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來源: 瑞典公共健康局(Public Health Agency of Sweden, FHM) 芬蘭衛生福利研究所(Finnish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Welfare, THL) 挪威公共健康局(Norwegian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 FHI) 有關瑞典、芬蘭及挪威等三國之COVID-19疫情的最新情況,截至5月4日為止,由各國主責單位公布相關資料如下: 瑞典境內確診總人數為98萬8,554人(較上週增加3萬5,300人),重症累積人數為7,016人(較上週增加180人),死亡人數1萬4,091人(較上週增加123人),死亡率約1.45%。其中以首都斯德哥爾摩市為瑞典境內疫情最嚴重地區,目前確診人數為23萬4,858人(較上週增加8,387人),死亡人數為4,160人(較上週增加43人)。瑞典本週疫情仍屬嚴峻,確診、重症與死亡增加人數持續增加。 芬蘭境內確診人數為8萬7,529人(較上週增加1,368人),目前住院治療(含重症) 人數128人(較上週減少4人),死亡人數916人(較上週增加8人) ,死亡率約1.05%。芬蘭疫情明顯趨緩。 挪威境內確診人數為11萬3,950人(較上週增加2,788人),重症累積人數為811人(較上週增加18人),死亡人數757人(較上週增加20人),死亡率約0.66%。挪威本週確診與重症增加人數出現緩和走勢。
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0年5月4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334/P200號(商情文號:第 334 號) 商情本文: 英國強生首相及印度總理Narendra Modi今(4)日進行視訊會議,以建立英國和印度在貿易、衛生、氣候和國防領域夥伴關係。另英國與印度本日可逹成10億英鎊貿易和投資包裹計劃,該計劃包括印度對英國的超過5.33億英鎊新投資,預計將創造6500多個就業機會,例如衛生和技術等重要部門,並且2億英鎊將支持低碳成長。 印度擁有近14億人口,較歐盟及美國總和多,在英國至今致力談判自貿協定的對象中,印度為最大市場。英國及印度關係在共同對抗印度境內新冠疫情下增強。本周前,英國亞洲信託基金(The British Asian Trust)緊急籌集超過160萬英鎊,因應印度國內對重要醫療設備的需求,如BOC能源公司已捐贈5000個氧氣瓶,估計英國已向印度運送達600萬英鎊之醫療用品。 英印之間的增強貿易夥伴關係(The Enhanced Trade Partnership)安排,更可為彼此境內企業創造即時機會,如相互認可航海人員證書,或透過獨立風險評估決策流程,與印度漁業單位進行適當安排,以分階段減少對蝦類採樣;或透過全新醫療保健工作組,提供印度籍醫護人員培訓及在英國NHS國家衛生局(National Health Service)的工作機會。目前,英印之間年均貿易值達230億英鎊,約有超過50萬個相關就業機會。 英國政府提出之10億英鎊之英印貿易投資計劃內容涵蓋印度對英國健康衛生及創新技術領域投資計畫,估計超過5.33億英鎊,如印度Serum Institute製藥公司在英國疫苗研發上投資之2.4億英鎊;Serum Institute投資支持臨床試驗、研發與疫苗生產,其尚與Codagenix INC生技公司合作,在英國執行新冠肺炎一劑鼻噴疫苗之首期臨床試驗。 此外,該計畫尚有英國向印度出口總值可達4.46億英鎊,包括CMR Surgical公司向印度出口其最新代 Versius外科機器人系統,以減少當地外科醫生手術的壓力,已推廣至印度醫院;另有2億英鎊支持低碳成長。全新商業貿易和投資協議,預計可在英國各地創造6500多個全新就業機會。 上週,英國強生首相已與印度領先科技公司的負責人及著名投資者Infosys資訊公司和HCL資訊公司等商業領袖進行意見交換,顯示英國和印度之間日益加深的貿易關係之重要性。 