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5.11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money.pl, 12.05.2021   波蘭中央統計局(GUS)公布,3月份波蘭的工業產值同比增長19%。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最新估計,波蘭3月份工業產值成長率則為16.3%, 與2月份同比增長4%相較,表現仍然非常好。此外,波蘭3月份工業產出成長率在歐盟排名第三。義大利位居榜首,工業產值同比增長38%。斯洛伐克排名第二,成長率25%。波蘭和匈牙利的成長率幾乎相同。兩國均超越捷克,立陶宛,法國和西班牙。   歐盟3月份工業產值平均增長11%。荷蘭,比利時和愛爾蘭等國家指出工業產值的增長相對較低。另芬蘭和馬爾他的工業產值反較2020年3月下降。德國的成長率低於歐盟平均,更遠低於波蘭的成長率。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5.12   PAP, The First News   波蘭教育及科學部(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與波蘭西北部Świerk市的國家核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re for Nuclear Research)於5月12日週三簽署一項高溫核反應爐(High-Temperature Nuclear Reactor ; HTNR)設計的合約。   波蘭國家核研究中心主任Krzysztof Kurek在合約簽字儀式上表示,此合約涉及高溫氣冷式反應爐(high-temperature gas-cooled reactor; HTGR-PAP)的設計。這種反應爐目前正在日本進行研究。在與日方合作上,該公司希望使這種反應爐適合Świerk市的需求。此反應爐的合約是波蘭新能源政策的一部分,該政策將使波蘭從化石燃料轉向再生能源及核能。波蘭總共將在核能上投資約337億歐元,並計劃在2033年至2043年間建造6座反應爐,發電容量為6到9GW。 Kurek主任指出,該反應爐不僅是在研究所供作研究目的,而且還將是一個技術示範。Kurek主任補充表示,他認為核技術是波蘭的未來。   波蘭教育部長Przemysław Czarnek表示,對反應爐的技術設計研究撥款6000萬波幣(1300萬歐元)的決定將可加強波蘭與日本夥伴的合作,這將有助於波蘭發展其核能技術。最後,其將提供一個機會為在Świerk的國家核研究中心興建一座反應爐。這將使波蘭能夠生產氫氣,生產未來的燃料,甚至可以照顧到氣候和環境,達到全球最高的水準。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5.11   PAP, PolandIn, TVP Info   波蘭化學工業巨頭Grupa Azoty公司於5月11日週二啟動在波蘭南部Tarnów的工廠用馬鈴薯粉生產熱塑性澱粉(thermoplastic starch),成為中東歐地區第1家提供完全可生物分解(biodegradable)材料的公司。從這種方法取得的澱粉主要用於一次性產品中,旨在保護環境。該公司有能力轉變裝置並將其規模化以生產更大數量的熱塑性澱粉。   Grupa Azoty公司執行長Tomasz Hinc強調稱,Grupa Azoty公司研發中心開發的熱塑性澱粉的生產是對2019年6月歐洲議會指令的回應,該指令旨在減少塑膠產品對環境的影響。他回憶稱,一次性塑膠包裝將被排除在市場之外。Grupa Azoty公司執行長表示,這意味著對環保材料(例如熱塑性澱粉基本材料)的需求將迅速增加。熱塑性澱粉(可生物分解的聚合物)是一種由馬鈴薯製成的澱粉所製成的顆粒。可以用於生產「安全勺」(safe spoon),育苗盆(seedling pots)及瓶子等物品,這些物品在6個月後會在地下分解,並為植物提供像澱粉一樣的生長能量。