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據法媒Le Figaro報導,法國賽諾菲藥廠於本(17)日宣布,其與英國GSK藥廠共同研發之新冠肺炎疫苗已完成第2階段試驗,結果顯示成年人接種該疫苗可產生高濃度抗體,近似染疫痊癒患者。參加試驗之民眾年齡層為18歲至95歲民眾,計有95%以上於接種第2劑疫苗後產生抗體;此外,已染疫之患者於接種單劑疫苗後可產生高濃度之中和抗體,顯示此疫苗效用甚佳。 賽諾菲藥廠總裁Olivier Bogillot於同日接受採訪,對於第2階段試驗結果表示振奮,並指出該疫苗係運用抵抗流感病毒之重組蛋白疫苗技術製成,且具備熱穩定性(thermostable),更利於保存及施打。第3階段試驗預計於數週後展開,將針對變種病毒進行研究,一旦成功將即啟動生產,以儘快供應疫苗予歐盟國家所用。 另查賽諾菲藥廠與美商Translate Bio生技公司合作開發第2種新冠肺炎mRNA(信使核糖核酸)疫苗,已於本年3月進入第1及2期臨床試驗。此外,該商亦與包括Pfizer、Johnson & Johnson及Moderna等藥廠簽署協議,協助其等疫苗之裝瓶。 法國已於本(5)月15日達到2,000萬人接種疫苗之目標,下一階段為6月中旬達到3,000萬人。目前已開放18歲以上民眾登記隔日預約空缺,以充分利用開封之疫苗及加快施打速度。據統計,迄本月15日止,法國已有2,011萬7,206人(占總人口之30.03%)完成第1劑疫苗接種,其中有946萬4,274人(14.13%)已完成第2劑接種。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5月17日引述丹麥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丹麥2021年第1季的國民生產毛額與2020年第4季相比,表現較差。但是,一些經濟學家指出對此暫時性經濟萎縮,不感憂慮, 因第1季經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因疫情導致相關的飯店業,文化活動和零售業關閉。 Nykredit的首席經濟學家Troels Kromand Danielsen說:“ 丹麥的國民生產毛額出現暫時性下降,但自第1季以來,大部分商店已重新開放營運,因此預計第2季的增長將大於第1季。下降現象現在已經結束,丹麥經濟實際上正蓬勃發展;尤其是“在工業和建築業方面,許多服務業的重新開放也帶來了一些服務業的勞動力需求。” Danske Bank 銀行的高級分析師Bjorn Tangaa Sillemann指出,自疫情爆發以來,國內生產總值已經比2019年底的水平萎縮3%以上,總計約850億丹麥克朗。因疫情形衝擊使僱員的薪水和公私營門蒙受了損失,但沒有理由擔心整體經濟。 Arbejdernes Landsbank首席經濟學家Jeppe Juul Borre指出: “疫情危機給丹麥經濟帶來新的損失, 與我們所預期望相符 , 因冬季病毒之高感染力和必須封城導致第1季經濟萎縮,毫不奇怪。 ” “如果我們忽略去年受疫情波動影響,預計丹麥未來幾季的經濟將出現15年以來最強勁的成長, 丹麥正進入第2季,因此,我對丹麥經濟仍然非常樂觀。” 勞工商業委員會首席經濟學家Erik Bjørsted 對暫時性下降數據不感到悲觀: “丹麥經濟在第1季後出現了明顯的逆風跡象,預計今年的國民生產毛額將於年底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預計2023年經濟將恢復至危機爆發前之持續成長趨向。
