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伊朗國家檔
A: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 美國經濟在陷入幾個世代以來最嚴重衰退後正在重啓,但各種供應鏈限制正在威脅這波反彈。 從勞動力到半導體、木材和包裝材料都面臨嚴重短缺。由於氯供應量低迷,今年夏天甚至沒有幾個游泳池開放。物品稀缺不僅讓經濟無法發揮全部潛力,而且還加劇通貨膨脹率上升的擔憂,因為供應不足往往迫使企業提高價格。 巴克萊(Barclays)美國經濟研究負責人Michael Gapen表示:這些短缺都會影響經濟復甦速度。勞動力和非勞動力投入是生產必要。兩者都很必要。如果沒有晶片來製造汽車,就不可能雇用更多勞工。 由於許多美國人尚未重返工作,勞動參與率仍遠低於新冠疫情前水平。部分原因由於慷慨的失業救濟金和育兒政策。勞動力參與率在2020年4月跌至1973年來最低水平。即使接下來幾個月有所上升,但仍低於疫情前水平:今年4月為61.7%,而2020年3月之前為63%以上。 同時,在零件和原材料供應緊縮之下,製造商正努力追趕需求。從住房到服務業、科技、汽車和休閒業,整個經濟領域的反彈停滯不前。 在疫情爆發時,本就炙手可熱的半導體業對智慧手機和電腦等產品的需求激增,從而引發前所未有的供應衝擊,使各產業急於滿足訂單。 不只電子業和汽車業,各類型公司都感受到危機。分析顯示,晶片已成為許多產品必要零件,因此就連醫療器械、化學藥品、服裝甚至菸草公司也都示警。 木材價格今年上漲超過80%,較一年前上漲340%。主因疫情封鎖導致供應減少和對新屋需求激增所引發。此外,根據Mintec Global數據,塑料、紙張和金屬等包裝材料也嚴重短缺,自疫情開始以來,包裝成本已上漲超過50%。 大多數塑料價格都處於多年高位,第3季聚丙烯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一倍以上。同時物流運費也因塞港和貨櫃輪不足而成倍增加。
A: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 美國在即將到來的國殤日(Memorial Day)長週末,旅遊可望爆發。AAA Travel預測,搭火車、赴機場和開車上路的民眾將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0%,即使汽油價格飆升至7年來新高。 該組織預測,在5月27日至31日之間,預計將有超過3,700萬人次出遊,大多選擇國內目的地和駕車出遊。AAA Travel資深副總裁Paula Twidale表示,旅遊反彈除反映出壓抑需求,也反映出更高的疫苗接種率。但新變種疫毒或其他未知因素也可能會影響旅遊復甦。 汽油價格也可能對駕車出遊造成影響,由於需求旺盛和網路攻擊後臨時關閉油管配送系統,許多地區汽油價格預計將超過每加侖3元。 AAA發言人Jeanette C. McGee表示,由於許多人渴望出遊,預計汽油價格不會形成障礙。今年假期將有250萬人搭機旅遊,為2020年的6倍多,爆增557%。約23.7萬名度假者將選擇乘坐公共汽車或火車旅遊。
A: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 一項由美國零售業聯合會(NRF)和Prosper Insights & Analytics對近8,000民眾進行最新調查顯示,只有十分之一受雇者表示與他人共同工作才會感到自在。 這項調查結果顯示,人們對新冠病毒疫情和企業說服員工重返工作並尋求雇用更多員工可能面臨挑戰充滿憂慮。 但是,其他受訪者也分享一些可以讓他們放心的預防措施。有48%人表示需要接種疫曲苗才能重返工作並與他人互動;有35%人表示周遭同事也需接種疫苗,34%表示在工作時須保持社交隔離,33%表示在工作場所必須強制佩戴口罩。近3分之1受訪者表示,疫苗接種普及率須更高,並要求生病員工留在家中。甚至已接種疫苗或打算接種疫苗的人都表示,希望自己的公司採取其他措施,例如提供足夠的空間以與同事保持距離。 最近幾週,越來越多美國人接種新冠疫苗,而病例愈趨減少。根據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統計,截至5月11日,超過46%美國人已經注射一次或多次疫苗,且有35%完成疫苗療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彙編數據顯示,新增病例數於5月11日降至約3萬8,000例,為9月來首次降至4萬例以下。死亡人數也急劇下降。在冬季高峰期時每天約有3,000人死亡。最新的7日平均數為608人。
