之起源係我政府應史王之請,協助史國建置生產醫療防疫物資之能力建構,本館很榮幸能參與落實此合作案。該醫療口罩工廠之啟用典禮為兩國政府間成功合作之典範,此不僅受非洲及全球多數國家所稱羨,亦展現臺灣政府與人民對史國摯誠之友愛,象徵臺史邦誼篤睦友好。
A:根據法媒Les Echos本(110)年5月19日報導,法國自本(5)月3日起實施逐步解封(分4階段至6月30日完全解封),財經部目標為於2022年第1季回歸疫前經濟水準,持續協助中小企業度過經濟難關。法國企業行動聯盟(MEDEF)會長Geoffroy Roux de Bézieux對解封後短期內發展抱持樂觀態度,預期數週內消費將大幅成長,後續發展則需視企業信心而定。 法國中小企業聯合會(CPME)則對營運前景感到擔憂,雖然預期經濟復甦在即且將十分活絡,前提是政府之經濟振興措施必須有效落實於中小企業及大型企業。CPME曾於本年4月底對2,000餘名企業會員進行訪查,受訪者中有53%因財務狀況不佳而擔憂存續性、59%遭受原料價格上漲之衝擊、28%反映因海運價格飆高難以取得原料、22%無力負擔房租、51%申請國家擔保貸款(PGE,其中58%申請2年寬限期,10%需時8年)。會員呼籲政府協助中小企業進行債務重組,避免還款時間不一,互相牽制造成惡性循環,導致破產。 財經部為協助中小企業善用司法途徑解決債務危機,與司法部共同推動疫情危機因應管理法之修法,已於本月18日晚間在參議院進行審議,修法內容係針對員工人數少於20人且申報債務少於300萬歐元之企業。渠等若於疫情前營運狀況良好者,可於2年內透過簡化之司法程序,於法院指派人員陪同及持有債權申報書之情況下,與債權人於3個月內重新談判償債時程,取代原有之商事法庭長達6個月之審查程序。 財經部另於本月16日發布命令,匡列2億歐元預算用於補償因歇業而堆積服飾、旅行及運動用品等庫存商品之業者,預計有3萬5,000家業者可獲得6,000至8,000歐元之補償金,自本月25日起發放,以協助其等恢復營運。
A:依據德國媒體Handelsblatt報導,國際能源署研究報告指出若各國不大力推動能源轉型,依照目前模式全球將可能無法在2050年實現氣候中和的目標。國際能源署建議能源產業應進行大規模轉型並呼籲停止對石油及天然氣之投資。 國際能源署報告指出為了實現氣候中和的目標建議各國於2030年之前關閉效率低落之燃煤電廠並呼籲到2035年停止銷售內燃機新車。該報告之呼籲將可能會給石油業帶來進一步的壓力,目前許多石油化學公司正計劃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從而為未來的新商業模式做準備,惟多數公司並未停止對石油及天然氣之投資。 此外根據國際能源署之推估全球石油消耗量應已於2019年達到頂峰,2020年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全球石油消耗量大幅下降,國際能源署預估2030年全球石油消耗量將比2020年減少18%。另一方面在石油價格方面國際能源署預測未來石油價格亦將降低並預估2030年北海布倫特原油的價格將僅為每桶約35美元。 國際能源署表示轉型至清潔及高效率能源是大勢所趨,目前每年全球投資於能源轉型約2兆美元,而國際能源署呼籲投資金額應提高至5兆美元以發展清潔能源技術如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等。 展望未來能源前景國際能源署預測太陽能將成為增長最快的能源,目前太陽能占全球能源總需求約1%,預估到2050年太陽能占比將超過20%。在此同時國際能源署指出為實現淨零排放的氣候目標預估約一半的減排量需透過當前市場上尚未出現的技術來實現,呼籲各國加大能源技術研發之力度以加快達成氣候目標的腳步。
