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出處:NL Times  , 2021/05/10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為達新冠疫苗接種目標,荷蘭衛生所正積極額外招募數千名醫療專業人員加入   荷蘭時報NL Times報導,荷蘭衛生所(GGD)正積極額外招募至少六千名醫療專業人員,以達成預定的六月新冠疫苗接種計畫目標,其中,數千名醫護人員負責接種,另外數千人則負責監管過程。 GGD宣佈,總計將招募13,000名全職新員工來協助新冠疫苗接種,目前已招到七千名。   GGD希望能及時招聘到所需的專業人員,雖然下週即將開始進行線上招聘活動,但時間仍很急迫。   荷蘭衛生部長Hugo de Jonge希望截至6月底,荷蘭每週新冠疫苗接種力能提高到250萬劑。   此外,荷蘭60家醫院亦於5月6日宣佈,將於5月底前加入全國疫苗接種的行列,主要為年輕且身體健康者接種。   荷蘭衛生部發言人表示,儘管如此,疫苗接種計畫仍以GGD為主力,預計醫院每週將可施打50萬劑,但前提是必須有足夠的疫苗供應量。   自4月底以來,輝瑞/ BioNTech已將對荷蘭每週疫苗的供應量從14.4萬劑增至23萬劑,最終目標則為每週一百萬劑。    

A:出處:NL Times , 2021/05/07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新冠疫苗接種破六百萬劑   荷蘭時報NL Times報導,5月6日荷蘭新冠疫苗接種已破600萬劑(謹註:荷蘭約有1,720萬人),目前平均每天約有10.2萬人接種新冠疫苗,接種速度有改善的跡象。   荷蘭國家公共衛生暨環境研究所RIVM表示,截至5月6日的過去7天平均新冠肺炎單日確診案例略降為7,213。自國王日(4月27日)以來的7天,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的比率增加12%,持續兩個月以來增加趨勢,超過兩個月前的7.7%。   在住院人數方面,荷蘭新冠肺炎患者住院總人數比一週前減少6%,住院治療人數為2,551人,略高於5月5日,若持續一週以來略降趨勢,下週住院人數將約為2400人。   根據患者協調辦公室LCPS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6日,重症加護病房(ICU)共有807名新冠肺炎患者,較前1日減少23人(3%),而 ICU的新冠肺炎病患已連續二十天超過800人,另有1,744新冠患者在普通病房接受治療,較前1日增加29人。   截至目前,新冠肺炎檢測結果呈陽性者共1,538,589例。  

A: 西班牙「ABC日報」本(2021)年5月7日以「西班牙勞工部規劃展延無薪假補助措施(ERTE)至2021年9月30日」為題報導略以: 西班牙勞工暨社會經濟部(Ministerio de Trabajo y Economía Social)與西國各工會及企業協會代表於本(2021)年5月6日舉行會議,初步同意將展延原於本年5月31日到期之無薪假補助措施(ERTE)至本年9月30日,並將於近期舉辦之會議討論進一步細節。 目前西國仍領取ERTE補助之勞工計63萬6,800人。西國勞工暨社會經濟部表示,政府規劃ERTE展延4個月期限,即至本年9月30日。西班牙勞動者工會聯盟(Confederación Sindical de Comisiones Obreras,CCOO)於會議中表示,ERTE為維持經濟活動及勞工就業之重要工具,爰同意依據目前ERTE之條件,展延至9月30日。此外,CCOO另亦建議ERTE應將疫情及經濟發展納入應變措施,惟此節於會議中尚未獲得具體結果或提案。 西國業已3度展延ERTE,本次將為第4次。西國政府於第3次ERTE展延時,已將未來展延ERTE之作業程序簡化,僅需政府同意,毋需再度授權。本次ERTE展延循例包括3類受疫情影響之企業:(1)受疫情影響嚴重之主要產業及其供應商;(2)受疫情影響導致暫停營運之企業(ERTE de impedimento de la actividad);(3)受疫情影響導致營業活動受限之企業(ERTE de limitación)等。