A:資料來源:大紀元新聞網 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NAR)公布的報告顯示,美國第1季房價漲幅再創歷史新高。房源嚴重短缺和買家需求旺盛等因素推動下,當季美國幾乎所有地區房價均在上漲,且並無放緩跡象。 根據NAR報告,2021年第1季美國獨立2手房價格中位值與去年同期相比漲幅達16.2%。該機構追蹤的183個都市裡,有182個房價均上漲;此外,183個都市裡89%房價漲幅均超過10%。 美國民眾在貸款利率處於低水準之際,在全美各地郊區及生活成本較低的城市購房,而目前房源極為短缺,買家間爆發競購戰成普遍現象。 房價上升速度加快,正在抵銷超低房貸利率帶來的好處。NAR表示,儘管抵押貸款利率下跌,第1季按月支付款項仍從2020年同期的995美元上升至1,067美元。 經濟學家表示,房價增加速度於本年稍晚將放緩。不過房地產業高管表示,即使部分買家撤出市場,許多都市區的房屋需求量仍將超過供給量。
A:資料來源:大紀元新聞網 美國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再次大幅上漲,並推動通貨膨脹率達到近13年來最高水平,此表明隨著需求快速成長,企業在面臨供應短缺、人力不足等問題壓力下,提高許多商品和服務成本,帶動通貨膨脹率上升。 根據勞工部報告,由於財政刺激措施和強勁需求推動供應短缺,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於3月上漲2.6%後,4月較去年同期大增4.2%,月增0.8%。超過經濟學家預測,並創下2008年9月以來最大年增幅。排除不穩定的食品和能源項目後,該指數在4月年增3%,月增0.9%。 財經媒體「MarketWatch」分析,美國通貨膨脹的速度從多年的低水平、躍升到13年高位,主要由於經濟迅速重新開放,企業供應趕不上需求,和全球貿易體系在疫情期間持續遇瓶頸而加劇此一問題,或將加劇市場對長期通貨膨脹的擔憂。 報告顯示,4月,幾乎所有通貨膨脹指標項目均在上漲,包括:運輸服務上升2.9%,管道煤氣上升2.5%,扣除食品和能源的商品上升2%。導致物價上漲其它明顯因素還包括:住房、機票、娛樂,以及居家家具的成本。美國民眾因急於外出用餐、旅行或去遠方度假,推動熱門度假勝地、聚會場所和飛機票價格上漲。 二手車和卡車的價格也出現歷史新高,其價格在4月份飆升10%,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21%。目前,二手車和卡車的成本已首次超過25,000美元。由於汽車製造商在疫情初期削減生產、租賃機構縮減車隊採購,導致二手車短缺。食品成本上漲速度是疫情之前的兩倍。
A: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美國汽車經銷商銷車量創下紀錄,利潤大幅成長。惟由於新車供應受限為經銷商帶來強勁利潤,惟也引發投資人對本年未來剩餘時間的業務表現有疑慮。 2020年,由於疫情對需求和供應的雙重打擊,汽車經銷商利潤大幅縮減,消費者外出受到限制,因此對汽車銷售造成打擊,各車廠也暫停生產。近期,消費者購車需求大增,惟晶片短缺對生產造成瓶頸及限制供應,導致新車和二手車價格雙雙上漲。 新車和二手車銷售商AutoNation及Lithia Motors收入及利潤均超出華爾街預期。此2家汽車經銷商第1季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成長27%和55%,淨利潤也超出預期,甚至高於疫情前(2019年同期)利潤。 根據Edmunds數據,由於新車供應緊縮,3月新車平均價格較去2020年同期上漲9.3%,而2手車價格則上漲14%。