A:The Star 2021.05.14 南非國家統計局(Statistics SA)日前表示南非礦業3月銷售較去年同期增加46.9%,金額達750億斐鍰,其中以白金銷售最佳,共成長76%,其次分別為黃金61.3%,鐵礦48.3%,其他非金屬礦銷售金額共成長72%。就月份而言,3月礦業銷售較2月成長15.7%,2月則較1月衰退-9.5%,1月則較去年12月成長31.9%。 礦業產出方面,3月較去年同期成長21.3%,較2月之-2.3%表現為佳,其中以鐵礦產出增加幅度最大為47.9%,其次為錳礦29.9%,黃金10.5%。 分析家表示3月南非礦業表現優良可能原因包括去年3月實施全國封鎖管制基期表現極差、全球景氣逐漸復甦需求增加及國際通貨價格上漲等因素,應持續觀察未來疫苗施打及電力供應情形對礦業表現之影響。
A:Business Day 2021.05.11 跨越波札那及尚比亞邊境之Kazungula邊境大橋日前舉辦通車典禮,包括波札那總統Mokgweetsi Masisi、尚比亞總統Edgar Lungu、剛果共和國總統Felix Tshisekedi、辛巴威總統Emmerson Mnagagwa及莫三比克總統Fillipe Nyusi均出席典禮,該橋總長923公尺,總造價2.6億美元,未來將成為連接南非開普敦至埃及開羅之南北向重要道路。 辛巴威、波札那、尚比亞及納米比亞獨立初期彼此邊境呈現不確定狀態,使得Kazungula邊境大橋興建計畫遭擱置,導致南非與辛巴威邊境之Beitbridge邊境站成為南部非洲貨物北上運輸至剛果共和國之重要道路,據統計每日通過Beitbridge邊境站人次約2500人、600車次之卡車、60車次之巴士及2000車次之輕型貨車,該邊境站相當繁忙壅擠。 為舒緩車潮及人潮,波札那及尚比亞研擬建設計畫時原邀請辛巴威加入,然辛巴威因前述之歷史因素不願加入,因此該建設計畫原先繞過辛巴威,由波札那直接進入尚比亞。俟興建計畫最後階段時辛巴威願負擔1/3興建經費後加入,未來將更改設計連接辛巴威並設置邊境站。
A:不僅結合風力和氫氣能源具發展潛力,整合風力、太陽能及電力儲備系統的海上混合能源島(Hybrid-Energieinseln)已在規劃中,那將是未來趨勢嗎? 丹麥的確已在規劃建造首座能源島(Energieinseln);因為整合風力、Power-to-X(用於儲存或處理剩餘電量的技術,縮寫為P2X或P2Y等)和太陽能,能達到更快速脫碳的潛力相當大。 能源島的優勢在於可利用海上更高的風速所產生的能量,再透過高壓直流輸電系統和岸上Power-to-X基礎設施進行傳輸,繼而消費者將受益於低價電費。 若可在海上發展此能源島專案,離岸風力市場潛力將擴展;目前採取離岸風力的國家仍不多。 目前發展離岸風力的國家有中國、韓國、日本和歐盟,有可能美國新總統Biden重回「巴黎氣候協定」後,也將加入;至於漂浮或能源島等新技術,將可成為日本和台灣等國家離岸風力方面重要的能源來源。 歐盟目前仍是最大的離岸風力發電市場,並計畫到2050年可在海上生產達300GW風力電能,這個目標實際嗎? 是的,只要未來五年不只是討論,而是真正開始執行的情況下,便可達到此目標,特別是政府方面切實依規範朝目標執行。 為達目標,是否需要更多如Nordlink(挪威和德國海岸之間的輸電線)的跨國專案? Andersen認為此類專案在未來將更形重要;北歐地區可較容易使用共同的網路,不過跨國基礎設施會是爭議關鍵點,希望屆時不要為了海上領土主權引發爭議。 若歐盟對海上風力發電進行共同協調監管,會有所幫助嗎? Andersen認同此法,重點是歐盟與各會員國間應緊密合作,特別是如綠能專案的執行;歐盟在規範與執行上常花太多時間,建議應加速進行;在離岸領域要規劃的時期很長,須事先規劃10到20年的時間。
