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在馬連縣議會議長所說的140多年來最嚴重乾旱背景下,縣議會18日一致投票通過,宣布當地進入乾旱緊急狀態。 馬連縣議會承認,由於乾旱的程度和影響,災害的威脅迫在眉睫。西馬連的乳品廠和牧場主業已受其影響。馬連縣因此有資格獲得加州災害援助和其他形式的國家資金和資源。 根據美國乾旱監測報告,馬連和灣區所有其他縣目前處於極端乾旱狀態。上周,州長紐森(Gavin Newsom)將加州處於乾旱緊急情況之中的縣擴大到58個縣中的41個,並為該州提出了51億元乾旱應對和水復原力投資計畫。 雖然馬連州不在州長的乾旱緊急狀態縣名單上,但鄰居蘇諾瑪縣,也是馬連縣重要水源,由於俄羅斯河(Russian River)流域內的乾旱狀況,自4月21日以來一直處於緊急狀態。 馬連水務和北馬連水務區都宣布了缺水緊急狀態,並頒布了強制保護措施。馬連縣官員說,該縣累計降雨量數字低於1976-77年的歷史性乾旱期間。一些地方水庫的儲水水平處於198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縣議長羅多尼(Dennis Rodoni)在聲明中說:「你只需開車經過Nicasio大壩或Stafford湖,就能看到我們今年的供水將面臨的嚴峻挑戰。這種乾旱狀況是馬連縣140多年來所看到的最糟糕的情形」。 當地農業業主受到了乾旱和疫情的雙重影響。縣政府敦促居民購買當地產品。「請盡可能地支持我們的本地種植者」,羅多尼說。「我們正在努力尋找水源來提供幫助」但實際情況是我們只能從這片乾旱的土地上擰出這麽多水。我們將繼續以任何可能的方式支持農業。」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資料來源:哥倫比亞El Tiempo日報電子版(2021.05.19) 哥倫比亞政府公布將自今(2021)年5月19日起,重新開放與秘魯、厄瓜多、巴拿馬及巴西等鄰國間之陸路及內陸水路邊境,另正評估自今年6月1日起重新開放與委內瑞拉間邊境之可行性。 哥國外交部表示,重新開放與鄰國間之邊境主要考量包括協助哥國邊境城市經濟重啟,以及恢復與鄰國間之整合與交流,此外,這也是政府與哥國西南部Nariño省原住民所達成的協議之一,該省與厄瓜多為鄰。 哥倫比亞為防範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入侵,自去(2020)年3月17日起關閉全國邊境,之後於去年9月份起陸續恢復空運及海運邊境,惟持續關閉所有陸路及內陸水路邊境,迄今始逐步重啟。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5.19 Biznes Polska 歐洲太空署(European Space Agency ;ESA)宣布,其支持的一項計畫已產生出一個結合溫度及磁性的感應器(temperature and magnetism sensor)。ESA材料專家Ugo Lafont指出,由於石墨烯(graphene)的獨特性能,該署的原型雙功能感應器(prototype bi-functional sensor)可以在獲取溫度讀數的同時測量磁場強度。 在石墨烯的其他性能中,石墨烯是極佳的導電性能,而新型雙功能感應器正是利用這一特性。波蘭AGP(Advanced Graphene Products)公司採用沉積方法生產石墨烯,此是在表面上形成石墨烯層,該方法是在波蘭羅茲工業大學(Lodz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首次開發的。下一步是將AGP的石墨烯片以分子級精度(molecule-scale precision)與感應器的電連接器對齊,然後安全地將其封裝,這是由PORT波蘭技術開發中心(Polish Center for Technology Development)執行的任務。原型感應器的測試則在AGP公司及羅茲工業大學進行,展示證明精度低至百分之一度。更廣泛而言,該署一直在研究添加石墨烯以改善電池及其他儲能方法,並添加各種材料成份來增強其強度和電性能。