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來源: 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2021年4月20日 一、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於本(4)月20日以「紡織業勞工薪資調高3%,但…..」(3% salary raise for textile workers, but…..)為題,報導史國多數企業尚未發布本年調薪情形,史國紡織業薪資協調理事會(Wage Council)已於4月20日達成調薪3%之協議,此係近10年最低之薪資調幅。 二、該報導指出,勞資雙方自本年3月初再繼續進行諮商(謹註:由於武漢肺炎疫情,史國前勞工部長Makhosi Vilakati於2020年4月宣布Wage Council所有諮商談判均須暫停,直到宣布國家緊急狀態解除為止)。因勞方仍堅持紡織成衣廠勞工最低時薪至少應為15史鍰,即平均月薪應自2,000史鍰提高至3,500史鍰,惟紡織業者暨資方表示,因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僅願意提供2%加薪,雙方最後於2021年4月20日以調薪3%達成協議。目前紡織業作業員平均每月薪資2,116史鍰將調薪3%增加64史鍰,達2,180史鍰。 三、該報導亦引述「史國紡織及成衣貿易商協會」(ETATA)觀點指出,ETATA建議史國政府可考慮成立紡織成衣學校或機構,培訓史國紡織業之技術勞工,提升該產業之競爭力,尤其非洲目前紡織產品遭遇許多亞洲紡織品之競爭(謹註:尤其孟加拉之低價競爭),在削價競爭過程中,史國紡織業勞工薪資自然無法提升;爰盼透過技術勞工之培植,改善產能及品質。 四、鑒於我投資業者多以紡織業為主,為瞭解上述薪資調整案及紡織業市場情形,爰於近日進洽駐地部分投資業者獲告略以: (一)本年紡織成衣業之情形確實受到影響,因訂單減少爰已開始減少工時之作法以為因應。例如工廠每週上班5日改為4日,其薪資減少20%,惟仍支付全額,該20%薪資以借貸方式支付員工,嗣下半年景氣復甦再逐漸自薪資扣回。 (二)至於我業者訂單減少係因武漢肺炎疫情對市場之影響,抑或南非「零售-服裝、紡織品、鞋類及皮革價值鏈之產業政策計劃(Retail-Clothing, Textile, Footwear and Leather, R-CTFL Value Chain Master Plan)」已對我紡織業者產生威脅。部分業者表示目前尚不清楚,盼疫情稍微穩定後,將親自去南非拜訪客戶瞭解實際情形。惟亦有業者分析,目前整體成衣市場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之成分居多,因多數人民受疫情封鎖措施影響,所得收入減少,服飾之民生必需程度較低,且多數居家上班,導致外出服及襯衫等成衣市場大幅衰退。 (三)儘管市場受影響之情形,我紡織業投資業者均非常不認同史國投資促進局(EIPA)在不合適之時機調高投資業者廠房租金。

A: 據約旦時報報導,本(110)年4月24日新增1,259例,截至24日晚,累計確診700,423例,死亡8,563例,PCR檢測確診率為10.63%。約旦全國流行病委員會預測約旦核酸檢測呈陽率將在四周內降至5%,並指出如有必要將建議接種第三劑疫苗。 報導指出,約旦衛生部表示,由歐盟援助對敘利亞難民危機之COVAX第二批14.64萬劑新冠疫苗已運抵約旦。約旦已有60.74萬人接種第一劑新冠疫苗,完成兩劑接種者已有12.47萬人。約旦政府正在向27家私立醫院提供疫苗,準備參與接種疫苗行列,增進每日注射疫苗數量。約旦政府並不強制自約旦出發之國際旅客接種新冠疫苗,但已接種疫苗者仍須遵守佩戴口罩等防疫規定。 根據報導,阿卡巴經濟特區管理局正加緊為投資、旅遊、商業及港口等部門從業人員接種新冠疫苗,爭取夏季前向遊客開放相關旅遊地點。另阿卡巴經濟特區準備重新開放邊境,大部分過境點預計將在齋月結束前重開。重新開放阿卡巴過境點將使旅遊活動增加35%以上。

