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4.27 Polish News Bulletin, Journal GAZETA LAWNA 據歐盟統計局(Eurostat)的數據顯示,波蘭人的金融資產,包括現金、銀行存款、股票及保險單,在2020年超過2.5兆波幣,與2019年相比,資產增加約2,700億。截至去年年底,這些資產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108%,這使得波蘭在這方面成為歐盟最差的國家之一:只有拉脫維亞、斯洛伐克及羅馬尼亞報告的比率較低。 由於儲蓄趨勢及經濟衰退降低GDP,在所有歐盟成員國中,金融資產佔GDP的百分比均飆升。在幾乎所有國家中,資產的增加都反映在經常帳戶餘額的增加上。但是,波蘭在流通現金增加方面在歐盟處於領先地位:2020年底,波蘭人持有的現金佔該國GDP的13%。去年,波蘭家庭對上市公司的投資金額上升至885億波幣。去年在波蘭的股票買賣餘額達83億波幣,這被認為是13年來最好的成績。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4.27 Polish News Bulletin, onet.pl 波蘭上週燃料價格已穩定下來,據線上網站e-petrol.pl稱,汽油價格甚至略有下降。據分析家稱,由於油價仍然很高,暫時不應預期價格會出現更大的下跌。 根據e-petrol.pl的分析,汽油批發價格在一週內下跌了50波幣,而在煉油廠,此燃料每立方公尺的平均價格為4,054.60波幣。而柴油的購買價格僅下降15波幣,目前平均每立方公尺的價格為3,982波幣。 不過,應強調的是,自上週以來,柴油及汽油價格已接近4月份的最高水準,燃料價格已從高點回落。零售貿易已注意到汽油價格自去年12月以來首次下降,但僅為0.01波幣,因此,平均價格為每升5.25波幣。柴油價格連續第四週達到每升5.19波幣。液態石油氣 (LPG)的價格正在緩慢下降,又另下降0.02波幣,達到每升2.53波幣。
A:依據瑞士每日廣訊報(Tages Anzeiger)報導,瑞士諾華製藥集團(Novartis) 2021年第一季淨銷售業績與去年同期相比較微幅成長約1%,金額約為124億美金,其中獲利金額為24億美金,與2020年同期相比較減少約12%,淨利潤為21億美金,與2020年同期相比較減少約5%。該集團表示營業額減少的主要因素為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間,許多病患減少就醫,因此藥品需求減少。成長最多的業績來自該集團的創新製藥部門,營業額成長4%,金額為101億美金,另旗下學名藥製藥Sandoz公司的營業額下跌9%,金額為23億美金。 資料來源: 瑞士每日廣訊報(Tages Anzeiger) 日期: 2021年4月27日
A:依據Aargauer Zeitung日報報導,瑞士ABB電力/電機集團在2021年第一季的產品訂單成長6%,金額為78億美金。營業額與2020年同期相比較增加11%,金額約為69億美金,營業利潤則成長13.8%,金額為7.97億美金。另ABB集團表示,由於全球半導體市場需求大幅增加,各大半導體廠商擴大生產設備,因此對該集團的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預計2021年的第二季的業績將持續成長。 資料來源: 瑞士Aargauer Zeitung日報 日期: 2021年4月27日
A:依據Accenture 企業管理顧問公司4月27日公布之研究報告指出,新冠病毒疫情期間歐洲商業行為發生巨大的變化(商店暫停營業、居家辦公、網路會議等),並列舉瑞士企業於新冠病毒疫情期間,與歐洲他國企業相比之競爭優勢。 其一為疫情前瑞士企業之價值及獲利便較歐洲其他國家之企業高,因此較有能力面對衝擊。依據該研究報告顯示,瑞士10個產業中便有7個產業之利潤高於歐洲他國,因此於疫情期間也較競爭對手容易增加利潤。 其二為新冠病毒危機前就投資數位轉型之企業,得以於疫情期間充分發揮其領先優勢。研究報告中針對瑞士983家大企業分析顯示,瑞士成功度過危機之企業共同點為保持創新、且經營方式靈活,因此面對疫情衝擊時能夠快速適應環境。瑞士之大企業於數位轉型、創新及靈活經營方面亦較歐洲他國之企業成功。 惟瑞士企業於雲端技術方面仍有待加強,報告中約三分之一之瑞士企業尚未嘗試過最新之雲端技術,而該技術將為企業最重要的資料儲存技術之一。 資料來源:瑞士觀點報(Blick)新聞報導 日期:2021年4月27日
