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綜合丹麥財經媒體報導, 埃斯比約港口城市 (Esbjerg)將再次進行城市產業重心轉型,由黑能轉為綠能, 成為綠氨-船舶綠色燃料供應中心。   埃斯比約港口位於丹麥西岸,為丹麥前5大城市,1910年時代曾為丹麥第一大港,漁業興盛至70年代,  直到1972年馬士基展開北海石油探勘,於2000年成功從漁港轉型為丹麥石油及天然氣重要供應城市。 於2014 年經歷石油價格暴跌時,為埃斯比約的石油公司投下一個警訊,後續幾年的獲利機會減少, 而後,許多公司開始將目光投向再生能源。埃斯比約港口也因已擁有離岸鑽油船隻的維修基礎設施架構, 而為發展離岸風電奠定優良的基礎,成為目前銜接運送北海離岸風電機零組件的重要港口城市。   近期市政府提出一項提議,將在港口水面擴建50萬平方公尺的碼頭空間, 以容納200至300公尺高的巨型風機之部分組裝。 上述舉措顯示埃斯比約市Jesper Frost Rasmussen 市長的雄心壯志,但不僅限於風電,而欲成為綠色運輸樞紐中心,渠指出, 此次轉型重心將致力成為船舶業綠色燃料供應中心。   歐洲水域中有2/3的風電機組在埃斯比約港的碼頭完成初步組裝, 再拖運到海上完成離岸風機的定樁。 儘管找尋未來可使用的綠燃料仍在研發階段,但是綠氨是目前船舶業最受歡迎的未來燃料,亦將為滿足這個城市成為綠色燃料群集中心願望。   R 市長說: “ 我們希望成為未來綠色運輸樞紐。 因此,計劃建造一個可以生產綠色燃料的大型工廠計劃將完全符合實現這個城市規劃發展藍圖;即期望成為未來航運業的綠氨燃料的加油中心”   因為埃斯比約的優越地理位置及持續為活躍的港口因素,使哥本哈根基礎設施合作夥伴(CIP)提議在埃斯比約投資約75億丹麥克朗建造1GW的綠氨生產工廠計劃。CIP 計劃通過電解將北海風機所產生的綠色電解為綠氨。    CIP的綠氨生產工廠計劃項目經理David Dupont-Mouritzen 說:我們希望該項目將成為Power-to-x技術的旗艦先例,同時希望成為建立必要價值鏈的火車頭 “ 這是實現綠氨商業化的必要條件,而綠氨是促進綠色轉型所必需的, 該計劃預計在2026年完工。” “我們認為埃斯比約所在的正確位置,以及其活躍的大型商業港口,符合建立所謂的“綠色碉堡中心”的可能性。 透過建立優越的港口碼頭戰略位置, 可以使埃斯比約成為未來航運業的綠氨燃料的加油中心。“相對於不來梅港,漢堡和鹿特丹,或者哥德堡;埃斯比約港享有優越的地理位置。”   儘管綠氨的發展及是否能順利成功成為船舶業供應綠氨充滿未知的挑戰,但許多公司已全速展開綠氨的開發工作。   曼能源解決方案(Man Energy Solutions)預計將在2024年完成開發綠氨專用的引擎。DFDS與馬士基,Arla,丹麥皇冠 (Danish Crown) 和DLG為埃斯比約綠氨廠項目的合作夥伴 。DFDS執行長Torben Carlsen說:“希望我們能在2025-26年間開發找到一艘能使用綠氨的船。”   對於Semco Maritime工程集團執行長Steen Brødbæk而言,南日德蘭半島在未來的綠色燃料競賽中擁有良好的優勢且佔重要一席, 尤其是在電網,天然氣網,煉油廠,區域供熱系統中可進行轉換補足其他公司的不足。 “毫無疑問,南日德蘭半島的基礎設施為我們產品提供出口的機會。 因此,嘗試提高精煉電力的技巧很重要。因為它提供一些全新的商機。” Steen Brødbæk說。 渠認為透過PTX 技術的發展將可衍生許多出口的機會。    另外一家位於科靈(Kolding)的Green Hydrogen Systems電解廠,也正追逐著出口夢想的機會,正在擴大其工廠規模,使其電解工廠的年生產能力達到1GW。該公司為客戶生產電解系統和設備,以電解模塊交付,此電解模塊可以放在四英尺的容器中,並且可以按比例放大到所需的尺寸。   Green Hydrogen Systems之執行長Sebastian Koks Andreassen表示:“ 該公司也著眼國內外許多項目,於今年初已獲得了3筆訂單。第1個客戶是沃旭,第2個是澳洲的Skai Energies,第3個是英國的客戶。” “總體而言,我們看到未來幾年有相當潛力和需求將大於供應的市場,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有利條件。