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5.13  PAP, PolandIn   波蘭火車製造商Pesa Bydgoszcz將於2021年底生產氫動力火車頭。該公司執行長Krzysztof Zdziarski表示,該火車頭已經在建造中,並且正在安裝個別零組件。此車輛的設計首先被概要陳述,目前已處於建造階段。Zdziarski執行長在Impact 21大會上表示,該架構已經準備就緒,該公司已經從加拿大拿到氫電池,並且儲罐(tank)將在幾天內到達,測試階段將在夏季的幾個月開始,不會晚於九月。   Zdziarski執行長同時強調,氫氣不是一種容易的能量載體,但由於其非常好的物理及化學參數,非常有前景。氫氣是清潔的,但也可以廣泛取得-空氣及水中都存在氫;但是,由於其易燃性,這可能是危險的。他補充表示,氫氣一旦發生洩漏會自行燃燒並威脅人體健康。Zdziarski執行長指出,Pesa公司已與波蘭政府及認證機構就建立氫氣使用的相關法律展開對話,以便在火車頭建造時一切準備就緒。該計畫已完成70%。Pesa公司公關經理Maciej Grześkowiak表示,此車輛是以SM42調車柴油火車頭為基礎製造的,並受Orlen Koltrans委託。Pesa公司位於波蘭西北部Bydgoszcz,是波蘭最大的鐵路設備供應商,也是主要的出口商。該公司的車輛在國外其他幾個地方營運使用,包括德國、匈牙利、義大利及俄羅斯。

A:根據義大利媒體24小時太陽報本(2021)年5月12日報導,義大利電商論壇Netcomm近日公布數據顯示,義國2020年網路電商B2C消費金額創下新高,消費金額達到324億歐元,較2019年上升3.4%,其中實體商品的網路消費較2019成長45%,然而服務品項消費如機票、活動門票等消費卻下跌52%,金額縮水達65億歐元。         在實體商品消費部分,2020年成長的80億歐元中,主力品項為消費性電子產品(19億)、食品雜貨(13億)、家具室內用品(11億),同時因為防疫限制,線上消費佔總零售消費比率由7%上升至9%。         Netcomm理事長Roberto Liscia指出,為持續協助網通業者發展電商業務,義大利應該以連結經濟(Connected Economy)角度出發,以更全面的政策提供企業及消費者完整的電商環境。米蘭理工大學電商研究室主任Riccardo Mangiaracina表示,疫情對電商帶來多重影響,若沒有防疫限制,本年電商成長應會表現更佳,此外,疫情也改變消費者線上線下購物習慣,讓義大利電商市場更為成熟,預估2021年在服務業限制緩解後,電商消費總額應會進一步上升。         電商產業鏈已然在義大利成形,貨物業主加上平台服務業者約有67.8萬家,疫情期間50%的業主營業額成長100%,其餘50%業主也有25%-75%的成長。另一方面,義大利消費者在時尚、食品、保養品的購物行為可以分為線下消費、線上優先、快速消費、多管道消費等。

A:根據義大利競爭局(AGCM)本 (2021)年5月13日公告,因美國網路巨擘Google濫用市場主導地位違反歐盟運作條約第102條,而對其開罰1億歐元。AGCM指出在義大利約有75%消費者使用Android系統,其中Google在安卓系統的應用程式商城Google Play擁有主導地位,因此有能力篩選應用程式開發商,同時Google在數位經濟及國際市場中亦佔有極優勢資源。         根據AGCM調查,Google運用上述優勢拒絕由義大利能源公司Enel X開發的應用程式JuicePass與Google自身研發的Android Auto互相連線,Android Auto主要功能是協助使用者在駕駛時減低分心風險,而JuicePass則是協助電動車駕駛配對充電樁,有助提升充電效能。         Google拒絕JuicePass時間已長達兩年,使JuicePass觸及消費者的可能性下降,同時造成消費者選擇減少、阻礙科技發展,AGCM認為此刻正值電動車發展以及充電樁基礎建設關鍵時期,Google的行為將不利義大利朝向潔淨能源轉型。         除罰款外,AGCM並要求Google進行改正,未來將有第三方專家對Google進行檢討與監控。