A:UPC母公司Liberty Global於2020年11月完成收購Sunrise,當時Sunrise市值為68億瑞士法郎。Sunrise和UPC的合併後於4月26日宣布其人員縮減計畫,與Syndicom工會溝通後計畫2022年年底前將減少共600個職位。其中約逐步裁員450人,裁員人數約占總員工人數之13.5%,另150個職位則透過人員自然波動縮減。 該波裁員主要裁撤後勤職位,今年裁撤職位將於五月底前通知,2022年預計主要縮減財務、IT及技術領域職位。 工會及員工代表為將受影響之員工共同制定社會福利計劃,其中包括一筆250萬瑞士法郎的基金。 資料來源:瑞士watson網路新聞 日期:2021年4月26日
A:依據瑞士德語廣播電視(SRF)4月26日新聞報導,瑞士Conzzeta集團為專注於旗下Bystronic公司之板金加工業務,將旗下戶外運動品牌Mammut出售給英國Telemos投資公司。 據報導雙方已簽署收購協議,預計本年中將完成手續,財務細節雙方未公布。Telemos表示,Mammut品牌將透過該收購案與新的合作夥伴近一步發展不同的商業模式。 藉此案Conzzeta戰略精簡計畫已完成,該上市公司名稱將在今年改為Bystronic。 資料來源:瑞士德語廣播電視(SRF)新聞報導 日期:2021年4月26日
A:瑞銀集團(UBS)4月27日公布其2021年第1季財務報告,收入為87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10%,支出為64億美元。成本/收入比為73.8%,超過其75%-78%之目標。稅前利潤為23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4%。同期淨利潤為1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4%。 瑞銀集團另宣布其將於2023年以前,透過逐步數位轉型簡化程序並提高效率,預計將減少約10億美元成本。瑞銀計劃將該資金用於投資新的發展計畫。為實現該目標,瑞銀集團將該項經費改為每季撥發,以增加資源分配之靈活度。 瑞銀集團將於今年5月起將首席數位資訊長(Chief Digital and Information Officer) Mr. Mike Dargan納入董事會。 瑞銀集團表示將更新其戰略及財務計劃,將在2021年期間宣布進一步消息。 資料來源:瑞士通訊社(SDA)、瑞士watson網路新聞 日期:2021年4月27日
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0年4月27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317/P200號(商情文號:第 317 號) 商情本文: 英國財政部副部長Jesse Norman於4月21日線上年度稅務利害關係人研討會(HMRC virtual stakeholder conference)中,回顧過去1年來政府財政稅收政策,並指出其對未來稅制改革之優先項目。 渠認為,財政部在疫情期間表現優良,財政部的成功,各方支持則為重大基礎,使財政部得以執行並調整本身計畫之不足,包括與利益方協商,或者確保納稅人了解政府政策,以幫助全國度過極為艱難的疫情期間。 在政府財政之中,僅工作僱用保留計畫(Job Retention Scheme)便支付超過530億英鎊,並保護1120萬個工作機會,此為卓越的政府干預行為,也顯示財政部以及稅務暨付總署之迅速反應。另對於自僱者支持計劃(Self-employed Income Support Scheme),已向270萬名自僱工作者補貼近200億英鎊。財政部也已推出其他稅收減免及補助計劃等支持,從薪資補貼計畫至自僱收入支持計劃,以及各項稅收減免措施,財政部已提供絕大對人民的支持;遺憾的是,財政部無法以民眾個別期望方式提供所有人所需的幫助。Norman副部長已更多廣泛的利益方組織洽談,以確實理解利益方所關注的問題,試圖協調政府及稅收制度共同解決問題。 此外,為使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獲得政府支持,且為保護納稅人權益,財政部已在預算案中作出變更,如自僱收入支持計劃,已擴大至提交2019/2020年財政年納稅申報者,近60萬人因此受益;實際上,在該財政年中許多人成為自僱者,因此將符合資格申請第4和第5筆政府補助。