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根據美媒報導,目前輝瑞新冠疫苗僅取得美國FDA的緊急使用授權,該公司預計本(5)月底向FDA申請完全使用授權,倘獲FDA核准,輝瑞將可直接向消費者販售新冠疫苗。另輝瑞新冠疫苗已向FDA申請青少年的緊急使用授權,預計最早下周可獲核准供12至15歲青少年使用。 輝瑞與BioNTech共同研發的新冠疫苗,根據該公司4月1日公布的最新數據應可確認安全性無問題,且施打第二劑疫苗6個月後的有效率超過91%,將據以送交FDA申請完全使用授權。另根據最新結果,該公司新冠疫苗對青少年與成年人的保護效力相同,副作用亦與16至25歲施打者一致。 輝瑞表示預計7月底將申請新冠疫苗增強劑的緊急使用授權,以預防變種新冠病毒。另預計本年9月將申請幼兒使用授權,預期將有效提升美國新冠疫苗施打率,加強保護幼童活動安全,此亦係提升全美免疫力及降低住院人數和死亡人數的關鍵。 現階段已有1億美國成年人完全接種,根據CDC所最新數據,美國現階段供應充足,已交付但未注射的新冠疫苗約6500萬劑,其中包括3,100萬劑輝瑞疫苗、2,500萬劑莫德納疫苗及1,000萬嬌生疫苗,許多聯邦官員業呼籲美國政府應盡快確認需求量,避免過期或供過於求而未使用。日前白宮已表示倘聯邦監管機構確認AZ疫苗的安全性,將向其他國家提供6000萬劑。 莫德納疫苗方面,現階段期望通過12至17歲青少年的臨床測試結果,以及 6個月至12歲的兒童的測試結果,FDA的授權可望大大緩解秋季學生入學的擔憂。 嬌生疫苗方面,美國先前發現少數血栓症狀暫停施打10天進行調查,嗣FDA及CDC認為接種疫苗好處大於風險已同意重啟施打,惟對50歲以下女性提出血栓風險警告。目前的最新數據顯示仍有17%美國人因為嬌生疫苗僅需施打單劑,列為接種的首選,惟已較先前29%下降。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cnbc.com/2021/05/04/pfizer-pfe-earnings-q1-2021.html https://www.cnbc.com/2021/05/04/some-still-prefer-jj-covid-19-vaccine-after-us-pause-survey-shows.html
A:穆迪(Moody's)表示,捷克的國債增加迅速,捷克政府缺乏財政收支平衡的方案,它將對信用等級產生負面影響,並使政府債務融資成本更高。債務壓力將落在下一屆政府身上。 本年2月穆迪評比捷克的信用評等為「Aa3/穩定展望」。德勤首席經濟顧問David Marek表示,穆迪的警告第一次讓人難以置信,捷克財政重整在十年前受到重挫,現在不幸的是疫情下情況更糟。Raiffeisenbank銀行的首席經濟顧問Helena Horská也指出, 即使穆迪注意到捷克的財政處於不穩定的軌道上,但在此情況下沒有人會樂意正確而為,但我們會為此付出艱辛的代價。 ING首席經濟顧問Jakub Seidler表示穆迪的聲明並不令人吃驚 ,捷克政府的中期財政計畫框架並沒遏制失控的政府債務,及提出有效計畫,在未來幾年中這種趨勢將持續,從邏輯上將導致捷克的信用評等惡化。惡化的預算赤字問題僅能期盼下一任政府扭轉,但這將需要巨大政治勇氣。在新冠病毒危機史無前例衝擊下,捷克政府目前以財政赤字的增加為代價來支撐經濟,但將來無法逃避解決預算赤字問題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4月29日引述丹麥財政部之最新經濟成長數據顯示,財政部對2022年之經濟成長預測由3.1%上修至3.8% ,較原先該部估測值優,惟原先於冬季預測之2021年經濟成長為2.8%,經歷冬季封鎖將下調至2.1%。 然而,丹麥財政部此次發布之2022年最新經濟成長預測上修至3.8% ,顯示對丹麥經濟強勁成長之信心。