未來的英印貿易協議將可能降低或取消關稅措施(例如目前威士忌最高150%關稅、汽車最高125%關稅),以支持廣大產業部門,促進雙方經濟成長;且對英國有益之處也在於,印度成長最快的進口項目中,約五分之四為IP網路資訊及電信服務等,為英國服務業帶來巨大的機會。 另外欲解決的貿易壁壘領域尚有:放寬相關限制,使英國水果生產商可首次向印度出口英國產蘋果、梨及木瓜等;另透過自由銷售證明,英國醫療設備未來出口印度市場之前,無須再進行額外認證要求。此外,英國與印度應將致力於加深教育合作關係,完成認可英國高等教育,以鼓勵雙方學生流動,促成技術轉移及知識分享等益處。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n-tv.de) 文號:1104050002號 德國政府預期可自歐盟援助基金獲得280億歐元,以對抗新冠疫情。財政部部長Olaf Scholz為此提出德國重建暨復甦計畫(Aufbau- und Resilienzplan, 簡稱DARP),並獲內閣同意。根據該計畫,德國可獲淨值約256億歐元補助款,主要將用於氣候保護及數位化領域投資,促進經濟成長及就業。 這是歐盟委員會首次承擔7,500億歐元新冠援助計畫的巨額債務。德國與法國為重建基金的主要發起人,該基金旨在加速從新冠危機中復甦,約3,120億歐元將作為補助款分配給歐盟國家,另外貸款約達3,600億歐元。 歐盟成員國中以義大利及西班牙可獲金額最大,這兩個國家因新冠大流行而負擔特別沉重。每個國家都必須批准相關計畫,並向歐盟委員會提出申請,詳列重建計畫中資金具體使用情形。在德國,90%的資金用於促進氣候保護及數位化。綠黨(Die Grünen)過去曾批評,德國恐不會有計劃採取的措施,而僅以不同方式來提供資金。此外,幾乎不見任何資金用於結構改革。 氣候政策及能源轉型預計將獲115億歐元,約占總資金的40%,例如,用於發展高效氫能經濟、促進氣候友善運輸及節能建築整建。超過140億歐元將準備用於數位變革。 此外,德國財政部表示,該計畫也包括與法國間的重要聯合專案,即兩國在氫能、微電子、通訊技術、雲端及數據處理領域共同發起的歐洲共同利益重要項目(IPCEI)。IPCEI應該向所有歐盟成員國開放。 除前述主要優先事項外,德國還利用所提供的資金,以13億歐元用於主導數位教育、加強社會參與及健康衛生系統。未來方案醫院的投資額為30億歐元,是最大的單項措施。這將推動對現代緊急應變能力的投資及醫院更佳的數位基礎設施。 透過擴大德國公共投資能力及行政管理現代化之結構改革,投資重點應可獲得補充。改革計畫也包括一項網路近用法(Onlinezugangsgesetz),計劃為此提供30億歐元。由德國總理府主導之聯邦暨各邦小組也會共同合作,解決消除投資障礙。
A:資料來源:德國聯邦經濟暨能源部 文號:1104050001號 根據德國聯邦經濟暨能源部今(2021)年4月27日公布之「2021年春季經濟評鑑」,今(2021)、明(2022)兩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將分別增長3.5%(按價格調整)及3.6%。德國聯邦政府預期在今年第二季可逐步放寬公共場所內,為保護健康及生命的社會接觸限制。國內經濟及私人家庭消費支出可望顯著復甦。儘管感染持續不斷,但工業景氣及外在經貿環境將成為今年的重要驅動力。 德國聯邦經濟暨能源部部長Peter Altmaier表示,儘管目前感染情況嚴重,但自新冠危機爆發以來,德國政府所提供全面且迅速的援助正發揮效果,除今年經濟可望增長3.5%,到2022年將再次達到疫情前的實力。 德國「2021年春季經濟評鑑」重點摘要如下: 一、新冠大流行的影響令全球經濟在2020年陷入嚴重衰退。然而,今年全球經濟的特點是亞洲經濟活力強勁,以及美國大規模景氣刺激計畫注入強勁動力。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等國際組織的預測,2021及2022兩年全球經濟將分別復甦成長5.7%及4.6%。 二、德國國內生產毛額的所有部門年均預期皆有增長。由於銷售市場的正向發展,2021年德國出口將大幅增長9.2%(2022年:4.5%)。 三、今年上半年的國內疲弱需求,尤其反映在進口方面,成長力道不及出口,2021及2022兩年進口將分別增長7.8%及5.0%。 