我們預期將面臨許多競爭。”   然而, 埃斯比約並不是唯一個夢想成為綠色燃料樞紐的城市。 在哥本哈根,有一些大集團正在支持氫工廠的計劃,而位於日德蘭半島Skive一家公司也正在研究建立一個較小的氨工廠的計劃,除此之外,也有投資商在腓特烈西亞(Fredericia)建立一家氫氣工廠。  R市長說:“轉向綠氫和綠氨,並非沒有障礙” “民間抗議一直是弊端之一。”   “當計劃啟動時,當然會有一些公民立即做出反應,我們對此進行了公開而明智的處理 ” R市長指出,目前渠眼中的最大挑戰是政治猶豫,市政府目前正在與氣候部長Dan Jørgensen共同努力制定一項“PTX”的戰略”。   “CIP和其他運營商在建設電廠之前必須清楚知道支付電費的條件,才能做出是否有商業模式的投資決定。”  “丹麥在風電領域擁有多年的競爭優勢,有機會成為綠色燃料領域的領導者。 如果不能及時確保抓住機會,那麼德國,荷蘭和英國將會得利。”R市長說

A:依據瑞士Aargauer Zeitung日報報導,瑞士Carpathia市場研究調查公司所做的調查報導指出,由於受到瑞士政府持續採取之封鎖管制影響,2021年第一季瑞士消費者經由線上購物顯著成長,與去年同期相比較,成長42.8%。 報導中另指出,瑞士消費者線上購物以鐘錶及珠寶類產品業績成長約70%最多,休閒、業餘愛好及玩具產品業績成長約61%,家用產品(傢俱類、運動器材) 成長約50%。另Carpathia表示由於瑞士政府逐步開放商店營業等解禁措施,預計2021年的第二季的業績成長將趨於平穩,約為10至15%之間。   資料來源: 瑞士Aargauer Zeitung日報 日期: 2021年5月5日

A:根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最新公布之瑞士2021年4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查報告,與上月份相比較,價格指數微幅上漲0.2%,為100.8點(該局以2020年12月為基數=100);與去年同期相比較則上漲0.3%。 與上月相比物價指數在水果、蔬菜、服飾類產品及旅館住宿等價格呈現上漲情形,在燃料油類及漿果類產品等價格則下跌。   該報告中另指出,與2021年3月相比,2021年4月份上漲最多的項目為: 服飾類及鞋類(+1.9%)、家用產品及家庭用器具雜務類(+1.7%)、交通類(+0.5%)、食品和不含酒精飲料類產品(+0.3%)、餐廳及旅館類(+0.3%)、酒精類飲料及菸草類(+0.2%)、新聞傳播類(+0.1%)及休閒文化類(+0.1%)。 價格下跌的主要項目為: 其他雜物類產品(-0.3%)及住宅及能源類(-0.1%)。 健康保養類產品及教育類用品價格則維持不變。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統計局(BFS) 日期: 2021年5月5日

A:依據媒體Deutsche Welle報導指出國際能源署及歐洲專利局之研究報告顯示清潔能源相關專利數持續增加中惟2017年至2019專利數增加的幅度較2000年至2013年低。根據統計專利數主要來自日本佔總數26.2%,其次是美國佔總數21%,德國佔總數12.4%排第三,韓國則佔總數9%排第四。該研究顯示2017年至2019年間清潔能源相關專利數平均每年增長3.3%,惟專利數增加的幅度較2000年至2013年期間平均每年增長12.5%為低。   歐洲專利組織主席Antonio Campinos呼籲能源界應加快清潔能源相關專利數成長的速度以推進在未來20至30年能源轉型中將發揮重要作用的創新技術。此外國際能源署署長Fatih Birol亦指出欣見清潔能源相關專利數增加但期盼增長的腳步加快,Birol署長表示為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的氣候目標預估約一半的減排量需透過當前市場上尚未出現的新技術來實現,但目前眾多技術僅為原型距離實際大規模市場應用尚有一段距離。   除此之外該研究報告指出與電動汽車相關的專利是清潔能源相關專利數增長主要來源如電池技術等相關專利佔新專利總數約60%,而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相關專利總數僅佔新專利總數約17%。另一方面根據該研究顯示歐洲企業在許多清潔能源相關領域為領導者特別在鐵路及航空技術領域尤為強大,美國目前則在生物燃料和二氧化碳捕捉相關技術領先,而日本及韓國則在電池技術方面表現出色。  