丹麥財政部之W 部長指出:" 丹麥經濟將重回15年以來最高的成長前景,丹麥經濟將重回持續上升的軌道上, 在廣泛的支持下,政府奉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將為丹麥的僱員和公司提供於危機時期更大的安全保障,同時奠定穩固的經濟復甦基礎,此為我們看到丹麥經濟有一個快速復甦的原因。" 根據丹麥商總首席經濟分析師Tore Stramer 之預測,丹麥個人消費將於2021年成長2.4%, 2022年成長4.4%; 出口將於今年成長至4.2%,於2022年成長6.7%。上述數據將彌補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損失, 尤其因強勁的個人消費及出口表現將優於預期,也因此相較於金融危機所引發之較長期經濟危機,惟新冠肺炎疫情將在丹麥經濟歷史上被記載為短期危機。 就業方面,根據丹麥財政部預測於2022年之就業人數將遠超出疫情前的人數, 並有望在2025年之前實現結構性的就業增長。 總體而言,預計到2025年,每年平均結構性就業將增加10,000多人。 S 分析師說:“目前,丹麥人有非常強大的購買力,丹麥出口公司的競爭力仍保持不變。”“新冠肺炎疫情並未引發丹麥經濟新的重大失衡,僅在短期內削弱該國的經濟復甦。” “在疫情期間也有些明智的投資活動跡象。但是,今年某些經濟領域將繼續顯示出低增長的跡象,尤其是依賴美國,中國和日本等國家的旅遊及體驗產業的而言,更是如此。 ” 但是根據S分析師的說法,“ 即便近期丹麥經濟有望實現15年內最高增長,並不意味著丹麥將完全擺脫困境,不能排除疫情所造成的損害將更長遠。不能排除疫情對丹麥經濟的生產潛力將可能帶來的長期損害,且必須要特別注意疫情是否將對丹麥經濟成長潛力之造成遲緩損。”渠指出,“疫情危機可能意味著對全球貿易和知識共享將產生更多永久性的阻礙,並將在未來幾年內阻礙丹麥生產力的發展。” “如果發生這種情況,那麼財政部對丹麥到2025年的經濟長期預測可能很快被證明過於樂觀。” “我當然希望財政部對丹麥經濟的長期預測是正確的。 但這也是非常難以預測的。 因此,還是應採取政治行動以確保加強丹麥疫後經濟成長,渠並繼續說道: “政府需要啟動雄心勃勃的成長計劃,以加強丹麥商業界投資於提高生產力的計劃 ,也應該考慮一下普遍放寬稅制和增加例如研究與開發的投資扣除額。
A:瑞士航空2021年第一季營業額減少 根據瑞士20Minuten電子報報導,2021年第一季瑞士航空(Swiss Air)因受全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以及各國持續採取限制旅遊等防疫措施,導致第一季營運虧損約2.01億瑞郎,另該集團第一季營業額金額約為2.7億瑞士法郎,與去年同期相比較則下跌67.5%;載客人數為與去年同期想比較減少約90%,載客航班架次亦減少約85%。瑞航執行長Mr. Vranckx表示由於航空旅遊業復甦緩慢,將考慮縮減瑞航機隊及公司規模。 資料來源: 瑞士20Minuten電子報 日期: 2021年5月4日
A:根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發布之最新統計報告指出,2021年3月份瑞士零售業實際銷售額與2020年同期相比較,大幅上漲21.5%;經過季節性調整計算,與上月份相比較,銷售額上漲21.9%。另外,不含加油站的零售業銷售額則比去年同期上漲22.3%。 該報告中另指出,與2021年2月相比,在3月份銷售業績成長最多的項目為其他家用產品、紡織產品,以及自行組裝家具類產品上漲88.5%、非食品類產品上漲39.9%、電腦資訊及視訊會議產品成長33.8%、其他類產品(服裝、藥房、鐘錶及珠寶)上漲30.7%、印刷品、運動用品及玩具類產品上漲29.7%、物流及線上購物成長24.5%、食品、飲料及菸草類產品則成長7%。