四、相對於名目國內生產毛額(GDP),2021年德國經常帳戶盈餘可望略有上升,但2022年將再次下降。 五、設備投資與資本密集型出口產業密切相關。蓬勃的對外貿易及持續強勁的工業經濟將令設備投資於2021年可望大幅增長7.5%。由於投資因危機而被推遲,追趕效應也發揮了作用。 六、鑒於低利率環境及高住房需求,營建投資持續上升。然而,惡劣的氣候條件令營建業今年開局疲弱,導致年增長率下降。2021年營建投資預期增長1.4%;2022年將繼續增長2.8%。進一步復甦的主要驅動因素是住房貸款融資的有利條件,且住房市場需求仍然很高。 七、2021年德國政府消費支出將繼續支撐需求(2021年:5.2%;2022年:0.3%)。今年德國政府投資支出也再次強勁增長6.0%,但2022年再次減少2.1%。 八、儘管過去一年的德國就業市場明顯受到新冠危機的影響,但面對經濟產值的急劇下滑,仍然表現強勁。繼今年第一季發展緩慢後,預期從第二季開始,就業人數,特別是從事迷你工作(Minijobber)的人數(例如透過餐飲業重新開放),將會顯著增長。整體而言,2021年平均就業人數將略減少6萬人,明(2022)年則可望新增就業29萬人。
A: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日期:110年5月4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333/P200號(商情文號:第 333號) 商情本文: 布魯塞爾於星期一表示願意釋出彈性空間,以減緩脫歐後的貿易檢查對北愛爾蘭所造成的商業衝擊,然而歐盟也提出警告,惟有英國遵守歐盟的食物安全規範,才能夠消弭既存爭端。歐盟執委會副主席Maros Sefcovic及英國談判代表David Frost現正共同研議北愛爾蘭協議將如何執行,而在英國單方面廢止部分與新規範有關的行政要求後,引發布魯塞爾採取法律動作。 雙方都積極尋找在新的貿易系統之下,如何減緩緊張情勢,以平息上個月在北愛地區的暴動。歐盟官員於星期一表示,針對在愛爾蘭海上設置海關與檢查邊界所造成的問題,歐盟已經提出解決辦法,以確保愛爾蘭島嶼上的貿易能夠無縫接軌。這些措施包括像是導盲犬或是農場的動物能夠直接在大不列顛群島與北愛爾蘭之間往返,無須重複檢查。 儘管這項協議受到北愛爾蘭統一黨的政治人物抨擊,該歐盟官員指出,布魯塞爾仍堅信這項協議最終能夠提供北愛在英國與歐盟市場之間得到最好的安排。 但是該歐盟官員官員也指出,雖然一項全面性動物檢疫協定,就能夠減少雙方之間的一些檢查規範,但是仍然需要英國改變基本原則。 英國一再拒絕布魯塞爾提出的全面性動物檢疫協定,原因是全英國應共同遵守歐盟的規範,若簽署此一協定,將違反脫歐的目的,也將制約國家未來的貿易政策。 歐盟方面則認為,英國的冷回應很可能源於英國欲與美國簽署貿易協定的企圖,而美國的食物管制規範則是截然不同,例如允許激素牛肉和氯洗雞。 英國官方已經表態,政府願以歐盟與紐西蘭已經簽署的協定為基礎,尋找可行的模式,簽署這樣的協定表示雙方同意彼此的規範是相同嚴格的等級。 但歐盟則表示,與紐西蘭的協定只包含少數的產品,是一個很小規模的貿易關係。這樣的合約只會降低檢查的需求,但不會消除所有障礙。 為解決與歐盟在這個協議上的歧見,一個可能的做法是英國暫時簽訂彈性的動物檢疫標準,未來若有簽定貿易協定的需求時,再伺機取消。
A:據媒體引用國際貨幣基金會(IMF)最新預估報告報導,IMF認為沙烏地持續推動2030願景(Vision 2030)改革政策有助經濟自COVID-19亦情復甦。該報告指出,沙烏地本(2021)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為2.1%,較去(2020)年的負成長翻轉6.2%,明(2022)年更可望持續以V型模式自低點回升,經濟成長率預估為4.8%。 IMF表示,看好沙烏地國內失業率逐漸下降,消費者物價上漲則趨緩,重要非石油產業方面分別預估於本年及明年回升到3.9%及3.6%正成長,至於石油產業則預估將於明年攀升到6.8%正成長,主因為石油輸出國家組織聯盟(OPEC+)將逐漸停止減產,且國際需求復甦將帶動油價回升。 IMF另對沙烏地金融產業發展及規範予以高度肯定,尤其是沙烏地股票及債券市場改革,外匯儲備也保持在充裕的水準,此外,沙烏地政府積極推動民間投資及公私夥伴合作亦有助經濟發展,盼其能持續推動各項結構性改革,作為永續成長之基礎。