A:彭博社5月4日報導,全球半導體、鋼鐵、木材及棉花等原物料供應短缺,歐美製造商雖盡力補足商品庫存,滿足快速增長的消費需求,惟供應與運輸庫存問題已造成企業提高商品價格,近幾週來雀巢、高露潔等企業均宣布調高商品售價因應成本,通膨風險隱憂浮現。 彭博大宗商品現貨指數追蹤23種原物料價格已上升近十年最高水準,JPMorgan與市研公司IHS Markit數據均顯示,全球製造業生產價格為2009年以來最高水準,美國則為2008年以來高點,並預測第一季大型經濟體非食品與能源進口價格將增長近4%,亦係3年來最高水準,惟普遍預期石油、化工、鋼鐵、銅、鋅、木材、紙漿及橡膠等價格將在年底逐漸回落。 目前物價上漲是否僅為暫時性已引發普遍關切,美國財長葉倫近日曾表示可能需小幅升息,防止經濟過熱,立即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動盪,隨後急忙澄清伊未預測或建議升息。美國聯準會仍認為近期物價上升僅係受制疫情及失業等暫時性現象,上週決定繼續維持寬鬆貨幣政策。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1-05-04/inflation-risk-intensifies-with-supply-shortages-multiplying?srnd=markets-vp&sref=1zdda0Kg

A:馬來西亞衛生部(Ministry of Health)總監諾希山(Dr. Noor Hisham)頃指出,該部轄下國家藥品管理局(National Pharmaceutical Regulatory Agency,簡稱 NPRA)近期做產品化驗分析,發現馬國3項化妝品,包括Deeja Cosmetic Yulai Cream因含有苯二酚(Hydroquinone);Deeja Cosmetic Laila Cream因含有倍他米松17-戊酸酯(Betamethasone 17-Valerate)及水銀以及Deluxe Beauty-Ultra Lightening Cream Pearl Perfect Fairness因含有水銀等毒性物質而遭該機構勒令撤銷註冊及禁止銷售。   依馬國國家藥品管理局規定,含有苯二酚及倍他米松17-戊酸酯的化妝品須在藥物管理局註冊的藥物,且只能在專業醫療人員的建議下使用。未經專業醫療人員監督使用含有以上物質的產品,可能會引起副作用;其中苯二酚(hydroquinone)可造成皮膚紅腫、不適及改變膚色及讓皮膚變得極度敏感,並導致阻擋紫外線的保護色素減少,從而提高罹患皮膚癌的風險;倍他米松17-戊酸酯可導致皮膚變薄且容易受刺激、長暗瘡、皮膚色素產生變化及可能滲入血液循環帶來危害。馬國也規定化妝品禁止使用水銀,因可能危害健康,被人體吸收並損害腎臟和神經系統,且干擾年幼或未出生兒童的大腦發育。   馬國國家藥品管理局要求相關經銷商立即停止出售前述產品,以免抵觸1984年馬國化妝品及毒品管制條例。首次違反條例者之個人,將可判罰鍰2萬5,000馬幣(約合6,104美元)或監禁3年,或兩者兼施;若再觸犯條例,將可判罰鍰5萬馬幣(約合1萬2,207美元)或監禁5年,或兩者兼施。抵觸條例的企業,初犯者將可判罰鍰5萬馬幣,重犯者則可判罰鍰高達10萬馬幣(約合2萬4,414美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國防部部長依斯邁沙比利(Ismail Sabri)宣布自本(2021)年5月6日至17日於雪蘭莪州六縣(分別為烏魯冷岳縣、八打靈縣、鵝嘜縣、巴生縣、瓜拉冷岳縣及雪邦縣)實施「行動管制令」(Movement Control Order),並禁止跨州和跨縣,以防範新冠病毒持續惡化。另三縣(瓜拉雪蘭莪縣、沙白縣及烏魯雪蘭莪縣)則維持「有條件行動管制令」(Conditional Movement Control Order,簡稱CMCO)。   雪蘭莪州前述六個實施MCO的縣,其經濟領域可以照常營運,但禁止一切社交活動。