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根據歐洲太空總署(ESA)本(110)年4月24日官方網站公告,義大利太空總署(ASI)透過ESA的「創新及輔助導航計畫(NAVISP)」架構,資助自駕車研發中心P-CARS,並預計將該研發中心設立於義大利中部Abruzzo省。 P-CARS中心預計將與義大利現有的EMERGE計畫合作,EMERGE計畫係由義經濟發展部、L’Aquilla大學、RadioLabs研究室以及民間Stellantis、Hitachi Rail STS、Leonardo、Telespazio、Elital等大型企業,於2018年起以公私協力方式注資1,000萬歐元共同執行,旨在透過歐盟伽利略計畫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及5G網路,並結合Abruzzo當地原有的Stellantis輕型卡車Ducato產線、伽利略計畫管控中心等資源,以研發自動駕駛、高精度衛星定位、資安等技術。 P-CARS中心係看準Abruzzo省及EMERGE計畫的資源整合程度,將在原有的示範駕駛區域上新增150平方公尺的測試區,目前重點係研究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連結自駕車時的相關安全技術,建立標準規範並成為可為民間企業進行服務的第三方驗證機構。 義太空總署導航暨通訊處主任Alberto Tuozzi表示,跨領域的產官學整合可創造有利的產業生態環境,P-CARS中心將與L’Aquilla大學最近成立的自駕車中心整合,P-CARS是義大利國家戰略的重要環節,以全球衛星系統及5G技術,促進義國汽車產業發展定位、導航、即時連動(Positioning、Navigation、timing,PNT)的解決方案。 Hitachi Rail STS衛星部門主管暨RadioLabs研究室主任Francesco Rispoli則指出,汽車產業近年才開始投入自動駕駛研究,然而鐵道公司已透過歐盟共同鐵路管理系統,在駕駛自動化技術領域擁有超過20年經驗,P-CARS中心可利用鐵道及汽車產業資源,創造出兼具成本效益及安全性的技術,且未來將可成為與德國DLR及西班牙CEDEX並列的鐵道管理技術認證機構。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共和報(La Repubblica)本(110)年4月24日報導,義國航太軍工巨擘Leonardo 與美國私募股權投資巨頭KKR集團旗下之Square Lux Holding II達成協議,以每股23歐元,共計6.06億歐元之總價,成功收購德國著名光學廠商Hensoldt公司25.1% 股份。 德商Hensoldt長期做為德軍軍用光學器材供應商,提供如步槍瞄準鏡及望遠鏡等軍用光學器材裝備,與德國國防與安全產業應用上關係緊密,並不斷擴展網路安全、機器人數據管理等營業領域。此交易案完成後,自2021年下半年起,義商Leonardo將成為Hensoldt 第二大股東,僅次於德國復興信貸開發國有銀行(Kreditanstalt für Wiederaufbau)。 Leonardo表示,透過該投資,Leonardo將在迅速發展的德國國防市場中建立一個具戰略性的長期穩定存在,雙方原本在歐洲颶風戰鬥機(Eurofighter Typhoon)計畫中已是合作夥伴關係,往後將更結合彼此在陸海空領域上的客源,互補各自在地理上、產品組合及市場與供應商間的不足,藉由合作機會,提供更完整的服務與方案,並分享未來技術開發的最佳體驗。
A:一、國立菲律賓大學疫情研究小組(OCTA)於4月25日發表馬尼拉都會區(NCR)4月18日至24日疫情分析報告顯示,該地區每日確診數呈現下降趨勢: (一)平均每日確診數為3,841,較前1週下降20%,較前2週下降30%,惟趨勢尚未穩定。 (二)傳染數(reproduction number)已自3月11日至4月15日大於1之數據降至目前之0.93。 (三)確診率(positivity rate)由3週前之25%下降至19%。 (四)COVID-19病床使用率(occupancy rate)降為61%,加護病房(ICU)使用率降為71%。 (五)盼接下來2週每日確診數可降為3,000人以下。 二、OCTA小組另表示,除非NCR地區傳染數小於1之情況能維持數周之久,否則建議NCR地區及其鄰近4省於4月30日後,繼續實施「改良版加強型社區隔離」(Modified Enhanced Community Quarantine, MECQ)措施。