A:以下為訪問內容: 風力發電目前佔全球電力需求的6%,離岸風力僅貢獻其中極小部分。未來離岸風力的重要性為何? 未來離岸風力將扮演更重要角色。許多國家已對離岸風力發展設立遠大目標,這主要也與技術發展迅速,以及岸上與離岸風力發電的成本差距逐漸縮小有關。 目前岸上風力與離岸風力市場比重是十比一,未來也將改變;2020年全球離岸風力發電產能新增了5,206GW,預計到2030年將成長到23GW。 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e Energieagentur)甚至宣稱離岸風力將能是未來最重要的能源。 Andersen認為現在說哪種能源將成為主導能源還為時過早。可確定的是由化石燃料過渡到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趨勢,且將是風力、太陽能、氫氣同步發展;離岸風力無疑將是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因它可提供生產綠色氫氣最穩定且最大量的電力。 這是因為離岸風力發電機產能較岸上風力發電機大的緣故。Vestas近期宣布其最新的風力發電機輸出功率高達15MW,這已是頂級效能嗎? Andersen表示極限值還未達到;2000年全球風力發電量僅12GW,2020年已成長到近700GW。風力發電因技術提升已極具競爭力。 Vestas最新的離岸發電機葉片直徑為236公尺,尺寸和技術在過去20年中幾乎成指數性呈長,當然未來在尺寸會達到極限,屆時比較的便不是更大更好,而是效能。 特別是價格更低... 過去十年來,風力電能價格已降低三分之二;離岸風力與岸上風力發電成本皆下滑60%;10年前有90%的風力發電有賴國家補貼,如今只有10%。 離岸風力成本同樣將繼續降低,不過隨著需求持續成長,必須計劃興建新的生產地點,開發成本中也須考慮這部分。 除成本與規模外,離岸風力產業發展了一項創新技術,是否未來風力發電機會漂浮在海面上而有所謂的漂浮離岸? 漂浮技術使離岸風力發電不再受限於只能在距海平面60公尺深度區域安置發電機,外海地區的風速更高。 水深超過60公尺地區透過漂浮技術產生的風能,有80%可被採用;此一技術產業化將可降低漂浮離岸發電成本,目前已在規劃。 氫氣發展趨勢也將帶動離岸風力的發展潛力? Andersen認為離岸風力在生產綠色氫氣方面可扮演重要角色;畢竟離岸風力滿載時數高、產量大,並為所有可再生能源中最適合提供大型氫氣工廠永續性電力者。
A:資料來源:德國商報、energate-messenger.de等 丹麥風力發電設備製造商Vestas在全球已設置8萬台風力發電機,相當於德國岸上和離岸風力發電機總安裝量的三倍;Vestas過去有長達五年為全球第一大風力發電設備製造業者,2020年才被美國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GE)擠下。 Vestas長期以來表現優於同業,但在全球COVID-19疫情與風力發電市場激烈價格戰下,其2020年的營業利益在經特殊影響的調整後,達7.5億歐元,較2019年下滑四分之一,低於分析師預期。 不過儘管受到疫情影響,銷售額仍顯著增長22%,達148億歐元。策略上Vestas在2020年底成功以7億歐元收購與日本三菱重工業之合資企業MHI Vestas Offshore Wind(MVOW)所有股份,取得百分之百經營權,並整合到Vestas集團下。 Vestas執行長Henrik Andersen在接受德國商報採訪時表示,因Vestas不願錯過離岸風力市場的發展趨勢,因此須集中業務;預計未來十年,離岸風力將從利基能源走向新能源領域的主要電力來源之一。Andersen認為,目前離岸風力系統價格仍較岸上風力發電機高,但這將改變。 特別是全球對綠色氫氣的強大需求將促進離岸風力產業發展。Andersen視此為一大機會。