食肆如餐館、餐車和小販中心等飲食業可自上午6時至午夜12時營業,僅准許外帶及得來速,惟禁止內用;雜貨店、便利店及藥劑店等可自上午6時至晚上10時;加油站可自上午6時至晚上10時營業;高速公路、醫院、診所和實驗室可24小時營運。一般市場可自上午6時至下午2時營業,齋戒月市集亦可開放營運,惟需遵守嚴格的標準作業程序(SOP)。   截至本年5月4日止,馬國新冠病毒確診病例已飆升至42萬632件並出現1,574件死亡病例,已治癒出院者38萬7,542人。   根據馬國衛生部之統計數據顯示,過去14天(4月20日至5月3日)止,馬國新冠病毒確診病例高達3萬8,867件;其中雪蘭莪州新增1萬1,288件(占全國29.04%),八打靈縣確診病例最高(4,471件),其他依次為烏魯冷岳縣(2,540件)、巴生縣(1,530件)、鵝嘜縣(1,086件)、瓜拉冷岳縣(780件)及雪邦縣(448件)。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貿易促進局(MATRADE)稱,馬國已成為全球貿易最友善的國家之一,向全球200餘個國家與地區出口具競爭力的產品與服務,並成為全球供應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19年馬國被世界貿易組織(WTO)認可為世界第25大貿易國及第26大進、出口國。馬國將確保趕上全球貿易、商業和金融領域中使用的快速改革技術,以期在知識與數位經濟中高效地拓展業務。   馬國的電子與電機企業為全球領導企業之一,所有電子產品的出口中很大一部分來自半導體器材、積體電路,以及電晶體。資通訊技術係馬國出口的另一個重要產業。馬國許多其他出口領域尚包括數位內容產業、電玩藝術產品以及電影與電腦產業的視聽產品。馬國為東南亞最大鍋爐製造商,具有製造和供應高檔以及國際認可的工業鍋爐的能力。馬國亦被全球公認為最發達的化學品生產國之一,供應包括乙烯、甲醇和聚酯等產品。此外,馬國的營造與專業服務部門已在海外完成許多發展計畫,並成為全球主要參與者之一。馬國航太產業亦展示巨大成長潛力,包括維修及保養業(Maintenance, Repair and Overhaul,簡稱MRO)、機械與工程設計等領域。馬國的石油與天然氣產業為區域最具活力的產業之一,其中包括提供特色服務。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副部長林萬鋒(Lim Ban Hong)頃於「國家邁向工業4.0之路」線上論壇致詞時指出,在全球新冠疫情反彈和經濟前景充滿不確定因素的新態勢下,馬國工商界在商業模式方面迫切需要新的「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以便在後疫情時代到來時,鞏固未來的競爭優勢。馬國需具備財務管理、行銷、能力建設和人力資源等加速落實工業4.0,並掌握大數據、數位管理工具和最新的通訊技術。   林副部長表示,馬國政府將工業4.0定位為國家未來永續經濟成長的最主要動力,國家工業4.0政策將加速馬國邁入數位經濟轉型,強化經濟韌性和建構完善的商務生態體系,該政策對占馬國98.5%企業數量的中小企業而言極為重要,因中小企業是馬國進行數位轉型的主力。   儘管新冠疫情對政策計畫增添不少阻力,但馬國貿工部和其他機構還是取得了成就,加速製造業對工業4.0的使用。馬國國家工業4.0政策於2020年取得重要進展,包括共有382家中小企業參與工業4.0準備就緒程度評估(RA)和82家中小企業獲得3,100萬馬幣(約756.47萬美元)的干預基金(IF)補助金;共有67家中小企業的442名員工在工業4.0再培訓計畫(Reskilling)下受惠以及全國共有37個工業區獲得寬頻網路的設備提升。   林副部長另稱,為了加速推動工業4.0,馬國政府將於「第12大馬計畫「the 12TH Malaysia Plan」(2021年至2025年)下繼續支持工業4.0政策下的措施,特別是準備就緒程度評估、干預基金及培育未來技術與人才。   前述線上論壇是馬國貿工部透過旗下機構,即馬國生產力機構(MPC)、馬國投資發展局(MIDA)和馬國工業標準研究院(SIRIM),以及MIMOS國家研發中心、馬國製造商聯合會(FMM)及馬國中小企業公會(SME Association of Malaysia)等聯合舉辦,並吸引逾500家企業代表參加。