A:一、菲媒報導,菲國貿工部(DTI)頃與Glovax Biotech Corp.簽署備忘錄以興建COVID-19疫苗填充工廠。Glovax副董事長Frank Evaristo表示,Glovax盼於明(2022)年10月開始營運,該工廠將填充其韓國技術合作夥伴所開發之COVID-19疫苗。 二、貿工部表示,Glovax公司已與其韓國技術合作夥伴EuBiologics Co. Ltd.簽訂協議,該項斥資75億披索(約1.6億美元,1美元約合48披索)投資項目預定設立於邦板牙(Pampanga)省之克拉克地區。此外,其他菲國疫苗製造商有意在該國建立COVID-19疫苗填充包裝能量者,已可透過聯合備忘錄尋求綠色通道以加速取得建廠許可。該聯合備忘錄係由國家削減繁文縟節總署、衛生部食品藥品管理署、貿工部投資署,以及科技部等單位所簽訂,旨在為建立與營運COVID疫苗之包裝、填充及組裝工廠提供獲得許可及授權之綠色通道。 三、未來大部分疫苗仍將自國外進口,而當地業者將在本地填充並包裝成小瓶裝,以進行分配。除運用綠色通道外,當地業者尚可依據「企業復甦及稅務優惠法」(CREATE),以及其他相關法規獲得獎勵。 四、除Glovax公司外,另已有United Laboratories Inc、IG / IP Biotech及Dr. Zen Biotech等公司表達在菲國設立疫苗工廠之興趣。
A:一、菲媒報導,菲國科技部(DOST)部長Fortunato Dela Peña於5月24日表示: (一)下(6)月開始將進行讓民眾混合施打不同品牌COVID-19疫苗之研究。該研究正在等待菲國衛生部食品藥物管理署(FDA)及菲律賓健康研究倫理委員會之批准。 (二)該混合搭配疫苗試驗將由菲律賓過敏、哮喘及免疫學學會實施,預計將有1,200人參加實驗,為期18個月,該項研究將在全國8個地點同步進行。 (三)迄目前為止,菲國共核准7種疫苗之緊急使用授權(EUA),惟在疫苗供應有限情況下,無法確定第2劑是否能在需要時間抵達,因此民眾有可能需要注射組合疫苗,而非單一品牌疫苗。該研究獲得之相關數據將被衛生部用於推出疫苗使用指南。 (四)1項早期研究顯示,接受COVID-19疫苗混合劑量者似乎更有可能出現輕微副作用,例如發冷、發燒或疲勞,惟不良反僅屬短暫,並無其他安全疑慮。 (五)菲政府疫苗接種計畫僅使用4個品牌,包括中國Sinovac、英國AstraZenaca、俄羅斯Gamaleya研究所,以及美國Pfizer。 (六)3月份啟動疫苗接種計畫以來,僅94萬9,939人接受2劑完整疫苗接種,超過310萬人已注射第1劑疫苗。
A:一、菲媒報導,菲國科技部衛生研究及發展委員會執行長Jaime Montoya於5月20日表示,針對加入由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起之COVID-19聯合疫苗試驗(solidarity vaccines trial),菲國已近完成準備作業,預計將同時進行2種疫苗臨床試驗,協助藥廠取得大量資料,以利早日完成疫苗認證及商品化。 二、國立菲律賓大學疫情研究小組(OCTA)教授Guido David於5月20日表示,根據相關資料顯示,自境外移入菲國源自印度之病毒,尚未在馬尼拉都會區(NCR)出現社區感染現象,惟需密切關注近來其他地區疫情升溫之情況。D教授呼籲政府持續加強接觸追蹤及檢測能量,並與地方政府協調增加隔離場所數目。
