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根據馬來西亞中央銀行(Central Bank of Malaysia)發布資料顯示,馬國2021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負成長0.5%,雖較2020年同期(成長0.7%)遜色,惟較市場預期萎縮0.9%至1.9%為優;其中以製造業 (成長6.6%)表現最為出色,其他依序為農業成長0.4%,服務業負成長2.3%,礦業下跌5%,營建業則負成長10.4%。 馬國中央銀行總裁諾珊霞(Nor Shamsiah)指出,馬國本(2021)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負成長0.5%,除較上(2020)年同期成長0.7%遜色外,惟較上季(2020年第4季)負成長3.4%稍有改善,主要歸因國內外遏制新冠疫惰的行動管制令衝擊所致。馬國政府於本年1月26日至3月4日分別在雪蘭莪州、吉隆坡、柔佛州、檳城州、馬六甲州、沙巴州及吉蘭丹州等推出「行動管制令2.0」(Movement-Control Order 2.0,簡稱MCO 2.0)以遏制該病毒之蔓延。 儘管重施封鎖措施,但基於近乎所有經濟領域獲准運作,因此,對經濟增長所構成的風險預料較去年為低。因此,馬國央行維持本年全年經濟成長預測值6%至7.5%的目標不變。此外,馬國政府雖重新落實該管制措施,惟勞力市場亦持續出現早期復甦跡象,並繼續從強勁的外需中受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本年初曾調高本年全球GDP成長率為5.5%至6%,加上馬國出口、工業生產指數、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甚至是零售與批發指數持續改善,反映出市場對馬國經濟前景更具信心。現有和新的製造業設施的更高產量,尤其電子和電機產業以及石油與天然氣設施,將進一步推動馬國經濟成長。馬國推動的新冠疫苗接種計畫亦有助經濟活動的復甦。然各經濟領域的復甦步伐並不一致。 馬國2021年第季經濟下跌-0.5%,主因內需下跌1%(2020年第4季為-4.5%);其中私人消費下跌1.5%,較上年第四季(-3.5%)稍有改善;民間投資成長1.3%,表現較上年第四季(-6.6%)為優。公共支出成長5.9%,較上年第四季成長2.4%為優;公共投資減少18.6%(上年第四季-20.4%)。受外部需求復甦影響,馬國貨品與服務出口成長11.9%(上年第四季下跌2.1%),進口亦成長13%(上年第四季萎縮3.3%)。 以部門別而言,2021年第一季製造業為馬國經濟成長火車頭(6.6%)之產業(2020年第四季為3%),主要歸功於電子與電機產品(成長10.6%)、交通設備(成長8.1%)及石油、橡膠與塑膠產品(成長7.3%)因高外部需求強勁成長所致;農業成長0.4%(2020年第四季為負成長1%),主因林木業回升11.5%帶動;服務業下跌2.3%,較上年第四季(-4.8%)稍有改善,主因行動管制令限制流動性,惟金融與保險(成長11.3%)及及資通訊(成長6.3%)等領域表現優越;礦業因天然氣(成長0.3%)成長,致縮小上年第四季(下跌10.6%)跌幅至5%;營造業本年第一季繼續萎縮10.4%(上年第四季為-13.9%),因部分營造業活動因外勞短缺以及部分建築工地因新冠病毒傳染而被勒令停工。 馬國2021年第一季國際收支的經常帳盈餘為123億馬幣(約合29.92億美元),較2020年第四季190億馬幣遜色,主因貨物淨出口增加以及收入赤字減少所致。截至2021年4月30日為止,馬國外匯存底為1,108億美元,可供該國支付8.7個月之進口所需或償付約1.3倍之短期外債。 