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統計局(BFS) 日期: 2021年5月4日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10年5月4日報導,新加坡採購與物流管理學院(SIPMM)發布資料,新加坡4月份整體製造業和電子業雙雙加速擴張。製造業連續第10個月擴張,採購經理指數(PMI)上升0.1點至50.9,為2018年12月以來最高。電子業同樣在4月份進一步擴張,PMI指數由前一個月的50.6上升到50.7,連續第九個月擴張。PMI指數高於50顯示經濟活動處於擴張,低於50則衰退。 SIPMM指出,新訂單、新出口和就業加速擴張,都是帶動製造業和電子業進一步擴張的主因。製造業及電子業皆出現工廠產出與庫存擴張放緩,進口、投入品價格與未完成訂單加速擴張,以及完成品衰退等情況。其中,電子業的未完成訂單已經連續10個月擴張。 大華銀行經濟分析師對新加坡製造業前景感到樂觀,全球貿易需求支撐製造業和電子業擴張,帶動新訂單和新出口上揚。就業指數突破50,也顯示新加坡勞動市場正從新冠疫情引發的衰退中復甦。 馬來亞銀行金英證券經濟分析師指出,製造業PMI持續擴張,尤其是電子業的表現,反映出市場對半導體的強勁需求。半導體產業占新加坡製造業36%。消費電子和汽車的晶片需求激增,造成晶片短缺,推動了韓國、臺灣及新加坡晶片製造業的產值。2021年預計將維持此趨勢,進而推高製造業的新訂單。印度員工入境新加坡受到限制,將對製造業帶來一些影響,惟晶片製造商大幅採用自動化科技,較不受勞動力短缺影響,岸外與海事業受影響較大。 華僑銀行經濟分析師則表示,只要製造業成長的驅動力,即電子業當中的半導體維持擴張,應有助抵消勞動力供應中斷帶來的下行風險。新加坡政府正在從其他途徑尋找替代勞動力,並考慮為受影響的產業提供額外的政策支持。需留意的是中國的製造業PMI近期的資料好壞參半,可能預示區域製造業成長動能將趨於平緩。
A: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 旗下的獨立研究機構「惠譽解決方案研究機構」(Fitch Solutions)頃發布消息稱,由於新冠確診病例逐步增加,馬來西亞的家庭支出預計將於2021年及較後緩慢恢復,因馬國仍在部分州屬實施「行動管制令」(Movement Control Order)及「有條件行動管制令」(Conditional Movement Control Order)。 該機構先前曾預測,馬國本(2021)年1月家庭支出將較上(2020)年同期增加11%,然該預測已被下修至僅3%。估計馬國2021年家庭總支出將達9,220億馬幣(約2,220億美元),略低於2019年新冠疫情前的9,329億馬幣(約2,253億美元)水準。由於新冠疫情擴散,馬國政府被迫採取各項行動管制,零售業仍在為增長而苦苦掙扎,且繼續處於下降態勢。巴生谷地區(以吉隆坡為中心,包括其毗鄰雪蘭莪州的城鎮)對跨州和跨縣持續採取管制措施,前述地區約占馬國總零售額之60%,導致經濟復甦緩慢。然管制措施卻繼續加速馬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反映電子商務活動的線上零售銷售指數較上年同期增長23.1%。 該機構於本年2月因馬國政府曾實施「行動管制令2.0」(MCO 2.0)以遏制新冠疫情擴散,將馬國本年GDP預測值從10%下修至4.9%。儘管馬國政府推出數項振興經濟計畫來緩解新行動管制令對經濟帶來停滯影響,但該機構認為馬國失業人數可能攀升,惟將於本年下半年起回跌。該機構預測馬國本年的失業率將達4.5%。 2020年,馬國政府相繼推出五項總值2,950億馬幣(約合710.33億美元) 振興經濟計畫,另外於2021年財政預算案中撥款70億馬幣(約16.86億美元)用於加強防疫工作。 