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5.12   PAP, PolandIn,The First News   波蘭總理Mateusz Morawiecki宣布,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的防疫限制措施逐步放寬,政府將允許電影院、劇院、愛樂廳及文化機構於5月21日開放,比此前預期的要早。Morawiecki總理表示,波蘭正在加速提早一週於5月21日開放電影院、劇院、愛樂樂團、文化機構的營業。這些設施的訪客不得在內部消費飲料或餐食。   另波蘭政府還將健身俱樂部及餐廳的開放時間從5月29日移至5月28日。從那天起,餐廳也將開放,所有餐廳桌子都可使用。這些機構仍將受到訪客人數上限的約束,並將在衛生制度下運作。從5月15日星期六開始,將取消在露天場所戴口罩的義務。但是,在密閉的房間及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戴口罩遮住口、鼻的義務仍將保持不變。

A:依據奧媒「維也納日報」(Wiener Zeitung)2021年5月11日報導,奧地利企業2020年全球專利申請11,534件,世界排名第11,在歐盟排名第6。雖未突破2019年11,731件之歷史紀錄,惟在新冠疫情動盪不安時期,能保持如此水準誠屬不易。 就地區而言,上奧地利邦以638件專利申請排名奧國第1,其次為史泰爾邦(522件),以及維也納(436件)。在學術機構方面,維也納科技大學以22件專利申請保持第1,其次為奧地利技術研究院(AIT)15件、格拉茲科技大學8件及茵斯布魯克大學6件。 企業方面,AVL List(汽車業)以180件專利申請蟬聯第1、其次為Julius Blum(家具零組件)76件、Zumtobel Lighting(照明系統)39件、Engel Austria(塑膠射出機及工業自動化)35件、Siemens Mobility Austria(軌道車輛)28件、Plasser&Theurer(軌道車輛)21件、Fill(特殊機器)18件、B&R Industrial Automation(自動化系統)16件。  

A:依據奧媒「信使報」2021年5月12日報導,奧地利政府為確保產業原物料供應不虞匱乏,並配合歐盟產業策略減少對競爭對手國依賴,由奧國「農業、區域發展暨觀光部」將草擬「2030原物料策略」白皮書,3大重點如后: 一、    維持奧國國內自產原物料持續供應: 目前奧國境內仍在開採之礦藏有鐵礦(年產量300萬噸)及鎢礦(年產量55萬噸)。另鋰礦蘊藏豐富但尚未開採,目前正處於開礦前環保評估階段。以上金屬礦產雖無法使奧國產業原物料自給自足,惟卻可發揮關鍵性穩定作用。奧國政府擬修法確保上述礦場在合乎新環保條件及能源減碳要求下,持續開採。另,奧國雖仍蘊藏銅礦及鋁礦,惟目前已不具開採價值。 二、    確保國際原物料供應源持續性: 奧地利產業原物料嚴重依賴進口,特別是金屬原物料及碳氫化合物。因此,奧國需與歐盟密切合作,在爭奪原物料日益劇烈國際環境中,確保供應鏈安全及價格公平。「原物料外交」係未來對外政策發展重點。 三、    發展智慧生產技術及加強廢物回收再利用經濟: 奧國將續發展新型生產流程,減少原物料在製程中之浪費。此外,在設計製程時即規劃產品生命週期、報廢後廢材回收利用之可行性已及回收再利用系統等。例如:近來銅及鋁價格不斷攀升,若能自廢材或工業垃圾回收萃取銅、鋁及其他稀有金屬再利用,應可解決一部份原物料短缺問題。  

A:由於經營美東輸油管線系統的Colonial Pipeline公司遭駭客攻擊,致東岸輸油管線停擺,德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墨西哥灣的部分煉油廠只好配合減產因應。各煉油廠正嘗試透過海陸運輸將油品輸送至東岸各州。 為加強陸路運油量,拜登政府已將卡車司機每日最高工作時間放寬至14小時,海運運油量雖遠高於陸運油槽,但受限於Jones Act油商僅能雇用美國籍船隻,成本遠高於外國籍船隻。部分油輪則被租用暫時存放油品,以因應管線封閉的時間延長。部分油品交易商則雇用船隻自歐洲西北部運油以支應紐約地區需求。 分析師指出,油管停擺事件目前對市場的影響輕微,但若停擺時間拉長,將衝擊燃料市場並殃及海空運業者。目前全美平均汽油價約每加侖3美元,德州地區氣油價未見波動。西德州中級原油(WTI)6月期貨則在每桶66美元附近徘迴。