隸屬馬國中華總商會社會經濟中心認為,馬國本年第一季取得較預期佳的經濟復甦,惟新冠疫情再次曝發,第二季雖在低基數(-17.2%)比較之下可望在製造業和出口銷售強力回升,然全年是否可達成6%至7.5%成長目標,此後的疫情控制至為關鍵。即便到了年底,飽受疫情衝擊的服務業仍難以脫離萎縮,因即便疫情受控,酒店、旅遊、零售還在顛簸不平的復甦之路,消費者信心的恢復及精明消費態度,關口與邊界需時開放,才能激活旅遊業等因素使然。此外,營造業因需根據更嚴格標準作業程序,看來復甦也不樂觀。該中心仍維持馬國本年4%至6%的經濟成長預測值。 馬國經濟學者估計,馬國政府重新在全國實施行動管制令,將造成馬國經濟每日損失約3億馬幣(約7,299萬美元),倘該管制延長一個月,將導致國內生產毛額(GDP)被削減0.3%。若與去年行動管制令 1.0全面經濟封鎖相較,平均每日損失約20億馬幣(約4.87億美元)為低。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新加坡國會本(2021)年5月11日三讀通過「陸路交通管理局(修正)法案」,陸路交通管理局(LTA,簡稱:路交局)將正式接管電動車充電系統的監管工作,日後除了確保充電設備供應充足和安全使用,也會探討制定充電設備註冊框架,並規定新建築和停車場在安裝充電設備時須遵守的標準。路交局也將與能源市場管理局(簡稱:能源局)合作,為電動車基礎設施發展,制定政策和框架。 新加坡交通部高級政務次長馬炎慶指出,路交局將著重推動和管制電動車的安全使用,負責充電基礎設施在公共場所的建立與維護工作以及檢討充電設備須採納的技術標準。依據新加坡現有法規,所有充電設備必須符合國際認證的TR25安全標準,路交局已成立委員會檢討此標準,確保電動車充電設備的安全使用。新加坡計畫於2030年將全國的充電點增至6萬個,其中4萬個將設在公共停車場,其餘2萬個設於私人設施內。 能源局和陸交局也正共同探討新加坡電動車充電所需的長期電力基礎設施,初步研究顯示,可能須在不同階段為用戶變電站、配電網以及發電設備等升級,計畫在未來20年逐步展開。 馬炎慶部長強調,無論是電動車或是充電點,安全是首要考量,星國政府會確保所有利益相關者遵守嚴謹的安全標準,包括禁止用戶非法改裝電動車,國家環境局也會從本年7月起落實「製造商延伸責任」制度,由指定業者收集廢棄電動車電池,再交由電子垃圾回收商處理。
A: 新加坡國會本(2021)年5月11日通過「公路交通(修正)法案」,包括將無人車的監管沙盒期限延長5年至2027年8月,以協助相關業者擁有更多時間和機會,在新加坡發展及測試無人車科技。前述無人駕駛車監管沙盒係於2017年推出,原定2022年到期。 新加坡永續發展與環境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镟表示,巴士和汽車的無人駕駛科技對塑造陸路交通的未來扮演重要角色。新加坡須持續建立良好的實驗環境,以更完善瞭解和發展此新興科技。監管沙盒將支持大型無人巴士和接駁巴士的試驗計畫,相關計畫將在榜鵝、登加和裕廊新創區展開,將有助於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LTA)更加瞭解大規模推出無人車的要求,包括是否須提升基礎設施等。LTA 於2019年亦已宣佈,未來幾年將把無人車的測試範圍擴大至整個西部地區,可供試驗的路段將增加4倍至超過1,000公里。 許連镟部長強調,公共安全是測試無人車的首要考量。所有無人車在參加公路試驗計畫前,須先通過「無人駕駛車測試與研究卓越中心」的系列測試,並須配備合格的安全駕駛員,以在必要時立即手動操作車輛。無人車研發者和車主亦得為無人車試驗計畫購買廠商責任保險;無人車也須備有數據記錄盒,以協助調查事故發生的過程。
