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西班牙Cinco Dias日報本(2021)年4月22日以「西班牙電信(Telefonica) 西班牙、巴西、德國及英國等重要市場加速布建5G及光纖」為題報導略以:西班牙電信(Telefonica)於2021年第1季起將於西班牙、巴西、德國及英國等重要市場加速布建下世代基礎建設,該公司於前述4個國家布建之光纖及寬頻高速網路遍及8,000萬個家庭用戶。 在西班牙,為布建5G網路寬頻,Telefonica於2021年在1,253個市鎮安裝4,300個網路節點,提供3,700萬名民眾寬頻,使西班牙5G網路覆蓋率由2020年之75%提升至2021年之80%。在光纖網路部分,Telefonica提供2,400萬個建築物寬光纖網路,使西班牙光纖覆蓋率達85%。同時也將撤除765個銅導線網路中心,協助其80%之窄頻網路用戶升級為寬頻網路,並承諾於2025年停止提供傳統網路服務。 在德國,Telefonica於2020年安裝逾1萬座4G基地台, 4G網路覆蓋率達95%。目前透過3.6GHz之1,000個天線,提供5G網路服務,並加速建置5G基礎設施,盼於2021年透過700MHz、1800MHz及3.6GHz之6,000個天線協助德國提升5G寬頻至30%之覆蓋率,並將於2025年於德國30個城市提供5G寬頻網路。Telefonica德國公司另經由與Deutsche Telekom、TeleColumbus及Voldafone合作,提供逾2,400個家戶寬頻網路。由於車用網路需求,Telefonica與Allianza合作UGG光纖之布建,預計投資50億歐元於德國郊區及半郊區,滿足200萬家戶網路需求。 在英國,Telefonica之4G網路投資額居市場第2名,提供1萬9,230個城市網路服務,於2020年在全國18萬個鄉鎮布建4G網路。為改善偏鄉第區4G網路覆蓋率,Telefonica與Vodafone合作裝設222個基地台。此外,Telefonica於英國160個地區安裝5G網路設備,提供交通中心、商業第區及休閒運動地區等寬頻網路服務。Telefonica子公司O2亦已協助1,300個中小企業安裝光纖網路,另透過併購Virgin電信之方式,提供150萬個家戶網路服務,並預計於2021年提供160萬個家戶寬頻網路。

A: 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本(2021)年4月22日以「中國數位貨幣發展日趨成熟」為題報導略以: 中國盼成為第1個使用官方加密貨幣流通(criptomoneda oficial en circulación)之國家,以改變實體貨幣及貨幣政策之發展。中國人民銀行(BPC) 於2020年起於蘇州、成都、深圳及雄安等地測試數位人民幣,頃增加上海、西安等6個點。中國政府於2021年3月提出之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5年計畫即納入數位貨幣之研發。迄今中國已發行逾1億人民幣(約1,200萬歐元) 數位貨幣,僅2020年11月即進行20億人民幣約400萬筆之交易,政府則計劃於2022年2月在北京舉行之冬季奧運會使用數位人民幣。 現階段數位人民幣交易僅限於收到邀請之消費者與商家得進行交易實驗。民眾可用數位人民幣支付帳單、交通費、規費及於實體商店購買商品。民眾僅需透過行動應用程式(APP)即可使用數位人民幣,其電子錢包與用戶之銀行帳戶可不必透過網路,惟需透過APP之QR碼完成支付及即時扣款。 分析家認為欲吸引國際市場使用數位人民幣,中國需進行改革,其中包括人民幣自由兌之受限制及中國政府之外匯管制,以及中國仍需改善其經濟與法律制度等信譽問題。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Instituto Peterson de Economía Internacional) Martin Chorzempa報告,目前尚無跡象顯示中國會鬆綁數位人民幣之資本管制。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李波(Li Bo)表示,目前數位人民幣主要為內部使用,但長期將可跨境使用,其目標並非取代美元或其他國際貨幣,而是提供市場選擇,使國際貿易與投資更加便利。日本央行國家數位貨幣計畫負責人Kazushige Kamiyama則認為,美元為全球貨幣之主導地位不會輕易改變,倘美元發展數位化,將強化美元之優勢。 中國自2014年開始研究加密貨幣之可能性,過去10年來,電子支付行業大幅成長。根據中國商務部統計,僅2019年金融機構就處理3,310億2,000萬筆此類交易,較2018年成長50.25%,達3兆7,800億人民幣(約4,773億5,000萬歐元)。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指出,數位人民幣將取代部份此類私人平台之交易。 有別於比特幣之匿名性及去中心化,數位人民幣將對發卡銀行進行嚴格控管,官員有權審查交易,以及依據需求調整貨幣政策,並掌握每筆交易,以避免逃稅或洗錢等情況。中國數位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表示,完全匿名之官方數位貨幣係不可行,中國數位貨幣係為可控制之匿名性,倘有需要政府可查出用戶之真實身份。