A:宏國政府為防範COVID-19疫情擴散,宏國公安部於4月25日公告,自4月26日至5月9日,除OLANCHO省區採取更嚴格防疫措施外,宵禁時間自晚間10時至凌晨5時。惟國防、安全、衛生、緊急救護、公共運輸、水電、網路、民生及晚間航班旅客及旅館等相關人員除外。 酒吧、舞廳、電影院、健身房、劇院、運動場所、會議廳、各級學校禁止開放及營業,且禁止10人以上的家庭私人集會。銀行、超市及賣場接待顧客人數,不得超過各設施可容載人數之50%,且均需遵守消毒、防疫規定。 另OLANCHO省區因疫情惡化,採取更嚴格防疫措施,4月26日凌晨5時至5月10日12時期間,宵禁時間自晚間8時至凌晨5時。白天可外出時段,則以身分證最後一碼數字進行分流允許外出。4月26日允許持身分證尾數1、2兩碼之民眾外出;4月27日則輪為持身分證尾數3、4兩碼之民眾外出,餘此類推。國防、安全等例外人員,則與其他各省規定相同。全省民眾需戴口罩,由市政府警察人員執勤,倘發現違反相關規定之店家及個人,將處以罰款、停止營業及拘留等罰則。 據宏國衛生部迄至4月25日統計資料,宏國COVID-19確診個案累計超過20萬人,達206,907例,單日增加526例;其中累計死亡案例共5,141例,增加41例,疫情仍未見緩和。

A:蘋果公司26日表示,計畫加速對美國的投資,未來五年對美國經濟貢獻4,300億美元,並創造2萬個工作機會。 根據彭博資訊,蘋果表示,這筆金額包括了對美國供應商的直接支出、資料中心投資、在美國的資本支出,以及其他國內支出。這筆支出將包括在美國20州設立數十個Apple TV+生產基地,創造上千個就業並支持創意產業。 作為計畫的一部分,蘋果將在北卡羅萊納州投資超過10億美元,並將開始該州的Research Triangle Park興建新的園區和工程中心,將增加至少3,000個機器學習、人工智慧(AI)、軟體工程等先進技術領域的工作。 蘋果也持續擴大全加州的團隊規模,預期聖地牙哥團隊規模將在2026年前擴增至5,000人以上。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雖然多個州市為了刺激經濟而放寬防疫限制,但餐飲業卻因人手不足而難以恢復服務,不少從業員害怕感染或已轉行,或者寧可領取失業補助不願上班,導致業者只能提高待遇搶聘工人。 《華爾街日報》報道,餐飲業的職位空缺現已超越疫情爆發前的水平,無論是大眾化的連鎖快餐店,還是米芝蓮級別的高消費餐廳,都為廚房和侍應人手不足而煩惱。 為了改變這個現象,部分餐廳使出各種招數,三明治連鎖店Jimmy John在員工簽約時特別提供獎金;墨西哥餐廳Chipotle列明,工人連續4個月每周工作至少15小時的話,可獲大學學費資助;連鎖快餐塔可鐘(Taco Bell)也允許,分店經理可享帶薪家庭假。但星期五餐廳(TGI Fridays)形容,公司雖然提高時薪並即時發薪,但仍有900個空缺尚待填補。 商務部數據顯示,3月份全國餐廳酒吧的營業額按月增長了13.4%,創下去年6月以來最大的單月增幅。 由於人手需求殷切,4月中餐飲類懸空職位的數目,比去年2月多了16.2%,不但總數高於去年疫情爆發前,而且職位類別覆蓋侍應、廚師、經理等各個崗位。 或許由於工資成本上升,3月的快餐食物價格也比去年同期上升6.5%,是1998年以來最大的單月增幅。據悉,除了餐飲業之外,製造業等其他行業也面臨人手荒。 受到員工短缺的影響,餐飲業只能坐視商機流失。部分麥當勞和必勝客(Pizza Hut)分店的負責人表示,沒有足夠人手的話,他們只能在晚上提早打烊。 而在速食連鎖店Subway,部分特許經營權持有人也要親自下店動手,鬆餅店 IHOP由於侍應不足,同樣無法維持深夜服務。 對於現在的局面,部分餐館老闆和經濟學家表示,失業人士可以領取州府的失業補助,再加上聯邦政府每星期的300元額外補貼,總收入比每周工作40小時、時薪15元的人還要高,因此政府的福利措施已經成為障礙。 https://www.singtaousa.com/