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報導,土耳其統計局(TUIK)數據指出,土耳其本(2021)年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17.14%,較3月份16.19%高出0.95個百分點。其中運輸價格漲幅最高,達29.31%,另酒精飲料及菸草漲幅最低,為3.6%。以月增幅而言,4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較3月上漲1.68%。   土耳其國家通訊社Anadolu Agency前對20位經濟學家進行的調查預估4月份通膨率為17.27%。   土耳其中央銀行預測本年年底通膨率為12.2%,其貨幣政策委員會將於5月6日開會決定是否調整基準利率,該利率目前為19%。   土耳其通膨率自去(2020)年12月之14.6%急遽上升,本年1月及2月分別達14.97%及15.61%。

A: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長孟文能(Ravi Menon)昨(4)日指出,2020年在整體經濟淨流失18萬份工作的情況下,金融業仍淨增加2200份工作(包括外地人流失600份工作,本地人獲得2800份工作),新加坡金融業今年預計可創造6500份新工作,當中1700個為科技職能,當務之急是加速培養本地科技人才抓住這些新機遇。 綜合2016年至2020年,本地金融業淨增加了2萬1000份工作,當中多達1萬6000份由新加坡人擔任。儘管如此,金融管理局局長孟文能說:雖然金融業淨增加的工作約四分之三由新加坡人擔任,但跟科技相關的工作,新加坡人只占35%。申請科技工作的新加坡人不夠,問題不在於工作本身,而在於技能。 他進一步分析,2019年本地新增的網路安全工程師以及使用者體驗(UX)和使用者介面(UI)設計師工作,超過七成由新加坡人擔任,資料分析師也有50%是本地人,但市場需求最高的軟體工程師和商業分析師,新加坡人比率卻少過兩成。根據金管局和IBF去年底向本地金融業者進行的最新調查,業者今年計畫聘請的1700名科技人員中,多達31%是軟體工程師,商業分析師則有13%。 該局預期,金融業接下來每年將增聘2500名至3500名科技人員,由於新加坡各領域都在推進數位化,因此整體經濟對科技人才的競爭將更加激烈。據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統計,新加坡整體經濟每年未填滿的科技職缺多達1萬9000個,而本地六所大學的資訊通信科技(ICT)畢業生去年為2800人,理工學院和工藝教育學院則每年培育4500名ICT人才。 孟文能指出,金融機構今年計畫增聘的6500份新工作,44%是開放給有相關或完全無經驗的中途轉業者,並願意提供培訓。他鼓勵中年求職者抓住這些機會。但科技職位與人才的供求失衡凸顯了星國未來幾年須繼續引進外來人才,以保持金融中心的競爭力,讓新科技在本地紮根,繼續為國人創造好工作;而政府、業者和國人也須攜手合作,加速培養更多本地科技人才。

A:據越南統計總局之資料,至本(2020)年3月31日止,製造業、加工業之存貨指數較去(2019)年同期增加22.5%,其中若干產業之存貨指數增幅較低或減少,包括:飲料生產增加13.9%,電子產品、電腦及光學產品生產增加9.8%,藥品與藥材生產減少0.7%,紙類與紙類產品生產減少13%,具備引擎之車輛生產減少24.5%。又,若干產業之存貨指數增幅較高,包括橡膠與塑膠產品生產增加91.6%,焦炭、精煉油品生產增加85.7%,金屬生產增加68.1%,各種印刷、複製增加54%,自鑄造金屬生產之產品(機械設備除外)與桌、椅、床、櫃等生產均增加40.9%,化學材料與化學製品生產增加31.5%,食品加工增加29.2% 本年第一季製造業、加工業之年均存貨指數為75.1%,其中若干產業之存貨指數增高,包括木材及木、竹、稻草以及編制材料等製品生產增加127.5%,紡織品生產增加121.9%,自鑄造金屬生產之產品(機械設備除外)增加113.7%,化學材料與化學製品生產生產增加109.8%。