A:(二) BMW的軟體發展較其他德國汽車業者快,其2018年推出的作業系統7 (OS.7)已可經由雲端下載更新軟體(OTA),並於今年3月份正式發布全新的作業系統8(OS.8)新介面。OS.8是基於5G所設計,除增強觸控、語音聲控等功能,透過雲端軟體升級亦可即時傳送並處理大量數據,定期將更多溝通技能導入車輛,且隨時透過雲端無線傳輸更新。BMW集中其全球4,000名員工,致力於發展數位汽車,並利用Google Android-Automotive此一開放平台,了解各種的使用情況,但並非完全採用Google解決方案Google Automotive Services(GAS),如透過Android系統控制整個訊息娛樂系統,包括導航、語音助理和雲端連結等,因此不會將客戶的個資分享給Google,藉以保障客戶個資。 (三)賓士汽車正開發自己的作業系統MB.OS,並在德國鄰近斯圖加特的Sindelfingen鎮成立一軟體園區,此外將於柏林、北京、臺拉維夫、西雅圖和美國矽谷Sunnyvale的數據中心招聘軟體工程師,包括程式設計師、系統架構師和駕駛輔助系統專家的團隊,將約有8,000名員工。賓士計畫在2024年後超越蘋果、Google、阿里巴巴或百度,屆時其軟體平台將可控制引擎、煞車、車窗玻璃、安全氣囊、訊息娛樂系統等。賓士汽車已不再與數千個單一供應商建立供應網路,而是選定幾個策略夥伴結盟,如開發MB.OS系統與晶片業者Nvidia緊密合作、雲端應用與微軟緊密合作等,其他核心合作夥伴也有德國業者,如軟體公司Vector Informatik,儘管不具知名度,但相當具競爭力。
A:四、德國汽車業者開發車用作業系統所遭遇的困難: 主要的問題是德國車廠無法複製Tesla的垂直整合策略模式,因長期以來的汽車製造,所有軟硬體都與Bosch、Continental和ZF等簽訂長期供應合約,要整合將相當耗時,而與Google、Amazon或Apple等業者在平等的基礎上開發整合式的軟體技術,更是不太可能。因此德國傳統汽車業者須在既有的「汽車業者—供應商」產業結構下與大型科技公司既競爭又合作,本組謹就德國三大車廠在車用作業系統開發之現況,整理如次: (一)福斯汽車集團為縮小與Tesla間的競爭劣勢,已於2020年在德國鄰近慕尼黑的Ingolstadt鎮成立軟體開發子公司Cariad,開發集團統一的車用作業系統VW.OS。查Cariad目前有約3,000名員工,預計到2025年將擴增到約1萬名員工。Cariad將成為德國僅次於SAP的第二大軟體業者,預計VW.OS將於2024年上市,奧迪汽車將是第一個採用VW.OS的品牌。福斯汽車過去一年因汽車軟體狀況頻頻,因新的軟體無法在新車款Golf正常運作,查數週前,福斯汽車部分電動汽車車款已可透過行動通訊網路或WLAN進行雲端下載更新軟體(OTA),預計接下來所有電動汽車也將都具備此功能。
A:一、蒐集德國商報、世界報及網路等資訊,彙整辦理。 二、德國車廠致力開發車用作業系統(OS),希望日後能在電動車、自駕車上迎頭趕上美、日: 汽車已由傳統的機電產品轉為以軟體為主導的產品,因此未來的汽車發展有如附有輪子的智慧型手機。科技集團Google已為汽車業者提供先進的作業系統Android Automotive,包括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斯泰蒂斯(Stellantis:2021年1月由法國PSA集團、義大利Fiat及美國Chrysler合併成立的汽車公司)和Volvo皆選擇採用此系統;歐洲在無智慧手機產業的背景下以及面對軟體及半導體產業發展之劣勢,德國車廠如何在全球汽車市場上迎頭趕上 三、美歐對電動車設計出發點不同: 美國電動車Tesla係以一個中央電腦取代數百個控制單元,並自行開發作業系統(OS)以取代向不同供應商購買軟體系統,也就是將智慧手機以軟體系統為架構的概念整合入電動車的製造。此一以軟體系統為出發點設計與傳統汽車業者的思維相反。