A:彭博社本(11)日報導,英國脫歐後,歐盟禁止境內公司使用英國衍生性金融商品的交易平台,英國倫敦本年3月流失近3.3兆美元衍生性金融業務,許多公司進入美國市場交易,華爾街獲利頗豐。 本年3月英國承做的歐元SWAP交易僅占全球交易的10%,相較脫歐前40%明顯下降,且自英國脫歐以來,倫敦金融業因為成本上升,名目損失已近數兆美元,許多衍生性金融交易巨頭,已於歐盟設立新部門,或使用華爾街現有平台進行交易。 目前倫敦仍為歐洲最大的資本市場中樞,然研究指出倘歐盟決定進一步限制金融跨境交易,倫敦的金融公司可能被迫做出更多調整,摩根大通表示該銀行預計本年將有2,000億美元資產轉移到歐盟,最終可能所有提供歐盟客戶的銀行業務均將由倫敦遷出。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1-05-11/new-york-wins-from-brexit-s-3-3-trillion-hit-to-u-k-swap-trade?sref=1zdda0Kg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5月8日上午,投資暨對外經濟關係部(MIFER)副部長Than Aung Kyaw及仰光省管理委員會的成員(3)Aung Than Oo在部會官員的陪同下,會見了會見了仰光省Shwe Pyi Thar及Hlaing Thar Yar鎮被燒毀的工廠的負責人。會中副部長討論了關於機器設備的進口重新啟動商業經營、火災保險範圍、員工社會保障福利、便捷外國投資者,以及專家的入境簽證等,並提到政府將根據現行法律法規援助企業損失,及投資便捷化事宜。投資者及代表討論了當前問題、勞工問題、財務問題戶稅收優惠,副部長協調相關部會解決問題。 當日下午在投資暨公司管理局(DICA)辦公室,副部長與仰光省管理委員會的成員會晤緬甸港務局官員(MPA)與緬甸商業海洋開發協會(MMMDA)負責人,討論海外航運及貨櫃運輸事宜。T部長強調了政府努力減少因貨櫃租金上漲而造成的高貿易成本,並提到在旺季依據出口商的要求採取必要措施。仰光省國家國家委員會成員、MPA官員及MMMDA代表提出了降低貿易及物流成本的建議。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咖啡協會表示,在罌粟替代項目下,撣邦Hopong市生產的50多噸咖啡計畫本月運往法國。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需求疲軟,去年緬甸咖啡出口下降了一半。通常,緬甸向外部市場出口月500-600噸咖啡。緬甸咖啡協會的一名官員表示,去年進口量驟降至300噸。由於封鎖及實際距離導致消費量減少,新冠肺炎疫情損害了咖啡行業。 緬甸咖啡協會主席Myo Aye主席表示,緬甸主要生產阿拉比卡(Arabica)咖啡。特種咖啡的價格高達每噸4,500至10,000美元。緬甸特色咖啡豆因其高品質及有機生產而受到高度需求。農業局的一位官員稱,緬甸咖啡已經贏得了良好的聲譽,並滲透到香港、新加坡等亞洲市場,以及歐美,在全球市場亟具潛力。在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與WinRock國際非政府組織的貢獻下,緬甸的咖啡在美國市場已占一席之地,並正在努力打入日本、韓國及加拿大的市場。 鑒於新冠肺炎疫情的負面影響,目前咖啡出口量極低。咖啡業為因應COVID-19,需要創新的貿易報價及數位市場,以適應新的常態,並以客戶為導向。此外,咖啡農需要提高質量以進入競爭市場。因此,需要政府提供貸款來幫助相關業者在危機中存活。 緬甸有4萬英畝高海拔(高原地)咖啡種植園及約1萬英畝低海拔咖啡種植園,總計5萬英畝。撣邦是主要的咖啡豆生產地區。12月至2月之間收穫咖啡豆。緬甸每年出口大約400噸咖啡。2019年,計向國外市場運送約500噸咖啡。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5月10日上午,商務部與緬甸食用油經銷商協會會長及有關官員在奈比都舉行了食用油進口及分配協調會議。