2021年,兩項總額達350億馬幣(約84.28億美元)的新振興經濟措施包括採購疫苗、對旅遊業與零售業員工加速發放援助金、擴大員工薪資補貼以及向弱勢群體提供額外補助等。 該機構認為,消費者支出的復甦將取決於馬國政府對大量人口進行疫苗接種的能力以及隨後少量新冠確認病例及死亡率能力。這種情況加上政府放寬行動管制措施,將增強消費者信心並增加零售額。該機構認為,與區域鄰國相比,馬國疫苗接種計畫相對較慢。儘管馬國衛生部制定了60%至70%人口(2,000萬至2300萬人)的國家疫苗接種計畫,以實現人群免疫目標,然該計畫進展緩慢。截至2021年4月25日,馬國每100人只注射4.0劑疫苗,遠低於中國和印尼等區域國家。中國與印尼分別為每100人注射15.9及6.8劑疫苗。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英國金融資訊公司IHS Markit頃發布消息稱,馬國本(2021)年4月份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上升至53.9點,較上(3)月表現(49.9點)優異,創2020年6月以來新高紀錄,主要歸功於市場需求改善,訂單銳增帶動,顯示製造業的營運狀況穩健改善和前景更為樂觀。隨著亞洲和美國等主要市場需求恢復,新出口銷售自2019年11月以來首次取得成長。 IHS Markit公司指出,最新數據顯示馬國工業生產和國內生產毛額的穩步增長,已自新冠疫情衝擊中取得穩健復甦。4月份產出係近9個月來首次增長,且成長速度是2020年6月以來最強勁的。由於封鎖的緩解、需求的復甦,特別是對出口的需求,幫助推動馬國製造業的成長。儘管就業率只是微幅減少,但在過去的13個月中,有12個月員工人數處於下跌狀態。由於遏止新冠疫情的封鎖限制,馬國政府停止簽發外勞工作准證。 IHS Markit公司另稱,4月份的製造業投入成本連續第11個月增加,反映原物料及物流價格的上漲。投入物價的通膨率升至4年來最快,整體而言是迅速增長。製造商透過提高產品價格,將較高的成本部分轉移給客戶,產出費用明顯增長,價格已連續11個月持續成長。另平均交貨時間延長,意味著企業在採購到原料以進行生產時有難度。結果公司大量買進以免生產活動受破壞,同時還增加了原物料的庫存。此外,生產後的庫存基本穩定。 展望未來,馬國製造商對接下來的產出前景更為樂觀。IHS Markit指出,此樂觀預期達到了自2019年8月以來的最高水準,因業者盼疫苗接種計畫成功展開後,能夠帶動經濟更廣泛的復甦。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頃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WEO)的最新報告顯示,IMF預測汶萊本(2021)年經濟成長率為1.6%,明(2022)年預估將成長2.5%,2026年則預估為2.2%。 去(2020)年汶萊為東協三個取得經濟擴張的經濟體之一,其經濟成長率為1.2%。其他兩國為緬甸(3.2%)及越南(2.9%)。 IMF預測本年東協國家中,菲律賓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最快(6.9%)、馬來西亞和越南(均為6.5%)、新加坡(5.2%)、寮國(4.6%)、印尼(4.3%)及柬埔寨(4.2%)。 2020年,因新冠疫情衝擊影響,部分東協經濟體經歷了劇烈萎縮:菲律賓(-9.5%)、泰國(-6.1%)、馬來西亞(-5.6%)、新加坡(-5.4%)及柬埔寨(-3.5%)。 IMF預測越南將於明(2022)年成為東協成長最快的經濟體(7.2%),其他依次為菲律賓(6.5%)、馬來西亞與柬埔寨(均為6%)。 