本年第1季,AutoNation每輛新車的毛利潤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61.2%,二手車毛利潤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17.3%。Lithia Motors此兩項利潤分別成長33.6%及9.3%。 汽車經銷商面臨的問題為,新車持續供不應求局面引發對本年剩餘時間內對銷售能力的擔憂。AutoNation表示,供不應求情況本年不太可能改善。該公司庫存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8.7%,Lithia Motors庫存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3%;Lithia Motors新車庫存僅能維持40天的銷售,遠低於一年前的120天。 目前為止,AutoNation及Lithia Motors均通過大量銷售二手車,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新車供應不足。惟即使新車供應有限,專門經營二手車競爭者眾多,如Carvana、Vroom以及CarMax老牌二手車零售商等。另,一旦新車供應壓力舒解,汽車經銷商享有的超高利潤率可能很快即會下降。
A: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經濟分析師預估,美國經濟第1季成長6.5%,消費者支出成長抵消受天氣因素導致的德州石油生產暫停、以及汽車業供應中斷影響。另,拜登1.9兆美元刺激計畫及低利率將支撐復甦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美國經濟本年將成長超過6%,由於疫苗接種使企業重新運轉,消費者重新消費提供保障,美國經濟本年將超過疫情前規模,其他主要經濟體預測可於2022年恢復。 美國旅行需求經歷1年低迷後有所回升,美國西南航空及美國航空集團在內的主要航空公司正召回機師和空服人員。美國已經為42%人口接種至少一劑疫苗,各州均已將疫苗接種資格擴大到16歲及以上的所有人。全美新冠病例數經歷3月上升後,再次下降。死亡和重症住院人數正在下降,特別是老年人。 相較之下,歐元區第1季經濟預計萎縮3.2%,法國等國家在新冠病例數量激增後,實施公共衛生限制。與美國相比,大多數歐洲國家的居民接種疫苗進度緩慢。據牛津大學用數據看世界(Our World in Data)之數據,歐盟27個成員國,僅有21%居民至少接種一劑疫苗。惟得益於接種途徑增加及額外供應,歐洲疫苗接種速度目前正加快。此將為本年下半年經濟反彈鋪路。IMF預計,在法國和德國經濟復甦帶動下,歐元區經濟本年將成長4.4%。 英國經濟在迅速開展疫苗接種活動後謹慎地重新開放,經濟已經出現大幅回升跡象。英國於2020年遭遇1709年嚴冬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造成疫苗接種進度差異原因,係法規及政治決策、供應混亂、官僚主義和物流挑戰等一系列複雜因素。
A: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福特汽車正在計劃生產電動汽車用鋰電池,成為最新一家決定自主開發此關鍵技術的汽車製造商。 福特產品負責人Hau Thai-Tang於本年4月27日表示,該公司計劃2022年於密西根州東南部投資1.85億美元建立一座電池開發中心。 受全球更嚴格碳排放規定及電動汽車大廠特斯拉等崛起推動,主要車廠將大部分資本支出轉向電動汽車。傳統車廠正追隨特斯拉步伐,自主生產電動汽車零組件,而並非仰賴外部供應商。電池係電動汽車最昂貴的零件,占汽車總成本4分之1以上,而製造電池工廠需要投資大量資金。 福特汽車向電動汽車轉變方面落後競爭對手。福特執行長Jim Farley自2020年秋季上任後,即指出該公司將對電動汽車採取更積極做法,包括進軍電池領域。F執行長表示,福特銷售的產品組合中,電動化將改變遊戲規則,福特將需要許多電池廠。儘管到現在,該公司尚無製造自身鋰電池的詳細計畫。 此前,通用及福斯汽車已經透過與電池生產商合作投資建廠。