A: 西班牙Cinco Dias日報本(2021)年5月7日以「斯泰蘭蒂斯(Stellantis)汽車警告,晶片慌恐延至2022年」為題報導略以: 由寶獅雪鐵龍集團(Peugeot)及飛雅特克萊斯勒(Fiat Chrysler Automobiles, FCA)集團合併之斯泰蘭蒂斯(Stellantis)汽車集團警告,車用晶片短缺問題恐延燒至2022年。該公司財務長Richard Palmer於2021年第1季業務報告中說明,該公司原盼晶片短缺問題可於2021年下半年解除,顯然期待落空,晶片慌恐將延至2022年。 受上述問題影響,迄2021年3月Stellantis集團全球汽車產量較2020年減產11%。P財務長指出,該公司全球44個車廠中,有8個工廠受晶片短缺問題影響,但不影響公司經營綜效。該公司認為中程毋需關廠或減產,將有50億歐元之營運綜效,並估計第1季營業額為370億歐元,與2020年1月併購完成時類似,與2020年第1季營業額324億歐元相較,成長14%。該公司另指出,前述營業額成長之主因係公司產品定價策略得宜及市場情況改善,爰銷售增加。 依據Stellantis估計,2021年第1季汽車牌照登記量為156萬輛,較2020年同期成長11%。展望2021年營業,該公司認為倘毋須經歷防疫嚴格封城措施,則其利潤將介於5.5%至7.5%之間。該跨國公司於寶獅雪鐵龍集團(Peugeot)及飛雅特克萊斯勒(Fiat Chrysler Automobiles, FCA)集團合併後,自2021年1月16日起將總部設於荷蘭,為全球第4大汽車集團,全年銷售870萬輛汽車。儘管受限於全球車用晶片短缺,旗下通用汽車營業表現仍佳,2021年第1季淨營業額為30億美元(約25億歐元),2020年全年淨營業額則為325億美元(約270.75億歐元)。

A: 西班牙ABC日報本(5)月10日以「西班牙政府有意提高稅收,以增加800億歐元收入」為題報導略以: 西班牙政府為減緩因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造成之財政赤字及公債大增問題,於日前送交歐盟更新財政報告中,提出復甦計畫(Plan de Recuperación),承諾將增加或提高稅收,目標為增加財政收入約800億歐元,使西班牙財政收入自原占GDP之39.2%,提高至接近歐元區平均之46.5%水準。西國政府規劃增加、提高及調整之稅捐項目包括:1.自2024年起徵收高速公路及一般道路通行費;2.調高社保費之最高基數;3.提高柴油稅;4.提高汽車行車稅及牌照稅(Circulación y matriculación);5.課徵數位服務稅、金融交易稅及提高企業稅;6.調高綠色環保稅;7.統一資產稅(Impuesto de Patrimonio);8.規劃調高航空旅遊稅,並保留加徵機票稅之可能性及9.研究取消稅制優惠措施等。 西國政府承諾歐盟,將於2024年起徵收公路通行費,並調高調高社保費之最高基數為超過4萬9,000歐元,初步認為前述2項措施或將影響中下勞工階層。 提高柴油稅:西國政府業將提高柴油稅納入2021年國家預算中,將於2022年第4季檢視該增稅成果,預估每年將可增加收入26億歐元。 行車及牌照稅:西國政府於2019年徵收之汽車行車稅收入為17億7100萬歐元,牌照稅則為6億1600萬歐元。自2021年起,將增加汽車行車稅及牌照稅,並預計於2022年第1季檢視該項稅項。 徵收數位服務稅、金融交易稅及企業稅:2021年6月西國政府將開始課徵數位服務稅(又稱谷歌稅,Tasa Google)及金融交易稅(又稱托賓稅,Tasa Tobin),谷歌稅預計將可增加9億6,800萬歐元收入,托賓稅則可增加8億5,000萬歐元。