IMF另預測至2026年,柬埔寨將成為東協成長最快的國家,其國內生產毛額將成長6.8%。 IMF認為新冠疫情爆發一年後,全球經濟前景依然高度不確定。新的病毒突變和不斷增加確診病例及人員傷亡引起全球廣泛關注,即使疫苗普及率的提高亦難以壓抑人們憂慮的情緒。經濟復甦在不同國家與地區間存在差異,反映出因新冠疫情引起的破壞和政策支撐程度的差異。經濟前景不僅取決於病毒和疫苗間的鬥爭結果。它還取決於在高度不確定性下推出的經濟政策如何有效地限制這場史無前例的危機造成的持續損害。 IMF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6%,2022年則將放緩至4.4%。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亞洲開發銀行(ADB,簡稱亞銀) 頃發布的「2021年亞洲發展展望」報告指出,在外部環境改善情況下,亞銀預測汶萊本(2021)年及明(2022)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將分別成長2.5%及3%。 全球需求復甦以及石油與天然氣價格的上漲將為2021年的經濟成長提供支撐,這將增加政府財政收入並支撐公共支出與消費。隨著經濟的持續增長,私人消費亦可望攀升。 預計汶萊2021年及2022年GDP成長,將得益於汶萊政府與中國浙江恒逸工業集團(Hengyi Industries)聯營的石化煉油廠強勁的出口增長以及石油與天然氣價格上漲。然由於該廠的擴張以及對投入品的持續需求而導致的進口增加,將緩和貿易與今、明兩年的盈餘。強勁的經濟前景主要風險為全球復甦劣於預期,大量外人直接投資計畫擱置以及石油與天然氣供應突然中斷。 亞銀補充稱,恒逸工業集團和汶萊肥料產業的產量增加,將於2021年第三季起投入生產,並將促進汶萊的出口。興建中的清真肉類加工和配銷中心以及興建恒逸工業集團的第二階段擴建計畫將促進私人投資與營造業。恒逸廠房總值約130億美元,預計於2021年投入興建,屆時估將可提升汶萊煉油能力,從目前每年800萬公噸提高至2,200萬公噸。 儘管受新冠疫情衝擊影響,導致2020年汶萊的經濟僅增長1.2%,遠低於2019年的成長3.9%。但由於新煉油廠與石化廠的貢獻,本年及明年的增長仍得以實現。 2020年汶萊政府採取了各項措施包括為私營部門的微型、中小企業員工薪資提供部分補助,以及推遲支付受疫情影響的個人與企業的融資貸款來減輕新冠疫情的影響。 2020年汶萊經濟主要成長動力源自石油與天然氣產品出口(主要為恒逸工業集團於2019年11月啟動其煉油與石化業務的第一階段)以及由於服務進口萎縮導致進口增長放緩。 恒逸工業集團第一階段投資額為35億美元。由於營造業及石油產業的投資減少,固定投資急劇下降。2020年汶萊政府消費支出下跌9.6%,但私人消費卻增長了7.3%。 在經濟前景方面,亞銀認為,隨著主要貿易夥伴繼續應對新冠疫情的衝擊,脆弱的外部環境抑制了近期增長前景。儘管汶萊政府已成功遏制新冠病毒的蔓延,但疫苗在國內和全球範圍內推廣的進展將決定經濟的韌性。汶萊於2020年取得13億美元貿易順差後,估計近期其貿易順差將繼續得到石油與天然氣以及石化產品出口的支撐。然在新冠疫情肆虐下,汶萊生產力低下的問題備受關注,這在短期和中期都成為政策問題。中小企業在汶萊經濟扮演重要角色,因它占汶萊6,157家企業的97.3%。新冠疫情已嚴重打擊部分產業,諸如飯店、旅宿及食品服務;這些活動占中小企業總就業率之10.8%。此外,中小企業在批發與零售業(占就業率之的21.5%)的前景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國內消費的復甦。由於製造業中的中小企業(占中小企業總營收之22.7%)及從事採礦和採石業的中小企業(占中小企業總營收之33.4%)皆依賴國外市場,仍有待觀察全球新冠疫情擴散程度以及對業務構成衝擊的嚴重性而定。