A:奧媒「維也納日報」2021年5月10日報導,信評機構惠譽(Fitch)頃發布奧地利長期信用評等,維持上次評級AA+,未來展望穩定。本年3月底標準普爾(S&P)給予奧國評等亦為AA+。 惠譽表示,奧國國債高於國際平均水準且仍持續增加,預估債務成長將於2022年達到高峰,所幸奧國債務結構穩定,平均償債期限為11年,具較低資金成本及高財務迴旋餘地利基。另由於奧國政府2018及2019年2年預算保有盈餘,亦減少2020年用於抗疫之210億歐元預算赤字(占GDP 5.5%)還債壓力。 惠譽預估2021年奧國預算赤字為GDP 8.2%,2022年應可降至GDP 5.3%,至2023年或可實現馬斯垂克條約赤字目標,占GDP 3%。  

A:奧媒「新聞報」2021年5月12日報導,根據奧地利企業家協會(IV)委託奧國電信商Drei所作「2021年奧國企業數位化程度」報告指出,新冠疫情對奧國企業數位化促進程度有別。大型企業於疫情期間明顯加速數位化腳步,2021年「數位化指標」為54點(滿分100點),較2019年上升11點。中小企業2021年數位化指標為34點,僅較2019年僅增加1點 就產業別而言,「製造業」數位化程度最高指標達46點,較2019年上升13點,其次分別為「資訊及諮詢服務業」42點「旅遊休閒業」39點(+6)、「金融保險業」38點(+4)、「貿易業」35點(+1)、「零售及手工業」34點(+2)、「運輸、交通及物流業」25點(負成長7點)。  奧地利企業家協會會長Georg Knill表示,歐洲企業平均數位化程度低於美國及亞洲企業,而奧地利在歐洲也大約排在中段班。奧國企業必須急起直追方能具有國際競爭力。K會長認為,奧國企業提高數位化程度當務之急有2項要務:第1項為強化網路安全,第2項為儘快全面實施電子身分證制度並與歐洲其他國家接軌。  

A:依據奧媒「新聞報」(Die Press)本(110)年5月10日報導,奧地利汽車產業供應鏈危機加劇,汽車製造大廠Magna因供應鏈上游缺貨(主要為車用晶片)造成部分生產線停工,日前已獲「奧國就業服務中心」(AMS)同意,自5月份起將1,000名員工縮短工時。 奧國汽車產業不僅面臨晶片危機,其他上游材料供應來源亦發生短缺現象。汽車周邊產業大廠Miba表示,某些特殊鋼材供應狀況緊張,目前雖不至於斷供,惟須時刻保持高度警戒確保供應來源;另一奧國汽車零配件大廠Polytec表示,該公司所需主要原物料玻璃纖維及聚氨酯等嚴重短缺,同業間每天皆在「爭奪稀少資源」。 除汽車產業外,奧國自行車製造商亦面臨上游供應缺貨窘境。奧國自行車大廠KTM執行長Stefan Limbrunner表示,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產生之供應鏈問題迄今非但未解,甚至加劇,原因不僅是物流阻塞問題,上游供應商產能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亦為主因之一。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tagesschau.de) 文號:1104050023號   外商企業赴德國投資,創紀錄達到104億歐元,特別是所費不貲的大型專案。其中,Opel汽車母公司(1899年生產汽車,1929年被美國通用汽車收購,2017年被法國標緻雪鐵龍集團收購)在德國萊茵-法爾茲邦(Rheinland-Pfalz)的Kaiserslautern投資數十億歐元,將於2025年年底展開電池生產計畫,創造2,000個就業機會。此外,瑞士太陽能技術商Meyer Burger計劃在薩克森-安哈爾特邦(Sachsen-Anhalt)的Bitterfeld,以超過七億歐元生產太陽能電池,預計將創造多達3,000個新增就業機會。 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Germany Trade & Invest,簡稱GTAI)Robert Hermann即表示,從以上兩例的趨勢來看,顯示許多大型投資專案將來到德國投資。 根據GTAI的數據,外國公司整體而言,希望在德國的投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2020年宣布的投資總額較2019年增加一倍,創紀錄地達到104億歐元。 宣布的新增就業人數也維持在3萬5,000人的高位,為迄今第二高。另據GTAI資料,去(2020)年德國計有1,684家外商公司,比2019年減少9%,為2014年以來最低。 除了跨國汽車製造商Stellantis及瑞士太陽能技術商Meyer Burger等大型投資案之外,主要投資者還包括中國蜂巢能源技術公司(Honeycomb Energy Technology),該公司正在薩爾邦(Saarland)投資20億歐元用於電池生產,並希望創造2,000個就業機會。 美國是最重要的外國投資者,計有254件專案。瑞士(219件)及中國(170件)分居第二及第三。 英國則以103件專案數量名列第四。自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以來,英國在德國的投資持續增加,現為首次下降。其中以IT暨軟體部門最受外商投資青睞,其次是商業暨金融服務,至電動車也屬快速增長的領域之一。