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5.19 Biznes Polska 歐洲議會於5月18日週二正式批准了歐盟的數十億歐元基金,以支持逐步關閉化石燃料產業的國家,因為歐盟正在改革其經濟以因應氣候變遷。這項耗資175億歐元(合213.7億美元)的公平轉型基金(Just Transition Fund; JTF)結合了歐盟預算中的資金及其COVID-19恢復基金。 該基金將支持那些受關閉煤、泥煤及油頁岩部門或其他排放密集型產業計畫影響最大的社區,並用低碳產業及就業機會取代它們-這一轉型被視為是實現歐盟在2050年達成溫室氣體淨零排放量目標的關鍵。 德國綠色議員Niklas Nienass稱讚該基金的條款,該基金不能用於核能或包括天然氣在內的化石燃料。在歐洲煤炭產業約23萬名從業人員中,波蘭僱用了一半以上的人員,所佔比率最大,其次是德國及羅馬尼亞,此兩個國家都是煤炭開採地區。為了獲得這筆資金,各地區必須提交計畫,詳細說明他們打算如何管理礦場的關閉及對礦工進行再培訓。歐盟執委會已警告波蘭稱,波蘭將其在Turow煤礦的壽命延長至2044年的計畫,可能會使該地區為該基金的份額付出代價。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5.19 The First News 波蘭弗羅茨瓦夫1家生物科技公司已提出世界上第一個檢測儀器(testing kit),用於檢查唾液樣本(saliva sample)是否有新型冠狀病毒。該上市公司Genomtec表示,此新儀器由於不用擦拭,除了給患者帶來更大的舒適度和便利性外,唾液檢測還可減少將Covid-19傳播給醫務人員的機會。該儀器使用RT-LAMP(反轉錄恆溫環狀核酸擴增法)的核酸檢測技術,並透過特殊的樣品純化技術將實驗室分析時間縮短60%。從實驗室收到樣品後的幾分鐘內即可提供檢測結果並包括該病毒的所有已知變體。 該公司聯合創始人兼總裁Miron Tokarski表示,該公司透過唾液進行的新基因檢測將使實驗室的診斷能力提高數倍,同時為患者及醫護人員提供舒適的環境。該公司創新的直接檢測將成為對抗疫情大流行及控制其人口傳播的有效工具。他補充表示,此檢測成本也降低了。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5.19 Biznes Polska Beiersdorf Manufacturing Poznań公司已與Skanska公司簽訂一份合約,以擴大、重建及現代化Gnieźnieńska街的化妝品工廠。此地將出現一個嶄新的生產、倉庫、辦公室以及一些技術設施。Skanska公司告知稱,該合約淨額為1.41億波幣,此營建工程已經開始,施工將持續到2023年4月。此計畫完成後,該設施將通過LEED系統的金級證書認證。 此計畫的規畫,據承包商的清單,該公司將建造9座新建築物並擴展4座現有建築物,總面積為36,700平方公尺。這些將包括倉庫及生產大樓,1座多功能大樓,其中將包括1個社交區及實驗室區,1個餐廳及辦公室,1間技術大樓,其中有用於生產目的的冷卻機房以及1個搬運工房。 在工廠完成所有工作後,預計員工雇用人數將增加一倍。波茲南的Beiersdorf工廠是由Jedynka Poznań公司以Pollena-Lechia的名義建造的。在21世紀開始,該公司便成為Skanska Polska公司的一部分。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5.18/19 PAP, PolandIn, Biznes Polska 瑞典電池生產商Northvolt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Peter Carlsson宣布,該公司計劃在未來18個月內將其在波蘭的工廠之勞動力增加到500名。 除了聘用更多的電池開發人員及製造人員(專門研究電動汽車的鋰離子技術)以外,Northvolt公司還將在2022年斥資2億美元(7.5億波幣)在波蘭波羅的海沿海城市格但斯克建立1家現代的生產工廠及電池模組及能源儲存系統的研發中心。Northvolt工廠將位於靠近格但斯克港口及DCT貨櫃碼頭附近的波美拉尼亞投資中心(Pomeranian Investment Center)。目前該公司在格但斯克市僱用150名員工。 Peter Carlsson執行長表示,減少碳排放的需要將導致人們對再生能源及電動汽車的關注。