對此,菲總統府發言人Harry Roque表示,新興傳染病跨部會專案小組(IATF)預定於4月27(周二)討論下(5)月份全國社區隔離措施,將參考相關科學證據及醫療體系負荷能力等資訊作成決議,並送呈杜特地(Duterte)總統決定。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4)月25日報導稱,日本Panasonic集團挹注71億美元(約7,700億日圓)資金收購美國人工智慧(AI)供應鏈軟體開發大廠Blue Yonder,係為該集團在 2011 年併購三洋電機及松下電工以來之最大宗收購案;旨在擬藉由雙方軟硬體結合,為產品加值提升國際競爭力,創造長期穩健的營收效益。 去(2020)年Panasonic集團司已以 860 億日圓取得 Blue Yonder之20%股權,本次再以56億美元規模資金,從美國投資基金黑石集團(Blackstone)及New Mountain Capital旗下基金收購剩餘的股權,包括償還債務在內,Panasonic集團合計投入71億美元資金。 過去Panasonic集團以消費電子及家電用品名聞遐邇,惟近年來已逐漸進行產業結構轉型,目前聚焦提供零組件及各項服務給予其他企業等供應端領域,例如提供特斯拉(Tesla)電動汽車電池已成核心業務之一。2020年Panasonic集團營收總計4兆8,700億日圓,惟利潤卻僅有1,443億日圓,再度喚起多年以硬體為主的低利潤結構之危機意識,亟欲擺脫如此薄利的現況,正戮力進行數位化轉型。 美商Blue Yonder成立於1985年,在全球擁有超過40個據點及5,000名員工,目前擁有約3,300名客戶,包括沃爾瑪、星巴克、Unilever等知名企業;其主要產品為供應鏈管理軟體,運用機器學習技術協助企業管理供應鏈及庫存,可預測產品需求及交貨日期,並對供應鏈進行檢視以提升營收能力。 目前運用軟體為製造業加值,已成為眾多硬體廠轉型的重要方向。Panasonic 在監視器或使用於物流設施的條碼讀取行動裝置等產品領域,在全球具有高市占率;在當前全球新冠疫情持續升溫的情況下,預估此類需求具大幅成長潛力。本次Panasonic集團擬藉由與 Blue Yonder 的軟硬體優勢利基進行鏈結,瞄準提供客戶高精準度之庫存管理服務。
A:據媒體引用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及海灣地區各國統計數據報導,沙烏地經濟去(2020)年挺過COVID-19疫情,在海灣地區整體經濟占比成長至49.8%,高於前(2019)年的48.4%。 至於去年海灣地區整體6個國家的GDP則衰退14.3%至1.41兆美元,其中沙烏地GDP衰退11.8%至7,001億美元;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衰退15.9%至3,543億美元,在海灣地區整體占比25.2%,排名第2;卡達衰退16.9%至1,461億美元,占比10.4%,排名第3。
A:據媒體報導,沙烏地投資部(Ministry of Investment)核發首張3D增材列印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 3D printing)許可予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杜拜之科技實驗公司Immensa Technology Labs。此顯示沙烏地政府積極透過採用先進製造技術以推升經濟現代化,同時吸引國際企業投資及促進產業發展。 據悉,Immensa Technology Labs在沙烏地係針對當地及國際石油及天然氣及其他製造業業者提供解決方案,產品及服務範圍包括金屬類、非金屬類、後加工及測試等。該公司目前已於沙烏地東部臨阿拉伯海灣之Dammam市取得10,000平方英尺之增材製造設施,並計劃於沙國各地建立3D製造中心。
A:據媒體報導,沙烏地推行2030願景政策(Vision 2030)已滿5周年,其中沙烏地主權財富基金-公共投資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 PIF)在多元化國家收入來源及經濟發展方面扮演舉足輕重角色。 據悉,沙烏地政府為進一步推行2030願景政策已擬訂許多大型開發計畫,PIF亦將持續協助政府落實,其中包括籌募4兆里雅(約1.066兆美元)資金、於2025年前創造180萬個就業機會、每年為國家獲利1,500億里雅等。政府盼藉此提升經濟成長、生活品質、永續發展、傳統及現代化產業等。