雖基於確保財政安全、防堵詐欺及濫用行為等各因素,財政部遺憾無法在政策中納入所有自僱者。整體而言,財政部已撥款高達4070億英鎊預算;若部分民眾無法從上述薪資補助計劃獲得幫助,應可獲得其他政府支持計畫。 Norman副部長反思稅務暨海關總署未來4年可有之作為,渠指出,隨著英國經濟逐漸從當前疫情危機中甦醒,上述計劃仍持續發揮效力,未來則將逐步淘汰,並有計劃地使英國社會過渡至未來強勁經濟反彈之願景。政府仍將考量未來,並從過去經驗學習,以因應人民所需之變化,改革稅收制度。未來10年內,核心目標為提高稅收制度之彈性及效力,同時,將追蹤經濟中快速變化現象,如在社會方面及技術方面。政府希望減少納稅人負擔,使其更輕鬆地履行義務,簡化財政部工作。 為達成上述理想,財政部將首先專注於使申報稅賦數位化(Making Tax Digital)。至明年四月前,較小的註冊增值稅企業也應加入已簽署申報稅賦數位化計劃的大組織;至2023年起,預計將申報稅賦數位化延伸至收入超過1萬英鎊的企業及房東。 財政部政策將運用更即時的訊息,使納稅人可對當下事件有更深地了解,適時評估本身的風險;稅收報告也將變得更即時。由於稅收政策不僅與政府制度相關,日常生活更為其基礎,因此仍不排除至年底前仍可能有所調整。相關策略將闡明稅務暨海關總署如何建立更易使用且安全之單一數位帳號系統;希望納稅人可獲得其所需的資訊,且更易管理本身稅務;另將改善諮詢稅務市場標準。此將為簡化及改革稅收管理法律框架之大工程,可使稅務暨海關總署及納稅人皆可從不斷進步之技術中受益。 2020年夏季,政府承諾投資5億英鎊,以擴大申報稅賦數位化計劃。在本年度預算案中,財政部已宣布額外6800萬英鎊預算,以持續協助發展單一數位帳號及客戶記錄。財政部三月底發布之稅收政策諮詢報告(Tax, Policies and Consultations)的更新內容,為諮詢稅務提供更透明的方式;此為制定改革稅收制度的政策之重要措施。 渠進一步鼓勵各利益方持續與之分享珍貴意見,並強調,公眾信任為稅收制度的基礎,英國稅收制度需要選擇性、彈性,更需要有所準備,為實現此點,稅務暨海關總署將善用數據及技術,數位化及即時性為稅收革新兩大支柱,隨著申報稅賦數位化計劃發展,將為企業提供其他益處,如採用IT技術的企業,往往提高其生產力。英國政府欲研發更易使用之稅收制度,以協助國內順利過渡至新經濟模式,而推動申報稅賦數位化計劃為基礎之一。
A: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日期:110年4月26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316/P200號(商情文號:第 316 號) 商情本文: 在英格蘭東北Humber河南岸,曾被考慮作為燃煤發電廠之土地,現則為英國離岸風電產業帶來希望。強生首相表示,將在Immingham港口附近占地217公頃的工地注入綠色工業革命。 上述接近Immingham港口之Humber站工地由英國Able集團擁有,將成為設有深水碼頭之專業港口,製造商可為該港口風力發電廠提供所需零件,預計可為當地創造3000個工作;而加上在Tees河已獲9500萬英鎊政府投資之設施,皆展現英國政府積極發展風力發電的野心。Able集團位於Humber河南岸的Able Marine Energy Park規劃區已獲7500萬英鎊資金,於2014年便獲得規劃許可。 英國為世界上擁有最大離岸風能項目的國家,強生首相計劃在9年內加裝更多裝置,以使國內風能裝置容量達到40 GW。然而,自英國第一個離岸風能項目發展已20年,許多欲成為其供應鏈的英國業者感到失望,其在與丹麥、中國、德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同行競爭時面臨不利,主因為競爭同行具廉價勞力優勢,且往往受更大的財務政策支持等。英國離岸風電開發商更以價格為優先考量;且英國政府採用差價合約拍賣措施壓低價格,以減輕民眾未來使用能源的消費降低。 根據英國再生能源協會估計,英國離岸風電開發商每1英鎊的資本支出僅有0.29英鎊由英國供應商取得。再生能源風電開發商表示,與英國供應商合作具有挣扎性,主要原因為製造廠位置不合適,或因風力渦輪機技術及需求等影響。