另提高企業稅方面,西國政府刻正研議將最低稅率提高至15%,倘該項提議未獲通過,則政府每年將減少2億5,000萬歐元收入。 調高綠色環保稅:西國政府已將課徵塑膠包裝材料及其廢棄物等綠色稅收入納於2021年預算,預計將於2021年第2季完成立法程序,於第3季生效施行,並於2022年第2季通過氟化溫室氣體稅改革(la reforma de Impuesto sobre Gases Fluorados de Efecto Invernadero)。初步估計塑膠材料包裝稅可增加4億9,100萬歐元收入,廢棄物稅則可增加8億6,100萬歐元收入。 在統一資產稅方面,西國政府將透過協調各地區資產稅,以確保調和最低課稅水準,避免自治區間稅賦競爭。其中馬德里自治區並未課徵資產稅,初步預計倘馬德里徵收資產稅,則將可增加9億500萬歐元稅收。 在取消優惠稅方面,西國政府將於2021年至2023年檢討15種稅項,每年約取消5項補助,包括增值稅、個人所得稅及企業稅等。依據西班牙預算監督獨立機構(AIREF)之估計,稅制優惠措施使西國政府每年減少約600億歐元收入。

A: 西班牙Cinco Dias日報本(2021)年5月7日以「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問卷報告指出,西班牙之78%家族企業認為西國經濟將延至2022年復甦」為題報導略以: 全球脫離經濟危機之情形不若疫苗接種過程般迅速。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於2020年10月至12月針對全球87個國家2801家家族企業進行問卷調查,其中包含80家為西班牙業者。調查結果顯示,經理人對經濟恢復常態持中等樂觀之態度,惟西班牙公司之頃向則並未如此樂觀。 問卷詢問各受訪業者對2021年及2022年經濟成長預估之看法。在2021年部分,64%之受訪者認為經濟將會成長、51%之受訪者認為經濟將穩定成長,13%之受訪者認為將迅速成長。而在2022年部分,65%之受訪者認為經濟將穩定成長,21%之受訪者認為經濟將迅速成長。惟西班牙受訪業者並未如此樂觀,48%之受訪者認為2021年經濟將趨於成長,78%之受訪者則認為至2022年,經濟將會明顯成長。 另有關公司治理方面,結果顯示疫情影響有限,裁員或刪減股利之可能性極低,僅34%之受訪者將刪減股東股利,31%之受訪者將調降員工薪資。在每5家受訪業者中,1家認為在營收耗盡之前需求額外資產挹注,因此提出股票增資或現有股東增資。 另於問卷提出時, 64%之西班牙受訪者認為2020年銷售結果將下跌,46%之全球受訪者認為2020年銷售結果將會下跌。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安莎通訊社(Agenzia ANSA)本(110)年5月8日報導,義大利國家控股石油企業埃尼(ENI)集團計劃投資10億歐元,重新利用位在亞得里亞海域的廢棄油田,建置可用以處理因義國工業生產所產生二氧化碳之設施,改建為可儲存5億噸二氧化碳之儲存槽,以防止其進入大氣層而致加劇全球暖化。 據報載,Eni並非首度實踐此類新生改造計畫,前已於利物浦沿海地區之離岸廢棄油田設置「碳捕獲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簡稱CCS)技術裝置,捕集舉凡由鋼鐵廠、水泥廠、煉油廠、化肥,及造紙廠等當地工業所排放之二氧化碳,透過管線輸送至海上平台後再注入地底封存。 Eni預計將運用同樣技術,進行位在義北東北部之Ravenna沿海附近的離岸廢棄油田改造計畫,除將為當地帶來就業機會外,亦協助補集波河平原地區的工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廢氣,透過管線輸送至廢棄油田上的2、3 個平台,壓縮使其成為液體後,注入3-4,000公尺深之海底。 