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新聞來源:韓國外交部新聞稿與韓聯社報導(2021年5月3日) 一、綜合韓國外交部新聞稿與韓聯社報導,本年5月3日韓外長鄭義溶在倫敦與美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舉行會談,會談重點扼陳如后: 1. 布林肯表示美國總統拜登期待韓總統文在寅於本年5月21日訪美。又,在疫情持續的情況下仍將首次舉行韓美領袖會談,表明美國非常重視韓美同盟關係。 2. 鄭義溶除對於美國對北韓政策評估之結果表示歡迎之外,並稱日前拜登在國會發表演講對韓國來說相當正面並充滿希望,韓美同意為實現韓半島完全無核化與永久和平維持緊密合作。 3. 韓美雙方同意今後將在韓國「新南方政策」與美國印太戰略對接、新冠疫苗、以及氣候變遷等領域上持續加強合作。 二、鄭義溶此行係出席在倫敦舉行G7外長會議(Foreign and Development Ministers' Meeting),除與布氏就上揭議題交換意見之外,韓美日外長會議亦將於本年5月5日舉行,當日將更聚焦討論北韓問題。而韓日是否舉行外長會談,尚需等到韓美日會談結束後再議。惟倘鄭義溶與日本外相茂木敏充會談,雙方可能就日本殖民統治時期韓籍勞工於二戰被強徵及慰安婦索賠案、日本政府將福島核廢水排放入海的決定等交換意見。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若開邦皎漂鎮468號街區農場的軟殼蟹養殖生意興隆,並開始向外部市場分銷。Ngwengarkyun公司總經理Aung Naing Lin表示,我們於2019年3月開始商業化養殖25萬隻螃蟹。從野外購買小螃蟹,選擇活螃蟹,然後分開養殖在螃蟹養殖箱。這些螃蟹由近岸(inshore)及近海(offshore)的漁船捕撈,每6個小時用竹筏餵一次魚。符合市場需求大小的軟殼蟹被送到冷藏庫進行加工,然後再送到仰光用集裝箱運往亞洲國家。目前螃蟹養殖的難題係受新冠肺炎影響而使財務受限。另一個問題則是銀行提領現金的限制。 皎漂地區漁業局表示,該單位僱傭了約110名當地人,每月最多支付50萬緬幣。為了長期保持軟殼蟹資源,將指導業者在特定季節將部分軟殼蟹放到海裡。皎漂鎮的軟殼蟹銷往日本、韓國、台灣、香港等亞洲國家,以及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及一些歐洲國家。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木姐食米批發中心表示,為防止新冠肺炎病毒,緬甸與中國的邊境交易重鎮木姐的食米出口陷入停滯。3月29日,在Kyalguang寶石市場發現一名緬甸公民COVID-19檢測呈陽性後,邊境貿易突然中斷。這促使中國限制Mang Wein檢查站的入境,該站是木姐與Kyalguang地區之間的主要邊境通道。Mang Wein檢查站關閉後,緬甸的洋蔥、辣椒、各種豆類、食米、碎米等作物及漁產品全部停止出口。在第一波新冠肺炎病毒大流行期間,司機替代制度有助於減輕對邊境貿易的影響,現在則連卡車也無法進入邊境站,已使木姐邊境的市場完全停滯。因此,業者迫切要求重啟Mang Wein站。 緬甸食米聯合會表示,緬甸在本財年第一季度(2020-2021年10月1日及1月15日)向國外交運了2.75億美元的食米及碎米。在第一季度,邊境貿易處理了逾30.8萬噸食米,而海上貿易則處理了逾41.8萬噸食米。在截至9月30日的前2019-20財年,緬甸從食米出口中產生了逾8億美元的收入,估計出口量逾250萬噸。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芒果市場及技術發展協會表示,由於手機行動網絡受限,數位銷售額顯著下降,國內市場的購買行為也發生了變化。