儘管政府一系列公告,以及包括美國General Electric集團於3月證實將在Teesside地區建造離岸風電機輪葉製造廠等,業界仍對強生首相的理想感到懷疑。Prospect公會組織資深副祕書長Sue Ferns指出,儘管近期政府在離岸風電方面宣布多樣舉措,國內再生產業仍尚未達到釋放大量綠能工作所需之巨大潛力,需要進步到如丹麥正擁有完整供應錬的程度。 英國供應商實已經歷類似政府具有野心的承諾,2010年時,英國布朗首相曾承諾,離岸風電產業應可在2020年為國內供應7萬個工作機會。然而,據離岸風電產業協會資料顯示,目前任職於此產業之人口總數僅2萬6000人。 英國政府已向國內離岸風電開發商施壓,要求其增加對英國企業參與,包括威脅將削減開發商之補助等;且希望在10年內看到成效。政府表示,至2030年,離岸風電業者資本支出應有40%至50%由英國供應商取得;且預計將開發風電廠30年運轉週期支出的原48%提升至60%(包括開發及維護工作),回歸至英國經濟。離岸風電開發商仍警告政府,應尋求妥協方式;若欲確保提高離岸風能開發中英國供應商的比例,開發合約拍賣價格便不能持續壓低。
A:參考資料:The Economist 日期:110年4月26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315/P200號(商情文號:第 315 號) 商情本文: 在哈薩克首都努爾蘇丹(Nur-Sultan)之Astana國際金融中心(Astana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re),由英國領導以及9位英國法官任職;其首席法官Lord Mance曾為英國最高法院副院長,使用的法律與英格蘭及威爾斯法律極為相似,為倫敦法律規範之簡化版本。展現英國商業法律如同足球運動,也出口至世界各地,全球化為倫敦製造許多工作機會,也同時創造更多如同上述金融中心之法律單位。對於英國律師而言,意味著工作;對於倫敦而言,則意味著新競爭。 英國為僅次美國之全球第二大法律市場,總收入營業額達368億英鎊;而其商業訴訟業務更負盛名,吸引許多大客戶。根據Portland Communications諮詢公司於4月22日的分析,自2015年以來,倫敦商業法案件量增加超過1倍;今年至4月底已有292件;而近10年來,英國律師為外國客戶服務的人數也增加1倍。 倫敦商業法庭受理案件係全球性,以確保投資者在進行貿易時權利受到保護;如英國律師代理馬爾他商船在孟加拉國受損的案件、丹麥稅務機關及杜拜貿易商詐欺行為,另有St Petersburg銀行與俄羅斯港口間的糾紛,以及塞爾維亞房地產開發商被指控詐騙英國養老金申領者等案件。 倫敦法律界具有吸引力,因為英國法官不受賄賂,且一般不受政客的束縛;然而,脫歐和更加競爭的環境則為倫敦領先地位帶來壓力。倫敦客戶群體雖仍在成長,卻變得更加本土化:據2020年統計,英國客戶的比例占案件訴訟人之一半以上,來自歐洲及世界其他地區的客戶則呈現下降,分別降至12%和35%。另外,英國律師失去在歐盟免受審查的執業權利,使其進行歐盟業務及遷移皆變得困難。雖英國欲加入Lugano公約以保持行業競爭性,歐盟執委會則反對,認為此為英國離開單一市場的代價之一。 英國法律界認為,一些訴訟業務將因此轉移至歐盟。實際上,自英國脫歐公投以來,使用英語的商業法院已在法蘭克福、漢堡、巴黎以及阿姆斯特丹等城市開放,一些學者希望使歐盟法院與倫敦抗衡。而自2004年以來,在阿拉伯聯合王國、中國以及新加坡等地新建的法院,使英國在其他地方的競爭也日益增加。 英國上訴法院法官Geoffrey Vos認為,應保留新冠疫情後盛行的遠距聽證會模式,此模式可使倫敦的遠方客戶更易參與;其稱,若倫敦法界得以權衡人工智慧系統衍伸的法律權責問題,便可吸引客戶。英國脫歐不是倫敦法律界的主要問題,而是倫敦應如何順應趨勢。
A:法國財經部長Bruno Le Maire、權理產業部長Agnès Pannier-Runacher、勞動部長Elisabeth Borne、生態轉型部權理運輸部長Jean-Baptiste Djebbari,與Stellantis、雷諾集團、汽車平台聯盟(Plateforme Automobile,PFA)及全國汽車產業協會(CNPA)於本(4)月26日共同召開汽車產業策略委員會會議,會後針對馬克洪總統上(2020)年5月26日宣布之汽車產業振興計畫簽署補充條款並推出汽車鑄造廠行動計畫,協助相關業者提升競爭力。 