由於歐洲實行歐盟排放交易系統,針對碳排放量徵稅,凡涉及生產性質的企業必將負擔越來越高昂的二氧化碳排放成本,而該地區的工業活動每年約排放4,000萬噸的二氧化碳,約占義大利排放總量之70-80%,而Eni的此項計畫將協助該等企業更具備碳排優勢。 Eni進一步表示,油田下的地層原就存在甲烷氣體數百萬年之久,受到無法滲透的地質屬性保護,在開採階段的60年間,亦從未出現引發地震的問題,此外,二氧化碳的性質係只會引發溫室效應,而非致命危險毒氣的惰性氣體,因此並不存在氣體洩漏之風險。惟此項計畫仍受到環保團體的強烈反對,認為這不過係繼續使用化石燃料的另一種方式,且氣體洩漏會帶來更多危險,預定於本年5月12日將針對此事舉行示威抗議。

A:依據德國媒體Handelsblatt報導,德國福斯汽車宣布加入Catena-X汽車雲端網絡,福斯汽車是繼BMW、戴姆勒之後另一加入此網絡之重量級汽車業者。該網絡於去年12月成立旨在促進跨公司及供應鏈業者數據之標準化交換,業者期盼透過此網絡改善其品質管理並優化物流。目前除了汽車製造商如福斯汽車及BMW等業者,汽車零組件供應商如Bosch及ZF Friedrichshaben亦已加入該網絡。   Catena-X汽車雲端網絡於去年12月成立時車廠BMW執行長Oliver Zipse表示該網絡主要目標之一是建立汽車產業標準,目前隨著福斯汽車的加入該網絡獲得極大之助力,福斯汽車為重量級車廠同時亦為相關供應商重要之客戶,預料該網絡在未來應該有機會成為汽車產業之標準。   此外Catena-X汽車雲端網絡的成立亦考量到地緣政治及產業競爭等因素,目前美國雲端服務業者在歐洲產業中位居主導地位,越來越多的公司使用Amazon、Microsoft和Google所提供之服務。舉例而言2019年車廠BMW與Microsoft建立合作夥伴關係,BMW在微軟的Azure雲端系統基礎上打造了一個開放式製造平台旨在優化BMW的整個生產結構如確保工廠中自主工作的機器人彼此之間更佳之協調性。   另一方面福斯汽車亦與美國科技業者Amazon合作,2019年起福斯汽車與Amazon合作推出福斯雲端系統目的是匯集公司旗下工廠及機器之所有數據使全球福斯汽車工廠更快且更有效率地生產工作。   在此背景之下未來Catena-X汽車雲端網絡是否能推展成功亦關乎政治,倘此網絡持續壯大將賦予歐洲公司更大的數位主權,例如在數據交換標準及不同雲端系統之間互通性等領域,因此邀集產業中知名企業的加入至關重要。  

A:依據媒體Reuters 報導,管理諮詢顧問公司AlixPartners研究指出德國在汽車生產的領先地位正在縮小,2015年至2020年期間德國汽車產量在歐盟所佔份額下降了6個百分點至22%。同期間第二大生產國西班牙汽車產量在歐盟所佔份額微升至14%,法國所佔份額則下跌約一個百分點至8%。   研究進一步指出此現象主因是由於歐洲東部及東南部國家的平均工資水準僅為德國的一半左右導致汽車相關供應商將生產線轉移至該等國家如波蘭及羅馬尼亞。此外塞爾維亞、馬其頓等位於歐洲東南部國家近期亦吸引相關零組件製造商前往設廠生產製造。管理諮詢顧問公司AlixPartners分析指出由於區域間工資水準差距仍大預估此搬遷趨勢仍將持續。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根據北歐銀行(Nordea)總體經濟學家的分析,瑞典克朗受到強勢美元及通貨膨脹指數出現20年來的新低,可能將進入貶值期。通貨膨脹的新低主要因素為近幾個月瑞典克郎穩定升值、直至2023年薪水處於低水平及瑞典財政刺激措施不及歐盟及美國。   北歐銀行也指出,瑞典央行通貨膨脹目標和緩慢薪資增長,都是瑞典克朗必須貶值的原因,才可協助瑞典央行在一定時間內達到通貨膨脹2%的目標。