該協會表示,本年,對木姐邊境的出口下降了。然而,包裝好的芒果會被送往緬甸的各個省邦。芒果先前是通過數位平台到達大部分買家的。政府對移動網絡及無線寬頻網絡的禁令衝擊了數位銷售。 曼德勒省有3萬多英畝的芒果。全國各地的芒果通常在4月中旬到7月期間收穫。通常情況下,緬甸主要通過木姐邊境向中國出口芒果。Kyaw Soe Naing秘書稱,國內市場今年潛力甚大,特別是仰光及曼德勒。一個包裝好的芒果在國內市場價值350-400緬幣。目前,國外需求依然低迷,但預計5月份需求量會上升。本年,市場預計將主要依賴中國市場,這些芒果在前幾年被運往新加坡及俄羅斯,今年仍將試圖打入新的市場。 包裝好的芒果的價格在350-500緬元之間。一顆芒果樹的種子價值400-500緬幣。一顆嫁接的芒果樹價值1,000-1,500緬幣。用種子種植的植物可以在3年的種植後生產出芒果。嫁接的芒果可以在1到2年內收獲。今年,芒果種植者降低了種植成本,與去年同期相比,產量下降了50%。倘今年無法銷往國外,則芒果很可能僅依賴於國內市場。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銀行、移動貨幣服務照常運行。在手機行動網絡暫時中斷期間,銀行及移動貨幣服務提供商,通過網絡運行的貨幣系統及APP得到了定期應用。 從4月28日開始,伊洛瓦底銀行、KBZ、合作銀行、Innwa銀行、伊洛瓦底農民發展銀行、UAB、MAB、奈比都發展銀行、Asian Green發展銀行及Shwe農村及城市發展銀行提供帳戶到帳戶轉帳、錢包到錢包、銀行到錢包、錢包到銀行、CMB Net的CCT功能通過行動銀行向公眾開放線上銀行、移動充值、其他卡充值、帳單支付、Visa/Master信用卡支付、MPU卡、所有ATM及銀行支付。行動貨幣服務提供商,即Wave Money、OK$、M-Pitesan、MyTel Pay及MPT Money等提供了行動充值、錢包到錢包、銀行到錢包、錢包到銀行、空中充值(Air time top up)及商戶提現服務。 因此,目前的銀行服務及行動貨幣服務照常運行。購物中心、百貨商店、餐廳及飯店正在執行買賣流程,貨幣服務及其他功能以及其他使用MPU卡及Visa/Master信用卡支付的現金支付流程。
A:商業時報報導,緬甸Yoma Strategic與螞蟻金服的行動支付合資企業合約(效期到2021年4月30日),以及該公司提案從Telenor 集團收購緬甸Digital Money(Wave Money)的控股權的期限,兩案均未獲展期。Yoma Strategic表示,兩家公司都希望繼續尋求監管部門的批准,以延續上述兩案。 去年5月份,Yoma Strategic表示,螞蟻金服提案將通過發行新股向Wave Money投資7,350萬美元。倘該這提案獲得通過,螞蟻金服將成為Wave Money的股東。與螞蟻金服的合作夥伴關係,旨在針對緬甸境內沒有銀行帳戶及銀行帳戶不足的社區推動緬甸的金融包容性。 Yoma Strategic表示,各方將繼續共同評估緬甸局勢,並在可能的情況下探討及宣布進一步的機會。
A:CNN社報導,聯合國警告緬甸,由於政局動盪及新冠肺炎大流行的雙重衝擊,緬甸正處於經濟災難的邊緣。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的一份新報告,到本年年底,將近一半的緬甸人口可能會被迫陷入貧困。如果安全及經濟局勢不能很快穩定下來,到2022年可能有多達2,500萬人,即緬甸人口的48%生活存在貧困中。