A:資料來源:德國聯邦統計局 文號:1104050019號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於日前歐洲日(2021年5月9日)所公布資料,瑞士是歐洲各國中最受德國人青睞之移居地,2020年年初約有30萬7,000名德國人居住於此。另據歐盟統計局數據,多年來德國人移居瑞士人數持續增加。與2019年相比,增幅為0.4%,即約1,200人。 奧地利排名第二,2020年約有20萬名德國人居住於此。與前一年相較,增幅4%,即約7,600人,高於瑞士。瑞士、奧地利兩國因距德國近且無語言障礙,皆有易於德國人移居。 英國則是第三大德國人移居地,截至現僅統計到2019年年初的資料,計有14萬2,000名德國人在英國生活。西班牙排名第四,2020年約有13萬9,000名德國人定居西班牙。 至排名第五到第十的德國人在歐洲的移居地依序是法國、荷蘭、比利時、義大利、瑞典及丹麥。塞普勒斯及馬爾他兩國則截至2020年1月1日未有相關數據公布 。

A:參考資料:The Irish Times 日期:110年5月12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364/P200號(商情文號:第 364 號)       商情本文: 愛爾蘭離岸運營商協會(Irish Offshore Operators’ Association)將於本(10)日向政府提交申請在Cork地建立淨零排放中心(net-zero carbon emissions hub),以及在Mayo地區Corrib天然氣田興建重要基礎設施項目——Corrib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Hub。該協會表示,作為政府《2021年氣候行動計劃》(Climate Action Plan 2021)諮詢提案之一,此兩項開發項目將在愛爾蘭地區減少碳排放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愛爾蘭離岸運營商協會,代表Corrib gas project之運營商Vermilion能源公司與挪威Equinor能源公司提出申請。愛爾蘭離岸運營商協會擬議的Cork淨零排放中心,將採用碳捕獲及封存技術(CCUS),結合離岸風能及氫氣生產,使該地區達淨零排放目標。此也將聯繫Kinsale天然氣田設施,及Barryroe油田及天然氣田尚未開發部分。該協會指出,CCUS技術具巨大潛力,可安全地儲存捕獲的二氧化碳,將有助於為難以脫碳的產業部門減少碳排放。據稱,Cork工業地產生的碳排放皆可被捕獲,並封存在附近已耗盡開發的Kinsale天然氣田設施(Kinsale Head gas field)中,該氣田目前已被淘汰。 另外,將可在此開發利用天然氣製造的藍色氫;英國在Teesside及Humber地區尚有類似淨零排放設施開發項目。在愛爾蘭離岸運營商協會的Corrib gas project提議中,Corrib附近尚未被開發的天然氣可成為愛爾蘭補充或替代天然氣來源。 愛爾蘭離岸運營商協會會長Alan Linn表示,倘若不積極開發國內天然氣資源,愛爾蘭將落入完全依賴天然氣進口之窘境。除液化天然氣進口,其他為來自歐陸或更遠地區的資源,需要經過蘇格蘭的聯絡線路,為避免愛爾蘭天然氣受到供應中斷問題影響,應尋找目前產量正下降的Corrib氣田之替代項目。  