A:加州經濟可能正以比整個美國更快的速度自新冠疫情導致的經濟衰退中復甦。但專家警告,有關經濟快速增長的樂觀預測,取決於一個關鍵假設:沒有意外。洛杉磯加大安德森經濟預測中心(UCLA Anderson Forecast)主任柯斯格柏(Jerry Nickelsburg)表示,短期的潛在風險,是疫情無法如所預料地減緩和受控。 儘管嬌生一劑式疫苗暫停施打,疫苗接種仍在持續,但衛生專家擔憂有更多傳染力更強的變種病毒出現。變種冠狀病毒首先在紐約發現,西海岸與灣區近來也發現變種病毒,確診病例再次增加。如有另一波疫情與隨後可能重新啟動的關閉規定,將會對已受到疫情嚴重影響的商業造成新的衝擊。 不過,柯斯格柏仍期待,酒吧與餐館需求回溫。儘管失業率仍高,加州3月份失業率為8.3%,幾乎是2020年3月失業率4.5%的2倍,但和以往經濟衰退不同,食品服務工作者將很快回到正在等他們上工的崗位,「當民眾不再害怕、也被允許重返喜歡的餐廳與酒吧時,也意味著他們將很快回到工作崗位。」 即便是搬遷或有更多遠距工作,也將不會威脅灣區經濟的復甦,人們可能較少通勤到舊金山,還是會到離家較近的地方購物與外食,「可能是到東灣,而不是去舊金山吃午餐。」甚至在疫情期間受到打擊最嚴重的旅遊業,也出現了一絲曙光。柯斯格柏認為,國際旅遊業似乎將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恢復,但有更多美國人準備好了去旅行,因為許多國家仍努力控制疫情,許多人可能轉向在國內度假。 洛杉磯加大安德森預測中心預估,加州今年平均失業率將為6.8%,2023年將降至4.1%。最近的經濟數字相當樂觀,該中心將2021年全國GDP增長預估提高至7.1%、2022年增至4.6%。 然而,對於許多加州人來說,經濟改善仍未立即實現。 東灣佛利蒙的餐館業主馬修(Theodoros Matheou)表示,戶外用餐已帶進些收入,但到了下午3時,對許多顧客來說又冷又有風,不願在戶外就餐。期望全面接種疫苗後,會有更多消費者再次回到室內用餐。此外,他也說,見到勞動力市場緊縮的跡象,至少對於餐飲業來說,「一些餐飲工作者找到了其他工作,或是失業救濟金比薪水還多,使他們無意返回原來的工作。」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新冠疫情似有紓緩趨勢,企業開始規畫讓員工返回辦公室上班。 但根據調查,多數上班族想繼續遠距上班,不想像過去一樣天天進辦公室。 保德信金融公司(Prudential)最近針對全美2000位疫情期間可在家工作的成人進行調查,高達87%受訪者希望疫情風險消失後繼續在家工作,三分之一受訪者說,不想為要求百分百進辦公室上班的雇主工作,近一半受訪者更表示,假如雇主不繼續採行遠程工作模式,將不惜辭職,另外找可在家上班的工作。 雖說一心想在家工作,上班族也心存隱憂,擔心繼續遠程工作可能阻礙未來發展。受訪者約三分之二認為遠距工作與管理層相距遙遠,可能減少晉升機會。 針對人際關係,受訪者多半表示一年多來已發展出遠距離與同事溝通、在工作中學習並相互分享交流的最佳作法,但也坦承,與同事間的社交仍有待調整。 儘管遠程工作美中不足,保德信金融公司副主席法爾松(Rob Falzon)告誡企業不要貿然要求員工完全返回辦公室上班,他建議企業領導人考慮如何重新想像企業文化、以及如何與遠程工作人員聯繫, 好比說,可要求員工一半時間遠距工作,趁著在家時完成個人任務,另外的時間進辦公室,聚在一起協調和開會。 總之,法爾松說,身為雇主必須適應新變化,如果不適應,將失去有才幹的員工。 如何才能保有最佳企業文化? 休斯頓大學(University of Houston)工業與組織心理學教授艾弗里(Derek Avery)表示,經理和高級領導者是員工心目中負責將個人與公司文化聯繫起來的要角,應以員工為中心,規畫大家向前邁進的道路。 雇主要除了該考慮疫情發生以來員工生活發生什麼變化,還應考慮員工的需求或處境產生什麼變化。 艾弗里說,2020年前,企業領導人總認為人人都很喜歡進辦公室和同事社交互動,但經歷疫情後已產生變化,沒錯,人們和同事面對面談話有其樂趣,但可能不像過去那樣熱切想要這麼做。 在這份調查中,一般受訪員工對雇主該如何加強遠程工作者的文化有初步想法,諸如提供遠距工作資源、根據工作方式變化更新公司策略(好比說訂出不開會的日子)、以及增加與領導人之間的溝通。 這些想法是通則,但落實到每家公司必須各自調整。艾弗里補充,各企業之間有很多細微差別,最佳雇主既要顧全原則,也要花時間費心專門為自己員工找出特別不一樣的需求。 新科技將扮演要角 艾弗里還說,企業主應關注科技發展,想想看該如何善用科技讓員工與公司長期連結在一起;就算同處一個空間,讓員工敬業已充滿挑戰,遠距工作各居一處,難度更大。