A:資料來源: 史國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2021年4月15日   史瓦帝尼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於本(4)月17日以「史瓦帝尼企業與亞洲市場深化貿易連結」(Eswatini companies deepen trade links with Asian markets)再度合作,協助史國廠商在臺參加本(110)年4月22日至25日之臺北國際禮品展,增加史國產品在亞洲市場曝光率,有效協助史國業者拓展臺灣及亞洲市場。   該報導指出2018年簽署臺史經濟合作協定之目的即在深化臺史經貿關係,史國參與臺灣國際展即鼓勵史國業者拓展亞洲高獲益率之市場。由於武漢肺炎疫情對旅遊之限制措施,史國駐臺大使館與外貿協會共同協助史國9家公司參加上述禮品展,展示史國流行服飾及配件、蘆薈產品、手工藝品、桌巾、居家飾品、皮革產品、刺繡產品及環保回收再製品等。   上年6月至12月期間,史國業者參加在臺舉行之4場貿易展覽活動,參展史國業者包括9家食品及飲料廠商及8家手工藝品業者。藉由該等展覽促使史國本地公司受益良多,展覽期間與多家公司達成約110萬美元(約1,700萬史鍰)之訂單合約。臺北國際禮品展係臺灣文具及禮品之最大展覽,展示全球各種創意及潮流產品,包括學校及辦公室文具用品、藝術手工藝品、居家飾品、玩具、手提袋、珠寶等各式產品。

A:九、      加油站業者Aral擴建充電樁 (一)      Aral計畫到2021年底,將在德國120個加油站完成500個超快充電樁設置; (二)      超快充電樁最大輸出功率為350KW; (三)      只要電動車輛的電池符合,可在十分鐘完成續航里程數最高達350公里的電力,充電的速度如傳統加油般; (四)      Aral在德國約有2,400個加油站;具備充電服務的加油站更名為「 Aral Pulse」。   十、      停車場業者Apcoa將充電服務併入營運模式 (一)      遍布歐洲的停車場營運業者Apcoa將改革營運模式,將停車場定位為城市的集散樞紐,除持續增加停車場數量外,也擴展服務內容: 1.   包裹收集站服務; 2.   自助洗衣店服務; 3.   電動汽車充電服務。   十一、  充電樁地點查詢 (一)      自2016年3月17日起,依據「充電樁條例(Ladesäulenverordnung;LSV),業者須公開刊登其公共充電樁地點; (二)      在德國聯邦網路管理局(Bundesnetzagentur)網站上,提供定期更新的充電樁列表與充電樁地圖。  