A:據越南統計總局資料顯示,本(2021)年第一季加工製造業之銷售指數較去(2020)年同期增加5.8%。其中若干產業銷售指數較去年增加之工業包括:金屬生產增加28.5%,未歸類之機械設備生產增加18.7%,飲料生產增加17.8%,電力設備生產增加12.2%,具備引擎之車輛生產增加11.4%,鑄造之金屬製品生產(機械設備除外)增加10.8%,床、櫃、桌、椅生產增加8%。若干產業銷售指數較去年同期增幅減少,包括各種印製、複製產品減少16.6%,電子產品、電腦與光學產品生產減少13.5%,焦炭、精煉油品生產減少13.3%,紡織品生產減少1.8%,非金屬礦物之產品生產減少0.2%。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由聯邦投資暨對外經濟關係(MIFER)部長 Aung Naing Oo於5月3日以視訊方式召開投資業務執照、許可證及建議的審查會議。會中聯邦部長說明該審查會議的目的,在取得緬甸投資委員會(MIC)的許可後,簡化有關部會提交之執照、許可證及建議的程序。A長強調,在國家管理委員會的指導下,投資暨對外經濟關係副部長與相關官員甫設立審查小組,俾以有效程序改善商業環境,相關部會將以創新方式合作,促進企業的發展,以盡快恢復國家經濟。此外,A部長強調數位技術的重要作用,並鼓勵發展線上平台,同時敦促該部與合作夥伴談判技術援助,以制定各部委的標準作業程序(SOP)。 會中副部長Than Aung Kyaw另討論有關審查小組的職能及工作方案。各部會與組織代表則討論對企業執照、許可及建議之審查以及放寬限制。本次會議計有50名與會者出席,包括主管部會的局長、高階官員以及審查小組的成員。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計畫、財政及工業部長Win Shein於5月3日代表出席第24屆東協+3財政部長及央行行長會議(AFMGM+3)。該會議採視訊方式,在5月3日至5日併同亞洲開發銀行(ADB)第54屆年度會議同時舉行。會議由汶萊及韓國共同主持,會中各國就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之全球及區域經濟前景、因應風險挑戰政策等交換意見。另討論與東協+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ADB、AMRO等加強區域金融合作的計畫。 東協+3財政部長、各央行行長以及IMF、ADB、AMRO的經濟學家討論包括批准清邁倡議多邊化修正案、東盟+ 3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AMRO)的表現、亞洲債券市場計畫(ABMI)的進展以及成立4個工作組等議題。W部長並說明緬甸或與東協+3成員國及IMF共同採取應對新冠肺炎之經濟措施、綜合經濟刺激計畫,及COVID-19經濟紓困方案(CERP)等,旨在協助受COVID-19打擊企業並與東協 + 3成員密切合作。會後並通過聯合聲明。 緬甸計畫、財政及工業部副部長Than Than Lin出席以「合作建設具靭性的未來」為題的行長研討會。ADB行長Masutsugu Asakawa主持該會議,討論亞太地區的經濟政策轉型及產業發展、重振受COVID-19病毒嚴重打擊的邊境貿易,投資及旅遊業的潛在對策、通過數位化與創新以及區域及國際合作推動復甦,以克服全球流行病。第25屆AFMGM + 3訂於2022年由柬埔寨及中國共同主持,在斯里蘭卡可倫坡舉行。

A:標題:巴拉圭2021年4月牛隻屠宰數量減少12.5%,預計屠宰趨勢將持續減少 日期:2021.05.04 單位:駐巴拉圭大使館經參處 消息來源:國家報(La Nación) 內文: (一)依據巴拉圭國家品質暨動物健康局(SENACSA)統計資料,2021年4月巴拉圭牛隻屠宰數量20萬1,261頭,牛隻屠宰種類為乳牛3萬5,178頭(1歲半)、小牛4萬8,637頭(2歲)、鬥牛5萬7,785頭及肉牛5萬9,661頭(2歲至4歲)。2021年3月牛隻屠宰數量則為23萬196頭,牛隻屠宰種類為乳牛3萬6,689頭(1歲半)、小牛5萬4,753頭(2歲)、鬥牛6萬7,970頭及肉牛7萬784頭(2歲至4歲)。儘管巴拉圭2021年4月牛隻屠宰數量較3月減少12.5%,惟仍較同年1月及2月高出許多。 (二)巴拉圭牛肉公會(Cámara Paraguaya de la Carne,CPC)經理Daniel Burt表示,由於向巴拉圭採購牛肉之進口商相繼減少訂購數量,爰屠宰廠預計將持續減少牛隻屠宰作業。