通用將與合資夥伴LG化學在田納西州建造一座耗資23億美元電池廠,雙方也計劃在俄亥俄州建造一座電池工廠,預定於2022年開始營運。福斯汽車則表示,該公司在歐洲將投資6家電池廠,包括擴大與瑞典Northvolt AB現有合作關係。 福特的電動車電池以往來自外部供應商。該公司預計2022年推出的F-150皮卡電動汽車電池,來自韓國SK Innovation公司。分析人士警告,隨著老牌及新創汽車公司制定數百種新車型計畫,未來幾年可能會出現電池短缺情形。美國政府也優先考慮在本土發展電動汽車供應鏈,以減低該產業對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在電池和汽車零組件方面的依賴。 此舉對福特係一個戰略轉變。2020年,福特電動汽車產量不多,依靠外部供應商為其提供電池較為合理。惟福特計劃於未來幾年,預計投入數十億美元開發更多電動汽車,該公司希望確保能控制未來電池供應。 由於全球晶片短缺問題持續,美國汽車業均遭受嚴重衝擊。福特各車廠近幾個月生產也受到影響,自主生產零件將有助於更好的控制供應鏈,也可提供具有較大哩程行駛範圍、低成本及高品質等的大量鋰電池。
A: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隨著歐美國家疫苗大規模接種,推動生活恢復正常,經濟也將出現強勁反彈。在經歷自大蕭條以來全球經濟最糟糕的一年之後,歐美國家隨著民眾大規模接種疫苗,平常生活一定程度上恢復正常,在此情況下,經濟將有望強勁反彈。 北美和歐洲復甦時間及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疫苗接種速度和範圍,復甦將分階段進行。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估計,本年第1季末,全球家庭與疫情相關儲蓄達5.4兆美元。隨著已接種疫苗的消費者重新前往商店、餐館及旅館消費,北美及歐洲經濟將有起色。 隨著美國和英國接近疫苗接種目標,預計將迎來由消費者主導的快速復甦。美國第1季經濟成長隨著疫情相關限制措施放鬆,疫苗接種覆蓋率上升,已經在加速。惟歐洲疫苗接種活動受到供應問題及副作用擔憂拖累,經濟將需要更長時間才能擺脫封鎖引發的停滯。歐元區19個成員國經濟於第1季出現萎縮,此由於大部分國家為遏制新一波疫情,重新實施防疫限制措施。惟最新商業調查顯示,4月經濟成長已經開始復甦。 法國興業銀行全球經濟學家Klaus Baader表示,確保經濟重啓的唯一途是係接種疫苗,疫苗接種最快的經濟體才會有較出色成長表現。但近期,變種病毒傳播對歐元區預期中的復甦構成重大威脅。大部分歐美國家在疫苗協助下遏制疫情,惟印度、巴西等國疫情遠未結束,感染人數持續激增,經濟活動也備受打擊。
A: 資料來源: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節目「60分鐘(60 Minutes)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節目「60分鐘(60 Minutes)播出「晶片短缺凸顯美國對脆弱的供應鏈之依賴(Chip shortage highlights U.S. dependence on fragile supply chain)」專題,分別訪問全美最大晶片製造商英特爾執行長Pat Gelsinger,及全球晶片最大製造商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採訪重點整理如下: 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遠距工作及上課帶動消費性電子產品倍數成長,及對汽車之需求大量降低,造成高端晶片需求飆升,而車用晶片乏人問津。惟此時,全球晶片製造之格局與晶片剛起步時已大不相同,全球75%晶片現為亞洲製造,美國製晶片比例已從25年前的37%快速降低至今日的12%;全球原本25家先進晶片企業只剩3家晶片製造商,僅1家為美商,便是英特爾。 漢肺炎凸顯全球晶片供應鏈之脆弱,且無法對需求的變化迅速做出反應,而原因之一為晶圓廠之建造、更新及維護皆非常昂貴,英特爾於亞利桑那州的晶圓廠即耗資10億美元。 