他補充說,該公司擁有價值300億美元的訂單,並宣布將在格但斯克執行約30%的訂單。該工廠將成為歐洲電池生產鏈計畫的一部分,該計畫將在瑞典生產的電池配送到格但斯克,並在那裡將電池組裝成完整的儲能系統,然後交貨給客戶。使用過的電池模組將在瑞典回收。Northvolt公司波蘭執行長Robert Chryc-Gawrychowski表示,該公司希望在2030年之前,用於生產的材料中有50%是來自回收利用。 Carlsson在2011-2015年期間曾服務於特斯拉(Tesla)公司,負責主管汽車生產的採購和供應鏈。他還是Elon Musk的親密夥伴。瑞典北部Skelleftea的Northvolt電池生產工廠的營建係於2017年宣布,目前正在建設中。該公司從維斯塔斯(Vestas),西門子(Siemens),ABB,寶馬(BMW),斯堪尼亞(Scania)等來源,以及從歐洲投資銀行(EIB)的貸款或高盛(Goldman Sachs)的投資等獲得金額超過10億歐元資金,用於執行這些投資。
A:據義大利媒體24小時太陽報本(110)年5月18日報導,去年3月份受到疫情影響,出口額較2019年同期下跌15%,然而隨著工業動能逐漸恢復,本年3月份出口較去年成長28%,總額460億歐元,只比2019年3月少40億歐元,主要出口市場德國、法國有超過30%的成長,中國同樣是高出口成長市場之一。 除了出口年增率大增外,月增率也呈正成長,本年3月較2月成長3.2%,不論是對歐盟內外國家皆有所提升,其中貢獻最大的產業為機械及設備(+32.3%)、基礎金屬及鋼鐵(+35.4%)、汽車(+80.1%)、其他交通工具(+43.6%)、成衣業(+57.4%),至於化學製藥則呈現衰退(-9.3%)。使本年3月義大利對外貿易享有51.9億歐元順差。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tagesschau.de、n-tv.de) 文號:1104050036號 德國聯邦議院的一份專家報告顯示,德國知名企業從中國工廠侵犯人權中獲益。《供應鏈法》可能迫使這些企業完全停止生產。中國領導人侵犯新疆地區公民的基本人權,這是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在新疆經營的德國企業將來恐面臨問題。 德國聯邦內閣於今年3月初批准《供應鏈法》(Lieferkettengesetz)草案,刻於德國國會進行討論,迄本文截稿前尚未正式通過。惟如果生效,德國公司無論在何處經營,皆必須注意人權,否則將面臨巨額罰款。根據德國聯邦議院的一份專家報告,包括德國公司在內的非中國企業,也直接或間接地受益於中國新疆少數民族的勞動剝削。例如報告中提及的強迫勞動,這意味著德國企業將來也須承擔責任,應接受其在新疆活動的審查。依據南德日報(Süddeutsche Zeitung)報導,專家報告中提到Adidas、BASF、Bosch、Siemens及Volkswagen等知名企業,而該份報告是由綠黨聯邦議院小組委託編撰的。 德國聯邦議院綠黨人權政策發言人Margarete Bause表示,這份報告明確指出在新疆經營公司所應承擔的責任。現在每家德國企業皆應捫心自問,在這種情況下,它是否仍希望與新疆保持業務關係。這份報告傳達的明確資訊,即視而不見不再是選項。 報告指出,德國內閣今年3月份提出的《供應鏈法》已開創新的法律局面。儘管《聯合國經濟工商暨人權指導原則》要求企業無論在何處經商,皆有尊重人權的義務,但是並不能在法律上強制執行。不過一旦《供應鏈法》生效,德國的狀況就會改變。依據該法草案規定,倘大型企業不對其全球供應商的侵犯人權及破壞環境行為採取措施,則最高可處以其年營業額2%的罰款。 對德國工商企業而言,處理中國新疆的侵犯人權事件並非新聞,多年來一直有相關報導。然而,德國工商遊說團體現在也公開表態。德國聯邦工業總會(BDI)理事長Friedolin Strack在受訪於中國的德國第一電臺ARD時即表示,德國或歐洲的盡責調查法(Sorgfaltspflichtengesetz)將對在中國的情況造成明顯的法律矛盾。當企業不再能遵守法令或行為準則時,則必須做出決策並得出結論。 根據國際組織、專家及研究人員說法,中國政府及政黨領導人在新疆拘留約100萬公民,這些人沒有受到指控、審判或判決。受影響的人主要是維吾爾族或哈薩克族,他們被迫拘留在教育營中,放棄大部分的民族宗教傳統。顯然,這些人當中也有部分人士從事強迫勞動。中國領導人之後雖承認再教育營的存在,但對指控則予以否認。
