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截至本(2021)年3月19日總支付方式(total means of payment)較去(2020)年底增加1.49%,各信貸機構存款成長0.54%(按:去年同期成長0.51%),越南授信成長1.47%(按:去年同期成長0.68%)。 目前利率較去年底維持穩定。活期與1個月以下之存款年利率介於0.1% ~ 0.2%;1個月至6個月期之存款年利率為3.1%~3.8%;6個月至12個月期之存款年利率為4%~6%;12個月以上為5.6%~6.8%。貸款利率部分,短期貸款年利率為4.5%。法定匯率得到彈性調控,符合外匯市場變動與貨幣政策目標;匯率與外匯市場較為穩定,有助於維持整體經濟穩定。信貸體系之越南盾流動性充裕、順暢,銀行同業利率繼續維持低利率。 保險部分,本年第一季越南保險市場之保費總收入較去年同期成長9%,其中壽險保費收入成長11%,產險保費收入成長6%。截至本年2月底止,計有70家保險商,其中有31家產險商、18家壽險商、2家再保險商以及19家保險經紀商。

A:根據丹麥財經新聞媒體於4月27日報導,丹麥梅特總理說:疫苗是安全政策不是醫療政策, 丹麥要能自產疫苗。疫苗是對抗前新冠肺炎的超級武器,在未來的幾年中也是如此。因此, 梅特總理提出丹麥最早必須在明年自己生產疫苗。 這是政策第一次正式宣布具體程序。 M總理說:“根據我們最近與生命科學領域進行的對話,評估可以商業化在丹麥生產疫苗。”   政府現在將啟動市場諮詢,並將在幾週後進行明確的招標計畫,以私人企業競標方式在丹麥境內生產疫苗。總理說:“這個想法是為了確保供應安全,例如,作為一個國家我們有義務為民眾購買一定數量的疫苗。” 目前有跡象顯示疫苗需要定期補打,同時,突變可能意味著有必要生產新的疫苗。此外,可能需要一段時間全球的人口才可能完成疫苗接種。 上述因素激發總理對丹麥疫苗生產的決定:“我們要從長計議展望未來,不僅需要接種疫苗,還需要重新接種疫苗及疫苗追加,但目前對此一切都還不清楚,因此希望備有長遠的計畫。 ”   總理提出自產疫苗的野心必須專注於下列3大方向: 1: 不僅自給自足,2: 並能協助歐洲疫苗供應 3:足以為全球各地提供疫苗。原則上以確保滿足丹麥境內疫苗需求供應為首要。對於疫苗品質議題總理提出無法保證,但相對應,若沒有能自產供應內需,後續所將帶來的經濟影響代價更大。   總理認為,疫苗的生產已從一種健康政策轉變為安全政策。 “疫苗為丹麥整體防備工作的一部分,因此是至關重要的基礎設施。同時,這對於丹麥,歐洲和西方的地緣政治利益也至關重要。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4月27日引述丹麥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丹麥氣候解決方案的出口下降幅度要大於其他丹麥貨品出口。 2020年的海上風機出口大幅下降,能源技術的總出口達於丹麥貨品出口10年來最低。 去年,當新冠肺炎爆發和英國脫歐時,丹麥綠色企業在出口市場上大跌,2020年能源技術和能源服務的出口下降比例遠超過其他丹麥貨品出口,共下降160億丹麥克朗。   DI Energi 總監Troels Ranis與Dansk Energi,丹麥能源署,Wind Denmark和Dansk Fjernvarme 同時表示: “這樣明顯的下降是很可惜,但去年受疫情及英國脫歐的影響,整體來說也是不正常的一年,”   多年來,氣候解決方案一直被譽為丹麥的金礦,因為丹麥公司在風能和綠色轉型技術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儘管丹麥在國際上處於優勢地位,全球對氣候的關注日益增加,但在2020年丹麥能源技術和服務的出口下降13%,較丹麥貨品出口總額下降4.5%。 總體而言,能源技術佔貨品出口總額11.7%為過去10年中最低。   