B經理續稱,巴拉圭屠宰廠交貨時間約在與進口商簽署採購合約後之30天至60天,例如5月已在準備7月之訂單交貨,爰依照訂單情形,可發現未來數月之牛隻屠宰數量呈下滑走勢,並在2021年3月獲得出口數量創新紀錄後,又再回檔正常牛隻屠宰數量。 (三)B經理另自總體經濟角度觀察巴拉圭牛肉需求量減少原因並稱,進口商減少向巴拉圭採購牛肉之主要原因歸咎歐洲經濟衰退、武漢肺炎(Covid-19)效應及巴西具更大牛隻屠宰量;巴西亦係巴拉圭牛肉在國際市場之最大競爭對手。另以國家觀察採購情形,由於俄羅斯政府自給自足之經濟政策,以及智利政府強制之防疫措施,均導致前述兩國消費者直接或間接影響巴拉圭牛肉屠宰量。

A:標題:巴拉圭2021年1-4月牛肉出口金額創自2019年以來之歷史紀錄 日期:2021.05.03 單位:駐巴拉圭大使館經參處 消息來源:國家報(La Nación) 內文: (一)依據巴拉圭國家品質暨動物健康局(SENACSA)統計資料,巴拉圭2021年1-4月牛肉出口收入4億9,572萬1,233美元,較2020年同期之3億2,472萬1,233美元,增加1億1,800萬美元,成長53%。以出口重量而言,2021年1-4月出口重量11萬1,384公噸,較2020年同期之7萬3,586公噸,成長51.3%。若比較2019年1-4月非疫情之牛肉出口金額2億9,358萬2,121美元, 2021年同期則成長68.8%,創自2019年以來之歷史新紀錄。 (二)儘管全球仍壟罩疫情嚴峻情勢,國際原物料價格仍產生高度不確定性,惟2021年1-4月牛肉平均出口價格每公斤4.55美元,較2020年同期之每公斤4美元,成長13.75%。 (三)另依據SENACSA統計資料,2021年1-3月牛肉出口金額3億5,689萬9,165美元,僅4月單月出口金額1億3,882萬1,618美元。

A:  餐飲業在經歷過去一年的艱苦挑戰後,相關援助不斷湧現。 小型企業管理局(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餐廳重振基金(Restaurant Revitalization Fund)於3日開設官網,接受遭受重創的餐廳、酒吧、餐車等申請286億元的補助,需求立即大幅湧現。 白宮5日表示,在官網成立2天後,全美有18萬6200家餐廳、酒吧和其他符合條件的企業申請救濟。 由婦女、退伍軍人和低社經地位者經營的小型企業享有優先權。根據白宮統計,符合這些條件的團體有9萬7600份申請。此外,疫情前年收入不到50萬元的企業則提出超過6萬1000份申請,代表美國這些規模最小的餐廳和酒吧正在尋求救濟。 RRF向餐廳提供遭疫情影響的營收損失同等救助,每家企業最高可獲1000萬元救濟,每家實體店的補助最高500萬元。資金必須在2023年3月之前使用,並且只要用於支付工資、供應商,貸款、維修和租金,就不需要償還。 過去一年該產業一直是重災區。全國餐廳協會(National Restaurant Association)估計,從2020年3月到今年4月,有11萬家餐廳永久或長期關閉。該協會還表示,餐廳和餐飲服務銷售額較預期水平減少2800億元。 現在的問題在於該計畫是否提供足夠的援助來幫助所有需要的企業。 NRA公共事務執行副總裁甘迺迪(Sean Kennedy)表示:「每個人都在問:補助會維持多久?當音樂停止時該怎麼辦?」 甘迺迪說,整個餐飲業都感受到這項挑戰。有些主管指出,政府的紓困措施讓許多勞工不想重返工作崗位,而支持者則主張為低薪勞工爭取更高待遇。 除了餐廳重振基金外,PPP也是小型企業和許多餐廳的生命線。SBA 4日證實該計畫的一般資金已經用盡,除少數例外,不再接受大多數新申請案。該計畫已延長至5月31日,但許多人認為其資金無法撐到那個時候。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全球疫情嚴峻,宣布願釋出疫苗的美國政府5日支持放棄新冠疫苗的專利保護,盼協助各國自行增產疫苗,加速終結疫情;拜登在白宮被問及此事表示肯定,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隨即發布支持放棄專利聲明。 戴琪:將透過WTO協商推動 戴琪聲明表示,「美國政府強烈相信智財保護,但為了終結疫情,(政府)支持放棄對新冠疫苗的保護。」