A:八、 放寬已接種疫苗者限制的措施: (一) 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ECDC)已初步制定建議草案; (二) 歐洲藥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EMA)批准的疫苗,在症狀與預防感染都有顯著效果; (三) 在以色列和英國也有以上相似結果; (四) 初步結果顯示,已接種疫苗者傳播病毒機率極小; (五) 不確定的是,疫苗對人體的防護期限以及對變異病毒的防護; (六) 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不認為可放寬大型聚會或公共場所的禁令;但有可能放寬接觸和旅行方面的限制。 九、 擴大疫苗接種群 (一) 由於疫苗數量增加,基民黨黨主席兼總理候選人Armin Laschet呼籲盡速開放疫苗接種,最慢到6月取消僅對某些特定優先接種對象的限制; (二) 巴伐利亞邦總理Markus Söder認為,應對16歲以上學生施打疫苗,因此族群目前確診率最高; (三) 德國聯邦國會秘書Thomas Bareiß表示,希望最快能在6月1日提供歐洲疫苗接種證書: 1. 此疫苗護照可為零售業、旅遊業、餐飲業、文化及活動重新開放的基礎; 2. 透過掃描電子疫苗護照的QR碼,可獲知護照持有者是否已接種疫苗、篩檢結果是否呈陰性,以及是否曾確診病並已解除隔離; 3. 對於無感染風險者,掃描其疫苗護照後將顯示綠色,以為解除其禁令限制之依據。
A:六、 德國經濟研究所(Deutschen Institut für Wirtschaftsforschung;DIW)所長Marcel Fratzscher建議政府應審慎評估: (一) 原因:年輕人因疫情造成對生活滿意度遠較老年人低,因此須考慮這群年輕人在受限之下,要面對已接種疫苗者悠閒坐在咖啡館、旅行和享有過去自由的情況,將會有的反應; (二) 國家不應忽視這種「不公平」,須非常仔細權衡可放寬已接種疫苗者的部分,以及要等到所有人都安全後才可享受的自由部分。 七、 已接種疫苗者的定義: (一) 已完全接種獲歐盟所批准的疫苗者(疫苗為兩劑者,應全部接種才算完全接種); (二) 已康復者將視同已接種疫苗者達6個月; (三) 定義單位:常設疫苗接種委員會(Ständige Impfkommission am Robert Koch-Institut;STIKO); (四) 註:STIKO為政治和意識形態中立的單位,目前由18名專家組成,每年開會兩次,以解決與研究和臨床相關的疫苗和傳染病等重要健康政策議題,並提出相應的建議。
A:五、 各界贊同對已接種疫苗者放寬限制: (一) 朝野各黨派相繼施壓,要求盡快為已接種疫苗者放寬限制; 1. 綠黨(Die Grünen)表示,對自由權的相關限制,需要特別的理由,這不但涉及宵禁機制,且應立即修正對已接種疫苗者的無差別和不對等待遇。 2. 自由民主黨(Freie Demokratische Partei;FDP)聯邦議院議員Konstantin Kuhle表示,若已接種疫苗者及曾確診並已解除隔離者已無感染危險,則其自由不該再受限; 3. Kuhle表示,限制自由的唯一關鍵因素是感染風險,憲法制定的基本權利不是特權,而是保障每個人的基本人權; 4. 德國聯邦衛生部部長Jens Spahn認為,已接種疫苗者應視同篩檢結果呈陰性者,這將適用於免除與感染者接觸後的隔離義務、入境德國規則以及商店開放步驟等規則。 (二) 德國慕尼黑Ifo研究所所長Clemens Fuest 1. 贊同放寬已接種疫苗者和曾確診並已解除隔離者之限制: 2. 認為已接種疫苗者恢復正常生活,將可帶來可觀的經濟利益; 3. 完全接種疫苗的人群正在迅速增加,若不允許他們去餐廳或旅館,將造成龐大的經濟損失,因為業者開店需支付固定成本,許多商店至少需一定數量的客戶才能平衡支出; 4. 對放寬的控管將是一大挑戰,但仍應開放;