根據Wind Denmark風能丹麥公司Jan Hylleberg執行長的說法,在2020年丹麥風能領域的公司尤其受到影響,出口下降21%,實際上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因於德國市場與英國市場同時陷入不景氣僵局,與疫情沒有太大關係,但與新的大型海上風場的隨機中斷所致相關。“風能技術的出口波動取決於年度大型海上風能項目"。渠說:“ 2019年是非常出色的一年,而2020年又跌到2018年的水平。” 然而,丹麥公司在其他國家生產風機的數據並沒計入統計數據中,如此一來丹麥的風能產業的數據不確定是否真實受到重創。   H氏對2020年能源技術於丹麥總出口中處於歷史低位感到失望。反之,他堅信,如果世界各地的政客採取行動實現其氣候承諾,這種情況將在未來幾年發生變化。 “有許多關於減少碳排放和擴大再生能源的政治宣告,但根本尚未達到建立必要步伐的速度 。丹麥風能領域的技術開發方面具有領先優勢, 一旦時機成熟,我們將處於非常好的位置。”。   自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1月份就任以來,梅特總理的政府就召集領先的綠色企業,為搭上美國綠色轉型的出口大好機會。 沃旭的執行長Mads Nipper先前曾表示,到2030年,丹麥可以向美國增加5倍氣候技術出口。   R總監表示: “當我們面對這些新數據時,聽起來似乎天真,但對未來的展望它看起來比整個歷史時期都更為有利,整個產業可能會成指數性增長。我們周圍的國家以及美國,中國和印度等真正的大型市場都在進行綠色轉型方面的大型投資計劃。”   丹麥能源署主任Kristoffer Böttzauw指出 :儘管丹麥2020年綠色出口令人失望,但持樂觀態度。丹麥正在與世界上一些大的經濟體合作進行綠色轉型,美國,英國和日本等國家剛剛提高了其氣候目標。因此,我相信未來世界上對丹麥能源解決方案的需求將很大。

A:綜合美媒報導,美國聯準會本(28)日開會決定維持寬鬆貨幣政策,繼續保持利率趨近於零(near zero),直至勞動力市場完全恢復,通貨膨脹達到聯準會設定平均2%的目標。聯準會主席Jerome Powell表示今年不太可能達到升息條件,另聯準會每月將持續購買至少1,200億美元債券,以支持美國經濟復甦。 聯準會發布聲明表示,隨著新冠疫苗接種進展良好,以及強力的政策支持,美國經濟及就業指標均獲成長,受新冠疫情重創的產業亦有所改善,通貨膨脹率上升僅為反映暫時性的因素。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下載:https://www.wsj.com/articles/fed-likely-to-keep-rates-near-zero-as-recovery-picks-up-11619602202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4月26日報導,丹麥銀行(Danske Bank)將從7月1日起降低私人客戶必須支付負存款利率的下限,由目前之25萬丹麥克朗降至10萬丹麥克朗(及超過此下限以上之存款需支付負利律)。   同時,該銀行之企業客戶將引入利率利差,因此將來他們將不得不支付每年負0.75至負1%的負存款利率。該銀行表示,規模較小的企業客戶必須支付0.75%的費用。   從7月1日起,在Danske銀行擁有存款超過100,000丹麥克朗Nemkonto的私人客戶必須支付0.6%的負利率,而非Nemkonto的客戶必須支付全部存款的負利息, 另外,丹麥銀行亦表示,除其他外,兒童儲蓄,與住房買賣有關的帳戶以及受債權人保護的資金將繼續免收負存款利率。   “長期以來,我們經歷不同尋常的利率水平,將來亦不會有改變的希望。 同時,我們發現存款顯著增加,在當前的利率環境下,這是成為銀行的主要支出。 作為一家公司,從長遠來看,這顯然是永續的,因此,我們降低存款支付負利息的限額 ”丹麥銀行丹麥私人客戶總監Mark Wraa-Hansen說。