聯邦商務部長Pwint San詳細介紹「食用油進口、儲存及分銷監督委員會」的成立、在市場上以更公平的價格控制銷售、為公眾提供安全及健康的食用油的研討會、研討會成果的實施情況,以及進一步加工與改善進口食用油的質量等議題。 該協會主席及其官員解釋,全球糧食價格已經上漲。自去年以來,棕櫚油的價格已經上漲了一倍多。馬來西亞及印尼的股市正在下跌。主要的棕櫚油生產商及棕櫚油加工廠尚未完全投入運營。由於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歐洲國家及印度對糧食的需求有所增加。世界棕櫚油的價格正在上漲。他們申明,協會將與監督委員會合作,繼續舉辦關於正確使用食用油,及控制市場公平的銷售價格的研討會,未來的計畫是更好的包裝及系統生產,進口及分銷。
A:Mizzima電子報報導,在緬甸的10家外國商會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緬甸經濟在新冠肺炎封鎖後遭遇嚴重下滑,但2月1日的軍事政變使情況變得更糟。商會詢問了372家公司關於新冠肺炎大流行及政變的影響。這些公司中有182家來自日本、115家來自西方國家,此外還有54家當地公司及17家來自緬甸的東南亞鄰國。 最令人擔憂的是,約13%的受訪公司在政變後停止了所有活動。大約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自2月份的軍事政變以來,他們在緬甸的活動減少了75%以上,21%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活動減少了50%到75%。只有5%的受訪者表示,金融危機對他們的商業活動沒有影響。 危機及示威嚴重影響了商業活動。該報告顯示,許多公司對經濟形勢將如何發展猶豫不決,希望到2021年底情況會有所改善。
A:資料來源:Krungsri銀行「泰國2021-2023產業展望報告」 編譯:駐泰經濟組 2020年概況 2020年前9個月,由於第3季充沛的雨水有助於擴大種植規模,因此用於肥料密集型(fertilizer-intensive)商業作物(例如油棕櫚、橡膠及淡季水稻)的肥料需求保持穩定。預計2020年全年需求量達500-520萬公噸,接近2019年的水準。 在進口方面,2020年前9個月,進口單質肥料(straight fertilizers,按重量計占肥料進口總量的65.5%)及混合肥料(占進口總量的34.5%)同比成長3.0%至430萬公噸,總值達380億泰銖(同比減少10.5%)。進口量上升的原因為第3季降雨增加,促使更廣泛的耕種,導致需要使用更多的肥料(當季同比增加37.4%)。許多農產品的價格上漲也刺激需求增加。因此,繼2019年下降3.2%之後,預計2020年化肥進口量將成長2.0-3.0%,達530萬公噸。 肥料的零售價格在2020年前9個月也有所下跌。隨著COVID-19疫情對世界市場價格的影響,尿素(用於稻米及大多數其他農作物)的價格同比下滑5.1%。因此,製造商及分銷商的收入在2020年將減少。 2021-2023年展望 預計對肥料的需求將以每年2.0-3.0%的速度成長,達520-540萬公噸。農產品價格上漲及預期耕地面積擴大將推升需求:(i)需要大量施用化肥的農作物,包括稻米、用於動物飼料的玉米及木薯,合計占化肥總需求的60% ;(ii)每單位施用量高的農作物,包括油棕櫚與橡膠。 化肥業者將嘗試建立更多的收入來源,並通過擴大行銷及分銷管道以提高業績,其中包括銷售高附加價值的產品(例如提供客製化的肥料組合),以及增加對鄰國的出口。但亦存在若干挑戰,包括對有機農業的需求不斷提高及生物肥料的使用,均可能在未來減少對化肥的需求。
A:
A:詳附件
A:
A:
A:根據美媒本(2021)年5月10日報導,為迎接夏令營及下一學年的開學,美國FDA授權擴大12至15歲的青少年可施打輝瑞疫苗,有望加速接種速度緩解疫情,減輕人們的擔憂,儘早避免變異病毒的傳染,尋求群體免疫,目標為回歸正常生活並結束疫情。 根據CDC公布的數據指出,已超過1.14億美國人已完成完全接種疫苗,為達到社區免疫及使疫情完全結束,衛生專家們表示青少年及兒童需接種疫苗,且近25%的美國人口為18歲以下, FDA表示最快將於5月13日開始施打,部份青少年將於參加夏令營前完成完全接種,並在下一學年開學前完成接種得到保護力,CDC發言人表示CDC訂於5月12日將開會審查數據資料,並決定是否建議青少年施打,聯邦政府亦正與各州州政府、連鎖藥局、小兒科醫生及其他團體確認接種疫苗的相關配套措施。 這項授權可支持中學及高中恢復一週五天的全天校園生活,根據調查顯示,部分家長期望孩童能盡快接種,而亦有部分家長猶豫是否該接種,為鼓勵許多家庭讓孩童接種疫苗,一些公立學校系統正規劃在學校及其他地方提供疫苗接種站。然而新冠疫苗並非如麻疹及腮腺炎,無法立即要求學生為實體課程學習而接種,且新冠疫苗為緊急授權而非完全批准,白宮亦表示聯邦政府不會要求學校及地方強制學生接種疫苗。 加拿大衛生監管機構已於上一週提供12歲以上的青少年施打,輝瑞亦要求歐盟監管機構核准提供12歲以上的青少年接種兩劑疫苗,美國將有望於2021年底針對12歲以下孩童提供疫苗接種,若近期研究數據顯示有效,輝瑞更將於9月份要求FDA核准提供2至11歲孩童接種疫苗。 另一家疫苗製造商Novavax因原物料短缺減緩疫苗生產速度,導致延後至今年9月底尋求各國監管機構的核准,影響在開發中國家疫苗接種的預期速度,該公司和合作夥伴表示將提供約11億劑疫苗供中低收入國家。先前因出現其他已通過授權的疫苗,Novavax難以展開大型研究,且延後在美國及墨西哥針對3萬人的疫苗後期臨床測試研究,目前正檢視疫苗生產過程是否一致,並與生產合作夥伴合作以向監管機構證明生產符合標準,並針對南非變種病毒開發增強劑。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wsj.com/articles/fda-authorizes-pfizer-biontech-covid-19-vaccine-for-12-to-15-year-olds-11620681785 https://www.wsj.com/articles/novavax-covid-19-vaccine-development-manufacturing-faces-delay-company-says-11620688615
A:據法媒Le Figaro日前報導,部分法國零售業業者提出自本(110)年5月19日重啟營運後,政府可進一步開放渠等於週日營業,直至夏季折扣活動(6月23日至7月20日)結束,以彌補自4月3日起長達6週之封城期間暫停營業之虧損。 法國專業商貿促進聯盟(Procos)主席Emmanuel Le Roch表示,開放週日營業將使商業活動儘速恢復活力,並減少排隊人潮,平衡來店消費人數。該組織旗下共有300個品牌零售商,6,000個銷售店鋪及75萬個就業機會,甚具代表性。 財經部部長Bruno Le Maire於本(10)日接受媒體franceinfo專訪,對此表示贊同,並理解許多服飾業及鞋業均於封城期間累積大量庫存,盼加強銷售力度。該部將與勞動部研商開放週日營業之可行性。 謹查,去(109)年12月法國第2次封城期間,勞動部曾同意授權各地方政府開放商店於週日營業;而往常係僅有國際觀光區及特定行業(手工藝或園藝)可於週日營業。另據悉,財經部近期將召集會議,討論本年夏季折扣活動是否如期舉辦,或比照前次冬季折扣活動延後2週舉行。