相關重點如下: 針對汽車產業振興計畫附加條款案: 生態及能源轉型:統計指出2020年電動車註冊量為10.7萬輛,市占率為2019年之3倍。政府將調整換購綠能汽車相關補助措施,以減少購車及使用成本,包括取消購買綠能汽車對車輛價值6萬歐元之補助上限規定等。政府已於法國振興計畫架構下提撥1億歐元建置充電站,預估本(2021)年夏季全國368座高速公路中將有156座擁有電動車充電站,年底前達成192座目標。政府將籌組專業工作小組,協助產業界運用創新技術及數位工具提升服務,並推動生態轉型。 強化產業競爭力及保護未來車輛關鍵零組件:延續前次汽車產業振興計畫內容,本年秋季前將選出符合Horizon 2030計畫之投資案。2020年7月已於「未來投資計畫(Programme d’investissement,PIA)」架構下選定25件投資案並針對發展戰略電動車及油電混合車之戰略性零組件提供1.2億歐元補助,近期將公布1.5億歐元補助計畫之初步篩選結果,前述補助將再加碼至6.8億歐元(三年期),以回應Automotive Cells Company公司(由Stellantis集團與Total集團旗下電池公司Saft合資)於杜夫蘭(Douvrin)建造新一代電池工廠之迫切需求。此外,受惠於汽車產業現代化基金,計303家廠商約7.93億歐元規模之投資案已獲2.78億歐元補助,並創造近1萬個就業機會。 強化就業:成立 4座人才吸引力中心,與相關產業及學術機構合作,加強就業吸引力。 針對汽車鑄造廠行動計畫: 汽車鑄造產業面臨日益嚴峻之全球競爭態勢及內燃機需求減緩等挑戰,需針對技術及能力進行相應調整,俾符合車廠及汽車設備商的需求。 該行動方案5大支柱: 協助鑄造業者朝多樣化及高運作效率邁進:由雷諾集團及Stellantis集團指派專家進行協助; 支持提升競爭力及發展多樣化之投資:在法國振興計畫架構下,汽車鑄造產業3,530萬歐元規模投資案已獲政府1,340萬歐元補助; 推動產業整併:由法國公共投資銀行(Bpifrance)結合PSA集團(Stellantis集團前身)與雷諾集團於2020年11月成立之「第二期汽車未來基金(FFA2)」,將針對汽車產業外包商提供最多5.25億歐元以推動產業整併。依據法媒迴聲報(Les Echos)本年年初時報導,可能與GMD Eurocast、Saint Jean Industries及Montupet (已被加商Linamar併購)等廠商有關; 協助被資遣員工轉職:成立5千萬歐元基金,其中2千萬由雷諾及Stellantis集團支應; 推動地方再生:在「區域產業振興(Territoires d’industrie)」等架構下提供投資案件相關補助等。 Le Maire部長說明,法國鑄造廠有355家,共創造3萬個就業機會,其中1萬5千個就業機會與汽車產業有關。法國汽車鑄造產業的劣勢在於生產規模太小,生產過於分散導致資源無法整合,且在市場上定位並未聚焦於最具前瞻性的產品,甚為可惜。渠表示目前鑄造廠業務過度集中於鐵金屬鑄造,不符汽車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如鐵金屬的需用量在燃油車為120公斤,於電動車則降至35公斤。 另查,近日鑄造產業負面消息頻傳,包括法國東南部維埃納(Vienne)兩家鑄造廠受到英國金融公司Greensill倒閉衝擊申請破產重整、南部阿韋龍省(Aveyron)發生SAM公司遭投資人放棄收購,以及Bosch集團鄰近南部羅德茲(Rodez)生產柴油噴油器工廠將於2025年前裁撤750個職位等,亦為此次政府推出汽車鑄造廠行動計畫之契機。
A:依據德國媒體Der Spiegel報導,來自歐盟成員國及歐洲議會的代表在2030年氣候目標上達成共識,歐盟於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比1990年的水準降低至少55%。原先歐洲議會的代表主張減少60%的溫室氣體在經過15個小時的談判與協商後歐盟成員國及議會的談判代表於周三宣佈在2030年氣候目標取得降低至少55%之共識惟主張環境保護之綠黨對此談判結果感到失望,綠黨表示歐盟應訂定更高之減排目標。 此外本次談判參與方亦同意將設立由15名專家組成的歐洲氣候變遷科學諮詢委員會針對歐盟氣候目標相關政策提出建言。歐盟2030年氣候目標是歐盟邁向2050年氣候中和的前一階段,至2050年幾乎所有歐盟的新增溫室氣體都應設法減排或儲存,而為達成此氣候中和目標在未來30年能源運作模式需進行全面調整朝向低排放的可再生能源方向發展。 另一方面在美國方面,新任美國總統拜登已宣布美國重返巴黎氣候協定,預計近期美國亦將宣布其2030年氣候目標。此外今年年底預計將於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世界氣候會議上預估參與方將提高氣候目標以確保將全球氣溫的上升幅度控制在與前工業時代相比最多攝氏2度內的範圍。