A:對網際網路服務快速增長的需求,吸引企業在全球建置資料庫中心,根據房產諮詢公司(JLL)的數據顯示,去年該領域在全球的總營收與2019年相比成長了一倍達到310億美元。由於客戶群越來越龐大,大型科技公司正在找尋新地點來擴建新資料庫中心,中歐是吸引Google或Microsoft等大型企業的最佳投資地點,但捷克似乎尚未引起這些企業的青睞。 捷克企業房地產業者表示,在西歐能源及地產價格上升下,企業正積極尋找在中歐擴展數據資料中心之機會,此對布拉格或布爾諾來說是絕佳時機。 新冠疫情增加建立新資料庫中心的需求,疫情期間將民眾的生活轉移到線上世界,這需要更快的數據傳輸和更多的存儲空間,最受青睞為雲端的使用。近年來各大企業和公家機管也開始更加廣泛地使用雲端服務,所有這些數據都通過資料庫中心提供。 目前歐洲數據資料中心集中在五個城市,包括法蘭克福、阿姆斯特丹、巴黎、倫敦和都柏林市,而中歐可能很快會變成大型資料庫中心的下一個重要投資地點。 儘管捷克地理位置優越毗鄰德國市場,布拉格是外資和資料庫中心供應商最感興趣的捷克城市,主因是其位處於中歐樞紐,與其他重要的歐洲市場往來便捷,但缺點為資訊科技並非十分發達,而捷克複雜的建造執照審查制度也是使得外資卻步的一個因素。 目前國際企業更青睞波蘭而非捷克,例如谷歌於4月選定了華沙作為東歐第一家資料庫中心落腳地,投資額高達20億美元(約420億捷克克朗),微軟也承諾外來將在該國投資約十億美元。  

A:捷克貿工部長Karel Havlíček表示,餐廳開放後將需抽檢消費者新冠檢測報告,若消費者作假,那將自行承擔後果。餐廳業者表示,餐廳員工並非專業稽核人員,所以將對顧客全盤信任。布拉格首席公共衛生官Zdeňka Jágrová女士表示,除非有人舉發,並不打算進行任何抽檢。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義大利共和報(La Repubblica)本(110)年5月12日報導,鑒於全球活動及貿易的反彈優於預期,與2月份所發出的經濟預測(+3.5%)相比,歐盟認為歐元區的經濟復甦前景將因此有所明顯改善,再加上復甦計畫(Recovery Plan)的推行,應可順利引導歐盟地區的經濟持續擴張成長,認為除可在2022年底前回到疫情前水準外,亦首次樂觀上調分別為4.3%及4.4%的今明兩年經濟成長預測。 同時,歐盟亦預估義大利在疫苗計畫及隨著疫苗普施進度,逐漸放寬防疫措施的併行政策下,本年下半年可出現強勁的成長勢頭,預測今、明兩年的義大利經濟將分別成長4.2%及4.4%。其他預測數據包括:公債占GDP比分別為159.8%及156.6%,赤字占GDP比則雖因今年再次為防疫措施而限制經濟活動,造成成本升高而自去年之9.5%升至11.7%,但明年將因經濟活動逐漸回復正常,公共支出減少及收入回升而大幅降為5.8%,失業率則變化不致太大,分別為10.2%及9.9%。 歐盟亦評估歐洲經濟復甦計劃在短期內的影響,認為該計畫可在2021-2022年的近程期間協助推動歐盟成長1.2%,此類評估因只有短短兩年期,爰僅能評估因國內需求成長而對GDP所造成的直接及立即影響,換言之,只能部分反映因透過加強投資及復甦計畫改革的間接影響。 此外,歐盟亦預估今明兩年的歐元區通貨膨脹率將分別為1.7%及1.3%(2020年為0.3%)。

A: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日期:110年5月13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367/P200號(商情文號:第 367 號)       商情本文: 隨著消費者習慣改變,衍生英國失業問題,但也鼓動新興創業家大膽開業。例如,在曼徹斯特Denton鎮開設咖啡廳的Bora Kirgiz,渠因新冠肺炎席捲英國,造成原就職的計程車行業大受影響,且工作模式難以享受新婚生活;在疫情期間,渠幸運地租用便宜商業店面而實踐其開設Bona Couple Café & Lounge咖啡廳的夢想。目前英國咖啡廳仍須待5月17日才能完全開放,渠則對自己創業決定充滿信心。   上述僅為一例,實際上英國正處於10年來最熱絡的創業潮之中。部分人士選擇創業,原因在於疫情導致他們失業;另外一些人如現年44歲Kirgiz,選擇現在創業則是因為重新評估工作及人生。