多樣性是最大挑戰,人們向來都要努力克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透過ZOOM等線上會議平台,想要建立並加深彼此關係,更為複雜。 非營利組織Project Include最近完成一份報告,點出疫情期間遠距工作增加了騷擾和敵意、有害的工作期望、技術工作者的焦慮,嚴重傷害亞裔、黑人、土著、拉丁裔、婦女、非二元和跨性別人士。 這些都是系統性問題的後果,包括組織依靠在不平等和排他性基礎上建構的技術,領導層需要改變,才能力保多樣化。 例如,將所有會議轉為視訊模式可能無意間讓婦女被冷落,許多受訪婦女提到在虛擬會議中發言時被壓過、或者被忽略。 如果用聊天群組Slack進行工作所有對話,身處不同時區的同事不得不查看八小時所有人之間來來回回溝通的訊息,以便從中獲取關鍵要點,很辛苦。另有研究表明,這樣的訊息平台強化人們的性別刻板印象。 由不同團隊建構技術可望產生較靈活的解決方案,讓不同人以自己的方式工作,得到最佳效果。 到頭來,更有包容性的系統有助於人們各處一方而順利工作,讓遠距工作的人感覺與公司及企業使命緊密相連。 艾弗里進一步補充,領導人必須幫員工精通這些新型數位媒體交流,否則,可能失去疏於與企業連結的員工,豈不遺憾?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巴西國家民航局(Anac)正與其他國家航空當局洽談有關發放疫苗護照事宜,以利逐步恢復國際航班;Anac表示,作法或將可能對已接種Covid-19疫苗乘客取消入境限制,或放寬如扺達後長達14天之檢疫要求等,惟巴西國內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如改善疫苗接種,將資訊數位化,以及明訂規則等。 除美洲和歐洲外,Anac並正與阿根廷和智利研議本案,因此等國家是巴西對外航班主要目的地,該局並盼下半年班次有所恢復,惟又表示創立疫苗護照非立即性,現今還為時過早,疫苗接種需要加強。另一方面,巴西政府已研議將國人接種卡進行數位化,此對加快國際航班通關等程序至關重要。

A:根據國際汽車製造協會(OICA)近日資料,即使新冠病毒大流行導致卡車產量有所下降,2020年巴西仍為全球第六大卡車生產國。巴西2020年共生產90936輛卡車,約占全球產量2%。2020年全球共生產卡車4361420輛,與2019年(4152408輛)相比增加5%。 儘管巴西在全球生產國中排名並無變動,但2020年巴西卡車產量與上一年(113476輛)相比下降19.9%。原因之一是疫情期間為遏制病毒傳播之社會隔離措施,迫使工廠員工數量減少,從而導致卡車產量下降。

A:根據巴西聖保羅大學宏觀經濟不平等研究中心(Made-USP)近日研究,隨著今年發放緊急援助金減少,巴西將有6110萬左右貧困人口和1930萬極端貧困人口。據世界銀行標準,個人月收入低於469巴幣或日收入低於5.5美元被定義為貧困人口;個人月收入低於162巴幣或日收入低於1.9美元為極端貧困人口。 2019年共有5190萬巴西人生活貧困線下,1390萬人為極端貧困人口。Made-USP研究資料顯示,2021年巴西貧困人口將比新冠暴發前增加910多萬人,極端貧困人口將增加540萬人;貧困人口和極端貧困人口比例將從2019年24.8%和6.6%增加到2021年的28.9%和9.1%。

A:參考資料:The Guardian 日期:110年4月26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314/P200號(商情文號:第 314 號)         商情本文: 由於英國對零碳排放汽車的需求不斷成長,英國在2021年第1季超過法國,成為歐洲地區第二大電動車市場。獨立分析師Matthias Schmidt統計,英國今年第1季共售出約3萬1800台電動車,法國為3萬500台。 自2020年初以來,國內電動車銷售迅速成長,原因包括全新針對碳排放之法規要求製造商須降低其產品之碳排放量,否則將面臨高額罰款。根據產業數據,仰賴電池的電動車在本年第1季占英國汽車總銷售之7.5%,與2020年同期相比翻升近一倍。   在新冠疫情之下,2020年仍成為歐洲消費者,首度購買超過50萬台電動車的一年。