A:資料來源:德國聯邦經濟暨能源部 文號:1104050028號 德國聯邦內閣日前針對《充電樁條例》進行修訂,新規定旨在令公共場所充電樁的付款更容易友善。 德國經濟部長Altmaier表示,為了使電動車在更廣泛的領域獲得認可,不僅必須推廣汽車,且必須令充電付款變得簡單容易。未來將可使用一般信用卡及金融卡,在設有公共充電樁的地方快速輕鬆付款。即便沒有智慧手機的客戶,也能隨時利用充電樁充電並付費,且不受跨境限制。 根據充電樁修正條例,充電樁運營商未來必須提供至少一種非接觸式支付選項,如流通的一般金融暨信用卡作為最起碼的收費標準。 上述統一支付系統的規定,將適用所有自2023年7月1日起首次啟用的充電樁,至現有的充電樁則不須進行改造。修正草案已由歐盟執委會通知。在通知程序完成後,下一步將由德國聯邦參議院(Bundesrat)著手處理計劃中的變更。
A:奧地利景氣復甦又一明顯指標,依據奧國統計局資料,2021年4月份新車掛牌數,較上年同期增加98.7%達22.296輛。另,2021年1至4月新車掛牌共計85.818輛,較上年同期增加30.2%。 2021年4月份奧地利新車掛牌仍以汽油動力車最多,共計8,994輛占市場總量40.3%,較上年同期增加78.9%;柴油動力車共計6,048輛占27.1%(增加34.9%);電動汽車計2,404輛占10.8%(增加331.4%)、汽油混合動力車計3,597輛占16.1%(增加323.7%);柴油動力計1,246輛車占5.6%(增加351.4%)。 就品牌而言,新車掛牌前10名依次為:福斯3,889輛(較上年同期增加136.2%)、斯柯達2,236輛(+52.4%)、喜悅1,701輛(+220.9%)、賓士1,482輛(+154.2%)、奧迪1,400輛(成長188.1%)、寶馬1,368輛(+60.0%)、福特1,085輛(占80.1%)、雷諾1,030輛(38.4%)、飛雅特889輛(+216.5%)、歐寶781輛(+160.3%)。 進口來源國前10名為:德國(9,707輛)、法國(2,577輛)、捷克(2,548輛)、西班牙(1,934輛)、義大利(1,062輛)、日本(845輛)、英國(828輛)、韓國(533輛)、羅馬尼亞(400輛,汽車品牌Dacia)、斯洛伐克(341輛)。
A:依據奧媒「信使報」(Kurier)2021年5月19日報導,奧地利自2021年5月19日零時起實施入境防疫新規定,時效至2021年6月30日止,重點如下: 一、自新冠疫情低風險國家入境奧地利者,僅需出示所謂「3G」證明文件(「新冠病毒檢測陰性證明」或「新冠肺炎疫苗接種證明」或「曾感染新冠肺炎康復證明」),無需接受10天強制隔離。若無法提供上述證明文件,則必須於入境24小時內進行PCR或抗原測試。目前奧國列為新冠疫情低風險國家共計34國,名單如下:安道爾、澳大利亞、比利時、保加利亞、丹麥、德國、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希臘、愛爾蘭、冰島、以色列、義大利、拉脫維亞、列支敦斯坦、盧森堡、馬爾他、摩納哥、紐西蘭、挪威、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聖馬利諾、瑞士、新加坡、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韓國、捷克、匈牙利及梵蒂岡。 二、前揭「3G」證明文件要點係指: (一)新冠病毒檢測陰性有效證明:抗原檢測48小時內有效,PCR檢測72小時內有效。 (二)新冠肺炎疫苗接種有效證明:至少接種1劑由EMA核准或經WHO之EUL程序緊急核准之新冠肺炎疫苗,如僅接受第1劑接種,則自接種第22天起有效。 (三)曾感染新冠肺炎康復證明:有效期間自確診日期起6個月內。 (四)證明文件須載以德文或英文。 三、自疫情中度風險歐盟會員國(克羅埃西亞、立陶宛、荷蘭、瑞典以及塞浦路斯)入境者,如出示前揭「新冠肺炎疫苗接種證明」或「曾感染新冠肺炎康復證明」則無需接受隔離。若僅持前揭「新冠病毒檢測陰性證明」文件入境奧地利需居家隔離10天,惟進入奧地利居家隔離5天後(入經當天不算)可進行PCR測試,檢測陰性者可終止居家隔離。 