A:來源:ABC News 日期: 2021/4/29 澳洲聯邦政府宣布將在本(110)年4月30日決議是否在新南威爾斯州Hunter地區設立天燃氣發電廠,惟至截止日尚未做出最終決議。該天燃氣發電廠預計將建置於Newcastle附近前Kurri Kurri鋁冶煉廠的所在地,這對電力市場將帶來重大影響。澳洲總理Scott Morrison於去(2020)年9月時表示,如果電力部門未能填補因Liddell電廠關閉而留下的1000兆瓦(megawatt)之缺口,則將透過Snowy Hydro Limited公司於Hunter地區建立該天燃氣發電廠。M總理並以Liddell電廠工作組的模型作說明,表示若未能提升發電總容量,未來新南威爾斯州電價可能會上漲30%。 Energy Australia能源公司隨後向聯邦政府提案,建議可在Illawarra地區提出設置一個350兆瓦天然氣調峰站(gas peaking station),而ActewAGL電力公司亦規劃於Newcastle地區類似規模的能源項目,惟於去年新州政府宣布以再生能源基礎設施路線圖為重點開發後,逕而擱置二家公司之提案。另Energy Australia於近期可望獲得聯邦政府批准其於Tallawarra地區開發項目。 澳洲能源部長Angus Taylor表示,聯邦政府已明確表示,就新南威爾斯州1000兆瓦可調度容量將於4月30日作出最終決議。聯邦政府仍計劃斥資6億澳元於Kuri Kuri地區原鋁冶煉廠,由Snowy Hydro Limited水電公司負責建造天燃氣發電廠,能至少生產750MW所需之電力能力。據研究發現,新型天然氣大型發電機的經濟效益,將比小型發電機提供更高的回報率。 惟工黨議員Pat Conroy則對此天燃氣發電廠持反對意見,認為這將干預電力市場訂價且會抬高電價,因以天然氣發電是非常昂貴的方式。
A:資料來源:哥倫比亞El Espectador日報電子版(2021.05.03)、El Tiempo日報電子版(2021.05.03)、Infobae電子報(2021.05.03) 哥倫比亞由勞工、教師、原住民、社運及學生等多個團體發起,自4月28日開始的全國罷工行動,初期尚稱平和,但之後包括哥京波哥大、Medellín、Cali等各城市陸續發生公車及車站、銀行及自動提款機、商家等遭燒、砸、破壞情形,此外發生許多趁火打劫事件,警方與抗議民眾間衝突因此加劇,至5月3日下午止,據哥國官方資料,全國共計有19人在抗議衝突中死亡,其中Cali市死亡人數即達11人,哥京波哥大、Medellín、Neiva、Ibagué、Pereira、Madrid、Yumbo、Soacha等城市則各有1人死亡。 哥國總統Iván Duque鑒於罷工事件愈演越烈,終於5月2日宣布撤回於4月份提交國會審查之稅改草案,這也是此次罷工抗議團體最主要的訴求,哥國財政部長更已因此請辭下台。 惟哥國政府雖已同意撤回稅改草案,但目前哥國罷工團體仍決定於5月5日再次發起全國罷工抗議行動,並要求政府就多項議題與罷工團體代表進行協商,包括撤回醫改草案、加速全民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每月給予相當1個月基本工資之基本生活保障補助(約260美元)、保障農業及工業等生產事業營運、提供中小企業營運支援、免學費政策、停止以可能危害人體的有機磷除草劑(Glyphosate)作為根除非法古柯種植之手段等。 此次罷工事件如未能盡速落幕,恐對哥國已受疫情衝擊的經濟造成更進一步的負面影響。此外,抗議遊行活動亦造成大量群聚,是否使疫情再次擴大,讓負荷已近極限的哥國醫療體系面臨崩潰,亦令人憂心。
A:根據巴西UFPel大學研究資料,自1月巴西開啟新冠疫苗接種以來,80歲以上老年人新冠死亡人數減少一半,且在2月中旬至4月中旬間,該年齡層減少超過1.38萬人死亡。 1月份巴西新冠死亡患者中,28%來自80歲以上老年人,到4月底,比例降至13%;研究另顯示,1月份80歲以上新冠患者死亡率是79歲以下人群之13.7倍,到4月初降到6.9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