G執行長表示,晶片生產過度集中、依賴於亞洲是一個問題,尤其於一個無法預測的地區,風險很大。美國政府必須將此關鍵產業之供應鏈移回美國本土,創造本土就業機會及掌控晶片產業之技術及供應鏈。 G執行長進一步表示,英特爾目前沒有技術製造出蘋果(Apple)及其他客戶所需之先進晶片。其中的轉捩點為2000年初,英特爾對蘋果要求的iPhone手機晶片不感興趣,導致蘋果轉向亞洲,與台積電合作。日積月累造成目前台積電生產 的晶片較英特爾快30%,且功能更強大。 G執行長指出,雖然台積電於晶片製造能力大幅領先,英特爾預計將花費2年跟上台積電,此將為該企業有史以來最大之投資,耗資總額200億美元於亞利桑那州建造2座晶圓廠,並將於本週宣佈對新墨西哥州之晶圓廠進行35億美元的升級。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則表示,於去年12月左右獲知車用晶片短缺消息後,便於今年1月儘可能生產更多的晶片,惟一個車用晶片之供應鏈漫長且複雜,花費約7至8個月,渠認為製程已提前2個月,能於6月底前趕上客戶的最低要求。 劉德音進一步表示,無論生產地點是否位於亞洲,都會發生晶片短缺,因主因為武漢肺炎疫情。而轉移晶片供應鏈不僅昂貴、低效率,且將減緩創新速度,因企業試圖保留技術、放棄全球合作。 同時,主持人Lesley Stahl也對「護國神山」之稱的臺灣半導體產業提出疑問,美國是否會將步上30年前捍衛科威特以保全石油之供應,而這次將是臺灣的晶片。尤其美中貿易戰加劇,去年開始美國限制晶片向中國大陸出口,而中國大陸為英特爾及台積電之重要客戶。
A:資料來源:彭博社 芝加哥黃豆、玉米、小麥期貨價格漲至8年高點,玉米價格連漲7個交易日,黃豆價格也連續11個交易日上漲,其他穀物現貨價格也同步上漲,由於巴西及美國等產區氣候惡劣,威脅全球穀物供給前景,且預期生質燃料需求增加與中國消費量將激增。 據Farmers Business Network數據,加拿大油菜籽種植面積預期增加量不足以緩解庫存狀況。投資者對穀物價格持樂觀態勢,截至4月20日當週,對長期黃豆期貨採購激增至去年9月以來最高水準,且對小麥亦持積極態度。目前芝加哥黃豆,小麥及玉米期貨均處於超買狀態,顯示價格可能上漲過快。 近來因天氣惡劣,美國冬麥收成不佳。另美國中西部穀物產區約3分之1栽種區降雨量偏低。美國農業部指出,4月底止,玉米栽種進度為17%,黃豆栽種進度為8%。 巴西玉米產區氣候偏乾,使市場人士擔心收成縮減,目前庫存又偏低。市場也擔心巴西第2期玉米產量將受氣候影響。分析師指出,倘巴西產區降雨量未明顯增加,玉米價格將持續上漲。 本年歐盟冬麥產區氣候過於乾冷,也使小麥產量略低。加拿大產區因濕氣不足也不利於春麥生長及油菜發芽,阿根廷黃豆收成受雨量過多影響。另,彭博資訊編製之穀物現貨價格指標4月來大漲14%,單月漲幅為2015年來最大;由於玉米大漲,亞洲飼料業者改用小麥作為牲畜飼料的比重達到多年來的高點。
A:資料來源:芝加哥論壇報 根據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一份新研究首次發現,天然氣造成之死亡與醫療費用,等於或較煤炭造成之損害更多,並強調是導致氣候變遷之燃燒石化燃料的另一種危害。 研究發現,雖然過去十年,美國因遠離煤炭發電而挽救上千人命,並大量減少危害健康之煤煙(soot),惟2017年約過半死因仍與煤煙有關,成因為依賴天然氣供暖而產生之煤煙。 煤煙為最危險的空氣污染之一,為肉眼看不見、細小懸浮微粒,能滯留於肺部深處並滲透至血液中。研究發現,即使呼吸少量煤煙仍能造成肺部發炎並引發哮喘,且多項研究表示,暴露於煤煙環境下與心臟病發作及早產死亡有關。 相較於總統拜登之2050零排放經濟計畫,該研究對伊州長J.B. Pritzker於上週提出之零碳經濟過渡法案產生衝擊,因該法案未對該州家庭及企業於天然氣之依賴做出對策,以緩和氣候變遷及確保伊州乾淨的空氣。 該研究估計,2017年伊州因燃燒天然氣產生之煤煙,導致約2,100人死亡、2,400萬美元的隱性醫療費用。 研究主持人Jonathan Buonocore表示,將一種燃料替換為另一種,並非邁向健康地能源系統方式。而芝加哥之未來似乎陷入依賴天然氣,該市天然氣供應商Peoples Gas於未來20年向其芝加哥客戶收取77億美元,以汰換城市老舊天然氣管線。 