根據Schmidt分析師的預測,2021年電動車銷售可望翻升一倍,達100萬台;雖純電動車至2024年前,仍可能僅占歐洲地區汽車生產總量的十分之一。   迄今,德國為歐洲最大的電動車市場,第1季共售出6萬4700台電動車。德國政府更在6月加倍補貼,以振興其汽車業作為歐盟經濟體的關鍵一環。 在轉變電動車的方面,許多國家較英國先進;例如,在挪威政府慷慨的補貼之下,該國於2020年成為世界第一,國內電動車銷量超過傳統燃油車銷量的國家。Schmidt分析師補充,英國在2021年仍可能成為歐洲第二大電動車市場,雖與歐洲地區第一市場德國相比仍有差距。且製造商將在2021之成敗年中,因應英國脫歐後全新碳排放規範,進一步增加電動車在英國的銷量。英國規範雖與歐盟相似,但英國成為單一市場仍意味著未來汽車製造商可能在英國及其他地區汽車銷售市場中失衡。   外界預期英國電動車銷售將穩步成長,但國內消費者仍擔心電動車充電站無法滿足需求。由CTEK電動車充電站公司委託的調查發現,78%之消費者認為國內充電基礎設施尚不完善,歐盟國家的比例則為65%。另外,電動車價格相對高,仍為阻礙消費者投入的主要原因。隨著需求增加改善市場,電動車價格有望降至與傳統燃油車相似。  

A: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日期:110年4月26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313/P200號(商情文號:第 313 號)       商情本文: 根據英國食品及飲品協會數據顯示,2月份英國對歐盟之食品及飲品出口額為5.787億英鎊,低於同期2月之10億英鎊,減少40%;而上述減少由2月份英國對非歐盟國之同類商品出口額5560萬英鎊所彌補,成長達8.7%。按種類劃分,與去年同期相比,2021年2月英國對歐盟出口的牛奶及奶油產品銷售下降高達96.4%,雞肉與牛肉類出口亦下降75%以上。   雖新冠疫情也為貿易低迷的因素之一,業者仍對英國脫歐影響有感。協會國際貿易部門主管Dominic Goudie表示,英國企業至今仍在歐盟邊界上深受海關行政不一致及要求不合等挑戰;而規模較小的企業尤其受到海關行政影響。且貨車運載來自不同供應商的商業貨品運輸模式也受挑戰,尤其在脫歐後因所需文書工作倍增而變得不易執行。   英國食品及飲品協會因此呼籲英國及歐盟代表應召開緊急會議,審查英國脫歐協議之影響。英國脫歐協議確保英國及歐盟進出口仍受免關稅保障,自1月1日臨時啟用,應於明(27)日獲歐盟議會批准。   整體而言,2月份數據與今年1月相比有所成長;英國1月對歐盟食品及飲料出口與同期相比下降達75.5%。該協會強調,當前特定問題包括歐盟不同國家之不同海關規範,以及獸醫檢驗員對歐盟規定的不同解釋;如在法國適用的海關文書,卻在比利時不被接受。另英國出口業者不應卻有時被要求提供Meursing code特殊代碼,其為歐盟官員針對烘焙食品及糖果計算進口關稅之方式,估計每件產品將額外增加500英鎊成本。歐盟更於4月21日起,加強兩地海關行政規範,已制定如千層麵及豬肉餡餅等加工食品將被要求出示健康證明的時間。相較之下,從歐盟出口至英國的產品則受較少海關行政之影響,原因在於英國僅在今年正式脫歐後逐漸推出海關規範。   儘管海關行政問題持續存在,仍有跡象顯示歐盟與英國的貿易逐漸回升。IRN Research市場研究機構表示,根據其蒐集之往返英國和歐盟間的拖車、載貨卡車的數量,2021年3月短途路線(包括海峽隧道)交通量僅較2020年同期下降2%;同類運輸量數據顯示今年2月與2020年同期相比減少達14.9%。

A:奧媒「維也納日報」(Wiener Zeitung)本(110)年4月26日報導,根據永安會計管理諮詢公司(EY)日前公布之報告指出,2020年奧國新創企業募資總額為2.12億歐元,較2019年1.83億歐元增加15.8%。 就募資總額而言,奧地利在歐洲排名第16。第1名為英國139億歐元,其次為德國53億歐元,以及法國52億歐元。惟就募資數量而言,奧地利在歐洲排名第9位,自2019年之88件大幅上升至2020年145件。永安專家Florian Haas表示,奧地利新創企業募資成果似乎以小額融資居多。 