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產業暨礦產資源部(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Mineral Resources)統計報告報導,沙烏地本(2021)年3月新核發102家工廠許可,投資額總計約152億里雅(約40.5億美元),較去(2020)年同期增加55%。其中39家廠房已於本年3月投入生產,較上(2)月增加26%。 另本年3月沙烏地製造業總計新增2,146名本國籍勞工及826名外國籍勞工,總計新增2,972個就業機會,國內工廠(含興建中)累計達9,958座,投資則累計1.123兆里雅,其中90%已投產之廠房屬於沙烏地本地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沙烏地3月新核發之102家工廠許可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杜拜之科技實驗公司Immensa Technology Labs獲得沙烏地投資部(Ministry of Investment)核發首張3D增材列印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 3D printing)許可,該公司在沙烏地係針對當地及國際石油及天然氣及其他製造業業者提供解決方案,產品及服務範圍包括金屬類、非金屬類、後加工及測試等。該公司目前已於沙烏地東部臨阿拉伯海灣之Dammam市取得10,000平方英尺之增材製造設施,並計劃於沙國各地建立3D製造中心。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統計總局(Saudi Arabia's General Authority for Statistics)最新數據報導,沙烏地本(2021)年2月出口較去(2020)年同期成長3%至658億里雅(約175億美元),主因為非石油產品出口取得成長,其中最大貢獻者為其塑膠產業。 上述數據亦顯示,沙烏地本年2月石油出口在整體出口占比自去年同期的74.9%降至71.7%。至於本年2月整體進口則自去年的430億里雅降至404億里雅,其中汽車及運輸設備進口減少約28%,主因為疫情使民眾長時間居家,降低對交通及運輸之需求。 專家指出,國際貿易數據雖反映出各國解除封鎖防疫措施後,消費需求及支出逐漸恢復,惟在印度等主要經濟體遭受新一波COVID-19疫情影響的情況下,未來貿易及經濟走勢仍充滿變數。
A:一、為回應菲國勞動部Silvestre Bello 部長反映該部負擔返國菲籍移工(OFW)檢疫14天之經費即將不足之顧慮,菲國衛生部技術顧問小組(Techincal Adsory Group)成員Dr. Edsel Salvana 建議,無症狀之菲籍移工免做PCR檢測(註:目前規定為入境檢疫5天後一律進行PCR檢測);倘有症狀者,於返國檢疫8天後進行PCR檢測,因研究顯示該時間所作之檢測準確度較高,另建議縮短檢疫時間為10天。惟部分專家持反對意見,強調檢疫重要性勝過檢測,不應縮短檢疫時間。Bello部長對於縮短檢疫時間持開放態度,杜特地(Duterte)總統則仍在考慮中,因渠不願放鬆相關衛生規定,以免疫情擴散。 二、菲國衛生部發言人Maria Vergeire次長於4月23日表示: (一)首批1萬5,000劑俄羅斯Sputnik V疫苗預計於4月25日(本周日)抵菲,該疫苗預計於馬尼拉都會區(NCR)使用。另第2批48萬劑Sputnik V疫苗及50萬劑中國科興(Sinovac)疫苗預計於4月29日抵菲。 (二)截至4月20日,菲國共已有156萬2,563人注射疫苗。其中135萬3,107人接種第1劑 AstraZenaca或Sinovac疫苗,得到部分保護,另有20萬9,456人已施打完整之2劑疫苗。政府設定之目標為本(2021)年接種7,000萬人,以達群體免疫效果。
A:一、菲國衛生部發言人Maria Vergeire次長於4月24日表示,向中國訂購之50萬劑科興(Sinovac)疫苗已於4月22日抵菲,預定於4月25日起開始分送各地接種,主要送往馬尼拉都會區(NCR)及其鄰近省分疫情較嚴峻之地區。 二、國立菲律賓大學疫情研究小組(OCTA)於4月24日建議,NCR地區及其鄰近省分於4月30日結束實施「改良版加強型社區隔離」(Modified Enhanced Community Quarantine, MECQ)措施後,是否放寬相關管制措施,改為實施「一般型社區隔離」(General Community Quarantine, GCQ)措施,應以傳染數(reproduction number)作為參考指標。該數據已自3月份之2下降至目前之0.98,倘該數據能持續維持於1以下,則表示疫情已經穩定減緩。目前NCR地區平均每日確診數為4,200例,較上週之5,000例下降11%,惟該地區之醫院病床使用率(occupancy rate)仍然偏高,其中所屬14個城市均超過60%。