A:法國財經雜誌國貿觀測(Le MOCI)引述該國海關本(5)月7日發布之外貿統計資料,該國今(2021)年第一季出口持續改善,但仍不及新冠肺炎爆發前水準。 根據該項統計,法國第一季商品出口持續成長,出口金額較上一 季增加1.8%,但比起去(2020)年第4季7.4%之成長率明顯趨緩,進口部分則相對加快成長:本年第一季成長3.7%,前一季則僅成長0.7%。儘管自去年中起外貿漸有起色,但出口與進口均未回復至疫情前水準,僅分別為2019年季平均之93 % 與 94 %。 第一季貿易逆差惡化為154億歐元,較去年第4季擴大27億歐元。若以個別產品觀察,逆差擴大主要來自能源部門因素,今年初貿易逆差顯著增加23億歐元,報告分析由於石油價格上漲,使進口能源成本大幅提高32.5%,相較之下,能源出口僅溫和成長17.8%。 製造品貿易逆差較上一季增加16億歐元,其中運輸設備部分,即使船舶出口成長,但因航太與汽車銷售萎縮,逆差仍增加8億歐元;農產食品貿易逆差則較上一季微幅增加1億歐元。此外,由於消費性電子產品、資訊產品及電信設備進口增加,機械電子資訊設備逆差較上一季增加7億歐元 根據海關統計顯示,法國3月份出口持穩,達396億歐元,與2月相同。進口金額則為451億歐元,較2月的448億歐元增加6.7%。能源進口與逆差均漸趨穩定。消費財和資本財貿易三月均呈進口增加而出口持穩之情勢;中間財貿易則進出口趨勢相仿,逆差維持在18億歐元。 法國過去12個月貿易逆差累計金額為684億歐元,超過去年同期水準。
A:油價上漲、汽車價格提高,消費性商品製造商調整許多民生用品的價格,準備因應上個世代消失、如脫韁野馬般的「惡性通貨膨脹」(runaway inflation,指三位數以上的通膨)再次降臨。 美聯社分析,惡性通膨常發生在大多數商品或服務不只漲價而是飛漲的時候,物價飆升,影響國民收入、儲蓄及購買力。 聯邦政府12日公布的報告顯示,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月增0.8%,這是過去十年多以來最大單月增幅。市場擔憂通膨率長期上升,美股指數期貨紛紛下挫,任何通膨擴大的跡象都會衝擊市場並危及經濟復甦。 通膨過去常會帶動薪資提升,因為員工也會要求調薪以符合物價,但現實情況往往不如預期,調薪幅度也難以彌足上漲的物價,甚至形成惡性循環,造成通膨進一步擴大而薪水卻不見起色。 亞馬遜(Amazon)等部分企業近期已調整薪資,表示無計畫再調整。 19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初期,美國歷經慢性高通膨,消費者物價隔年上漲近兩位數,近年則在聯準會的介入之下維持通膨低於2%的年度目標。 少數經濟學者認為,美國正處於難以控制的高通膨邊緣,企業、消費者及投資人的疑慮與不安也漸增。 美聯社分析,物價未來幾個月可能再漲的原因之一是去年3、4月物價下跌,當時新冠肺炎疫情重創經濟,在那之後物價回升,也讓年度同期成長看似偏高,今年3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期增加2.6%,而今年2月僅1.7%。 分析師預測,消費者物價指數4月會再漲,年度同期成長可能達到3.6%,若此預測準確,將是近十年來最大增幅。 另一大原因則是廣泛的原物料短缺,造成供應瓶頸,不只建商缺乏木材蓋新屋,製造商也缺銅造物,汽車業者沒有足夠的半導體晶片,餐廳也無法供應雞翅等;這與疫後經濟快速復甦息息相關,各產業難以跟上腳步。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亞馬遜表示,由於騙子在疫情期間試圖利用消費者對網購需求增加,導致該網站上銷售仿冒品的數量上升。該公司在週一(10日)表示,自去年以來,就屏蔽了允許在其網站出售之前超過百億件疑似仿冒的商品。 亞馬遜一直受到來自消費者、不同品牌和立法者的壓力,要求打擊其網站上的仿冒品。這些數字是在亞馬遜自2019年宣佈新工具和技術以來的首份反假冒報告中發佈的,去年被屏蔽的仿冒品數量比前年增加了67%。 多年來,亞馬遜一直在與仿冒品作鬥爭。自2019年以來,該公司在提交給政府的文件中警告投資者,銷售假冒商品對公司及其形象構成了風險。如果品牌知道亞馬遜網站上有其假冒商品,他們可能不想在該網站上出售,同時仿冒品可能會導致消費者失去對亞馬遜的信任。 