四、歐盟或歐洲經濟區以外國家,除「專業目的或特殊原因」外,仍限制入境。符合專業目的或特殊原因」入境條件為:在歐盟或歐洲經濟區有固定居所或長居者;或持有奧國核發之居留簽證(Aufenthaltstitle);或因就醫、緊急家庭事故及人道考量因素;外交人員、國際組織人士及商務人士等。 五、自變異性新冠病毒原生地區如:巴西、印度及南非入境時,需進行PCR檢測,進入奧地利後必須自主隔離10天(含商務旅行)。居家隔離5天後(入境當天不算)可進行PCR測試,檢測陰性者可終止居家隔離。惟符合前揭「專業目的或特殊原因」者,經出示「3G」證明文件,可免除居家隔離。 六、無論自任何國家/地區入境奧地利,均須事先於入境前72小時內於奧國衛生部電子平台註冊,網址:https://entry.ptc.gv.at/ 。
A:參考資料:The Irish Times 日期:110年5月19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387/P200號(商情文號:第387 號) 商情本文: 針對大量購屋情形,愛爾蘭政府已採取行動,愛爾蘭眾議院於今(19)日批准,將大量買房者的部分房屋印花稅增加至10%,且從明(20)日正式實施。較高的印花稅將適用於在12個月內購買10棟以上房地產的投資者,購買公寓者可免除較高的稅率,另由地方政府和經批准的房屋團體執行的房屋銷售也將豁免。政府新指南規定,所有新建房屋應在建成的2年內僅出售給非商業之個人買家,在受地方政府批准後,才得以回歸市場向其他買家銷售。政府要求,建築開發商應與當地政府達成暫時僅銷售給個人買家的協議。 愛爾蘭住房事務部長Darragh O'Brien表示,政府將進一步立法,賦予地方政府自由裁決權,可決定為個人業主或首購族保留多少新屋,比例從零至50%,政府將此決定權力下放給地方政府,使之可在發放建築規劃時便做出決定。 此項變革遭到愛爾蘭綠黨內閣成員的抵制,消息人士稱,全3位綠黨官員均對抵制大宗購買公寓的措施表示關注。愛爾蘭財政部長Paschal Donohoe也表示,公寓開發項目在當地面臨著巨大挑戰,任何額外成本皆將對公寓建造導致負面衝擊,並進一步對愛爾蘭未來的房屋市場及城市生活造成影響。 愛爾蘭新芬黨(Sinn Féin)領導人Mary Lou McDonald則表示,政府應將加收的印花稅應提高到至少15%;財政部Donohoe部長則強調,將部分房屋印花稅提高至10%已將大幅減少國內房屋市場需求。
A: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日期:110年5月19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385/P200號(商情文號:第385號) 商情本文: 英國交通運輸部門為全國最大的碳排放來源,占總量之近30%,其中公路交通更為主要造成碳排放的原因。針對政府欲逐步淘汰新汽柴油車的決心,英國國會審計署署長Meg Hillier表示,其尚須付出許多努力,才得以在14年內落實國內汽車淨零排放目標。 英國政府已宣布2030年全面禁止銷售新汽柴油車且亦將在2035年終止銷售較環保的混合動力車。Hillier署長指出,英國2020年超低碳排放之新車註冊量僅有11%,政府欲在2035年前將此比例提升至100%實為巨大挑戰。 英國汽車製造商與貿易商協會執行長Mike Hawes表示,國內汽車業者與政府齊心,渴望實現電動革命,因此非常需要政府提出全面性計劃以達成目標;如針對消費者轉型電動車的獎勵措施,並支持使電動車變得更易負擔之措施,且應確保電動車充電站將如傳統加油站般普及。業者認為,政府並未實際關注缺乏私人停車道的消費者需求。 據英格蘭房屋協會數據,英格蘭地區估計有三分之一的家庭沒有專用停車道,而在居住於社會住宅的民眾之中,此比例更上升至68%,且民眾透過路邊、超市及高速公路服務站等地的公共設備充電,此費用亦可能較居家充電高出78%。 英國目前已由BP、Ecotricity和Shell等公司,在境內1萬5000多個地點安裝約2萬3000多個電動車充電設備,惟這些設備的覆蓋範圍則分布不平均,據Zap-Map行動數據平台,近44%的電動車設備位於倫敦及英格蘭東南部地區。相關人士擔心,電動車無法成為民眾普及的汽柴油車替代品,前期投入價格對許多人而言過於昂貴;Hillier署長同時質疑財政部如何擺脫交通運輸帶來的碳排放收入。