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報導,儘管丹麥目前感染率繼續保持低點,  政府經濟首席顧問Torben M. Andersen向政府提交疫情將如影響丹麥未來幾年的經濟報告,並於報告中提出了4種可能預設情景。   情景A:  一旦所有的成年人完成疫苗接種後,大型活動,聚會和夜生活的限制即將取消。假設所有丹麥人將有機會再次開始旅行,並且恢復至疫情前之正常外國商務旅客和一般旅遊。根據該報告,在這種情況下, 未來進出任何大型會議聚會時將會要求出示疫苗護照及有相關衛生條件要求,這將是成為可預期的新未來。   情景B: 假設消費者對旅行更加猶豫, 因為民眾對旅遊更加小心,也已經習慣許多會議和貿易展覽活動可在線上舉行, 因而將延緩經濟復甦至疫情前的水平。   情景C: 假若再出現變種新病毒, 需要重新研發及實施全民疫苗接種, 將再次實施部分區域性及階段性封鎖 ,相繼祭出旅遊出入境管制旅遊,將再次影響旅遊交通。   情景D:假設在丹麥境內及全球各地再次反復出現疫情大傳播的“新常態”之最糟狀況,將不排除可能再次出現新的封鎖限制。   報告指出: 在進入今年秋季之前, 可預見的情景為A或B,於冬季例如從11月到3月將成為情景C,從4月到次年夏天再次進入情景B,若疫苗免疫力將可賦予群體病毒免疫力維持至那時,也可依據上述預設情景預見2021/2022年的冬天情景。   “丹麥正在走向情景A的道路,因此,建議在限制期滿後,逐步淘汰針對公司和員工的各種補助計劃。我們不打算進行計算情景的概率,但是基於許多線索,可以想像我們在冬季將出現B或C情景。” A顧問說   因此,根據經濟專家小組的說法,除了重新開放和逐步取消補助計劃外,政府現在也起步考慮制定應對新的傳染浪潮應急計劃。   專家小組認為,即使在最糟狀況下,都必須習慣新一波的疫苗耐藥性突變和封鎖停產限制,我們仍然有理由相信公司已經從過去的一年中以各種方式吸取了教訓,將採取合適的預防措施,使他們有更好抵抗力並減少政府再次注入數10億丹麥克朗的補助需求。   “到目前為止,丹麥政府的財政狀況非常好,資金還不是主要問題,即使公共債務增加,但仍是歐盟國家中債務最低的。 ” A顧問說

A:依據瑞士資訊(swissinfo.ch)新聞報導,瑞士6月13日將舉行公投,其中2議題與環境污染、生物多樣性、食品安全和清潔飲用水相關,並可能造成瑞士農業和食品生產部門改革。   其中反混合農藥議題要求瑞士政府於未來十年內禁止私人及販售之農產品使用混合除草劑、殺蟲劑及殺真菌劑,並禁止此類藥劑進口。 另一項提案為淨化飲用水議題,停止對不採取可持續性環保生產方法的農民發放任何補貼,減少地下水水質受到污染威脅。   該兩項議題之支持者表示,瑞士集約型農業每年得到35億瑞郎補貼,因此應該對公眾健康及生物多樣性做出貢獻。反對者表示該作法將造成瑞士農牧業無法維持目前的生產水準及衛生規範,並大幅提高瑞士農牧業生產成本及價格,進一步導致瑞士相關產品依賴進口。   瑞士國會為回應該兩項公投提案已通過法律修正案,旨在2027年以前將除草劑用量減半,並進一步改善飲用水品質。     資料來源:瑞士資訊(swissinfo.ch)新聞報導 日期:2021年5月10日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n-tv.de) 文號:1104050017號   去(2020)年4月,德國的新冠危機達到首次高峰,並令汽車貿易陷入嚴重癱瘓。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德國汽車市場強勁增長,銷售額幾乎增加一倍,但離危機前的水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根據德國汽車聯邦監理局(Kraftfahrtbundesamt,簡稱KBA)資料,新掛牌登記的汽車數量增長90%,達到22萬9,650輛。今年前四個月中,汽車數量增長7.8%,達到88萬6,102輛。 今年4月份,除Tesla汽車外的所有品牌均呈增加,這家美國電動汽車製造商下跌63%。