A:依據紐約時報報導,新冠疫苗已在全球展開施打,民眾盼接種後可自由進入公共場所、參與活動賽事及搭飛機旅行,惟疫苗接種證明並無統一格式且無防偽設計,多數民眾僅拿到紙卡證明。目前已有數個國家及地區相繼推出疫苗護照應用程式,盼可提供簡單、便利及安全的疫苗接種證明。 美國紐約州開發Excelsior Pass系統,由IBM Watson Health 設計,從3月開始提供下載,約40萬民眾使用,可產生QR 碼,驗證民眾是否施打疫苗或陰性檢測,已運用在餐廳、婚宴,及麥迪遜廣場花園、巴克萊中心與洋基體育場等大型活動場所。目前Excelsior Pass僅提供在紐約州接種或檢測的民眾。 丹麥開發Coronapas (Corona Passport)系統,公民須完全接種新冠疫苗、72小時內陰性檢測,或過去180日曾受病毒感染並痊癒,則可在智慧手機下載或從網站列印證明;擁有該疫苗護照,可在餐廳室內用餐及活動場所的室內座位;4月初起,髮廊、紋身店、按摩店及駕訓班等僅對持有該護照民眾開放。 以色列開發Green Pass系統,該國政府於2月下旬提供該應用程式給已完全接種或新冠肺炎感染並痊癒的民眾;持有該疫苗護照,民眾可在餐廳室內用餐,進入游泳池、健身房、劇院及婚宴,以及參與音樂、體育活動及宗教聚會。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下載:https://www.nytimes.com/2021/04/26/travel/vaccine-passport-cards-apps.html

A:依據彭博社本(28)日報導,美國總統拜登預期本日晚間於國會演說中將公布規模1.8兆美元的「美國家庭計畫(American Families Plan)」,以擴大家庭教育機會與兒童照護,此為渠第三項主要立法提案,先前已簽署1.9兆美元的新冠疫情紓困法案,及上月宣布2.25兆美元的基建計畫「美國就業計畫(American Jobs Plan) 」。 該計畫包括全美的幼兒園與社區大學免學費、延長兒童稅務抵免至2025年、提供托兒服務、資助教師培訓,及設立聯邦帶薪家庭休假等,盼能改善美國兒童保育與教育,有助美國未來前景,其中1兆美元用於兒童照護及教育等支出,8千億美元則用在中低收入家庭的稅務抵免。 白宮提議增加富有民眾稅率作為該計畫的資金來源,加稅措施包括提高個人最高稅率至39.6%、改變資本利得稅,及取消基金經理人的附帶權益規定等,本次將不考慮增加遺產稅。白宮資深顧問Anita Dunn引民調表示,多數美國民眾支持提高企業稅,及對年收入超過1百萬美元的富人徵收資本利得稅等措施,惟加稅計畫恐遭到共和黨國會議員反對,以及面臨2022年競選連任溫和派民主黨國會議員的壓力。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下載: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1-04-28/biden-unveils-massive-family-aid-plan-funded-by-taxing-wealthy?sref=1zdda0Kg

A:根據丹麥新聞媒體於4月23日報導,丹麥醫療診斷器材公司Qlife與芬蘭Aidian公司達成產品分銷的協議。據悉,Qlife之PCR快篩檢測只需30分鐘即可完成檢測。  除了實際的新冠肺炎PCR 測試之外,分銷協議還包括Qlife的即時檢測診斷解決方案Egoo.health在歐洲的獨家銷售權。