A:三、      已相繼提供充電服務(部分為免費)的賣場及大型連鎖店 (一)      大型連鎖超市:Aldi Süd、Kaufland、Lidl和Rewe等超市部份分店; (二)      在德國53家宜家家具店(IKEA)可免費為綠色電動汽車充電; (三)      建材賣場:Bauhaus、Hagebau、Hornbach (四)      快餐連鎖店:麥當勞和漢堡王 (五)      藥妝連鎖店DM計畫2021年完成50家分店「高功率充電器(High Power Chargern;HPC)設置。   四、      2021年2月中,德國聯邦議會通過「建築物電動交通基礎設施法案 (Gebäude-Elektromobilitäts-Infrastruktur-Gesetz;GEIG)」:住宅區與商業建築的大型停車場,在特定條件下應提供充電基礎設施。   五、      2021年2月10日,德國聯邦政府通過「為純電池電動汽車提供全面快速充電基礎設施法案(Gesetz zur Bereitstellung flächendeckender Schnellladeinfrastruktur für reine Batterieelektrofahrzeuge;SchnellLG)」(草案) (一)      快速充電樁基本輸出功率應超過150KW; (二)      計畫在2023年以前,完成在德國達1,000個快速充電集線器(HUB)的公共快速充電網: 1.   每個快速充電集線器包含多個充電插座; 2.   歐洲地區業者皆可申請設置; 3.   根據德國聯邦交通部的數據,目前德國約有800個充電點樁超過150KW,約佔所有公共充電樁的2.4%; 4.   根據聯邦能源與水資源管理協會(Bundesverband Energie- und Wasserwirtschaft;BDEW)的數據,目前德國約有950個充電點超過(含)150KW;

A:六、      自2020年11月24日起,補助個人壁掛式充電箱的設置: (一)      截至2月下旬,已收到30萬個申請案,每天增加超過2,500個申請案; (二)      每一充電樁補助900歐元,德國聯邦交通部的預算已提高到4億歐元; (三)      補助條件: 1.   購買並設置全新個人使用的充電樁,包括電力網路連接和相關必要之輔助工作; 2.   須使用可再生能源電力; 3.   若最後費用總額低於預算,將不予補助。 (四)      若申請案繼續增加,預算將只能提供到4月底;德國交通部長Scheuer表示,若財政部支援,預計將可補助到70萬個個人壁掛式充電箱建置申請案。   七、      德國聯邦交通和數位基礎設施部(Bundesministerium für Verkehr und digitale Infrastruktur;BMVI)計劃將在2021年夏季,針對商務電動汽車及企業員工進行一項3.5億歐元的融資補助計劃。   八、      已於2017年至2020年間對超過3萬個公共充電樁(包括一般及快速充電樁)進行的補貼計畫,也將修改補助要點後,於2021年春季後發布新的補助計畫,預計總補助金額達5億歐元。

A:資料來源:deutsche-handwerks-zeitung、世界報等   發展電動交通為氣候保護重要的一環,因此德國聯邦政府極力發展電動交通,其電動汽車銷售量,已於過去一年的補貼措施刺激下大幅成長,在充電樁的設置方面,除政府提出一連串擴建補助計畫外,加油站與停車場也相繼進入充電樁服務市場。   一、      購買電動汽車補貼: (一)      2020年夏季執行的經濟振興計畫中,購買稅前淨價低於4萬歐元的電動汽車,即可獲得補貼總額達9,000歐元,其中政府撥款6,000歐元,汽車業者補貼3,000歐元; (二)      2021年第一季已補貼約12.8萬輛電動汽車,金額高達7.65億歐元;相較之下,2020年總額為6.52億歐元。   二、      德國聯邦交通部之充電基礎設施補助計畫Ladeinfrastruktur vor Ort: (一)      提撥3億歐元補助款,鼓勵建置公共充電樁: (二)      僅針對有意設置充電樁之中小企業(包括市政公用事業單位)提供補助; (三)      到2021年底前,所有包括市場、零售商等都可申請建置充電樁補助,先申請先獲補助; (四)      希望在游泳池、運動場、超級市場、旅館等地都能設有充電樁; (五)      申請之補助金額以20萬歐元為上限: 1.   補助範圍為基礎設施和電力連接之採購; 2.   每個單項補助金額為總費用的80%,部分設備則設定最高補助金額。 (六)      補助條件: 1.   所設置充電樁可用於合約式收費、漫遊收費和臨時充電之各項收費機制; 2.   須使用可再生能源電力。 (七)      目前德國僅有4萬個公共電動汽車充電樁; (八)      過去每10輛電動汽車便有一個充電樁,如今電動汽車數量增加速度已快過充電樁建置; (九)      目前公共充電樁數量增加太慢:每個月必須增加8,000個充電點,才能達到2030年100萬個充電點的目標。