A:法國總理府經濟分析委員會(le Conseil d'analyse économique, CAE)本(4)月22日發表一份報告,檢視分析該國進口物資之供應風險,並對政府如何在經貿全球化體系下維持國家經濟韌性提出建言。 去年新冠疫情爆發時口罩的短缺使法國警覺對國際貿易之依賴,因此政府之經濟振興計畫亦正視關鍵物資供應問題,審慎建立符合現實又具效率之策略,以維護經濟主權與韌性。作者分析法國海關統計或進行「壓力測試」,篩選易受外部風險影響供應之進口品項(如:農產品、化學品及電子晶片等),編列為觀察清單,以針對各項產品量身打造因應策略,改善其供應鏈體質,期能藉此大幅減少清單品項達成中期目標,有效加強法國生產體系。該策略針對性高,較易評估成效。 產品價值鏈全球化雖提高生產力與人民購買力,但亦提高進口品受國外變數影響之風險,使供應鏈相形脆弱,共涉及644項進口品,其中有122項最為敏感,產品分類依序為:化學品、農產食品、運輸器材、冶金、礦產、機器設備、毛皮、塑料加工、木料、瓷石及玻璃製品、測量儀器、紡織品及其他。其中界定為供應鏈最敏感之43項化學品中,有37項自美國進口。此122項敏感產品之進口來源分布主要為:美國(37項)、大陸(19項)、瑞士(9項)、印度(6項)、日本(6項)、加拿大(3項)、摩洛哥(3項)、挪威(3項)、泰國(3項)、台灣(3項)、巴西(2項)、肯亞(2項)、紐西蘭(2項)、突尼西亞(2項)及越南(2項)等。(按以上係屬機密統計分類,未具體指出產品,台灣項目應包含晶片等) 該報告歸納七大具體策略建議 : 一、根據海關統計分析篩選供應鏈敏感之關鍵進口物資,採行適當因應策略,並以10年內將敏感清單品項減至四分之一為目標。報告特就此提出以三層面改善法國產業供應鏈之體質: 1. 分散採購來源,善用策略聯盟與歐盟貿易夥伴; 2. 若無法分散採購來源,則應便利或補貼存貨,特別是附加價值低者; 3. 如涉先進技術者,則鼓勵創新,設法在國內有效生產。 二、擴大取得歐盟相關商品服務貿易數據,以便辨識歐洲生產價值鏈中須補強之弱點所在。 三、在法國國內或歐洲層級進行生產體系有關經濟、氣候或地緣政治等相關壓力測試,以有效辨識供應鏈敏感度。 四、針對高技術性敏感進口品提供創新輔導,使法國取得世界領先地位,並對其進行事後定量評鑑。 五、協調整合歐元區之經濟振興計畫以避免經常帳失衡,鼓勵順差高之國家採行較寬鬆彈性的財政政策。 六、擴大歐盟內部碳交易市場所涵蓋之產業範圍並課徵邊境碳稅。 七、改革「歐盟全球化調整基金( European Globalisation Adjustment Fund, EGF)」,依適用資格擴大資助,以有效維護歐盟就業安定。 此外,如何順應全球化現況,充分掌握商貿效益,同時降低外在風險之衝擊,亦是維護強健經濟體質之重要一環。
A:資料來源:中國大陸統計局2021年4月16日 中國大陸統計局公布,初步核算,大陸本(2021)年第1季國內生產總值249,310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可比價格計算,較去(2020)年同期成長18.3%,較去年第4季成長0.6%;較2019年第1季成長10.3%。
A:資料來源:中國大陸貿易救濟信息網2021年4月19日 中國大陸貿易救濟信息網公布,本(2021)年4月16日,阿根廷生產發展部在阿根廷《官方公報》發布2021年第132號公告,對原產於大陸非自吸式離心電泵作出第一次反傾銷日落複審肯定性終裁,維持2015年第243號終裁公告中確定的反傾銷措施。涉案產品為最大流量介於100升/分鐘和1.000升/分鐘之間(包含兩端值)且發動機功率介於0.1875千瓦(0.25馬力)和5.625千瓦(7.5馬力)之間(包含兩端值)的非自吸式離心電泵,其南共市海關稅則號列為8413.70.80和8413.70.90。公告自發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為5年。 2015年4月15日,阿根廷前經濟與公共財政部發布第243/2015號公告,對原產於大陸非自吸式離心電泵作出反傾銷肯定性終裁,自公告簽發之日起對涉案產品徵收90.7美元/個至278.3美元/個的反傾銷稅,有效期為5年。2020年4月17日,阿根廷生產發展部發布2020年第167號公告,對原產於大陸涉案產品啟動第一次反傾銷日落複審立案調查。