A:馬來西亞汽車商公會(MAA)頃發表本(2020)年第一季各類汽車總銷售量統計,共計銷售13萬9,499輛,較上(2020)年同期增加32.54%;其中轎車12萬3,281輛,較2020年同期增加28.76%;商業用車為1萬6,218輛,則較2020年同期增加70.54%。   2021年第一季馬國各類汽車總生產量統計,生產14萬7,086輛,較2020年同期增加35.63%;其中轎車生產13萬5,589輛,較2020年同期增加33.58%;商業用車生產1萬1,497輛,則增加65.73%。   馬國汽車商公會主席艾莎(Aishah)指出,該國本年第一季汽車銷量較上年同期增加32.54%,且3月份汽車銷量亦較上(2)月增加200.7%,主因馬國政府於2020年3月實施第一輪「行動管制令」(Movement Control Order 1.0),該期間社交與商業活動皆受限制,以致2020年第一季比較基礎偏低。許多車商趕於3月31日結束的財政年交車予買主,以及車商推出許多汽車銷售配套,以提升汽車市場買氣。該公會同時預測本年4月份汽車銷量將維持3月份水準。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政府宣布擴大及加強對汽車產業的投資獎勵措施,以提高新一代汽車技術和產品的水準。   自2014年迄今,馬國政府透過馬國投資發展局(MIDA)批准了13件汽車投資計畫,投資額為46億馬幣(約11.22億美元)。   馬國政府重申,馬國須要增加和重新定義與汽車產業相關的促銷產品與服務清單,並審查獲得獎勵的項目嚴格要求及規定條件。新擴展獎勵措施主要目標為促進對節能汽車的投資,但現在有更多的活動範圍符合汽車產業的獎勵措施。其中包括一系列高科技和高附加價值產品,包括下一代汽車(Next Generation Vehicle,簡稱NxGV)、電動汽車和相關零組件以及核心和關鍵組件,例如引擎、動力傳動系(powertrains)、燈光檢測和測距(LIDAR)、無線電檢測和測距(RADAR)及高級駕駛員輔助系統(ADAS)。   由於整個汽車產業價值鏈結構的複雜性,政府已審查了增值標準要求,以此作為強化獎勵計畫的一部分。在2020年草擬及發布「國家汽車政策」(National Automotive Policy)的過程中,馬國政府意識到需進行策略審查及提供獎勵措施,以刺激具高素質的汽車投資計畫,因此,馬國政府盼吸引新的投資進駐該國,並重點發展國家汽車產業的參與者與供應商。這包括在技術能力、認證和人力資本開發、利用和發展國內專業知識與服務供應商,並支援國內工程及製造商,例如特殊加工供應商、工具製造商、零組件製造商以及工程設計。馬國預見在這種強化獎勵條件放寬標準將吸引更多的國內企業透過拓展新科技與高附加值產品,同時擴大區域供應鏈,並探索其他商機。   隨著東協區域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各國不斷創新政策和策略以吸引投資,尤其是電動汽車的投資,新的獎勵措施是合時宜的。馬國盼其溢出效應,例如高附加價值就業機會、研發活動增加以及技術和知識移轉至國內產業生態系統。此外,這將鞏固馬國作為全球汽車產業參與者的首選投資目的地以及節能汽車樞紐的地位。   馬國投資發展局鼓勵符合資格的企業即刻提交其申請。相關獎勵申請的有效期限至2025年12月1日止。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副部長林萬鋒(Lim Ban Hong) 頃出席長江商學院主題為「馬來西亞投資機遇與發展前景」線上論壇時指出,中國已連續5年成為馬國最大外人直接投資國,去(2020)年投資額達181億馬幣(約44.9億美元),其中以高科技為主的製造業占178億馬幣(約44.17億美元)。馬國盼能吸引更多中國高科技企業赴馬國投資。   林副部長續稱,馬國與中國未來貿易合作方向共有四個重點,分別為促進投資、數位經濟、工業4.0以及社會及企業管理(ESG)及永續發展目標(SDG)。   在促進投資方面,馬國政府頃批准的「國家投資願景」(National Investment Aspiration,簡稱NIA),該指引分成五大核心包括:(一)促進經濟多元化、(二)創造高附加價值就業機會、(三)加強本地供應鏈與區域及全球供應鏈的結合、(四)開發新的和現有的經濟領域、改善多元共融環境以及(五)加速發展落後地區和社群。   另一方面,2020年馬國批准27項來自香港的製造業投資計畫,投資額為7.28億美元;主要投資項目為電子與電機產品、模具製造等,並可創造8萬6,512個就業機會。   