A:四、 德國聯邦政府針對第三波疫情制定的禁令「Corona-Notbremse」: (一) 相關規定: 1. 生效時間:自4月24日零時起生效; 2. 生效地區:全德國各個鄉村與城市; 3. 連續7天中,連續3天的發病率超過100的地區; 4. 自22點至凌晨5點間宵禁,除須照顧親戚或因職業需要者除外; 5. 一個家庭最多可與另一個人見面,14歲以下的小孩例外; 6. 若連續3天發病率在165以上,則學校停止實體上課; 7. 若各聯邦政府有制定更嚴格的其他規定,則此規定依然生效。 (二) 針對新禁令「Corona-Notbremse」提出的緊急申訴量增多: 1. 事由:宵禁違憲,因缺乏針對免疫者的例外情況規定; 2. 德國聯邦政府CORONA諮詢委員會項下國家科學院Leopoldina的憲法律師Stefan Huster認為,例外情況可在法令中單獨詳細闡明;Huster主張盡快取消對疫苗接種者的基本人權限制Grundrechtseinschränkungen;
A:資料來源:德國商報等 隨著德國越來越多人接種COVID-19疫苗,德國總理Merkel與聯邦各級政府已針對是否放寬已接種疫苗者與曾確診並已解除隔離者的禁令進行討論,預計5月28日將完成修法定案。 一、 原因:根據德國防疫中心Robert Koch-Institut(RKI)的評估,已接種疫苗者和曾確診並已解除隔離者的感染風險,應較篩檢結果呈陰性者低; 二、 可能放寬範圍:採購、文化活動、理容院、旅行; 三、 決策權責單位:德國聯邦政府;但依據先前通過的「感染保防護法(Infektionsschutzgesetz)」修正案,禁令的變更須經德國聯邦議院(Bundestag)和聯邦委員會(Bundesrat)同意。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據洋蔥貿易商估計,由於今年洋蔥價格的下跌,洋蔥種植園的面積預計在下一個種植季節會下降。洋蔥主要生長在曼德勒省的Myittha,Myingyan及Natogyi鎮。早些時候,這些洋蔥種子能賣到4萬緬幣,但種植者們購買並種植這些種子,直到種子用完。但今年,洋蔥籽賣到了3萬緬幣,而且沒有買家。據洋蔥種植者表示,部分農民還在種洋蔥。但在這種情況下,將只有少數洋蔥種植者。現在,洋蔥籽賣到3萬緬幣,但沒有買家。農民們買不起種子,他們還沒有種洋蔥。農民今年會種洋蔥。但是儘管產量很高,種植者也不會得到一個好價錢。然而,洋蔥產量從每英畝2,500緬斤提高到了每英畝3,500緬斤。 去年5月的第一週,洋蔥的價格是每緬斤500緬幣。但今年,洋蔥的價格只有每緬斤250緬幣。今年,因產量高卻未出口到國外,使農民蒙受損失。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玉米工業協會主席Min Khaing稱,由於從銀行提取現金的限制,貿易商正在使用Hundi系統以便捷邊境貿易的金流。目前,這些企業家每週只能從銀行提取2,000萬緬幣,故透過Hundi系統轉帳。M主席解釋,大多數商人都在使用Hundi系統。政府當局表示,將採取法律行動禁止實行Hundi系統,並認定其為非法的現金流系統。目前,銀行還將公司帳戶的每週取款限額下調至2,000萬緬幣。對於大公司來說,這一數額是過低的,該錢額只能買一輛車,而這些公司所需轉移的資金相當於20到50輛汽車的價值。因此,這對公司來說是不方便的,他們被迫使用Hundi系統。然而,Hundi業務保護交易的能力較弱且服務收費太高。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據實皆省蒙育瓦區農業局介紹,在240多英畝的西瓜及甜瓜種植園上啟動了優良農業規範(GAP)。