A:資料來源:中國大陸貿易救濟信息網2021年4月15日 中國大陸貿易救濟信息網公布,本(2021)年4月13日,USITC投票對進口自大陸集裝箱拖車底盤及其部件(Chassis and Subassemblies)作出反補貼產業損害肯定性終裁。在該次裁定中,5名USITC委員均投肯定票。根據USITC的肯定性裁定,美國商務部將對進口自大陸的涉案產品頒佈反補貼徵稅令。該案涉及美國協調關稅稅則號列8716.39.0090和8716.90.5060項下產品。 去(2020)年8月20日,應美國底盤製造商聯盟(Coalition of American Chassis Manufacturers)去年7月30日提交申請,美國商務部宣布對進口自大陸集裝箱拖車底盤及其部件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調查。去年9月11日,USITC投票對進口自大陸集裝箱拖車底盤及其部件作出反傾銷和反補貼產業損害肯定性初裁。去年12月29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進口自大陸集裝箱拖車底盤及其部件作出反補貼肯定性初裁。本年3月16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進口自大陸集裝箱拖車底盤及其部件作出反補貼肯定性終裁。
A:資料來源:中國大陸統計局2021年4月16日 中國大陸統計局公布,本(2021)年第1季,大陸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7.2%,較去(2020)年同期上升9.9%。 三大門類方面,本年第1季,採礦業產能利用率為75.3%,較去年同期上升8.2%;製造業產能利用率為77.6%,上升10.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產能利用率為74.5%,上升6.7%。 主要行業方面,本年第1季,煤炭開採和洗選業產能利用率為72.5%,食品製造業為74.2%,紡織業為78.3%,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為76.9%,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為66.5%,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為81.7%,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為80.3%,通用設備製造業為80.0%,專用設備製造業為82.5%,汽車製造業為78.5%,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為81.1%,電腦、通訊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為79.3%。
A:資料來源:中國大陸統計局2021年4月16日 中國大陸統計局公布本(2021)年第1季居民收入及消費支出情況。要點如下: 一、居民收入情況 本年第1季,大陸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30元(人民幣,下同),較去(2020)年同期名目成長13.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成長13.7%;較2019年第1季成長14.6%。 本年第1季,大陸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8,014元,成長12.7%,中位數是平均數的82.4%。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1,090元,成長10.5%,中位數是平均數的84.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4,340元,成長19.7%,中位數是平均數的80.4%。 