自2020年夏天英國解除首次新冠防疫封鎖,英國創業成長便呈加速;其中,政府措施如低利率及民眾轉向線上購物皆為創業動力。   根據Local Data Company數據公司調查,Denton鎮為熱門開業地;該地自去年3月首次新冠防疫封鎖來,商店街的獨立經營業務成長最大,分別開設27家和關閉13家。 實際上該鎮也仍在從30年前製帽廠關閉潮中復甦;隨著銀行、食品商店及連鎖店等數年來關閉,空蕩蕩的商店街曾使Denton鎮中心陷入困境。而另熱門開業的城鎮尚有伯明翰郊區Erdington鎮、利物浦的Birkenhead鎮,以及西約克郡Bradford鎮,皆為後工業地區(post-industrial area)。最受歡迎的創業為理髮廳,共開設1969家,關閉1234家,成長為5.1%;另美容院、雜貨店及冰淇淋店也十分受到歡迎。   根據英國公司登記局(Companies House)數據,截至2021年第1季的一年,英國公司註冊總數超過81萬家,比去年同期增加22%。2020年第3季公司註冊達22萬1000家,為10年來最高點;2021年第1季也有21萬1000家,為10年來第二高點。此一趨勢在第2季仍呈持續成長;據國家統計局每週數據,4月公司註冊數較2019年同月相比增加20%。另外,政府商業註冊部門(The Inter departmental Business Register)紀錄270萬家公司註冊;原因在於各數據統計對象稍有不同,如可能不包含小型單人公司或非營利組織。整體而言,公司註冊增長皆為明顯。   據統計,2021年第1季全英國共有13萬7000筆新公司註冊,比上1季成長14%,為自2017年季度記錄開始以來的最高點。國家統計局表示,2020年最後1季年度創業成長達24%,與各界認為創業速度應受新冠疫情影響下降之預期相反。另與2020年同期相比,第1季創業成長最快的行業部門為零售、批發以及物流等部門;此與線上購物日漸興盛,以及送貨到門服務需求激增事實吻合。 Local Data Company數據公司資深經理Ronald Nyakairu表示,創業熱潮呼應工作模式轉變應為關鍵因素。在地旅遊風潮(Staycation)為Scarborough及Great Yarmouth等濱海城鎮業者提供推動力,而居家辦公模式轉變也使Kilburn鎮、Denton鎮以及Erdington鎮等地有本地人潮增加現象。由於閒置空間呈創紀錄新高,為獨立零售業者提供談判條件,如免租期或房東折扣等。 Denton當地國會議員Andrew Gwynne贊同,稱在Denton鎮閒置空間幾乎在空置時就馬上被租出。而居家工作興起,也為創業熱潮催化劑,曼徹斯特居民更樂於尋找附設庭院的理想房屋。Denton鎮的房地產市場原流行短期出租,現在則受買房風潮推動。

A:參考資料:Telegraph 日期:110年5月13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368/P200號(商情文號:第 368 號) 商情本文: 英國經濟復甦超出預期,預計明年初英國即能追上自從脫歐公投以來與歐元區之間的經濟差距。 撇開Covid-19疫情的干擾或是債券大跌不談,英國今年的經濟表現預計成為G7國家中的明日之星。原因之一是由於去年戲劇性的重挫,現在則是由谷底反彈所形成的V型曲線。 出人意表的是英國在2022年的發展可能比日漸趨緩的中國還快,英國財政部長Rishi Sunak的超級賦稅減抵(super deduction)政策,鼓勵企業將存款用在增加工廠機械投資上,以減抵稅賦。英國也有可能超越美國,儘管美國有拜登總統的數兆美元發展計畫與聯邦儲備銀行的支持。英國正式脫歐的第一年─雖然有疫情攪局─可能讓全世界對英國刮目相看。 三月份英國GDP成長2.1%的好表現,讓那些質疑英國能從疫苗計畫中受惠的人噤聲,也緊追歐洲的經濟發展腳步。英國研究顧問機構Capital Economics認為英國發展速度之快,可能將在夏末達到Covid-19之前的產能。投資理財銀行Investec已經事先在九月寫下「超前(sorpasso )」的里程碑,認為英國今年輕而易舉就有8%的成長。如果真是如此,英國將比歐元區提早很多趕上Covid-19之前的水準,比地中海俱樂部國家(Club Med bloc)提早一年。