Opel則增長175%,Mercedes及Volkswagen也分別增長159%及108%。BMW的銷量增長近三分之二。其中以Volkswagen在新註冊汽車中的占比最大,達到18.8%。 儘管經濟景氣復甦強勁,但要達到危機前的水準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由於全球晶片短缺,汽車業面臨生產停工。貿易也受到影響,在新冠限制措施下,德國許多汽車經銷店無法正常營業。 與過去幾個月一樣,新掛牌登記中的電動汽車數量大幅增加。純電動汽車計有2萬3,816輛,在新車中的占比為10.4%,增幅超過400%。混合動力驅動的新車計有6萬4,094輛,較2020年4月增加286%。 二手車市場銷售也大幅高於去年同期的水準,增長62.0%。4月份銷售量為70萬3,987輛。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n-tv.de) 文號:1104050016號   由於包裹業務的蓬勃發展及世界貿易的增長,德國郵政(Deutsche Post)正急速發展。執行長Frank Appel表示,該集團今(2021)年1至3月獲利及銷售皆大幅增長,創下史上最佳的第一季,不僅提高2021年預測,也提出中期目標. 首席財務長Melanie Kreis也表示,電子商務的持續蓬勃發展正推動國內及國際包裹業務的發貨量。在全球貨運業務中,德國郵政也受益於世界貿易的復甦。該集團現預計2021年的除稅及利息前利潤(Ebit)將超過67億歐元,明顯超過此前承諾之56億歐元,並預計在2023年的Ebit將超過70億歐元,也超過此前預測的60億歐元。新冠疫情大流行已令電子商務的發展加速好幾年。 在新冠危機中持續的包裹蓬勃業務令德國郵政在今年年初創下歷史紀錄,共計交付4億8,900萬件包裹,相當於 2020年第四季的重要聖誕節業務量。該集團的的除稅及利息前利潤(Ebit)從1月至3月攀升至19億歐元,去年同期則為5億9,200萬歐元。此外,德國郵政的獲利增加三倍,達到約12億歐元(前一年為3億100萬歐元)。銷售額增長22%,達到近189億歐元。 但是,從包裹熱潮中受益的不只是德國郵政。競爭對手UPS今年第一季銷售額甚至增長27%,約達229億美元。這家美國集團的經營業績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58%,達28億美元。另一家美國競爭對手聯邦快遞(FedEx)也呈獲利成長。 新冠危封鎖對網路零售帶來決定性的推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網路上訂購商品,由物流公司運送,此一趨勢預期在大流行後仍將繼續,世界貿易目前也正在回升中。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n-tv.de) 文號:1104050012號   德國手工業面臨技術工人短缺,學徒或技師之空缺職位常無人可填補。這對公司帶來經濟影響,訂單丟失,許多學徒空缺也恐令此一問題在未來更加嚴重。 德國許多手工業在新冠危機期間難覓足夠的員工。根據萊茵郵報(Rheinische Post)引述德國IW經濟研究院的研究報導,德國目前短缺學徒5萬4,000人,技術工人短缺計約6萬5,000人。鑒此,客戶必須接受漫長等待,公司也會錯失訂單。 擁有工匠證書(Meisterbrief)的技師比學徒更難找到。無論是做為公司的接班人還是僱員,都迫切需要具有證照的技師。 德國手工藝中央協會(ZDH)理事長Hans Peter Wollseifer表示,市場對合格技師的需求非常大。根據研究,現有5,500個技師職位空缺,其中尤以建築業領域的短缺最為嚴重。2020年,在建築電氣領域每100個職位空缺中,只有24名符合資格的求職者。另在修繕、供暖及空調技術方面,工人的短缺問題亦同樣嚴重。 