A:一、菲國衛生部發言人Maria Vergeire次長於5月21日表示,該部刻正加強宣導施打COVID-19疫苗之重要性,並提升民眾對於接種疫苗之信心。該部呼籲醫生勿指使病人要求注射特定品牌之疫苗;所有疫苗皆可施打於病患,惟接受癌症治療、器官移植、愛滋病患、自體免疫疾病、施打類固醇或臥床病患,須經醫師許可方能接種疫苗。 二、菲國總統府發言人Harry Roque於5月21日表示,新興傳染病跨部會專案小組(IATF)業成立研究小組,由觀光部與外交部共同主政,制定已施打COVID-19疫苗外籍旅客入境規定。觀光部部長Bernadette Romulo Puyat另表示,該部向IATF提出建議,在機場設置綠線通道供已完成疫苗施打之外籍旅客通行,以利未來便利渠等前往度假勝地,重振菲國觀光產業(註:目前准許入境菲國之外籍人士僅限外交人員等少數族群,尚未開放觀光客或商務客入境,目前著手研究開放觀光客及研擬配套方案係超前布署,預作準備)。
A:根據美媒報導,美國CDC於5月13日更新新冠防疫指南,提出「完全接種」新冠疫苗者除特定情況外,室內外均無需配戴口罩,且不用保持社交安全距離,被視為疫情重要分界點。紐約州及康乃迪克州已於5月19日宣布遵循CDC建議鬆綁配戴口罩措施,紐澤西州昨日亦宣布5月28日起允許完全接種疫苗者於多數室內空間無需配戴口罩,一般商店亦可免除社交距離規定,惟同意商店及企業可繼續要求員工及顧客配戴口罩。 紐約州(市)政府於5月24日宣布今年秋季公立學校將恢復校園實體授課,另紐澤西州及康乃迪克州政府先前已宣布下學年學生將返校上課,該三州政府並將根據疫情狀況隨時調整。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portal.ct.gov/Coronavirus/Covid-19-Knowledge-Base/Wearing-Mask-in-Public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382/5483624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74/5483004?from=wj_maintab_cate
A:一、菲媒報導,菲國衛生部發言人Maria Vergeire次長於5月22日表示,該部食藥署(FDA)所核准之COVID-19疫苗均屬安全、有效,惟民眾仍有拒絕之權利。為祛除民眾疑慮,政府將在疫苗施打現場公布疫苗廠牌,且在民眾同意後始予施打。倘民眾拒絕特定廠牌疫苗,工作人員將記錄其疫苗廠牌之偏好,嗣取得該疫苗後再行通知注射。惟日期不定且渠等將失去接種疫苗之優先權。 二、V次長另表示,目前該部暫不考慮眾院副議長Mikee Romero之建議,規劃提供全天候24小時疫苗注射服務。目前該部係與私部門合作,設立大型疫苗注射中心為優先作法。倘未來政府採購之疫苗大量抵菲,或將考慮R副議長之建議,提供全天候24小時疫苗注射服務,以加速疫苗接種計畫。 三、司法部部長Menardo Guevarra於5月22日表示,新興傳染病跨部會專案小組(IATF)頃批准馬尼拉都會區(NCR)及其鄰近4省在實施較嚴格之「一般型社區隔離」(GCQ) 措施情況下,舉行宗教聚會之場地容客量由10%提高至30%。渠稱,在疫情艱難時期,允許更多人在遵守衛生規範前提下,有機會親自參加宗教聚會,對緩解精神緊繃將有所助益。
A:一、菲媒報導,全球知名商業諮詢公司IHS Markit頃表示,隨著新冠肺炎疫苗陸續在各國開始施打,本(2021)年下半年全球電子產品需求將持續暢旺,經濟將陸續復甦。 二、IHS Markit AsPac首席分析師Rajiv Biswas說明,本年上半年全球電子產品需求已從去(2020)年上半年低基期顯著反彈,電子產品係許多亞洲經濟體重要之出口產品,包括台灣、韓國、中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泰國及越南,惟去年受疫情影響,導致亞洲電子產業供應鏈中斷及全球需求銳減。 三、電子產品係菲律賓最大出口產品,約占出口總額達60%,依據最新數據顯示,3月份菲國出口總額因電子產品成長25%,達36億美元而顯著成長。