美國非營利之環境法律及政策中心(Environmental Law and Policy Center)執行長Howard Learner 指出,芝加哥不可能迅速放棄天然氣,因該市超過90%房屋皆在Peoples Gas的供應管線上,惟能透過州及聯邦政府以要求使用更高效率之火爐與熱水器,及提供誘因使建築安裝太陽能板,來大幅減少天然氣需求。 洛磯山研究機構(Rocky Mountain Institute)零碳建築計畫(Carbon-free Buildings Program)經理Brady Anne Seals指出,該研究明確表示,世界已無多餘時間達到氣候變遷之排碳標準,且大眾健康正被危害。然 而天然氣產業,透過遊說阻止市、州政府通過限制天然氣相關法案。美國天然氣協會(American Gas Association)亦未對天然氣所造成之健康危害做出回應。
A: 資料來源:美國Energy News Network 依據舊金山能源創新之政策與技術(Energy Innovation: Policy & Technology)最新報告表示,新太陽能及風能發電成本均快速下降,且過渡至清潔能源步伐正加快,而燃煤電廠成本卻在上升。研究指出,大約5分之4的美國燃煤電廠計畫於2025年關閉,或目前這些燃煤電廠與附近新太陽能或風能電廠相比,其營運成本更高。 報告係針對2018年營運之燃媒電廠進行分析。全美235座燃煤電廠中,有182座或80%電廠已經不符經濟效益或正在退役中。在2018年之後的幾年內不再具有競爭力能量的燃媒電廠,在短短2年內將從大約8分之5上升到4分之3。 能源創新主編Eric Gimon表示,這些數字變化太快,係目前電力供應變化情況的有力指標,但並非唯一指標。新式太陽能或風能發電平均成本下降速度比預期快速。同時,現有燃煤電廠產能係數從2017年的53%,2020年下降至40%。較低的產能係數意味著電廠營運頻率降低,產能未全開,從而增加營運和資金成本。 據能源創新及活力清潔能源(Energy Innovation and Vibrant Clean Energy)於2019年發佈之報告,美國大部分燃煤電廠營運成本已經高於附近新的太陽能或風能發電成本。新分析使用更完整的數據、成本估計也經過更嚴格的審查。經調整後,2020年美國不具競爭力或已退役的燃煤電廠佔燃媒電廠總容量的74.8%,幾乎與2年前所預測的77.2%相差無幾。 目前美國一小部分燃煤電廠仍具成本競爭力,從懷俄明州或其他地方仍可獲得相對便宜的煤炭。儘管如此,每一間燃煤電廠都某種程度上有其脆弱性。例如,一家太陽能開發商已經獲得內布拉斯加州最大燃煤電廠和其他電廠附近土地權力,並著眼於燃煤電廠關閉或削減產能後,將可利用其輸電網路的優勢。
A: 資料來源:美國Energy News Network 俄亥俄州及美國中西部其他地區的多數燃煤電廠已經老舊。2020年12月喬治亞理工學院曾進行一項分析發現,到2035年美國燃煤電廠預期壽命將不到6分之1。 俄亥俄州附近的再生能源價格通常比該州剩餘燃煤發電成本低或差距已非常大。俄州多數地區新式太陽能發電廠較風力發電廠略佔優勢,兩者成本相差不到10%。 該分析報告並未將燃煤電廠社會成本納入考量。其中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二氮及顆粒物污染對健康和環境的影響,以及電廠的溫室氣體排放造成氣候變遷等。 另,該報告建議主管機構、立法人員「鑑於現有燃煤電廠數量過多,以及經濟可替代方案的瞬息萬變,應對轄區內的每家燃煤電廠進行嚴格審查」。 Sierra俱樂部之Beyond Coal活動的俄州代表Neil Waggoner表示,此為一種趨勢,再生能源成本一直在下降,而燃煤電廠正在老化。自2013年底以來,電力公司一直在尋求對不具經濟效益燃煤電廠的救助。根據眾議院第6號法案,Ohio Valley電力公司的兩家燃媒電廠每天將繼續獲得近233,000美元的補貼。 惟目前廢除該項補貼或廢除所有眾議院第6號法案仍懸而未決。同時,其他法案也可能限制俄州進一步發展風能及太陽能發電。