除肉品銷售專業工人特別短缺外,醫學、骨科復健技術及土木工程等領域的技師據研究也尤其稀缺。美髮、眼鏡及助聽等行業因新冠封鎖蒙受巨大銷售損失,對人力之需求已降至疫情大流行前之水準。反之,許多營建業則從危機中恢復得比較快,對勞動力的需求在2020年12月再次超過危機前的水準。 此外,手工業學徒培訓不易,空缺職位比例高於其他行業。W理事長抱怨,年輕人對手工業的多樣性及未來前景可能性知之甚少。許多手工業的職業選擇,與大學相較並不遜色。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n-tv.de) 文號:1104050009號   儘管新冠大流行對公司企業帶來挑戰要求,但衍生的工作流程變化也產生正面影響。德國VW汽車集團因此節省數百萬的差旅費用,但另一方面,核心品牌執行長Brandstätter也意識到,危機帶來的影響可能會在日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顯現出來。 德國最大的工業集團VW汽車核心品牌執行長Ralf Brandstätter表示,在新冠大流行之後,該集團在成本方面將具有許多優勢。目前工廠及辦公室在衛生措施方面的支出很高。但與此同時,生產力儲備情況也變得清晰可見。從中期來看,由於新流程及數位化程度的提高,工作世界將發生變化,商務旅行將因此減少。該公司過去每年僅在旅行支出上就花費1億歐元,今年迄今已超過2,500萬。 此外,某些新冠效應也可能會持續存在。移動辦公將不再是無法想像,未來需要的空間少得多,但需要更現代的辦公空間。這意味著員工將擁有更多彈性,也必須考慮如何與公司及團隊建立聯繫. B執行長另表示,在必要疫苗運送準備就緒後,VW汽車會立即展開員工的新冠疫苗接種。根據目前的計畫,該集團每週最多可為1萬5,000名員工(包括家庭成員)接種疫苗。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根據義大利媒體本(2021)年5月7日報導,在義大利東南部海港Taranto現正一處離岸風電場開發建設已進入尾聲,預計2022年近可進入商轉,且若開發商與該區伊奧尼亞海(Ionio)港務局洽談順利,Taranto海港設施用電將可以該風場作為發電來源。 Taranto海岸風場由義國開發商Toto集團旗下Renexia主導,總金額8,000萬歐元,總面積達13萬1,000平方公尺,距離海濱約2.5公里,共有十座發電容量3MW的風機,以400噸鋼鐵單樁基礎為主,塔架高80米風機直徑長135米。後續30年間將由Beleoico公司管理營運,每年預估可發電5萬5,600MWh,可提供1萬8,500戶家戶使用。 Taranto風場開發過程一波三折,期間曾受到地方議會否決、開方商兩次易主,以及原風機供應商德國企業Senvion破產等情形,後續風機供應由中國規模最大的Ming Yang Smart Energy取代,本案即係該中企首筆歐洲訂單。 Taranto風場啟用將創造紀錄,其係2008年迄今20項風電計畫中首個在地中海啟用者,另外在薩丁尼亞及西西里也有計畫進行中,然而該兩區域風場將以浮動式底座風機為主。

A:馬來西亞衛生總監諾希山頃指出,截至本(5)月7日止,馬國已有59件新冠變異毒株確診病例,其中56件為「受關注變異毒株」(VOC,8件為英國變異毒株(B.1.1.7)及48件南非變異毒株(B.1.351))和3件「待觀察變異毒株」(VOI, 1件奈及利亞變異毒株(B.1.525)及印度變異毒株(B.1.617.1)。前述變種病毒病例相繼在沙巴州、森美蘭州、巴生河流域、霹靂州及吉蘭丹州發生。由於變種病毒傳播力強,除職場外,可能已入侵馬國社區,情況危殆。   另一方面,馬國國防部部長依斯邁沙比利(Ismail Sabri)宣布自本(2021)年5月10日至23日於檳城州三縣(東北縣、威中縣和威南縣)及三區(西南區第12區、北海市鎮和威北第14區)、彭亨州關丹縣、霹靂州烏魯近打區(涵蓋怡保、拿乞、珠寶、丹絨紅毛丹)和上霹靂縣的高烏區及柏魯卡瑟芒區實施行動管制令(Movement Control Order),並於5月10日至6月6日,為期四週禁止全國跨州和跨縣,以防範新冠病毒持續惡化。