英國的名目GDP已經趕上德國,並超越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 英國非常成功地扭轉了局勢,因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其他國際組織紛紛預言這個島國的2021到2022年都將壟罩在不景氣的愁雲慘霧之中。OECD預測今年十二月英國將在其他已開發國家之列中敬陪末座(與阿根廷一起),一路慘到2022年,也只能達到比Covid-19之前還少6.4%的產能。 眾人皆知的是在Covid疫情期間,英國的家戶累積存款達到1,300億英鎊,我們拭目以待這些存款能夠刺激多少消費。美國投資銀行Jefferies的David Owen說,更重要的是少有人知英國的企業也存了1千億英鎊,有50%的企業超過一般水平。 超級賦稅減抵政策已經完全刪除公司稅的實際邊際稅率,這代表企業目前現金充足,隨時可以進行投資。 英國工商總會(CBI)調查顯示,目前的企業投資意願幾乎達到三十年來的最高點。英格蘭銀行認為企業花費在廠房與數位科技上的投資,今年將成長7%,明年預計為13%,類似1998年的達康榮景(dotcom boom)。 三月的交易數據顯示出口到歐盟的貨物量已經大幅回升到之前的水準,甚至超越去年夏天當英國還在歐洲單一市場的時候。漁獲出口也恢復正常。英國豬隻協會(The National Pig Association)表示歐盟有30%的豬肉來自英國,比起其他國家高出很多,例如紐西蘭則只有1%。 我們應該釐清脫歐所造成的初期結構性問題,開始全面地了解我們所處的現況。英國公司逐漸適應脫歐後要面對的海關作業繁文縟節,鑒於歐盟市場的規模,這無可避免。英國邊界交易糾紛申訴案件也從二月初的35%降到現在只有7%。對英國市場來說,歐盟企業輸給全球其他競爭者,來自其他國家的進口量快速倍增, Janus Henderson投顧集團的Simon Ward則提醒英國的熱錢可能影響付款平衡最終導致英鎊失序。英國的貨幣成長超越其他各大區域,現在還要繼續執行貨幣寬鬆政策,顯得有點瘋狂。他預估廣義貨幣在今年的成長16%,這是自1980年代末期的Lawson信貸風暴以來,最快的漲幅。這樣下去,等到經濟波動恢復平靜時,可能造成問題。 英格蘭銀行低估經濟返彈的力道並遭受貨幣主義派(monetarists)的猛烈批評,英行必須盡快找出過度刺激的解決之道。歐洲也會再次發展,只是由於四月份的第三波封城,會讓整體復甦較晚開始。德國和義大利製造業所面臨的瓶頸將會是更大的挑戰。財政刺激的效果比預期的大,雖然跟拜登政府比起來還是顯得小家子氣。 歐盟執委會於周三發佈的春季預測指出,歐元區預計在今年成長4.3%,明年4.4%,也就是說大部分的國家將無法在2022年之前追平落後的GDP。歐盟復甦基金(The Recovery Fund)目前約4330億歐元,遠不足以補救這個區域的五年復甦計畫。除義大利之外,其他各國紛紛避免借貸,ING銀行的Bert Colijn說這個基金用處不大。  

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0年5月13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365/P200號(商情文號:第 365 號)       商情本文: 英國政府宣布,自2022年4月起,大型外食供應業者必須在其菜單及食物標籤上標記食物熱量。今(13)日將在國會研討法規,規範對象首為英國地區聘僱250名或以上員工的大型企業,規範部門則包括咖啡廳、一般餐廳及外帶餐廳,皆必須在非包裝食品和飲料上附註食物熱量資訊且應在消費者選擇時展現,即在餐廳菜單、食物外送平台訂購菜單及食品包裝等上標記。此措施為英國政府因應國內肥胖人口問題的廣泛策略之一,以協助民眾在點餐時可即時做出更健康的選擇。 新冠疫情凸顯肥胖對英國民眾造成的健康影響及威脅。據估計,英國肥胖造成之相關疾病使NHS每年花費高達61億英鎊。在英格蘭地區,63%的成年人為超重或肥胖,而每3名小學畢業兒童中,便有1人為超重或肥胖。 政府目前專注於要求大型外食企業為消費者提供食物熱量資訊,也將確保競爭力較弱的小型獨立企業將不會受到新規範之影響。