A:依據彭博社本(2021)年4月26日報導,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在繼對阿里巴巴開罰後,本日宣布對中國電商平台美團公司(Meituan)涉嫌「二選一」等壟斷行為展開調查。倘美團違反中國反托拉斯法,罰款可能高達其營收的10%,該公司2020年營收約177億美元。美團表示將積極配合監管單位調查、遵從法規,目前業務均正常運作。 中國政府越來越關注阿里巴巴、騰訊及美團等科技巨頭在中國民眾生活的影響力,以及透過網路購物、聊天及乘車等服務累積的大量資訊。中國監管機構本月對阿里巴巴處以28億美元反托拉斯罰款,指示旗下螞蟻集團整頓業務,並要求美團等34家大型科技公司於1個月內改善任何反競爭的行為。美團亦表示承諾遵守反托拉斯法,不會強迫商家於該公司與競爭對手間進行二選一等壟斷方式。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下載: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1-04-26/china-investigates-meituan-for-suspected-monopolistic-practices?sref=1zdda0Kg
A:美國商務部本(26)日公布本年3月耐久財訂單達2,563億美元,較上(2)月2,549億美元小幅成長0.5%,其中民間商業投資相關的核心耐久財訂單(扣除國防及飛機)亦增長0.9%達732億美元。專家表示,美國經濟持續復甦,商品需求上升及庫存減少,帶動製造業生產,過去11個月有10個月耐久財訂單成長,僅本年2月耐久財訂單下降0.9%,中斷先前連續9個月的增長,主因為酷寒氣候造成的供應鏈問題。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下載:https://www.wsj.com/articles/u-s-durable-goods-orders-rebound-following-dip-11619442529
A:新聞來源:Business Korea(2021年4月26日) 1. 美國汽車鋰電池市場從2017年10億美元成長到2020年13.9億美元;預計2023年達19.9億美元,2025年達28億美元。 2. 拜登政府為因應氣候變遷,已積極推動普及電動汽車(EV)政策。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製造商-Tesla,即便在通用汽車和福特發布一系列電動汽車,且豐田、現代和大眾也計劃在美國提供更多電動汽車的同時,Tesla依舊獲得電動車市場最大青睞。 3.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IBIS World資料,2020年松下電池是美國使用最廣泛的汽車電池。該公司提供Tesla Model 3,S,X的電池,並占美國市場的46%,韓國LG energy solution則以11%市佔率位居第二。 4. LG energy solution頃宣布將以每年增加30到145 GWh的速度提高美國當地製造電動汽車電池能力,這相當可提供給200萬輛電動汽車使用;另外,SK也正在美國建立第二家工廠,迄今該公司已在美國投資3兆韓元,並計劃增加到至少5兆韓元。 5. 根據業內消息,韓國前2大汽車電池製造商LG energy solution和SK Innovation於2025年將分別占美國EV電池產能41%和12%。換言之,將占美國EV電池供應量50%以上;而日本松下在美國市占率則將降至19%。
A: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本年4月23日宣布,新加坡內閣與政治職務將於本年5月15日大幅調整,副總理王瑞杰(60歲)將卸下財政部長職務,由第4代領導團隊核心成員-原任財政部第二部長兼教育部長的黃循財(49歲)接任,此項重大職務調動,也影響其他部門的部署。 新加坡的16個政府部門中有7個將更換部長,黃循財升任財長後,原先由其負責的教育部將由貿工部長陳振聲(52歲)接手,貿工部則改由主掌衛生部10年的顏金勇(62歲)接任。衛生部長由交通部長王乙康(52歲)轉任,未來王乙康將與黃循財共同領導「防疫跨部門工作小組」。另人力部長楊莉明(53歲)將轉任通訊及新聞部長並兼管智慧國計畫和網路安全事務,人力部長遺缺由該部第二部長陳詩龍醫生(57歲)升任,易華仁(59歲)則將離開通訊及新聞部,調任交通部長。 