A:參考資料:The Guardian 日期:110年5月19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386/P200號(商情文號:第386號) 商情本文: 數十年來,台灣既為全球戰略重點,亦為世界經濟強國之一;在距離台北約1小時車程的工業園區,將上述2個雙重身份完美結合在一起。台積電為世界最大半導體製造商,此一重要位置,甚使台灣居民認為若中國入侵,台積電園區將成為島上最安全的地方。台積電對全球經濟的重要性實至名歸,其在全球領先半導體生產中占主導地位,知名品牌蘋果公司和Qualcomm半導體公司皆為其最大的客戶。 在新冠疫情初期便開始展現的全球晶片短缺問題,現已發展至崩潰邊緣,此使台積電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全球金融市場日漸擔心短缺問題將助長西方已開發國家的通貨膨脹,甚有預測全球晶片短缺可能持續數年,台積電因此引起各界高度關注。至今,全球晶片短缺已使新車及二手車等成本高漲,此為導致美國4月消費者物價價格上漲4.2%的原因之一,投資者預期此將導致美國央行美聯儲提前提高銀行利率。 汽車製造業者正從新冠疫情導致的經濟衰退風波逐漸走出,卻始終無法訂購足夠的半導體以滿足其新車生產需求。實際上,半導體用途不僅為汽車製造使用,其廣泛被運用在人們日常生活不可缺乏的設備之中。美商Ford汽車已在4月表示,全球晶片短缺問題導致該公司汽車產量在6月前僅能生產正常時期的一半;其競爭同行如General Motors汽車、 Volkswagen汽車以及 Jaguar Land Rover汽車等也受相當影響。此已導致美國4月汽車價格較3月上漲10%,為有史以來最大的單月漲幅;二手車成長已比2020年同期增加21%。許多國家皆有類似現象,如在第三次全球封鎖措施結束後,英國汽車銷售及價格皆迅速上漲,澳洲的汽車銷量及價格也在迅速提升。 針對此,生產更多的晶片可能為最快被想到的解決辦法,實際上晶圓廠建造及工程極為複雜且相當昂貴、耗時。另在2020年初期,新冠疫情導致全球汽車製造廠紛紛停工時,台積電及韓國Samsung公司等業者已將半導體生產類別轉移至消費電子產品,已有分析師估計,全球晶片短缺問題進而導致汽車產量下降,汽車業者2021年預期虧損可能高達1100億美元。 Capital Economics顧問公司亞洲地區經濟學家Mark Williams表示,汽車業者目前面臨的問題,反映半導體已成為不可缺少的重要生產零件,以及全球對台灣半導體製造的高度依賴;此已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威脅,雖日後可緩解,但在可見的未來中皆很難找到全面解決辦法。台灣半導體製造也長期受到部分原因潛在干擾,如台灣天然災害地震及乾旱,此外,尚有中國常釋出的武力威脅。 在美國和中國日益加劇的外交政治緊張局勢之下,兩國皆努力追趕台灣高科技冠軍。據5月路透社報導,台積電正考慮擴建,將在美國Arizona州尖端工廠投資數十億美元。另一方面,中國亦迫切希望提高其製造尖端晶片的能力,卻仍無法擺脫本身對台積電等海外製造業者的依賴。實際上,尚有報導指出,台積電也考慮在中國成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合資企業,以在南京建立新工廠等。在2018年,華為等中國電子公司為反擊美國出口管制威脅而儲備晶片,此亦為西方國家半導體短缺加劇的原因之一。研究半導體供應鏈的John Lee分析,加強全球供應鏈的彈性,才為解決全球短缺問題的明智做法,應加強各國之間的協調,而非在涉及全球巨大風險及成本之下追求自立。