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0年5月12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363/P200號(商情文號:第 363 號)       商情本文: 英國內政部長Priti Patel在國家網路安全中心(National Cyber Security Centre)針對英國網路安全研討會(CyberUK conference)演講表示,網路安全在新冠疫情爆發後,更顯重要,各數據皆可見網路交流、網站參訪及數位平台的使用持續成長,網絡已成為國家安全任務的核心。網路安全及彈性日漸重要,包括針對各網絡威脅之國內因應措施,以及來自犯罪組織、恐怖分子等的潛在威脅。過去一年來的新威脅,政府已採去因應措施,包括與製藥產業及NHS合作,使研究人員免於在研發新冠疫苗時所面臨的網絡威脅。   英國網路上生成的威脅日益增加,涵蓋範圍如犯罪集團試圖詐欺公民、企業等。截至2020年9月的1年之中,英格蘭和威爾斯地區約有170萬件以成人為對象之網絡犯罪事件,其中,駭客入侵個人電腦、電子郵件信箱及盜取個人資料等非法行為導致估計超過10億英鎊損失。另外,過去1年來,英國每5家企業中,便有2家承認至少面臨一次網絡安全攻擊或尚有網路漏洞。SolarWinds軟體遭駭事件震驚全球,其執行長指出網絡營運管理往往複雜,經常由國家贊助。國家單位因此具關鍵能力;英國應了解此類威脅,避免遇到同樣危難,同時增強國內網路的彈性。   另根據國家網路安全中心之年度報告,該中心處理的勒索軟體犯罪(ransomware)正持續增加;網絡犯罪集團開始以企業組織為主要對象,以勒索更多贖金。面對如此復雜且經常相互影響的網路威脅,必須團結一致,採取明確且有效的因應措施,確保企業開發數位業務之安全。政府對於犯罪集團索取贖金之事持強烈立場,強調交付贖金不保證良好結果;實際上,交付贖金可能鼓勵犯罪集團之作法,因此受害企業應盡快與國家網路安全中心及執法單位聯繫。而與其他網絡犯罪一樣,勒索軟體犯罪無分國界,因此政府與國際間的合作也顯重要。近期,五眼聯盟部長(Five Eyes interior ministers)達成共識,將採取適當措施以防止勒索軟件的威脅。 英國政府建立國防網絡安全部門(National Cyber Force),以改善對抗敵國的能力,增進國家網路安全利益。另與執法機構採取行動,防堵網路上兒童性虐待及剝削行為,每月估計逮捕約800人,保護1000多名兒童。   國家網路安全中心在此扮演重要角色,透過政府與產業的共同努力,推動改善英國網絡安全。為協助警察向公眾及企業提供支持,建立網絡安全保護中心(Protect Network and Cyber Resilience Centres)。 目前英國國會審查電腦不當使用法案,為解決未經授權以使用第三者電腦,且已歷經多次更改,以因應當前挑戰;另外尚有其他法案賦予執法單位調查網路相關犯罪的權力。P部長呼籲國會儘速審查,並邀請民眾針對政府在網路安全威脅方面之立法與權力提供建議與看法。  