2020年7月,政府已發表針對強制外食部門標註食物熱量的諮詢結果;由於此規範受到廣泛支持,政府承諾將使此規範立法,以作為英國民眾健康生活策略。英國健康促進辦公室(Office for Health Promotion)將領導改善全國肥胖問題。另外,在政府規範之中,尚允許被規範的企業可依消費者明確要求而提供不含食物熱量的菜單;因此,在某些外出用餐的情形之下,認為難以查看食物熱量的消費者仍可避免使用含有食物熱量資訊的菜單。 英格蘭公共衛生署(Public Health England,簡稱PHE)一項針對減少食物熱量措施的調查顯示,有79%的受訪者認為外食菜單也應標記食物及飲料的食物卡路里。

A:參考資料:The Telegraph 日期:110年5月13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366/P200號(商情文號:第 366 號)       商情本文: 3月份英國對歐洲的出口貿易呈現快速復甦,再提升8.6%,已達到脫歐前的水準。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汽車出口也從1月歷史新低點中連續第2個月反彈回升,總出口額達127億英鎊,與2020年底統計相似。 來自歐盟的進口貿易則仍呈低迷,導致今年第1季成為英國有史以來,從非歐盟國家購買的商品總額超過從歐盟購買的商品額;非歐盟進口總額達532億英鎊,僅比2020年最後1季減少0.9%,而來自歐洲地區內的進口額則為506億英鎊,縮水21.7%。國家統計局仍表示,目前評估短期貿易中斷或長期供應鏈調整對英國貿易的影響仍言之過早。數據可見,許多公司應已能處理脫歐協議中引入的繁雜海關行政新規。 英國智庫經濟事務研究所經濟學家Julian Jessop也表示,目前經濟持續復甦,英國尚未遇到原各界擔心的長期貿易疲軟問題。然而,在新冠疫情、短期海關延誤及2020年底脫歐前囤貨現象等背景之下,此數據仍可能部分掩蓋實際影響。疫情導致英國對歐盟及世界其他地區的進出口均呈下降,且仍低於疫情前水平,部分經濟學家認為,真正衡量英國與歐盟貿易關係轉變的影響可長達數年,且若2月及3月的漲幅僅為脫歐後訂單延遲結果,出口成長可能進一步放緩。   英國3月經濟發展比預期多約2.1%,使第1季成長呈下降1.5%。由於1月收縮從2.2%修正至較差的2.5%,2月收縮也從0.4%升至0.7%,整體來說,英國連續3個月來跌幅皆遠小於最初預期,顯示國內對新冠防疫措施的抵禦能力增強,也為未來數月強勁經濟復興奠定基礎。英國3月底GDP仍較2020年2月疫情爆發前低5.9%。歐盟春季預測指出,英國從新冠疫情中復甦的速度應快於歐盟,但英國脫歐仍可能減緩英國經濟復甦,應至2022年第3季,英國才得以回升至疫情前經濟水平。   英國貿易赤字在本年第1季縮減84億英鎊,僅有14億英鎊,反映英國進口貿易下降遠大於出口貿易。與2018年第1季(當時貿易未受新冠疫情以及脫歐過渡期結束前的壓力之影響)統計相較,出口下降13.9%,進口下降11.7%。另與2021年同期相比,服務進口值第1季也下降27.9%,服務出口下降14%,主因則可能為新冠防疫措施。   由於英國將脫歐協議中進一步的邊境檢查工作,延至今年10月1日,因此來自歐盟的進口貿易還可能在10月左右再次感受壓力。ING經濟學家James Smith指出,尚有公司持續處理脫歐協議之變動,如食品和活體動物出口皆仍低於2020年底脫歐前水平。   Capital Economics顧問公司經濟學家Ruth Gregory認為,3月成長應歸功於建築業復甦及重新開放學校的結果。   英國國家經濟與社會研究所分析師預計,4月GDP應成長2%,第2季成長可達4.7%,2021年經濟成長預期為5.7%。雖一切仍取決於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情形,以及全國防疫期間各家庭存款可貢獻的消費者支出。Investec顧問公司委任研究顯示,2020年家庭存款急劇上升,目前英國平均家庭存款約為4353英鎊,或每位成人有2309英鎊存款。隨著經濟開放,消費者表現實為經濟復甦速度的關鍵。另S&P股市經濟學家預測,儘管脫歐影響,英國的經濟成長應仍超過大多數國家。