該局主任U Aung表示,在GAP計劃下的3,000英畝土地中,蒙育瓦、Budalin及Ayadaw鎮沒有西瓜及甜瓜種植園。Chuang-U 鎮擁有43畝西瓜及203畝甜瓜種植GAP制度。實皆省有10萬多英畝的西瓜及甜瓜,主要產於Chuang-U鎮。 根據該局的說法,良好的農業規範確保了食品安全,GAP種植者可以獲得更多的本地及國際市場准入。除了食品安全,GAP還確保工人的安全、健康及福利,以及環境保護。GAP下生產的水果及蔬菜可以賣個好價錢,確保食品安全及可追溯性。因此,農業局通過提供課程來提高種植者對GAP的認識。 農業,畜牧及灌溉部鼓勵農民使用其GAP來提高農業領域的生產率、盈利能力、市場准入及競爭力。GAP及指導方針包括消費最多及出口最多的食品—芒果、柚子、蜜瓜、西瓜、酪梨、辣椒、番茄、洋蔥、捲心菜、玉米、芝麻、各種豆類、食米及咖啡。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聯邦飯店暨旅遊部長Maung Maung Ohn於5月12日視察了仰光飯店及旅遊相關建築的建設及升級工作。在視察期間,聯邦部長視察了前緬甸購物中心,這是蘇雷寶塔路上的一幢三層建築,屬於該部,正在進行整修,以長期租賃。他還視察了緬甸旅遊銀行、緬甸旅遊聯合會辦公室、仰光省飯店暨旅遊部的運作情況。隨後,M部長參觀了黃安嘉來緬甸有限公司的HAGL緬甸中心項目,該項目以B.O.T制度租賃國有土地,並包括Melia飯店。該項目佔地18.132英畝,包括仰光Kaba Aye寶塔路的國際標準飯店及商業建築。 在會見中緬旅遊促進委員會成員時,他表示,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引,國家管理委員會已在全國范圍內重新開放飯店。他敦促與會者討論如何根據新冠肺炎相關規定推廣中國旅遊,因為中國遊客將為國家帶來收入,並為當地創造就業機會。會議討論了便利中國遊客在各個領域順利流動的準備計畫。
A: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本(5)月14日報導,法國財經部長Bruno Le Maire本月13日訪問烏克蘭首都基輔時與該國總理Denys Chmyhal簽署四項政府採購協議,總金額達13億歐元,將由法國出售鐵路電力機車(electric locomotive)與消防車給烏國政府,C總理樂見兩國經濟合作因此展開新頁並將創造數以千計就業機會。 法L部長此行並與烏國內政部長 Arsen Avakov、財政部長Sergii Marchenko及基輔市長Vitaly Klitschko等政府高層會面,就國際情勢、雙邊經貿及法方協助基輔市整修供水網路等議題交換意見。 第一項合約為烏克蘭鐵路公司向法國阿爾斯通集團(Alstom)採購130部貨運用鐵路幹線電力機車,金額為8.8億歐元,法方同意在烏克蘭生產部分由20 % 提高為35 %。法國財經部表示,此合約將可為Alstom及其供應商在未來六至七年間保障共約750個職位。 第二項合約為法國Desautel公司出售370輛雲梯消防車,總價達3億歐元,以供烏國政府緊急應變之需。其他兩項各為7000萬歐元之合約,則係為烏國首都基輔與盧干斯克(Lougansk)地區整修翻新其飲用水淨水場,前者由法國第三大工程集團埃法日(Eiffage) 與 聖戈班(Saint-Gobain)集團合作,後者則由法國建築龍頭萬喜(Vinci)與 法商Razel-Bec及該國內政部技術合作營運單位 Civipol聯手進行。 前開框架協議仍需兩國議會批准才能生效,法媒並指出總金額13億歐元中, 5.9億為法國財政借款,5.55億為法國銀行信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