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0年5月12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362/P200號(商情文號:第 362 號)       商情本文: 環境食品暨鄉村事務部長George Eustice今(12)日公布動物福利行動計劃(The Action Plan for Animal Welfare),以落實改善英國動物待遇,對象包括寵物、家畜及野生動物。渠在訪問Battersea動物收容中心時表示,明(13)日將在國會提交《動物知覺法案》(Animal Sentience Bill),正式將之視為感知動物(sentient beings)。英國為全球第一使動物福利法立法的國家,將實施全球最嚴格的象牙禁令,且為保護特定物種,禁止進口其狩獵戰利品。英國作為一獨立經濟體,現已可進一步加強國內動物福利準則。 動物福利行動計劃包括:   .為提升英國寵物福利,政府將更改進口規則,以打擊幼犬走私行為;強制寵物貓植入晶片;設立新工作小組,以因應日漸頻繁的寵物竊取事件;且將禁止遠端訓練項圈之使用(remote controlled training e-collars)。   .為保護英國野生動物,政府將規範不可把靈長類動物作為寵物飼養;制定新法規嚴厲禁止非法的獵犬追捕野兔(Hare coursing)作法;支持立法以限制使用黏膠陷阱;且將資助國內外針對野生動植物保護的項目。   .為保護國外動物,政府將禁止進口瀕臨絕種的動物狩獵戰利品;且實施2021年通過之嚴厲《象牙法》(Ivory Act),以禁止象牙銷售;另將禁止進出口鯊魚翅產品,以保護特定鯊魚種類。政府也將研討禁止銷售肥肝(foie gras),並禁止在英國刊登不良的低福祉動物廣告,包括大象騎乘活動。   .為提升英國養殖動物福利,政府將終止以肥育與屠宰為目的之活體動物出口;採取新措施,以改善動物出口運輸過程中的福利;將加大警察權限,保護農場動物免受危險或失控犬隻的迫害;檢討育養家禽及豬隻等動物的牢籠使用;改善動物屠宰之福利;激勵農民通過未來農業政策而改善動物健康福祉之行為。 為了進行上述改革,政府將適時推出相應法案,最近還將進行數項非立法性的動物福利改革。另政府也將確保今後的貿易談判中,將不損害動物福利。 英國在動物福利方面領先世界,過去10年來,政府已採取多樣措施,以確保境內動物受到應有照顧、尊重及保護,包括禁止產蛋雞農使用格子籠(battery cage),且在屠宰場強制裝設CCTV,以及將虐待動物行為者之最高刑罰從6個月增加至5年。   自2010年以來,政府推行寵物狗強制植入晶片,以協助失踪的寵物狗與飼主重聚,並透過Finn's Law為職業訓練用動物提供額外保障。2019年,政府禁止馬戲團使用野生動物。2020年,政府亦頒布Lucy’s Law,規範第三方出售幼犬及幼貓的商業行為。 政府更將與業界密切合作,經由改善動物健康福利途徑(Animal Health and Welfare Pathway),制定英國未來農業政策,以達成政府與農民的新協議;上述途徑將獎勵農民改善動物福利表現,以及農民減少碳排放、減緩抗微生物劑耐藥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之上升等良好作為。