李顯龍總理指出,此次重大重組,非突然的決定,因目前新加坡整體已有一套相當完善的新冠病毒因應策略,經濟情況與疫情也逐漸穩定,隨著兩周前王瑞杰請辭第4代領導團隊的領軍者,並卸下財長一職,應展開較全面的內閣重組,為新加坡長遠發展做出更佳的準備。 此次新加坡政府在距離去(2020)年7月大選後,組閣未滿周年就對內閣職務做出大幅更動,主要原因為:(1)財政部係負責協調多數政策與措施的重點部門,該部部長換人,將牽動到多個部長人選。去年大選後組閣,很大程度受到疫情牽制,原本當時想調動貿工部、衛生部和人力部部長,但考慮到疫情嚴峻,因此決定讓其繼續專注於防疫工作,而未做出變動;(2)繼續擔任副總理的王瑞杰在卸下財長職務後,將更專注於統籌國家的經濟政策,包括繼續領導未來經濟委員會、掌管總理公署的政策策略署、擔任國立研究基金會主席,以及新中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JCBC)的聯合主席。 前官委議員、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陳慶文認為,雖然目前確切的總理接班人選尚未浮現,但此次內閣調動肯定陳振聲、黃循財和王乙康等3位仍是第4代領導團隊主要核心,另一核心成員-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45歲)的職務則未有變動。
A: 新加坡統計局本年4月23日發表最新的「消費價格指數(CPI)」顯示,由於服務業價格及個人交通費上漲,新加坡本年3月整體通貨膨脹年比漲幅為+1.3%,明顯高於2月的+0.7%,創2017年5月以來最高。不包括租賃住宿和個人交通的核心通貨膨脹率,亦自2月的+0.2%,上升至+0.5%。 新加坡3月核心通貨膨脹率上揚,主要是服務業通貨膨脹升高,以及零售與其他物品價格和電費與燃氣費的跌幅較小所致,再加上個人交通費上揚,促使整體通貨膨脹顯著升高。 由於車價上漲和汽油價格回彈,本年3月個人交通費年比漲幅為+7.2%,顯著高於2月的+4.2%,使得整體交通費年比漲幅為+5.7%,為2013年3月以來最高。服務業通貨膨脹從2月的+0.5%上升至3月的+1.2%,是因點對點(point-to-point)交通服務費、醫療保險費和門診費等上漲所致。至於食品價格通貨膨脹漲幅則從2月份的+1.6%,略微下滑至+1.4%。 大華銀行經濟分析師顏聖充指出,經濟成長趨勢將推動物價上漲,影響新加坡家庭的日常開銷,但目前通貨膨脹仍低於2010年至2019年間整體和核心通貨膨脹平均的+1.7%和+1.5%。預計本年接下來的通貨膨脹壓力將保持溫和,全年的整體及核心通貨膨脹將為+1%。但新冠疫情仍充滿不確定性,數個亞洲經濟體的疫情復發,為本年的復甦趨勢帶來陰霾。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日前調高全年整體通貨膨脹率預估,從原本的-0.5%至+0.5%上調至+0.5%至+1.5%;核心通貨膨脹則維持在0%至+1%。
A:馬來西亞歐洲商會(EUROCHAM Malaysia)與馬國廠商聯合會(FMM)頃簽署瞭解備忘錄(MOU),成立聯合工作小組,以支持落實馬國與歐盟自由貿易協定(MEUFTA)。 該工作小組的成立是為了促進歐盟與馬國間的積極對話,以及促進雙邊貿易與投資關係,並就共同商定的議題與措施,展開合作。 馬國與歐盟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於2010年啟動,並進行了七回合談判後,馬國爰於2012年提出暫停談判的申請。馬國亦曾於2016年及2017年探討重啟談判的可能性,然在前政府「希盟」(Pakatan Harapan)接掌政權後被擱置。 馬國廠商聯合會總會長蘇添來(Soh Thian Lai)指出,前述工作小組將促進恢復與歐盟的自由貿易協定對話進展,因它代表了馬國與歐盟私人領域,為增進貿易和投資關係共同做出的努力。考慮到新冠疫情所帶來的影響,馬國與歐盟自由貿易協定將有效促進製造商在後疫情的經濟復甦,並重新建立關鍵供應鏈。馬國歐洲商會與馬國廠商聯合會將展開緊密合作,盼吸引雙方政府機構與利害關係人參與,以鼓勵兩國簽署馬國與歐盟自貿協定。 歐盟一直為馬國排列前三名的貿易與投資夥伴,2020年馬國與歐盟間的貿易額達1,428.4億馬幣(約354.44億美元),較2019年減少10.4%。 馬國歐洲商會主席奧利弗·羅奇(Oliver Rocher)表示,馬國已在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取得了重要里程碑,但數個東協國家如新加坡與越南已成功與歐盟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印尼刻正與歐盟進行相關談判。