A:二、      涉及產業/產品: 1.   能源、水泥、鋼鐵、鋁、石油、造紙、玻璃、化學製品和化肥生產等產業進口之產品: 2.   皆有義務參與歐洲排放交易系統(EU-Emissionshandelssystem;EU ETS) 之產業,並為二氧化碳排放支付價格; 3.   佔歐盟地區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的94%; (二)      二氧化碳排放稅價格: 1.   目前每公噸25歐元,價格將逐年提高; 2.   依據歐盟規範的排放量標準,特定排放量可獲免費排放證書; 3.   此一特定排放量標準將逐年降低,也就是企業所獲得免費排放證書將須逐年減少,同時需支付的排放費用將逐年增加。 (三)      該機制旨在創造公平和統一的氣候目標和競爭條件,而不被誤用為保護主義的手段。 (四)      該機制為避免因現行措施造成「二氧化碳轉移(Carbon Leakage)」的方案; 1.   二氧化碳外移(Carbon Leakage):在歐盟的能源密集型產業,為避免支付歐盟徵收的二氧化碳稅,將生產工廠移往歐盟以外對排放法規不嚴格的所有國家; 2.   二氧化碳外移可能帶來的影響:全球氣候並未因此產生正面改善之餘,歐盟地區總產值還將因此下滑。

A:三、      歐盟規範引發產業界與學界反彈: (一)      歐洲議會 1.   不應再免費發放排放證書; 2.   應對國外進口產品徵收二氧化碳排放稅: 1)   歐盟有責任保護境內企業避免不公平競爭; 2)   依據世貿組織規則,可透過懲罰措施避免保護主義。 (二)      鋼鐵產業: 1.   質疑此作法對於阻止能源密集型產業轉往氣候保護規範較不嚴格國家地區的效用; 2.   期望能繼續獲得免費的排放證書,同時針對外國競爭產品徵稅; 3.   不過鋼鐵產業的期望將導致貿易爭端:與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相抵觸,因世界貿易組織僅允許在特殊情況下抵制外國產品。 (三)      德國工業產業協會(Bundesverband der Deutschen Industrie;BDI): 1.   質疑歐盟委員會的二氧化碳國界調整機制是否能有效取代現有避免「二氧化碳外移」之保護措施; 2.   認為世界上其他貿易夥伴都將批評此作法; 3.   建議;應先與其他國家協商,並與幾個合適的產業進行測試; (四)      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Bundesministerium für Wirtschaft und Energie)之學術顧問委員會(Wissenschaftlicher Beirat): 1.   質疑此措施是否能達到避免「二氧化碳外移」繼而確保歐洲和全球氣候政策; 2.   歐盟的單方面做法可能適得其反: 1)   歐盟單方面引入二氧化碳國界調整機制計算進口商品的二氧化碳含量,對歐盟以外商業夥伴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動力極小; 2)   二氧化碳排放量高​​於標準的歐盟以外競爭業者,將繼續享有優於歐盟企業的競爭優勢,繼而導致「二氧化碳外移」; 3.   二氧化碳國界調整措施無法減少間接性二氧化碳外移 1)   化石燃料需求減少將降低其全球價格,導致歐盟以外化石燃料的需求增加,繼而增加二氧化碳排放; 2)   質疑歐盟是否能有效執行如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為歐洲出口業者解套; 3)   預期將因此引發貿易爭端,繼而歐洲業者將在其他市場上失去競爭力與市占率; 4.   建議歐盟與世界各國貿易夥伴協議統一的二氧化碳排放價格:主要與不採國際貿易中任何二氧化碳補償機制的國家達成共識,激勵其加入此一「氣候俱樂部」; 5.   歐盟須考慮因二氧化碳國界調整機制造成原材料價格提高,繼而對加工產業的影響。