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報導, 丹商Bavarian Nordic和Adaptvac公司共同開發之ABNCoV2 試驗疫苗在臨床前研究顯示對抗英國及南非變種病毒之效果。該公司希望本季開始第2階段的試驗,而該公司仍缺乏進行關鍵的第3階段試驗的資金,這可能會成為能否獲得批准的基礎。根據BN公司,“實驗顯示施打該疫苗後產生50倍抗體,結果是令人振奮。” “目前沒有批准的疫苗(包括基於mRNA技術的疫苗)對普通新冠病毒及英國或南非變體具有相同水平的保護作用,如果在進行的臨床試驗中得到證實,這可能成為首款新冠肺炎通用疫苗。”BN公司執行長Paul Chaplin說 若BN公司的疫苗成功上市,將面臨激烈競爭。因目前市場上除已經在歐洲獲得批准的輝瑞,默德納,阿斯利康和強生公司生產的四種疫苗之外,還有來自德國Curevac和美國Novavax等公司的幾種疫苗正在研發,此外默德納公司正開發專門為控制南非變種病毒之新型疫苗。
A:據媒體引用國際網路資訊公司Ookla最新數據Speed Test Global Index報導,本(2021)年第1季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在網路速度居全球之冠,另同為海灣地區國家之卡達及沙烏地則分別排名第3及第5。 上述數據顯示,在135個受調國家當中,UAE網路平均下載速度為178.52 Mbps,高於國際平均的48.40 Mbps。 Ookla表示,由於COVID-19疫情造成全球居家或遠距辦公需求高升,因此行動網路速度為各國積極提升之目標。
A:據媒體引用市場分析公司IHS Markit最新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調查報導,沙烏地本(2021)年4月在非石油之民間產業經濟活動快速成長,增幅為過去3個月內最大,且企業係於過去5個月以來首次開始增加僱用員工,且增幅為自2019年11月以來最大。 上述調查顯示,沙烏地本年4月之PMI為55.2%,高於3月的53.3%,反映在訂單增加及企業逐漸自COVID-19疫情恢復的情況下,非石油經濟加速成長。
A:據媒體引用運輸及產業界初步數據報導,沙烏地本(2021)年3月恢復成為印度第2大石油供應國,為在2月時曾落後美國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居於第4。 上述數據亦顯示,伊拉克仍為印度第1大石油供應國,印度在本年3月自伊國進口石油量達每日439萬桶,較2月成長12%,惟較去(2020)年同期減少0.5%。 至於印度在2020-21財政年度之石油進口量則下跌至每日397萬桶,係6年來最低,主因為COVID-19影響國內需求。印度為全球第3大燃料消費國,惟在國內新一波疫情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市場估計本年4月石油進口量恐持續下跌。
A:據媒體報導,沙烏地政府新任經濟暨計劃部部長為Faisal bin Fadel Al-Ibrahim,渠自2018年2月起便擔任該部次長,如今榮獲國王欽點陞任部長。 據悉,Al-Ibrahim極為熟稔經濟事務,歷任經濟事務發展委員會(Council of Economic Affairs Development)主委、於沙國東部城市Ras Al-Khair擔任Salman國王國際海事服務暨產業園區(King Salman International Complex for Marine Services and Industries)之專案經濟經理主管商業及金融事務,期間更擔任沙烏地國家石油公司(ARAMCO)副總裁、沙烏地國家發展基金理事會(National Development Fund),同時身兼眾多理事會及委員會成員。