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0年5月12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361/P200號(商情文號:第361號)     商情本文:  英國數位、媒體、文化及體育部今天推出網路安全草案(Online Safety Bill),本法為增強在網上自由表達自己的權利,同時保護英國的新聞業和民主政治辯論,並授權通訊辦公室(Ofcom)對於違法公司進行處罰,對未能履行注意責任的公司,科以支付高達1800萬英鎊或全球年營業額的10%(以較高者為準)處罰,並有權停止網站使用,另外並針對網路公司高階人員的刑事罪行列入,倘科技公司不努力改善安全性,可稍後科以刑責。    本草案推出前,英國剛發生網路霸凌足球球員的種族期是仇恨言論,此外還有社群媒體平台擅自刪除內容或是封鎖使用者等情事。本法案目的在於建立一個更先進平等與負責的網路世界。本法包含重點有:   注意責任 (Duty of care)   延續政府於2019年4月提出的網路危害白皮書(Online Harms White Paper),所有相關業者必須對其用戶負起注意責任,意即在線下實體世界中不合規範的事情,同樣不能在線上世界發生。業者也必須保護兒少使用者,避免接觸不適合或是有害的內容。業者需在服務使用條款中定立保護用戶免於仇恨犯罪、騷擾、與威脅的辦法。   被列入第一類服務的大型社群媒體網站需要處理那些不違法但是屬有害的內容,例如虐待,或是鼓勵自殘行為以及假的/錯誤的訊息。通訊辦公室將要求業者必須在服務條款中清楚敘明將如何處理相關合法有害(legal harms)內容。   本法將授權通訊辦公室要求業者提供執法或調查時所需的相關資訊。   本法提交國會時,將增加要求業者通報其服務中所發現的兒童性剝削與虐待的內容(child sexual exploitation and abuse, CSEA)的責任,並要求業者提供執法所需的重要資訊,用來保護受害者與調查犯罪者。   言論自由(Freedom of expression)   通訊辦公室會提供基本準則,但針對一些複雜的案件可能仍需人為判斷。針對移除使用者的內容時,須提供上訴管道,若無正當理由,業者必須重新刊登遭不當移除的內容。用戶也可向通訊辦公室申訴,這些客訴內容將作為日後調查與執法的重要參資。第一類的服務業者肩負更多責任,必須定時評估他們對言論自由的影響力。   民主內容(Democratic content)   政府在本法案中認定第一類服務業者對於內容的保護是重要的民主行為。不論是支持或是反對政府的言論,各種政治立場與言論都該受到保護,業者必須確實遵守這些規範,否則通訊管理署可能採取法律管制動作。   大型社群媒體公司在審查內容時,必須嚴守社群內容規範準則,例如極端暴力畫面是被禁止的,但是當一個倡議團體使用這類內容來抨擊某些特定團體造成的暴力時,基於保護民主開放討論的準則,業者可能選擇容許這些內容存在,但需加註警語。   新聞內容(Journalistic content)   新聞媒體的內容及用戶評論不在本法適用範圍。本法規範的相關業者引用新聞媒體內容時,也不受本法規範,第一類服務業者有責任確保英國用戶在平台上收看新聞內容的權益。   業者在進行內容審查時,必須針對被移除的新聞內容提供一個快速申訴的管道。若業者擅自移除媒體內容,通訊辦公室將有權介入。公民記者的內容受到同等保護。   線上詐騙(Online fraud)   本法處理線上使用者產生(user-generated)的詐騙問題。這是首度立法要求網路業者負責處理用戶製造的詐騙內容,例如Facebook社群或是透過Sanpchat張貼的約會陷阱或是假投資訊息。   根據國家詐騙情報局資料顯示,2019/20年之間,在英國總計5,727件約會詐騙(較去年增加18%),估計損失達6千萬英鎊。透過廣告、電子郵件或是釣魚網站產生的詐騙則不在本法適用範圍,因為本法案針對使用者產生內容所造成的危害。

A:參考資料:BBC 日期:110年5月11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360/P200號(商情文號:第 360 號)       商情本文: 英國消費者團體已向英國競爭上訴法庭(Competition Appeal Tribunal, CAT)就蘋果公司在手機應用軟體銷售上收取之30%佣金,為濫用優勢地位且非法的行為提出指控。   英國集體訴訟結構雖與美國不同,但自2015年起英國競爭上訴法庭遵行自願退出主張,意旨所有受影響者除非主動申請退出,皆可獲集體利益保障。依此訴訟,自2015年10月來,在英國App Store購買應用軟體或訂閱軟體的用戶皆可納入集體訴訟之中;然而,如此的集體訴訟必須在執行前先獲法庭的批准,因此若獲批准,訴訟單位預計將近2000萬英國蘋果用戶納入此集體訴訟,並尋求達15億英鎊之賠償金。蘋果公司目前回應,此訴訟為不當指控。 訴訟者聲稱,蘋果公司另有故意將潛在競爭者排除在外的現象,也要求其普通用戶使用蘋果本身研發的付款處理系統,蘋果公司因此可獲大筆非法利潤。此案訴訟代表之一的KCL大學數位經濟部門博士Rachael Kent強調,蘋果公司徵收許多不合理費用,其壟斷行為不可接受。蘋果公司估計其營運App Store的成本為 1億美元(約7100萬英鎊),但其2020年收入則達150億美元(約106億英鎊)。本案件訴訟團隊尚有Hausfeld and Co律師事務所及Vannin Capital律師事務所。   蘋果公司聲明,此訴訟為不當指控,其向軟體開發者收取之30%的佣金,為所有數位業者收取費用的主流,例如蘋果的競爭同行Google以及其他數位平台也徵收30%的佣金,且在App Store中84%的應用軟體為免費,軟體開發者無需支付任何費用。蘋果還稱,絕大多數軟體開發者支付15%的佣金;此應為蘋果近期決定減低佣金至15%之後的現象。   在過去1年中,蘋果受到多家軟體開發商的強烈反擊,同時也受歐盟及美國眾議院司法部反壟斷組織之調查。蘋果公司也捲入與熱門線上遊戲開發商Epic Games公司的美國重大法律訴訟之中,Epic Games公司稱蘋果的政策阻礙市場價格競爭。2021年初,英國競爭法庭拒絕Epic Games案在英國提起。  