美國將透過世界貿易組織(WTO)協商推動此事,不過需要花點時間。 「政府的目標是,盡快釋出最多安全有效的疫苗給最多民眾。」戴琪說,「在確保美國疫苗供應安全無虞的基礎上,政府將持續加大力度與私部門及所有可能的夥伴合作,擴大疫苗產量與配送,包括增產疫苗所需的原料。」 美國支持放棄疫苗專利只是第一步,還需WTO全體支持,但來自包含其他國家的不支持,與藥廠的強烈反對,放棄專利是否可行還充滿變數。 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上月呼籲取消對新冠疫苗的專利保護,遭到美歐各國與藥廠反對。 譚德塞:美展現大國風範 如今美國站出來呼應WHO,譚德塞在推特稱其為「對抗新冠疫苗戰役的重要時刻」,這是美國應對全球公衛挑戰,所展現的強大領導風範實例。 戴琪接受彭博訪問表示,她看到WTO秘書長伊衛拉(Ngozi Okonjo-Iweala)想把握機會,見證WTO的能力到哪裡,「這端視WTO會員國的整體意願,過程不會輕鬆。」 戴琪說,她將盡力解決分歧,全力推動WTO團結應對新冠疫情;戴琪日前已分別和藥廠、國會議員和民間公司通話,討論增產疫苗。 WTO總理事會5日討論放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專利保護提案,這項提案由南非和印度提出,同意修改後暫定在5月下旬繼續討論;WTO為共識決,需要164個會員國全數同意才行。 輝瑞、莫德納 股價應聲下跌 政府要求放棄專利消息一出,疫苗藥廠的股價應聲下跌,直至收盤,輝瑞(Pfizer)平盤作收,莫德納(Moderna)跌幅6.1%,嬌生(Johnson & Johnson)小跌0.4%。 美國財金媒體CNBC報導,美國製藥協會主席尤比(Stephen Ubi)說,拜登政府此舉將造成混亂,弱化已經吃緊的供應鏈,並促進偽疫苗盛行。 美國全國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所長佛奇(Anthony Fauci)接受美國媒體Politico訪問說,美國有分享新冠疫苗並終結疫情的道德義務;若要等新疫苗研發後生產將曠日廢時,這期間會有更多人喪生。 美國霍普金斯大學高級研究員阿達迦(Amesh Adalja)表示,製藥公司前期投入資金研發疫苗,此舉形同「沒收財產」。 彭博引述藥廠意見表示,即便知道配方,只有少數國家有能力增產疫苗,一是疫苗原料有限,二是建設新冠疫苗工廠得花上數年。 路透引述知情人士說法稱,這項決定讓美國得以回應左派人士與發展中國家的要求,透過WTO協商將縮小放棄專利的範圍;由於談判還需要時間,這項決定也是在為常規增產疫苗爭取時間。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疫情趨緩的副作用之一,就是各類物價都上漲。因為出門購物的人變多,離家遠遊的人也變多了。不但日用品漲、油價漲、租車與飛機票都在漲。財經專家認為,至少要到今年秋季後,因為產量回升,價格才可能開始降低。  開燃料車出門就免不了要加油,德州普通汽油的均價已經到1加侖3元,加州更達到1加侖超過4元。那麼乾脆飛到其他地方度假吧?機票價格同樣在漲,疫情期間一張39元的超低價機票已成為歷史。  就算到了旅遊當地,消費者的荷包還是免不了失血。因為疫情期間,租車商大量拋售閒置汽車,導致某些景點的每日租車價格已從200元起跳。而且因為汽車晶片短缺,新車產能低落,這種車以稀為貴的現象,恐怕還得持續好一陣子。  那繼續窩在家裡呢?只要人都要吃喝拉撒。食物漲、日常用品同樣變貴。全美消費者物價指數光是3月份就漲了0.5%,今年接下來的累積漲幅還可能達到6%。汽水、咖啡漲價不在話下,雞肉、牛肉也在漲。P&G與Kimberly Clark更宣布,尿布與紙類產品都要漲。  買房子呢?同樣在漲。因為原物料越來越貴,現在想要將全屋建材費用壓到15萬元以下,幾乎是天方夜譚。蓋一棟房子的成本最少增加了20%。  原因是木料成本飛漲,「全美房屋建築商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ome Builders)說,新屋的木料價格至少增加了2.4萬元,直到秋季才可能會平穩下來。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