A:據媒體報導,沙烏地為全球小麥及大麥主要購買國之一,政府繼推動國有麵粉廠民營化後,正計劃推動國有糧倉(grain silo)民營化。 沙烏地國有穀物組織(Saudi Grains Organization, SAGO)對此表示,其已將4座國有麵粉廠出售予國內外企業,總計獲得15億美元,最快將於本(2021)年內出售國有糧倉,盼藉此自國內外企業取得更多資金。 上設民營計畫係沙烏地政府推動經濟發展多元化措施之重要一環,旨在降低經濟對於石油產業之高度依賴。 據悉,SAGO目前擁有可容納330萬噸糧食之糧倉,與中國大陸同為全球大麥最大購買國,目前沙烏地每年進口數量達690萬噸,主要用以飼養綿羊、駱駝、山羊等,另每年亦進口300萬噸小麥。
A:據媒體引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阿布達比市政暨交通局(Department of Municipalities and Transport)數據報導,阿布達比本(2021)年第1季共有3,850筆土地、建築物等不動產相關交易,金額總計達115億迪拉姆(約31.3億美元),其中包括不動產交易50億迪拉姆及抵押貸款65億迪拉姆。 上述交易金額最高者為Al Reem Island的16億迪拉姆、Abu Dhabi Island的9.07億迪拉姆、Yas Island的4.46億迪拉姆等,其於交易案則包括Saadiyat Island 、Khalifa City、Al Raha Beach等。 此間土地交易在整體不動產交易占比為66%,另抵押貸款交易金額成長,顯示銀行業者看好國內不動產市場景氣。
A:據媒體引用阿曼投資顧問公司Ubhar Capital SAOC執行長Loai Bataineh表示報導,阿曼課徵商品暨服務銷售之增值稅(VAT),將有助政府收入分別於本(2021)年及明(2022)年增加3億阿曼里雅(約7.8億美元)及4億里雅。 渠並表示,阿曼政府本年第1季收入下跌主因係國際油價低迷,加上政府正重組部分投資計畫之資產配置。因此,倘石油產能及油價順利恢復,且政府機構順利重組,加上VAT已於本年4月中旬開徵,預估第2季政府收入將明顯增加。 據悉,受COVID-19疫情及油價低迷影響,阿曼本年第1季政府收入減少30%,使財政算赤字達7.51億里雅(約20億美元)。 為減輕政府財政負擔,阿曼正計劃於明年針對境內高所得族群開徵所得稅。
A:捷克內閣昨日同意自下週一起不再強制民眾無需佩戴口罩,惟需保持2公尺社交距離。在室內和公車/電車上仍需配戴口罩。捷克衛生部長Petr Arenberger表示,民眾在街上進食及喝飲料時也毋需配戴口罩。
A:捷克外交部長Jakub Kulhánek昨天宣布,完全接種疫苗至少兩週的捷克民眾,從今天起從紅色警戒區或橘色警戒區國家返國無需檢測及 / 隔離。依捷克外交部發布之旅遊警示分類,紅色警戒區的國家包括奧地利、比利時、保加利亞,加那利群島、丹麥、愛沙尼亞、德國、希臘、匈牙利、義大利、拉脫維亞、列支斯坦、盧森堡、摩納哥、波蘭、羅馬尼亞、聖馬力諾、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和瑞士 ; 橘色警戒區國家則是亞速爾群島、巴利阿里群島、芬蘭、冰島、愛爾蘭、馬爾他、挪威和葡萄牙 ; 從紅色警戒區國家,包括英國及一些歐盟國和第三國家,返國完全接種疫苗完畢的民眾則仍需要檢測及/隔離。
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0年5月4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332/P200號(商情文號:第 332號) 商情本文: 外交部長多明尼克拉布將在今天(五月四日星期二)於倫敦舉行G7外交部長會議,與這些民主國家共同研商全球重要議題。 自從2019年疫情爆發以來,這是拉布第一次召集G7外交部長會議,討論危及民主、自由與人權的地緣政治議題。這些議題包括與俄羅斯、中國與伊朗關係,以及緬甸危機、衣索比亞的動亂與敘利亞戰爭。 G7國家有英國、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以及歐盟。今天會議後,G7外交部長將與其他受邀國家代表進行晚宴餐敘,包括澳洲、印度、南韓、南非與現任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主席國汶萊。 拉布將在晚宴上向所有與會國家代表發表他對於強化各國聯繫與對抗氣候變遷的願景。 拉布指出,G7各國的合作對於全球民主社會發展至關重要。此外,其他友好國家,例如澳洲、印度、南韓、南非以及東協各國,也都代表印度太平洋地區對於G7各國與日俱增的重要性。 今天早上的會議將討論緬甸的政變,英國促請G7各國採取行動以維護當地的人權與和平。接著將討論利比亞問題與敘利亞現正爆發的戰爭。下午的議程則包含衣索比亞問題,以及索馬利亞、撒哈拉以及巴爾幹半島。會議中也會討論俄羅斯持續的挑釁行為,例如在烏克蘭邊界的軍事部署以及監禁反對派人士Alexei Navalny,還有白俄羅斯的情況。