奧國2020年募資最多之新創企業為:加密貨幣交易平台公「Bitpanda」(4,560萬歐元),其次為建築及房地產管理設計App公司「Planradar」(3,000萬歐元)、行銷數據分析平台公司「Adverity」(2,630萬歐元)、網路廣告企劃公司「Internet-Marktplatz」(1,500萬歐元)、生技公司「OncoOne」(1,300萬歐元)。 安永評估:2021年奧地利新創企業將創募資新高紀錄。以下2例:Bitpanda於本年3月募資1.7億歐元,係奧國第一家新創企業估值達10億歐元者。同月份,「Go Student」公司(線上學生補習平台)募資7,000萬歐元。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4.26  Polish News Bulletin, forsal.pl   波蘭投資於創新的企業可以向目前正在諮詢的歐洲現代經濟基金(European Funds for Modern Economy )2021-2027計畫申請支持。該計畫的預算為80億歐元。數位波蘭協會(Digital Poland Association)及羅茲Fabryka創意中心(Fabryka Creativity Centre in Łódź)於4月22日週四籌辦了一次線上諮詢會議。參與磋商的波蘭發展基金及地區政策部(Ministry of Development Funds and Regional Policy)副部長Waldemar Buda表示,在分配資金上,該部將優先考慮那些涉及新技術、研究人員及企業的創新計畫。他補充表示,波蘭工業的自動化水準仍然很低。該部還意識到有必要將數位技術應用於預防氣候變遷及和環境保護。   在資金分配方面將考慮三個關鍵優先事項。第一個優先事項涉及企業,企業將有機會在單一計畫的研發及執行過程獲得提供資金融通。企業將會強烈聚焦於數位化及綠色轉型。第二個優先事項將涉及創新生態系統(innovation ecosystem)的發展(群聚、商業環境機構、研究部門),而第三個優先事項將涉及技術的支持,主要是負責執行該計畫的機構。數位波蘭協會主席Michał Kanownik認為,新版的「歐洲現代經濟基金」(European Funds for Modern Economy)計畫為波蘭經濟及波蘭新創企業提供寶貴的機會。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4.26   Polish News Bulletin, biznes.interia.pl   由於電價上漲及減少家庭安裝PV成本達5,000波幣的補貼,政府發展太陽能面板(solar panels)的計畫最終獲得巨大成功。該計畫的預算設定為10億波幣,而到目前為止,已有超過20萬個家庭使用了該計畫。   BiznesAlert.pl主編Wojciech Jakóbik表示,「Mój prąd」(My electricity)計畫是一項支持其他再生能源發展的工具,但是太陽光電(photovoltaics)等技術成本的下降可能會使補貼變得多餘。因此,事實證明,波蘭人也許不再需要太陽光電模組幾千波幣的補貼,用以選擇在其屋頂安裝此類設備。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此昂貴的國家預算可能不再被需要。而在這種情況下,政府計畫可能會改變,例如支持能源儲存設施的發展,這是昂貴的,但卻是促進波蘭能源部門穩定的必要投資。

A: 西班牙ABC日報本(2021)年4月24日以「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間,馬德里自治區吸引最多廠商進駐」為題報導略以: 依據西班牙不動產及商業註冊協會(Colegio de Registradores de Espana)資料顯示,自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間,馬德里(Madrid)自治區為吸引最多公司入駐之自治區,共增加108家公司,其中遷出1,318家,進駐1,426家,而其中進駐之93家公司係來自加泰隆尼亞自治區。反之,加泰隆尼亞(Cataluna)自治區則為廠商減少數量最多之自治區,共減少167家公司,其中遷出732家,僅進駐565家。 