A:參考資料:BBC, The Telegraph, Financial Times 日期:110年5月19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383/P200號(商情文號:第 383 號) 商情本文: 英國國家統計局本(19)日數據顯示,英國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1.5%,其中能源價格,汽油價格,服裝以及美髮師費用飆升,導致通貨膨脹率比上個月0.7%多1倍。其中石油價格成長15%以及能源監管機構從4月初起將其天然氣和電費的價格上限提高到疫情前水準。另隨著商店的重新開業,服裝價格同比上漲0.5%,是10月份以來的首次年度漲幅。 國家統計局經濟學家Grant Fitzner表示,隨著原油價格上漲推動,國內汽車燃料成本已達2020年最高點。另除能源成本上升,4月服裝價格增加也為推動上述數據的原因之一。另有部份商品仍續保持便宜。糧食降低0.5%,與2020年4月相比,麵粉的價格下跌14%。另汽車保險的跌幅已超過15%。 AJ Bell金融公司分析師Laith Khalaf也指出,4月消費者價格上漲主要為交通運輸、服裝及電費推動,目前水平尚不會造成重大影響,但仍有人擔心,政府針對防疫措施的財政及貨幣對策可能已為造成恐慌的通貨膨脹播種。英國央行行長Andrew Bailey表示,通貨膨脹率上升應該是暫時的,隨著封城措施的重新開放,央行正謹慎觀察供應鏈以及相關經濟狀況,在必要時候將不猶豫地採取緊縮貨幣政策。目前Pantheon Macroeconomic經濟研究機構分析師Samual Tombs認為,隨著航空旅行和套票假期的價格因消費者需求反彈而上漲,以及隨著餐旅業增值稅減免結束後,價格將提升,未來幾個月通貨膨脹率將進一步上升,預計通貨膨脹率年底會達到2.3%%。
A: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The Guardian 日期:110年5月19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384/P200號(商情文號:第384號) 商情本文: 英國即將與澳大利亞簽定脫歐後的自由貿易協議。唐寧街於週二表示這項協定絕對會保護英國農業的權益,不會降低英國農場產品的高品質。但這項發言卻引發廣大爭議。 英國農民工會 (The National Farmers’ Union , NFU)主席Minette Batters表示,如果跟全球僅次於巴西的第二大牛肉出口國澳洲簽下零關稅協定,之後美國、紐西蘭與加拿大絕對也想這樣簽。這樣的協議會讓英國的牛羊畜牧業者全盤皆墨。英國農民工會集結全國主要業者,積極向國會議員進行遊說,以尋求支持。昨(星期二)於意見分歧的國會中大聲疾呼,表達反對的聲音。 英國農民的擔憂是面對澳洲傾銷大量又低價的牛肉、羊肉與糖,將會降低國內原本高品質與高成本的食品價格,也會影響動物的待遇與環境保護標準。位處蘇格蘭與威爾斯偏遠地區的牛羊畜牧業者則將面臨更高的經營危機。 英國農民工會Batters主席表示無法形容這將帶來多大的傷害,尤其牛、羊、糖均屬貿易中的敏感產品。去年政府進行協商時就曾經保證,英國將維持原本的高標準,包括關於健康、環境、勞工、食品安全與動物福利等。農民表示,這樣的門戶大開政策將為往後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協商設下了一個很危險的先例。 環境部長George Eustice力求保護英國農民,認為大量低標準的澳洲產品將帶來銷價競爭。同陣線的內閣辦公室部長Michael Gove更是擔憂此協定對於蘇格蘭與威爾斯偏遠農場帶來的衝擊,恐威脅國家未來整體和諧。蘇格蘭國家黨議員Jim Fairlie更直言,簽定這樣的零關稅協定根本就是不負責任的保守黨內閣徹底違背了自己的承諾,犧牲蘇格蘭農民的利益以滿足強森帶領的脫歐內閣。 英國國際貿易部長Liz Truss則主張,如果今天英國不能跟澳洲簽署協定,那麼也很難成功跟其他國家簽約,與坎培拉簽約有助於出口英國的威士忌、汽車與其他服務,並且英人在澳洲有更好的工作待遇。此外,與澳洲的合作有助於英國加入CPTPP與亞太區域。Truss部長獲得多數保守黨員的支持,認為反對此一英澳協定的人是囿於反脫歐心態。Trusss部長 希望能在六月於Cornwall舉行的G7高峰會前簽好這個脫歐後的自由貿易協定。 根據英國食品與飲料協會(Food and Drink Federation, FDF) 指出,2020年英國出口到澳洲的食品飲料產品出口值為425萬英鎊,澳洲進口到英國的產值則為384萬英鎊,酒類佔進口排名第一,達280萬英鎊,其次為羊肉46萬英鎊。 為了保護英國小型農場,Truss部長試圖在未來的10到15年間實施限額措施,以避免短期內大量低關稅肉品進口英國,但是政府內部Truss部長的支持者則認為這是高唱保護主義,並指出事實上澳洲牛肉只佔了英國進口量的1%,亞洲才是澳洲主要出口市場。 