A:據媒體引用科威特審計局(State Audit Bureau of Kuwait, SAB)最新審計報告報導,由於科威特政府缺乏COVID-19疫情中央指揮及應變單位等因素,導致政府在防疫上過度支出,防疫亦不理想。 上述報告進一步指出,由於科威特政府無專責單位採購及管理防疫物資,造成口罩、手套、消毒用品等發生同類產品卻無統一價格標準的情形,加上缺乏跨部會協調,各單位習以片面或單向行事,造成無法有效監控掌握需進行隔離之醫療從業人員數量。 此外,政府採購防疫物資之訂單常高於實際需求,且承購之業者甚至不是個人防護設備(PPE)之合格專業供應商。

A:據媒體報導,由於沙烏地食品暨藥物管理局(Saudi Food and Drug Authority, SFDA)將市售冷凍雞肉下架期限(shelf life)自1年調降為3個月,並已將該措施通知世界貿易組織(WTO),巴西肉品公司BRF對此表示關切,刻正評估出口沙國之冷凍雞肉受影響程度。 據悉,沙烏地及整體海灣地區為巴西肉品主要出口市場,因此巴西業者需即時掌握各國相關法規及措施之革新。

A:據媒體引用位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之海灣國家石化產品暨化學品協會(Gulf Petrochemicals and Chemicals Association, GPCA)統計報導,GCC各國總計710億美元之化學品廠興建案自去(2020)年至2024年間陸續完工投產,逐漸恢復COVID-19疫情前的進度。 上述統計顯示,GCC地區化學品產能去年成長1.5%,優於全球的2.6%負成長, 其中,生產醫療設備所需之原物料需求增加,為化學品產業維持成長的原因之一,另去年第3季起商業活動逐漸恢復,使企業營運率回升至93%。 惟GPCA秘書長Abdulwahab Al-Sadoun指出,受疫情影響,GCC地區之化學品產業迄今仍營收下滑,主要係中國大陸先前封鎖港口、運費較疫情前高漲3倍等因素,使供應鏈一度中斷,亦使業者利潤空間大幅減少。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宗教捐暨稅務及關務總局(Zakat, Tax and Customs Authority, GAZT)呼籲報導,企業需於本(2021)年5月15日前申報3月及4月產品銷售之貨物稅(Excise Tax),若無如期申報,每延期30日需將被處以應繳稅額5%的罰金。 上述貨物稅係針對對大眾健康及環境有害之產品進行課徵,例如碳酸飲料、提神飲料、含糖飲料、菸草及其衍生產品等。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產業暨礦產資源部(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Mineral Resources)數據報導,沙烏地本(2021)年第1季新核發307件製造業工廠許可,總投資額177.2億里雅(約47.3億美元),較去(2020)年同期的240件增加27.92%,金額則較去年同期的33.52億里雅大幅增加428.6%。 上述數據亦顯示,目前沙烏地國內製造業工廠總數達9,958座,307件新許可案中已有141座工廠於本年第1季投產。其中1月新許可案為114件,投資額計16.3億里雅,2月91件8.57億里雅,3月則有102件計152.3億里雅。 沙烏地政府持續推動在地製造,盼提升經濟自給自足程度,並於本年4月推出沙烏地製造計畫(Made in Saudi initiative),以協助國內產品及服務在國內外市場銷售,此亦為沙烏地2030年願景政策(Saudi Vision 2030)一環,旨在推動經濟永續發展及多元化。 據悉,沙烏地聚焦發展之產業包括食品、藥品、醫療產品、軍事,以及與石油、天然氣、石化、礦產及化學品相關之產業。