政治之不確定性為影響加泰隆尼亞自治區之公司去留重要因素之一。自2017年10月1日加泰隆尼亞自治區舉辦獨立公投後,廠商大量遷出該區:2017年遷出2,536家、2018年遷出2,359家,而2019年則遷出948家。自2017年迄今共遷出6,509家公司,而其中約半數公司搬遷至馬德里自治區。 2021年第1季馬德里自治區係各自治區增加最多家公司者,共增加97家公司,其中進駐498家,遷出401家。同期加泰隆尼亞自治區公司則共減少79家,其中遷出254家,進駐175家,且有124家公司選擇搬遷至馬德里自治區。 依據西班牙經濟研究協會(Instituto de Estudios Economicos, IEE)資料,馬德里自治區及巴斯克(País Vasco)自治區為2019年西國最具稅制競爭力之2個自治區,於歐盟亦名列前茅。此外,依據該協會報告,西國各地區競爭力受疫情影響最大之自治區包括巴利阿里群島(Islas Baleares)自治區、加泰隆尼亞(Cataluna)自治區、加那利群島(Canarias)自治區、納瓦拉(Navarra)自治區及巴斯克(País Vasco)自治區等。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4.26   Polish News Bulletin, wnp.pl   波蘭氣候與環境部副部長Adam Guibourgé-Czetwertyński於4月23日週五在下(種)議院環境保護委員會會議上宣布,對水壩的投資,包括在Siarzewo的攔河壩計畫(barrage project),將不會在「國家復甦計畫」(National Recovery Plan)下獲得資金融通。他解釋稱,水壩計畫可能會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這使該計畫喪失獲得歐洲資助的資格。該計畫文件不包含與水壩建設有關的計畫,並且將來也不會包含此類計畫。   3月中旬,波蘭基礎建設部副部長Marek Gróbarczyk宣布啟動Siarzewo攔河壩計畫,該計畫預計於2029年完成。該計畫遭到環保主義者的批評。政府辯稱,確保Włocławek的攔河壩並提供防洪保護是有必要的。「國家復甦計畫」概要闡述將在波蘭實施的改革和投資,並將得到歐洲復甦與韌性計畫(European Recovery and Resilience Facility)的資助。該計畫將對歐盟會員國提供7,500億歐元,以支持其後大流行時期的復甦。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4.25   PAP, The First News    波蘭投資貿易局(PAIH)執行長表示,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並沒有降低外國投資者在波蘭的興趣。Krzysztof Drynda向新聞局表示,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並沒有使外國投資者對波蘭的興趣減弱。投資談判一直未停止,外國投資者仍然對波蘭的市場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Drynda執行長表示,在杜拜(Dubai)舉行的EXPO展覽會可為波蘭公司贏得新的中東市場以及對充滿希望的非洲市場提供機會。Drynda執行長補充表示,PAIH目前正在處理約200件金額超過80億歐元的外國投資計畫。這比2020年同期增長5%。根據Drynda執行長稱,大多數的投資主要是來自德國、韓國、日本及美國之商業服務業、汽車產業及電動汽車業公司的投資。   在談到杜拜展覽會時,Drynda執行長重申,該會展將為波蘭公司提供新的機會。該會展將在全球經濟獲得突破的時刻舉行,因為這將象徵著該會展的新開幕。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希望我們一直努力的經濟計畫,能促使業者聚集在一起,並幫助波蘭公司在那裡找到新的合作夥伴。   杜拜展覽會將於2021年10月1日開幕,屆時將有200多個國家/地區參加。在該非常特殊的時刻,這將有巨大的商談潛力。根據Drynda執行長表示,波蘭廠商還應該在波蘭最大的貿易夥伴國家例如德國及英國這兩個夥伴國中尋找潛在的合作夥伴,將可以做很多事情,尤其是在英國脫歐的情況下。