英國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Royal 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ruelty to Animals, RSPCA)指出澳洲度動物蓄養的規範較英國鬆散,包括容許氯洗雞、圈養懷孕母豬、激素牛肉與牲畜長途運輸。批評Truss部長的論點也指出,這個英澳協定預計只會刺激英國國內生產毛額0.01到0.02%,然而澳洲卻可從中獲得龐大利益。 在英國農民工會積極遊說國會的同時,倫敦的澳洲官員也大有斬獲。澳洲貿易部長Dan Tehan上個月與Truss部長會面時即取得多項共識。坎培拉也就兩國之間勞工移動的議題積極協商,包括順暢技術人才的簽證問題與相互承認認證資格。雙方目前都積極努力在六月的G7高峰會前達成協定。
A:依據奧地利統計局新聞稿,2021年4月份奧地利物價較2020年同期上漲1.9%,略低於2021年3月之2%。如按照歐元區調和消費者物價指數(HICP 2015)之計算方式,通膨率亦為1.9%。 「房租、水費及能源費用」及「交通」2分類為2021年4月推升物價主要因素,較2020年同期分別上漲2.9%及3.5%。其中,房租費用上漲5.2%及電費上漲5.7%,柴油及高級汽油分別上漲11.6%及14.2%。除此2類別外,價格上升較顯著之細項尚包括香菸(+4.1%)。 反之,2021年4月較2020年同期,機票價格及通話費下降29.7%及4.9%;氣泡酒、鮮魚及石膏板價格平均降低16.8%、11.6%及4%。 2021年4月較2020年同期,多數食品、日報、咖啡飲品等組成之「每日所需消費」價格約上漲1.7%,倘再加上燃料等構成「每週所需消費」,則物價上漲4.5%。
A:依據提洛日報2021年5月18日報導,歐洲議會頃批准由「歐盟團結基金」(EU Solidarity Fund, EUSF)撥款近4億歐元予20國(17個會員國及塞爾維亞等3個候選國(accession countries)),用於新冠疫情紓困。其中,奧地利獲得近3,200萬歐元。奧地利自2002年EUSF啟動以來,已獲得1.8億歐元資金。2020年3月,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引發之危機,EUSF運用範圍擴大至因應「重大公共健康緊急狀況」(major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另歐洲議會日前通過175億歐元之「公正轉型基金」(Just Transition Fund, JTF),用於解決歐盟邁向淨零排放過程中所面臨之社會及經濟問題,包括:目前仍重度依賴煤炭及重工業地區之結構轉型等。其中,奧地利將獲得約1.24億歐元,預計將用於上奧利邦及史泰爾馬克邦部分工業區之氣候友善經濟轉型。
A:出處:Dutch News , 2021/05/19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2021年第一季荷蘭失業率下降職缺增加 荷蘭新聞Dutch News報導,荷蘭中央統計局(CBS)5月18日指出,2021年第一季失業率下降至3.6%。2020年8月份,失業率創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新高,為4.6%,之後則一直穩步下降。 CBS表示,本年第一季,每100個失業者中有73個職缺,數量超過2020年的57個,表示某些行業及公司招聘員工的難度加大。截至本年3月底,荷蘭共有245,000個職缺,比2020年底增加26,000個,職缺增量創1999年以來新高,其中以貿易、商業服務和醫療保健業職缺最多,此外,餐旅業亦有6,000個職缺。 經濟學家Peter Hein van Mulligen對荷蘭新聞台NOS表示,包括咖啡館和酒吧在內的公司正出現復甦的跡象,今年3月底已開始考量夏季可能需要僱用的員工。 疫情期間,政府推出一系列企業紓困措施,緩衝了企業大量裁員,特別是補貼雇主支付員工的工資紓困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