收入來源方面,本年第1季,大陸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5,505元,成長12.4%,佔可支配收入的比率為56.6%;人均經營淨收入1,645元,成長19.5%,佔可支配收入的比率為16.9%;人均財產淨收入867元,成長17%,佔可支配收入的比率為8.9%;人均轉移淨收入1,714元,成長10.7%,佔可支配收入比率17.6%。 二、居民消費支出情況 本年第1季,大陸居民人均消費支出5,978元,較去年同期名目成長17.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成長17.6%,較2019年第1季成長8%。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7,495元,成長15.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成長15.8%;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4,039元,成長21.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成長21.1%。 本年第1季,大陸居民人均食品菸酒消費支出1,986元,成長16.3%,佔人均消費支出比率33.2%;人均衣著消費支出437元,成長18.4%,佔人均消費支出比率7.3%;人均居住消費支出1,345元,成長8.7%,佔人均消費支出比率22.5%;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339元,成長19.9%,佔人均消費支出比率5.7%;人均交通通信消費支出702元,成長16.0%,佔人均消費支出比率11.7%;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545元,成長55.7%,佔人均消費支出比率9.1%;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484元,成長16.1%,佔人均消費支出比率8.1%;人均其他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139元,成長24.2%,佔人均消費支出比率2.3%。
A:資料來源:中國大陸統計局2021年4月16日 中國大陸統計局公布,本(2021)年第1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5,221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去(2020)年同期成長33.9%。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94,612億元,成長31.2%。 經營單位所在地方面,本年第1季,城鎮消費品零售額91,345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4.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3,875億元,成長29.4%。 消費類型方面,本年第1季,商品零售94,625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0.4%;餐飲收入10,596億元,成長75.8%。 本年第1季,大陸網上零售額28,09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9.9%。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23,067億元,成長25.8%,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率21.9%;在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中,吃類、穿類和用類商品分別成長30.5%、39.6%和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