A: 西班牙Cinco Dias日報本(4)月22日以「國際航空組織(IATA)估計2021年全球航空業將損失400億歐元」為題報導略以: 依據國際航空組織(IATA)估計,2021年全球航空業將損失470億美元至480億美元(約390億7,300萬歐元至399億500萬歐元),前述金額遠低於2020年該產業停止營利之1,264億美元,但仍高於最初預估之380億美元,顯示目前航空業之表現較12月之估計差。IATA估計,2021年之乘客數將為24億人次 (2019年及2020年乘客數分別為45億人次及18億人次),並估計全球航空業將再損失810億美元,加上2020年之損失,共為1,490美元。2021年全球航空業營收預計為4,580億美元,僅為2019年營收8,380億美元之55%,但與2020年之營收3,720億美元相較,則增加23%。 IATA主席Willie Wash表示,由於2021年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及旅遊限制措施較原預估嚴重,夏季及全年航空載客將僅達2019年之43%,較2020年12月原預估之51%為低。IATA分析認為,歐洲為損失最高之地區,金額達222億美元,北美之損失為50億美元,亞洲則至少損失105億美元。前述各區國內航班分別占11%、66%及45%。 由於美國疫苗接種率高於歐洲,使美國之經濟表現較佳,貨運量因而增加,使2021年美國航空業收入將僅減少2.7%,而2020年同期則減少27%。歐洲各國疫苗接種進度不一,延遲歐盟境內移動及北大西洋走廊之開放,2021年將較2020年減少23.9%,遠低於2020年減少43%。亞太地區航空業載客數將維持在疫情前之45%,惟中國國內航空市場旅客及貨物需求均增加,使航空業將由2020年之損失31%,至2021年改善為僅損失8.8%。中東地區疫苗接種順利,該區航空業之損失將由2020年之29%減為2021年之13.8%。拉丁美洲航空業損失則由2020年之80%調整為2021年之20.4%。非洲航空業損失則將由2020年之32%調整為2021年之24%。 IATA盼在疫情許可開放邊境時,儘速恢復航空業機動性,另亦盼於景氣復甦前,持續提供航空業業者補助。航空業損失已由2020年之2,000億美元增加至目前之6,510億美元。IATA認為2021年航空業將略有改善,但客運量仍恐僅為2019年之43%。飛機乘載率仍低於60%,較66%之獲利點低。2021年下半年國內航空可望恢復至疫情前之96%,較2020年增加48%。2021年底貨運量將較2019年增加6,310萬公噸。

A: 西班牙ABC日報本(2021)年4月23日以「2021年第1季西班牙汽車業因市場需求疲軟及晶片不足而減少產量」為題報導略以:  2021年第1季西班牙汽車業共生產66萬2,224輛,與2019年相較減少12.5%。其中51萬2,380輛為休旅車,減少14.4%, 14萬9,844輛為商用及工業用車,減少5.3%。西班牙汽車及貨車製造商協會(Asociación Española de Fabricantes de Automóviles y Camiones,Anfac)表示,該協會以2019年為比較基準之主因為2020年受疫情影響,許多商業活動均停擺,無法反應實際差異情形。該協會並反應,汽車產量驟減之主因係市場需求停擺及全球車用晶片短缺。由於晶片短缺之因素,使喜悅汽車(Seat)、Stellantis、雷諾汽車(Renault)及福特汽車(Ford)等車廠被迫採取無薪假補助措施(ERTE)。 Anfac指出,晶片嚴重短缺為車廠製造減少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西班牙等市場購車領牌需求緩慢為更嚴重的問題。該協會並指出,由於自1月起西班牙政府調高牌照稅,使41.3%之駕駛人延遲領牌,造成國內汽車市場需求減緩。而在汽車出口方面,第1季共出口56萬7,373輛,與2019年相較減少5.4%。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