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新態勢下,東協與中國在後疫情時代的商貿合作策略機遇,前景展望看好。馬國絕對是一個投資、海外升學及規劃退休生活的理想地點。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貿工部發布消息稱,根據該國1993年反補貼及反傾銷關稅法令第25(1)條款及1994年反補貼及反傾銷關稅條例,由於進口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脂(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簡稱PET,特性黏度0.7,海關稅則號列為3907.61.0000,3907.69.1000 及3907.69.9000),並未衝擊馬國鋼鐵產業、未對馬國產業產生負面效應,及未對業者造成傷害,宣布終止對中國、印尼、韓國及越南進口之前述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   馬國貿工部係於2020年7月28日接獲國內鋼鐵廠商─Bahru Stainless Sdn Bhd公司之投訴,稱馬國自中國、印尼、韓國及越南進口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脂產品價格,遠較原產國國內售價低。該類產品傾銷至馬國,已造成削價、抑制價格、價格低落、產量減少、產能使用率下降、盈利下跌、員工人數下跌及投資負報酬等情況發生。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國防部部長依斯邁沙比利(Ismail Sabri)宣布自本(2021)年4月29日至5月17日於雪蘭莪州、吉隆坡、柔佛州、沙巴州及檳城州將繼續實施「有條件行動管制令」(Conditional Movement Control Order,簡稱CMCO),砂拉越州的有條件行動管制令則從4月27日至5月17日,該期間准許商業活動和社交活動有條件地恢復運作,惟仍須遵守標準作業程序,以防範新冠病毒持續惡化。   依斯邁沙比利部長另宣布,吉蘭丹州所有10個縣將續維持「行動管制令」(Movement Control Order,簡稱MCO)。吉打州(除瓜拉慕達外)、霹靂州、森美蘭州(除芙蓉外)、玻璃市、馬六甲州、彭亨州、登嘉樓州及二個聯邦直轄市(布城及納閩)則維持「復甦式行動管制令」(Recovery Movement Control Order,簡稱RMCO),除RMCO州屬可展開綠色旅遊泡泡外,各州(除沙巴州及砂拉越州需根據州政府決定外)只允許跨縣,全國依然禁止跨州,包括穆斯林預定於5月13日及14日慶祝的開齋節。   依斯邁沙比利部長續稱,根據馬國衛生部的數據顯示,目前馬國單日確診病例仍維持於4位數,且各州疫情情況不穩定,加上新冠病毒基本傳染數(Ro/Rt)超越1,4月27日的Ro/Rt為1.12,且有13個州屬及聯邦直轄區的傳染數達1.0或以上,估計馬國爆發第四波疫情的風險猶存。   截至本年4月27日止,馬國新冠病毒確診病例已飆升至39萬8,451件並出現1,462件死亡病例,已治癒出院者37萬1,575人。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CNBC本(2021)年4月27日報導,美國輝瑞藥廠(Pfizer)新冠病毒實驗性口服藥物已在本年三月初進入臨床測試階段,該公司表示若臨床測試順利通過FDA核准,預期本年底將在美國販售。 美國衛生專家表示口服新冠藥物將改變治療方式,有望扼阻病毒傳染及發展,另除口服藥物外,輝瑞本月初已要求FDA核准擴大新冠疫苗施打年齡範圍至12到15歲的青少年,且正測試供6到11歲兒童的疫苗,期望擴大接種可有效幫助疫情結束。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cnbc.com/2021/04/27/pfizer-at-home-covid-pill-could-be-available-by-year-end-ceo-albert-bourla-says.html