A:資料來源:歐盟網站、德國商報、德國商會等   在制訂與氣候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歐盟遇到重要課題;為減少歐盟地區二氧化碳排放量,歐盟自2019年11月底宣布氣候緊急狀態起,針對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重工業祭出一連串規定,不過近來提出的二氧化碳國界調整機制,產學界並不認同,以下整理相關重點:   一、      與世界貿易組織(WTO)共同適用的歐盟二氧化碳國界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 (一)      歐盟環境委員會於2021年2月5日通過此報告案; (二)      歐盟議會於20211年3月9日通過此報告案; (三)      歐盟委員會將在6月前完成相對應法規草案; (四)      內容重點:針對進口到歐盟的特定產品徵收二氧化碳稅,以激勵歐盟和非歐盟貿易往來國家,共同依「巴黎氣候協定」目標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

A:六、      綠色氫氣發展的條件: (一)      上游產品價格的突破: 1.   可再生能源的電力成本須低於20美元/MWh(16.50歐元/MWh); 2.   目前可再生能源電力佔綠色氫氣生產變動成本的60%至70%; 3.   預計2030年可再生能源電力成本可達20美元/MWh,在沙烏地阿拉伯等陽光充足的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力成本可望更為低廉; 4.   Strategy&預測,綠色氫氣將自2030年起具競爭力 (二)      水資源的可利用性: 1.   生產一公斤氫氣能源,需22公升水資源; 2.   水的供應不致於為根本問題:在淡水不足或擔心影響水平衡地區,可採用低成本的海水淡化方式取得; 3.   企管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表示,這不致於阻礙全球發展;此外,採用鹽水的電解方法正在研發中。 (三)      全球二氧化碳稅增加; (四)      隨著氫氣能源需求急劇成長,預計加拿大或摩洛哥等具可再生能源潛力的國家為潛在的綠色電力或綠色氫氣出口國;德國或日本等工業化國家則為進口國; (五)      Strategy&認為,歐洲氫氣能源基礎建設,可利用改良現有天然氣基礎建設達成,以利氫氣能源由南歐等陽光充足地區,傳輸到西北部工業區。   七、      產業界如鋼鐵業者等候政府補助: (一)      Thyssen-Krupp、Arcelor-Mittal或Salzgitter已可生產氣候中和鋼鐵; (二)      業者仍在等待政府對其龐大投資的補助決定。

A:三、      德國現況: (一)      德國工業氫氣能源年需求量為55TWh至60TWh; (二)      其中超過90%為透過化石燃料(天然氣為主)進行蒸汽重整所生產;生產過程中會釋放二氧化碳;   四、      氫氣能源類股正蓬勃發展 (一)      全球各能源企業莫不致力於使用可再生資源透過電解產生綠色氫氣能源; (二)      綠色氫氣可用於不易或無法用電之處,同時達到氣候中和,如鋼鐵、化學、空運與重物運輸等產業; (三)      與氫氣能源發展相關之新創企業,不論規模、營業額或利潤為何,股價皆不斷上漲,; (四)      越來越多國家將氫氣能源視為能源轉型的關鍵要素;   五、      根據Strategy&的數據,氫氣能源的應用: (一)      運輸:佔30% (二)      空中交通:佔20% (三)      鋼鐵和化學工業:佔15% (四)      能源發電:佔15% (五)      其餘分散於其他產業,如建築業等

A:出處:Dutch News , 2021/04/26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政府宣佈自4月26日晚間6點起禁止來自印度的客運航班 荷蘭新聞Dutch News報導,過去1個月,新冠變種毒株導致印度的確診案例急劇上升,惟截至昨(4月25日)日,荷蘭衛生部長Hugo de Jonge仍辯稱目前沒有理由禁止來自印度的航班,今早則宣佈自4月26日晚間6點起禁止來自印度的客運航班,而貨運航班則不受影響。 荷蘭外交部發表聲明指出,過去4天內,印度每日新冠病毒新確診案例約有300,000例,且憂心印度新變種病毒的擴散,此外,亦防止來自印度的旅客以荷蘭作為其進入歐盟國家的中繼站,因此政府根據荷蘭國家公共衛生機構RIVM的「緊急建議」,宣佈來自印度客運航班的飛航禁令。目前荷蘭來自印度的客機每週約有7次航班,其中很多是轉機旅客。 自1月以來,荷蘭已禁止來自南非和南美多個國家的航班。 荷蘭外交部表示,荷蘭援助組織亦同意額外提供紅十字會250萬歐元用作新冠病毒相關的緊急援助,其中,100萬歐元將援助印度。稍早荷蘭已向援助發展中國家提供疫苗的國際Covax疫苗計畫額外捐贈了4000萬歐元。