HS Markit電子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亦從3月之60.4升至4月之61.2,呈現21年以來全球電子產業營運蓬勃現況。 四、B首席分析師另表示,由於民眾多轉向遠端工作,加速全球數位轉型腳步,促使消費者對電腦、印表機及手機等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大增,近期許多國家逐漸鬆綁封城措施亦促進消費支出反彈,均有助於刺激對各種消費性電子產品之需求,菲國電子產品出口可望受益。
A:一、菲媒報導,菲國貿工部對菲國本(2021)年出口成長持樂觀態度,儘管新冠肺炎疫情依舊嚴峻,電子產業及資訊商業流程外包產業(IT-BPO)恢復力道仍強,使菲國本年3月出口表現優異。 二、菲國本年3月出口激增31.6%,從去(2020)年同月之50.8億美元增加至66.8億美元。本年1月至3月出口從去年同期之163.1億美元增加至175.6億美元,成長7.6%。貿工部部長Ramon Lopez表示,菲國經濟基本面穩定,預期菲國出口將持續強勁成長,電子產業及資訊商業流程外包產業等主要美元收入產業持續表現良好。 三、菲國半導體及電子協會(SEIPI)預期,本年菲國電子產品出口總額有望成長7%。菲律賓統計局數據顯示,菲國第1季電子產品從去年同季90.8億美元增加至98.3億美元,成長8.3%。同時,菲律賓資訊商業流程協會預計該產業本年及明(2022)年營收將成長5.5%。 四、貿工部L部長表示,儘管菲國為控制疫情實施封城措施,政府仍允許出口產業及資訊商業流程外包產業100%之產能運轉。為增加菲國出口,該部持續在海外推廣菲國產品,並持續與國外利害關係人交換意見,確保出口需求及其供應鏈不受封城措施影響。此外,菲國已通過之「企業復甦及稅務優惠法」(CREATE)亦有利菲國出口產業。
A:標題:巴拉圭2021年1-4月大宗物資出口上漲35.2% 日期:2021.05.24 單位:駐巴拉圭大使館經參處 消息來源:國家報(La Nación) 內文: (一)依據巴拉圭中央銀行(Banco Central del Paraguay,BCP)統計資料,巴拉圭2021年1-4月大宗物資出口金額12億9,040萬美元,較2020年同期之9億5,430萬美元,成長35.2%。僅計算2021年4月單月,大宗物資出口金額則成長13.4%;主要成長之出口項目為小麥及玉米,黃豆及稻米則出口表現不佳。 (二)另據該行統計,巴拉圭2021年1-4月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金額79億3,210萬美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14.6%;其中2021年1-4月出口金額42億8,350萬美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16.4%,並向138個國家輸銷巴拉圭產品;2021年進口金額36億4,860萬美元,較2020年同期亦成長12.6%,並自158個國家輸入商品。 (三)巴拉圭2021年1-4月享有貿易順差6億3,480萬美元。