A: 據日本朝日新聞本(4)月28日報導稱,日本福井縣知事杉本達治同意重啟該縣內運轉超過40年之老舊核能發電廠3座機組,日本政府在福島核災發生後,立法規定核電廠的運轉原則上以40年為上限,該核電廠是立法後首個重啟運轉的老舊核電廠。 福井縣杉本知事同意重啟運轉的舊核電廠,係位於該縣高濱第1、2號機及美濱第3號機組。由於核電廠重新運轉需要經過地方首長及議會同意,此案在本(2021)年2月已經高濱、美濱兩町開會同意,並於本(4)月23日在福井縣議會同意通過後,對於亦獲得知事的同意成為矚目焦點。 日本2013年實施的修正核能發電爐等法律規定,設定核電廠的運轉期限原則上以40年為上限,惟如經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的同意,可以20年為上限延長一次,合計60年。 除上述3座核電廠機組外,日本原子力發電東海第二核電廠(茨城縣東海村)亦獲得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的延長同意,但重新運轉的時程尚無具體規劃。排除已決定廢爐的核電廠,日本全國尚有5座核電廠機組,將在未來5年內面臨40年限制抉擇運轉的期限。

A:印度財政部於本(2021)年4月24日發布第28/2021-Customs公告,取消醫療用氧氣(Medical Oxygen,HS 280440)、儲存瓶、造氧機(Oxygen Generator,HS 9018)、呼吸器(Ventilator,HS 9018/9019)、氧氣面罩等18項產品進口關稅,至本年7月31日止。 印度港口、航運暨水道部並於25日通令各主要港口,取消進口氧氣及相關設備之港口處理費,給予優先泊船通關,港務人員必須嚴格控制船舶入港及貨物通關時間,協助物流運作,如船舶運送貨物包含氧氣以外其貨物,則港口處理費用按比例扣除。

A: 據日本NHK等新聞媒體本(4)月28日快報稱,日本參議院頃表決多數通過核准日本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正式完成國內審議程序。 依照協定的規則,只要東協(ASEAN)十國家有6國,以及其他5國中有3國完成國內核准程序,RCEP將在60日後正式生效。目前RCEP其他成員國正陸續推動完成國內核准程序。 中國本(4)月15日已向東協提送RCEP國內核准文件,成為非東協國家首位完成核准程序之成員國。除中國外,泰國及新加坡亦已完成國內核准協定,預估RCEP大部分成員國將在本(2021)年內完成核准協定,可望明(2022)年1月1日生效實施。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木豆(紅豆)的價格從4月初開始持續上漲,並在4月的第4週飆升至每噸94.5萬緬幣以上。在低收益率及美元升值的背景下,2021年3月底木豆價格一直在上漲。根據國內市場,隨著美元兌緬元升值,木豆市場價格小幅上漲。2月初,每噸木豆的價格僅為83.75萬緬幣。與2月份相比,4月底的價格顯著上漲了每噸10萬緬幣。在曼德勒市場上,業者將3籃的售價定為8.8萬至9萬緬幣。他們中的大多數只接受即時的現金支付。一名來自曼德勒市場的交易員表示,即使在潑水節假期(4月13-19日)之後,木豆市場仍然看漲。   緬甸的木豆主要運往印度,然後出口到新加坡、美國、加拿大、巴基斯坦、英國及馬來西亞。但是,緬甸對其他國家(而非印度)的出口量非常小。在本財年2020-21年10月1日至12月4日期間,逾249,245噸各種豆類出口到國外市場,估計價值2.17億美元。商務部的統計顯示,其中,木豆出口達83,758噸,收入為5,794萬美元。在2018-19財年,緬甸向其他國家運送了逾160萬噸不同品種的豆類,尤其是黑豆,估計價值10億美元。