A:依據瑞士通訊社(SDA)5月12日新聞報導,瑞士蘇黎世保險集團(Zurich  Insurance Group)2021年第1季業績成長,其中損害理賠部門保費收入為110億美元,成長14%。以當地貨幣計算,並根據收購和銷售進行調整後,收入增長了9%。壽險部門保費收入為9.19億美元,換算為年收入後(annual premium equivalent )減少4%。   該集團2021年第1季私人客戶的數量增加約30萬人。     資料來源:瑞士通訊社(SDA) 日期:2021年5月12日

A:法國費加洛報本(5)月11日報導,美國國防部高等研究計劃署(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DARPA)日前與法國新創公司Secure-IC 簽約合作共享資安技術,以保護該署相關設備原型(prototype)電子零組件之安全,為此家法國資安科技之新銳菁英又一亮眼成就。   該公司在嵌入式系統與物聯網智慧設備之端對端資安(end-to-end cybersecurity)領域技術領先全球,因此獲選加入DARPA工具箱倡議(Toolbox initiative)合作架構。DARPA研究團隊可透過此倡議架構,獲合作企業夥伴之開放制許可(open licensing),共享運用其關鍵頂尖技術,加速該署相關創新研發計畫。對於合作企業而言,亦能藉此參與DARPA前瞻性研究計畫之難得機會。因此,此項合作協議勢必將為去年三月進駐矽谷的Secure-IC創造其他商機,成為該公司進軍美國市場一大助力。   根據法媒分析,該公司創新軟體與客製化資安技術規畫最受DARPA青睞,不僅在系統或機器間之數據傳輸,裝置於物聯網智慧產品(connected objects)、自動駕駛汽車、智慧手機、電表或印表機碳粉夾內,甚至軍事設備、無人機或自動化機具之嵌入式系統與晶片等,均須謹慎防護,以避免遭受網路駭客攻擊之風險。   該公司目前有40多項國際專利,為法國國安關鍵職能暨產業(opérateurs d’importances vitales, OIV)供應商之一,其技術在軍事與民用領域均有應用市場,例如,該公司開發晶片掃描技術,可辨識瑕疵或異常,如遠端啟動之零組件是否遭木馬程式植入等。   報導分析,除了疫情引起之全球晶片短缺,越來越多政府與企業亦擔憂電子產業之資安風險,由於目前歐洲許多國家仍仰賴台灣與中國大陸之晶片供應,基於物資供應與資安考量,部分撤離關鍵物資生產線之風潮漸起。   目前該公司在日本與中國大陸亦有設點,並為新加坡港自動貨櫃系統提供資安技術。同時,該公司積極為後量子時代超前佈署,以因應電子產業即將面臨之新威脅:因為隨著量子電腦迅速發展,勢必將可破解目前用於防駭之加密金鑰技術。