A:資料來源:德國商報   根據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旗下策略顧問分公司Strategy&的一項研究報告,基於全球對氣候保護的努力,未來幾十年中,綠色氫氣的需求將急劇增加,也因此德國而言,進口氫氣能源越形重要,以下整理重點。   一、      在倡導永續性能源趨勢下,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等能源正逐步被取代,全球氫氣能源需求: (一)      將由2019年2,400TWh成長到2040年4,590TWh; (二)      到2070年甚將成長七倍,達17,390TWh。   二、      根據德國聯邦政府於2020年6月通過的「國家氫氣策略」: (一)      目標:到2030年將年產14TWh綠色氫氣; (二)      生產方式:風力發電生產綠色氫氣能源; (三)      預計到2030年,德國的氫氣需求量將為90TWh至110 TWh,之後需求量將更加提高; (四)      因此大部分氫氣能源需求,將須透過進口取得。

A: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英國足球隊Arsenal 宣布加入歐洲超級聯盟(European Super League),儘管後來取消該決定,但球隊東家Kroenke Sports & Entertainment公司仍遭受劇烈批評。此事件引起數位音樂串流公司Spotify執行長兼共同創辦人Daniel Ek對於該足球隊的興趣,表示自幼便為Arsenal足球隊之球迷,如果Kroenke Sports & Entertainment有意銷售,他有興趣購買。 根據媒體報導,身價高達34億英鎊的Daniel Ek已出價給Kroenke Sports & Entertainment,市場推測最終成交價格大約為20億英鎊。  