在截至9月30日的2019-20財年期間,緬甸向外部市場交付了160萬噸,創造了11.95億美元的出口價值。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商務部的統計報告,在本財年的10月1日至4月16日期間,緬甸與印度之間的邊境貿易額飆升至1.6億美元,增加8,460萬美元。緬印邊境貿易總額中,緬甸出口1.6億美元,進口80萬美元。去年同期,印緬雙邊貿易總額為7,628萬美元。 緬甸通過Tamu、Reed及Thantlang邊境貿易關口與印度進行邊境貿易。相比之下,雙邊貿易的很大一部分是通過海運進行。在本財年的近7個月裡,通過Tamu邊境的貿易額逾3,150萬美元,通過Reed邊境的貿易額為1.29億美元。但Thantlang沒有交易記錄。印度是緬甸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兩國於1994年簽署了雙邊邊境貿易協定。

A:2020年6月份越南總理已批准『國家數位轉換至2025年之5年計畫及至2030年願景』,其目標為:越南將成為全世界前50個電子政府之一;數位經濟將貢獻30% GDP;每年生產力平均提升8%;老百姓均有機會接觸及體驗智慧型大眾服務。 (按:國際電信聯盟公布2017年越南指信息通信技術發展指數(IDI)排名108/176;2018年IDI指數排名第81位、2019年IDI指數排名第77位) 目前越南3大通訊公司包括:Viettel、Vinaphone及Mobifone均在河內市、胡志明市及其他若干省市已經部署5G、推廣5G生態系,其中科技企業集中研發5G設備,包括網路設備及終端設備。 同時,2020年5月份越南政府頒布第84/NQ-CP號議決,核准試點Mobile money。 越南資通訊部部長阮孟雄肯定,數位基礎設施在數位經濟、數位社會發展中扮演決定性之角色。為滿足發展需求,電信基礎設施將轉移成數位基礎設施,包括電信基礎設施及雲端運算。越南之目標為透過各 “ Make in Viet Nam”平台掌控5G移動技術及雲端運算技術。除了發展經濟社會之目的外,掌握數位基礎設施及數據為戰略性、優先之任務。 越南資訊通訊產業之發展方向為自組裝轉換成發展產品。“Make in Viet Nam” 計畫之重點任務為研發、生產 5G設備、IoT、智慧手機及提供國家數位轉換所用之平台。 目前越南電信企業能生產70%電信設備,並訂出將成為國際上4國之一生產及出口電信產業所有設備之目標。 目前越南為約1億人口之市場,有機會打入人口約6億人之東協市場、20多億人口之RCEP市場及若干其他市場。 阮部長另稱,2020年越南成為世界上第5個國家掌控5G技術之一,能生產5G基礎設施設備及5G電話。 Viettel使越南能追上國際5G最領先的國家如美國、澳洲、日本及韓國。 目前越南政府刻正為地面移動通訊終端設備建立國家技術規範,其中要求在越南生產、買賣的行動數據終端設備(PDT)須支援4G及5G技術。 由Vietnam Credit 公布之2020年越南電信產業報告顯示,越南電信產業主要分為電信服務、電信設備及無線電信。2017年越南電信產業蓬勃發展,總共有152家電信服務公司,員工總數為77,205人。其中Viettel、Vinaphone及Mobifone擁有大部分市場佔有率(約96.2%)。 不僅在國內投資,越南電信企業持續開拓國際市場。根據PHS之報告Viettel在東南亞諸多國家、非洲及拉丁美洲之市場佔有率均佔領先地位(13%-56%不等市場佔有率)。 2019年為越南電信產業10年來發展最速度的一年,產業值達470兆越盾(約210億美元),較2018年成長19%。地面行動用戶達1.26億戶(人口約9,600萬人),電信企業開始轉型為數位服務。此轉型符國際趨勢,越南雲端運算市場年成長率預估達40%及Internet經濟體規模預估達120億美元。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