仿冒者試圖通過亞馬遜的第三方市場獲得他們的商品,賣家可以在亞馬遜網站上直接出售。該公司去年在銷售前就銷毀了200萬件送到其倉庫的仿冒品。該公司還表示,在該網站購買的所有商品中,只有不到0.01%的商品收到了消費者的假冒投訴。 亞馬遜表示,機器學習技術幫助該公司可以在仿冒者能夠出售任何商品之前就阻止他們。機器學習技術可以自動掃描商品列表,刪除可疑的仿冒品。該公司還為各品牌提供了一種從網站上清除仿冒品的方式,而不是等到向亞馬遜報告有仿冒品出現後才採取行動。與此同時,立法者正在尋找減少網上仿冒品的方法。路易斯安那州的共和黨參議員Bill Cassidy和伊利諾斯州的民主黨參議員 Dick Durbin 今年重新提出了《通知消費者法案》。它將要求第三方賣家經過驗證,並向消費者披露他們的姓名和地址。這項法案是去年提出的,但沒有投票表決。 亞馬遜和 eBay、Etsy 等小型在線商店反對該法案,理由包括擔心該法案會阻礙人們創業和在網上銷售。但代表家得寶(Home Depot)和勞氏(Lowe ‘s)等大型實體零售商的團體則表示支持,他們認為這是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因為實體零售商已確保他們的貨架上沒有仿冒品。 亞馬遜表示,該公司去年在打假工作上花費了超過7億元,有1萬人在從事該工作。該公司還與多家品牌提起了聯合訴訟,包括今年早些時候與菲拉格慕(Salvatore Ferragamo)提起的一起訴訟,指控在網站上銷售該高端品牌腰帶仿製品的造假者。 http://seattlechinesepost.com/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5.11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RZECZPOSPOLITA, 13.05.2021 自5月10日以來,歐盟各個國家一直在進行green certificate之IT系統測試,該系統將使接種疫苗的歐盟公民能夠自由(跨境)旅行。測試預計將持續兩週。波蘭已向歐盟發出準備加入的聲明。歐盟執委會委託之專業單位將檢查波蘭的解決方案是否與其他國家/地區頒發的證書相容,以及是否能相互驗證。波蘭衛生部門表示,前述測試將於5月20日開始。綠色數位證書-歐盟稱之為COVID passport-應該可以讓人可在暑假時自由地在歐盟國家旅行,甚至去其他國家。新的解決方案將涉及三種證書的簽發和驗證:過去疾病(曾感染但已康復)的證明,陰性測試結果和疫苗接種。許多重要細節仍然未知,例如那些已經康復但尚未接種疫苗的人是否將被允許旅行,以及哪些疫苗將是合格的等。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5.11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 波蘭財政部長Tadeusz Kościński在Impact’21大會上發表談話表示,政府不打算在未來幾年內減少公共支出。2022年和2023年的預算將是促進增長的預算。公共資金將刺激公共消費和投資,進而鼓勵私人投資,以振興經濟。政府未來兩年的計劃是刺激經濟並緩慢減少赤字,赤字應在2024年降至2.5%(註:依據歐盟執委會估計,波蘭財政赤字占GDP比重在2021年將達4.3%)。K部長沒有解釋政府將如何提供資金之細節。根據他先前的聲明,波蘭不會加稅。K部長在提到通貨膨脹時暗示,應在兩年內降至2.5%(註:歐盟執委會估計,波蘭通膨率在2021年將達3.5%)。K部長坦承目前的通膨率過高,但他將其歸因於外部因素。K部長表示,波蘭的財政狀況良好,稅收很高。第一季度的數據表明,儘管近期的防疫封鎖措施,但出口及工業產出持續增長,顯示波蘭經濟仍表現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