前述期間,包括宴會、婚禮、慶典等社交活動以及可導致群聚或公共場合擁擠情況的教育和經濟活動,都不被允許。       截至本年5月9日止,馬國新冠病毒確診病例已飆升至44萬677件並出現1,683件死亡病例,已治癒出院者40萬1,934人。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整個亞洲製造業出口需求改善,尤其馬來西亞,是推動其經濟復甦的主要關鍵因素之一。   根據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發布之統計資料顯示,馬國本(2021)年3月份總貿易額為1,857.4馬幣(約合453.47億美元),較上(2020)年同期增加25.6%;出口額為1,049.46億馬幣(約合256.2億美元),增加31%。   馬來西亞製造商聯合會(FMM)主席蘇添來表示,貿易出口、進口及貿易順差連續兩個月取得兩位數增長,這是非常積極的發展,突顯全球貿易取得一定程度的改善。   2021年4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上升至53.9點,較上(3)月(成長49.9點)表現優異,創2020年6月以來新高。   自2021年1月以來,大部分馬國統計指標繼續顯示,從貿易表現數據、工業生產指數,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及就業數據,均顯示製造業績效有所回升與改善。   根據該聯合會與馬國經濟研究院(MIER)於2020年下半年聯合進行之「FMM-MIER商業概況調查」結果顯示,馬國2021年上半年國內和出口需求的商業活動將有所回升。   蘇主席補充稱,製造商對2021年的業務復甦更為樂觀,儘管因新冠疫情導致的供應鏈中斷及「行動管制令」(Movement Control Order)猶存。與此同時,隨著全國疫苗接種計畫的推出以及在全球範圍內開展的類似計畫的實施,至2021年下半年,商業領域將出現一定程度的常態化。鑑於新冠確診病例突然銳增,馬國政府相繼宣布在雪蘭莪州及吉隆坡實施「行動管制令3.0」,以遏制該疫情擴散。   馬國製造商聯合會強烈認為,不應在全國甚至州內實施行動管制令,而應僅在目標區域進行重點實施,該管制令尤其不應強加諸在經濟領域,因這些產業與企業無法承受另一輪封鎖,這將對其業務績效及業務復甦產生不利影響,進而可能消滅部分產業,並影響人民的生活。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據媒體報導,受惠於海灣國家合作理事會(GCC)對自中國大陸及印度之磁磚採取反傾銷措施,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磁磚大廠RAK Ceramics本(2021)年第1季在沙烏地之銷售超越COVID-19疫情前水準,甚至達2016年以來新高。RAK Ceramics執行長Abdallah Massaad對此表示,本年將持續投資提升公司品牌、擴張在沙烏地業務、並確保公司在UAE國內及孟加拉之市占率。 據悉,RAK Ceramics本年第1季淨利自去(2020)年同期的2,570萬迪拉姆大幅增加至6,060萬迪拉姆,此間整體營收因公司提升效率及優化產品線而增加22%至7.228億迪拉姆,增幅達新高,整體利潤比則因營收大幅增加而達到35%,創歷史新高。其中,RAK Ceramics在沙烏地之銷售成長78.5%幅度最高,其次為在印度銷售成長67%。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