A:標題:巴拉圭2021年1-4月玉米出口衰退17.5% 日期:2021.05.24 單位:駐巴拉圭大使館經參處 消息來源:國家報(La Nación) 內文: (一)依據巴拉圭穀物暨油籽出口商協會(Capeco)統計資料,2021年1-4月巴拉圭玉米出口量253萬9,518公噸,較2020年同期之307萬9,880公噸,減少54萬362公噸之出口,爰至本年4月止,巴拉圭玉米出口衰退17.5%。 (二)Capeco分析,巴拉圭2021年全年玉米產量預計400萬公噸;巴西為巴拉圭玉米主要出口市場,占巴拉圭總出口量之66%,其他依次排序為智利(14%)、韓國(8%)、烏拉圭(5%),其他共占總出口7%之國家包括沙烏地阿拉伯、哥倫比亞、塞內加爾、阿爾及利亞、埃及、伊拉克、秘魯及美國。 (三)2021年1-4月間約70家企業參與巴國玉米出口作業,巴國主要玉米出口商為Agrofértil(18%)、Cargill(18%)、LAR(12%)、Copagra(6%)、Coopasam(4%)、Cofco(3%)、ADM(3%)及其他出口商(36%)。
A:標題:阿根廷75%牛肉輸銷中國牛肉量將未能受惠巴拉圭牛肉產業 日期:2021.05.24 單位:駐巴拉圭大使館經參處 消息來源:國家報(La Nación) 內文: (一)阿根廷政府本(2021)年5月18日決議暫時禁止牛肉出口措施30天,以平衡飆升之國內牛肉價格。巴拉圭肉品生產暨出口商協會(Asociación Paraguaya de Productores y Exportadores de Carne,APPEC)理事長Fernando Serrati表示,由於阿根廷75%之牛肉主要輸銷市場為中國,爰阿根廷政府暫時措施將未能受惠巴拉圭,僅將造福烏拉圭及巴西。渠續稱,由於巴拉圭尚未與第2大牛肉進口國之中國簽署任何商務協定,且中國要求與臺灣斷交作為談判籌碼,始能自巴拉圭進口牛肉予該國市場;儘管巴拉圭未能出口商品至中國,惟巴拉圭自中國進口相當程度之商品等語。 (二)F理事長續稱,由於阿根廷政府暫時性禁止牛肉出口措施,烏拉圭及巴西牛肉出口價格已調漲約3%~5%;另以重量計價,烏拉圭及巴西牛肉已調升每公噸300美元及每公噸500美元。儘管巴拉圭可透過智利間接出口中國,以取代阿根廷原牛肉出口量,惟自智利向中國出口之牛肉量則相對較少。 (三)阿根廷2020年全年牛肉出口金額33億6,800萬美元,出口重量81萬9,000公噸,排名全球第4大牛肉出口國家,其主要出口市場為中國、德國及以色列。牛肉出口係阿根廷重要外匯收入來源,特別在國際牛肉價格高漲之際,政府卻禁止牛肉出口,實為國家及企業之損失。 (四)依據阿根廷國家統計局統計資料,阿根廷2021年1-4月之通貨膨脹率為全球最高,上漲17.6%;目前較過去12個月之消費者物價指數亦上漲46.3%;牛肉價格2021年4月單月較2020年同期更上漲65.3%。
A:Business Day 2021.05.18 全球白金投資協會(World Platinum Investment Council)日前表示2021年預期白金類礦供給將增加16%至788萬盎司,需求將成長5%至804萬盎司,白金類礦將供不應求,2020年白金礦供應缺口達86.3萬盎司。若白金供給量持續不足將推高國際白金價格,目前國際白金價格為每盎司1000美元上下,過去5年每年平均價格在868美元至988美元間浮動,至於珠寶用白金需求將增加9%至15.8萬盎司,包括白金幣、白金塊條及以白金為標的之交易所開放型基金對白金需求將大幅減少至72.6萬盎司。 全球總產量591萬盎司中,以南非白金礦為世界最高,達434萬盎司,其次為俄羅斯62.1萬盎司,辛巴威45.7盎司。南非白金主要用於汽車觸媒轉化器及珠寶用品,近幾年國際白金需求自330萬盎司成長1/3至434萬盎司,預期2021年白金需求最高產業為汽車及製造業,需求將分別增加290萬盎司及240萬盎司。 為減少鈀之使用,南非Sibanye及Impala白金礦產公司及德國BASF化學集團共同研發使用白金、鈀、銠之汽車觸媒轉化器,導致白金需求增加,然白金價格若持續上漲,相關產業將研究以其他礦物取代白金之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