A:依據紐約時報及美國白宮公告,美國總統拜登5月12日簽署行政命令,加強美國網路安全、保護聯邦政府網路、鼓勵私營企業採取更好的網路安全措施、對銷售給政府軟體制定嚴格新標準,並首次要求聯邦購買的軟體須於6個月內達到新的網路安全標準。 美國過去一年約有2,400件對企業、地方與聯邦機構的網路勒索攻擊,近日美國最大燃料油管輸送公司Colonial Pipeline勒索事件,更凸顯對關鍵基礎設施攻擊的迫切擔憂。 過去美國政府曾多次要求軟體需達最低安全標準,惟國會未能通過,且遭到企業反對,本次拜登總統於昨日Colonial Pipeline油管宣布重啟一小時後趁勢發布行政命令。 該行政命令涵蓋私營機構,盼企業資訊分享及透明,受駭客攻擊或發現安全漏洞的公司可迅速告知網路安全及基礎設施安全局(CISA),重點包括:解除政府與企業間網路安全威脅資訊分享的障礙;聯邦政府將制定與實施更嚴格的網路安全標準,諸如多重身份驗證及數據加密;提高軟體供應鏈安全性,開發人員公開部分安全數據;建立因應網路威脅案件的標準流程;改善政府網路安全檢測的能力及聯邦機構間的資訊分享;提升聯邦機構調查及補救措施的能力;設立網路安全審查委員會,由國土安全部長及私營機構主管共同領導,首先調查俄羅斯情報機構對美國SolarWinds公司的駭客行動。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https://www.nytimes.com/2021/05/12/us/politics/biden-cybersecurity-executive-order.html  

A:新聞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2021年5月12日)   一、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頃發布之報導,產業通商資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長俞明希與以色列經濟產業部部長Amir Peretz於本(110)年5月12日在首爾完成簽署「韓-以色列自由貿易協定(FTA)」。韓國成為亞洲第一個與以色列簽署FTA之國家。   二、韓國與以色列自2016年5月展開韓-以色列FTA談判,3年間計舉行6次協商會議,於2019年8月21日達成協議,之後兩國各自於2020年10月完成國內程序,終於在5月12日完成簽署。   三、韓-以色列FTA主要內容摘陳如次: 1.貨品:韓國自以色列進口之貨品項目關稅廢除率為95.2%,而以色列自韓國進口之貨品項目關稅廢除率則為95.1%。其中,韓國出口以色列之主要項目汽車、汽車零組件、紡纖及化妝品之關稅將自目前之7%、6~12%、6%與12%,降為零關稅。另進口方面,韓國較敏感,但以色列較關心之葡萄柚、醫療機器及複合肥料等項目之關稅則分別有7年、最長10年及5年之廢除期程。此外,韓國自以色列進口之第1位半導體製造設備立即零關稅、第2位電子應用機器之關稅則於韓-以色列FTA生效後3年內廢除。 2.服務及投資:韓-以色列FTA對服務領域之開放方式將採用負面表列,承諾互相之開放程度達WTO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水準。另對「設立前之投資」,將適用國民待遇或最惠國待遇,擴大韓-以色列投資保障協定(2003年生效)之投資保護範圍。另對派駐以色列之韓國人士,經檢討認定對以色列有經濟貢獻者,不受目前最多63個月延長期限之限制。 3.技術合作:兩國未來擴大共同研究、技術移轉、研究人才之交流、交換法律制度與智慧財產權等資訊,擴大航空、保健與醫藥、大數據(Big Data)、再生能源與農業食品等各領域之技術合作。 4.適用領土:依據聯合國安理會之決議,以色列自1967年以後佔領之地區將不適用韓-以色列FTA之關稅優惠。   四、韓國期待韓-以色列FTA可產生之效益: 1.拓展市場及擴大貿易:韓國為第一個與以色列簽署FTA之亞洲國家,預計未來在拓展以色列市場時,將較日本、中國等競爭國占優勢。另因韓國與以色列之市場更加開放,可擴大兩國之貿易往來。 2.產業技術之合作:韓-以色列FTA將可使兩國擴大資訊通信技術(ICT)、生命工學技術(BT)、新再生能源及航空宇宙等未來產業之技術合作。 3.建立創業生態圈:以色列在創業與新創業領域相當強勢,可為韓國創業人士之參考典範,透過與以色列合作,預計可使韓國大企業及中小企業均獲益。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