A: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美國最大輸油管道遭勒索軟體攻擊而被迫關閉,顯示網路罪犯已經對維持美國能源輸送的老舊脆弱基礎設施構成極大威脅。 美國Colonial Pipeline公司遭勒索軟體攻擊,被迫關閉由沿墨西哥灣向紐約市區輸送汽油及其他燃料5,500哩的輸油管道。勒索軟體係一種可挾持電腦系統的惡意軟體,用於騙取數據的惡意程式,是一種攻擊者對受害者的數據進行加密,再要求受害者支付解密密鑰的攻擊。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為止尚無證據顯示攻擊者已經侵入營運管道的關鍵控制系統。 對於能源公司,病毒擴散到更深層控制系統的後果將非常嚴重。網路安全專家表示,許多控制系統、煉油廠及發電廠的機器設備早已過黃金時期,且幾乎並無針對複雜攻擊的防護措施能力,設備可能會被操縱以進行破壞或造成損害。 荷蘭皇家殼牌集團係Colonial輸油管道擁有者之一,該公司發言人Curtis Smith表示,目前尚無法完全瞭解油品流動將受到潛在影響。Colonial也尚未表示何時能恢復管道服務。目前,主輸送管線仍處於關閉狀態,惟終端及交運點之間一些較小的支線管道已經恢復營運。該公司正努力恢復IT系統及制定一項計畫,以便在獲得聯邦監管單位的許可後即可恢復管道運輸。 美國石油學會(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表示,網絡安全係能源產業最優先事項,目前正密切關注該管道情況。美國交通部旗下聯邦汽車運輸安全管理局(Federal Motor Carrier Safety Administration)面對Colonial 輸油管道關閉管道情況,已經緊急對涵蓋17個州運輸汽油及其他精煉油品的卡車發放臨時服務豁免,範圍包括喬治亞州、南卡羅萊納州、北卡羅萊納州及田納西州等,此舉將令運輸燃料的卡車司機可以靈活安排運送時間。 分析師表示,管線若僅關閉幾天,將不會對市場造成巨大影響。美國為迎接夏季開車出遊季節,汽油庫存已經足夠,且庫存通常每5到6天就會獲得補充。惟倘輸油管線關閉持續5天或更長時間,則東海岸加油站和消費者料將開始受到燃料短缺影響。
A: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美國公司、學校、醫院及其他機構也經常面臨勒索軟體攻擊。網路安全專家認為,此也將引起人們對能源產業特別關切的警覺。能源產業目標較明顯,美國大約有250萬英哩的管道。此龐大的網路中,有成千上萬的設備,讀取大量數據的傳感器、幫助控制管道及洩漏檢測系統中的流量及壓力閥門等,這些設備均容易受到攻擊。 煉油廠的閥門及傳感器比大型管道多,全美約有135個,其中尚不包括電力公司和龐大輸電網路的所有零組件。Colonial公司每天從主要煉油走廊,沿墨西哥灣沿岸運送1億加侖汽油、柴油及其他精煉石油產品到新澤西州Linden。該公司輸油管道輸送45%燃料至美國東海岸。 根據IBM報告,由於網路犯罪擴大對運輸控制系統軟體的攻擊,2020年能源公司在所有產業遭勒索軟體攻擊中排名第3,高於2019年的排名第9。網路安全專家指出,能源產業對此類攻擊並未做好準備。輸油管道營運技術漏洞與IT漏洞一樣多,但更可怕的是,其可以經由網路變成對實體的威脅,程度上後果將更嚴重,與其他產業相比,能源領域擁有更多基礎設施。這些脆弱環節已為人所知多年,惟大多數能源公司才剛開始採取防範措施,例如安裝防火牆,以保護控制系統。 多年來,由於控制系統並未連接到網路,一直被認為安全,惟駭客已經找到通過不安全的遠端操控及連網網路滲透的方法。目前,許多能源設施仍使用較老舊、易受攻擊的Windows平台,實施網路安全措施努力僅停留在試驗計畫階段。另一方面,由於許多設施為全天候運轉,因此拆除修補過時系統、保留舊機器並安裝新系統並非易事。 Dragos Inc.工業網路安全公司創始人Robert M. Lee對Colonial面臨的攻擊表示,鑑於技術的平均壽命及複雜性,以及接近核心營運程度,IT安全事件通常需要花費數天才能解決,而對控制系統攻擊則可能需要數週。許多公司在營運技術安全方面投資不足,而美國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僅要求企業將重點放在預防攻擊上。此種做法使企業無法及時察覺及應對駭客成功入侵行為的能力。美國政府需要改變這一點,除告知企業應集中在預防性安全外,也應該注意於全面性的防範駭客入侵。