馬國歐洲聯盟商會認為是時候採取行動並以RCEP的態勢為基礎。與馬國廠商聯合會成立工作小組是因為雙方的企業界,都深信馬國與歐盟自貿協定是雙贏的。根據保守估計,馬國的經濟可從馬國與歐盟雙邊貿易中獲利100億至120億馬幣(約24.3億至29.2億美元),而更顯著的收益當以外人直接投資形式實現。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國防部部長依斯邁沙比利(Ismail Sabri)頃宣布,馬國政府制定新標準作業程序(SOP),規定自新冠變種病毒病例通報國家入境,隔離期限將從10天延長至14天,以防止SARS-CoV-2新變種病毒在馬國境內擴散。這類入境者須在出發3天前接受鼻喉拭子測試(swab test)及在隔離中心接受隔離。 此外,前述入境者須遵守其他新標準作業程序:(一)提前下載和登記「MySejahtera」應用程序;(二)抵達馬國機場後掃描QR碼以及接受體溫和症狀檢測;(三)須自身監督健康為期14天,一旦有症狀須盡速求醫做進一步評估;(四)須留在隔離中心且禁止離開房間;(五)遵守馬國政府所規定的防疫SOP、法律及條規;(六)在第10天隔離時接受第二次鼻喉抹子測試。 由於全球多個國家已出現新變種病毒的數種變異株(Varient of Concern,VOC) ,馬國政府憂慮新變種病毒會自入境者傳播,因此制定嚴格的SOP。新變種病毒將導致疫情快速擴散,帶來嚴重的症狀及併發症以及影響接種疫苗保護能力降低且難以透過實驗室追踪感染途徑。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目前全球出現5種變種病毒,分別為南非變種病毒(B.1.351)、英國變種病毒(B.1.1.7)、巴西變種病毒(P1)以及美國變種病毒(B.1.427 和 B.1.429)。 自去(2020)年7月24日迄今,共有18萬3,821人回國,其中1,602人送院治療,目前還有7,009人在75間酒店及9個隔離中心包括公共培訓學院及高等學府強制隔離。 截至本(2021)年4月25日止,馬國新冠病毒確診病例已飆升至39萬2,942件並出現1,436件死亡病例,已治癒出院者36萬7,753人。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簡稱貿工部)部長阿茲敏(Mohamed Azmin) 表示,馬國盼本(2021)年可吸引240項高績效,包括技術、創新、綠色科技、電動汽車和金融科技等領域投資計畫,累積投資額為819億馬幣(約199.37億美元) 。 阿茲敏部長於本(2021)年4月初赴韓國和日本的貿易和投資訪問期間,亦成功吸引近70億馬幣(約17.04億美元)的投資額。在韓國首爾與SK Nexilis的最高領導人討論時,韓方同意加倍對沙巴州亞庇工業園區(Kota Kinabalu Industrial Park)興建電動車(EV)電池用銅箔(copper foil)製造廠的投資,由原先承諾投資額23億馬幣(約5.6億美元)增至42.4億馬幣(約10.32億美元)。日本的跨國企業亦做出類似的投資承諾,其中包括電子零組件供應商太陽誘電株式會社(Taiyo Yuden),該公司計劃投資37.5億馬幣(約9.13億美元)以擴大其在砂拉越州的業務。馬國仍為外人直接投資的主要投資目的地。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首相署(掌管經濟事務)部長慕斯達法(Mustapa Mohamed)頃指示,馬國內閣已批准由國家工業4.0與數位經濟理事會提呈之「數位貿易策略發展計畫2.0」(National E-Commerce Strategic Roadmap 2.0),以發展馬國電子商務生態系統,並將馬國發展為東協區域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 2018年馬國電子商務市場市值為4,600億馬幣(約1,124.69億美元),盼至2025年可增加至1.5兆馬幣(約3,667.48億美元)以及87萬5,000家中小企業及微型企業使用電子商務交易,較目前(48萬9,958家)增加78.59%。 另外,馬國內閣同意「超級App」(super app)的概念,即推動各種應用程式的平臺,作為政府和指定民間企業的數位服務一站式中心。馬國亦同意成立由馬國投資發展局(MIDA)主導的數位投資辦公室(DIO),以推廣及簡化數位領域的投資,並透過推動馬國數位經濟行動計畫,數位領域的投資將有所增長。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