A:資料來源 : 芬蘭政府 (Finnish Government)     芬蘭發展合作暨外貿部長Ville Skinnari訂於4月26至27日訪問哥本哈根,與丹麥討論雙邊經貿合作及相關貿易政策議題,特別是綠色過渡(green transition)。COVID-19疫後復甦措施提供兩國企業合作機會和共同拓展全球市場的良好條件。 Team Finland籌劃風力發電產業團(共29名代表)將同時線上參與此會談。 丹麥的目標是成為世界第一個以人工能源島嶼(artificial energy islands)取代風力發電場(wind power parks)的國家,將於2030年完成建造用以發電的兩個能源島嶼,同時儲存能源,並轉化能源為氫氣以進一步加工成燃料。丹麥的能源島和風力發電專案提供芬蘭企業大量商業機會。該會談除了討論雙邊關係進展,更聚焦在全球市場的合作夥伴關係。 Skinnari部長表示,丹麥與芬蘭兩國在氣候改善與能源方面均具企圖心,現全球對減碳解決方案有高度需求,而兩國企業均具備提供永續友善環境的解決方案能力,給予兩國合作的良好機會共同開發歐洲及全球市場。 Skinnari部長除了與丹麥外交部長Jeppe Kofod和丹麥氣候能源部長Dan Jørgensen進行會談,並將與丹麥產業領袖和企業對話。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n-tv.de) 文號:1104040041號   新冠疫情大流行給汽車製造商帶來沉重壓力。由於全球半導體供貨瓶頸,德國汽車商Audi現也被迫停產,本週起將不會按計畫生產兩款知名車型,受影響的員工也不得不從事短時工作。 汽車業晶片短缺亦影響德國汽車製造商Audi。根據Augsburger Allgemeine媒體報導,Audi汽車表示由於半導體供應短缺,Neckarsulm工廠在4月26日至30日期間將停止A6及A7兩車款之生產,受影響的員工將從事短時工作。 另據該報導,Audi汽車也已為Ingolstadt產地提出申請,做為該公司在德國的第二個實施短時工廠房。但這並不意味著員工實際上會從事短時工作。 Audi汽車供應鏈負責人Dieter Braun表示,新冠大流行及因其衍生的半導體危機仍繼續受到關注,鑒於局勢仍然嚴重,短缺瓶頸隨時可能再次出現。具體實施短時工的部門領域,將會在短期內決定。 當前鑒於全球各地缺乏晶片,部分汽車製造商已經被迫減產。半導體零件現對於汽車業至關重要,隨著電子輔助系統、網路化、自駕汽車的日益普及,以及電動引擎技術的蓬勃發展,汽車業對零組件製成的感應器及晶片需求正急劇增長中。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n-tv.de) 文號:1104040038號   全球重要電子元件的短缺阻礙汽車工業的發展,德國汽車製造商Daimler數千名員工將從事短時工作,為期暫訂一星期。專家認為,電子晶片危機預計將持續一段時間。 鑒於全球重要電子元件供應瓶頸,德國Daimler汽車製造商設於Rastatt及Bremen兩地廠房之數千名員工將暫時從事短時工,並自4月23日週五起實施,為期暫訂一週。 Bremen工廠擁有1萬2,000多名員工,Rastatt約有6,500名員工。該公司表示,兩地從事策略專案以及所謂的維修、供應暨資格認證等基本職能領域的員工,會被排除在短時工作人員之外。 由於晶片危機,上述兩家工廠及匈牙利Kecskemét工廠的員工已在今年年初從事短時工作。當被問及是否計劃在更多工廠實施短時工時,Daimler並未提供細節詳情,僅稱正與半導體供應商交換意見,並在必要時調整個別工廠的運作模式。情勢呈波動且不穩定,將視實際情況而定。 全球電子晶片供應問題也迫使其他汽車公司停產數週。例如,VW汽車公司近來令Emden廠房數千名員工從事短時工。美國的五家Ford汽車廠及土耳其的一家工廠也不得不暫停生產線。 管理諮詢公司Roland Berger預計,半導體短缺將延續至2021年。到2025年,汽車工業對晶片的需求將因電動化及自動駕駛而大幅增長。 Daimler研發主管Markus Schöfer認為此乃整個行業的問題,美國德州冬季的停產衰退及日本一家半導體工廠發生火災,皆更加劇短缺的情況。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n-tv.de) 文號:1104040037號   一旦有足夠的疫苗可用,德國鐵路公司(Deutsche Bahn)擬為約數十萬維持系統運作具重要性的員工提供疫苗接種,目前正興建大規模的基礎設施,並已確定第一批疫苗接種中心的地點。 德國鐵路公司擬為在德國的員工提供新冠疫苗接種。該公司表示,只要有足夠的疫苗,將儘可能針對維持系統運作具重要性員工提供疫苗接種機會,占德鐵員工總人數一半以上。德鐵在德國聘雇員工超過20萬人。 德鐵公司目前計劃在10個地點開設疫苗接種中心,企業醫生可儘快為員工接種疫苗,已在慕尼黑及紐倫堡兩地建立疫苗接種中心。德鐵為接種中心提供場所、人員、材料設備,以及用於預約管裡的IT。 該公司人力資源主管Martin Seiler解釋,德鐵希望公司員工能夠儘快接種疫苗,同時為群體免疫性做出貢獻。DB將向員工推薦疫苗接種,但最終仍由員工自行決定是否接種疫苗。S主管並強調,無論是員工還是客戶,皆不會享有疫苗接種特權。

A:根據義大利媒體本(110)年4月26日報導,法國知名國際藥商Ethypharm正式宣布於義大利投資成立子公司,Ethypharm Itlay將協助該公司擴大在義大利醫藥市場的影響力,尤其是在中樞神經領域治療的相關藥物。 Ethypharm於1977年在法國成立,並逐漸擴大版圖至歐美、中東、亞洲歐洲,其中歐洲及中國為主要市場,本次鎖定歐洲第三大醫藥市場義大利,新的子公司總部將位於Padova市,主要為醫院及零售商提供產品及服務。 根據報導,義大利2019年醫藥市場約300億歐元,其中在中樞神經領域的學名藥部分約有34億歐元,該公司義大利負責人Bruno Rago表示Ethypharm瞭解義大利市場的重要性,並確信未來可為癲癇、憂鬱症、疼痛等患者提供幫助,以緩解義國醫療人員的壓力。

Inline content