A: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全球各國政府和公司為遏制全球暖化而試圖減少碳排放之際,對再生能源電力需求不斷成長。拜登政府於本年2月重新加入「巴黎協議」呼籲削減碳排放量,以使氣溫保持在比工業化前水平低攝氏2度以內。 IEA署長Fatih Birol表示,風能及太陽能打破紀錄,對實現氣候目標持樂觀態度,世界需要增加使用低碳電力,以實現減碳目標。 再生能源不斷取得進步的同時,石化燃料仍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IEA表示,2019年新冠疫情衝擊全球交通運輸和產業之前,石油、天然氣和煤炭佔全球能源消費81%。預計到2030年,此一比例將下降到76%,惟總體需求上升意味著碳密集型能源使用仍會增加。而碳排放在2020年大幅下降之後也已經回升。 荷蘭皇家殼牌集團及英國石油公司在內的一些能源大公司已經有意向減少對石化燃料的依賴,並投資低碳能源。IEA預計,太陽能發電將在全球再生能源擴張中發揮關鍵作用,2022年新增裝機容量預料較2019年多出50%。另預測,未來2年風力發電將強勁成長。 中國政府儘管承諾於2030年前達到碳排放高峰,隨著政府補貼結束,該國新增裝機容量,預料將趨於穩定。但歐洲、美國、印度及拉丁美洲再生能源投資成長,應足以抵消中國減少的影響。歐盟擬投入1兆美元,以實現2050年淨碳中和目標。 IEA評估並未考量拜登政府到2030年將碳排放減半計畫,也未考量其2.3兆美元基礎設施建設計畫;該基建計畫一定程度上在減緩氣候變遷。IEA表示,計畫如得以落實,2022年後將加快再生能源部署。
A: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表示,2020年全球風能和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快速成長,並上調2021及2022年再生能源成長預期。 總部於巴黎的IEA近期公布數據顯示,2020年各國政府實施抗疫措施迫使工廠關閉、飛機停飛,並限制民眾外出等,封鎖措施對其他所有燃料消費造成打擊。再生能源係2020年唯一需求成長的能源。 IEA表示,隨著全球主要經濟體之風能及太陽能發電場興起,2020年全球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與2019年相比增加45%,係1999年以來最大增幅。2020年增加 280 gigawatts,部分原因係中國、美國和越南等國趕在政府補貼過期前完成興建計畫之故。 IEA將2021及2022年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成長預期提高約25%,預計分別成長270 gigawatts及280 gigawatts。疫情過後,再生能源將延續加速成長態勢。該機構將水力發電、生質能、太陽能及風能歸類為再生能源。
A:資料來源:www.federalreserve.gov/monetarypolicy/beige-book-default.htm 明尼波黎斯(Minneapolis)分行轄區總體經濟活動呈現溫和成長,並有加速之跡象。消費支出、商業、建築及房地產、製造業、能源及農業皆成長。而就業機會與求職人士間持續脫節,且都會及鄉村之勞動力市場亦形成對比,增加失業人士於求職中遇到之障礙。 1.職缺與就業增加,尤其於建造、醫療及製造業,惟是否有足夠之人力為普遍問題,企業擔憂新一輪之失業救助金可能對可用勞動力造成影響;而雇主亦可能延遲加薪,希望已接種疫苗之求職者增加以補足職缺。 2.3月份地區製造業狀況指數顯示,明尼蘇達州、北達科他州、南達科他州之製造業活動較一個月前有所增長。 3.因許多商品之價格持續上漲,甚至高於近期水準,使農業狀況迅速好轉。 4.雖然油價回升,惟鑽探活動較去年僅略有增加。而油井維護作業有增加,惟油田就業人數仍比疫情前之水準明顯下滑。 5.少數族裔企業表示,收入較同業更少,尤其飯店及旅遊業,而財務不穩定之程度則高於整體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