A:依據奧媒「維也納日報」(Winer Zeitung)本(110)年4月30日報導,奧地利本土品牌手機Emporia公司2021會計年度(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迄今營收已大幅超過上年同期(約3,000萬歐元),預估年度總營收可突破4,000萬歐元。 Emporia公司創立於1991年,總部位於上奧地利邦首府Linz,產品主打銀髮族市場,手機特色為:操作容易、按鍵大而明顯、音量較大且必備緊急按鈕,頗受銀髮族喜愛。該公司2019/2020會計年度手機銷售量近600,000支,奧國國內市占率7%,排名第3,前2名為蘋果及三星。 Emporia與我國IT廠商向有合作關係,該公司在布魯塞爾、法蘭克福、倫敦、米蘭、巴黎及深圳設有據點。
A:奧媒「新聞報」本(110)年4月30日報導,依據「世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公布最新「薪資稅負報告」(Taxing Wages 2021)顯示,2020年奧地利無扶養子女者之平均薪資賦稅成本(含稅負及社保等支出)佔總薪資47.3%,在OECD會員國排名第3,較2019年上升1名,僅次於比利時(51.5%)及德國(49.0%)。 OECD會員國平均薪資稅負比例為34.6%,而一般咸認社會福利制度發達之北歐國家如:瑞典(42.7%)、芬蘭(41.2%)、挪威(35.8%)、丹麥(35.2%)均較奧地利低得多。奧媒認為稅負國高應進行改革,以增加奧國企業國際競爭力。 就薪資實際收入而言,奧地利無扶養子女者之薪資淨收入年均43,126美元(根據購買力平價,PPP),在OECD會員國排名第11高。惟若加上受薪者「社保費自負額」部分則其「毛薪資」(Gross wage)為年均63,956美元,在OECD會員國排名7高。另若再加上「社保費雇主分擔額」,則總薪資年均應為81,902美元,在OECD會員國中排名第2高,僅次於德國。
A:華爾街日報5月4日報導,根據市研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聯發科去年市占率32%已超過高通的28%,成為全球最大手機晶片製造商,今年預期維持領先地位,惟高通仍在5G手機晶片排行第一。聯發科上季營收較去年同期增長78%超過高通,預計本季將進一步成長。目前聯發科市值達620億美元,為台灣第二大企業,僅次於台積電。 美國對華為的制裁有助於聯發科,華為手機多採自家海思半導體晶片組,美國制裁造成銷售下滑,市場被其他使用聯發科晶片的中國競爭對手取代。市研公司IDC數據顯示,中國小米、Oppo及Vivo上季占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35%,較去年同期28%為高,聯發科新增訂單足以彌補華為取消的訂單。 美國本年2月暴風雪,造成三星位於德州的製造廠關閉,阻礙高通部分零組件生產。此外,全球晶片短缺,中國智慧手機製造商增加訂單,加強庫存,帶動晶片價格,5G晶片售價亦高於4G,5G晶片銷量增加有助聯發科營收,根據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預測,本年全球5G市場滲透率將從去年的18%增長達47%。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https://www.wsj.com/articles/the-taiwanese-chip-champion-shaking-qualcomms-tree-1162012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