A:據媒體報導,沙烏地宗教捐暨稅務及海關總局(Zakat, Tax and Customs Authority)呼籲入境沙烏地旅客應配合申報價值3,000里雅(約800美元)以上之等值購買商品或禮品,此亦係海灣國家合作理事會(GCC)共同關稅法(common customs law)之規定,以避免受罰。 該局並呼籲出入境旅客應配合申報價值60,000里雅以上之等值外幣、珠寶、貴重物品及香菸、菸草等任何受沙烏地政府禁止或限制之物品。 上述物品可透過旅客申報 (Travelers’ Declaration) 專屬應用程式或該局官網(http://www.customs.gov.sa)進行線上電子申報。 據悉,若無如實申報之旅客可依商品價值的25%被課徵罰金,屢犯者則最高可被課以商品價值50%的罰金,並被視為違法或從事洗錢交易而面臨刑責。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中央銀行數據報導,受COVID-19疫情持續影響國內外旅行及購物消費,沙烏地國內使用數位支付不斷增加,本(2021)年3月透過國內數位支付系統Mada完成之線上交易量達2,584萬筆,金額總計53.1億里雅(約14億美元),較去(2020)年同期大幅成長196%。 沙烏地中小企業總局(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General Authority, Monshaat)數據則顯示,沙烏地國內電商產業本年第1季共獲得2.5億里雅投資。 另萬事達信用卡公司最新調查(Mastercard New Payments Index)則顯示,94%g.受訪之沙烏地消費者表示可安心使用生物辨識(biometrics)、電子錢包(digital wallets)、掃描碼(QR codes)等新興數位科技完成線上交易及認證。其中68%表示,若非疫情改變生活,否則不會去嘗試使用數位支付;92%表示,目前正使用多種數位支付工具;75%表示使用數位支付可享更多優惠及折扣。 萬事達信用卡公司負責沙烏地、巴林及地中海東岸之區域經理J.K Khalil對此表示,由於消費者行為改變,企業不論規模大小皆需迎合此創新支付之潮流,萬事達正積極與企業合作進行數位轉型。

A:依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政府5月12日啟動「緊急寬頻福利計畫(Emergency Broadband Benefit Program)」,開放低收入戶申請每月50美元高速網路費用補助,此計畫吸引超過825家網路供應商參與,或將推升光纖寬頻網路建設商機。 由於新冠疫情增加遠距就學與工作的網路需求,美國國會去(2020)年通過紓困法案,其中包括賦予聯邦通訊委員會(FCC)總計32億美元資金,向符合條件的低收入戶(如過去一年失業、收入大幅下降)提供每月最多50美元、部落地區家庭最多75美元的寬頻費用補助,以及添購電腦或平板電腦一次性最高100美元補助。 網路營運商因看好政府補助可帶來更多訂單業務,例如擴大新客戶或提升現有客戶服務,已有超過825個電信業者如AT&T、Comcast等都響應緊急寬頻福利計畫簽約參加,市場分析師認為潛在商機亦將推升業者加速光纖網路佈建,取代傳統銅質電話線路傳輸,提供更快網速服務。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https://www.wsj.com/articles/u-s-to-help-needy-families-pay-for-high-speed-internet-11620817201

A:綜合美媒及美國勞工部報告,美勞工部本(12)日公布本年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4.2%,創2008年9月以來最大漲幅;CPI月增率亦高達0.8%,至除去價格波動較大的食品與能源的「核心CPI」月增長為0.9%,係1982年以來最大漲幅。 本年4月CPI漲幅較預期為高,反映商業活動限制放寬、消費者需求增強、美政府紓困措施、原物料供應短缺及運輸問題,均推動美國物價上漲,尤其全球晶片短缺無法生產新車,造成二手車價格飆漲,占CPI整體成長1/3以上。此外去年4月新冠疫情初期CPI萎縮,基期效應亦推升本年4月CPI指數。 美國聯準會主席Jerome Powell表示,支出增加與供應瓶頸帶來的價格上漲,僅對通膨產生「暫時性」影響,惟許多專家表示無法認同。美媒指出,目前商品成本飆升、美政府持續推動大型經濟刺激計畫,以及勞工薪資上漲,尚無法確認是否將面臨更為持久的通膨壓力。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1-05-12/consumer-prices-in-u-s-increase-by-most-since-2009?srnd=economics-vp&sref=1zdda0Kg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